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4102B -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4102B
CN108594102B CN201810300543.3A CN201810300543A CN108594102B CN 108594102 B CN108594102 B CN 108594102B CN 201810300543 A CN201810300543 A CN 201810300543A CN 108594102 B CN108594102 B CN 108594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temperature
reverse conducting
preset
test
conducting igb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05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4102A (zh
Inventor
陈媛
张鹏
陈义强
骆成阳
贺致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3005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4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42Testing semiconductor operation lifetime or reliability, e.g. by accelerated life tes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7Circuits therefor
    • G01R31/2608Circuits therefor for testing bipolar transistors
    • G01R31/2619Circuits therefor for testing bipolar transistors for measuring thermal propertie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包括控制电路、栅极电压源、集电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和电阻,栅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和电阻均连接控制电路,栅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电阻和控制电路均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集电极电压源与电阻串联连接。控制电路控制测试电流源和集电极电压源分别提供逆向测试电流和集电极电压,在进行测试时,由于逆导型IGBT集成了反向二极管,通过输入逆向测试电流,测试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压降并根据预设的温敏系数,得到结温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温变化情况判断器件的状态和退化情况,避免了由于正向测试时回跳现象引起的测试不准确情况,间歇寿命试验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新型的IGBT器件,它是将IGBT元胞结构以及快恢复二极管(FRD)元胞结构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逆导型IGBT器件具有小尺寸、高功率密度、低成本、高可靠性等诸多优点,但是逆导型IGBT的电压回跳现象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间歇寿命试验是考核IGBT寿命及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IGBT是大功率开关器件,在工作时会经历快速、大幅度的温度变化,材料热胀冷缩在界面将产生很大的剪切应力,造成原有缺陷(如空洞、裂纹等)逐渐扩大而失效。国内外各项标准及详细规范都要求对IGBT器件进行间歇寿命试验。但由于逆导型IGBT内部结构与传统IGBT的不同以及snapback回跳现象,逆导型IGBT在小电流脉冲测试情况下测量的结温并不准确,甚至会出现负温,因此,传统的间歇寿命试验准确性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准确性高的逆导型IGBT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栅极电压源、集电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和电阻,所述栅极电压源、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电阻均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栅极电压源、所述测试电流源、所述电阻和所述控制电路均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所述集电极电压源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所述逆导型IGBT,以使所述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当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所述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所述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所述逆导型IGBT,以使所述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
当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所述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所述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
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
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上述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逆导型IGBT,以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当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当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测试时,由于逆导型IGBT集成了反向二极管,通过输入逆向测试电流,测试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压降,并根据预设温敏系数,得到结温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温的变化情况判断试验条件的准确性及逆导型IGBT器件的退化情况,避免了由于正向测试时回跳现象引起的结温测试不准确情况,提高了间歇寿命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回跳现象;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部分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间歇寿命试验剖面;
图6为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流程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流程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10、栅极电压源120、集电极电压源140、测试电流源130和电阻150,栅极电压源120、集电极电压源140和电阻150均连接控制电路110,栅极电压源120、测试电流源130、电阻150和控制电路110均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集电极电压源140与电阻150串联连接,控制电路110控制集电极电压源140输出电压至逆导型IGBT,以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当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测试电流源130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当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相对传统IGBT器件,逆导型IGBT在成本和性能上具有很大优势,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逆导型IGBT成为国外各大厂商研究的焦点。逆导型IGBT的大部分结构与传统的IGBT结构相似,最大的区别是,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不是连续的P+区,而是间断地引入一些N+短路区,逆导型IGBT的P-基区、N-漂移区、N+buffer层及N+短路区构成了一个PIN二极管,即逆导型IGBT等效于一个IGBT与一个PIN二极管反并联,只不过在同一芯片上实现了。当IGBT在承受反压时,PIN二极管导通,这也正是称其为逆导型IGBT的原因,在关断期间,逆导型IGBT为漂移区过剩载流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抽走通道,大大缩短了逆导型IGBT的关断时间。然而,逆导型IGBT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回跳现象(Snap-back),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典型的逆导型IGBT的I-V特性如图2所示,在逆导型IGBT导通初期,电流密度很小,VCE很大。但当VCE大于一个特定值VP时,VCE会陡降,电流密度则陡增,电流电压的变化有点类似双极性晶体管的二次击穿,当然其原理与二次击穿完全不同。I-V特性曲线上出现了一大段负阻区,这种现象即为snap-back现象(也称为switch-back现象),如图2中的I-V曲线出现的折返。如果电流密度继续增加,I-V曲线上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小幅snap-back现象。
