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143B -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143B
CN108604143B CN201780009703.2A CN201780009703A CN108604143B CN 108604143 B CN108604143 B CN 108604143B CN 201780009703 A CN201780009703 A CN 201780009703A CN 108604143 B CN108604143 B CN 108604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display
display area
target
prese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143A (zh
Inventor
童碧峰
陈浩
陈晓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所述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位置和使用状态,进行后续相应操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1095183.5、发明名称为“一种多屏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3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204290.5、发明名称为“一种多屏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双屏、众屏、以及柔性显示屏在智能移动终端上越来越普及。同时,移动终端上也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基于不同感知原理的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各种信息,帮助移动终端获取外界信息从而做出各种决策。
对于多屏移动终端设备,由于具有多个可供显示的屏幕,在使用的过程中每个屏幕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显示。但是如果将用户需要的内容显示在不适当的屏幕上,会造成隐私被泄露、用户体验不好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在使用多屏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将多个屏幕同时打开进行显示,还会使得终端的功耗增加,影响续航效果。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的是通过移动终端中配备的重力传感器来判别用户的使用状态,以垂直向上的屏幕作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进行画面显示。但是,这种通过重力感应的方式只能对用户的使用状态进行粗略的判断,并不能准确判断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从而进行显示,且无法处理多屏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通过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准确识别用户的位置和使用状态,进行后续相应操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支持的传感器类型来选取至少一个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然后根据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对用户的方位和使用状态和方位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定,可以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的特性来进行判断,实现了智能地选取合适的屏幕对目标界面进行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撤回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在移动终端根据上报的数据选取合适的屏幕对目标界面进行显示之后,如果选取的屏幕显示区不是用户想要选择的屏幕显示区,则用户可以进行介入操作,手动选取相应的屏幕显示区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俯仰角坐标;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俯仰角坐标确定第一目标屏幕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屏幕显示区至少为一个;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在所述第一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俯仰角坐标可以由陀螺仪/重力传感器计算得到,能够快速确定用户可能使用的第一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屏幕显示区采集相应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功耗。
移动终端根据上报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和用户体征信息,从而对用户的方位和使用状态进行判断,选取合适的屏幕显示区对目标屏幕进行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一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一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一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一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低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触摸压力检测数据以及测距检测数据,进行低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二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二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二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二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低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触摸压力检测、测距检测以及成像检测,进行低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移动终端通过对比低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得到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相同的比例,当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不同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采用精确判决的结果,并进行判决结果的学习。当所述保持相同的比例达到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确度,在之后的判断中,可以直接采用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必再进行精确判断,简化了判决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三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三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三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三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中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温度检测数据以及成像检测数据,进行中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四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四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四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四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四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中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温度检测数据、成像检测数据以及人脸识别检测数据,进行中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类似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中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相同的比例达到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确度,在之后的判断中,可以直接采用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必再进行精确判断,简化了判决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五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五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五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五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五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的音源识别数据以及人脸识别数据,进行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判断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将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六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六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六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六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六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的音源识别数据、人脸识别数据以及声音识别数据,进行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类似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相同的比例达到预设的第三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确度,在之后的判断中,可以直接采用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必再进行精确判断,简化了判决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判断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七显示决策。
其中,所述第七显示决策的显示决策结果为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七显示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七显示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七显示决策。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另一种高精度条件下的显示方法决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到的音源识别数据、人脸识别数据以及虹膜识别数据,进行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以确定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类似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相同的比例达到预设的第四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确度,在之后的判断中,可以直接采用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必再进行精确判断,简化了判决的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为移动终端已被激活的屏幕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的方法,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停止使用移动终端的部分屏幕显示区,从而指定关闭决策关闭相应的屏幕显示区,节约了电源的使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
当所述移动终端做出屏幕关闭决策关闭相应的屏幕显示区之后,有可能由于判决不够精确关闭的屏幕显示区并非用户想要关闭的屏幕显示区,则用户可以通过手动介入操作的方式进行手动关闭,从而关闭正确的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移动终端根据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对用户的使用状态进行判断,选取用户没有进行使用的处在激活状态下的屏幕显示区并将其关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一关闭决策;
其中,所述第一关闭决策的关闭决策结果为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一关闭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一关闭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一关闭决策。
所述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模糊关闭判决,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已被激活屏幕的动作检测数据、温度检测数据以及测距检测数据,得到模糊关闭决策以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关闭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关闭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的体征信息;将垂直方向上不存在用户体征信息的目标屏幕关闭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二关闭决策;
其中,所述第二关闭决策的关闭决策结果为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其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第二关闭决策,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取传感器并确定第二关闭决策,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传感器种类确定第二关闭决策。
所述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精确关闭判决,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已被激活屏幕的动作检测数据、温度检测数据、测距检测数据以及人脸识别数据,得到精确关闭决策以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移动终端通过对比模糊关闭判决和精确关闭判决的结果,得到两种判决结果保持相同的比例,当模糊关闭判决和精确关闭判决的结果不同时,所述移动终端的关闭采用精确判决的结果,并进行判决结果的学习。当所述保持相同的比例达到预设的第五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关闭判决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确度,在之后的判断中,可以直接采用模糊关闭判决的结果,不必再进行精确关闭判断,简化了判决的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移动终端接收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显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
