CN108618302A - 不用手持的伞 - Google Patents

不用手持的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8302A
CN108618302A CN201710163994.2A CN201710163994A CN108618302A CN 108618302 A CN108618302 A CN 108618302A CN 201710163994 A CN201710163994 A CN 201710163994A CN 108618302 A CN108618302 A CN 108618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houlder
ceiling
rod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39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639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8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8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18Coverings for protecting hats, caps or hoods against dust, rain, or sunsh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11/00Umbrella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attachment
    • A45B11/02Umbrella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attachment attached to the body of the us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叫做肩棚·不用手撑的伞的用于遮阳遮雨的日常工具。其特征是由肩座、支撑连接机构、顶棚构成,顶棚有隐蔽中棒折叠伞式、无中棒软芯折叠伞式、充气式、伸缩支架软性棚顶式等型式,支撑连接机构采用镜腿式结构。使用时,以肩座定位在人的双肩上,其顶棚在人的头顶上方遮阳遮雨,因其借鉴了不倒翁的原理,采取了上轻下重的结构,故可以稳稳的定位在人的肩上,不用手持,不和头顶接触,克服了伞具需要手持,帽子捂在头顶破坏发型和闷热的缺陷,既解放了双手,又改善了舒适性,方便人们出行旅游登山或劳动时使用。

Description

不用手持的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个人使用的遮阳遮雨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生产使用的个人遮阳遮雨用具主要是太阳伞、太阳帽和雨伞、雨帽,以及晴雨伞。其中的伞需要手持,至少占用使用者一只手,而人们在遮阳遮雨尤其是遮阳的同时,还需要手持其他物品如手机、包、购物袋等,或需要手持劳动工具,所以常常感到手不够用,很不方便。艳阳天,为了方便手持其他物品和方便劳动,人们往往放弃了对遮阳伞的使用,导致被紫外线晒黑晒伤;雨天,为了持伞遮雨,不得不减少手持其他物品,或者为了手持其他物品而放弃持伞,被雨淋湿。另外,伞具使用时水平面积大,在繁华市区人多拥挤时还易发生碰撞。帽子虽不需要手持,水平面积也小,但是戴在头上会破坏发型,炎热天气捂得人闷热难耐,因此也影响了人们对帽子的使用。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用手持的伞,但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或稳定性差,或破坏了着装美观,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和晴雨伞、帽一样可以遮阳遮雨的用具,其形状大致和商贩露天经营用来遮阳遮雨的棚子近似,但其体积比棚子要小得多,且在其下部增加了一对肩座,使用时卡在人的双肩上,不用手持,不和人的头面部接触。因市场上尚无同种产品,没有现成的名称可用,而本发明的外形和使用方式既不同于伞,也不同于帽,而是一个卡在肩膀上的棚子,所以根据其特点取名为肩棚。因其与伞颇多相似之处但不用手撑,故又可称为不用手撑的伞。所以名之为肩棚·不用手撑的伞,下文中简称肩棚。
肩棚由肩座、支撑连接机构、顶棚三部分构成。肩座在下,其上为支撑连接机构,顶棚位于支撑连接机构上方。肩棚不用手持,不和人的头面部接触,以肩座卡在人的双肩上,利用重力、弹力、摩擦力使其定位在肩上。肩座有两个,其形状是和人的肩部侧面外缘轮廓相似的倒U形或倒V形(为叙述方便,就称之为倒U形),根据人的不同性别、身高、胖瘦不同的肩部形状、尺寸制成相应的形状、尺寸;倒U形开口向下,卡在人的双肩上,倒U形的两条腿即两个肩座共四条腿分别位于人的胸前和背后并贴在人体上,倒U形顶部内侧坐落在人的肩头,将肩棚定位在人的双肩上。两个肩座间的间距,大于使用者的头部宽度。肩座与支撑连接机构下端相连。支撑连接机构有一根以上支撑杆,支撑杆起竖向支撑作用;只有一根支撑杆的支撑连接机构,还有至少一根连接杆,用连接杆将两个肩座连在一起;有两根以上支撑杆的支撑连接机构,可设也可不设连接杆;连接杆起横向连接作用;支撑杆下端和肩座或者连接杆相连,支撑杆上端和顶棚相连,或通过连接杆和顶棚相连,对顶棚起支撑作用;支撑杆可以制成直棒形、Y形、V型、X形等形状。顶棚使用时位于人的头顶上方,与头顶不接触,且与头顶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其水平面积大于头顶,用防紫外线或防雨材料或既防紫外线又防雨的材料制成顶面。遮阳用的肩棚,其顶棚的宽度以略小于肩宽为宜,遮雨及晴雨两用的肩棚可大于肩宽,以雨水不会滴到身上为宜,两人使用如恋人并肩、或带小孩时使用的等,可按照用途适当增宽。以肩座上端为界,肩棚的下部质量(重量)大于上部的质量(重量),即肩棚为上轻下重的结构。肩棚的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的重量应当相等或相互平衡。
为改善肩棚使用时在肩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不受或少受肩部运动的影响,可以将U型肩座和连接杆或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成可以相对旋转的插接形式,或者支撑杆设置成多节管子套接的拉杆且全部或部分拉杆套管之间可以相对旋转的形式,这样肩座装配在肩棚上时可以相对棚顶旋转或和与其相连的支撑杆一起相对棚顶旋转,通过这些旋转使其在使用状态时,其胸前的腿可以靠近腋窝方向,背后的腿可以靠近脊柱方向,或旋转到使用者感觉相对舒适稳定的位置。另外,对于直接和支撑杆连接的肩座,可以在肩座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滑轨或\和在支撑杆和顶棚之间设置滑轨,使两个肩座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以方便肩座使用中可以放在肩部最舒适、稳定的位置;对于通过连接杆和支撑连接机构连接的的肩座,也可以通过把连接杆设置成拉杆式或者在肩座和连接杆连接处设置滑轨,通过拉杆的调节或滑轨调节来调整两个肩座之间的距离。