控制电路110用于分别控制栅极电压源120、测试电流源130以及串联的集电极电压源140和电阻150的接入和断开,串联的集电极电压源140和电阻150用于提供加热电流至逆导型IGBT,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上升,结温(junction temperature)是处于电子设备中实际半导体芯片(晶圆、裸片)的中PN结的工作温度,它通常高于外壳温度和器件表面温度;测试电流源130用于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待测逆导型IGBT进行测试;栅极电压源120用于控制待测逆导型IGBT的栅极的电压,从而调节待测逆导型IGBT的栅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由于IGBT处于间歇工作状态时,器件经历周期性高温、低温循环,形成了热循环。该热循环在器件内部产生应力,并在热循环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作用在器件内部的接合层上,使器件的热阻增加,最后导致器件热疲劳失效,因此,试验过程中监测器件结温变化可以判断器件的状态和退化情况。
进一步地,在试验过程中得到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后,控制电路110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检测结温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失效阈值且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若是,则表明试验条件设置准确,且该次试验结果为器件正常,当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则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当试验次数没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则继续进行试验;在循环的过程中,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时,输出试验结果为失效的提示信息。在试验条件设置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准确检测器件结温变化从而准确判断器件的状态和退化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110包括控制器112和连接控制器112的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栅极电压源120、测试电流源130和电阻150均连接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
具体地,控制器112用于控制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的开断从而控制栅极电压源120、测试电流源130以及串联的电阻150和集电极电压源140的接入和断开,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的具体种类并不限定,可以接收控制器112的控制进行导通或者断开即可,可以是继电器或者开关或其他器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未示出控制器112),电压电流源控制器114为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包括一个静触点和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为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第一动触点连接电阻150的输入端,电阻150的输出端连接集电极电压源140的正极,第二动触点连接测试电流源130的输入端,静触点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栅极电压源120的正极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的栅极,集电极电压源140的负极、测试电流源130的输出端和栅极电压源120负极均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的发射极,逆导型IGBT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静触点和第一动触点1控制电阻150和集电极电压源140的接入和断开,静触点和第一动触点1控制测试电流源130的接入和断开,控制器112控制静触点连接第一动触点,逆导型IGBT与串联的电阻150和集电极电压源140连接,集电极电压源140输出电压,以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当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静触点连接第二动触点,测试电流源130接入到电路中,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采集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当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时,输出试验结果为失效的提示信息;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小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未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对试验次数进行迭代,并返回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逆导型IGBT,以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以上是在试验条件设置准确的前提下进行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按照标准规定,如下表所示,预设逆向测试电流、栅极电压、集电极电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差值达到规定的ΔT,即当在最开始进行试验时,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ΔT,则表明试验条件不符合要求,增加集电极电压源140输出的电压,从而增加加热电流,再次进行试验,同样,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大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ΔT时,则表明试验条件不符合要求,降低集电极电压源140输出的电压,从而降低加热电流,再次进行试验,直至第一次试验时,结温变化量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ΔT,则继续按照这个试验条件进行后续试验。如图5所示,例如按照标准AEC-Q101在2min内如果ΔTj达不到100℃,则增加集电极电压从而增加加热电流。
Figure BDA0001619662610000061
Figure BDA0001619662610000071
上述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在进行测试结温时,由于逆导型IGBT集成了反向二极管,通过输入逆向测试电流,测试二极管的压降并根据预设的K系数(温敏系数),得到结温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温变化情况判断试验条件的准确性及逆导型IGBT器件的退化情况,避免了由于正向测试时回跳现象引起的结温测试不准确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基于上述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逆导型IGBT,以使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
具体地,控制器控制切换开关的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1接通,使逆导型IGBT导通,逆导型IGBT从室温开始快速升温,并开始计时ton时间。
步骤S120:当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
具体地,当ton结束瞬间,即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器控制切换开关的静触点与第二动触点连接,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toff时间,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在toff时间,逆导型IGBT的结温开始下降。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包括:
Figure BDA0001619662610000081
其中,Tjmin(n-1)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1次循环周期的最低结温,K为温敏系数,Tjmax(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高结温,ΔVce为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
步骤S130:当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
具体地,当toff结束瞬间,即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包括:
Figure BDA0001619662610000082
其中,K为温敏系数,Tjmax(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高结温,Tjmin(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低结温,ΔVce'为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
