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371A -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371A
CN108566371A CN201810149530.0A CN201810149530A CN108566371A CN 108566371 A CN108566371 A CN 108566371A CN 201810149530 A CN201810149530 A CN 201810149530A CN 108566371 A CN108566371 A CN 108566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mage data
registration
certif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95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6371B (zh
Inventor
汤培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 Pu 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 Pu 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 Pu 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 Pu 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95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6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所有注册用户ID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若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影像数据一致,则第二用户已注册,向第一终端发送认证通过指令;获取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若一致,则非注册影像数据是真实的,向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非注册影像数据;获取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两个用户ID间的好友关系,向第一、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本发明对多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实时认证,建立用户ID之间的真实好友关系,提高了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突破距离及时间的障碍,加强人们的感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软件添加陌生人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将整个社会连在了一起。
然而,现有的社交软件都是通过手机号码、微信号、QQ号等已知的数据信息来进行注册或添加好友等操作,人们没有认识更多真实可靠的朋友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们没有认识更多真实可靠的朋友的机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推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系统,包括: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上传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接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认证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两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来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关系友,提高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包括:
S101、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用户是指当前想要进行添加好友操作的用户,第一终端是第一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第二用户是当前的第一用户想要添加好友的目标对象,第二终端是第二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影像数据包括面部图像、面部生物特征、其他生物特征或用户个性化特征。例如,面部生物特征包括、瞳孔特征、虹膜特征等,其他生物特征包括指纹特征、声音特征、静脉特征、掌纹特征等,用户个性化特征包括签名特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影像数据是指注册影像数据、非注册影像数据或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等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上传的所有影像数据。将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是指,将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已经注册用户ID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第二用户是不是已注册用户。
S102、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影像数据一致,则说明第二用户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此时,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以将第二用户为认证通过的合法用户的信息告知第一用户。
S103、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用户通过其第一终端获知第二用户是认证通过的合法用户时,若第一用户同意添加第二用户为好友,则第一用户可以通过其第一终端上传自身的非注册影像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获取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之前已注册的第一用户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第一用户是不是上传了自身真实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如果不是,则需向第一终端发送需提供第一用户本人真实影像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第一用户上传了本人真实的非注册影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
S104、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第一用户上传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已注册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说明第一用户是上传了其真实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此时,可以向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用户的好友认证请求和第一用户上传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便于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的好友认证请求和第一用户上传的非注册影像数据确认是否添加第一用户为好友。
S105、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服务器获取到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第一用户的好友认证请求指令,那么服务器即刻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成为好友。并且,向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发送成功添加第二用户为好友的通知,向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第一用户为好友的通知,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获知已成功添加对方为好友。
本实施例通过对两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来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关系友,提高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步骤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之前,包括:
S201、向用户的终端发送用于获取注册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其中,所述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
在具体应用中,用户的终端是指当前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用户可包括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影像获取指令是指用于注册认证的指令,具体用于指示用户通过其终端设备按照指定的方式向服务器发送用户的影像数据,注册影像数据包括用户的面部图像。注册影像数据也可以包括面部生物特征、其他生物特征或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在本实施例中,以面部图像为主,为了避免已注册的用户中包括双胞胎、多胞胎或其他人脸高度相似的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的面部生物特征、其他生物特征或用户的个性化特征进行辅助认证。具体地,影像获取指令用于指示用户上传多个角度或作出不同面部表情时的人脸图像,还可以用于指示用户上传不同手指的指纹信息、按照指令朗读显示的文字等。
S201、获取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上传的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与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是指获取用户根据影像获取指令做出的对应的行为而得到的影像数据。例如,影像获取指令为“拍摄面部无遮挡,五官清晰、缓慢向左转头的影像”的时候,那么用户上传的面部无遮挡,五官清晰、缓慢向左转头的影像即为与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影像数据。
S203、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
在具体应用中,若影像获取指令要求“拍摄面部无遮挡,五官清晰、缓慢向左转头的影像”,如果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不是面部无遮挡,五官清晰、缓慢向左转头的影像,则不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例如,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中面部特征有遮挡物、转头速度过快,或者做出了低头、抬头或向左等非转头动作,则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不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用户需要按照影像获取指令执行相应的行为,并上传对应的影像数据,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操作。
S204、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符合所述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则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一致。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那么根据用户的影像数据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影像数据是不是一致,来判断用户是不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4之后,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已注册提示信息。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张志春影像数据一致,则说明用户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不能继续注册,保护用户的ID的唯一性,并且向用户的终端发送您已注册过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人的面部图像和面部生物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注册,因此,获取用户的影像数据时,除获取面部图像外附加获取其他特征进行辅助认证,如面部生物特征、其他生物特征或用户个性化特征。在用户进行注册时,如果用户的面部图像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面部图像一致,那么可以申请进行当前用户其他特征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其他特征是不是一致的判定。如果当前用户其他特征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其他特征不一致,那么用户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注册操作,如果当前用户其他特征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其他特征一致,则向用户的终端发送您已注册的提示信息。
