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637A -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637A
CN108566637A CN201810297677.4A CN201810297677A CN108566637A CN 108566637 A CN108566637 A CN 108566637A CN 201810297677 A CN201810297677 A CN 201810297677A CN 108566637 A CN108566637 A CN 108566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user
charge
reminding method
shor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7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76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针对现有技术中用户在拥有多个电子设备时,部分设备因为长期被闲置,得不到充电,影响电池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当一个电子设备电量较低的时候,其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提示自己当前处于电量较低的状态。因此即使电子设备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也不必担心出现用户因为长期不接触该设备而无法了解该设备电量的问题,增加了用户获知闲置电子设备电量的途径,也就提升了用户获知该电子设备电量的概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终端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因长期得不到充电而被损坏的概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都有用于为其工作提供电能的蓄电池,蓄电池保证用户可以在没有外部电源的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显示水平等固然是用户在对多个同类产品进行选择时关注的重要因素,但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电池可靠性、使用寿命等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电子设备被闲置时通常是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不过即使如此,电池中的电能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耗殆尽。而且,电子设备中的蓄电池通常为锂电池,在不电池电量耗尽后,若长期不对其进行充电,可能会导致该电池损坏,变小电池容量,甚至是出现电池无法充电的情况。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一个用户通常会拥有多个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子阅读设备,PAD(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腕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用户随时随地都携带在身边使用的并不多,通常只有手机,其他设备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可能只会在用户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被用户找出来。因此,这些设备在被用户长期闲置时,电量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耗尽,这不仅为用户再次使用该设备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损坏了电子设备本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电子设备在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下,电池电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耗尽,且因长期得不到充电,损害电池,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检测自己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低电阈值;
若是,第一设备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
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第一设备将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供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可选的,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第一设备向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携带认证信息的连接请求,认证信息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以及用户预先为第一设备设置的主动连接码。
可选的,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第一设备按照连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与曾互连过的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可选的,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包括:
第一设备基于自身与各设备的互连频率、互连总时长、最近互连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为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可选的,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用户对当前与自己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使用情况从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可选的,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使用情况从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使用情况为各设备确定使用优先级,使用优先级表征设备即将进入使用状态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设备选择使用优先级高于预设等级的各设备或选择使用优先级最高的前N个设备作为第二设备,N大于等于1。
可选的,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之前,还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自身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距离当前时刻的时长;
第一设备确定时长大于预设时长。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与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
