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070A -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070A
CN108605070A CN201780009372.2A CN201780009372A CN108605070A CN 108605070 A CN108605070 A CN 108605070A CN 201780009372 A CN201780009372 A CN 201780009372A CN 108605070 A CN108605070 A CN 108605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rson
social networks
terminal
user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3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李朋
王炜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5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irect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涉及存储领域,操作简单,且效率高。其中,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属于第二用户;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联系人的标识,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用户的标识;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信息,其中,联系人信息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第二终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0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980990.9、发明名称为“一种快速建立社交关系通信录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其中,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可以包括:联系人的标识,联系人的家庭住址和邮箱等。另外还可以存储联系人与手机所属的用户(即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该社交关系可以是:同事、家人、朋友等。
目前,终端之间分享联系人的通信信息的过程如下:终端1向终端2发送联系人的通信信息,终端2接收并存储该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并接收用户输入的该联系人与终端2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然后存储该社交关系。
上述方法,需要借助用户输入,终端才能存储联系人与该终端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样,若终端1向终端2分享多个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则用户需要手动输入该多个联系人中的每个联系人与终端2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操作复杂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属于第二用户;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联系人的标识,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用户的标识。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联系人信息;然后,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预存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接着,存储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即可存储新增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第二终端存储新增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具体是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该过程可以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直接存储,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二联系人的标识。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二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联系 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社交关系;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第二终端存储新增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具体是除第一用户之外的其他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该过程也可以经推理得到,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联系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或者,第二终端根据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并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然后,存储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第二终端存储新增联系人与新增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该过程也可以经推理得到,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获取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待查询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中存储的任一个联系人,例如,可以是上文提供的第一联系人,第二联系人,或第三联系人;然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查询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可选的,查询请求可以包括第二用户的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查询与第二用户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中还可以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源社交关系;其中,第四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中存储的任一个与第一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例如,可以是上文提供的第二联系人,第三联系人,第一用户。该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获取修改请求;其中,修改请求包括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然后,根据修改请求,将源社交关系更新为目标社交关系。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修改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可选的,第一联系人和第四联系人中的其中一个还可以替换为第二用户的标识,从而可以使第二终端修改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
基于此,若第二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四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根据目标社交关系,第四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更新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第五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中存储的与第一联系人和第三联系人之间均存在社交关系的任一个联系人。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修改已存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中还可以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第六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中存储的与第一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任一个联系人。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获取删除请求;其中,删除请求中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和第六联系人的标识;然后,根据删除请求,删除第一联 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删除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可选的,第一联系人和第六联系人中的其中一个还可以替换为第二用户的标识,从而可以使第二终端删除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对与第二用户或任一联系人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设置权限。可选的,可以基于该“一度社交关系/一度联系人”或者“多度社交关系/多度联系人”设置权限,例如呼叫权限、短信权限等。其中,关于“一度社交关系/一度联系人”和“多度社交关系/多度联系人”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下文,此处不再赘述。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对联系人的集中管理,从而提高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理通讯录的终端,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第二终端,该终端属于第二用户,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联系人的标识,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用户的标识。该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信息,其中,联系人信息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单元还可以用于,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二联系人的标识。