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7028B -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7028B
CN108617028B CN201611253611.2A CN201611253611A CN108617028B CN 108617028 B CN108617028 B CN 108617028B CN 201611253611 A CN201611253611 A CN 201611253611A CN 108617028 B CN108617028 B CN 108617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bearer
information
termina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36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7028A (zh
Inventor
许森
刘晴
卞宏梁
张光辉
夏旭
毛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36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7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7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涉及通信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终端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分流承载请求,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返回包含有能够分流的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第二基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第二分流承载,并且从属基站能够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进行承载删除。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减少了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5G作为下一代无线技术,具有更高的速率以及更高的容量等特点。为了减少4G/5G之间切换以及有效的利用两个系统的资源,当前主要是基于双连接的方案去解决4G/5G之间的inter-working问题。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是3GPP Rel-12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其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控制面位于MeNB(Master eNB,主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宏基站可以支持多个载波,这些载波组合称为MCG。而用户面同时存在于MeNB和SeNB(Slave eNB,从属基站),SeNB也可以称为小基站,SeNB也支持多个载波,这些载波组合称为SCG(SeNB Cell Group,SeNB小区集合),小基站的主小区称之为PSCell(Primary Scell)。从空口角度来看,现有的双连接方案中终端侧仅有一个控制面(RRC),该控制面位于宏基站MeNB侧,SeNB侧仅有用户面,对于任何SeNB侧的操作都需要通过MeNB侧的控制面进行指示和调度。
目前,提出了多种基于non-standalone的架构,在其中的一个基于non-standalone的架构中,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连接到5G的核心网并且LTE作为双连接的锚点。双连接基于上述控制面架构和双连接架构,4G双连接方案应用到双控制面后,在SeNB侧进行承载的添加和删除则存在如下问题:
1、通知终端添加的承载建立的控制信息位于宏基站一侧:双控制面架构中,终端在NR(Next RAT,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侧进行承载的添加和删除只能在NR侧进行,当前的架构无法复用;
2、SCG小区的更新:当因为移动性导致SeNB中的SCG发生变化时,当前的双连接方案中SeNB需要通知MeNB,在双控制面架构中可以通过NR的RRC通知终端进行终端,无需4G侧了解该过程;
3、4G/5G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RRC信令:在当前的双连接方案中,宏微基站需要相互交互用户的配置信息,也意味着双方需要了解用户在各自的配置情况,4G或者5G基站需要增加对对方协议栈的解析功能,会导致协议栈复杂度的增加。
由上可知,如果在4G/5G双连接场景中采用双控制面的方案,如图2所示,需要对于当前规范进行一定的增强以满足5G场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所述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承载建立请求;所述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指示消息包含:分配给所述第二基站的UE-AMBR信息、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上行传输地址、QOS信息、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不能分流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添加失败消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后,判断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如果是,则向所述核心网发送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核心网提供的承载标识、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是否与所述终端建立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所述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其中,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包括: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可选地,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所述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基站间接口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确定删除与所述终端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释放请求;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发送承载释放指示;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指示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释放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成功通知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系统,包括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当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所述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承载建立请求,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指示消息包含:分配给所述第二基站的UE-AMBR信息、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上行传输地址、QOS信息、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不能分流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添加失败消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后,判断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如果是,则向所述核心网发送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核心网提供的承载标识、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判断是否与所述终端建立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所述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接收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所述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基站间接口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确定删除与所述终端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释放请求;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发送承载释放指示;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指示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释放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承载释放成功通知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在双控制面建立的情况下,将主基站的承载分流到从属基站,从属基站利用辅控制面与终端建立承载,并且从属基站能够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进行承载删除;可以减少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连接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在双连接中引入双控制面后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删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删除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7为LTE基站和NR基站的双连接组网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上相区别,并没有其它特殊的含义。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101,当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
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等,第二基站包括:5G基站等。
步骤102,如果终端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则向第二基站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步骤103,第二基站基于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
步骤104,如果第二基站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则向第一基站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第二分流承载为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
步骤105,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
步骤106,第二基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第二分流承载。
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了主控制面连接并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当第一基站需要将承载分流到第二基站时,通过基站间接口请求第二基站进行分流承载建立,第二基站确认能够建立分流承载并将相关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在第一基站指示第二基站承载分流成功后,第二基站利用辅控制面连接通知终端建立承载。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
步骤201,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了主控制面连接并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第一基站收到5G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E-RAB(Evolved RadioAccess Bearer,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消息。第一基站为主基站,第二基站为从属基站。
步骤202,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SCG附加请求消息。分流规则信息包括:需要分流的业务类型信息、负荷阈值等。
SCG附加请求消息中包含:分配给第二基站的UE-AMBR(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信息、终端的能力信息、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一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
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每个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
第一承载标识:由第一基站进行分配;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信息:针对第二基站所支持系统的QOS信息;
上行传输地址:端口号和IP地址,如果第二基站支持终端用户面连接到核心网需提供,否则不提供该信息;
承载类型:SCG承载还是Split承载;
X2接口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基站分配,包括端口号和IP地址。
步骤203,第二基站基于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则向第一基站发送SCG附加请求响应消息,用以携带第一分流承载在下行端口地址信息;如果不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则向第一基站发送SCG附加请求失败消息。
SCG附加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二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分流承载、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的分流承载信息,每个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
