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438A -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438A
CN108616438A CN201810401533.9A CN201810401533A CN108616438A CN 108616438 A CN108616438 A CN 108616438A CN 201810401533 A CN201810401533 A CN 201810401533A CN 108616438 A CN108616438 A CN 108616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lan
port
transparent transmission
stacking
protocol mass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15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6438B (zh
Inventor
彭剑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015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6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本申请中,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在收到来自于待堆叠设备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时,不再上送CPU,而是交给本地转发芯片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转发,这能够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相互交互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自动堆叠。

Description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个(组)控制桥(CB:Controlling Bridge)和多个端口扩展桥(PE:PortExtender)作为待堆叠设备,可采用802.1BR进行堆叠。
当待堆叠设备之间相距比较远比如CB与PE之间相距比较远或者两级PE之间相距比较远,则在相距比较远的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中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不为待堆叠设备,不会和待堆叠设备比如CB、PE进行堆叠。图1示出了CB与PE之间部署中继设备的组网图,图1只是以一个CB、一个PE为例简单示出。
在802.1BR中,适用于待堆叠设备堆叠的协议报文比如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报文是不能经过中继设备传输的。比如图1中,当CB与PE之间的中继设备接收到来自CB发送的LLDP报文时,中继设备会直接将接收的LLDP报文上送CPU,而非交由本地转发芯片转发至PE;类似地,当CB与PE之间的中继设备接收到来自PE发送的LLDP报文时,中继设备也会直接将接收的LLDP报文上送CPU,而非交由本地转发芯片转发至CB。
而适用于待堆叠设备堆叠的协议报文不在待堆叠设备之间传输,就会导致待堆叠设备之间无法自动堆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以在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中继设备的前提下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自动堆叠。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堆叠自动实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包括:
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所述透传VLAN用于透传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
一种堆叠自动实现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所述透传VLAN用于透传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在收到来自于待堆叠设备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时,不再上送CPU,而是交给本地转发芯片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转发,这能够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相互交互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自动堆叠。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CB与PE之间部署中继设备的组网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步骤202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应用组网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堆叠自动实现方法中,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不再将适用于待堆叠设备堆叠的协议报文比如LLDP报文上送CPU,而是交给本地转发芯片进行转发,以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自动堆叠。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执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在一个例子中,这里的中继设备可部署在CB与PE之间,也可部署在两级不同的PE之间,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这里,第一端口、第一待堆叠设备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在具体实现时,堆叠协议报文都会携带身份字段,该身份字段中的身份标识指示了堆叠协议报文的来源设备的身份。比如,若来源设备为CB,则CB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携带的身份字段中的身份标识即为CB身份的标识;再比如,若来源设备为PE,则PE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携带的身份字段中的身份标识即为PE身份的标识。
基于此,本步骤201中,通过堆叠协议报文中携带的身份字段中的身份标识很容易确定堆叠协议报文是来自待堆叠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堆叠协议报文包括但不限于LLDP报文。
步骤202,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这里,透传VLAN用于透传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其包括至少一个VLAN。之所以称为透传VLAN,只是为便于描述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与本地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待堆叠设备的端口)配置的透传VLAN相同,这能够保证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只能发给第二待堆叠设备,第二待堆叠设备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只能发给第一待堆叠设备。这里,第二端口、第二待堆叠设备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在本申请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可通过预先配置的方式配置第一端口的透传VLAN与第二端口的透传VLAN相同。
在本申请中,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也可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动态分配第一端口的透传VLAN与第二端口的透传VLAN相同,下文图3所示的流程举例示出了一种实现方式,这里暂不赘述。
至此,完成图2所示流程。
通过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在收到来自于待堆叠设备发送的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时,不再上送CPU,而是交给本地转发芯片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转发,这样待堆叠设备之间便可相互交互堆叠协议报文比如为LLDP报文,以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自动堆叠。
下面对步骤202中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进行具体描述: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步骤202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检查第一端口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若是,执行步骤302,若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步骤303,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如果是,执行步骤304,如果否,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在第一端口配置本地其它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
