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8137A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8137A
CN108598137A CN201810662087.7A CN201810662087A CN108598137A CN 108598137 A CN108598137 A CN 108598137A CN 201810662087 A CN201810662087 A CN 201810662087A CN 108598137 A CN108598137 A CN 108598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layer
liquid crystal
conducting layer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20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爽
牛晶华
王湘成
朱晴
那晓曦
文磊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20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8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8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8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液晶单元和控制单元,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柔性透明基板、控制阵列层、多个有机发光器件和柔性封装层;沿远离有机发光单元的方向,液晶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控制单元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电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以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器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等优良特性,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一些特殊需求,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柔性透明显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即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两面都可以入射和出射光线。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柔性透明显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的内容在其两面均可以清楚地看见,不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面显示画面时,另一面会有光线入射至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部分光线会从显示的一面出射,进而使得显示画面的对比度下降,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以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液晶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柔性透明基板;控制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多个有机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控制阵列层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柔性封装层,覆盖于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器件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合物和分散在所述聚合物中的多个液晶簇;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电压。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均无电压时,所述液晶簇中的液晶呈随机取向;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透光电压和半透光电压,所述透光电压使所述液晶单元透光,所述半透光电压使所述液晶单元半透光。
可选地,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聚合物包括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为10μm~500μm。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液晶簇的尺寸为3μm~80μm。
可选地,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液晶簇的体积浓度为1~8个/10μm3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ITO或者IZO,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ITO或者IZO。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nm~10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nm~100nm。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驱动芯片中。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阳极为透明或半透明阳极,所述阴极为透明阴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可选地,使用温度相分离法、溶剂相分离法、聚合物相分离法或者微胶囊分散法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以形成有机发光显示单元;
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形成液晶单元;
将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单元中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与所述液晶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聚合物液晶分散层的一侧粘合;
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液晶单元和控制单元,该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柔性透明基板、控制阵列层和柔性封装层,即该有机发光显示单元能够实现柔性透明显示的效果,由于该液晶单元包括:位于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控制阵列层的一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远离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且控制单元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电压,从而使得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控制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液晶簇中的液晶的取向,对液晶单元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封装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均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1、液晶单元2和控制单元3,其中,
有机发光显示单元1包括:柔性透明基板11;控制阵列层12,位于柔性透明基板11一侧;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3,位于控制阵列层12远离柔性透明基板11的一侧;柔性封装层14,覆盖于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3远离柔性透明基板11的一侧;
液晶单元2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21,位于柔性透明基板11远离控制阵列层12的一侧;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1远离柔性透明基板11的一侧,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包括聚合物221和分散在聚合物221中的多个液晶簇222;第二透明导电层23,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远离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一侧;
控制单元3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23电连接,为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23提供电压。
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中,液晶簇222均匀分散在固态的聚合物221内,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无电压差时,每一个液晶簇222的光轴呈择优取向,而所有液晶簇222的光轴呈无序取向状态,由于液晶是强的光学和介电各向异性的材料,其有效折射率不与聚合物221的折射率匹配(相差较大),入射光线可被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或半透明乳白态,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有电压差时,液晶簇222的光轴方向统一沿电场方向,液晶簇222的寻常折射率与聚合物221的折射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匹配,光线可透过聚合物221而呈透明或半透明态,除去电场后,液晶簇222在聚合物221弹性能的作用下又恢复到最初的散射状态。
应当理解,上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23”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单独存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同时存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单独存在第二透明导电层23这三种情况。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从而使得通过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控制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中液晶簇222中的液晶的取向,对液晶单元2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控制单元3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呈现多种透光程度,例如全透光、半透光、全遮光中的至少两种,其中,半透光也可以包括不同的光线透过率。其中,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柔性透明基板,在液晶单元全透光或者半透光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透明显示,即有机发光器件13发出的光线可以同时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两面出射,另外普通的液晶为液体状,在柔性显示面板中,当面板发生弯折时,液晶可能沿着弯折的方向发生取向,影响显示效果。本申请中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实现了在柔性的透明显示面板中,用聚合物分散液晶来控制面板的出光,保护隐私的同时可以实现多模式的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将在后续内容中结合有机发光显示单元1和液晶单元2的具体结构,对如何使透明显示的效果更好进行进一步说明。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上均无电压时,液晶簇222中的液晶呈随机取向;控制单元3用于为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23提供透光电压和半透光电压,透光电压使液晶单元2透光,半透光电压使液晶单元2半透光。
