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873A -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873A
CN108616873A CN201810272260.2A CN201810272260A CN108616873A CN 108616873 A CN108616873 A CN 108616873A CN 201810272260 A CN201810272260 A CN 201810272260A CN 108616873 A CN108616873 A CN 108616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2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6873B (zh
Inventor
王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22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6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当具有SIM卡的移动设备没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而处于覆盖范围的移动设备却不具有SIM卡时,如何实现用户与互联网数据交互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注册至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第一传输信道;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待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通过第一传输信道,接收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此外还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信息发送方法、装置、 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利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已经是人们从互联 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实际应用中,难免存在用户无法访问互联 网的情况。
比如,请参见图1,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场景的示意图。该 场景下,用户有两个移动设备:手机A和平板电脑B。其中,手机A具备SIM 卡,但手机A所在位置没有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比如,手机位于难以接收到基 站信号的卧室;而平板电脑B虽处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比如可能位于基 站信号能够覆盖到的阳台,但平板电脑B却没有安装SIM卡,无法实现与基 站进行数据交互。
在如图1所示的场景下,如何使用户能够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是亟待 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具有SIM 卡的移动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移动设 备却不具有SIM卡时,如何实现用户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具有 SIM卡的移动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移 动设备却不具有SIM卡时,如何实现用户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 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 二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息;基于所述信息注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 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所述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 信网络的数据;和/或,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移 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二 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 信息;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信息,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信息注册至所 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 网络的信息;信道建立单元,用于基于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注册所 述数据传输装置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与移动通信网 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传输单元,用于通过信道建立单元建立的所述第一传 输信道,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所述数据传输 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电子设备待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 数据;和/或,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 从所述信息发送装置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 息,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信息注册所述电子设备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 建立所述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 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 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 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中 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基于所述信息建立与基站之 间的第一传输信道,并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第一电子 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接收移动通信网络发来的、待经第一 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从而,即便第二电子设备当前不处于移 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向第一电子设备提供SIM卡中的用于注册电 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借助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与基站 之间的传输信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解决了具有SIM卡的第二电子设备没有 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电子设备却不具有 SIM卡的场景下,按照现有技术,用户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 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 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当具有SIM卡的移动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 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移动设备却不具有SIM卡的场景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实现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系统架构示 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 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 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具有SIM卡的移动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 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移动设备却不具有SIM卡时,如何实现用户 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传 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等具备通 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为便于区分描述,以下以该方案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电子设备为例,对该方 法进行介绍。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该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 程示意图,该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 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这里所说的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 备等等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不具备SIM卡的平板电 脑B,可视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具备SIM卡,第一电子设备 是否具备SIM卡,并不影响本方案的正常实施。
这里所说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 等等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并且,该第二电子设备中安装有SIM卡,如背 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手机A,即可视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中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 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可以是由除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外的其他电子 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中获取,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或者,也可 以是由第二电子设备自身进行获取,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
当由第二电子设备获取自身的SIM卡中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 网络的信息时,第二电子设备在获取到所述信息后,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和 第一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传输信道(为便于描述,称为第二传输信道),将所 述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
其中,这里所说的第二传输信道,可以是基于有线通信技术建立的,或者 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的。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 通信技术。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如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技术、 Wi-Fi Direct(Wi-Fi P2P)技术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一般包 括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即,包括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Number,IMSI);
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即SIM卡卡 号,相当于手机号码的身份证);
用于生成通信秘钥的基础Key;
SIM卡所支持的鉴权算法和秘钥生成算法。
当然,除了上述用户身份认证信息之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一些用于支撑与移动网络通 信的基本文件(Elementary File,EF),比如EFHPLMNwAct、EFFPLMN等。
所述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具体包含什么内容,不同 的移动通信网络可能有不同需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视移动通信网络对 所述信息的具体要求而定,本申请实施例对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 的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针对一个移动通信网络而言,但凡是电子设备注 册至该移动通信网络时所必需的信息,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范畴。
步骤22,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取到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 信息,注册第一电子设备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 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取到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 中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后,则可以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信 息向移动通信网络发起注册,并且在注册成功后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 网络之间的传输信道(称第一传输信道)。