为增加U型肩座和肩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肩棚在肩部的稳定性,可以将U型肩座和身体贴合的腿或顶部或整体相应部位制成散布形态;所谓散布形态是指片状、网状、分枝状等形状。
为增加肩棚在肩上的稳定性,U型肩座可制成夹子型构造,即将肩座分成胸前和背后两部分,两部分连接处为铰链式连接,在铰链部位设置弹簧,使U型肩座前后两部分可以受到相对合拢的力,使肩座未放到肩上时,肩座前后两部分之间的空隙小于肩部的厚度,在放到肩部时,在肩部的撑持下张大并夹持在肩部,这样既可以增大和肩部接触的弹力和摩擦力,又可以在从肩上拿下时,缩小肩座的体积。弹簧的弹力以使用者舒适为度。
肩棚的顶棚可以制成隐蔽中棒折叠伞式、无伞柄软芯折叠伞式、充气式、板式、可以对折的板式或伸缩框架支撑软性材料式。
隐蔽中棒折叠伞式顶棚,其顶棚是一个小型折叠伞,伞帽、上盘、下盘、伞骨、伞布等结构及伞撑开时的定位装置等结构和普通折叠伞相同;伞中棒为2节以上拉杆式,第一节中棒下缘在伞撑开状态时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或稍微伸出,第一节中棒伸出下盘圆筒的长度以肩棚正常使用时第一节中棒或收缩在第一节中棒内的末节中棒连接的手柄不会触碰使用者的头顶为度。其余各节中棒在伞撑开固定于使用状态时可以推入第一节中棒内或包拢在第一节中棒外隐蔽并固定在该状态。伞下有足够空间确保不会碰头的前提下,也可以让第二节中棒突出于下盘圆筒外,其余中棒也可以推入第二节中棒内或和第一节中棒内,或包拢在第二节或和第一节中棒外。中棒的总长度以折叠伞完全收拢时,中棒末节下端可以伸出下盘圆筒下缘为最小尺度,撑伞或收伞时,隐蔽的中棒可以拉出以配合撑伞收伞操作;无手柄,或者有一个作用仅限于推拉中棒的手柄,该手柄在伞撑开后随中棒收缩抵住下盘圆筒或收缩后的中棒,或推入中棒内或下盘圆筒内;这里的下盘是指普通伞具所具有的套在中棒外,四周和伞骨相连并可带动伞骨在中棒外上下移动以撑开或合拢伞具的部件;下盘中间和下盘连接在一起的圆筒即下盘圆筒,下盘圆筒是用手抓住带动下盘上下运动的部件,下盘圆筒上一般还装有和中棒上分体配合的撑伞定位零件或以下盘圆筒下缘作为定位部件的支撑部位。中棒是指位于伞体中央,上连伞顶下连手柄的那根杆型部件。手柄是指伞具使用时手持的那个部件。
这种隐蔽中棒折叠伞式顶棚,也可以用于肩棚和手撑伞两用式伞具,此种用途时,则需具备和普通伞具相似的便于握持的手柄,中棒也要足够长和强度适宜,伞面也要增大。
无手柄软芯折叠伞式顶棚,其顶棚是一个小型折叠伞,伞帽、上盘、下盘、伞骨、伞布等结构和普通折叠伞相同,但无手柄,无中棒或仅有和上盘连接的第一节中棒,在伞顶内侧中央或上盘中央或中棒中央连接有一根软芯,该软芯从下盘圆筒中心孔或中棒内穿出,软芯上有一个以上挂钩,开伞时用一只手抓住下盘圆筒下段,另一只手抽拉软芯使伞撑开,在适当的位置让挂钩钩住下盘圆筒下沿,使伞定形,收伞时反向操作,即拉动软芯使挂钩脱离,软芯在伞骨的弹力作用下随伞顶或上盘或中棒回缩;有第一节中棒的软芯折叠伞顶棚也可以不在软芯上设置挂钩,仍使用普通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如弓片等使伞定形;以挂钩定位的顶棚的中棒在伞撑开状态时其下缘应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以普通折叠伞定位装置定位的顶棚,其中棒在伞撑开状态时其下缘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或稍微伸出,伸出与否和伸出多少以足够中棒和下盘圆筒分体设置的定位装置安装和正常工作为度。这里的上盘是指位于伞顶内侧中央并固定在该处,四周和伞骨相连的部件。这里的软芯是指绳、带状物体,可以用各种能承受开伞撑伞张力的材质制作。软芯在伞撑开时可以挂在或缠绕在伞骨等处。软芯的长度以其在肩棚处于收拢状态时软芯下端仍然伸出下盘圆筒为最小尺度;为避免软芯缩入下盘圆筒造成使用不便,可在软芯下端连接一个大于下盘圆筒直径的挡头,或者直接把软芯下端系成一个大于下盘圆筒直径的疙瘩。用绳、带和弹性材料如弹簧、皮筋结合制成软芯,或以类似松紧带的材料制作软芯,张伞收伞拉伸操作时,绳、带承受张力,操作完成后,弹性材料使软芯收缩,除挡头外,软芯的其他部分缩入下盘圆筒内,使用更加方便。
隐蔽中棒折叠伞式顶棚和无手柄软芯折叠伞式顶棚,可以消除中棒和手柄的占位,扩大顶棚下方的使用空间,尤其是可以让伞形顶棚中心位于头顶上方,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棚下的遮蔽面积,因而相对于普通伞可以大大缩小伞下平面直径,约有普通伞的一半左右即可,伞骨伞布的尺寸都可以相应减少,隐蔽中棒的中棒总长度也相应缩短,在使用中避免或减少与他人的碰擦,同时也减轻了肩棚的重量。
肩棚的各种折叠伞式顶棚,其直接和伞布接触并撑起伞布的伞骨,可以是多节折叠式的,也可以是直骨不能折叠的。也就是说这种顶棚既可以是多折伞,也可以是1折伞或叫做直骨伞。折叠伞式顶棚还可以制成双层伞顶,以降低风力对肩棚使用时的影响。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顶可以是传统的弧形顶,也可以制成平顶,以降低使用中风对肩棚在肩上稳定性的影响。
充气式顶棚使用可以阻止气体通过的软性材料制作,配置有进气排气阀门,并有一个以上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与肩棚分置或者与肩棚制作成一体,充气装置是手动或\和电动的;进排气阀门和充气装置可以装在顶棚中,也可以装在肩座或支撑杆内。这种肩棚的支撑杆或\和肩座也可以用与顶棚相同的材料制作成充气式的;
板式顶棚其顶棚为平板或上平下凸的板型;
可以对折的板式顶棚其顶棚由若干块板组成,以铰链、挂钩、栓、卡、弹性柔性带等方式连接成平板或上平下凸的板型,可以前后对折或\和左右对折或多重对折;
伸缩支架的软性材料顶棚,用可伸缩拉杆制成平面支架,以软性材料罩在支架上,支架的前后或\和左右方向可以伸缩;
肩座、支撑连接机构、顶棚连接的一种优化方式为:两个肩座各有一根以上支撑杆和顶棚相连,支撑杆和顶棚的连接方式采取眼镜腿式连接方式,即由铰链把支撑杆和顶棚连接在一起,铰链和顶棚连接处设桩头或不设桩头,两个肩座的支撑杆肩座方向连同肩座可以相对靠近甚至折叠和相对远离即打开,但当支撑杆打开到达支撑顶棚的工作角度时,支撑杆顶棚方向的端头抵住桩头或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使支撑杆不能继续向外打开,从而把顶棚、支撑杆、肩座连接成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或在支撑杆顶棚方向端头与桩头、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的相对位置之间设置卡口,当支撑杆打开到达支撑顶棚的工作角度时,支撑杆端头卡住桩头、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或被它们卡住,不能继续向外打开,从而把顶棚、支撑杆、肩座连接成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这样的连接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使用起来也比较稳固。支撑杆支撑顶棚的工作角度也是支撑杆打开的极限位置。当支撑杆在该极限位置时,两个肩座上的支撑杆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即排列成11的形状;也可以是两个肩座上的支撑杆因间距上小下大而排列成八字形。支撑杆成八字形时,支撑杆对顶棚的支撑更加稳固,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支撑杆的长度改变肩座的间距,从而改变肩座在肩上的位置。为增加镜腿式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两个肩座或两个肩座的支撑杆之间设置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用拉杆制作时,还可以随着肩座间距的调整相应调整其长度。为方便折叠,可将连接杆和肩座或支撑杆之间设成可分可合的形式,该连接杆在肩棚处于工作状态时将两个肩座或支撑杆连接起来,在收起状态时,该连接杆与其中的一个肩座或支撑杆分离;
