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435A -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435A
CN108616435A CN201611140246.4A CN201611140246A CN108616435A CN 108616435 A CN108616435 A CN 108616435A CN 201611140246 A CN201611140246 A CN 201611140246A CN 108616435 A CN108616435 A CN 108616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ata
serial bus
speed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0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奎
呼明亮
王永国
闫稳
於二军
邓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nautics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nautics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nautics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nautics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to CN2016111402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04L12/40176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 H04L12/40182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载机电管理分系统领域的一项实用技术,主要应用于机载设备中双余度系统的设计实现中。本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简单,双余度之间通过高速串行总线交联,能实时将所有数据进行传输,对于系统收到的数据,在收到的同时,自主转发给对方通道,对于系统准备发送的数据,双通道之间的数据传输模块实时进行互传,确保双余度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更新。当单通道出现个别的信号故障时,双通道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综合,使每个通道都能获取完整的正确数据;当单通道出现功能部件故障时,通过故障隔离,由正常通道完成数据解算;当单通道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对方通道可以通过交叉数据控制,完成系统功能。

Description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1技术领域
本技术是机载机电管理分系统领域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机载设备中双余度系统的设计实现中。
2背景技术
飞机机电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机电管理分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机电系统乃至整个飞机的安全,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要求机电管理分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机电管理分系统的综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机电管理分系统综合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刹车、供电等系统,这就要求机电管理分系统双余度之间数据传输具备实时性、完整性和自主性。根据机电管理分系统的这些需求特点,目前机电管理分系统一般采取双余度系统,双余度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传统的双余度之间设置的数据传输,一般数据交互较慢、需要处理器介入、不能自主完成的、不能将全部的数据实时进行交互、双余度之间不能实现交叉控制等缺点。急需设计出一套新型的能实现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包大、双通道之间数据能自主转发、同时当任何一个通道出现故障后,能完成交叉控制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很好的完成双余度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为上层的应用解算提供完整数据支撑。
本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简单,双余度之间通过高速串行总线交联,能实时将所有数据进行传输,对于系统收到的数据,在收到的同时,自主转发给对方通道,对于系统准备发送的数据,双通道之间的数据传输模块实时进行互传,确保双余度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更新。当单通道出现个别的信号故障时,双通道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综合,使每个通道都能获取完整的正确数据;当单通道出现功能部件故障时,通过故障隔离,由正常通道完成数据解算;当单通道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对方通道可以通过交叉数据控制,完成系统功能。
3发明内容
在机电系统中,提出一种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设置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包大、双通道之间数据能自主转发、同时当任何一个通道出现故障后,能完成交叉控制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具有较强的数据传输能力。
如图1所示,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本方法基于双通道同构型设计,在每个通道内部设置:主机接口、对方通道数据缓冲区、本通道发送数据缓存区、本通道接收数据缓存区、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等功能模块以及局部总线1、局部总线2、局部总线3、局部总线4、局部总线5、局部总线6,本方法包括:
a.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该数据传输方法在双余度之间设计单向的高速串行总线,收发各配置一条,同时在双通道之间设计两条点对点的高速串行总线,使双通道的收发相连,实现单向的实时数据传输;
b.双通道之间数据自主转发,在该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设置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本通道数据接收缓存区、对方通道数据接收缓存区、本通道数据发送缓存区、自主转发逻辑、局部总线等功能模块共同实现双余度系统之间数据的自主转发;
c.双通道数据传输能交叉控制,在该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设置数据传输交叉控制逻辑,当单通道出现故障不能控制本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时,由对方通道通过内部高速串行总线完成对故障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的控制,实现系统信息通讯功能。
4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功能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机电分系统的需求,在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设置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包大、双通道之间数据能自主转发、同时当任何一个通道出现故障后,能完成交叉控制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很好的完成双余度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
在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利用高速串行总线数据包的特点,将系统中每一包的数据都进行编码处理,该编码信息包含了:数据来源、数据去向、数据的长度、数据校验状况、发送节点的健康状态等,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根据这些标识,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节点,实现系统数据传输。
在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如图1所示,在每个通道内部设置:主机接口、对方通道数据缓冲区、本通道发送数据缓存区、本通道接收数据缓存区、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等功能模块以及局部总线1、局部总线2、局部总线3、局部总线4、局部总线5、局部总线6。以实现如下三部分功能:
5.1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
在双余度系统的双通道之间设计单向的点对点高速串行总线,每个通道均设计一条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和一条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双通道之间通过高速串行总线连接,形成单向的收发总线通路,当任一通道将发送数据写到本通道发送数据缓存区时,通过“局部总线5”将该数据传输给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并通过该模块实时发送给对方通道,对方通道经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接收后,根据该数据的消息标识号,确定是将该数据通过“局部总线3”发送给对方通道数据缓存区供主机读取,还是将该数据通过“局部总线5”发送给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的发送缓冲区,根据网络总线命令,发送到总线网络中。
5.2双通道之间数据自主转发
在该方法中,双余度系统之间任何一个通道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双余度系统之间的数据自主转发功能,将数据自主转发到对方通道,如图1所示。
当A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模块接收到外部数据后,分别通过“局部总线2”将数据发给“本通道接收数据缓存区”,通过“局部总线1”将数据发送给“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通过内部高速串行总线发给B通道“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并通过B通道的局部总线3将数据存储到“对方通道数据缓存区”,完成数据自主转发功能。
在A、B双通道中,任何一个通道的数据都是对等的,实现了双通道之间的数据自主转发。
5.3双通道数据传输能交叉控制
在该方法中,双余度系统之间任何一个通道出现故障时,对方通道可以通过控制故障通道的“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实现双通道数据传输的交叉控制,如图1所示。
当A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的发生缓冲区不能接收A通道主机发送的数据,同时敏感到A通道故障标志时,A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采用和B通道同步的方式,并使用B通道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实现B通道交叉控制A通道数据传输功能。
在A、B双通道中,任何一个通道的设计都是对等的,从而实现了双通道数据传输的交叉控制。