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提示用户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或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项中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针对现有技术中用户在拥有多个电子设备时,部分设备因为长期被闲置,因此在电池电量耗尽后长时间得不到充电,影响电池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第一设备在自己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时,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并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向其发送充电提醒信息使得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当一个电子设备电量较低的时候,其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提示自己当前处于电量较低的状态。因此即使一个电子设备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也不必担心出现用户因为长期不接触该设备而无法了解该设备电量的问题,增加了用户获知闲置电子设备电量的途径,也就提升了用户获知该电子设备电量的概率,降低了该闲置电子设备的电池因长期得不到充电而被损坏的概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选择第二设备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设备的一种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设备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与智能腕表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下,电池电量不知不觉耗尽,且因长期得不到充电,损害电池,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请参见图1示出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S102:第一设备在自己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时,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
第一设备可以对自己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例如每隔时间T对检测一次剩余电量,并将检测结果低电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剩余电量是否低于该低电阈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第一设备再隔时间T进行一次检测,并一直重复该检测过程,直至某次检测到自己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时,第一设备确定自己当前电量较低,需要对用户进行充电提醒。
应当理解的是,在前述介绍中,第一设备对自己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时,是通过周期性检测的方式进行的,但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当中,第一设备检测剩余电量也可以不是周期性的,或者说,检测周期的大小不固定。例如第一设备可以采用梯度变化性的检测周期对剩余电量进行检测,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TH1的时候,检测周期为T1;在剩余电量小于等于TH1大于TH2时,检测周期为T2;在剩余电量小于等于TH2大于低电阈值时,检测周期为T3,而且T1>T2>T3。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设备的低电阈值可以由程序人员预先配置,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在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设置该数据,例如,如果用户生活较忙,或者自己对闲置物品的放置位置不是很熟悉,在接到针对第一设备的充电提醒后,不容易抽出时间来寻找设备或者不容易找到该设备,则用户可以将该低电阈值设置的比较高,这样,即使用户在接到充电提醒后不能立即对其进行充电,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也还能继续待机一段时间。如果用户希望自己仅在第一设备剩余电量真的非常低的情况下才会接收到对应的充电提醒,不希望充电提醒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则用户可以将低电阈值设置得较低。
第一设备在监测到自己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时,可以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并获取用户对所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果用户有多个电子设备时,为了在各电子设备上同步用户数据,方便自己使用切换等,用户基本都会对各设备进行互连。这种互连基本都是在距离较小的范围内通过短程通信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蓝牙通信的方式连接自己的智能腕表和手机、平板电脑;在家庭网关的范围下连接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而这些设备在与其他设备互连的时候必然会获取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等信息,因此当第一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这里的需要当然是指第一设备需要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传递自己的充电需求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当中,第一设备可以主动尝试与所有曾与自己短程互连过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然在这个主动请求短程互连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短程连接建立失败的情况,例如可能有的设备并未处于支持与第一设备短程通信的范围内,或者有的设备已经关机、损坏或被用户遗弃。因此,第一设备可能无法和所有曾短程互连过的设备再次成功建立短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醒。这比较适合用户不容易通过第一设备自身了解到其充电需求的情况,例如当第一设备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不在用户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如果第一设备通过自身向用户发出的充电提醒信息,用户就能够很好地接收到,则第一设备没有太大必要通过其他设备提醒用户,毕竟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会比较麻烦。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当第一设备出于对用户进行充电提醒的目的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可以先确定一下自己是否出于长期闲置状态。
可选地,第一设备可以计算自己最近一次推出使用状态的时刻t1距离当前时刻t2的时长,并确定该时长是否已经大于预设时长。若是,则说明自己已经是处于长期闲置,不被用户使用的状态了,因此,用户很有可能无法通过设备本身的提示了解到设备的充电需求,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对用户进行提示。因此,第一设备主动尝试与所有曾与自己短程互连过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S104: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如果第一设备只能和某一个设备建立短程连接,则第一设备将只能通过该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信息,所以,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将该设备作为用于接收自己的充电提醒信息的第二设备。但如果第一设备能够与不只一个设备成功建立短程连接,则第一设备可以将所有成功短程连接的设备均作为第二设备,向这些设备均发送充电提醒信息,这种方案可以提升用户获知自己充电需求的概率。当然,第一设备也可以仅从这些设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第二设备来发送充电提醒信息,从而减少与多个设备通信带来的功耗,节省剩余电量,延长待机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第一设备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应当尽量选择用户在后续时刻最有可能使用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这样,该设备作为第一设备的充电提醒出口,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选择第二设备,如图2所示:
S202:第一设备获取用户对当前与自己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一设备获取当前与自己短程连接成功的设备的使用情况,主要是为了了解该设备在后续时刻被用户使用的概率有多少,也即是为了确定如果自己通过该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醒,那么该提醒被用户获知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获取到的使用情况可以包括该设备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或该设备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距离当前的时长),用户在最近时长为K的时间段内使用该设备的总时长、总次数等几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该使用情况中也可以包括设备当前所处的环境状态,例如一个设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检测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状态:
第一种,设备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自己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第二种,设备通过亮度传感器检测自己当前是处于物体表面还是被其他物体遮挡;
第三种,设备通过温度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检测自己与用户身体的接触情况。
S204: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使用情况从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第一设备通过通过短程通信的方式获取到其他设备发送的使用情况后,可以根据使用情况中的各种参数、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推测该设备在后续时刻被用户使用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使用优先级表征设备即将进入使用状态的可能性大小,例如第一设备先根据获取到的使用情况为各设备确定使用优先级,然后根据各设备的使用优先级选择出满足条件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假定第一设备接收到了设备A、B、C、D四个设备发送的使用情况,分别是使用情况a、b、c、d,在使用情况中包括用户在最近一天中对设备的使用次数,其中,设备A被使用了5小时,设备B和D均未被使用过,而设备C被使用了1.2小时。因此,根据这些使用情况可知,用户在最近一天中使用最多的是设备A、最少的是设备B和D,据此推测,在后续时间,用户最有可能使用的是设备A,其次是设备C。所以第一设备可以将设备A的使用优先级设置为最高,例如为一级,而设备C的使用优先级为二级,设备B和D使用优先级最低,例如为五级:
表1
设备 使用情况(h/天) 使用优先级
A 5 一级
B 0 五级
C 1.2 二级
D 0 五级
当为各设备确定出使用优先级之后,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使用优先级选择出优先级高于等于预设等级的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例如,假定预设优先级为三级,则第一设备将会选择设备A和C作为第二设备。
另外,第一设备还可以根据各设备的使用优先级选择出优先级最高的前N个设备作为第二设备,N的取值可以大于等于1,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N的值为1,则第一设备选择使用优先级最高的一个设备作为第二设备,即设备A。
S106:第一设备将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供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第一设备选择出第二设备后,将自己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让第二设备根据该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该充电提醒信息中可以仅包括表征第一设备处于低电量状态的信息,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设备当前的剩余电量,以及预计待机时间等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当第一设备剩余电量较低,且确定直接通过自身向用户发出充电提醒信息不容易奏效时,可以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根据用户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选择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用户比较可能使用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接收自己发出的充电提醒信息,从而根据该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使得表征第一设备充电需求的充电提醒信息能够有效传递给用户,让用户及时对第一设备进行充电,避免长期无法充电给第一设备带来损坏,保证第一设备的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有更全面的了解,本实施例将从第二设备的角度对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见图3:
S3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与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当一个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主动发动的连接请求时,并不代表该设备就已经被选作第二设备了,不过一个设备若最终被第一设备选择为第二设备,则该设备之前一定曾与第一设备短程互连过,而且也接收到了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该设备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时候根据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与之建立短程连接。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作为的短程连接是指短程通信连接,也称为短距离通信连接,包括蓝牙通信连接、Zigbee(紫蜂)通信连接、射频通信连接、NFC通信连接以及WiFi通信连接等。当然,除了这些无线互连方式以外,有一些有线连接方式也是可行的。
S3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
一个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主动连接请求与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之后,可能会被第一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当一个设备被选作第二设备后,其可以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该充电提醒信息中可以仅包括表征第一设备处于低电量状态的信息,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设备当前的剩余电量,以及预计待机时间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由第一设备直接选择的,例如随机选择等,但在另一些示例当中,第二设备需要由第一设备根据各设备的用户使用情况来选择。所以,第二设备在接收充电提醒信息之前还可能需要将用户对自己的使用情况发送给第一设备。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使用情况的作用及内容等,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S306: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提示用户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
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的充电提醒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对用户进行提示:
方式一、第二设备根据采用语音播报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第一设备当前处于低点状态,例如第二设备播放这样的语音内容“您的智能腕表当前处于低电状态,快去为它充电吧!”
