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0220A -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0220A
CN108600220A CN201810373167.0A CN201810373167A CN108600220A CN 108600220 A CN108600220 A CN 108600220A CN 201810373167 A CN201810373167 A CN 201810373167A CN 108600220 A CN108600220 A CN 108600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ood friend
real
user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31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31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0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0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8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delegation of authentication, e.g. a proxy authenticates an entity to be authenticated on behalf of this entity vis-à-vis an authentication 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用户设备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网络设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网络设备会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用户设备基于反馈信息进行登录。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进行登录信息的找回,很好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一般通过密码登录移动终端上的各种应用,由于密码需要用户自己记忆,经常会存在密码遗忘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密码找回。
现有的密码找回一般经过以下步骤:手机号找回、QQ找回或者邮箱找回等等,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A应用是用手机号直接注册登录的,并未绑定关联任何其他信息(如QQ、邮箱等),此时如果手机换号或者手机丢失,则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密码找回,也就无法登录A应用,有的应用则会提供人工申诉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不管是对于服务提供商还是用户来说,人工申诉成本较高,对于用户(尤其中老年人群)来说,需要填写一堆资料、或者上传身份证信息等,一是信息填写较为麻烦,二是会暴露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申诉材料的审核,人工成本开销较大。因此,现有的密码找回方法存在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
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目标好友;
接收所述目标好友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返回的验证信息;
当验证通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好友;
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包括:
在所述好友中随机选择预设数目的好友,以确定目标好友。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好友亲密度值;
将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好友,确定为目标好友。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包括:
当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是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互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会话消息数目;发布信息的评论次数;查看发布信息的次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
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的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人脸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其中,所述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包括:
当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将所述实时人脸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
当检测到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人脸信息的分辨率;
当所述分辨率达到人脸分辨率阈值,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之前的有效登录信息;允许所述用户设备直接登录的放行信息;关于重置登录信息的提示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用户设备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网络设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网络设备会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用户设备基于反馈信息进行登录。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进行登录信息的找回,很好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而且,本申请还可以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并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例如,当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是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当用户比较亲密度的好友都通过验证后,才确定用户设备通过验证,能够提高验证的准确性,因此,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
图1示出本申请一个方面提供的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由用户设备1与网络设备2相互配合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
S12所述用户设备1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2,相应地,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
S13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目标好友;
S14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目标好友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返回的验证信息;
S15当验证通过,所述网络设备2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相应地,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所述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中,用户设备包括能够通过网络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设备,比如,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
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在此,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实时获取的一些与该用户有关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实时语音、实时拍摄的图片信息等等,对应地,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实时特征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语音获取装置或者图片获取装置来获取。
在此,所述实时特征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应用到本申请的实时特征信息如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人脸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S16(未示出)所述用户设备1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调用系统相机来实时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即获取用户的脸部照片,然后将采集的脸部照片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2进行相应的验证。
为了防止采集到的并非实时的脸部照片,在所述步骤S16中,所述用户设备1要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这样能够防止有人拿静态的人脸照片进行拍摄,从而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其中,所述步骤S16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检测是否存在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当检测到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在此,所述动态行为信息包括人脸部五官的运动所引起的动态行为,例如,眨眼睛或者张嘴等等,由于,静态的人脸照片不可能存在这些动态行为信息,因此,当所述用户设备1检测到存在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时,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也即用户实时拍摄的人脸照片。