其中,透光电压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液晶的极性、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的间距、液晶分子的种类等进行选择,此处不进行限定。类似地,半透光电压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液晶的极性、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的间距、液晶分子的种类、液晶单元2的目标透光程度等进行选择,此处不进行限定。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下面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包括的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液晶单元2:
可选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中聚合物221包括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使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具有较好的柔性,和液晶簇222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且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易于制备。
可选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的厚度为10μm~500μm,以使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的具有较好的柔性,且内部可分散有较多的液晶簇222,且不会使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具有过大的间距,有助于减小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上所需的电压,有助于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
可选地,在垂直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中的液晶簇222的尺寸为3μm~80μm,以使得液晶簇222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较为容易制作。
可选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中液晶簇222的体积浓度为1~8个/10μm3,以使得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2较为容易制作,且液晶单元2对光线的调节效果较好。
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材质为ITO(氧化铟锡)或者IZO(氧化铟锌),第二透明导电层22的材质为ITO或者IZO,以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具有很好的光线透过率,且具有很好的导电性。
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厚度为5nm~100nm,第二透明导电层23的厚度为5nm~100nm,以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的厚度不会使得液晶单元2的厚度过大,使得液晶单元2具有较好的柔性,另外,还可以使得液晶单元2在完全透光时具有较好的光线透过率。
针对有机发光单元1:
可选地,柔性透明基板11的材质可以为PI或者PET等具有柔性且透光性好的材质。
可选地,控制阵列层12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与有机发光器件13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13发光。控制阵列层12中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各结构应当尽可能的选择透光性较好的导电材质制作,以使像素驱动电路对光线的遮挡较轻,从控制阵列层12射出的光线可以较多,有助于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透明显示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截面示意图,有机发光器件13包括沿远离柔性透明基板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131、有机发光层132和阴极133,阳极131为透明或半透明阳极,阴极133为透明阴极,以使得有机发光器件13中有机发光层132发出的光线既可以很好地从阳极131射出,也可以很好地从阴极133射出,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两面均具有较高的亮度,透明显示效果较好。有机发光器件13包括的阳极131与控制阵列层12包括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器件13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使有机发光器件13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等优良特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有机发光器件13包括沿远离柔性透明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131、有机发光层132和阴极133,有机发光层132包括沿远离柔性透明基板11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132a、空穴传输层132b、发光层132c、电子传输层132d和电子注入层132e。可选地,所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133为一整层结构,以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简单,驱动方便。
具体地,有机发光器件13工作过程中,阴极133产生电子,阳极131产生空穴,在阴极133和阳极131之间的电场作用下,空穴经过空穴注入层132a和空穴传输层132b向发光层132c移动,电子经过电子注入层132e和电子传输层132d向发光层132c移动,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132c中相遇后,二者复合释放能量,从而使该有机发光器件13发出光线。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3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有机发光器件13、用于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器件13和用于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器件13,以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实现全彩显示。
可选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封装层的截面示意图,柔性封装层14包括沿远离柔性透明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14a、有机层14b和第二无机层14c,其中,第一无机层14a和第二无机层14c的作用在于阻隔水氧,有机层14b的作用在于缓解弯折应力。可选地,第一无机层14a和第二无机层14c的材质为氧化硅或者氮化硅,可以采用镀膜(例如,PECVD)的方式形成,厚度可以为1微米左右;有机层14b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厚度可以为10微米左右。
针对控制单元3:
可选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控制单元3集成于驱动芯片中,以简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和驱动方式。当然,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3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芯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显示器、电子书等任何具有柔性且双面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下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两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第一种,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步骤S2、在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
步骤S3、在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可选地,采取磁控溅射、真空蒸镀等方式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可选地,使用温度相分离法(Temperature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简称TIPS)、溶剂相分离法(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简称SIPS)、聚合物相分离法(Polymerization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简称PIPS)或者微胶囊分散法(Microencapsulation Process,简称MP)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其中聚合物相分离法无需高温,不会对柔性透明基板和其他结构产生影响,也无需使用溶剂,不会造成污染,也无需强烈搅拌,适用于制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示例性地,使用聚合物相分离法中的光聚合方法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体过程如下:将聚合物的预聚体和液晶按比例混合均匀,通过光照引发预聚物聚合使聚合物固化,在固化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增长,液晶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不断减小,最终实现相分离形成液晶簇,分散于聚合物中。
步骤S4、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控制单元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步骤S2可以在步骤S3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第二种,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步骤S2’、在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以形成有机发光显示单元;
步骤S3’、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形成液晶单元;
可选地,采取磁控溅射、真空蒸镀等方式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可选地,使用温度相分离法、溶剂相分离法、聚合物相分离法或者微胶囊分散法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其中聚合物相分离法无需高温,不会对柔性透明基板和其他结构产生影响,也无需使用溶剂,不会造成污染,也无需强烈搅拌,适用于制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示例性地,使用聚合物相分离法中的光聚合方法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体过程如下:将聚合物的预聚体和液晶按比例混合均匀,通过光照引发预聚物聚合使聚合物固化,在固化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增长,液晶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不断减小,最终实现相分离形成液晶簇,分散于聚合物中。