该情况下,确定单元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二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社交关系。存储单元还可以用于,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联系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情况下,确定单元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或者,根据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并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存储单元还可以用于,存储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查询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源社交关系。终端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修改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修改请求;其中,修改请求包括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修改单元,用于根据修改请求,将源社交关系更新为目标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四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情况下,修改单元还可以用 于,终端根据目标社交关系,第四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更新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一联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终端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删除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删除请求;其中,删除请求中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和第六联系人的标识。删除单元,用于根据删除请求,删除第一联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可以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对与第二用户或任一联系人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设置权限。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管理通信录的终端,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第二终端,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提供的管理通信录的方法中第二终端所执行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系统总线、输入输出单元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终端与其他网元(例如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管理通信录的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管理通信录的终端或计算机存储介质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交互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交互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交互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联系人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4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推理社交关系的过程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4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社交关系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终端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联系人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5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推理社交关系的过程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5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社交关系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联系人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6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推理社交关系的过程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6a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终端推理社交关系的过程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6a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创建联系人前后所存储的社交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改通讯录中的社交关系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信录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终端的通信录中的社交关系,仅包括机主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其仅存储一度社交关系,即将所有的联系人均认为是机主的一度联系人。并且,一个终端向另一个终端分享联系人时,不会分享社交关系,也就是说,机主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是用户手动输入的。这就导致操作复杂且效率低。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属于第二用户,即:第一终端的机主为第一用户,第二终端的机主为第二用户。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联系人的通信信息的场景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已存储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推理得到该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即可实现存储新增联系人与终端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上述过程可以称为创建联系人与终端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的过程。另外,本申请还提供管理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技术方案,具体可以包括:创建、查询、修改、删除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等。
下面对本申请中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
1)、通信录
通讯录可以是基于操作系统的通讯录,即俗称的“电话本”或“电话簿”等;也可以适用于基于应用程序的通讯录中,例如,微信、QQ或Facebook等即时通信软件的通信录等。
2)、社交关系
社交关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家人、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等。其中,“家人”进一步可以分为:夫妻、父子、母子、姑侄、爷孙、表兄妹等。“同学”进一步可以分为:大学同学、高中同学等。“同事”进一步可以分为:上级、下级、平级等。可以理解的,假设a与b之间的社交关系为“父子”,那么,该社交关系还可以进一步指示a为父亲,b为儿子。其他示例不再一一列举。本发明实施例对社交关系的分类不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通信录中的社交关系,不仅可以包括机主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还可以包括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从而更真实、清楚地反映机主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用户之间可以有直接社交关系,例如,a是b的父亲;也可以有间接社交关系,例如,a是c的父亲的朋友。与某一用户之间具有直接社交关系的用户,可以称为该用户的“一度联系人”,或该用户的“直接关系人”;二者之间的社交关系可以称为“一度社交关系”。与某一用户之间具有间接社交关系的用户,可以称为该用户的“多度联系人”,或该用户的“间接关系人”;二者之间的社交关系可以称为“多度社交关系”。例如,若a是c的父亲的朋友,则c是a的二度联系人;若a是d的父亲的朋友的同事,则d是a的三度联系人。其中,对于一个终端来说,这里的“用户”可以是机主,也可以是该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的任一联系人。基于此,可以认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录中存储的社交关系是以网状数据结构存储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不加说明,下文中描述的社交关系均是是直接社交关系,但是,不排除其可以是间接社交关系。
任一个终端中存储的机主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均可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获取,或者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获取,或者可以在线或离线分析各个数据源来获取,或者可以向其他终端或者网络设备获取,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两个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用户1与用户2为表兄妹且为同事,则用户1与用户2之间的社交关系为“表兄妹”和“同事”。
3)、联系人
联系人,是指通信录中的“联系人”,即非本机所属的机主。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一终端来说,第二用户是第一终端的机主(即第一用户)的一个联系人;对于第二终端来说,第一用户是第二终端的机主(即第二用户)的一个联系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联系人和用户”,均可以指人,也可以是人的标识。其具体是指人还是人的标识,可以根据实际语境来区分。例如,终端所属的用户,是指终端属于某个人。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通信录中存储的联系人,是指通信录中存储的联系人的标识。联系人的标识用于唯一标记该联系人,例如可以是该联系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邮箱地址、二维码名片或用户自定义的对该联系人的称呼等。
