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2392B -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2392B
CN108572392B CN201710137370.3A CN201710137370A CN108572392B CN 108572392 B CN108572392 B CN 108572392B CN 201710137370 A CN201710137370 A CN 201710137370A CN 108572392 B CN108572392 B CN 108572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data volume
impedance
curv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73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2392A (zh
Inventor
刘坤岩
司朝年
韩东
邬兴威
解丽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373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2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2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2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2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2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4Displaying seismic recordings or 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 G01V1/345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e.g. in 3D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4Poro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6Permeabil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以及溶孔‑洞的多个属性数据体;将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获得耦合数据体;根据获得的耦合数据体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开展数据体空间数值耦合,建立缝洞储集体之间的连通关系,明确连通体的边界范围,为合理划分缝洞开发单元、提高注水注气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Description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不断开发,油水关系更加复杂,缝洞储集体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孔洞系统的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剩余油分布的认识。针对储集体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明确储集体之间的连通关系有利于把握剩余缝洞储集体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提高剩余缝洞体的挖掘潜力,从而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缝洞储集体连通性分析技术有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井间连通性分析技术和不同类型储集体色彩叠加显示技术。
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井间连通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①井间类干扰法;②示踪剂注采响应法;③流体物性差异法。具体阐述如下:
①井间类干扰法。以相邻井为分析单元,通过注水井注水,观察相邻井是否存在干扰信息。
②示踪剂注采响应法。通过在注水井中注入水的同时加入示踪剂,在邻井获取采样流体,分析示踪剂含量,根据示踪剂变化来判断动态连通性。
③流体物性差异法。油藏流体物性变化复杂,流体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邻井可能相互连通;相反,可能是孤立体系的缝洞储集体。
基于不同类型数据的色彩叠合显示技术,是基于三基色原理,由于多数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比例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色,为三色分别分配一个0-255的强度值,把它们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这样图像就可以产生2位(256*256*256)色。定义一映射函数S,S可对输入的红、绿、蓝三色开展比例变换,最终形成的叠合图中每个点对应某一颜色值,即
IRGB=S(IR,IG,IB)
式中:R、G、B分别代表红绿蓝三基色;IRGB为不同IR、IG、IB组合的输出值;IR、IG、IB为在以R、G、B为坐标轴的三维空间中红绿蓝三色的密度。
一方面,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井间连通性分析技术能够反映井间储集体连通关系,但无法确定连通体的结构特征及连通路径。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类型数据的色彩叠合显示技术初步实现了缝洞连通体的刻画,但刻画结果只是简单的色彩叠加,由于基色数量限制,三种以上的数据体叠加后连通体边界不够清晰;同时,用于叠加的数据体一般为能量属性数据体和相干属性蚂蚁体,由于能量属性牺牲了垂向分辨率,能量数据体刻画洞穴精度较低,相干蚂蚁体能突出地震波的不连续性,但只能刻画大尺度裂缝,无法刻画小尺度裂缝。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通过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的缝洞储集体,开展数据体空间数值耦合,能够建立缝洞储集体之间清晰的连通关系并明确连通体边界范围。
该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以及溶孔-洞的多个地震属性数据体;将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耦合,获得耦合数据体;根据获得的耦合数据体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本申请中大尺度裂缝是指断裂级别的裂缝,延伸长度为10~100米,开度为10~100厘米,裂缝密度为0.1~1条/米;小尺度裂缝是指与断裂伴生的次级小断裂,延伸长度为0.5~1米,开度为0.1~1米,裂缝密度为5~10条/米。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能够开展数据体空间数值耦合,建立缝洞储集体之间的连通关系,明确连通体的边界范围,为合理划分缝洞开发单元、提高注水注气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属性数据体包括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用于刻画小尺度裂缝的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用于刻画溶孔-洞的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对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域;根据相干属性值域从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通过本实施方式,采用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能够刻画大尺度裂缝储集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曲率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最大曲率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对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的曲率属性值域;根据曲率属性值域从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通过本实施方式,采用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能够刻画缝洞中的小尺度裂缝储集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对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阻抗属性值反演,获得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将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值取倒数,获得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对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标定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根据阻抗属性倒数值域从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通过本实施方式,采用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能够刻画缝洞中的溶孔-洞储集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阻抗属性反演,包括:对近道集地震数据开展稀疏脉冲反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计算,包括: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分频处理,获得第一地震数据体;对第一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计算。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反映目的层断点干脆、连续性强的数据体,使得对数据体的相干属性计算更加准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基于阻抗属性倒数值域校正相干属性值域中的相干属性值和曲率属性值域中的曲率属性值,获得校正后的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和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将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得相干属性值、曲率属性值和阻抗属性倒数值处于相同数量级中,保证了数据耦合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在相干属性值域、曲率属性值域以及阻抗属性倒数值域的第一重合区域,确定第一重合区域的阻抗属性值为第一重合区域的属性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在相干属性值域和曲率属性值域的第二重合区域,确定第二重合区域的相干属性值为第二重合区域的属性值。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开展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原始地震数据体经过分频处理后开展相干属性计算得到的相干属性分布图。