S205、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注册ID。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与已注册的某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不一致,则说明用户不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根据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剧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注册ID,保证用户的唯一性。并且保存用户上传的注册影像数据,以便于后续用户进行其他操作时可以通过影像数据的认证进行确定用户是不是本人的认证依据。
S205、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成功指令。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用户通过认证,则服务器向终端发送认证成功指令。
本实施例通过发送影像获取指令,获取用户上传的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认证,确定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ID,保证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友的隐私,并防止恶意注册虚假账号进行社交欺骗情况的出现。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PC客户端等终端设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社交认证方法包括:
S301、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在具体应用中,当前用户需要添加目标用户为好友时,可以通过自身使用的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以便于通过服务器认证目标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的合法用户。目标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的合法用户时,当前用户使用终端通过服务器添加目标用户为好友。具体地,目标用户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用户或者第二用户,如果目标用户为第一用户,那么当前用户就是为第二用户,如果目标用户为第二用户,那么当前用户就是第一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1之前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好友添加请求所反馈的上传影像数据指令,则进入步骤S301。
S302、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当前用户使用的终端接收到了服务器发送的目标用户认证通过指令,那么这个目标用户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当前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的终端上传当前用户本人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便于服务器通过对上传的当前用户本人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来认证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
S303、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当前用户的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您已成功添加好友的通知,那么当前用户添加目标用户为好友的操作成功,当前用户可以与目标用户进行社交。
本实施例通过对两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来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关系友,提高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三中的方法步骤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1之前,包括:
S401、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
本实施例中的影像获取指令与实施例二中的影像获取指令含义相同,用于指示用户通过其终端设备按照指定的方式向服务器发送用户的影像数据。
S402、向所述服务器上传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根据认证结果反馈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在具体应用中,当前用户上传与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是指,当前用户根据影像获取指令做出的对应的行为而得到的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S403、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当前用户的注册认证成功,或者当前用户是已经通过其影像数据注册并获得了相应的用户ID的用户,那么当前用户的终端会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当前用户您已认证成功指令或当前用户您已注册的提示信息,并停止当前用户注册的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对用户上传的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确定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ID,保证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友的隐私,并防止恶意注册虚假账号进行社交欺骗情况的出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系统100,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1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第一判断模块102,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103,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推送模块104,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第三获取模块105,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本实施例通过对两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来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关系友,提高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系统100,用于执行实施例二中的方法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100,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201,用于向用户的终端发送用于获取注册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其中,所述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
第五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上传的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2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
第三判断模块204,用于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符合所述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则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200,还包括:
已注册提示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已注册提示信息。
生成ID模块205,用于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注册ID。
成功指令发送模块206,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成功指令。
本实施例通过发送影像获取指令获取用户上传的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确定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ID,保证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友的隐私,并防止恶意注册虚假账号进行社交欺骗情况的出现。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系统300,用于执行实施例三中的方法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300,包括:
第一上传模块301,用于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社交认证系统,还包括:
发送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接收反馈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好友添加请求所反馈的上传影像数据指令,则进入第一上传模块301。
第二上传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接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对两个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来建立两个用户ID之间的好关系友,提高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社交认证系统300,用于执行实施例四中的方法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系统300,还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
影像数据上传模块402,用于向所述服务器上传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根据认证结果反馈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提示接收模块403,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对用户上传的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认证,确定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ID,保证了用户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友的隐私,并防止恶意注册虚假账号进行社交欺骗情况的出现。
实施例九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认证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包括:处理器90、存储器9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9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2,例如社交认证程序。所述处理器9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个社交认证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所述处理器9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101至105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9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9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92在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92可以被分割成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获取模块、推送模块、第三获取模块或第一上传模块、第二上传模块、接收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推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上传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接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存储器9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9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91可以是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91也可以是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9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社交认证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之前,包括:
向用户的终端发送用于获取注册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其中,所述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
获取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上传的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
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符合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
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符合所述影像获取指令的要求,则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一致;