显示屏幕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显示介入操作检测模块,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之后,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介入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撤回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幕确定模块包括:
特征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
目标屏幕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
体征信息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
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用户体征信息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测距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测距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测距子单元判断结果为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的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温度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若成像结果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温度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成像子单元的检测结果为是时,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声音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判断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声音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三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虹膜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判断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虹膜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四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多屏移动终端的显示装置,包括:
屏幕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关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屏幕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
关闭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关闭介入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检测是否有用户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
关闭介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关闭介入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关闭模块包括:
关闭操作检测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目标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
关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关闭操作检测单元包括:
动作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第二温度子单元,用于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第二测距子单元,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若检测结果为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所述关闭单元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关闭操作检测单元包括:
动作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第二温度子单元,用于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第二测距子单元,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第二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关闭单元将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五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第五计算模块,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显示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显示指令,所述显示指令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显示指令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关闭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关闭指令,所述关闭指令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关闭指令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位置和使用状态,进行后续的显示界面、点亮屏幕以及打开多媒体等相关操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屏移动终端根据自身配备的传感器类型,根据不同精度的显示方法决策选取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特定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获取的外界数据之后将所述数据上报至移动终端,以确定用户的位置和使用状态,选取相应的屏幕显示区进行显示,可以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类型的特性来进行判断,实现了智能地选取合适的屏幕对目标界面进行显示。其中,可以分多种精度的显示方法决策,每一种精度的显示方法决策都包含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当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则认为模糊判决已经具有足够的精确程度,则可将模糊判决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无需再进行精确判决。
另外,当所述多屏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之后,如果所述呈现的屏幕显示区不是用户所希望进行呈现的屏幕显示区,用户还可以进行介入操作进行纠正,手动选择想要进行显示的屏幕显示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几种不同种类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各传感器与屏幕显示区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类型和显示决策的界面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决策流程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决策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屏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幕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关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是几种不同种类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其中,
a为双面屏设备,即具备两块屏幕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正反两块屏幕、保持一定夹角的两块屏幕;
b为柔性屏设备,即屏幕可被折叠成一定角度的电子设备;
c为多屏显示设备,即具备若干块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且各个显示屏幕处于不同的平面;
d为多屏显示设备,即具备若干块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且各个显示屏幕处于同一平面。
如图1,a和b所示的双面屏设备和柔性屏设备,在现有的技术中,可以通过重力感应的方式对用户的使用状态进行粗略的判断,并不能准确判断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从而进行显示,且在c和d中多屏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如果只凭借重力感应的方式,难以判断用户的位置以及使用状态,使得所述多屏显示设备不能准确地感知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从而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终端配备的传感器,将获取的数据上报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上报的数据,判断用户正在使用的显示屏,并进行相应的显示。
当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根据配备的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对用户的方位和使用状态进行判定,从而选取合适的屏幕显示区来显示目标界面。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配备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感知设备姿态的传感器、用户动作及方位的传感器、用户生物信息识别的传感器。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所述多屏移动终端根据具体的硬件传感器配备,选取相应的传感器根据显示方法决策获取数据,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指定的传感器,并将所述获取的数据上报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上报的数据做出判决,从而选取相应的屏幕显示区进行显示。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多屏移动终端可能的传感器配备,制定了低精度、中精度和高精度三种显示方法决策,并且每一种精度的显示方法决策中又包含了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满足了用户各种不同的使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双面屏设备、柔性屏设备和多屏显示设备的存在形态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更多样的形态产品;其中,多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配备也存在其他的组合方式,并不限制于实施例中列举的具体的传感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100可以包括:基带芯片101、存储器105(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射频模块111、外围系统106。这些部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12上通信。
外围系统106主要用于实现终端10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功能,主要包括终端100的输入输出装置。具体地,外围系统106可包括:屏幕显示区107、摄像头控制器108、音频控制器109以及传感器110。其中,屏幕显示区107可以包含多个屏幕显示区,且多个屏幕显示区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传感器110可以包括多个种类的传感器,例如:陀螺仪/重力传感器1101、摄像头传感器1102、红外阵列传感器1103、超声波传感器1104、激光传感器1105、光/接近传感器1106、压力传感器1107、虹膜识别传感器1108、声音传感器1109等。
其中,陀螺仪/重力传感器1101可以用于测量屏幕方向,陀螺仪/重力传感器1101可以位于终端100的内部,陀螺仪通过测量终端100偏转、倾斜时的运转角速度来检测屏幕的方向,重力传感器通过重力值判断哪一面屏幕垂直向上来检测屏幕的方向。
摄像头传感器1102可以用于相机成像、人脸识别等,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左上角,通过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与保存于存储器105中的目标图像(例如用户人脸图像等)相比较,进而实现人脸识别。
红外阵列传感器1103可以用于进行红外成像、温度探测以及动作识别等,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两侧,通过红外阵列传感器1103可以检测出目标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眼视觉分辩的图像或图形,并进一步计算出温度值。
超声波传感器1104可以用于超声波成像以及测距等,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下方,超声波传感器1104通过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和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得到距离,由超声波传感器1104发射脉冲波束经聚焦后射线被测物体,控制超声波束的方向和聚焦的深度对物体进行三维扫描,从而得到物体的立体图像。
激光传感器1105、光/接近传感器1106可以用于测距,激光传感器1105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右下角,通过记录并处理从光脉冲发出到返回被接收所经历的时间,测定目标距离;光/接近传感器1106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右上角,通过感知周围光线的情况,可以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测时间间隔来计算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压力传感器1107可以用于测量触摸压力等,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表面,当待测物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与待测物体相连的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得到压力值。
虹膜识别传感器1108可以用于虹膜识别,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上方,通过虹膜识别传感器1108可以采集用户眼球的生物特征并保存,在使用过程中将采集到的待检测虹膜进行识别,通过比对可以实现虹膜识别,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红外LED光线进行照射,同时通过设备的前置摄像头实现采集。
声音传感器1109可以用于声音识别以及音源识别等,可以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左下角,通过在声音传感器1109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
以双面屏为例,各传感器与屏幕显示区107的具体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图3中A面屏和B面屏为正反两个屏幕显示区,且A和B背对向外进行显示。除陀螺仪/重力传感器1101位于终端100的内部,压力传感器1107位于屏幕显示区107的表面之外,其他传感器均可分别位于A面屏和B面屏的相同位置,图3中主要示出各传感器在A面屏上的位置。可以知道的是,各传感器与屏幕显示区107的具体位置关系在此只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不能完全限定各传感器与屏幕显示区的位置关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围系统106还可以包含其他外设。