图4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井震结合标定的相干属性值域的大尺度裂缝储集体。
图5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根据相干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41
界面下0~20ms的大尺寸裂缝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根据相干值域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42
界面下0~20ms的小尺寸裂缝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根据曲率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43
界面下0~20ms的反演阻抗值分布图。
图10示出了塔河油田6-7区根据阻抗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44
界面下0~20ms的溶孔-洞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得的塔河油田6-7区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51
界面下0~20ms的缝洞连通体刻画分布图。
图12示出了利用井间生产动态响应关系得出的缝洞连通体分布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已在2015年至2016年应用于刻画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6-7区的缝洞连通体,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100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确定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以及溶孔-洞的多个属性数据体;
S120,将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耦合,获得耦合数据体;
S130,根据获得的耦合数据体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能够开展数据体空间数值耦合,建立缝洞储集体之间的连通关系,明确连通体的边界范围,为合理划分缝洞开发单元、提高注水注气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大尺度裂缝是指断裂级别的裂缝,延伸长度为10~100米,开度为10~100厘米,裂缝密度为0.1~1条/米;小尺度裂缝是指与断裂伴生的次级小断裂,延伸长度为0.5~1米,开度为0.1~1米,裂缝密度为5~10条/米。
在S110中,多个属性数据体包括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其中,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用于刻画小尺度裂缝,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用于刻画溶孔-洞。
图2示出了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的确定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
S220,对获得的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
S230,通过井震结合标定确定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值域;
S240,根据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值域从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
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数据的相干属性值,可以对原始的地震数据体开展分频处理,优选能够反映目的层断点干脆、连续性强的第一地震数据体,然后对该第一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计算,获得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
本征相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基于本征结构分析的算法,通过将多道地震数据组成协方差矩阵,并应用多道特征分解技术求得多道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倾角和方位角,以此判定一定时窗范围内地震道波形的相似程度。在地层横向连续的区域,波形变化不大时,相干性强;在地层发生断裂附近,波形差异明显,相干性变差。图3为塔河油田6-7区原始地震数据体经过分频处理后开展相干属性计算得到的相干属性分布图。
在S220中,对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数据均一化处理是数据挖掘的一项基础工作,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需要开展数据标准化处理,以解决数据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原始数据体经过数据均一化处理后,各指标处于同一数量级,适合开展综合对比评价。将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经过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使根据其得到的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能够更加精确地与同样经过均一化处理的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下文将会描述)开展数值耦合,提高耦合数据体的可靠性。
在S230中,井震结合用于确定井点周围的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域,即统计井点周围的相干属性值,并与测井解释的裂缝孔隙度或渗透率开展交汇分析,确定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域,其中,在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的相干属性体中,对于不能反映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赋值为NULL。图4为塔河油田6-7区井震结合标定的相干属性值域的大尺度裂缝储集体。
在S240中,根据获得的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域从三维的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例如,图5为塔河油田6-7区根据相干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61
界面下0~20ms的大尺寸裂缝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图6示出了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的确定方法600。如图6所示,该方法600包括:
S610,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曲率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
S620,对获得的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
S630,通过井震结合标定确定小尺度裂缝的曲率值域;
S640,根据小尺度裂缝的相干值域从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
构造层面的曲率值反映岩层弯曲程度的大小,对于碳酸盐岩脆性地层,地层弯曲程度越大,纵向张裂缝越发育。因此地层弯曲面的曲率值可以用于预测因构造弯曲作用而产生的纵张裂缝的发育情况。曲率值越高,岩层破裂程度越大,裂缝越发育。
由于最大曲率属性对断裂系统的反映较敏感,对原始地震数据体目的层开展最大曲率属性计算。
在S620中,经过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使根据其得到的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能够更精确地与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下文将会描述)开展数值耦合,提高耦合数据体的可靠性。
在S630中,通过统计井点周围曲率属性值并与测井解释的裂缝孔隙度或渗透率开展交汇分析,从而确定小尺度裂缝曲率值域,其中,在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的曲率属性体中,对于不能反映小尺度裂缝的曲率属性值,赋值为NULL。
在S640中,根据获得的小尺度裂缝的曲率属性值域从三维的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例如,图7为塔河油田6-7区根据相干值域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71
