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5612B -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5612B
CN108575612B CN201810266732.3A CN201810266732A CN108575612B CN 108575612 B CN108575612 B CN 108575612B CN 201810266732 A CN201810266732 A CN 201810266732A CN 108575612 B CN108575612 B CN 108575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soil
wheat
straw
fert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67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5612A (zh
Inventor
李波
刘建
魏亚凤
薛亚光
潘宝国
石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2667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5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5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5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5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5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稻收割同时将所述水稻的秸秆切碎撒入田地中;翻耕撒有所述秸秆的所述田地,使得所述秸秆深埋于所述田地中;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形成多个播种行,多个所述播种行间隔布设;于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开挖形成施肥沟,并于所述小麦种子上覆盖盖种土;于所述施肥沟内施入基肥并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使得所述盖肥土的位于所述小麦种子的下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稻秸秆还田后导致小麦发芽、出苗不齐、成活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稻麦两熟区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年产水稻秸秆约9750.5万吨。秸秆还田是一种最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然而在秸秆还田后,小麦种植过程中往往存在小麦发芽、出苗不齐、成活率低的现象,从而导致小麦产量下降,严重制约着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水稻秸秆还田后导致小麦发芽、出苗不齐、成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
水稻收割同时将所述水稻的秸秆切碎撒入田地中;
翻耕撒有所述秸秆的所述田地,使得所述秸秆深埋于所述田地中;
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形成多个播种行,多个所述播种行间隔布设;
于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开挖形成施肥沟,并于所述小麦种子上覆盖盖种土;
于所述施肥沟内施入基肥并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使得所述盖肥土的位于所述小麦种子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盖种土和所述盖肥土均为开挖所述施肥沟排出的土壤。
进一步的,所述盖种土与所述盖肥土的土方量之和等于开挖所述施肥沟排出的土壤的土方量。
进一步的,所述盖种土的厚度为3cm~4cm。
进一步的,所述盖肥土的厚度为2cm~4cm。
进一步的,在所述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的步骤后,对覆盖有所述盖种土的播种行进行喷灌自密实。
进一步的,所述播种行的宽度为20cm~30cm,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的间距为40cm~50cm,所述施肥沟的宽度为40cm~50cm。
进一步的,所述切碎的秸秆长度为2cm~3cm。
进一步的,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5cm~20cm。
进一步的,在所述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的步骤之前,对翻耕后的所述田地进行免耕覆盖耕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通过设置从下向上基肥层(撒施于施肥沟内的基肥)、隔离层(覆盖于基肥上的盖肥土)、种子层(撒施于田地表面的小麦种子)、盖土层(覆盖于小麦种子上的盖种土),一方面,使得种子层和隔离层之间形成地势上的落差,以便于渗入盖土层和种子层中的雨水和地表径流能及时从排入隔离层,进而避免烂种和种子浸渍伤害,提高小麦发芽率和成活率。另一方面,基肥施于施肥沟内,通过隔离层(盖肥土)避免由于基肥跟种子混在一起引起小麦烧苗,基肥层位于种子层的下方,便于小麦根系向下伸长生长,促进小麦根系壮大,避免小麦后期倒伏,使得小麦出苗齐整提高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的麦田的俯视图。
图2至图4为本发明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的麦田的俯视图;图2至图4为本发明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以麦田的截面示意。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水稻收割同时将所述水稻的秸秆切碎均匀撒入田地中。
在本实施例中,稻麦轮作,水稻收割后种植小麦。具体的,水稻收割之前3周停止灌溉。在水稻收获时,可以采用久保田等水稻收割与秸秆还田一体的农用机械进行水稻收割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时,水稻秸秆切碎后的长度小于10cm。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水稻秸秆切碎后的长度为2cm~3cm。
水稻收割的同时将切碎的水稻秸秆均匀撒施于田地的地面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田地进行保湿。
S2:翻耕撒有秸秆的田地,使得所述秸秆深埋于所述田地中。
在将切碎的秸秆均匀撒施于田地后,利用旋耕机等机械翻耕还田。使用旋耕机将切碎的秸秆深翻并埋入土壤内。
在本实施例中,翻耕的深度为15cm~20cm。
翻耕撒有秸秆的田地,使得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并被土壤覆盖,避免播种后小麦种子与土壤接触不充分或秸秆阻碍小麦幼苗生长而不出苗,翻耕15cm~20cm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
S3: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条播)小麦种子形成多个播种行,多个所述播种行间隔布设。