这里所述的注册以及建立第一传输信道的流程简述如下:
(1)第一电子设备向移动通信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中携带第 二电子设备发送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identification,ID)信息,比 如第二电子设备的IMSI;
(2)移动通信网络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后,会向第一电 子设备发起鉴权请求;
(3)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移动通信网络发来的鉴权请求所携带的信息判 断移动通信网络是否合法;如果终端判断移动通信网络合法,则继续进行后续 流程,否则,终止流程;
(4)第一电子设备在收到鉴权请求之后,如果判断移动通信网络合法,则 使用从第二电子设备中所获取到的用户身份认证信息计算鉴权响应结果,并将 鉴权响应结果反馈给移动通信网络;
(5)移动通信网络根据鉴权响应结果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是合法终端;
(6)如果移动通信网络确认第一电子设备是合法终端,则会给第一电子设 备发送注册接受消息,之后,移动通信网络会发起相应的传输信道建立请求, 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该传输信道建立请求,与移动通信网络建立所述第 一传输信道;如果移动通信网络确认第一电子设备是不合法终端,则不会建立 所述第一传输信道。
上述注册以及传输信道建立流程,可以参考相关成熟技术,更详细的流程 可以参考3GPP TS 24.301以及3GPP TS 24.008。
步骤23,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信道,传输以第二电子设备作为接收 方或者发送方的数据。
在第一传输信道成功建立后,为便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电 子设备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传输信道建立成功的通知消息,以便第二 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通知消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使用户开始通过操作第二电子 设备,触发第二电子设备开始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待通过第一传输信道进行传 输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一电子设备区分接收到的是用于注册电子设备 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对应的数据(后简称身份数据)还是待通过第一传输信 道进行传输的数据(后简称目标数据),第二电子设备在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 二者时,可以采取下述方式对这二者进行区分:
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携带身份数据和目标数据,但在数据包 中采用不同字段对二者进行区分——比如,在身份数据所在的字段中,用第一 标识来表示该字段中的数据为身份数据;而在目标数据所在的字段中,用第二 标识来表示该字段中的数据为目标数据。其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互不相同。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预先将第一标识保存在用于存储身份数据标识的第一 存储空间,将第二标识保存在用于存储目标数据标识的第二存储空间,从而, 当第一电子设备解析出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标识后,通过查询第一存储空间和 第二存储空间,就能够确认解析出的标识是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具体地, 如解析出的标识与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的标识相同,则表明解析出的标识为第 一标识;如解析出的标识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存储的标识相同,则表明解析出的 标识为第二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即便是在不同数据包中分别携带身份数据和目标数据, 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利用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对两种数据进行区分,以便第一 电子设备对二者进行区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信道,传输以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接收方或者发送方的数据,具体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情况一: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 络。其中,待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移动通 信网络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
对于情况一,第二电子设备先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以 第二电子设备作为发送方的、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 包(上行数据包),该数据包会包含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
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来的该数据包时,根据该数据包 中包含的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确定该数据包是待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 的数据包,从而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重新封装的数据包。其中,第一电子设 备重新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封装,以得到所述重新封装的数据包的方式为:第一 电子设备以自己的IP地址作为所述重新封装的数据包的发送方IP地址,对所 述数据包进行重新封装。
如此,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会包含两个发送方IP地址,其中,一个发送 方IP地址为第一电子设备的IP地址(可称为直接发送方IP地址),另一个发 送方地址为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可称为最终发送方IP地址)。第二电子设 备的IP地址可作为通过第一传输信道传输的必要数据,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 第一传输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于被传输的各数据包中。
互联网中的服务器在接收到该重新封装的数据包后,根据该重新封装的数 据包的直接发送方IP地址(即第一电子设备的IP地址)和最终发送方IP地址 (即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包(后称下行数据包), 下行数据包中包含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包 后,从下行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从而确定该数据包的最 终接收方为第二电子设备,因此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包。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完成由第一电子设备协助第二电子设备与互联网之间 进行数据交互。
情况二: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信道,接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 的、待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根据对于情况一的说明可知,对于情况二,由互联网中的设备(比如服务 器)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中,会包含第二电子 设备的IP地址。下行数据包中包含的电子设备的IP地址,可称为最终接收方 IP地址。
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来的该下行数据包时,通过 对该下行数据包中的最终接收方IP地址的解析,可获取到最终接收方IP地址, 从而确定该下行数据包需要转发给第二电子设备,并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将该数 据包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针对上述情况一和情况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二传输信道的连接方 式是wifi连接,那么,第二电子设备的IP地址一般是由第一电子设备分配的, 并且该IP地址是一个局域的IP地址,网络侧并不需要知道第二电子设备的IP 地址。
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上行数据包,当上行数据包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给 第一电子设备之后,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到移动通信网络。
针对下行数据包,当下行数据包由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之 后,第一电子设备此时作为一个路由设备,会将下行数据包分发给第二电子设 备。
为让读者直观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的实现原理,本发明实施 例中提供了用于实施本方法的一个系统架构图。请参见说明书附图2b,为该系 统架构的示意图。图中,第二电子设备具备SIM卡,但不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 围;第一电子设备虽然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但不具备SIM卡。
基于如图2b所示的系统架构,为实现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第二电子 设备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二电子设备中的SIM卡保存的 用户身份验证信息;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该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 备与基站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后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信道传输以 第二电子设备作为接收方或者发送方的数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即便第二电子设备当前不处于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向第一电子设备提供SIM卡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 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借助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与基站之间的传输 信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解决了具有SIM卡的第二电子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 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电子设备却不具有SIM卡的场景 下,按照现有技术,用户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是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执行主体,从第一电子设备的角度进行说 明的。以下,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第二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信 息发送方法。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实现 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第二电子设备从自身的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如何从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 信息,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均可 参见前文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2,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信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 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其中,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 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第一电子设备发 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 备发送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其中,第二传输信道可以但 不限于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如何基于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息建立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以及第一电子设备如何通 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 数据,和/或,接收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均可参见前文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一般是第二电子设备没有在基站信号覆盖范围之 内,或虽在信号覆盖范围之内但信号接收强度较低时,可采用第一电子设备协 助第二电子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因此,针对“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 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这一操作,可设置一 定的触发条件。