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注册ID;
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成功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数据包括面部图像和面部生物特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是否一致之后,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预先存储的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已注册提示信息。
5.一种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社交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之前,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影像数据的影像获取指令;
向所述服务器上传与所述影像获取指令对应的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根据认证结果反馈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成功指令或已注册提示信息。
7.一种社交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所有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的影像数据与任一注册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为注册用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
推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一致,则判定所述第一用户非注册影像数据为真实影像数据,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推送好友认证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受好友认证请求指令,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ID和所述第二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8.一种社交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上传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用户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反馈认证通过指令;
第二上传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通过指令,则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非注册影像数据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当前用户ID的注册影像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建立当前用户ID和目标用户ID之间的好友关系并反馈成功添加好友通知;
接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成功添加好友通知,则成功建立和所述目标用户的ID之间的好友关系。
9.一种社交认证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或5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或5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49530.0A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566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9530.0A CN108566371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9530.0A CN108566371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371A true CN108566371A (zh) 2018-09-21
CN108566371B CN108566371B (zh) 2020-12-11

Family

ID=6353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9530.0A Active CN108566371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3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8611A (zh) * 2020-03-19 2020-07-17 上海领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注册运动人群的基于大数据面部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2152819A (zh) * 2019-06-26 2020-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TWI803362B (zh) * 2022-06-17 2023-05-21 讀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驗證提交意向的電子裝置、處理系統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6878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Wang Tsu-Jia Friend System Based on Interest Ranking
CN102355534A (zh) * 2011-11-01 2012-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联系人信息推送方法
CN102611636A (zh) * 2011-01-20 2012-07-25 优美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通信移动终端系统及其应用
CN102833243A (zh) * 2012-08-21 2012-12-19 鹤山世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指纹信息的通信系统及其用途
CN104956394A (zh) * 2012-11-30 2015-09-30 脸谱公司 社交认证
CN105429848A (zh) * 2015-10-23 2016-03-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拍照添加好友的方法、系统和社交服务器的社交系统
CN105468948A (zh) * 2015-12-09 2016-04-0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社交关系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
CN105847111A (zh) * 2016-02-29 2016-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06218A (zh) * 2016-04-21 2017-10-31 徐超 社交软件中利用照片查找好友的方法
CN107395780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CN107656959A (zh) * 2017-06-21 2018-02-02 深圳市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留言方法、装置及留言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6878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Wang Tsu-Jia Friend System Based on Interest Ranking
CN102611636A (zh) * 2011-01-20 2012-07-25 优美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通信移动终端系统及其应用
CN102355534A (zh) * 2011-11-01 2012-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联系人信息推送方法
CN102833243A (zh) * 2012-08-21 2012-12-19 鹤山世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指纹信息的通信系统及其用途
CN104956394A (zh) * 2012-11-30 2015-09-30 脸谱公司 社交认证
CN105429848A (zh) * 2015-10-23 2016-03-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拍照添加好友的方法、系统和社交服务器的社交系统
CN105468948A (zh) * 2015-12-09 2016-04-0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社交关系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
CN105847111A (zh) * 2016-02-29 2016-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06218A (zh) * 2016-04-21 2017-10-31 徐超 社交软件中利用照片查找好友的方法
CN107656959A (zh) * 2017-06-21 2018-02-02 深圳市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留言方法、装置及留言设备
CN107395780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819A (zh) * 2019-06-26 2020-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2152819B (zh) * 2019-06-26 2022-04-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428611A (zh) * 2020-03-19 2020-07-17 上海领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注册运动人群的基于大数据面部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1428611B (zh) * 2020-03-19 2022-07-12 上海领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注册运动人群的基于大数据面部识别系统及方法
TWI803362B (zh) * 2022-06-17 2023-05-21 讀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驗證提交意向的電子裝置、處理系統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371B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213B (zh) 服务器、终端鉴权方法以及服务器、终端
US20150137944A1 (en) Preventing the discovery of access codes
CN103856472B (zh) 一种账户登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1392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和设备
US20210398134A1 (en) Biocrypt Digital Wallet
CN111241517B (zh) 一种生物特征验证问答库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4683302A (zh) 认证方法、认证装置、终端设备、认证服务器及系统
CN109359601A (zh) 身份验证识别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07970A (zh) 一种电子合同签署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20107232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硬件钱包、交易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8566371A (zh) 一种社交认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457965B (zh) 一种射频卡功能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02223233A (zh) 一种生物密码认证系统,以及一种生物密码认证方法
CN106992956A (zh) 一种实现设备间认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37739B (zh) 安全登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N10719697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7895105A (zh) 一种密码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35201A (zh) 一种网络服务器登录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861515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装置
CN107967422A (zh) 一种验证实现方法及电子终端
US1085377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multi-user interactions on a device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07769928A (zh) 一种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6959A (zh) 一种留言方法、装置及留言设备
CN106921655A (zh) 一种业务授权方法及装置
US20200201977A1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first user and corresponding first device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