可以理解的,具有某种社交关系的多个联系人可以构成一个群组。例如,该群组可以是家庭用户群组,同事用户群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用户群组的分类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群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联系人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群组,也可以不属于任何一个群组。例如,若一个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为“表兄妹”和“同事”,则该联系人可以属于家庭成员群组和同事群组。
4)、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可以包括该联系人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联系人的家庭住址、公司地址、习惯、爱好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每个终端中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另外,联系人的通信信息,还可以包括:该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可选的,还可以包括:该联系人与其他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将“该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该联系人与其他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与“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分开描述,即认为是并列的关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可以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下文中称为“关系数据库”)中。其中,该关系数据库可以是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是非关系型数据库。并且,可以以表格、列表或网状结构等形式存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表1示意了张三的手机中存储的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
表1
主键 user id1 user id2 relation
1 张三 张小三 父子
2 张三 王小丽 夫妻
其中,user id1表示机主张三的标识,user id2表示张三的手机中存储的联系人的标识,relation表示联系人与机主之间的社交关系。
另外,本文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一终端100属于第一用户,第二终端200属于第二用户。第一终端100用于向第二终端200发送联系人的标识,以及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第二终端20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00发送的该联系人的标识,以及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然后根据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和第二终端200的通信录中存储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推理得到该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进一步地,第一终端100还可以用于向第二终端200分享该联系人与其他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第二终端200还可以用于接收并存储该联系人与其他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另外,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还具有其他功能,详见下文。
其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如图2所示,为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具体可以为图1中的第二终端200。图2所示的终端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001、处理器2002、存储器2003、通信总线2004以及输入输出单元2005,通信总线2004用于实现这些器件之间的连接和相互通信。
通信单元2001可用于与外部网元或设备(例如第一终端1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通信单元2001也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者可以是发送器和/或接收器。
处理器2002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具体的,处理器2002可以用于根据通信单元2001接收的第一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该终端(即第二终端200)的通讯录中存储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二用户与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存储器20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2003可以用于存储数据和/或代码,处理器200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管理通讯录的功能。具体的,存储器2003可以存储联系人的标识,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等。
通信总线20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可以是以太网总线、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各个通信总线,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输入输出单元2005,可以为一人机交互界面,用于将处理器2002检测后的结果反馈给检测人员,其中,检测人员可以是第二用户。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摄像头等功能模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本发明实施例以步骤的形式示出并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执行的管理通讯录的方法。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交互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具体用于描述建立通信录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3:
S1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联系人信息;其中,该联系人信息包括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第一终端可以主动触发向第二终端发送联系人信息,也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指示信息或者其他设备发送的请求信息的触发下,向第二终端发送联系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第一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未存储的,且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已存储的除第二用户之外的任意一个联系人。可选的,在第一终端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属于同一个群组,例如,同属于家庭成员群组,或者同事群组等。
可以理解的,S101中的联系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联系人的部分或全部通信信息,这样,第二终端可以存储该信息。
S102: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信息,并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第二终端可以基于预设关系信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推理得到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预设关系信息是指社交关系的推理规则。预设关系信息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其他终端分享的,还可以是从网络侧设备下载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一个群组可以对应一个预设关系信息,例如,家庭成员群组对应的预设关系信息可以是:与爸爸的爸爸之间的社交关系为“爷孙”,与姑姑的儿子之间的社交关系为“表兄弟”等。同事群组对应的预设关系信息可以是科员的领导为科长,科长的领导为处长等。预设关系信息可以是以表格、列表、图标、树形结构、网状结构等等任意形式表示和存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S103: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示例1,基于表1,假设第一用户为张三,第二用户为张小三,第一联系人为王小丽;且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的联系人为张三,如图4a中的左图所示。那么,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后,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的联系人为张三和王小丽,如图4a中的右图所示。
该示例中,S101具体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王小丽的标识,以及机主(即第一用户张三)与王小丽(即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夫妻”。S102具体包括:第二终端根据张三与王小丽之间的社交关系“夫妻”,以及通信双方的机主(即第一用户张三和第二用户张小三)之间的社交关系“父子”,确定机主(即第二用户张小三)与王小丽之间的社交关系为“母子”,如图4b所示。
该示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前,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4c中的左图所示;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后,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4c中的右图所示。