为保证肩棚在大风时和登山时可能和树枝草丛碰擦时在肩头的稳定性,可以在肩座下部设置防脱落装置。
肩棚的支撑杆或\和连接杆可以设置成由若干根管径不同的管子套接而成的拉杆,可以伸长收缩,可以靠管子之间的摩擦力按需要的尺寸定位,这样可以在不使用时缩小肩棚的体积,在使用时又可以拉伸到需要的尺寸。组成拉杆的管子之间也可以设置定位孔和V型弹珠片或定位珠进行定位。
为方便肩棚的折叠和使用时的调节,可以使若干根不同管径的管子套接而成的支撑杆或\和连接杆的部分或全部管子之间具有可以相对旋转的特性,一般的圆形拉杆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为增加肩棚的美观和趣味性,肩棚局部或整体可制成动植物造型、卡通造型以及家具、家电、厨具、餐具、服装、鞋帽、建筑物、武器、车辆、船舶、山体、树林、草丛、云彩等造型。
本发明克服了现存遮阳遮雨用具的缺陷,解放了人的双手,避免了对发型的破坏和戴帽的闷热,适合人们日常外出、旅游、登山、劳动时使用,对于保护皮肤免受太阳灼伤,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隐蔽中棒折叠伞式肩棚,图1为正面图,图2为左侧面图,正面是指肩棚使用时人的面部方向,左侧面图是指右肩方向,因右肩方向和左肩方向的结构基本相同,故不绘制右侧面图。后文中的正面图、侧面图含义相同。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6是定位、收伞按钮,7是手柄,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为图像清晰,突出表现本发明的特征,伞布绘成透明状,伞骨仅绘出一组或一部分,后图亦同。
图3和图4是无伞柄短中棒软芯折叠伞式肩棚,图3为正面图,图4为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13是桩头,14是软芯,45是定位弓片。
图5和图6是无伞柄无中棒软芯折叠伞式肩棚,图5为正面图,图6为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14是软芯,15是挂钩,16是轴和孔,17是拉簧。图6中的虚线肩座12表示肩棚不使用时肩座的状态,实线12是使用时的状态。
图7和图8是隐蔽中棒直骨折叠伞式肩棚,图7是正面图,图8为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6是定位、收伞按钮,7是手柄,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42是直伞骨。
图9和图10是隐蔽中棒双层伞顶折叠式肩棚,图9是正面图,图10是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6是定位、收伞按钮,7是手柄,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42是直伞骨,43是泄风孔,44是中盘。
图11是V形支撑杆隐蔽中棒折叠伞式肩棚的左侧面图,正面图可参见图7。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5是主伞骨,7是手柄,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42是直伞骨。
图12是Y形支撑杆隐蔽中棒折叠伞式肩棚左侧面图,其正面图可参见图7。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5是主伞骨,7是手柄,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42是直伞骨。
图13和图14是隐蔽中棒平顶折叠伞式肩棚,图13是正面图,图14是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是伞帽,2是上盘,3是伞布,4是铰链,5是主伞骨,6是定位、收伞按钮,7是手柄,8是下盘圆筒,9是下盘,10是中棒,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
图15是各种折叠伞式肩棚折叠收缩后的一种状态。图中标记:3是伞布,12是肩座。
图16和图17是充气顶棚式肩棚,图16是正面图,图17是左侧面图。图中标记:4是铰链,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13是桩头,18是充气顶棚,19是进排气阀。
图18和图19是内置充气装置的充气式肩棚,图18是正面图,图19是左侧面图。图中标记: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20是碟形充气顶棚,21是气泵,22是排气阀,23是进气阀。
图20和图21是板式顶棚式肩棚,图20是背面图,即肩棚使用时人的背部方向。图21是左侧图。图中标记:4是铰链,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13是桩头,24是板式顶棚,25是销轴,26是活动连接杆,实线是打开时的状态,虚线是连接时的状态,27是卡钩,28是挂钮,正面和背面的形状相似,比背面少活动连接杆及配套的挂钮、销轴。
图22、图23、图24是多重折叠式板式顶棚肩棚,图22是正面图,图23是左侧图,图24是俯视图。图中标记:4是铰链,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29是多重折叠式板式顶棚,30是定位栓,31是销轴,32是卡钩,33是合页,41是滑轨,图24中的A、B、C、D分别是组成板式顶棚的四块小板。
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是全折叠式软性棚顶肩棚,图25是正面图,图26是左侧面图,图27是“日”字形支架顶棚肩棚俯视图,图28是“王”字形支架顶棚肩棚俯视图,图29是肩棚全折叠时对应图25正面图方向的图像,图30是全折叠时对应图26左侧面图方向的图像。图中标记:4是铰链,11是支撑杆,12是肩座,13是桩头,34是可伸缩顶棚,35是弹性挂环,36是活塞,37是防脱挂鼻,38是隐藏在肩座中的防脱带,39是可伸缩拉杆顶棚支架,40是软性棚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列举了13个实施例,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
实施例一