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6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检测所述人脸信息的分辨率,当所述分辨率达到人脸分辨率阈值,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分辨率的形式来检测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由于静态照片的分布率相较于真实的人脸还是低的,因此,可以通过大量的样本采集确定出人脸分辨率阈值,当达到这个阈值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在此,上述确定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实时人脸信息的方式如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用户设备1会将获取到的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2,以供网络设备2进行对应的验证。在此,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对用户进行标识,以便于识别出该用户,例如,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称或者用户头像标识等等,对此,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3中,所述网络设备2会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目标好友。在此,所述目标好友为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的好友中的一个或多个,以用于协助该用户进行登录信息找回,在此,所述目标好友可以基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识别出该用户,然后再结合实时特征信息进行验证,例如,实时特征信息为用户的实时人脸照片,则目标好友可以通过查看该实时人脸照片是否为该用户的人脸照片,若确实为该用户的,则该目标好友可以返回验证通过的验证信息。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S17(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好友;S18(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
在该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端数据库中会存储有大量的用户与好友之间对应关系的信息,也即用户标识信息与好友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信息,因此,网络设备2可以通过用户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进而确定对应的好友。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2在所述好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好友作为目标好友。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目标好友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返回的验证信息。在此,每个目标好友都会对用户进行验证,并返回验证信息,包括通过或者未通过。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S19(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是否通过验证。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参与验证的目标好友会返回一个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可以为通过或者不通过,例如,当只有一个目标好友,若该好友接收到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并非该用户本人的特征信息,所述目标好友返回不通过的验证信息,则所述网络设备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不通过验证,当所述目标好友返回通过的验证信息,则所述网络设备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验证;又例如,当目标好友有多个时,所述网络设备2会综合多个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2是否通过验证,比如,当有四个目标好友时,当至少有三个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为通过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验证。
在此,上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是否通过验证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验证方式如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其中,所述步骤S18包括:所述网络设备2在所述好友中随机选择预设数目的好友,以确定目标好友。在该实施例中,目标好友的确定方式可以通过随机的方式,可以提前设定好目标好友的数目,例如,预设数目为三个,则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从好友列表中随机选择三个,作为目标好友,然后将用户标识信息及实时特征信息发送至该三个目标好友进行验证。
更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S18(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其中,所述步骤S19包括: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优选地,其中,所述互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会话消息数目;发布信息的评论次数;查看发布信息的次数。其中,所述评论次数包括对好友的状态信息的点赞次数、留言次数等等。通过这些互动信息可以获知用户与好友的联系频繁程度,从而确定用户与对应的目标好友的亲密度值。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基于上述互动信息为每一项互动信息进行打分,并为每一项设定权值,进而确定好友的互动分值,进而根据每一项的分值以及对应的权值,确定每个目标好友的亲密度值。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9中,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在该实施例中,当有多个目标好友参与验证时,由于目标好友是随机选择的,且由于每个目标好友的亲密度值不同,因此,返回的验证信息的可信度不一样,所以可以将亲密度值较高的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作为主要的参考。在此,可以将所述亲密度值作为权值来处理,例如,亲密度值越高,权值越大,而每个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会对应一个分值,例如,通过为1分,未通过是-1分等等,最后将所有目标好友的分值加权求和,当求和后的所得的分值达到预设值时,确定用户设备1通过验证。
优选地,其中,所述步骤S19包括:当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是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在该实施例中,只有在用户的比较亲密的好友都通过验证的情况下,才会确定该用户设备通过验证,若存在某个比较亲密的好友未通过验证,则确认未通过。例如,可以提前设定预设值,高于该预设值的好友说明是用户比较亲密的好友,当这些好友都通过验证,则确定该用户设备通过验证,比如,目标好友有四个,其中,有两个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当这两个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都为通过时,确定该用户设备验证通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S18包括:S181(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好友亲密度值;S182(未示出)所述网络设备2将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好友,确定为目标好友。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直接选择亲密度高的好友作为目标好友,进而根据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当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为通过时,才会验证通过。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5中,当验证通过,所述网络设备2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相应地,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所述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其中,所述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之前的有效登录信息;允许所述用户设备直接登录的放行信息;关于重置登录信息的提示信息。
在此,之前的有效登录信息是指用户在进行密码找回之前使用的登录密码,验证通过后,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将该登录密码返回给用户;所述允许所述用户设备直接登录的放行信息是指当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则所述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登录,无需输入密码;所述关于重置登录信息的提示信息是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提示用户设备进行密码重置,可以设置新的密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用户设备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网络设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网络设备会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用户设备基于反馈信息进行登录。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进行登录信息的找回,降低了用户操作的门槛,很好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而且,本申请还可以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并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例如,当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是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当用户比较亲密度的好友都通过验证后,才确定用户设备通过验证,能够提高验证的准确性,因此,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网络设备,其中,该网络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的操作。
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目标好友;接收所述目标好友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返回的验证信息;当验证通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目标好友的发布信息的用户设备,其中,该用户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的操作。
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的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6)

1.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
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目标好友;
接收所述目标好友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返回的验证信息;