步骤S140: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功率器件通常由异质材料构成多层结构,在间歇寿命试验过程中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会产生交变应力,使材料弯曲变形并发生蠕变疲劳,从而导致硅芯片与基板之间以及基板与底板之间的焊接层中产生裂纹并逐渐扩散。随着焊接层疲劳程度的增加,空洞与裂纹的发展将导致焊接层有效接触面积逐渐减小,这将引起模块内部热阻增加、芯片结温增加并最终造成芯片过热而烧毁。随着间歇寿命试验的进行,器件结温逐渐升高,说明焊料层的空洞和裂纹在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预设失效阈值通常为热阻增加20%,热阻和结温变化量之间转换计算公式为现有的,通常,预设失效阈值作为焊接层疲劳失效的临界指标,当检测到结温变化量慢慢增大时,说明逆导型IGBT慢慢在退化,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为100℃,当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则表明试验条件设置准确,且该次试验结果为器件正常,当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则结束此次试验周期,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步骤S150: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时,输出试验结果为失效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在试验周期的过程中,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时,则表明器件已退化失效,输出试验结果为失效的提示信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步骤S160:根据最高结温和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未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对试验次数进行迭代,并返回步骤S110。
具体地,当前次试验结果为通过且试验次数没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则返回步骤S110继续进行试验。
上述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由控制器控制切换开关,控制测试电流源和集电极电压源分别提供逆向测试电流和集电极电压,在进行测试时,由于逆导型IGBT集成了反向二极管,通过输入逆向测试电流,测试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压降并根据预设的温敏系数,得到结温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温变化情况判断器件的状态和退化情况,可在小电流脉冲测试条件下准确测量逆导型IGBT间歇寿命试验过程中的结温变化情况,根据结温变化情况判断试验条件的准确性及逆导型IGBT器件的退化情况,避免了由于正向测试时回跳现象引起的结温测试不准确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栅极电压源、集电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和电阻,所述栅极电压源、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电阻均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栅极电压源、所述测试电流源、所述电阻和所述控制电路均用于连接逆导型IGBT,所述集电极电压源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分别控制栅极电压源、测试电流源以及串联的集电极电压源和电阻的接入和断开;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所述逆导型IGBT,以使所述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当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所述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所述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和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压电流源控制器,所述栅极电压源、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电阻均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源控制器,所述电压电流源控制器用于连接所述逆导型IGB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源控制器为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包括一个静触点和两个动触点,所述两个动触点分别为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
所述第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电阻的输入端,所述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电极电压源的正极,所述第二动触点连接所述测试电流源的输入端,所述静触点连接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所述栅极电压源的正极用于连接所述逆导型IGBT的栅极,所述集电极电压源的负极、所述测试电流源的输出端和所述栅极电压源负极均用于连接所述逆导型IGBT的发射极。
4.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的间歇寿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所述逆导型IGBT,以使所述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
当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测试电流源输出逆向测试电流至所述逆导型IGBT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二计时时间,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根据所述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
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
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输出试验结果为通过的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高结温,包括:
Figure FDA0002424879160000021
其中,Tjmin(n-1)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1次循环周期的最低结温,K为温敏系数,Tjmax(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高结温,ΔVce为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压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包括:
Figure FDA0002424879160000022
其中,K为温敏系数,Tjmax(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高结温,Tjmin(n)为间歇寿命试验第n次循环周期的最低结温,ΔVce'为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时,输出试验结果为失效的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逆导型IGB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压降,根据所述第二压降和预设温敏系数得到所述逆导型IGBT的最低结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最高结温和所述最低结温得到结温变化量,在检测到所述结温变化量小于预设失效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正常最低阈值且试验次数未达到预设循环周期次数时,对所述试验次数进行迭代,并返回控制集电极电压源输出电压至所述逆导型IGBT,以使所述逆导型IGBT的结温升高,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的步骤。
CN201810300543.3A 2018-04-04 2018-04-04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Active CN108594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543.3A CN108594102B (zh) 2018-04-04 2018-04-04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543.3A CN108594102B (zh) 2018-04-04 2018-04-04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4102A CN108594102A (zh) 2018-09-28
CN108594102B true CN108594102B (zh) 2020-05-22

Family

ID=6362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543.3A Active CN108594102B (zh) 2018-04-04 2018-04-04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41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6576A (zh) * 2019-01-17 2019-06-28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驱动器用igbt模块的寿命预警方法
CN110703066B (zh) * 2019-11-12 2021-11-12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预测晶体管故障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850261A (zh) * 2019-11-12 2020-02-28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测量电路及测量方法