隐蔽中棒折叠伞式肩棚,如图1、图2所示。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定位、收伞按钮6、手柄7、下盘圆筒8、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等构成。顶棚是一个隐蔽中棒折叠伞(多折),这里的主伞骨是指直接和下盘连接在一起,随下盘上下移动带动折叠伞开合并对撑开的伞起支撑作用的那种伞骨。该肩棚的中棒为2节以上拉杆结构,第一节的长度,在伞撑开工作状态时和下盘圆筒下缘平齐,其余各节可以推入第一节内隐蔽,末节和手柄连接。中棒的总长度等于折叠伞完全收拢时伞顶内侧到下盘圆筒下缘的距离。该肩棚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为直棒型,支撑杆的上端内侧分别用铰链连接在下盘同一直径相对的下盘两侧的两根主伞骨下方(此为主伞骨为偶数时连接伞骨的位置,偶数伞骨也是最佳设置,若为奇数时,需以平衡为原则进行调整),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头是一个和主伞骨截面外缘形状尺寸相符的卡槽,支撑杆下端和肩座上端连接,支撑杆由圆形管多节拉杆制作,支撑杆的总长度应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头顶和顶棚之间存在间隙,不会相碰。在伞撑开工作状态时,两个铰链的间距略小于两个肩座在肩上工作位置时两肩座顶部中线间的距离,两个铰链与下盘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支撑杆分别以铰链为圆心可以左右运动,即两个支撑杆和其连在一起的肩座可以相对合拢或分开,在伞形顶棚撑开并被定位装置定位在工作状态位置时,支撑杆从中间向外侧运动到和中棒轴线平行角度时,支撑杆上端的卡槽卡在主伞骨上,卡槽的底部抵住主伞骨,支撑杆不能再向外运动,此即为支撑杆向外运动的极限位置,也是支撑杆在肩棚使用时的工作位置。
后面的实施例中的支撑杆除特别说明者外,均为直棒型、圆形管多节拉杆式。
本实施例肩棚的开合使用过程是这样的:一只手抓住手柄,一只手抓住下盘圆筒向上推开,下盘圆筒通过下盘带动伞骨向上运动,一直到安装在下盘圆筒上的定位、收伞按钮运动到第一节中棒的定位装置处和定位、收伞按钮配合使伞型顶棚定位定形为止,此时伞面完全撑开固定,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然后向上推手柄,使第一节中棒以外的其余各节中棒进入第一节中棒内隐蔽并定位;松开手柄,抓住肩座把支撑杆拉开到适当的使用长度,然后两手分别抓住肩座向外打开到极限位置,两个支撑杆上端卡槽分别卡住并抵住主伞骨,然后将两个肩座放在肩上即可正常使用。制作支撑杆的拉杆为圆形管材时,该拉杆的管子之间具有可以相对旋转的特性,可以通过旋转肩座带动管子旋转以调整肩座在肩部的角度。肩棚不使用时,从肩上将其拿下,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一手抓住手柄拉出隐藏的中棒,按下定位、收伞按钮,下拉下盘圆筒通过下盘带动伞骨、伞布收缩折叠,支撑杆也随着伞骨伞布的收缩挤压而和伞骨脱离,并和伞骨伞布一起收拢,然后用一手抓住伞的外部,将手柄上推到抵住下盘圆筒,将肩座上推使支撑杆缩短直到肩座上端抵住收缩后的伞体下部为止,然后整理好伞骨伞布,将伞布上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好即可。收好的伞的状态可以参看图15。
此种肩棚,在肩座或支撑杆上设置挂钩,将手柄、中棒做成适合持伞的尺寸,也可以肩手两用。即在将伞撑开后,不上推手柄,而是将肩座连同支撑杆挂在伞骨上,即可手持手柄,当普通伞使用。还可以把支撑杆和铰链连接处做成可分离式,拔下支撑杆就是普通伞,插上支撑杆就是肩棚。
实施例二
无手柄短中棒软芯折叠伞式肩棚,如图3和图4所示,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下盘圆筒8、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桩头13、软芯14、定位弓片45等构成。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有:1是它只有一节中棒,中棒上端和伞顶、上盘连接,中棒上装配有定位弓片,弓片取代了定位、收伞按钮和相应的配套装置;定位弓片就是一部分在中棒内部一部分从中棒开槽处伸出,按压伸出部分,该部分即可退入中棒内,这是伞具普遍使用的定位装置中的一种,装有弓片的普通伞具向上推移下盘圆筒,下盘圆筒碰到弓片时,弓片回缩,下盘圆筒继续上行越过弓片时,弓片弹出支撑下盘圆筒,使撑开的伞定位定形,本实施例的弓片具备相同结构和功能;中棒的长度为在伞撑开定位时,中棒下端伸出下盘圆筒下缘的尺寸以保证定位弓片正常工作为度;中棒下方没有手柄,而是连接有软芯,软芯从下盘圆筒中心穿出,软芯的长度以其在肩棚处于收拢状态时软芯下端仍然伸出下盘圆筒为度;为避免软芯缩入下盘圆筒造成使用不便,可在软芯下端连接一个大于下盘圆筒直径的挡头,或者直接把软芯下端系成一个大于下盘圆筒直径的疙瘩。2是支撑杆和主伞骨连接的铰链在主伞骨一侧设有和支撑杆端头对应的桩头,支撑杆上端没有卡槽。3是U形肩座为网状散布式。其他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肩棚的开合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分开伞骨,一手拉住软芯,一手抓住下盘圆筒向上推,下盘圆筒顺着软芯向上运动直到中棒从下盘圆筒中穿出,中棒上的弓片穿过下盘圆筒弹出支撑住下盘圆筒使伞型顶棚定位定形,将软芯挂在伞骨上,然后抓住肩座把支撑杆拉伸到适当尺寸,将两个肩座带动支撑杆向外分开,当支撑杆到达设定位置时,支撑杆上端抵住桩头,到达极限位置,此时将肩座放在肩上,即可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从肩上拿下,一手抓住软芯下拉,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上推并压下弓片,两手放松,弓片和中棒及连接的软芯缩入下盘圆筒,双手握住伞布、伞骨向内挤压使伞体收拢,支撑杆也随着伞体的收拢和桩头分离并向内收拢,将软芯尾部放入伞布内,将肩座上推使支撑杆收缩直到肩座上端抵住完全收拢的伞体下端为止,将伞骨伞布整理好,将伞布上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好即可。收好的伞的状态可以参看图15。
实施例三
无手柄无中棒软芯折叠伞式肩棚,如图5图6所示。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下盘圆筒8,下盘9,支撑杆11,肩座12,软芯14,挂钩15,轴和孔16,拉簧17等构成,图6中的虚线12表示肩棚不使用时肩座的状态,实线12是使用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二的不同有:1是没有中棒,完全由软芯取代了中棒,软芯直接和伞顶上盘连接,从下盘圆筒中穿出;2是用软芯上连接的挂钩取代了弓片等构成的定位装置,挂钩挂在下盘圆筒下缘定位;3是没有桩头,采取支撑杆直接抵住主伞骨的支撑方式;4是以夹子式肩座取代了散布式肩座。夹子式肩座是将肩座分成前后两部分,在两部分位于肩顶的部分钻孔穿轴使其联为一体,在略低于轴的位置设置拉簧,拉簧两头分别挂在设在肩座两部分上的可钩挂部位,不使用时,肩座在拉簧的作用下向内合拢,放在肩上使用时,被肩部撑开,肩棚的腿紧贴在肩部。拉簧的拉力应以使用者舒适为度。其他结构和实施例二相同。