比如,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以“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 收强度小于预定阈值”作为触发条件,待出现该触发条件时,才通过第二传输 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出现所述触发条件时,自动切换 为利用第一电子设备实现与互联网的数据交互,从而避免出现“断网”给用户 造成不好的上网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读取预先保存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一 电子设备的地址;根据该地址,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 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的操作下,扫描附近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 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的所有电子设备,而后,确定用户从扫描到的电子设备 中选取的可信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并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该可信设备之间 的传输通道,进而通过该传输通道向该可信设备发送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二电子设备可能会移动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 收强度较佳(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不小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位置,从而,在一种 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后,可以对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强度进行持 续检测,若检测到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不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第二电子设备可 由通过第一传输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切换为:直接利用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建 立的第三传输信道,发送第二电子设备待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 接收移动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采用这样的方式,当第二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强度较佳时, 可以不再需要第一电子设备协助进行与互联网的数据交互,从而避免第一电子 设备有可能耗费第二电子设备的流量进行其他数据传输的问题。其中,这里所 说的其他数据,是指除“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 络的数据”和“移动通信网络待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以外的数据。
实施例2
基于前述实施例1详细叙述了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 申请的技术特征、手段和效果,下面将以如图1所示的手机A和平板电脑B 为例,对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说明,从而形成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 例。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 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用户通过操作平板电脑B,开启平板电脑B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功能——比如,假设用户启动平板电脑的Wi-Fi P2P模块。
而后,用户可以将平板电脑B放置在诸如窗台等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较佳的 位置。
步骤42,用户通过操作手机A,与平板电脑B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比如,假设建立Wi-Fi P2P连接。
假设,手机A处于用户的卧室,此处接收不到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
基于手机A和平板电脑B之间建立的Wi-Fi P2P连接,手机A可以与平 板电脑B之间至少可以交互下述两类数据:
第一类数据:承载手机A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 信网络的信息的数据;
第二类数据:手机A与互联网之间交互的数据。
步骤43,手机A在与平板电脑B成功建立连接后,用户可以通过对手机 A进行操作,触发手机A获取手机A的SIM卡中保存的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 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步骤44,手机A对获取到的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 息进行加密后,得到加密数据,并基于手机A和平板电脑之间建立的Wi-Fi P2P 连接,向平板电脑B发送所述加密数据。
步骤45,平板电脑B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并基于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息,建立平板电脑B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
具体地,平板电脑B利用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向基站请求注册平板电脑B至移动通信网络,若注册成功,则建立起平板电脑 B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
这样,就达到了平板电脑B插入了手机A的SIM卡的效果,使得平板电 脑B可以自由跟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46,平板电脑B在所述数据传输信道建立成功后,通过所述Wi-Fi P2P 连接向手机A发送数据传输信道建立成功通知。
步骤47,手机A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道建立成功通知,提示用户可进行 数据传输。
步骤48,用户通过操作手机A,触发手机A通过所述Wi-Fi P2P连接,向 平板电脑B发送待通过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传输的数据包。
步骤49,平板电脑B将手机A发送来的所述数据包,通过所述数据传输 信道向基站进行发送,以使得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互联网。
步骤410,平板电脑B接收基站通过所述数据传输信道发送来的下行数据 包,并通过所述Wi-Fi P2P连接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手机A。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以手机A的IP地址作为最终接收方IP地址。
由上述流程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便手机A当前不处于 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向平板电脑B提供手机A的SIM卡的用 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借助平板电脑B建立 与基站之间的传输信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解决了具有SIM卡的手机A没 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平板电脑B却不具有 SIM卡的场景下,按照现有技术,用户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实施例3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具有SIM卡的移动设备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 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移动设备却不具有SIM卡时,如何实现用户 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50,该 数据传装置5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51、信道建 立单元52和传输单元53。以下具体介绍各单元的功能:
信息获取单元5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 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信道建立单元52,用于基于信息获取单元51获取的所述信息注册数据传 输装置50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0与移动通信网络 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传输单元53,用于通过信道建立单元52建立的所述第一传输信道,发送 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0接收 到的所述电子设备待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0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 和/或,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所述数 据传输装置50发送至所述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的信息获取单元51,具体可以包括信道建立子单元和接收子 单元。其中,信道建立子单元,用于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数据传输装 置50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信道;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子 设备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发送来的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 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3还提供一种信息发送装置60,该装置的具体结构示 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61和发送单元62。以下具体介绍各单元 的功能:
信息获取单元61,用于从所述信息发送装置60的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发送单元62,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取单元61获取的所述用于注册 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 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注册所述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所述电子 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可选的,发送单元62,具体可以包括信道建立子单元和用发送子单元。其 中,信道建立子单元,用于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信息发送装置60和 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信道;发送子单元,用于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 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可选的,发送单元62,具体可以用于:若检测到信息发送装置60的移动 通信网络信号接收强度小于预定阈值,则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所述电子设备 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信息发送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传输单 元,具体用于在发送单元62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 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后,若检测到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不小于预 定阈值,则直接利用所述信息发送装置60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建立的第三传 输信道,发送所述信息发送装置60待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 的数据,和/或,接收移动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信息发送装置60的数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便信息发送装置当前不处于移动通信网 络的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向信息传输装置提供信息发送装置的SIM卡的用于注 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借助信息传输装置建立与 基站之间的传输信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解决了具有SIM卡的信息发送装置 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信息传输装置却不具 有SIM卡的场景下,按照现有技术,用户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实施例4