基带芯片101可集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时钟模块103以及电源管理模块104。集成于基带芯片101中的时钟模块103主要用于为处理器102产生数据传输和时序控制所需要的时钟。集成于基带芯片101中的电源管理模块104主要用于为处理器102、射频模块111以及外围系统106提供稳定的、高精确度的电压。
射频模块111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主要集成了终端100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射频模块111通过射频信号与通信网络和其他通信设备通信。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射频模块111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芯片、SIM卡和存储介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单独的芯片上实现射频模块111。
存储器105和处理器102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或多组指令。具体地,存储器105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05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05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05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基于图1以及图2实施例描述的终端100,下面结合图4至图12b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具体地,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包括激活屏幕、进入软件应用、播放多媒体等操作。
S102: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配备传感器等硬件,不同的移动终端所配备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都不一样,上报的数据类型和作用也不同。例如,陀螺仪采集到的数据是终端偏转或倾斜时的角速度,而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是用户触摸屏幕时产生的压力值。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其中可以为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支持的传感器类型通过预先设置的显示决策来自行选取目标传感器,也可以为用户获知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传感器类型后,根据所需要的显示决策手动选取目标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进行设置,选取不同的目标传感器对应不同的显示决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先设置好了传感器类型A和传感器类型B对应第一显示决策,传感器类型A和传感器类型C对应第二显示决策,传感器类型A、传感器类型B和传感器类型C对应第三显示决策,等等。那么当移动终端支持传感器类型A、传感器类型B和传感器类型C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显示决策来选取传感器类型A、传感器类型B作为目标传感器,也可以根据第二显示决策来选取传感器类型A和传感器类型B作为目标传感器,还可以根据第三显示决策来选取传感器类型A、传感器类型B和传感器类型C作为目标传感器。不同传感器类型组合与显示决策的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选取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对应不同的显示决策,也就是说通过调用不同的传感器得到不同类型的上报数据,从而对应做出不同的显示判断或显示分析。
表1不同传感器类型组合与显示决策对应关系表
选取的传感器类型 显示决策
A、B 第一显示决策
A、C 第二显示决策
A、B、C 第三显示决策
具体地,传感器类型A可以是设备姿态传感器,例如陀螺仪/重力传感器;传感器类型B可以是使用者动作/方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类型C可以是使用者生物识别传感器,例如虹膜识别传感器。因此可以将设备姿态传感器和使用者动作/方位传感器对应第一显示决策;将设备姿态传感器和使用者生物识别传感器对应第二显示决策;将设备姿态传感器、使用者动作/方位传感器和使用者生物识别传感器对应第三显示决策,等等。
此外,移动终端根据选取不同的传感器,可能会对应多种显示决策,此时用户可以手动选择需要的显示决策,如图5所示:
假设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A、B、C三种,当用户选取传感器类型A、B、C之后(左图中灰色区域在左边代表开启,在右边代表关闭),对应了三种显示决策,即第一显示决策、第二显示决策和第三显示决策,此时用户可以点击显示屏的相应区域,进一步选择需要的显示决策(如右图)。当然,还可以是系统自动进行选择,默认第一显示决策为最终的显示决策。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选取机制还可以是用户根据终端本身支持的传感器类型自定义不同的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类型。
当用户开启自定义显示决策模式之后,系统会分别在各种显示决策下面列出移动终端支持的不同传感器类型,用户可以手动设置该显示决策对应的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将灰色区域往左滑时代表开启对应的传感器类型,往右滑代表关闭对应的传感器类型。例如,用户可以手动设置第一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类型是A和C;第二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类型是B和C;第三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类型是A和B,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终端选取了目标传感器后,移动终端可以触发或控制目标传感器获取数据,从而接收到该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S103: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支持的传感器类型选取目标传感器,并根据传感器上报的数据,通过自身的决策机制判断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状态和位置,确定与使用者的状态匹配的屏幕,并在匹配的屏幕中呈现所述打开的目标界面。
S104:检测是否有用户介入操作。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通过判断呈现出了目标界面之后,有可能会由于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没有在用户希望的屏幕上呈现所述目标界面,所以需要用户主动介入操作进行纠正,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
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之后,如S105所述,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用户指定的屏幕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前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若移动终端没有接收到用户的接入操作,说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对应该呈现的屏幕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根据S106所述,继续保持在第一屏幕显示区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可以知道的是,介入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双击第二屏幕显示区、长按第二屏幕显示区,或者是唤醒第二屏幕显示区后终端提供是否切换至该屏幕显示区的按钮,用户点击确认进行屏幕切换等等。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详细说明了图6的步骤S103中的“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的情况,包括如下步骤:
S201: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移动终端所配备的传感器通过检测每一个屏幕显示区上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上报给终端。
其中,用户操作特征信息为用户在使用多屏移动终端时对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操作信息。在具体的实施例当中,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对屏幕的触摸压力、在屏幕的垂直方向是否有人体温度、声音等。其中,用户对屏幕的触摸压力可以由压力传感器测得,在屏幕的垂直方向是否有人体温度可以由红外阵列传感器测得,在屏幕的垂直方向是否有声音可以有声音传感器测得。
S202: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通过对传感器上报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所述移动终端对用户的方位和使用状态有了初级的评判,将可能存在用户操作的屏幕作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S203: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
具体地,在前述确定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检测,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从而确定用户当前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屏幕。
其中,用户体征信息为用户在使用多屏移动终端时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的体征信息。在具体的实施例当中,用户体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使用者与屏幕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是否与预设人脸匹配、使用者的虹膜是否与预设虹膜匹配等。其中,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使用者与屏幕显示区之间的距离可以由激光传感器、光/接近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测得,使用者的面部特征可以由摄像头传感器测得,使用者的虹膜可以由虹膜识别传感器测得。
S204: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通过对传感器上报的用户体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定,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选定用户最有可能正在使用的屏幕,并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目标界面。
在多屏移动终端的具体使用当中,当移动终端的各个屏幕显示区处于不同的平面时,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配备将所述显示方法分为了低、中、高三种精度的决策。下面通过图7a至图10b,结合具体实施例中调用的具体传感器,对所述显示方法做出更加详尽的描述。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7a、图8a描述的可以分别是低精度和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判断流程,图9a和图10a描述的可以均为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判断流程。
如图7a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具体地,如步骤S1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自身配备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指定相应的决策,调用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上报。
S302:检测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以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上是否存在用户触摸压力为例进行说明。
调用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上是否存在有触摸压力。如果存在触摸压力,则判定可能为用户手持部位,手持部位的屏幕不会是用户的使用屏幕,故不将手持部位的屏幕显示区列入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检测结果为有屏幕显示区存在触摸压力,则该屏幕显示区为用户手持部位,执行步骤S311,结束在该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303: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检测出有屏幕显示区不存在触摸压力,说明该屏幕显示区可能用户的使用屏幕,因此将其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目标屏幕显示区的个数至少可以为一个。
S304: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体征信息为,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可能为用户的使用屏幕,所以在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上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调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光/接近传感器,测量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预设距离阈值内是否有人使用。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按照用户的习惯进行调整,即终端可以自动采集用户使用时离屏幕的垂直距离,根据用户平时的使用习惯智能设置预设距离阈值,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习惯的需求。若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305;若测距结果为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312,结束在所述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屏幕显示区上的后续检测。
S305: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根据所述测距结果,如果测距结果为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可能在此屏幕的垂直方向上存在障碍物,很可能是用户正在使用。通过触摸压力和垂直测距两次检测,此时移动终端得出低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将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将模糊判决的结果保存在终端的存储器中。
S306:检测所述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具体地,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在低精度模糊判决的条件下进行又一次的条件检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检测的信息为检测所述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即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的障碍物是否为人体。