在田地翻耕之后,在小麦播种之前,在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的步骤之前,对翻耕后的田地进行免耕覆盖耕作。免耕(土壤扰动2-3cm)耕作,即播种前可用耕作机具(包括深松机、中耕机、圆盘耙、平耙、切茬机)翻动土壤。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免耕耕作后,将小麦种子2撒施于免耕覆盖耕作后的田地1上形成多个播种行11。多个播种行11间隔布设。小麦播种量控制在每亩10公斤的用量。
具体的,播种行的宽度为20cm~30cm,相邻的二个播种行11之间的间距为40cm~50cm。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播种行的宽度a为25cm,相邻的二个播种行11之间的间距b为45cm。
S4:于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开挖形成施肥沟,并于小麦种子上覆盖盖种土。
参阅图3所示,在相邻的两个播种行11之间开挖形成施肥沟12,施肥沟12的宽度与相邻的二个播种行11之间的间距b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施肥沟12的宽度为40cm~50cm。施肥沟12的深度为6cm~8cm。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施肥沟12的宽度为45cm,深度为7cm。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盖种土为开挖施肥沟排出的部分土壤。
在开挖施肥沟时,将开挖施肥沟12排出的部分土壤(盖种土13)覆盖于已撒施在田地的小麦种子2上,避免从其它地方再运土来覆盖小麦种子。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小麦种子上覆盖的盖种土的厚度为3cm~4cm。
在开挖施肥沟时,将开挖施肥沟12排出的剩余土壤剩堆放在田埂边便以备后用。
S5:于所述施肥沟内施入基肥并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使得盖肥土位于所述小麦种子的下方。
参阅图4所示,在开挖形成的施肥沟12内施入基肥,并在基肥上覆盖盖肥土,使得盖肥土位于已撒施的小麦种子的下方,进而使得小麦种子和盖肥土之间形成地势上的落差。在本实施例中,小麦种子和盖肥土之间形成有1cm~2cm的地势落差。雨水或地表径流通过盖种土向下渗透,由于小麦种子与盖肥土之间存在地势落差,所以,经由盖种土中向下渗透的雨水或地表径流则会顺势排入盖肥土中,避免小麦种子积水导致烂苗和浸渍。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开挖形成施肥沟12所排出的土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盖种土13,另一部分为盖肥土14,即盖种土13与盖肥土14的土方量之和等于开挖施肥沟排出的土壤的土方量,避免在小麦播种种植期间从其它地方运土覆盖种子和肥料而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在基肥上盖土时,将堆放于田埂的开挖施肥沟12排出的剩余土壤(盖肥土)均匀的撒施在施肥沟内的基肥上,使得盖肥土均匀的覆盖于基肥上,进而从下向上依次形成基肥层(撒施于施肥沟内的基肥)、隔离层(覆盖于基肥上的盖肥土)、种子层(撒施于田地表面的小麦种子)、盖土层(覆盖于小麦种子上的盖种土)。种子和肥料在空间上错开隔离。覆盖在基肥上的盖肥土的厚度为2cm~4cm,使得种子层和隔离层之间形成地势上的落差,以便于及时排出渗入盖土层和种子层中的地表径流或雨水,进而避免烂种和种子浸渍伤害,提高小麦发芽率和成活率。另一方面,基肥施于施肥沟内,通过隔离层(盖肥土)避免由于基肥跟种子混在一起引起小麦烧苗,基肥层位于种子层的下方,便于小麦根系向下伸长生长,促进小麦根系壮大,避免小麦后期倒伏,使得小麦出苗齐整提高成活率。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雨水丰富的地区,由于较高的降水量带来的丰富的地表径流仅仅通过覆盖有盖肥土的施肥沟排水,在排水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在覆盖有盖肥土的施肥沟中开挖第一排水沟(图4中未显示排水沟),第一排水沟沿施肥沟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施肥沟和播种行的宽度方向开挖第二排水沟(图4中未显示排水沟),使得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形成纵横交错的排水沟道,进一步提高排水防涝避免小麦种苗受到水淹浸渍,提高小麦种苗的成活率。
在将盖肥土覆盖于基肥上后,对覆盖有盖种土的播种行进行喷灌自密实。
具体的,利用喷灌设备或机械,对覆盖有开挖施肥沟排出的部分土壤的播种行进行喷灌。喷灌一方面调节墒情,以提高小麦的发芽和出苗率;另一方面,利用喷灌的水的渗透力,使得覆盖于小麦中上的土壤向下沉降、自密实,进而减少土壤空隙,有利用麦田保温,有利于小麦的发芽和出苗。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水稻收割同时将所述水稻的秸秆切碎撒入田地中;
翻耕撒有所述秸秆的所述田地,使得所述秸秆深埋于所述田地中;
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形成多个播种行,多个所述播种行间隔布设;
于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开挖形成施肥沟,所述施肥沟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二个所述播种行之间的间距,并于所述小麦种子上覆盖盖种土;
于所述施肥沟内施入基肥并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使得所述盖肥土的位于所述小麦种子的下方,在覆盖有所述盖肥土的施肥沟中开挖第一排水沟,第一排水沟沿所述施肥沟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所述施肥沟和所述播种行的宽度方向开挖第二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沟和所述第二排水沟形成纵横交错的排水沟道;
在所述于所述基肥上覆盖盖肥土的步骤后,对覆盖有所述盖种土的播种行进行喷灌自密实;
进一步的,所述盖种土和所述盖肥土均为开挖所述施肥沟排出的土壤,所述盖种土与所述盖肥土的土方量之和等于开挖所述施肥沟排出的土壤的土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种土的厚度为3cm~4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肥土的厚度为2cm~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行的宽度为20cm~30cm,相邻的二所述播种行之间的间距为40cm~50cm,所述施肥沟的宽度为40cm~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的秸秆长度为2cm~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5cm~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于翻耕后的所述田地上撒施小麦种子的步骤之前,对翻耕后的所述田地进行免耕覆盖耕作。
CN201810266732.3A 2018-03-28 2018-03-28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Active CN108575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6732.3A CN1085756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6732.3A CN1085756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5612A CN108575612A (zh) 2018-09-28