本实施例的开合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分开伞骨,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一手抓住软芯向下拉,拉到软芯上的挂钩穿出下盘圆筒时,将挂钩挂住下盘圆筒下缘,松开软芯使伞型顶棚定位定形,将软芯挂在伞骨上,抓住肩座拉伸支撑杆到适当长度,再分别拿住两个肩座向外分开,当支撑杆到达和上盘、下盘连线平行位置时,支撑杆上端抵住主伞骨,将肩座放在肩上,肩部撑开肩座,肩座贴在肩部,即可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从肩上拿下,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一手摘下软芯并向下方拉动,挂钩脱离下盘圆筒后,两手放松,软芯带动挂钩缩入下盘圆筒内,双手握住伞布、伞骨向内挤压使伞体收拢,支撑杆也随着伞体的收拢和主伞骨分离并向内收拢,将软芯放入伞布内,将肩座上推使支撑杆收缩直到肩座上端抵住伞体下端为止,将伞骨伞布整理好,将伞布上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好即可。收好的伞的状态可以参看图15。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若用绳、带和弹性材料如弹簧、皮筋结合制成软芯,或以类似松紧带的材料制作软芯,并在软芯下端设置档头,张伞收伞拉伸操作时,绳、带承受张力,收伞完成后,弹性材料使软芯收缩,除挡头外,软芯的其他部分缩入下盘圆筒内,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四
隐蔽中棒直骨折叠伞式肩棚,如图7和图8所示,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定位、收伞按钮6,手柄7,下盘圆筒8,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直伞骨42等构成。图7是正面图,图8为左侧面图。
本实施例的顶棚为直骨折叠伞或叫1折伞,中棒是隐蔽式的,两个肩座上端分别连接一个支撑杆,支撑杆和主伞骨用铰链连接,支撑杆的支撑方式是抵在主伞骨上,两个铰链的位置、间距和前述实施例相同。支撑杆是多节圆形管材套接成的拉杆式,靠管子之间的摩擦力定位,管子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支撑杆向外张开到与中棒轴线平行位置时,还可以继续张开一些,支撑杆上端才抵住主伞骨定位,也就是两个支撑杆呈上近下远的八字形,这种形态放在肩上更加稳固,并可通过伸缩支撑杆的方法调整肩座的间距,以改变肩座在肩部的位置。中棒和实施例一结构相同。1折伞顶棚的优点是制作简单,节省材料,抗风稳固性好;缺点是收拢后长度较大,但比起普通一折伞,本肩棚的长度短一半左右。
本实施例开合使用过程是这样的:一手抓住手柄,一手抓住下盘圆筒向上推,直到下盘圆筒上的定位、收伞按钮运动到第一节中棒的定位装置处和定位、收伞按钮配合使伞定位定形;向上推手柄,使拉杆式中棒收缩隐蔽在第一节中棒内,手柄抵住下盘圆筒为止;抓住肩座调整支撑杆到适当长度,两只手分别抓住一个肩座向外分开,直到两个支撑杆的上端抵住主伞骨定位,将肩座放在肩上,转动肩座使其以支撑杆为圆心旋转到肩部舒适的角度,必要时通过伸缩支撑杆的方法调整肩座间距使肩座调整到肩部适当位置,即可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从肩上拿下,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一手抓住手柄拉出隐蔽的中棒,按下定位、收伞按钮,第一节中棒和下盘圆筒分离,下拉下盘圆筒,使伞骨、伞布收缩,支撑杆也随着伞骨的收缩而和主伞骨分离并随伞骨伞布一起收拢,然后用一手抓住伞的外部,将手柄上推到抵住下盘圆筒,抓住肩座调整支撑杆长度直到肩座上端和收缩后的伞体下部平齐为止,或将肩座推入伞体内,然后整理好伞骨伞布,将伞布上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好即可。
实施例五
隐蔽中棒双层伞顶折叠伞式肩棚,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是正面图,图10是左侧面图。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定位、收伞按钮6,手柄7,下盘圆筒8,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直伞骨42,泄风孔43,中盘44等构成。
本实施例的顶棚是一个双层伞顶折叠伞,即普通伞顶之上又增加了一个小伞顶,下面的大伞顶中央开有若干个泄风孔,在风大时可使风从该处泄出,以减低风力对肩棚在肩上稳定性的影响,小伞顶的作用是防止阳光和雨水从泄风孔漏下。上盘与小伞伞顶连接,周围连接直接接触、支撑小伞伞布的伞骨,在上盘和下盘之间增加了一个中盘,中盘上半部连接小伞的主伞骨,下半部连接直接接触、支撑大伞伞布的伞骨,下盘和大伞主伞骨相连,中棒是多节拉杆式,第一节中棒上端和小伞顶、上盘固定连接,中段和下段穿过中盘和下盘中心孔,并到达下盘圆筒下缘,不和中盘、下盘及其圆筒连接,第一节中棒的长度以伞形顶棚撑开定位在工作位置时,其下缘和下盘圆筒下缘平齐或略突出为度,第一节中棒上有和下盘圆筒上安装的定位、收伞按钮配合的定位设置,其余各节中棒可以隐蔽在第一节中棒内,末节中棒连接有手柄,中盘和下盘及其圆筒可以相对中棒上下运动。肩座、支撑杆、铰链的结构及其与主伞骨的连接方式、位置与实施例四相同。
本实施例的开合使用过程是这样的:一手抓住下盘圆筒,一手抓住手柄下拉,从下盘圆筒中拉出各节中棒,直到下盘圆筒上的定位、开伞按钮和第一节中棒上的定位设置结合使伞定位定形,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下盘带动伞骨将大伞撑开,同时通过伞骨带动中盘,中盘又带动小伞伞骨撑开小伞,这样全伞撑开定形。然后将各节中棒推入第一节中棒内隐蔽,手柄抵住下盘圆筒,抓住肩座调整支撑杆到适当长度,两手各抓一个肩座向两侧分开,带动支撑杆向外运动直到支撑杆上端抵住主伞骨,即可将肩棚放在肩上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从肩上拿下,一手抓住下盘圆筒按下定位、收伞按钮使下盘圆筒和第一节中棒脱离连接,一手抓住手柄拉出隐蔽的中棒,下拉下盘圆筒通过下盘带动大伞伞骨伞布收拢或直接抓住大伞伞骨两手相对挤压使伞骨伞布收拢,大伞伞骨带动中盘向下运动,中盘带动小伞伞骨收拢,在此过程中支撑杆也被伞骨带动脱离主伞骨并和伞骨一起收拢,然后将手柄抵住收拢后的下盘圆筒下缘,抓住肩座调整支撑杆的长度,将肩座推入伞体内或是推到抵住收拢后的伞体下缘为止。然后整理好伞骨伞布,将伞布上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好即可。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肩棚,在肩座或支撑杆上设置挂钩,将手柄、中棒做成适合持伞的尺寸,也可以肩手两用。即在将伞撑开后,不上推手柄,而是将肩座连同支撑杆挂在伞骨上,即可手持手柄,当普通伞使用。还可以把支撑杆和铰链连接处做成可分离式,拔下支撑杆和连带的肩座就是普通伞,插上支撑杆和连带的肩座就是肩棚。
实施例六
V形支撑杆隐蔽中棒直骨折叠伞式肩棚,如图11、图7所示。图11是左侧面图,正面图可参见图7。由伞帽1,上盘2,伞布3,主伞骨5,手柄7,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直伞骨42等构成。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四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支撑杆是V形,每个支撑杆上端的分支分别和一根主伞骨连接,也就是每个支撑杆和两根主伞骨连接,连接方式也是以铰链连接,两个支撑杆选择连接的主伞骨是以两个支撑杆承重相等且每个支撑杆的两个分支承重也相等为原则。两个支撑杆从正面看仍是如图7所示,从侧面看呈V形,V形支撑杆两个分支可以张开、合拢,但张开时受到其和肩座连接处限位装置的制约,只能张开到其上端连接的两根主伞骨在伞撑开工作状态时带动两个分支到达的位置。其他结构和实施例四相同。