调用红外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进行成像。预设人体图像可以是从网络获取的任意的人体图像,还可以从本地网络获取的用户的人体图像,用户的人体图像可以是预先采集的,离线保存于终端存储器中,若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则执行步骤S307;若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不匹配,则执行步骤S313,结束在所述与预设人体图像不匹配的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307: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如果成像结果为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则移动终端做出低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结果: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S308: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
其中,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从存储器中调用模糊判决的结果,将所述低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进行比较和学习,统计当前阶段内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一致以及不一致的次数。其中,当前阶段为从第一次比较和学习开始,到此次比较和学习为止。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即为执行步骤S305后得到的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307中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即为执行步骤S305后得到的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307中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的屏幕显示区。
S309: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
其中,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S310: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比例阈值可以由移动终端自动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设定。当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准确度,在后续的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故无需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步骤。当比例不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精确度还不够,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此次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例如,第一预设比例阈值为80%,当在当前的比较和学习的阶段内,统计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为8次,两者不一致的次数为2次,即当前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为10次,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若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为(8+1)/(10+1)=81.8%,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80%,则在后续的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步骤;若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8/(10+1)=72.7%,不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80%,则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学习,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精确度足够,并在后续检测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在接下来的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7b所示:
执行S314-S318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之后,执行S319:判断是否有介入操作,若否,则保持模糊判决结果不变,以模糊判决结果进行显示;若是,则执行S320:根据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准确导致用户手动设置显示的屏幕,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第二屏幕显示区中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在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且在下一次的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重新执行S301-S313,进行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的比较和学习。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401: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具体地,如步骤S1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自身配备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指定相应的决策,调用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上报。
S402: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以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上是否存在与人体相匹配的温度为例进行说明。
调用红外阵列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是否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具体地,所述预设温度区间为人体的正常温度区间,如果检测结果为存在与人体正常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则证明屏幕显示区前端有用户正在使用。
具体地,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与人体正常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则执行步骤S411,结束在该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403: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将可能存在用户使用的屏幕显示区作为目标屏幕显示区,目标屏幕显示区的个数至少可以为一个。
S404:检测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体征信息,以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检测过程与步骤S306相似,调用红外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不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进行成像。预设人体图像可以是从网络获取的任意的人体图像,还可以从本地网络获取的用户的人体图像,用户的人体图像可以是预先采集的,离线保存于终端存储器中。若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则执行步骤S405;若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不匹配,则执行步骤S412,结束在所述与预设人体图像不匹配的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405: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根据成像结果,如果成像结果为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则可能在此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存在人体,很有可能是用户正在使用。通过温度和成像两次检测,此时移动终端得出中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将模糊判决的结果保存在终端的存储器中。
S406:检测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中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的进一步检测的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所述预设人脸为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内的用户的面部图像,执行此次判断是为了识别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是否为移动终端的用户本人。
调用摄像头传感器在成像方向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是否为用户。用户的面部图像可以预先采集保存于终端的存储器中,将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与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相符,则说明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为移动终端的用户本人,执行步骤S407;若比对结果不相符,则说明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不是移动终端的用户本人,则执行步骤S413,结束所述不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407: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如果人脸识别的结果为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为用户本人,则所述移动终端得出中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结过:将该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S408: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
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从存储器中调用模糊判决的结果,将中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进行比较和学习,统计当前阶段内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一致以及不一致的次数。其中,当前阶段为从第一次比较和学习开始,到此次比较和学习为止。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即为步骤S405中得到的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407中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即为步骤S405中得到的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407中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的屏幕显示区。
S409: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
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S410: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所述第二预设比例阈值可以由移动终端自动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设定。当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准确度,在后续的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故无需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的步骤。当比例不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精确度还不够,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此次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例如,第二预设比例阈值为80%,当在当前的比较和学习的阶段内,统计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为8次,两者不一致的次数为2次,即当前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为10次,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若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为(8+1)/(10+1)=81.8%,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80%,则在后续的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的步骤;若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8/(10+1)=72.7%,不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80%,则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学习,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精确度足够,并在后续检测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在接下来的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8b所示:
执行S414-S418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之后,执行S419:判断是否有介入操作,若否,则保持模糊判决结果不变,以模糊判决结果进行显示;若是,则执行S420:根据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准确导致用户手动设置显示的屏幕,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第二屏幕显示区中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在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且在下一次的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重新执行S401-S413,进行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的比较和学习。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501: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具体地,如步骤S1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自身配备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指定相应的决策,调用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上报。
S502: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以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上是否存在与人声频率相匹配的声音为例进行说明。
调用声音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上方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具体地,所述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为与人声频率相匹配的频率区间范围。该检测步骤是为了确认该屏幕显示区前是否有用户使用。
具体地,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没有用户使用,执行步骤S511,结束在该屏幕显示区上的后续检测。