Claims (1)

1.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本方法基于双通道同构型设计,在每个通道内部设置:主机接口、对方通道数据缓冲区、本通道发送数据缓存区、本通道接收数据缓存区、高速串行总线接收模块、高速串行总线发送模块、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等功能模块以及局部总线1、局部总线2、局部总线3、局部总线4、局部总线5、局部总线6,本方法包括:
a.双余度之间数据实时传输,该数据传输方法在双余度之间设计单向的高速串行总线,收发各配置一条,同时在双通道之间设计两条点对点的高速串行总线,使双通道的收发相连,实现单向的实时数据传输;
b.双通道之间数据自主转发,在该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设置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本通道数据接收缓存区、对方通道数据接收缓存区、本通道数据发送缓存区、自主转发逻辑、局部总线等功能模块共同实现双余度系统之间数据的自主转发;
c.双通道数据传输能交叉控制,在该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中设置数据传输交叉控制逻辑,当单通道出现故障不能控制本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时,由对方通道通过内部高速串行总线完成对故障通道高速串行总线网络节点的控制,实现系统信息通讯功能。
CN201611140246.4A 2016-12-12 2016-12-12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8616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0246.4A CN108616435A (zh) 2016-12-12 2016-12-12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0246.4A CN108616435A (zh) 2016-12-12 2016-12-12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435A true CN108616435A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0246.4A Pending CN108616435A (zh) 2016-12-12 2016-12-12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4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7333A (zh) * 2019-09-25 2020-01-1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电表485接口智能转换装置
CN111045966A (zh) * 2019-11-19 2020-04-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对等结构的多节点数据交互方法
CN112644690A (zh) * 2020-11-05 2021-04-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作动器控制计算机的数据交叉传输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285A (zh) * 2014-04-23 2014-07-16 上海乐耘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的双通道串行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914872A (zh) * 2015-04-20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适用于小型民用无人机的传感器双余度飞控计算机系统
CN105553706A (zh) * 2015-12-10 2016-05-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数据流的机电管理余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285A (zh) * 2014-04-23 2014-07-16 上海乐耘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的双通道串行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914872A (zh) * 2015-04-20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适用于小型民用无人机的传感器双余度飞控计算机系统
CN105553706A (zh) * 2015-12-10 2016-05-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数据流的机电管理余度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於二军: "《机载机电管理计算机双余度设计》",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
闫稳: "《机载供电系统双余度控制器的容错控制》", 《航空计算技术》 *
陈奎: "《机载分布式双余度机电系统的容错与重构》", 《测试工具与解决方案》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7333A (zh) * 2019-09-25 2020-01-1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电表485接口智能转换装置
CN111045966A (zh) * 2019-11-19 2020-04-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对等结构的多节点数据交互方法
CN112644690A (zh) * 2020-11-05 2021-04-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作动器控制计算机的数据交叉传输系统
CN112644690B (zh) * 2020-11-05 2023-10-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作动器控制计算机的数据交叉传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2610B1 (ko) 직렬화기/역직렬화기 레인들을 이용한 50 Gb/s 이더넷
CN103490966B (zh) 一种双冗余can总线数据接收处理方法
CN108259127B (zh) Pcie双冗余万兆网ip核
CN105051706A (zh) 用于具有pcie协议栈的低功率phy的操作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484290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电动汽车及故障信息传递方法
CN108616435A (zh) 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双余度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N104468238A (zh) 基于vxworks系统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
CN103248526A (zh) 实现带外监控管理的通信设备、方法及主从切换方法
CN106487721B (zh) 网络设备和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报文转发方法
CN107819659B (zh) 一种基于spi的智能级联通信网络
CN102495920A (zh) 一种FPGA用基于PCIe的集成化逻辑分析模块
CN103490959A (zh) 一种双冗余can总线故障检测方法
CN103840993A (zh) 一种双冗余can总线数据发送方法
CN104965478B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控制设备及换流阀
CN104539503A (zh) 一种基于1394总线自主转发实现多余度通道数据交叉传输的方法
CN100573490C (zh) 模块互连结构
CN108614527A (zh) 一种安全级dcs现场控制站
CN106789511A (zh) 基于fpga的列车用can通信转换控制方法及转换模块
CN106656625B (zh) 基于arm的列车用can通信转换控制方法及转换模块
CN104539528B (zh) 多核通信设备及其与radius服务器间报文交互方法
CN102694712A (zh) 网络系统及网络至网络桥接器
CN108011791A (zh) 一种机载双余度can通信系统构型
CN107942779B (zh) 一种leu处理板
CN104917704A (zh) 同一架构中复用10GBase-R PCS和40GBase-R PCS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87991B (zh) 一种多核共用单一edma通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