本实施例的开合使用过程和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开伞时支撑杆的V形分支随着主伞骨的撑开而张开,收伞时随着主伞骨的收拢而合拢。其他开合使用过程和实施例四相同。
实施例七
Y形支撑杆隐蔽中棒直骨折叠伞式肩棚,如图12、图7所示。图12是左侧面图,其正面图参见图7。由伞帽1,上盘2,伞布3,主伞骨5,手柄7,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直伞骨42等构成。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六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支撑杆是Y形,从侧面看是Y形,从正面看仍如图7所示。Y形支撑杆的两个分支和下面的直杆连接处有限位装置,其限位作用形式和实施例六V型分支的限位装置相同。其他结构和实施例六相同。
本实施例的开合使用过程和实施例六相同。
实施例八
隐蔽中棒平顶折叠伞式肩棚,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是正面图,图14是左侧面图。由伞帽1,上盘2,伞布3,铰链4,主伞骨5,定位、收伞按钮6,手柄7,下盘圆筒8,下盘9,中棒10,支撑杆11,肩座12等构成。
本实施例的顶棚是一个平顶折叠伞,其中棒、铰链、支撑杆、肩座的构造和结构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伞骨、伞布、伞帽、上盘、下盘及定位、收伞装置的结构和普通平顶折叠伞相同。
本实施例的开合使用过程和实施例一相同。
此种肩棚,在肩座或支撑杆上设置挂钩,将手柄、中棒做成适合持伞的尺寸,也可以肩手两用。即在将伞撑开后,不上推手柄,而是将肩座连同支撑杆挂在伞骨上,即可手持手柄,当普通伞使用。
实施例九
充气顶棚式肩棚,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16是正面图,图17是左侧面图。由铰链4,支撑杆11,肩座12,桩头13,充气顶棚18,进排气阀19等构成。
本实施例的顶棚用可以阻挡气体泄漏的软性材料制作,在顶棚的一侧装配有进排气阀,顶棚充气后呈如图所示的上平下凸的形状。顶棚的下面左右两侧装配有桩头,桩头通过铰链和下方的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下方连接肩座。支撑杆用多节圆形拉杆制作,可以伸缩调节长度,管子之间可以相对旋转,可用来调整肩座角度。两个支撑杆连带肩座以铰链为圆心左右摆动可以相对合拢张开,其合拢最大限度可以相互迭合,其张开到达和充气后的顶棚顶部平面垂直角度时,支撑杆顶端抵住桩头,此即为其向外摆动的极限位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收纳方式是这样的:用气泵等充气装置通过进排气阀给顶棚充气,充足气后,调整支撑杆到适当长度,两手各持一个肩座向外张开,待到达支撑杆顶端抵住桩头时,即可将肩棚放在肩上正常使用,若有必要,还可以通过旋转肩座调整肩座在肩上的角度。肩棚不使用时,从肩上拿下,将两个支撑杆收缩到极限尺寸,然后抓住肩座向内合拢直到两个肩座都横躺着挨住顶棚底部为止,这时体积很小了,便于存放,且不用排气,方便下次使用。若还嫌不好收纳,就排掉顶棚充的气体,再行收纳。
本实施例若将两个支撑杆顶端再截短一点,使两个支撑杆张开到极限位置呈八字形时,放在肩上更加稳定,且可以通过伸缩支撑杆的方法调整肩座的间距,使用更加便利。
实施例十
内置充气装置的充气式肩棚,如图18和图19所示,图18是正面图,图19是左侧面图。由支撑杆11,肩座12,碟形充气顶棚20,气泵21,排气阀22,进气阀23构成。
本实施例支撑杆上半部和顶棚相互贯通,都是可充气的空腔,以可阻止空气泄漏的软性材料制作,顶棚上有一个排气阀;顶棚做成碟形,使用时好像把碟子顶在头上,增加情趣。两个支撑杆的下半部和上半部连为一体,下半部内装配着进气阀和微型气泵,上面是和上部空腔连接的进气阀,进气阀的进气嘴朝下直接和微型气泵充气头连接,微型气泵的操作部件暗藏在肩座顶部中央的孔中,孔在肩座顶部中央下侧开口。一个支撑杆中装配的是手动的气泵,一个支撑杆中装配的是电动气泵。相应的,一个肩座顶端下侧的孔中是手动气泵的充气泵杆的抓手,一个肩座顶端下侧的孔中是电动气泵的开关和充电插头。
本实施例的使用收纳方式是这样的:从肩座顶部下侧开口拉出手动气泵充气泵杆抓手,往复推拉充气,或打开电动气泵开关自动充气,在肩棚充足气呈图18图19状态时,将泵干抓手复位或关闭电动气泵开关,将肩座放在肩上,肩棚即可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取下放置。若想缩小体积收纳时,打开排气阀排空气体即可。
实施例十一
板式顶棚式肩棚,如图20和图21所示,图20是背面图,即肩棚使用时人的背部方向。图21是左侧图。由铰链4,支撑杆11,肩座12,桩头13,板式顶棚24,销轴25,活动连接杆26(实线是打开时的状态,虚线是连接时的状态),卡钩27,挂钮28等构成。正面和背面的形状相似,比背面少活动连接杆及配套的挂钮、销轴。
此肩棚是用板材制成下凸上平的顶棚,顶棚下面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桩头,两个桩头长度不同,桩头分别通过铰链和下方的直棒式拉杆式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下面连接肩座,支撑杆和桩头间的配合关系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一个肩座的背侧设置销轴,以销轴连接活动连接杆;活动连接杆一头有和销轴配合的孔,另一头有一个卡口,活动连接杆中段为可以伸缩的拉杆;另一个肩座背侧有一个和连接杆卡口配合的挂钮。
本实施例使用收纳方式是这样的:抓住肩座把支撑杆调整到适当的长度,向两侧张开支撑杆,直到支撑杆上端抵住桩头,此时支撑杆和顶棚上平面垂直或再略向外张开一些,把活动连接杆调整到适当长度,把卡口卡在挂钮上,使两个肩座横向连接起来。将肩座放在肩上,肩棚即可正常使用。肩棚不用时,从肩上取下,使活动连接杆和挂钮脱离,缩短支撑杆和活动连接杆,先将短桩头一侧的支撑杆连同肩座向内旋转直到贴住顶棚,再将另一侧的支撑杆连同肩座向内旋转直到贴在前一个支撑杆上,肩棚即被折叠成很小的体积便于收藏。
本实施例顶棚做成下凸上平的形状是为了减小风力将肩棚向上吹起的力量,在常年风力不是很大的地区或季节使用的,也可以将顶棚整体做成平板的,这样肩棚下面一侧可以不要桩头,直接把铰链连接在顶棚下面,另一侧使用较短的桩头。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材料,在折叠时体积还可以更小。
实施例十二
多重折叠式板式顶棚肩棚,如图22、图23、图24所示,图22是正面图,图23是左侧图,图24是俯视图。由铰链4,支撑杆11,肩座12,多重折叠式板式顶棚29,定位栓30,销轴31,卡钩32,合页33,滑轨41等构成。
顶棚由四块小板构成,图24中的A、B、C、D分别是组成板式顶棚的四块小板。A板和B板之间在下面以一个以上合页相连,A板和C板之间、B板和D板之间分别在上面以一个以上合页相连,C板和D板之间以定位栓和卡钩相连。卡钩有一个以上,定位在C板上或分别定位在C板和D板上,定位栓以销轴连接在D板上。图24中定位栓30的实线图形表示和卡钩结合时的状态,虚线图形表示定位栓和卡钩分离时的状态。两个支撑杆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C板和D板下面。支撑杆下面连接肩座。支撑杆下端和肩座顶端以滑轨连接,肩座可以相对顶棚左右移动调整间距。