S503: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检测结果为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有用户正在使用,将该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目标屏幕显示区的个数至少可以为一个。
S504:检测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体征信息,以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检测过程与步骤S406相似,调用摄像头传感器在成像方向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是否为用户。用户的面部图像可以预先采集保存于终端的存储器中,将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与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为一致,则执行步骤S505;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512,结束在该目标屏幕显示区上的后续检测。
S505: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将模糊判决的结果保存在终端的存储器中。
S506:判断所述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具体地,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在高精度条件下进行又一次的条件检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检测的信息为,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声音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所述预设声音为预先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声音,该检测步骤是为了检测目标屏幕显示区上的使用用户是否为移动终端的用户本人。
调用声音传感器,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识别是否与用户的声音一致。若识别结果为与用户声音一致,则执行步骤S507;若识别结果为与用户声音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513,结束在所述不与预设声音一致的屏幕显示区的后续检测。
S507:将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则说明目标屏幕显示区前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为用户本人,则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将该目标屏幕显示区作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S508: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
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从存储器中调用模糊判决的结果,将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进行比较和学习,统计当前阶段内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一致以及不一致的次数。其中,当前阶段为从第一次比较和学习开始,到此次比较和学习为止。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即为步骤S505中得到的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507中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即为步骤S505中得到的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507中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的屏幕显示区。
S509: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
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S510: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所述第三预设比例阈值可以由移动终端自动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设定。当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准确度,在后续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故无需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的步骤。当比例不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精确度还不够,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此次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例如,第三预设比例阈值为80%,当在当前的比较和学习的阶段内,统计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为8次,两者不一致的次数为2次,即当前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为10次,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若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为(8+1)/(10+1)=81.8%,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80%,则在后续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的步骤;若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8/(10+1)=72.7%,不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80%,则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学习,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精确度足够,并在后续检测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在接下来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9b所示:
执行S514-S518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之后,执行S519:判断是否有介入操作,若否,则保持模糊判决结果不变,以模糊判决结果进行显示;若是,则执行S520:根据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准确导致用户手动设置显示的屏幕,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第二屏幕显示区中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在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且在下一次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重新执行S501-S513,进行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的比较和学习。
图10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流程示意图,其中,所述步骤S601至S605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均与对应的S501至S505相同。当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之后,执行步骤S606:判断所述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的进一步检测的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虹膜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所述预设虹膜为预先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虹膜,与前述步骤S506相应,该检测步骤是为了检测目标屏幕显示区上的使用用户是否为用户。
调用虹膜识别传感器,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识别是否与用户的虹膜一致。若识别结果为一致,则执行步骤S607;若识别结果为不一致,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的使用用户不为用户,执行步骤S613,结束在该屏幕显示区上的后续检测。
S607: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预设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则说明目标屏幕显示区前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为用户本人,则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将该目标屏幕显示区作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S608: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
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从存储器中调用模糊判决的结果,将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进行比较和学习,统计当前阶段内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一致以及不一致的次数。其中,当前阶段为从第一次比较和学习开始,到此次比较和学习为止。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即为步骤S605中得到的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607中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即为步骤S605中得到的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607中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的屏幕显示区。
S609: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
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S610: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所述第四预设比例阈值可以由移动终端自动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设定。当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准确度,在后续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故无需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的步骤。当比例不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精确度还不够,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此次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例如,第四预设比例阈值为80%,当在当前的比较和学习的阶段内,统计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为8次,两者不一致的次数为2次,即当前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为10次,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若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为(8+1)/(10+1)=81.8%,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80%,则在后续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不执行所述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的步骤;若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8/(10+1)=72.7%,不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80%,则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学习,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精确度足够,并在后续检测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在接下来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0b所示:
执行S614-S618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之后,执行S619:判断是否有介入操作,若否,则保持模糊判决结果不变,以模糊判决结果进行显示;若是,则执行S620:根据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准确导致用户手动设置显示的屏幕,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第二屏幕显示区中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在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且在下一次的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重新执行S601-S613,进行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的比较和学习。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低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中精度显示方法决策以及高精度显示方法决策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首先采用陀螺仪/重力传感器计算各屏幕的俯仰角坐标,从而得知终端自身的姿态位置,根据终端的姿态位置确定哪些屏幕可能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再基于预选的显示方法决策,调用这些可能正在使用的屏幕上相应的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判断,此处无需调用其他不可能正在使用的屏幕上相应的传感器采集数据,降低功耗。
如图7a至图10b所述的实施例所述,给出了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多屏移动终端调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低精度、中精度和高精度的显示方法决策,保证了判断的精度,满足了具有不同的传感器配备的移动终端的需求,也给用户手动选择指定的传感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多屏移动终端的具体使用当中,当移动终端的各个屏幕显示区处于同一的平面时,可以通过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人脸信息;通过红外阵列传感器进行成像;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光/接近传感器测量人脸与各屏幕显示区之间距离等来确定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可以通过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人脸信息,根据人脸信息分析人脸可能朝向的屏幕显示区,进而确定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显示区;可以通过红外阵列传感器得到的成像结果确定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显示区;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光/接近传感器测量人脸与各屏幕显示区之间距离,比较人脸与各屏幕显示区之间距离的大小,确定距离最小的屏幕显示区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显示区。