承载标识:与SCG附加请求消息中的第一承载标识相同;
承载下行地址: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端口和IP地址,如果第二基站支持终端用户面连接到核心网需提供,否则不提供该信息;
X2接口第二地址信息:由第二基站分配,包括端口号和IP地址;X2接口为一种基站间接口。
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
承载标识:与SCG附加请求消息中的第一承载标识相同;
承载失败原因信息:无法分流的承载的原因,如负荷原因、承载无法支持等。
SCG附加请求失败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分流失败原因包括负荷原因、承载无法支持等。
步骤204,第一基站在接收到SCG附加请求响应消息后,判断SCG附加请求响应消息是否携带有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如果携带有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则说明第二基站支持终端用户面与核心网相连,则向核心网发送.E-RAB建立响应消息。如果第一基站收到SCG附加请求失败消息,则不进行后续操作。
E-RAB建立响应消息中包含: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每个需要完全由第二基站的承载信息。每个需要完全由第二基站的承载信息中包含:
核心网的承载标识:由核心网预在承载建立或者请求时提供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保存该信息;
承载下行地址: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端口和IP地址。
步骤205,第一基站利用基站间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CG附加完成消息后,根据X2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步骤206,第一基站判断是否与终端建立了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对于分流承载所涉及到的参数进行更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等。
步骤207,第二基站在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SCG附加完成消息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步骤208,终端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终端接收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分流承载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第二基站根据X2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X2接口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基站。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删除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
步骤301,第二基站确定删除与终端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向第一基站发送承载释放请求。
步骤302,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发送承载释放指示。
步骤303,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指示终端删除第二分流承载。
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第二基站收到第一基站的删除请求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要求删除该承载,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进行承载删除,第一基站通知核心网承载释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立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删除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
步骤401,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SCG释放请求消息,用于释放某个指定的承载。
SCG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待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承载释放原因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低、无信号等。
步骤402,第一基站收到SCG释放请求消息后,向核心网发送E-RAB释放指示消息。E-RAB释放指示消息中包含: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每个承载的释放原因信息。核心网的承载标识由核心网预先在承载建立或者请求时提供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保存该信息。释放原因与SCG释放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承载释放原因一致。
步骤403,第一基站通过基站间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CG释放响应消息。SCG释放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步骤404,第二基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指示终端删除相关的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一个支持4G/5G双连接架构的场景。eLTE(Evolved LTE,演进的LTE)基站已经为双控制面的终端UE1添加NR基站作为SeNB。eLTE收到核心网的指示要求其添加一个FTP业务,eLTE需要将FTP业务分流到NR。eLTE基站根据业务的预配置信息,将UE1的FTP业务分流到NR基站。
eLTE基站通过SCG Addition Request消息,将分流请求消息发送给NR基站。SCGAddition Request消息包括了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类型:0;
QOS信息;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1.2,端口:3030;
X2接口地址:210.12.25.16,端口:88。
NR基站收到消息后,经过接纳判决FTP业务可以分流到NR基站,则反馈SCGAddition Request ACK消息,该消息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29.2,端口:902;
X2接口地址:210.12.25.17,端口:88。
eLTE收到SCG Addition Request ACK信息,则利用RRC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终端删除在eLTE侧承载的FTP业务。RRC重配消息包含了如下信息:
待删除的承载标识:02;
NR基站的接入信息。
终端收到eLTE发送的RRC重配消息后,需要删除eLTE的FTP承载。UE1向eLTE发送RRC重配成功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相关承载已经完成删除了FTP业务。
eLTE通过X2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CG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d消息,并前转FTP下行数据业务到NR基站。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NR基站通过辅RRC消息为UE1配置FTP承载以及相关协议栈参数,以及部分广播消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能够在双控制面建立的情况下,将主基站的承载分流到从属基站,从属基站利用辅控制面与终端建立承载,并且从属基站能够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进行承载删除,减少了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通过在现有协议上进行增强,没有引入新的协议过程,实现难度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系统,包括终端52、第一基站51和第二基站52。第一基站51当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第一基站51向第二基站52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第二基站52基于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第一基站51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第二分流承载为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第二基站53基于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不能分流第一分流承载,则向第一基站51发送承载添加失败消息。
第一基站51向第二基站52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终端53删除与其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第二基站52还用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终端53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第二分流承载。
第一基站51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承载建立请求,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第二基站52的业务承载,并生成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承载添加指示消息包含:分配给第二基站的UE-AMBR信息、终端的能力信息、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上行传输地址、QOS信息、第一基站分配的X2接口第一地址信息。
承载添加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51为终端53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二基站52为终端53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分流承载、第二基站53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分流承载中包含:第一基站51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52侧的地址信息、第二基站52分配的X2接口第二地址信息。
第二基站52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一基站51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承载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
第一基站51在接收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后,判断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是否携带有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如果是,则向核心网发送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
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中包含:终端53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第二基站52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第二基站52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54提供的承载标识、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第一基站51在向第二基站52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根据X2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第二基站52转发下行数据。第一基站51判断是否与终端53建立了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53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第二基站52在接收到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终端53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终端53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其中,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终端53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52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接收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分流承载向第二基站52发送上行数据。第二基站52根据X2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X2接口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基站51。
第二基站52确定删除与终端53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向第一基站51发送承载释放请求。第一基站51在接收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54发送承载释放指示。第二基站52在接收到第一基站51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指示终端53删除第二分流承载。
承载释放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待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