当验证通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好友;
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包括:
在所述好友中随机选择预设数目的好友,以确定目标好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好友的好友亲密度值;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亲密度值以及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好友确定目标好友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确定好友亲密度值;
将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好友,确定为目标好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好友返回的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通过验证包括:
当好友亲密度值大于预设值的目标好友的验证信息都是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会话消息数目;
发布信息的评论次数;
查看发布信息的次数。
9.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实时特征信息;
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的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人脸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其中,所述将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包括:
当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将所述实时人脸信息及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
当检测到人脸的动态行为信息,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人脸信息的分辨率;
当所述分辨率达到人脸分辨率阈值,确认所述人脸信息为实时人脸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于登录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之前的有效登录信息;
允许所述用户设备直接登录的放行信息;
关于重置登录信息的提示信息。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网络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16.一种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用户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CN201810373167.0A 2018-04-24 2018-04-24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Pending CN108600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167.0A CN108600220A (zh) 2018-04-24 2018-04-24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167.0A CN108600220A (zh) 2018-04-24 2018-04-24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0220A true CN108600220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14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3167.0A Pending CN108600220A (zh) 2018-04-24 2018-04-24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022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257A (zh) * 2007-08-09 2009-02-11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能识别图像来源的人脸识别方法
US20130061307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Letmobil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orporate Data from a Mobile Device
CN103179098A (zh) * 2011-12-23 2013-06-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账号的密码找回方法和装置
CN104283862A (zh) * 2013-07-10 2015-01-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找回帐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4516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bs的客户端密码找回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83367A (zh) * 2015-05-20 2015-09-02 吴振祎 一种辅助验证登陆的方法、系统和应用客户端
CN105516133A (zh) * 2015-12-08 2016-04-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7592289A (zh) * 2016-07-08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密码设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257A (zh) * 2007-08-09 2009-02-11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能识别图像来源的人脸识别方法
US20130061307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Letmobil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orporate Data from a Mobile Device
CN103179098A (zh) * 2011-12-23 2013-06-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账号的密码找回方法和装置
CN104283862A (zh) * 2013-07-10 2015-01-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找回帐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4516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bs的客户端密码找回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83367A (zh) * 2015-05-20 2015-09-02 吴振祎 一种辅助验证登陆的方法、系统和应用客户端
CN105516133A (zh) * 2015-12-08 2016-04-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7592289A (zh) * 2016-07-08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密码设置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66827B1 (ko) 증강 현실 기반의 가상 오브젝트를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99859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4902028B (zh) 一种一键登录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2229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验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8712413B (zh)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00029B (zh) 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3224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侵权存证方法及设备
US202003272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find origin and to prevent spread of false information on a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s
JP6880055B2 (ja) メッセージ偽造防止実施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WO2019085590A1 (zh) 用于提供目标好友的发布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8306886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795870B1 (fr) Procede d'acces par un terminal de telecommunication a une base de donnees hebergee par une plateforme de services accessible via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CN11173767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方法及装置
WO201414643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user privileges
CN10437602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872440A (zh) 身份鉴权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13242B (zh) 数据请求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7656959B (zh) 一种留言方法、装置及留言设备
CN110943960B (zh) 一种庭审笔录电子签名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209584A (zh) 基于互联网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7483456A (zh) 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KR102120419B1 (ko) 소셜 미디어 서비스의 콘텐츠를 증명 저장하는 방법, 이를 구현한 서버, 사용자 단말, 그리고 어플리케이션
CN108600220A (zh) 用于登录信息找回的方法与设备
US20150358318A1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ent for social networks
CN113765674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注册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