如图1中的d所示,多屏显示终端包括A、B、C、D四个屏幕显示区(A面屏、B面屏、C面屏和D面屏),且这四个屏幕显示区处于同一平面。假设用户正在使用该多屏显示终端,当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检测出人脸的朝向可能朝向屏幕显示区A时,将屏幕显示区A确定为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激活屏幕显示区A进行显示。
当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检测出人脸的朝向可能朝向屏幕显示区A和C时,可以同时将屏幕显示区A和C激活进行显示,也可以进一步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光/接近传感器测量人脸与屏幕显示区A和C之间距离,激活距离较小的屏幕显示区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是否进一步检测取决于终端支持的且用户选取的传感器类型来决定。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用其他传感器来确定用户正在使用的屏幕显示区。
可以知道的是,用户可以自己设置哪些传感器对应哪种显示方法决策。例如,用户可以设置摄像头传感器和红外阵列传感器对应第一显示方法决策;摄像头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对应第二显示方法决策;摄像头传感器、红外阵列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对应第三显示方法决策,等等。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屏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描述了所述多屏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处于激活状态时,通过自身的传感器判断是否要对激活的屏幕进行关闭的情况,是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决策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为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处于激活状态时,通过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进行屏幕关闭的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701: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S702: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为移动终端的硬件配备,不同的移动终端所配备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都不一样,上报的数据类型和作用也不同。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传感器配备,制定不同的决策,调用不同的传感器从而得到不同类型的上报数据做出显示判断。其中,调用的传感器类型和相应的显示决策可以由移动终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也可以由用户手动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
S703: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上报的数据,通过自身的决策机制判断出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是否还有用户正在使用,判断是否需要将当前屏幕显示区关闭,并将需要关闭的屏幕显示区关闭。
S704:判断是否有用户介入操作。
具体地,当所述移动终端经过决策判断关闭了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可能由于判断的准确性不够与用户想要关闭的屏幕区不同,这时由用户介入操作,以对关闭的行为进行纠正。如S705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同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若在所述移动终端关闭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没有用户介入操作,则如步骤S706所述:保持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可以知道的是,介入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双击第二屏幕关闭区、长按第二屏幕关闭区,或者是在第二屏幕关闭区中显示是否关闭该屏幕的按钮,用户点击确认进行关闭等等。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决策流程示意图,结合了具体调用的传感器,对关闭流程做出了更加详尽的描述;包括以下步骤:
S801: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具体为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是否存在与人体温度相匹配的温度、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以及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所示。
S802:检测是否有动作变化。
具体地,调用红外阵列传感器,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动作变化,如果不存在动作变化,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上的用户一直在使用,执行步骤S811,结束后续检测,保持屏幕的显示不变。如果检测结果为存在动作变化,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上的用户可能会离开该屏幕显示区,故继续进行后续检测,执行步骤S803。
S803:检测是否匹配温度。
具体地,调用红外阵列传感器,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进行温度检测,检测所述屏幕显示区方向上是否存在与人体温度区间匹配的温度;如果检测结果为存在与人体温度区间匹配的温度,则证明该屏幕显示区方向上有用户正在使用,执行步骤S812,结束后续检测,保持显示不变。如果检测结果为不存在与人体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说明该屏幕显示区方向上的用户可能离开,故继续进行后续检测,执行步骤S804。
S804:检测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具体地,调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光/接近传感器在不存在与人体温度区间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若检测结果为不大于,则证明所述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有用户正在使用,执行步骤S813,结束后续检测,保持屏幕显示不变;若检测结果为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证明所述屏幕显示区前的用户可能已经离开,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步骤S805做出模糊关闭决策: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将模糊判决的结果保存在终端的存储器中。
S806:检测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具体地,为了保证判决的结果更加精确,在所述移动终端做出模糊关闭决策之后,再进行人脸识别的检测,具体地,调用摄像头传感器在所述测距结果为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所述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其中,预设人脸为预先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人脸图像。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说明该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有用户正在使用,且该用户为用户本人,执行步骤S814,结束后续检测,保持屏幕显示不变,如果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不一致,则证明用户已经离开该屏幕显示区,或者该屏幕显示区方向上的使用者不是用户本人,则根据步骤S807,做出精确关闭决策: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S808: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
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从存储器中调用模糊判决的结果,将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进行比较和学习,统计当前阶段内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一致以及不一致的次数。其中,当前阶段为从第一次比较和学习开始,到此次比较和学习为止。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即为步骤S804中得到的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806中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即为步骤S804中得到的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步骤S806中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的屏幕显示区。
S809: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
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S810: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具体地,所述第五预设比例阈值可以由移动终端自动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设定。当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准确度,在后续的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故无需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不执行所述检测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的步骤。当比例不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说明模糊判决的精确度还不够,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此次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例如,第五预设比例阈值为80%,当在当前的比较和学习的阶段内,统计的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为8次,两者不一致的次数为2次,即当前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为10次,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若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为(8+1)/(10+1)=81.8%,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80%,则在后续的显示方法决策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决策的再一次条件检测,即在得出模糊判决结果之后,直接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不执行所述检测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的步骤;若在下一次的比较和学习中,模糊判决结果和精确判决结果不一致,那么此时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8/(10+1)=72.7%,不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80%,则结束当前的比较和学习,并将比较和学习的结果保存至存储器,以备下一次比较和学习时从存储器调用当前阶段比较和学习的结果来计算模糊判决的结果和精确判决的结果两者保持一致的次数占比较和学习的总次数的比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学习,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精确度足够,并在后续检测中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在接下来的显示方法决策中,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2b所示:
执行S815-S819得出模糊判决的结果之后,执行S820:判断是否有介入操作,若否,则保持模糊判决结果不变,以模糊判决结果进行显示;若是,则执行S821:根据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具体地,若接收到用户的介入操作进行屏幕显示区的切换,说明模糊判决的结果不准确导致用户手动设置显示的屏幕,根据用户的介入操作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将目标界面在第二屏幕显示区中进行显示,同时撤回在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且在下一次的显示方法决策中,重新执行S801-S814,进行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结果的比较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流程中采取的检测手段只是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硬件配备,可以调用其他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判断,此处的检测流程仅为方法描述,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鉴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屏移动终端,如图13所示,多屏移动终端至少可以包括:传感器环境数据决策模块、综合决策模块以及用户辅助决策模块;其中:
传感器环境数据决策模块可以用于多传感器数据分类处理与上报。
具体地,传感器可以包括陀螺仪/重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红外阵列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声音传感器等待。
综合决策模块可以用于根据多传感器上传的数据,综合分析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或者第一屏幕关闭区。
用户辅助决策模块可以用于用户手动设置或者介入操作。
具体地,用户辅助决策模块可以为用户提供多传感器智能显示开关给用户,用户通过开关决定启用哪些传感器收集数据;用户辅助决策模块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屏显个数控制开关给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选择具体启用哪几个屏幕使用;用户辅助决策模块还可以提供用户介入决策功能给用户进行判决,即在经过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的结果的比较和学习,直接以模糊判决的结果进行显示,不再进行精确判决之后,若模糊判决结果有误,用户可以介入操作来切换屏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不同的传感器进行组合,实现不同精度的决策,包括:低精度决策、中精度决策以及高精度决策,每种决策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判决,包括:模糊判决和精确判决。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智能判决输出,同时还可以结合用户的介入操作综合决策。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900至少可以包括:开启模块901、显示数据接收模块902、显示屏幕确定模块903、显示模块904、显示介入操作检测模块905、以及介入显示模块906,其中:
开启模块901,用于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显示数据接收模块902,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显示屏幕确定模块903,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