界面下0~20ms的小尺寸裂缝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图8示出了第一阻抗属性体的确定方法800。如图8所示,该方法800包括:
S810,对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阻抗属性值反演,获得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
S820,将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值分别取倒数,获得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
S830,对获得的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
S840,通过井震结合标定确定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
S850,根据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从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
由于波阻抗属性对溶孔-洞储集体反应敏感,所以采用波阻抗属性反演的方法刻画溶孔-洞。同时由于近道集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记录吻合度高,确定近道集为参与反演的优势叠加道集。应理解,还可以对原始地震数据开展波阻抗属性反演(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采用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反演的阻抗属性比采用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反演得到的阻抗属性准确性高)。在S810中,基于优势道集叠加数据开展波阻抗属性反演,得到反应溶孔-洞的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例如,图9为塔河油田6-7区根据曲率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81
界面下0~20ms的反演阻抗值分布图。
应理解,波阻抗属性反演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优选地,可以基于优势道集叠加数据开展稀疏脉冲反演。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反演方式,比如道积分法、递推法或模型法等。
在S820中,由于阻抗属性值的数量级相对相干属性值和曲率属性值而言较大(相干属性值一般在0~1范围内),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空间数值耦合,故将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值开展取倒数处理,获得阻抗属性倒数值,获得的属性数据体为第三属性数据体。
S830中,对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倒数值经过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使根据其得到的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能够更精确地与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开展数值耦合,提高耦合数据体的可靠性。
在S840中,针对测井储层类型解释成果,开展储层类型声阻抗计算,将储层类型与阻抗值开展交汇分析,确定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其中,在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的阻抗属性倒数体中,对于不能反映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赋值为NULL。
在S850中,根据获得的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从三维的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确定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例如,图10为塔河油田6-7区根据阻抗值域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82
界面下0~20ms的溶孔-洞储集体刻画分布图。
应理解,以上所述的方法200、600以及800可以同时开展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在S120中,优选地,在将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时,还应对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校正处理,将获得的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在确定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中,针对任一一个属性倒数阙值对应的渗透率或孔隙度,对相干属性值域中的相干属性值和所述曲率属性值域中的曲率属性值,获得校正后的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和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即对于一个给定的渗透率或孔隙度,对应三种不同的阻抗属性倒数值、相干属性值和曲率属性值。这可以使得相干属性值、曲率属性值和阻抗属性倒数值处于相同数量级中,保证了数据耦合的精度。
将获得的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以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为基准将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一起开展耦合,所得到的耦合数据体中应当具有相干属性、曲率属性以及阻抗属性三种属性。应注意,在此情况下,在相干属性值、曲率属性值以及阻抗属性倒数值的第一重合区域,通过两两比较校正后的属性值,取其中最大者,即取第一重合区域的阻抗属性倒数值为所述第一重合区域的属性值。
再例如,还可以以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为基准将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和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先开展耦合,得到的中间数据体中应当具有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两种属性,应注意,在此情况下,对于相干属性值和曲率属性值的第二重合区域,通过比较相干属性值和曲率属性值,取其中较大者,即取第二重合区域的相干属性值为该第二重合区域的属性值。然后再将中间数据体与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耦合,最终得到耦合数据体,所得到的耦合数据体中应当具有相干属性、曲率属性以及阻抗属性三种属性。
在S130中,对S120中得到的耦合数据体,通过提取缝洞目的层段耦合体数值,形成其平面分布图。根据井震标定的数值,将平面图中大于或等于该数值的部位确定为缝洞体连通部位,该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例如,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得的塔河油田6-7区在
Figure BDA0001241780380000091
界面下0~20ms的缝洞连通体刻画分布图。图12为利用井间生产动态响应关系得出的缝洞连通体分布图。经过图11与图12的对比发现,二者的吻合度很高,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能够开展数据体空间数值耦合,建立缝洞储集体之间的连通关系,明确连通体的边界范围,为合理划分缝洞开发单元、提高注水注气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开展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8)

1.一种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刻画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以及溶孔-洞的多个属性数据体;
将所述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获得耦合数据体;
根据所述耦合数据体刻画所述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
其中,所述多个属性数据体包括用于刻画所述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用于刻画所述小尺度裂缝的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用于刻画所述溶孔-洞的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所述大尺度裂缝是延伸长度为10-100m的断裂级别裂缝,所述小尺度裂缝是延伸长度为0.5-1m的与断裂伴生的次级小断裂裂缝;
所述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
对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阻抗属性值反演,获得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
将所述第二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值分别取倒数,获得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
对所述第三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所述溶孔-洞的阻抗属性倒数值域;
根据所述阻抗属性倒数值域从所述第四阻抗属性数据体中确定所述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
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
对所述第二相干属性数据体中的相干属性值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所述大尺度裂缝的相干属性值域;
根据所述相干属性值域从所述第三相干属性数据体中确定所述第一相干属性数据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属性数据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包括:
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最大曲率属性值计算,获得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
对所述第二曲率属性数据体中的曲率属性值开展属性值均一化处理,获得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所述小尺度裂缝的曲率属性值域;
根据所述曲率属性值域从所述第三曲率属性数据体中确定所述第一曲率属性数据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个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
基于所述阻抗属性倒数值域校正所述相干属性值域中的相干属性值和所述曲率属性值域中的曲率属性值,获得校正后的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和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
将所述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所述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所述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所述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所述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
在所述相干属性值、所述曲率属性值以及所述阻抗属性倒数值的第一重合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重合区域的阻抗属性倒数值为所述第一重合区域的属性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四相干属性数据体、所述第四曲率属性数据体以及所述第一阻抗属性数据体开展空间数值耦合,包括:
在所述相干属性值和所述曲率属性值的第二重合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重合区域的相干属性值为所述第二重合区域的属性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近道集地震数据体开展阻抗属性值反演,包括:
对所述近道集地震数据开展稀疏脉冲反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值计算,包括:
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体开展分频处理,获得第一地震数据体;
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体开展相干属性值计算。
CN201710137370.3A 2017-03-09 2017-03-09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Active CN108572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7370.3A CN108572392B (zh) 2017-03-09 2017-03-09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7370.3A CN108572392B (zh) 2017-03-09 2017-03-09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2392A CN108572392A (zh) 2018-09-25
CN108572392B true CN108572392B (zh) 2020-07-28

Family

ID=6357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7370.3A Active CN108572392B (zh) 2017-03-09 2017-03-09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2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4958A (zh) * 2018-09-26 2020-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与断层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581786B (zh) * 2020-04-19 2021-02-09 东北石油大学 用于分析缝洞串联模式双孔复合储层的试井解释模型的试井解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3696B1 (en) * 2001-03-13 2002-10-29 Conoco Inc. Method and process for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fluid and rock pressures in the earth
CN104749617B (zh) * 2013-12-26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度裂缝储层正演模型建立方法
CN103926617B (zh) * 2014-04-21 2017-04-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储集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4818982B (zh) * 2015-04-20 2017-12-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2392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i et al. Attribute expression of fault-controlled karst—Fort Worth Basin, Texas: A tutorial
AU201135668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CN110412649B (zh) 一种单期水下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
RU2661489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исходных данных для уточнения фильтрационн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неоднородных карбонатных коллекторов
WO2016070587A1 (zh) 基于trap-3d软件寻找油气藏的方法
CN110309518B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蚀孔洞分级分类建模方法
CN107783187B (zh) 一种将测井速度和地震速度结合建立三维速度场的方法
CN104977617A (zh) 储层裂缝识别方法和成像测井储层裂缝识别方法
CN112394404A (zh) 一种渐进式储层精细表征方法
CN105626056B (zh) 一种确定目标区三维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Luo et al. An ensemble-based framework for proactive geosteering
CN108572392B (zh) 刻画碳酸盐岩缝洞连通体的方法
Huang et al. Modeling well interference and optimal well spacing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using the fast marching method
CN110058298B (zh) 一种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Seismic attributes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arbonate faulted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CN109283574B (zh) 低频模型构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hao et al. Study of real-time LWD data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geo-steering technology
CN113409463B (zh) 一种包括尖灭处理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Walker et al. Stochastic inversion for facies: A case study on the Schiehallion field
Bello et al. Multiuse of seismic and attribute mapping for field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agle Ford Shale: Mapping TOC, porosity and seal integrity
Zhang et 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fault-controlled karst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Shunbei 5 fault zone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Emery et al. Integration of crosswell seismic data for simulating porosity in a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aquifer
RU2681250C1 (ru) Способ квазитрехмерн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ых газо- и нефтенасыщенных толщин залеже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CN115561814A (zh) 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
CN111411937A (zh)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