步骤305,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一VLAN作为透传VLAN并配置在第一端口,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中,步骤305中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可包括:
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本设备当前还未被占用且VLAN索引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
其中,指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VLAN索引最大、VLAN索引最小。
至此,完成图3所示流程。通过图3所示流程,实现了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
另外,通过图3所示流程,还能够保证中继设备连接两端待堆叠设备的不同端口配置的透传VLAN相同,以实现待堆叠设备之间的堆叠协议报文通过中继设备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图3所示流程中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可通过图4所示流程实现。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第一端口的端口模式修改为用于透传报文的报文透传模式。
这里的报文透传模式意味着第一端口接收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都可以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
步骤402,依据所述报文透传模式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至此,完成图4所示流程。
通过图4所示流程具体实现了如何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应用组网图。图5以CB5_1与PE5_2之间部署中继设备50为例。在图5中,中继设备50具备自动分配VLAN功能。
如图5所示,CB5_1率先发送LLDP报文。此时,PE5_2还未发送LLDP报文。为便于描述,这里将CB5_1发送的LLDP报文记为LLDP报文500。
中继设备50通过端口Port1_a收到来自CB5_1发送的LLDP报文500。LLDP报文500携带有CB5_1身份的身份字段,中继设备50知道自己并不是与CB5_1进行堆叠的PE5_2,此时,中继设备50检查Port1_a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
中继设备50检查Port1_a未被配置透传VLAN,则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
中继设备50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未配置透传VLAN,则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比如,中继设备50本地只创建了VLAN索引为1的VLAN(记为VLAN1),则中继设备50可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VLAN索引且未被占用的VLAN作为透传VLAN,比如选择VLAN索引为2的VLAN(记为VLAN2)作为透传VLAN。本实施例以VLAN2作为透传VLAN为例描述。
中继设备50将选择的作为透传VLAN的VLAN2配置在Port1_a,在作为透传VLAN的VLAN2内广播LLDP报文500。此时因为PE5_2还未发送LLDP报文、且中继设备50连接PE5_2的端口Port2_a还未配置作为透传VLAN的VLAN2,因此,即使中继设备50广播LLDP报文500,PE5_2也是收不到LLDP报文500的。
之后,PE5_2发送LLDP报文。为便于描述,这里将PE5_2发送的LLDP报文记为LLDP报文501。
中继设备50通过端口Port2_a收到来自PE5_2发送的LLDP报文501。LLDP报文501携带有PE5_2身份的身份字段,中继设备50知道自己并不是与PE5_2进行堆叠的CB5_1,此时,中继设备50检查Port2_a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
中继设备50检查Port2_a未被配置透传VLAN,则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
中继设备50检查本地Port1_a配置了透传VLAN,则将Port1_a配置的透传VLAN(VLAN2)配置在Port2_a。
中继设备50在Port2_a被配置的透传VLAN(VLAN2)内广播LLDP报文501。此时由于中继设备50连接CB5_1的端口Port1_a配置了透传VLAN(VLAN2),因此,CB5_1可以收到中继设备50广播的LLDP报文501。至此,中继设备50连接CB5_1的端口Port1_a与连接PE5_2的端口Port2_a均配置了相同的透传VLAN(VLAN2),CB5_1与PE5_2后续可以交互堆叠协议报文。在本申请中,透传VLAN(以VLAN2为例)不能作为他用。
之后,CB5_1可依据收到中继设备50广播的LLDP报文501、以及CB5_1与PE5_2依据后续交互的堆叠协议报文即可实现自动堆叠,具体堆叠方式类似现有堆叠,这里不再赘述。
至此,完成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与本地第二端口配置的透传VLAN相同;
所述第二端口为连接第二待堆叠设备的端口。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广播单元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第一端口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
若是,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若否,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如果是,在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其它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如果否,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并配置在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广播单元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模式修改为用于透传报文的报文透传模式;
依据所述报文透传模式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广播单元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包括:
从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本设备当前还未被占用且VLAN索引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
其中,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VLAN索引最大、VLAN索引最小。
至此,完成图6所示的装置结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包括:
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所述透传VLAN用于透传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与本地第二端口配置的透传VLAN相同;
所述第二端口为连接第二待堆叠设备的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第一端口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
若是,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若否,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如果是,在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其它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如果否,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并配置在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模式修改为用于透传报文的报文透传模式;
依据所述报文透传模式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包括:
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本设备当前还未被占用且VLAN索引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
其中,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VLAN索引最大、VLAN索引最小。
6.一种堆叠自动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待堆叠设备之间部署的中继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本地第一端口接收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用于堆叠的堆叠协议报文;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所述透传VLAN用于透传来自第一待堆叠设备发送的所有堆叠协议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与本地第二端口配置的透传VLAN相同;