显示模块904,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显示介入操作检测模块905,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之后,检测是否有用户介入操作;所述接入操作用于指示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介入显示模块906,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介入操作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撤回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并同时在所述第二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幕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屏幕确定模块903至少可以包括:特征信息检测单元9031、目标屏幕确定单元9032、体征信息检测单元9033、以及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9034,其中:
特征信息检测单元9031,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
目标屏幕确定单元9032,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
体征信息检测单元9033,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
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9034,将垂直方向上存在用户体征信息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其中,在进行低精度决策的时候调用特征信息检测单元9031中的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在进行过特征信息检测之后,调用体征信息检测单元9033中的测距子单元和成像子单元,其中:
测距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此处的测距子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低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
成像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测距子单元判断结果为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其中,此处的成像子单元结合上述的压力检测子单元以及测距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低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第一统计模块、第一计算模块以及第一确定模块,其中:
第一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的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中精度决策时调用特征信息检测单元9031中的温度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在进行过特征信息检测之后,调用体征信息检测单元9033中的成像子单元以及人脸识别子单元,其中:
成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此处的温度子单元以及成像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中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成像子单元的检测结果为是时,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此处的人脸识别子单元结合上述的温度子单元以及成像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中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第二统计模块、第二计算模块以及第二确定模块,其中:
第二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高精度决策时调用特征信息检测单元中的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在进行过特征信息检测之后,调用体征信息检测单元中的人脸识别子单元、以及声音识别子单元,其中: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此处的声音子单元以及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模糊判决;声音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判断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此处的声音识别子单元结合上述的声音子单元以及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第三统计模块、第三计算模块以及第三确定模块,其中:
第三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中,体征信息检测单元9033包括:人脸识别子单元、以及虹膜识别子单元,其中: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特定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虹膜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判断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此处的虹膜识别子单元结合上述的声音子单元以及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做出高精度条件下的精确判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第四统计模块、第四计算模块以及第四确定模块,其中:
第四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900至少可以包括:屏幕检测模块915、关闭数据接收模块916、关闭模块917、关闭介入检测模块918、以及关闭介入模块919,其中:
屏幕检测模块915,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关闭数据接收模块916,用于所述屏幕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
关闭模块917,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关闭介入检测模块918,用于在所述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检测是否有用户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指示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
关闭介入模块919,用于若所述关闭介入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用户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同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关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关闭模块917至少可以包括:关闭操作检测单元9171、以及关闭单元9172,其中:
关闭操作检测单元9171,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
关闭单元917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关闭操作检测单元9171至少可以包括:动作子单元、第二温度子单元、第二测距子单元以及第二人脸识别子单元,其中:
动作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第二温度子单元,用于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第二测距子单元,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第二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第五统计模块、第五计算模块以及第五确定模块,其中:
第五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第五计算模块,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多屏移动终端通过自身配备的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判断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状态和位置,从而在正确的屏幕上显示目标界面;同时通过多种精度的判断决策以及模糊判断和精确判断的对比学习,来提高判断的精度,使得移动终端的判断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控制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所记载了某些措辞,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辞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Claims (41)

1.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由用户确定;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对应多种显示决策,所述目标传感器为目标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所述目标显示决策由所述用户从所述多种显示决策中选择;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对屏幕的触摸压力、在屏幕的垂直方向上是否有人体温度、在屏幕垂直方向上是否有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使用者与屏幕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是否与预设人脸匹配、使用者的虹膜是否与预设虹膜匹配;
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并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撤回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将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判断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将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并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显示区,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将方向上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判断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14.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由用户确定;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对应多种显示决策,所述目标传感器为目标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所述目标显示决策由所述用户从所述多种显示决策中选择;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
若检测为是,则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包括:
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还包括:
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移动终端接收开启指令,所述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打开目标界面;
显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由用户确定;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对应多种显示决策,所述目标传感器为目标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所述目标显示决策由所述用户从所述多种显示决策中选择;
特征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是否存在针对屏幕显示区的用户操作特征信息;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对屏幕的触摸压力、在屏幕的垂直方向上是否有人体温度、在屏幕垂直方向上是否有声音;
目标屏幕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用户操作特征信息在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目标屏幕显示区;
体征信息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用户体征信息;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屏幕显示区垂直方向上的使用者与屏幕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是否与预设人脸匹配、使用者的虹膜是否与预设虹膜匹配;
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用户体征信息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介入操作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显示模块在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之后,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
介入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显示区,撤回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中呈现的目标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屏幕显示区中呈现所述目标界面。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测距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3.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触摸压力;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不存在触摸压力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测距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判断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测距子单元判断结果为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在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的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不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5.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温度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若成像结果为是,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6.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温度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垂直方向上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成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成像,检测成像结果是否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成像子单元的检测结果为是时,在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成像结果与预设人体图像匹配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8.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29.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声音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声音识别,判断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声音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声音识别的结果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声音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声音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三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31.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声音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