为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解锁终端的方式存在的不够方便快捷,从而导致解 锁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移动设备。
图7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 设备7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1、网络模块72、音频输出单元73、输入单 元74、传感器75、显示单元76、用户输入单元77、接口单元78、存储器79、 处理器710、以及电源7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 移动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设备的限定,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 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 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 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此外,该移动设备70还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 单元(图中未示出)。
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用于获取不同于该移动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 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处理器710,用于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接收的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 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注册该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该移动设备 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射频模块71,用于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传输信道,发送所述电子设备待通 过所述该移动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 发来的、待经该移动设备70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能够实现图2a至图3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 一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移动设备可以获取电子设备的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 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基于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建立 与基站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并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发送所述电子设备待通过 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来 的、待经该移动设备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从而,即便所述电子设备当 前不处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向该移动设备提供SIM卡的用于 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借助该移动设备建立与 基站之间的传输信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解决了具有SIM卡的所述电子设备 没有处于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而处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该移动设备却不具有 SIM卡的场景下,按照现有技术,用户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的具体结构如图7 所示。并且,该移动设备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和SIM卡(图中未示出)。
其中,处理器710,用于从该移动设备的SIM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 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信息,使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 息,注册该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 一传输信道。这里所说的电子设备,是不同于该移动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发送该移动设备待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 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接收移动通信网络发来的、待经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至 该移动设备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能够实现图2a至图3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 二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 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 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71包括但不限于天 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 射频单元7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设备通过网络模块7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 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73可以将射频单元71或网络模块7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 7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 7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设备7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 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7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 话器等。
输入单元7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7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741和麦克风742,图形处理器741对在视 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 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76上。经图 形处理器7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7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 经由射频单元71或网络模块72进行发送。麦克风7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 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 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7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设备7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 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 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 移动设备7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 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 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 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7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 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7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 76可包括显示面板7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761。
用户输入单元7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设 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77包 括触控面板7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72。触控面板7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 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 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71上或在触控面板7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771可包 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 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 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10, 接收处理器7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 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71。除了触控面板771,用户输 入单元7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72可以包括 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 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761上,当触控面板771检测 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 后处理器7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 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71与显示面板7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 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71与显示面 板761集成而实现移动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7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设备7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 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 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7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 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设 备7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设备7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 据。