方式二、第二设备根据采用界面显示的方式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请参见图4所示出的第二设备的一种显示界面示意图:第二设备40在显示界面中通过文字告知用户第一设备当前的剩余电量,预计可待机的时长等信息。同时,第二设备40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警示性的图标、图片等强化充电提示的视觉效果,如图5。
在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对用户进行提示时,第二设备还可以辅以震动、蜂鸣等提示方式,保证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注意到提示,保证将第一设备的充电需求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用户。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对于用户的任何一个电子设备,其既有可能是第一设备,也有可能是第二设备。例如,某一个电子设备,其在一个月的上旬被用户闲置,因此,该设备可以能需要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第一设备,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第二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当一个设备电量低时,其可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提示自己当前处于电量较低的状态。因此即使一个电子设备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也不必担心出现用户因为长期不接触该设备而无法了解该设备电量的问题,增加了用户获知闲置电子设备电量的途径。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前述充电提醒方法进行基恩一步介绍,请参见图6:
S602:第一设备周期性检测自身剩余电量是否低于低电阈值。
若是,则进入S604,否则等待一个周期后继续执行S602。第一设备检测剩余电量的过程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过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请求参见前述说明。
S604:第一设备判断自己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距离当前时刻是否已超过预设时长。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第一设备已经长久未必用户使用过了,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因此,如果第一设备自己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用户可能注意不到,因此需要进入S608,由其他设备代为提示。否则,说明第一设备暂时并未被长期闲置,因此可以直接由自己向用户传递充电需求,进入S606。
S606:第一设备通过界面显示和/或语音播报的方式发出充电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自己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的方式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的方案。
S608:第一设备向曾与自己短程互连最频繁的前M个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曾与第一设备短程互连过的设备通常不只一个,而且,随着电子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与之短程互连过的设备也会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有些设备可能就互连过一次两次,后续再也没有互连经历了,对于这类设备,如果第一设备也向其发起连接请求的话,不仅会因为通信多而造成功耗增大,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短程连接请求大都不被响应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连接并按照连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向各设备发送短程连接请求,建立短程连接。可选地,第一设备可以基于自身与各设备的互连频率、互连总时长、最近互连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为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例如,设备A与设备B、C、D的互连频率分别为35次/年、2次/年、和10次/年,因此,设备A在过去与设备B互连频率最高,可以拥有最高的连接优先级。设备A可以先与设备B短程连接,再与C连接,当设备A确定已经不需要连接其他设备时,可以不再继续向其他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例如,设备A仅选择连接前M个,后面的都不再尝试。这里的M可以取大于等于1的值。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要求第一设备在自己需要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的时候,在无需用户控制的情况下与其他设备建立短程通信连接。为了避免这种主动发起短程连接请求的机制被恶意滥用,因此,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在一个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后,需要对第一设备进行认证。
例如,第一设备向曾与自己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认证信息,该认证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设备自己的唯一标识、用户为自己设置的主动连接码等几种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可以是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硬件地址)。若认证信息中包括第一设备的MAC地址,则一个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可以确定该MAC地址是否存在于预先存储的权限列表中,若存在,这说明对于该设备而言,第一设备具有主动发起短程连接请求的权限,否则,说明对于该设备而言,第一设备不能主动发起短程连接,因此,可以不响应第一设备的连接请求。例如,某个设备存储的权限列表如下所示:
表2
允许主动发起短程连接的设备 MAC地址
设备A xxxxxxxx
设备B yyyyyyyy
设备C zzzzzzzzz
因此,如果该设备接收到了来自设备B的连接请求,则可以进一步相应设备B的互连请求,但是如果接收到的连接请求来自设备D,则可以不响应。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每一个设备设置一个主动连接码,当该设备需要向其他设备主动发起短程通信的连接请求时,可以将自己的主动连接码作为认证信息携带在连接请求中,当对端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确定该主动连接码与自己预先存储的该设备的主动连接码是否一致。例如用户具有A、B、C三个设备,用户为这三个设备设置分配的主动连接码分别是321、123、234。在设备A中存储有设备B以及设备C的主动连接码;设备B当中存储有设备A和C的主动连接码,设备C中自然就存储有设备A和B的主动连接码。当设备B向设备A发起连接请求时,连接请求中携带有连接码“123”,设备A接收到该连接请求后确定自己预先为设备B存储的主动连接码是否是“123”若是,则进一步响应该连接请求,否则拒绝响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设备A接收到设备B的连接请求后,提取连接请求中的认证信息,先确定认证信息中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于预先存储的权限列表中,若是,则进一步确定认证信息中的主动连接码与自身存储的设备B的主动连接码是否一致。只有在认证信息中的MAC地址在权限列表中存在,且认证信息中的主动连接码与预先存储的设备B的主动连接码一致的情况下,设备A才会响应连接请求与设备B建立短程通信连接。
S610:第一设备接收各设备反馈的用户使用情况。
第一设备在与某个设备成功建立短程连接之后,可以接收该设备反馈的用户使用情况。并基于用户对该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用户在后续时间中对该设备的使用可能性。
S612:第一设备从M个设备中选择出使用优先级最高的两个设备作为第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从M个设备中选择出其中两个作为第二设备,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当中,第二设备的数目可以是其他值,例如N。
S614:第一设备将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两个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的充电提醒信息之后,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界面显示等方式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案中,第一设备并不是毫无选择地与曾互连过的所有设备建立短程连接,而只是选择那些与自己互连较多、较频繁的设备,这样能够提升连接成功率。同时,第一设备对这些设备进行逐个连接,且连接顺序根据各设备与自己的互连频率、次数等确定,能够保证经常与第一设备互连的设备优先被连接。在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以保证第一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适的第二设备,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提升充电提醒效率,减少第一设备在充电提醒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了第一设备的工作功耗。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对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进行介绍,不过在对终端结构进行介绍之前,先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一个或多个可供存储器读取、编译或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就包括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和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供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第一设备侧的步骤;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供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第二设备侧的步骤。
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请参见图7:终端70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71与存储器72的通信总线73,其中存储器7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和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中至少一个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71可以读取存储器72中存储的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第一设备侧的步骤:
处理器71检测终端70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低电阈值;若是,处理器71控制终端70的通信装置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然后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处理器71控制终端70的通信装置将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供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可选地,处理器71控制终端70的通信装置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之前,还可以先确定终端70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距离当前时刻的时长,并确定该时长是否大于预设时长。只有在是的情况下才进行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设备建立短程连接的步骤。
处理器71还可以读取存储器72中存储的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第二设备侧的步骤:
处理器71接收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与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然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处理器71根据充电提醒信息提示用户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处理器71还可以在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连接请求后,对第一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并只有在认证通过后才执行连接步骤。另外,在终端70与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后,处理器71可以控制通信装置将用户对终端70的使用情况发送给第一设备以供第一设备在选择第二设备时参考。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请参阅图8,其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800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801、WiFi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蓝牙模块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处理器810、以及电源8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单元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FDD-LTE(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和TDD-LTE(Time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双工长期演进)等。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通过WiFi模块802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8示出了WiFi模块80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音频输出单元803可以在移动终端8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801或WiFi模块8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8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移动终端8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8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
用户输入单元8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07可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071上或在触控面板807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10,并能接收处理器8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071。除了触控面板8071,用户输入单元8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071可覆盖显示面板8061,当触控面板8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8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8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8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移动终端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800既可以作为第一设备存在也可以作为第二设备存在。
在移动终端800作为第一设备时,处理器810可以对电源811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在监测到电源811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时,处理器810确定移动终端800是否出于长期被闲置的状态,如果不是,则处理器810可以控制音频输出单元803通过音频向用户提示移动终端800当前需要充电;或者通过显示单元806,以文字显示或图像显示等方式向用户发出充电提示。如果处理器确定移动终端800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则确定蓝牙模块804需要与其他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处理器810控制蓝牙模块804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逐个建立蓝牙连接。在过去与其他设备蓝牙互连的过程中,处理器810会统计与各设备的互连频率、互连总次数、互连总时长、最近互连时刻等数据,当控制蓝牙模块804与各设备逐个建立蓝牙通信连接时,处理器810会根据过去统计的历史数据确定先与那个设备互连,再与哪个设备互连。
在蓝牙互连时,其他设备可能会对移动终端800的身份、权限等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蓝牙模块804可以接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用户使用情况。处理器810根据该使用情况确定各设备在后续时刻被用户使用的可能性大小。然后从中选择出比较可能被使用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然后处理器810控制蓝牙模块804将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这些第二设备,,以供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在移动终端800作为第二设备时,蓝牙模块804在处理器810的控制下接收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在对第一设备的身份、权限等进行认证后,与第一设备建立蓝牙连接。随后处理器810控制蓝牙模块804将用户对移动终端800的使用情况发送给第一设备。使用情况可以包括移动终端800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或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距离当前的时长,用户在最近时长为K的时间段内使用该移动终端800的总时长、总次数等几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该使用情况中也可以包括移动终端800当前所处的环境状态。
在随后的过程中移动终端800可能会被第一设备选作第二设备,因此,蓝牙模块804可以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充电提醒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当前的剩余电量、预计待机时长等信息,也可以仅包括表征第一设备当前处于低电量状态的信息。
处理器810得到充电提醒信息后,可以控制音频输出单元803和/或显示单元806提示用户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及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剩余电量较低,且确定直接通过自身向用户发出充电提醒信息不容易奏效时,可以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根据用户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选择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用户比较可能使用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接收自己发出的充电提醒信息,从而根据该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使得表征移动终端充电需求的充电提醒信息能够有效传递给用户,让用户及时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检测自己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低电阈值;
若是,所述第一设备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
所述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将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供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各所述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携带认证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以及用户预先为所述第一设备设置的主动连接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连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与曾互连过的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自身与各所述设备的互连频率、互连总时长、最近互连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为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用户对当前与自己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的使用情况;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使用情况从各所述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使用情况从各所述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使用情况为各所述设备确定使用优先级,所述使用优先级表征所述设备即将进入使用状态的可能性大小;
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使用优先级大于预设等级的各设备或选择使用优先级最高的前N个设备作为所述第二设备,所述N大于等于1。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自身最近一次退出使用状态的时刻距离当前时刻的时长;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时长大于预设时长。
