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785A -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785A
CN108616785A CN201810621674.1A CN201810621674A CN108616785A CN 108616785 A CN108616785 A CN 108616785A CN 201810621674 A CN201810621674 A CN 201810621674A CN 108616785 A CN108616785 A CN 108616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note
slot
section
sound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16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6785B (zh
Inventor
白露
姜宇
杨璟
陈永红
邱泽朔
周小斌
陈乾强
彭运辉
曾永冬
吴桂坤
祁德广
陈耀权
周承光
范桃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16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6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该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侧壁设有入音孔,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侧壁及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第一导音槽与入音孔连通,第二导音段与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传播至第一导音槽面向侧壁的一侧时被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以在与第二导音段连通的麦克风组件接收从第二导音段进入的声音时,防止声音的能量过大,导致麦克风组件受损的风险,提高麦克风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麦克风器件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声器件,在麦克风器件接收声音信号时,若声音的能量过大,会导致麦克风器件的振膜受损,从而降低麦克风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设有入音孔;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所述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所述第一导音槽与所述入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段与所述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所述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槽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麦克风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侧壁设有入音孔,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所述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述第一导音槽与所述入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段与所述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所述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槽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所述麦克风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音段连通,以接收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的声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侧壁设有入音孔,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侧壁及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第一导音槽与入音孔连通,第二导音段与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第一导音槽及第二导音槽进入第二导音段,并在从入音孔进入第一导音槽的声音传播至第一导音槽面向侧壁的一侧时被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以在与第二导音段连通的麦克风组件接收从第二导音段进入的声音时,防止声音的能量过大,导致麦克风组件受损的风险,提高麦克风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导音通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二导音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二导音段的截面的一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第二导音段的截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导音通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10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侧壁11及与侧壁11连接的底壁12。
共同参阅图1及图2,图2是图1中壳体10的截面示意图,侧壁 11设有入音孔111,底壁12设有与入音孔111连通的导音通道101,以接收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
具体的,侧壁11与底壁12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102,底壁12靠近容置空间101的一侧设有该导音通道101。
共同参阅图1及图3,图3是图1中导音通道10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导音通道101包括在垂直于侧壁11的方向,也即如图所示的A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101a及第二导音段101b,且第一导音段101a与入音孔111连通,以使得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通过第一导音段101a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
进一步的,第一导音段101a包括在平行于侧壁11及底壁12的方向上,也即如图所示的B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1011及第二导音槽1012,第一导音槽1011与入音孔111连通,第二导音段101b与第二导音槽1012 连接,以使得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第一导音槽1011、第二导音槽1012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并在从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的声音传播至第一导音槽1011面向侧壁11的一侧,也即第一导音槽1011的第一内壁C时,被该第一内壁C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在声音依次进入第二导音槽1012以及与第二导音槽1012 连接的第二导音段101b时,声音的能量被降低。
其中,当外界灰尘通过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并在第一导音槽1011内向第二导音槽1012及第二导音段101b传播的过程中,也会被第一内壁C止挡,从而减少进入至第二导音槽1012以及与第二导音段101b的灰尘。
可选的,第二导音槽1012在远离侧壁11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一导音槽1011,以增加第二导音槽1012的路径长度,以使得从第一导音槽1011 进入第二导音槽1012内的声音,在第二导音槽1012内传播的过程中,增加传播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加声音能量的消耗,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的声音的能量。
共同参阅图3及图4,图4是图3中第二导音槽1012的截面示意图,第二导音槽1012在朝向第二导音段101b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以使得声音在第二导音槽1012中向第二导音段101b传播的过程中,被第二导音槽1012的第二内壁D止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壁D为第二导音槽1012的底部壁,从而在止挡的过程中,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增加声音能量的消耗,以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的声音的能量。
其中,当进入至第二导音槽1012中的灰尘,在第二导音槽1012内向第二导音段101b传播的过程中,也会被第二导音槽1012的第二内壁 D止挡,从而减少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的灰尘。