存储器7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9可主要包括存储 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 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 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9 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 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是移动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设 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 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 而对移动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 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 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 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移动设备7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 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 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设备7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如图7所示的处理器 710,存储器79,存储在存储器7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 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述的 数据传输方法或信息发送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 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 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 中所述任意一种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 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 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 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 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 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 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 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 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 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 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基于所述信息注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待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具体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第二传输信道;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发送来的SIM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3.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信息,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信息注册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信息,具体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第二传输信道;
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具体包括:
若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强度小于预定阈值,则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二传输信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不小于预定阈值,则直接利用第二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建立的第三传输信道,发送第二电子设备待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保存的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信道建立单元,用于基于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注册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信道建立单元建立的所述第一传输信道,发送待发送数据至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电子设备待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和/或,通过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来的、待经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
8.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信息发送装置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获取用于注册电子设备至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信息注册所述电子设备至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以建立所述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第一传输信道。
9.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72260.2A 2018-03-29 2018-03-29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616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2260.2A CN108616873B (zh) 2018-03-29 2018-03-29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2260.2A CN108616873B (zh) 2018-03-29 2018-03-29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873A true CN108616873A (zh) 2018-10-02
CN108616873B CN108616873B (zh) 2022-09-30

Family

ID=6365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2260.2A Active CN108616873B (zh) 2018-03-29 2018-03-29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8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6539A (zh) * 2020-05-25 2021-11-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及设备
US20220369097A1 (en) * 2019-10-04 2022-11-17 Apple Inc. Multiple sim card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5699A (en) * 2000-03-14 2002-02-20 Bosch Gmbh Robert Mobile telephone which provides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data
US20100029200A1 (en) * 2006-09-29 2010-02-04 Antonio Varriale Use, provision, customization and billing of services for mobile users through distinct electronic apparatuses
EP2175674A1 (en) * 2008-10-13 2010-04-14 Vodafone Holding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ing devices
CN101926147A (zh) * 2007-12-27 2010-12-22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通过移动电话终端使用服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用户识别卡
JP2013197874A (ja) * 2012-03-19 2013-09-30 Kddi Corp 通信装置
CN104205899A (zh) * 2012-03-20 2014-12-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配置
CN105451297A (zh) * 2014-08-01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472764A (zh) * 2014-08-20 2016-04-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32119A (zh) * 2015-06-23 2017-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43272A (zh) * 2017-06-22 2017-11-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4155A (zh) * 2017-09-30 2017-1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5699A (en) * 2000-03-14 2002-02-20 Bosch Gmbh Robert Mobile telephone which provides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data
US20100029200A1 (en) * 2006-09-29 2010-02-04 Antonio Varriale Use, provision, customization and billing of services for mobile users through distinct electronic apparatuses
CN101926147A (zh) * 2007-12-27 2010-12-22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通过移动电话终端使用服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用户识别卡
EP2175674A1 (en) * 2008-10-13 2010-04-14 Vodafone Holding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ing devices
JP2013197874A (ja) * 2012-03-19 2013-09-30 Kddi Corp 通信装置
CN104205899A (zh) * 2012-03-20 2014-12-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配置
CN105451297A (zh) * 2014-08-01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472764A (zh) * 2014-08-20 2016-04-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32119A (zh) * 2015-06-23 2017-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43272A (zh) * 2017-06-22 2017-11-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4155A (zh) * 2017-09-30 2017-1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69097A1 (en) * 2019-10-04 2022-11-17 Apple Inc. Multiple sim card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26539A (zh) * 2020-05-25 2021-11-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873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0760B (zh) 一种识别蓝牙设备的类型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18316A (zh) 网络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49114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39313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系统及电路
CN110069229A (zh) 屏幕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80336A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2759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10035503A (zh) 资源状态的配置方法、激活或去激活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011887A (zh)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09803110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04702678B (zh)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769202A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其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08601062A (zh) WiFi连接共享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768838A (zh) 一种熄屏信息分享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07770356A (zh)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16873A (zh) 数据传输、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2845A (zh) 一种视频通话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9068084A (zh) 视频通话画面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741A (zh) 一种彩信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8966162A (zh)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处理设备、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79385A (zh) 一种射频器件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40951A (zh) 一种充值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89112B (zh) 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6618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2504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