步骤S4’、将有机发光显示单元中的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与液晶单元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聚合物液晶分散层的一侧粘合;
步骤S5’、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控制单元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步骤S1’和S2’可以在步骤S3’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相关描述均适用于以上两种制作方法,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液晶单元和控制单元,该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柔性透明基板、控制阵列层和柔性封装层,即该有机发光显示单元能够实现柔性透明显示的效果,由于该液晶单元包括:位于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控制阵列层的一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远离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且控制单元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电压,从而使得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控制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液晶簇中的液晶的取向,对液晶单元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程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便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液晶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柔性透明基板;控制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多个有机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控制阵列层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柔性封装层,覆盖于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器件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的一侧,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合物和分散在所述聚合物中的多个液晶簇;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均无电压时,所述液晶簇中的液晶呈随机取向;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提供透光电压和半透光电压,所述透光电压使所述液晶单元透光,所述半透光电压使所述液晶单元半透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聚合物包括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为10μm~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液晶簇的尺寸为3μm~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液晶簇的体积浓度为1~8个/10μ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ITO或者IZO,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ITO或者IZO。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nm~10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nm~1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驱动芯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柔性透明基板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阳极为透明或半透明阳极,所述阴极为透明阴极。
1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2.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温度相分离法、溶剂相分离法、聚合物相分离法或者微胶囊分散法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14.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柔性透明基板;
在所述柔性透明基板一侧依次形成控制阵列层和多个有机发光器件,以形成有机发光显示单元;
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形成液晶单元;
将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单元中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板远离所述控制阵列层的一侧,与所述液晶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聚合物液晶分散层的一侧粘合;
提供一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CN201810662087.7A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598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2087.7A CN108598137A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2087.7A CN108598137A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8137A true CN108598137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3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2087.7A Pending CN108598137A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81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974A (zh) * 2019-03-14 2019-07-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amoled透明显示像素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6089A (ja) * 2005-03-28 2006-10-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
CN1988169A (zh) * 2005-12-21 2007-06-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37510A (zh) * 2013-08-08 2013-10-0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可切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098654A (ko) * 2015-02-10 2016-08-19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조절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여 필요시 외부광 차단이 가능한 투명 표시장치
CN108089363A (zh) * 2017-12-13 2018-05-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式阵列基板、其驱动和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6089A (ja) * 2005-03-28 2006-10-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
CN1988169A (zh) * 2005-12-21 2007-06-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37510A (zh) * 2013-08-08 2013-10-0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可切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098654A (ko) * 2015-02-10 2016-08-19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조절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여 필요시 외부광 차단이 가능한 투명 표시장치
CN108089363A (zh) * 2017-12-13 2018-05-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式阵列基板、其驱动和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974A (zh) * 2019-03-14 2019-07-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amoled透明显示像素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30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654047B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3840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544471B (zh) 發光模組及照明模組
US6809781B2 (en) Phosphor blends and backlight source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4062800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21637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6486611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654046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910768A (zh) 有全色oled背光的半反半透显示器
CN1071236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7890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899354A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501998A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600518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JP2002043054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24764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6024835A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654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661055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200677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6946126B2 (ja) 表示システム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CN108074962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87035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