承载释放指示中包含:终端53在核心网54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释放原因信息。承载释放成功通知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第二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在双控制面建立的情况下,将主基站的承载分流到从属基站,从属基站利用辅控制面与终端建立承载,并且从属基站能够则通过辅控制面连接进行承载删除;在辅RRC建立的情况下,在从属基站进行承载的添加和删除,减少了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双控制面的设计,实现了两个系统RRC控制面的解耦,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通过在现有协议上进行增强,没有引入新的协议过程,实现难度较低。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36)

1.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
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所述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承载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指示消息包含:分配给所述第二基站的UE-AMBR信息、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上行传输地址、QOS信息、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不能分流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添加失败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后,判断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如果是,则向核心网发送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核心网提供的承载标识、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是否与所述终端建立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所述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
其中,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其中,所述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所述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接口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确定删除与所述终端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释放请求;
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发送承载释放指示;
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指示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释放原因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成功通知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19.一种建立承载的系统,包括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当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添加请求,所述承载添加请求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分流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包含有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的承载添加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并通过主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与其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建立通知,用以建立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核心网发送的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建立业务承载的承载建立请求,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指示消息包含:分配给所述第二基站的UE-AMBR信息、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上行传输地址、QOS信息、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不能分流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添加失败消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分流失败原因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后,判断所述承载添加确认消息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如果是,则向核心网发送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建立完成指示消息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所需建立的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核心网提供的承载标识、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二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判断是否与所述终端建立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如果是,则通过所述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分流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通过辅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
其中,所述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接收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下行数据并且通过所述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基站间接口第一地址信息通过基站间接口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确定删除与所述终端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承载释放请求;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承载释放请求后,向核心网发送承载释放指示;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释放成功通知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二分流承载。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待释放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释放原因信息。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指示中包含:所述终端在核心网侧的标识信息、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需要释放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核心网的承载标识、释放原因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释放成功通知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其中,所述已释放的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
36.如权利要求19至3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CN201611253611.2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8617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3611.2A CN108617028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3611.2A CN108617028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7028A CN108617028A (zh) 2018-10-02
CN108617028B true CN108617028B (zh) 2020-10-09

Family

ID=63658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3611.2A Active CN108617028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7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393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69B (zh) * 2019-07-26 2022-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47420B (zh) * 2020-05-29 2023-02-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接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2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承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21125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87313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4091B2 (en) * 2013-01-17 201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2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承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21125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87313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 plane aspects for dual connectivityR2-134226;Ericsson;《3GPP》;20131102 *
Control plane issues for LTE and NR interworkingR2-167656;CATT;《3GPP》;20161118 *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 control planeR2-164268;Huawei, HiSilicon;《3GPP》;201605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7028A (zh) 201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7020B (zh)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1092510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9392043B (zh) 支持切换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EP3562182B1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US10085189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handover procedure and base station
CN108282832B (zh) 无线接入网切换方法、基站和基站的通信方法
KR102395384B1 (ko) 셀룰러망의 효율적 pdu 세션 활성화 및 비활성화 방안
CN106941733B (zh) 双连接中实现重配置的方法、主服务基站及辅服务基站
US10251111B2 (en) Base station handover method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and base station
US9986462B2 (en) Double-connec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30176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46747B (zh) 前向接口的建立方法、ue接入方法、ue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616958B (zh) 激活异系统SeNB的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7925932B (zh) Lte-wlan聚合切换期间的控制和用户计划的划分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装置
JP6844649B2 (ja) 第1の無線局、制御プレーン機能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CN113905423B (zh) 无线接入网切换方法、基站和基站的通信方法
US20160157155A1 (en) Selective Bearer Splitting in Cell System
EP2887751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backhaul link, and proxy device
US9736717B2 (en)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access point and user equipment
CN116419349A (zh) 支持切换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KR20160042027A (ko) 작은 셀 아키텍처에서 로컬 브레이크아웃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08617028B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CN113766577A (zh) 连接模式配置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US9699698B2 (en) Network controller within cor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with terminal by network controller
CN102404759B (zh) 一种Un接口的承载复用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