CN111487513B (zh) * 2020-04-16 2022-07-19 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结温实时修正的时控间歇寿命试验方法
CN112731091B (zh) * 2020-12-01 2024-04-23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SiC MOSFET功率循环试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0792A (en) * 1997-05-20 2000-05-09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 Instantaneous junction temperature detection
CN103022089A (zh) * 2012-06-19 2013-04-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snapback效应的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CN103759847A (zh) * 2014-01-25 2014-04-3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发光二极管结温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297658A (zh) * 2014-10-24 2015-01-2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热阻测试装置、方法和测试板
CN104848961A (zh) * 2015-05-14 2015-08-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饱和导通压降测量igbt结温的温度定标平台及实现igbt结温测量的方法
CN107861040A (zh) * 2016-09-22 2018-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仿真建模和短时试验的igbt间歇寿命试验方法
CN107991597A (zh) * 2017-12-28 2018-05-04 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gbt可靠性测试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0792A (en) * 1997-05-20 2000-05-09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 Instantaneous junction temperature detection
CN103022089A (zh) * 2012-06-19 2013-04-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snapback效应的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CN103759847A (zh) * 2014-01-25 2014-04-3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发光二极管结温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297658A (zh) * 2014-10-24 2015-01-2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热阻测试装置、方法和测试板
CN104848961A (zh) * 2015-05-14 2015-08-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饱和导通压降测量igbt结温的温度定标平台及实现igbt结温测量的方法
CN107861040A (zh) * 2016-09-22 2018-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仿真建模和短时试验的igbt间歇寿命试验方法
CN107991597A (zh) * 2017-12-28 2018-05-04 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gbt可靠性测试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mpact of Test Stress(Tcmin) on Intermittent operating life;陈媛,侯波;《2016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20160831;第700-703页 *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IGBT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任艳,等;《电力电子技术》;20170531;第51卷(第5期);第121-1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4102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4102B (zh) 逆导型igbt的间歇寿命试验电路和方法
CN108572306B (zh) 逆导型igbt的热阻测试电路和方法
EP1947433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Sathik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GBT parameters variation under different accelerated aging tests
US1133370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est method
Schlapbach et al. 1200V IGBTs operating at 200° C?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otentials and the design constraints
US9753082B2 (en) Inspection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nspection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Chen et al. Power cycling capability comparison of Si and SiC MOSFETs under different conduction modes
Kawabata et al. 7th-Generation “X Series” IGBT Module
CN111142002B (zh) 一种并联芯片温度均匀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18205251A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選別方法
CN114210605B (zh) 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方法
JP2014183136A (ja) 炭化珪素チップ、炭化珪素ウエハ、炭化珪素チップの試験方法、炭化珪素ウエハの試験方法
CN102707223A (zh) 在常温下快速测试集成电路的过温测试保护电路
CN114487756A (zh) 适用于igbt器件的高温特性参数量产测试方法
KR101465042B1 (ko)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시험방법
Chi et al. Silver sintering die attachment for power chip in power module
JP2018205250A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選別方法
Zeng et al. Power cycling capability of high power IGBT modules with focus on short load pulse duration
Li et al.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parameter degradation of high voltage and high power IGBT module in power cycling test
CN114334648A (zh) 均热沟槽栅igbt的制作工艺及均热沟槽栅igbt结构
Cui et al.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parameter degradation of high voltage and high power IGBT module in power cycling test
Luo et al. Monitoring bond wire fatigue based on modeling of IGBT module on-state voltage drop
Liu et al. Bond wires aging monitoring for IGBT module based on junc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SEPs
Shi et al. Competitive Failures Decoupling and Mechanisms Analysis of SiC MOSFET Module under Power Cycling Str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1300 No.78, west of Zhucun Avenue, Zhucun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THE FIFTH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IT)(CEPREI LABORATORY))

Address before: 510610 No. 110 Zhua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Donggua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THE FIFTH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IT)(CEPREI LABORATOR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