8.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充电提醒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充电提醒信息提示用户所述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低电阈值。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或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所述第一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或,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所述第二设备充电提醒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97677.4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566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7677.4A CN108566637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7677.4A CN108566637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637A true CN108566637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3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7677.4A Pending CN108566637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63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951A (zh) * 2018-11-28 2019-03-29 深圳市南和移动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61411A (zh) * 2018-12-10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打车服务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739336A (zh) * 2018-12-19 2019-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7924A (zh) * 2019-11-21 2020-01-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查找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07193A (zh) * 2021-04-23 2021-08-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显示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487A (zh) * 2021-06-10 2021-10-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提示设备电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02936A (zh) * 2021-11-09 2022-02-01 上海探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低电禁用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4336984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5765119A (zh) * 2023-01-10 2023-03-07 深圳瑞福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的充电管理方法、储能电源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6636A1 (en) * 2013-05-01 2014-11-06 Robert Baschnagel Smart Pillboxes
CN105391124A (zh) * 2015-11-20 2016-03-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设备管理方法、电池设备及系统
CN105744466A (zh) * 2016-01-26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6775676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列表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7404572A (zh) * 2017-06-29 2017-11-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提示方法及终端
CN107608855A (zh) * 2017-09-08 2018-0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6636A1 (en) * 2013-05-01 2014-11-06 Robert Baschnagel Smart Pillboxes
CN105391124A (zh) * 2015-11-20 2016-03-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设备管理方法、电池设备及系统
CN105744466A (zh) * 2016-01-26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6775676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列表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7404572A (zh) * 2017-06-29 2017-11-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提示方法及终端
CN107608855A (zh) * 2017-09-08 2018-0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951A (zh) * 2018-11-28 2019-03-29 深圳市南和移动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61411A (zh) * 2018-12-10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打车服务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739336A (zh) * 2018-12-19 2019-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7924A (zh) * 2019-11-21 2020-01-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查找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677924B (zh) * 2019-11-21 2021-06-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查找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36984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3207193A (zh) * 2021-04-23 2021-08-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显示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487A (zh) * 2021-06-10 2021-10-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提示设备电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14841A (zh) * 2021-06-10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提示设备电量信息的方法、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5514842A (zh) * 2021-06-10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提示设备电量信息的方法、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4002936A (zh) * 2021-11-09 2022-02-01 上海探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低电禁用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765119A (zh) * 2023-01-10 2023-03-07 深圳瑞福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的充电管理方法、储能电源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637A (zh) 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197226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ing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227042B2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388220B (zh)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8175B (zh) 一种界面锁定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US118123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terminal behavio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nd terminal status parameters
CN107196363B (zh) 调整充电电流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12566B (zh) 一种语音助手唤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291482B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源管理方法和用该方法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8135033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69468A (zh) 一种显示弹幕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88924A (zh) 一种终端的解锁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618223B (zh) 一种信息推荐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6509397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オン・オフ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設備、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504350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6576123A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332023A (zh) 未读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055400A (zh) 终端加速唤醒方法以及装置
CN111443803A (zh)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9622213B2 (en) Message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91870A (zh) 定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454953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259658A (zh) 柔性屏终端及其电量提醒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92665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81467B (zh) 一种系统唤醒方法、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