本实施例的使用收纳方式是这样的:把折合的四块顶棚小板扳开成一张平板如图24,将定位栓扳到和卡钩结合如图24实线30所示位置,使四块小板固定连接为一块大板;一手抓住顶棚,一手抓住肩座调整支撑杆到适当长度;两手分别抓住一个肩座向两侧拉开,当支撑杆顶端抵住顶棚板下平面时,整个肩棚即处于图22、图23状态,即可将肩棚放在肩上正常使用。可以通过滑轨调整肩座的间距,也可以通过旋转肩座调整肩座的角度。肩棚不使用时,从肩上拿下,缩短支撑杆到极限,把定位栓扳到图24虚线30所示位置,然后将A板和C板、B板和D板沿合页向上折叠合拢,再把合拢在一起的AC板和BD板沿A、B板间的合页向下折叠合拢,此时四块板叠合在一起,A、B板在内,C、D板在外,两个肩座和支撑杆分别位于C、D板的外侧,将肩座和支撑杆以铰链为圆心旋转贴合在C、D板上即可,此时肩棚处于最小体积,便于收纳。
本实施例中的滑轨也可以不设,这样可以降低制作成本,但也限制了使用者的互换性,购买者可能由于家庭成员肩宽的不同而不能交换使用。将滑轨设置在其他实施例的肩座和支撑杆之间,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实施例十三
全折叠式软性棚顶肩棚,如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所示,图25是正面图,图26是左侧面图,图27是“日”字形支架顶棚肩棚俯视图,图28是“王”字形支架顶棚肩棚俯视图,图29是肩棚全折叠时对应图25正面图方向的图像,图30是全折叠时对应图26左侧面图方向的图像。由铰链4,支撑杆11,肩座12,桩头13,可伸缩顶棚34,弹性挂环35,活塞36,防脱挂鼻37,隐藏在肩座中的防脱带38,可伸缩拉杆顶棚支架39,软性棚顶40等构成。
本实施例的顶棚是以相互连接的若干根可伸缩拉杆构成顶棚平面支架,在支架上罩上软性材料如防晒、防雨布制作的棚顶,棚顶四周和支架四周相连接,构成顶棚。构成顶棚平面支架的形状有两种形式:即图27的“日”字形,和图28的“王”字形,平面支架的前后左右都可以伸缩。两个支撑杆一个以铰链连接在支架上,一个以铰链通过桩头连接在支架上。连接部位在“日”字或“王”字中间那一横的下方。支撑杆的下面连接肩座顶端。两个支撑杆连带肩座可以以铰链为圆心左右摆动,即两个支撑杆连带肩座可以相互合拢和张开,合拢的极限角度是只有铰链的那一侧可以贴合在顶棚支架上,另一侧可以叠合在前一个支撑杆连带肩座上,张开的极限角度则是支撑杆到达和顶棚平面垂直时为止,或再略微向外再张开一点使两个支撑杆的间距成上小下大的八字形。肩座的前边那个腿下侧设置有一个挂鼻,肩座的后边那个腿下半部中间有空腔,空腔的开口在肩座的底面,空腔内隐藏着一根防脱带,防脱带一头固定在空腔内,一头连接着一个活塞,活塞的外径和空腔的开口尺寸相适合,可以塞住空腔开口,活塞外面连接着一个弹性挂环。
本实施例使用收纳的方式是这样的:把顶棚支架拉开成“王”字形(或“日”字形),撑开棚顶布,把支撑杆调节到适当长度,抓住两个肩座向外分开,直到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分别抵住桩头和顶棚支架。将肩座卡在肩上,即可正常使用。根据需要,可以旋转肩座调整肩座在肩上的角度。两个支撑杆间距成八字形的肩棚,还可以通过伸缩支撑杆调整肩座间距。遇到刮大风或登山从灌木、草丛中穿行恐影响肩棚稳定性时,从肩座后面下端拔下活塞拉出防脱带,从腋下穿过,把弹性挂环挂在防脱挂鼻上。肩棚不用时,摘下防脱挂鼻,取下肩棚,把防脱带塞进肩座空腔,塞住活塞,然后把支撑杆缩短到最短,把顶棚支架也从各个方向缩短到最短,向内折叠只有铰链的那一侧支撑杆连带肩座直到贴住顶棚支架,再将另一侧的支撑杆连带支架向内折叠压在第一个支撑杆连带肩座上。此时如图29图30所示,肩棚折叠到最小尺寸,便于收纳。
若使用可防止气体泄漏的软性材料制作本实施例的棚顶,棚顶设置空腔,充气后呈上方微凸下面平、中间高周围底的形状。并在棚顶设置气嘴,气嘴配以活塞。遮阳使用时不用充气,遇到下雨时,以嘴噙住气嘴吹气入内,充足气后,塞住活塞。这时顶棚因为中间高周围低,有利于雨水流下。这样可以方便地晴雨两用。
本发明13个实施例的设计中肩座、支撑杆、铰链、桩头、连接杆、滑轨、防脱装置等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并不专属于相应的实施例,可以在13个实施例间相互交换适用。

Claims (11)

1.一种肩棚·不用手撑的伞,其特征为:由肩座、支撑连接机构、顶棚三部分构成,肩座在下,其上为支撑连接机构,顶棚位于支撑连接机构上方;肩棚不用手持,不和人的头面部接触,以肩座卡在人的双肩上,利用重力、弹力、摩擦力定位在肩上;肩座有两个,其形状是和人的肩部侧面外缘轮廓相似的倒U形或倒V形,为叙述方便,就称之为倒U形,根据人不同性别、身高、胖瘦而不同的肩部形状、尺寸制成相应的形状、尺寸;倒U形开口向下,卡在人的双肩上,倒U形的两条腿即两个肩座共四条腿分别位于人的胸前和背后并贴在人体上,倒U形顶部内侧坐落在人的肩头,将肩棚定位在人的双肩上;两个肩座间的间距,大于使用者的头部宽度;肩座与支撑连接机构下端相连;支撑连接机构有一根以上支撑杆,支撑杆起竖向支撑作用;只有一根支撑杆的支撑连接机构,还有至少一根连接杆,用连接杆将两个肩座连在一起;有两根以上支撑杆的支撑连接机构,没有连接杆或有一根以上连接杆;连接杆起横向连接作用;支撑杆下端和肩座或者连接杆相连,支撑杆上端和顶棚相连或通过连接杆和顶棚相连,对顶棚起支撑作用;顶棚使用时位于人的头顶上方,与头顶不接触,且与头顶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其水平面积大于头顶,用防紫外线或防雨材料或既防紫外线又防雨的材料制成顶面;以肩座上端为界,肩棚的下部质量大于上部的质量,即肩棚为上轻下重的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所述的U型肩座在使用状态时,其胸前的腿靠近腋窝方向,背后的腿靠近脊柱方向。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所述的U型肩座的腿或顶部或整体呈散布形态。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所述的U型肩座具有夹子形态构造。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所述的顶棚为隐蔽中棒折叠伞式顶棚、无伞柄软芯折叠伞式顶棚、充气式顶棚、板式顶棚、可以对折的板式顶棚或伸缩框架支撑软性材料顶棚;
隐蔽中棒折叠伞式顶棚,其顶棚是一个折叠伞,伞骨、伞布结构及伞撑开时的定位装置和普通折叠伞相同;伞中棒为2节以上拉杆式,第一节中棒下缘在伞撑开状态时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或稍微伸出,其余各节中棒在伞撑开固定于使用状态时可以推入第一节中棒内或\和第二节中棒内或包拢在第一或\和第二节中棒外隐蔽并固定在该状态,撑伞或收伞时,其余中棒可以拉出以配合撑伞收伞操作;无手柄或有一个作用仅限于推拉中棒的手柄,该手柄在伞撑开后随中棒收缩抵住下盘圆筒,或推入第一节中棒内或下盘圆筒内;
无手柄软芯折叠伞式顶棚,其顶棚是一个折叠伞,伞骨、伞布结构和普通折叠伞相同,但无手柄,无中棒或仅有和上盘连接的第一节中棒,在伞顶内侧中央或上盘中央或中棒中央连接有一根软芯,该软芯从下盘中心孔或中棒内穿出,软芯上有一个以上挂钩,开伞时用一只手抓住下盘圆筒下段,另一只手抽拉软芯使伞撑开,在适当的位置让挂钩钩住下盘圆筒下沿,使伞定形,收伞时反向操作,即拉动软芯使挂钩脱离,软芯在伞骨的弹力作用下随伞顶或上盘或中棒回缩;有第一节中棒的软芯折叠伞顶棚也可以不在软芯上设置挂钩,仍使用普通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如弓片等使伞定形;以挂钩定位的顶棚的中棒在伞撑开状态时其下缘应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以普通折叠伞定位装置定位的顶棚其中棒在伞撑开状态时其下缘不伸出下盘圆筒下缘或稍微伸出,伸出与否和伸出多少以足够中棒和下盘圆筒分体设置的定位装置安装和正常工作为度;