可以理解的,以网状数据结构表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的示意图,可以称为网状社交关系图,网状社交关系图可以由顶点和边构成,其中,每个顶点表示一个用户(包括机主和联系人)的id,每条边表示该条边的两个顶点所表示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4c中的右图所示,为一种网状社交关系图。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定义边的权重和类型,其中,边的类型即该条边表示的社交关系,边的权重可以用来表示与联系人的关系的亲疏程度、最近联系的频繁程度等等,后续可以基于边的权重确定联系人的优先级等,本发明实施例对边的权重的应用不进行限定。例如,在张三的手机中存储的社交关系图中,表示张三与其妻子和儿子的社交关系的边的权重较高;表示张三与其同事的社交关系的边的权重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联系人的通信信息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已存储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推理得到该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 间的社交关系。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即可实现存储新增联系人与终端所属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上述S101~S103描述了第二终端如何存储新增联系人(如第一联系人)与机主(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下面说明第二终端如何存储新增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新增联系人与新增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这里的已存联系人包括第一用户和第一用户之外的其他联系人。
可选的,第二终端还可以存储新增联系人(如第一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即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的,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104,如图3a所示:
S104: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上述示例1中,第二终端可以存储“王小丽”与“张三”之间的社交关系“夫妻”,如图4c中的右图所示。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先执行S103再执行S104,也可以先执行S104再执行S103,还可以同时执行S103和S104。
可选的,第二终端还可以存储新增联系人(如第一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即第一联系人之外的其他联系人,如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的,假设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还存储有第二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其中包括第二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其中,第二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的除第一用户和第一联系人之外的任一联系人。可选的,在第二终端中,第二联系人与第一联系人同属一个群组。那么,在S103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5~S106,如图3a所示:
S105:第二终端根据第二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社交关系。
S106: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先执行S104再执行S105~S106,也可以先执行S105~S106再执行S104,还可以同时执行S104和S105~S106,其中,图3a是以第二终端先执行S104再执行S105~S106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2,该示例与示例1的区别在于,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前及之后,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的联系人还包括张小妹,如图5a所示。第二联系人为张小妹,且张小妹与机主(即张小三)之间的社交关系为兄妹。
该示例中,S105具体包括:第二终端根据张小妹(即第二联系人)与机主(即第二用户张小三)之间的社交关系“兄妹”,以及王小丽(即第一联系人)与机主(即第二用户张小三)之间的社交关系“母女”,确定王小丽与张小妹之间的社交关系为“母女”,如图5b所示。
该示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前,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5c中的左图所示;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之后,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5c中的右图所示。
可选的,第二终端中还可以存储新增联系人(如第一联系人)与新增联系人(如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的,假设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还存储有第三联系人的通信信息。其中,第三联系人可以是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的除第二用户和第一联系人之外的,与第一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任一联系人。可选的,在第一终端中, 第三联系人与第一联系人同属一个群组。那么,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联系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7~S110,如图3b所示:
S107:第二终端根据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S108:第二终端存储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其中,S107~S108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上文S102~S103。
S109:第二终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或者,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第三联系人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S110:第二终端存储第一联系人与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示例3,基于示例1,假设第三联系人为张思,张思为张三的妹妹;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的联系人为张三,如图6a中的左图所示。那么,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和第三联系人之后,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的联系人为张三、王小丽和张思,如图6a中的右图所示。该示例中,第二终端执行S101~S102、S107、S109的过程可以如图6b或图6c所示。可以理解的,王小丽与张思之间的社交关系为“姑嫂”。该示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和第三联系人之前,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6d中的左图所示;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分享第一联系人和第三联系人之后,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如图6d中的右图所示。
可以理解的,实际实现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存储第三联系人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可参考S104;以及,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推理并存储第三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可参考S105~S106。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对比现有技术和上文提供的创建通信录的方法:
假设用户A的手机a中存储了家庭多个亲属的联系方式,命名为爷爷、三叔等;用户A需要帮助A的父亲导入该多个亲属中的部分或全部的联系方式。那么:
若按照现有技术提供的通信录导入方法,需要用户手动复制该部分或全部亲属(即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到手机b中,或者由手机a与手机b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将该部分或全部亲属的联系方式到手机b中;然后用户手动修改这些联系人的名称为A的父亲对应的称呼,例如,将A的爷爷的名称修改为“爸爸”等。
若按照上文提供的创建通信录的方法,手机a可以在用户A的指示下或者默认的设置下,在家庭成员集群中选择待分享的,且与用户A之间具有直接社交关系的亲属(即新增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以及所选择的每个亲属与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分别发送给手机b;然后,手机b可以根据上文图6b和/或图6c所示的方法,得出用户A的父亲与新增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新增联系人与新增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并且,可以根据上文图5b所示的方法,得出新增联系人与已存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由此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实现简单,且效率高。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具体用于查询与待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该方法可以是在上文提供的任一种创建通信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获取查询请求,其中,该查询请求包括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
终端可以接收用户指示的查询请求,例如终端接收用户通过终端的用户界面或者语音输入单元等输入的查询请求;或者是接收其他终端或者网络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用于查询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该待查询联系人可以是该终端中存储的任一个联系人,可选的,还可以是该终端所属的用户。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可以是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联系人,例如,可以是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一度联系人或多度联系人。
可以理解的,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任一终端,若该终端是上文提供的第二终端,则该待查询联系人可以是第二终端中存储的第一用户,或者除第一用户之外的其他联系人,或者第二用户。