CN108575612B true CN108575612B (zh) 2020-09-22

Family

ID=6362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6732.3A Active CN1085756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5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289B (zh) * 2021-12-08 2024-02-1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直播水稻增效减排保护性耕作种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01A (zh) * 2012-04-19 2012-08-15 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魔芋病害预防方法
CN104412803A (zh) * 2013-08-20 2015-03-18 陕西天元粮农发展有限公司 黑小麦免耕无污染种植方法
CN104929091A (zh) * 2015-06-26 2015-09-23 韩秋华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205012302U (zh) * 2015-07-03 2016-02-03 韩秋华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105474936A (zh) * 2014-10-08 2016-04-13 赵丽 一种马铃薯高产的方法
CN106688600A (zh) * 2017-02-09 2017-05-24 安徽菲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7223450A (zh) * 2017-07-28 2017-10-03 扬州大学 适用于连续阴雨条件下的小麦耕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4361A (zh) * 2015-05-14 2015-09-16 安徽科技学院 小麦的节水施肥方法
CN105191537A (zh) * 2015-10-21 2015-12-30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秸秆还田的方法
CN107182323B (zh) * 2017-06-29 2020-06-26 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 播种机多用途少耕刀轴及施肥播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01A (zh) * 2012-04-19 2012-08-15 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魔芋病害预防方法
CN104412803A (zh) * 2013-08-20 2015-03-18 陕西天元粮农发展有限公司 黑小麦免耕无污染种植方法
CN105474936A (zh) * 2014-10-08 2016-04-13 赵丽 一种马铃薯高产的方法
CN104929091A (zh) * 2015-06-26 2015-09-23 韩秋华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205012302U (zh) * 2015-07-03 2016-02-03 韩秋华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106688600A (zh) * 2017-02-09 2017-05-24 安徽菲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7223450A (zh) * 2017-07-28 2017-10-03 扬州大学 适用于连续阴雨条件下的小麦耕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5612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887B (zh) 山药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3636392A (zh) 一种果园生草覆盖方法
AU2021104223A4 (en) Method for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 cotton in saline soil
CN107231921A (zh) 一种盐碱地保苗的种植方法
CN112369286A (zh) 一种稻麦条播膜下滴灌栽培方法
CN110839474A (zh) 一种茶籽育苗方法
CN104823675B (zh) 无栽培基质纯草皮的生产方法
CN108575612B (zh) 秸秆还田的小麦种植方法
CN104641895A (zh) 马铃薯平作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
CN1906995A (zh) 甘草机械化育苗栽培方法
CN111406568A (zh) 菜用桑树的栽培方法
CN104584966B (zh)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CN107969302B (zh) 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
CN112075310A (zh) 一种提高山药定向槽种植密度的方法
RU2511256C1 (ru) Способ накопления влаги в почве пр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культур
CN112913602A (zh) 一种旱作区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减量化种植方法
CN111699899A (zh) 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50733A (zh) 南方贫地种植柴胡技术
RU2655217C2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культур
CN115486349B (zh) 一种用于小麦种植的宽窄行大流量滴灌种植技术
CN110249933A (zh) 一种露地冬油菜茬复种高粱的栽培方法
CN111684999B (zh) 一种植物避湿栽培方法
CN113040017B (zh) 一种甘薯高畦滴灌培育壮苗的方法
RU2775406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риса при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м капельном поливе под мульчирующей пленкой на рисовых оросительных системах
RU2775557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риса на грядах при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м капельном поливе под мульчирующей пленк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