可选的,第二导音段101b与第二导音槽1012弯折连接,以使得第二导音槽1012中的声音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时,被第二导音段101b 的面向第二导音槽1012的一侧,也即第二导音段101b的第三内壁E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并在第二导音段101b 内传播的声音的能量。
其中,当第二导音槽1012中的灰尘进入至第二导音段101b的过程中,也会被第二导音段101b的第三内壁E止挡,从而减少进入并在第二导音段101b内传播的灰尘。
参阅图5,图5是图3中第二导音段101b的截面的一示意图,第二导音段101b包括第三导音槽1013及第四导音槽1014,第三导音槽1013 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音槽1012及第四导音槽1014连接,且第三导音槽 1013的深度大于第四导音槽1014的深度,以使得第三导音槽1013内传播的声音在进入第四导音槽1014时,被第三导音槽1013的第四内壁F 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四导音槽1014内的声音的能量。
参阅图6,图6是图3中第二导音段101b的截面的另一示意图,第二导音段101b还包括连接导音槽1015,连接导音槽1015分别第三导音槽1013及第四导音槽1014,且在从第三导音槽1013至第四导音槽1014 的方向上,连接导音槽1015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以使得从第三导音槽1013进入连接导音槽1015内的声音,在连接导音槽1015内传播的过程中,被连接导音槽1015的第五内壁G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四导音槽1014的声音的能量,且由于连接导音槽1015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能够使得在连接导音槽1015内传播的声音的能量逐渐减小,防止从第三导音槽1013进入第四导音槽1015的声音的能量被减少的落差过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侧壁设有入音孔,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侧壁11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侧壁11 及底壁12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第一导音槽与入音孔连通,第二导音段与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所述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槽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并在从入音孔进入第一导音槽的声音传播至第一导音槽面向侧壁的一侧时被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20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本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侧壁11及与侧壁11连接的底壁12。
其中,侧壁11设有入音孔111,底壁12设有与入音孔111连通的导音通道101,以接收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
具体的,侧壁11与底壁12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102,底壁12靠近容置空间101的一侧设有该导音通道101。
共同参阅图7及图8,图8是图7中导音通道101的平面示意图,导音通道101包括在垂直于侧壁11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101a及第二导音段101b,且第一导音段101a与入音孔111连通,以使得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通过第一导音段101a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
进一步的,第一导音段101a包括在平行于侧壁11及底壁12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1011及第二导音槽1012,第一导音槽1011与入音孔111连通,第二导音段101b与第二导音槽1012连接,以使得从入音孔111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第一导音槽1011、第二导音槽1012进入第二导音段101b,并在从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的声音传播至第一导音槽1011面向侧壁11的一侧,也即第一导音槽1011的第一内壁C时,被该第一内壁C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槽1012以及与第二导音槽1012连接的第二导音段101b 的声音的能量。
其中,当外界灰尘通过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并在第一导音槽1011内向第二导音槽1012及第二导音段101b传播的过程中,也会被第一内壁C止挡,从而减少进入至第二导音槽1012以及与第二导音段101b的灰尘。
进一步的,第一导音槽1011面向侧壁11的一侧设有缓冲槽21,缓冲槽21用于反射从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的声音的能量,以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槽1012及第二导音段101b的声音的能量。
具体的,当从入音孔111进入第一导音槽1011的声音在第一导音槽 1011内传播至缓冲槽21时,该声音被缓冲槽21的内侧面211止挡,从而使得声音的能量被反射,进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槽1012及第二导音段101b的声音的能量,可以理解的,缓冲槽21具有多个内侧面211,以通过多个内侧面211反射声音的能量,提高声音的能量的反射量。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通过第一导音槽面向入音孔一侧设置的缓冲槽21反射进入第一导音槽的声音的能量,从而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槽及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30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包括麦克风组件31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
其中,麦克风组件31设置于容置空间102内且与第二导音段101b 连通。
具体的,麦克风组件31包括电路板311及麦克风器件312,电路板 311在容置空间102内与底壁12连接,且设有与第二导音段101b连通的第一导音孔3111,麦克风器件312设置于电路板311上且设有与第一导音孔3111连通的工作孔3121,从而通过第一导音孔3111接收从第二导音段101b进入的声音,进而将该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可选的,电路板311与底壁12之间还设有密封件313,该密封件 313用于密封导音通道101,以提高导音通道101的传音效果,进而提高麦克风器件312的收音效果。
其中,密封件313设有分别与第二导音段101b及第一导音孔3111 连通的第二导音孔313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降低进入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进而使得与第二导音段连通的麦克风组件在接收从第二导音段进入的声音时,防止声音的能量过大,导致麦克风组件受损的风险,提高麦克风组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侧壁,设有入音孔;
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所述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所述第一导音槽与所述入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段与所述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所述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槽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音槽面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用于反射从所述入音孔进入所述第一导音槽的声音的能量,以降低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段的声音的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槽在朝向所述第二导音段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段与所述第二导音槽弯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槽在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导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段包括第三导音槽与第四导音槽,所述第三导音槽分别与所述第二导音槽及所述第四导音槽连接,且所述第三导音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导音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