S202:终端根据该查询请求,查询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终端接收到该查询请求之后,判断该终端中是否存储有该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若是,则查询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若否,则结束,或者,反馈/输出错误信息,用于表示该终端中没有存储该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
可选的,终端根据该查询请求,在该待查询联系人所在的群组内,查询与该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在执行S202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3:终端输出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终端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任意形式输出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若在S201中,终端接收的查询请求是设备(包括其他终端或网络设备等)发送的,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向该设备反馈与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具体用于修改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方法可以是在上文提供的任一种创建通信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终端获取修改请求;其中,该修改请求中包括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
终端可以接收用户指示的修改请求,例如终端接收用户通过终端的用户界面或者语音输入单元等输入的修改请求;或者是接收其他终端或者网络设备发送的修改请求。该修改请求用于请求将该终端中存储的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即源社交关系)修改为目标社交关系。联系人1和联系人2可以是终端中存储的任意两个联系人。可选的,这两个联系人中的其中一个,还可以是该终端所属的机主。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任一终端。
S302:终端查询存储的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源社交关系,并判断该源社交 关系与该目标社交关系是否相同。
若是,则结束;若否,则执行S303。
S303:终端将该源社交关系修改为目标社交关系。
例如,若终端中存储的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源社交关系是平级,则若联系人1由级别提高,则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由原来的平级修改为上下级。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4:终端根据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以及联系人2与终端中已存的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更新联系人1与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可以理解为:当终端中的某两个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变更之后,该终端中存储的与该两个联系人之间均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与该两个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根据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联系人1与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可以推理得到联系人2与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样,修改了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之后,可能会因联系人1与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不变,而导致联系人2与联系人3之间的社交关系改变。
例如,若A与B均是级别1,C是级别2,则根据A与B是平级,C是A的上级,可以推理得到C是B的上级,如图9中的左图所示。若B由级别1提高到了级别2,A与C的级别均不变,则A与B之间的社交关系由“平级”变更为了“上下级”,且B是A的上级,A与C之间的社交关系不变,则B与C之间的社交关系由“上下级”修改为了“平级”,如图9中的右图所示。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具体用于删除联系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该方法可以是在上文提供的任一种创建通信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终端获取删除请求;其中,删除请求中包括联系人1的标识与联系人2的标识。
终端可以接收用户指示的删除请求,例如终端接收用户通过终端的用户界面或者语音输入单元等输入的删除请求;或者是接收其他终端或者网络设备发送的删除请求。该删除请求用于删除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联系人1和联系人2可以是该终端中存储的任意两个联系人。可选的,这两个联系人中的其中一个,还可以是该终端所属的机主。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任一终端。
S402:终端根据删除请求,删除联系人1与联系人2之间的社交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提供的任一种管理通信录的方法中,还可以包括:终端(例如第二终端)对该终端所属的用户或该终端中存储的任一个/多个联系人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设置权限。可选的,可以基于该“一度社交关系/一度联系人”或者“多度社交关系/多度联系人”设置权限,例如呼叫权限、短信权限等。例如,设置仅机主的一度联系人可以给该机主打电话等。或者,基于该“一度社交关系”或者“多度社交关系”查找某个联系人的朋友,某个联系人的同事等等。当然,关于“一度社交关系”或者“多度社交关系”的应用场景不限与此。
上述主要从各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网元例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第二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01、确定单元1102和存储单元1103。其中,接收单元1101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3a和图3b中的S101,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确定单元1102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3a和图3b中的S102,,图3a中的S105,图3b中的S107、S109,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存储单元1103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3a和图3b中的S103,图3a中的S104、S106,图3b中的S108、S110,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104、查询单元1105、修改单元1106和删除单元1107。其中,获取单元1104可以用于执行图7中的S201,图8中的S301,图10中的S401,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查询单元1105可以用于执行图7中的S202,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修改单元1106可以用于执行图8中的S303、S304,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删除单元1107可以用于执行图10中的S402,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另外,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出单元和/或判断单元等等。其中,输出单元可以用于执行图7中的S203,判断单元可以用于执行图8中的S302。
在硬件实现上,上文提供的接收单元1101可以是接收器,其可以与终端中的发送器一起构成收发器,其具体可以是图2中的通信接口2001。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图2中的存储器2003。确定单元1102、获取单元1104、查询单元1105、修改单元1106和删除单元1107,以及未标号的判断单元等均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终端的处理器(如图2中的处理器2002)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器2003中,以便于处理器2002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另外,上述输出单元可以是图2中的输入输出单元2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理通信录的终端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 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联系人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信息,其中,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二联系人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的社交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包括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源社交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修改请求;其中,所述修改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四联系人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修改请求,将所述源社交关系更新为所述目标社交关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四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社交关系,所述第四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更新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删除请求;其中,所述删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和所述第六联系人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删除请求,删除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对与所述第二用户或任一联系人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设置权限。