所述第二端口为连接第二待堆叠设备的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单元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第一端口是否被配置了透传VLAN,
若是,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若否,检查本地其它端口是否配置了透传VLAN,如果是,在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其它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如果否,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并配置在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单元在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模式修改为用于透传报文的报文透传模式;
依据所述报文透传模式在所述第一端口被配置的透传VLAN内广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单元从本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未被占用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包括:
从设备支持的所有VLAN中选择本设备当前还未被占用且VLAN索引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个VLAN作为透传VLAN;
其中,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VLAN索引最大、VLAN索引最小。
CN201810401533.9A 2018-04-28 2018-04-28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616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1533.9A CN108616438B (zh) 2018-04-28 2018-04-28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1533.9A CN108616438B (zh) 2018-04-28 2018-04-28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438A true CN108616438A (zh) 2018-10-02
CN108616438B CN10861643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366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1533.9A Active CN108616438B (zh) 2018-04-28 2018-04-28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43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919A (zh) * 2005-12-0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堆叠的业务交换方法
CN102164056A (zh) * 2011-03-17 2011-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聚合故障检测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3220218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纵向堆叠组网中防止环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56398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美国博通公司 物理链路的虚拟干线化
CN104092595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802.1br的虚拟化系统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50312151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Enhanced load distribution of non-unicast traffic to multi-homed nodes in a port extender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919A (zh) * 2005-12-0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堆叠的业务交换方法
CN102164056A (zh) * 2011-03-17 2011-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聚合故障检测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3856398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美国博通公司 物理链路的虚拟干线化
CN103220218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纵向堆叠组网中防止环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312151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Enhanced load distribution of non-unicast traffic to multi-homed nodes in a port extender environment
CN104092595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802.1br的虚拟化系统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438B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8123B1 (en) Efficient hybrid resource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in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s
CN109076383A (zh) 用于由终端配置双连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713100B (zh) 一种自动建立隧道的方法、cpe及汇聚设备
CN104144529B (zh)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
JP2020511083A (ja) サービス品質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smf、upf、ue、pcfおよびan
CN102958197B (zh) 建立x2业务信令连接的方法及基站、蜂窝节点网关
TWI477111B (zh) 室外無線數據裝置與其訊號處理方法
CN104468219A (zh) 虚拟组网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和设备
CN110324225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35001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链路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021555B1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888513B (zh) 前传网络及数据传输方法
EP2883123A1 (en) Forwarding packet in stacking system
CN103746922A (zh) 一种组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470543A (zh) 执行群组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5993159B (zh) 用于便于6lowpan数据访问的基带单元(bbu)实现
US10680853B2 (en) System for combin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method thereof
EP3007389A1 (en) Gre tunne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gateway
CN104081740A (zh) 用以减少集中的第二层网络的无线网络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07181614B (zh) 一种wifi网络及其组网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4284444B (zh) 多频段无线通信通信方法、协调设备以及网络
CN108616438A (zh) 堆叠自动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287270B (zh) 一种传输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2940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和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25064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2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