段进一步包括连接导音槽,所述连接导音槽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导音槽及所述第四导音槽,且在从所述第三导音槽至所述第四导音槽的方向上,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麦克风组件;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侧壁设有入音孔,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且设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包括在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段及第二导音段,所述第一导音段包括在平行于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的方向上连接的第一导音槽与第二导音槽,所述第一导音槽与所述入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段与所述第二导音槽连接,以使得从所述入音孔进入的声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音槽及所述第二导音槽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所述麦克风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音段连通,以接收进入所述第二导音段的声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电路板及麦克风器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壁连接且设有与所述第二导音段连通的第一导音孔,所述麦克风器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音孔连通的工作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壁之间还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导音段及所述第一导音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
CN201810621674.1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616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1674.1A CN10861678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1674.1A CN10861678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785A true CN108616785A (zh) 2018-10-02
CN108616785B CN108616785B (zh) 2019-12-06

Family

ID=6366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1674.1A Active CN10861678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7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910A (zh) * 2020-08-04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898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智能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1011A (zh) * 2015-08-1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ic导音路径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5611012A (zh) * 2016-01-29 2016-05-2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20160295316A1 (en) * 2013-11-18 2016-10-06 Goertek Inc. Loudspeaker module
CN107396219A (zh) * 2017-08-08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麦克风的声音传导组件、导音件
CN207070251U (zh) * 2017-07-24 2018-03-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防风噪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5316A1 (en) * 2013-11-18 2016-10-06 Goertek Inc. Loudspeaker module
CN105611011A (zh) * 2015-08-1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ic导音路径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5611012A (zh) * 2016-01-29 2016-05-2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070251U (zh) * 2017-07-24 2018-03-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防风噪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396219A (zh) * 2017-08-08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麦克风的声音传导组件、导音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910A (zh) * 2020-08-04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898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智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785B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5822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rack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EP4013083A1 (en) Sidelink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6814593B2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 common connector coupled to a wireless antenna and a modem connector
US10206299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943959A (zh) 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
CN102387247A (zh) 移动终端以及用于控制其三维显示的方法
CN108616785A (zh)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EP2302568A2 (en) Antenna device
CN105022760B (zh) 一种新闻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8650597A (zh) 一种密封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30354504A1 (en)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US8111207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related expansion card and computer apparatus
US20070035455A1 (en) Display frame having antenna
CN101425623A (zh) 环形天线以及环形天线的制造方法
CN111652100A (zh) 指纹识别模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7769196B2 (en) Microphone shell
KR20080113506A (ko) 터치패널소자와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81983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6506057A (ja) Usbコネクタ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CN111278115B (zh) 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206874A (zh) 一种手机壳体
CN111866823A (zh) 无线耳机充电设备、交互方法及存储装置
US88517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ptical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N108738232A (zh) 一种双层柔性线路板
CN113889810B (zh) 压合结构、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