  10.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属于第二用户,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用户;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一联系人的标识,所述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联系人信息,其中,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通信录中存储有第二联系人的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的社交关系;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13.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或者,根据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 所述第三联系人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三联系人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三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包括待查询联系人的标识;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待查询联系人之间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的通信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四联系人之间的源社交关系;所述终端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修改请求;其中,所述修改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四联系人之间的目标社交关系;
    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修改请求,将所述源社交关系更新为所述目标社交关系。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所述第四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所述修改单元还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社交关系,所述第四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更新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五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17.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还存储有所述第一联系人与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所述终端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删除请求;其中,所述删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联系人的标识和所述第六联系人的标识;
    删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删除请求,删除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六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18.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对与所述第二用户或任一联系人存在社交关系的联系人设置权限。
  19.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管理通信录的方法。
CN201780009372.2A 2016-11-08 2017-03-10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6050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0990 2016-11-08
CN2016109809909 2016-11-08
PCT/CN2017/076349 WO2018086286A1 (zh) 2016-11-08 2017-03-10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070A true CN108605070A (zh) 2018-09-28

Family

ID=6210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372.2A Pending CN108605070A (zh) 2016-11-08 2017-03-10 一种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5070A (zh)
WO (1) WO2018086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4176B (zh) * 2019-06-05 2023-10-17 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会关系建立方法、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8751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Facebook, Inc. Ranking of Address Book Contacts Based on Social Proximity
CN102739877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呼叫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4486471A (zh) * 2014-12-01 2015-04-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讯录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4640084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深圳优合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给其他移动终端设置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72177A (zh) * 2016-05-31 2016-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联系人与机主关系的称谓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8751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Facebook, Inc. Ranking of Address Book Contacts Based on Social Proximity
CN102739877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呼叫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4486471A (zh) * 2014-12-01 2015-04-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讯录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4640084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深圳优合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给其他移动终端设置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72177A (zh) * 2016-05-31 2016-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联系人与机主关系的称谓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6286A1 (zh)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8129B1 (en) Techniques for ephemeral messaging with a message queue
US107155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ate information
CN104040943B (zh) 基于电力消耗和社交因素的控制通知
US832136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luding robots into social networks
TWI514159B (zh) 一種即時通訊工具連結服務系統及一種使用一處理器執行一即時通訊工具連結服務之方法
EP287320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reminder information
KR101871383B1 (ko) 계층적 데이터 구조의 노드 상에서 재귀적 이벤트 리스너를 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118140B (zh) 将文件分享给关系圈外其他用户终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60043982A1 (en) Techniques for a sequential message reader for message syncing
US8958537B1 (en) Providing call alerts using social network data
EP30668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s
CN110348236A (zh) 一种文件的操作权限设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3853815A (zh) 通过基于即时消息接发的主题索引的可搜索对等系统
EP3541025B1 (en) Techniques for messaging bot rich communication
CN102769640B (zh) 用户信息的更新方法、服务器以及系统
KR20150110060A (ko) 연락처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US8983440B1 (en) Call handling using social network data
US9906480B2 (en) Techniques for ephemeral messaging with legacy clients
CN107423635A (zh) 一种应用共享方法及其装置、用户终端
CN10336902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JP2016516314A (ja) 電話番号連動基盤の電子名刺伝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20070168419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a network media channel
CN106537388A (zh) 对数据库进行分区
CN110199277B (zh) 在数据资源中包括元数据
KR20040034060A (ko) 개인정보관리시스템 및 개인정보관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