若检测为是,则所述目标屏幕确定单元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包括:
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将存在预设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目标屏幕显示区之后,在所述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所述体征信息检测单元还包括:
虹膜识别子单元,用于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虹膜识别,判断虹膜识别的结果是否与预设虹膜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虹膜一致,则所述第一屏幕显示区确定单元将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分别为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和虹膜识别的结果与预设虹膜一致的目标屏幕显示区;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目标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四预设比例阈值时,将人脸识别的结果与预设人脸一致的目标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显示区。
3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关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屏幕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所述目标传感器包括根据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选取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选取机制为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传感器类型确定的选取机制;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由用户确定;所述预设的传感器选取机制对应多种显示决策,所述目标传感器为目标显示决策对应的传感器,所述目标显示决策由所述用户从所述多种显示决策中选择;
关闭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介入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关闭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之后,检测是否有介入操作;所述介入操作用于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
关闭介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关闭介入检测模块检测为是时,根据所述介入操作在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确定第二屏幕关闭区,重新激活所述第一屏幕关闭区,并关闭所述第二屏幕关闭区。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模块包括:
关闭操作检测单元,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检测至少一个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是否存在用户操作信息;
关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操作检测单元包括:
动作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第二温度子单元,用于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第二测距子单元,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若检测结果为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所述关闭单元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操作检测单元包括:
动作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中的每一个屏幕显示区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动作变化;
第二温度子单元,用于在存在动作变化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检测是否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
第二测距子单元,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与预设温度区间相匹配的温度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测距,检测测距结果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第二人脸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的垂直方向上进行人脸识别,检测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与预设人脸一致;
若检测结果为与预设人脸不一致,则所述关闭单元将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第一屏幕关闭区。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以及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其中,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分别为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和人脸识别结果与预设人脸不一致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
第五计算模块,计算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比例,其中,所述总的统计次数为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同一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与所述两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为不同屏幕显示区的次数之和;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比例大于第五预设比例阈值时,将测距结果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屏幕显示区确定为第一屏幕关闭区。
3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显示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显示指令,所述显示指令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显示指令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
4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关闭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关闭指令,所述关闭指令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屏幕显示区的移动终端,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关闭指令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
41.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
CN201780009703.2A 2016-11-30 2017-05-24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8604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5183.5 2016-11-30
CN201611095183 2016-11-30
CN201710204290 2017-03-30
CN201710204290.5 2017-03-30
PCT/CN2017/085744 WO2018099017A1 (zh) 2016-11-30 2017-05-24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143A CN108604143A (zh) 2018-09-28
CN108604143B true CN108604143B (zh) 2020-12-01

Family

ID=6224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703.2A Active CN108604143B (zh) 2016-11-30 2017-05-24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4143B (zh)
WO (1) WO2018099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336B (zh) * 2018-10-09 2021-08-1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542453A (zh) * 2020-03-31 2021-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终端设备、其状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760212B (zh) * 2021-09-06 2024-03-15 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n7实现屏幕自适应翻转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39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95312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347B (zh) * 2009-09-28 2012-05-02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状态判断方法
KR101386218B1 (ko) * 2012-05-24 2014-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9606664B2 (en) * 2013-11-13 2017-03-28 Dell Products, Lp Dynamic hover sensitivity and gesture adaptation in a dual display system
CN105867860B (zh) * 2016-03-28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55610A (zh) * 2016-04-27 2016-09-21 长沙丰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手持终端的目标屏识别方法
CN106155325B (zh) * 2016-07-22 2019-08-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显示唤醒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39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95312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143A (zh) 2018-09-28
WO2018099017A1 (zh) 2018-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9202B2 (en) Sma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RU264064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домашн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US9141254B2 (en) Navigation system and user interface for directing a control action
US20220391159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04143B (zh)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TWI697655B (zh) 深度感測裝置、用於組態其之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CN109348135A (zh)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5260360B (zh) 命名实体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9927974B2 (en) Automatic customization of keypad key appearance
CN107797746B (zh)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10202B2 (en) Ultrasonic imag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0459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ouch screen
CN105279499A (zh) 年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115747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vision loss
EP340723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502108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210136043A (ko) 포인팅 제어기를 사용하는 스마트 디바이스와의 상호작용
KR20180124235A (ko) 햅틱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4156695A (zh) 一种人脸图像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5323480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5526992A (zh) 水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容器
CN105607738A (zh) 确定单手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160743A1 (en) Displacement detection device with no hovering function and comput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509127A (zh) 启动录屏任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WO2023142990A1 (zh) 扫码识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