充气式顶棚使用可以阻止气体通过的软性材料制作,配置有进气排气阀门,并有一个以上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与肩棚分置或者与肩棚制作成一体,充气装置是手动或电动的;进排气阀门和充气装置可以装在顶棚中,也可以装在肩座或支撑杆内;这种肩棚的支撑杆或\和肩座也可以用与顶棚相同的材料制作成充气式的;
板式顶棚其顶棚为平板或上平下凸的板型;
可以对折的板式顶棚其顶棚由若干块板组成,以铰链、挂钩、栓、卡、弹性软性带等方式连接成平板或上平下凸的板型,可以前后对折或\和左右对折或多重对折;
伸缩支架的软性棚顶顶棚,用可伸缩拉杆制成平面支架,以软性材料罩在支架上,支架的前后或\和左右方向可以伸缩。
6.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两个肩座各有一根以上支撑杆和顶棚相连,所述的支撑杆和顶棚的连接方式是眼镜腿式连接方式,即由铰链把支撑杆和顶棚连接在一起,铰链和顶棚连接处设桩头或不设桩头,两个肩座上的支撑杆肩座方向连同肩座可以相对靠近甚至折叠和相对远离即打开,但当支撑杆打开到达支撑顶棚的工作角度时,支撑杆顶棚方向的端头抵住桩头或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使支撑杆不能继续向外打开;或在支撑杆顶棚方向端头与桩头、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的相对位置之间设置卡口,当支撑杆打开到达支撑顶棚的工作角度时,支撑杆端头卡住桩头、顶棚支架或折叠伞式顶棚的伞骨或顶棚的相对支承点,或被它们卡住,不能继续向外打开;两个肩座的支撑杆打开到极限位置时,两个肩座上的支撑杆相互平行即排列成11的形状或两个肩座的支撑杆因间距上小下大而排列成八字形。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两个肩座或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一个连接杆,该连接杆在肩棚处于工作状态时将两个肩座或支撑杆连接起来,在收起状态时,该连接杆与其中的一个肩座或支撑杆分离。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杆或\和连接杆由若干根管径不同的管子套接而成,可以伸长收缩,可以靠管子之间的摩擦力按需要的尺寸定位,或在管子之间设置定位孔和V型弹珠片或定位珠按设定的尺寸定位。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由若干根管径不同的管子套接而成的支撑杆或\和连接杆的部分或全部管子之间可以相对旋转。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肩棚局部或整体制成家具、家电、厨具、餐具、服装、鞋帽、建筑物、武器、车辆、船舶、山体、树林、草丛、云彩等造型。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棚,其特征为:直接和支撑杆连接的肩座,在肩座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滑轨或\和在支撑杆和顶棚之间设置滑轨,使两个肩座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方便肩座使用中可以放在肩部最舒适、稳定的位置;通过连接杆和支撑连接机构连接的的肩座,连接杆为拉杆式或者在肩座和连接杆连接处设置有滑轨,可以通过拉杆的调节或滑轨来调整两个肩座之间的距离。
CN201710163994.2A 2017-03-20 2017-03-20 不用手持的伞 Pending CN108618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3994.2A CN10861830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不用手持的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3994.2A CN10861830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不用手持的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8302A true CN108618302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8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3994.2A Pending CN10861830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不用手持的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83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3059A (zh) * 2020-09-17 2020-12-08 邓振文 一种高舒适性雨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3059A (zh) * 2020-09-17 2020-12-08 邓振文 一种高舒适性雨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23916Y (zh) 折叠式双顶铁艺凉篷
CN208192407U (zh) 不用手持的伞
CN205386000U (zh) 一种折叠椅
CN108618302A (zh) 不用手持的伞
CN203860596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伞
CN107041611A (zh) 肩棚
CN205963170U (zh) 肩棚
CN201854730U (zh) 两用雨衣帽
CN201888348U (zh) 带防水伞套的二折叠雨伞
CN201208016Y (zh) 一种帐篷床
CN205947492U (zh) 一种休闲遮光躺椅
CN2877390Y (zh) 一种折叠式帽伞
KR200267939Y1 (ko) 타원형 우산
CN213550138U (zh) 便携式雨伞凳
CN201924650U (zh) 一种气弹簧快撑帐篷
CN204838343U (zh) 多用途晴雨伞
CN210809590U (zh) 一种可自动降温的透明无骨充气双面两用伞
CN2367128Y (zh) 一种可变换遮幅面积的折叠伞
CN201047175Y (zh) 凉篷
CN202477071U (zh) 一种帐篷床架
CN212661290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遮阳伞
CN206822172U (zh) 直骨抗风伞结构
CN203841238U (zh) 一种存物袋可扩展雨伞
CN2279826Y (zh) 一种异形伞
CN201683202U (zh) 一种多功能的遮阳休闲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