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296B -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296B
CN108566296B CN201810253599.8A CN201810253599A CN108566296B CN 108566296 B CN108566296 B CN 108566296B CN 201810253599 A CN201810253599 A CN 201810253599A CN 108566296 B CN108566296 B CN 10856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layer
network device
information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3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6296A (zh
Inventor
李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35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或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自动区分出各层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运维人员在网络拓扑中方便、清晰地分层查看各个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现时代的信息爆发式的增长,企业内部网络也是越来越庞大及复杂,企业用户使用网络管理系统对自己企业内部的网络进行更方便的管理和维护,变的越来越重要。
大规模的企业内部网络的网络三层架构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入层向本地网段提供终端接入服务;汇聚层是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负责在接入层设备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
在上述三层网络架构中,因为不同层的网络设备的重要性不同,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者,即网络运维人员的关注点也不同,因此,如何区分出各层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运维人员在网络拓扑中方便、清晰地分层查看网络设备非常重要。但是,相关技术中还不能自动化区分出各层网络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自动区分出各层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运维人员在网络拓扑中方便、清晰地分层查看各个网络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所述链路信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或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加入到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该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链路信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可以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并基于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自动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即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这样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基于每个网络设备确定的分层角色在网络拓扑图中按照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分层,从而使得网络运维人员能够方便、清晰地分层查看网络设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入层设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核心层设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网络拓扑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加方便网络运维人员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纳入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网络设备,提出了一种自动进行网络三层架构划分的方法。这里的网络三层架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相应地,位于接入层的网络设备称为接入层设备、位于汇聚层的网络设备称为汇聚层设备,位于核心层的网络设备称为核心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来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上述思想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设备分层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应用于部署网络管理系统的设备(简称网络管理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S101,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其中,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链路信息中包含有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进行网络三层架构划分之前,网络管理系统已经纳管了大量的网络设备,并存储了各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链路信息。在进行网络三层架构划分时,提取出保存的各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链路信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在上述网络设备信息中,任一网络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的设备标识(Identity,ID)、设备IP地址、设备类型、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等;该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链路ID、链路两端的接口索引、以及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等。
上述设备类型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和非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或手机;非终端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上述的IP层属性包括二层和三层,这个是从IP层的广义上进行区分的,对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的分类,代表对该网络设备的IP层功能的分类,比如,当一个企业的某一个网络设备为路由器时,且该路由器的IP层属性为三层时,代表该路由器的IP层负责更高一级的路由转发,比如与外网之间的交互,而当该路由器的IP层属性为二层时,代表该路由器的IP层负责的是企业网内部的数据交互。
具体地,确定一个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是否为三层的方法为:如果该网络设备配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或者,该网络设备具有开启路由转发的功能,则该网络设备为三层网络设备,也即IP层属性为三层。
此外,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普通二层网络设备堆叠为一个新的二层网络设备时,该新的二层网络设备为堆叠设备。
S102,根据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这里,针对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从该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中,获取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基于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从所述设备信息中查找与该设备标识信息对应的设备属性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分别存储一个设备属性信息表和一个链路表,其中,设备属性信息表中存储有各网络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如下表1所示,为设备属性信息表中的各字段对应的设备属性信息含义;链路表中存储有各个链路的信息,如下表2所示,为链路表中的各字段对应的链路信息含义。
结合设备属性信息表和链路表,可以得到每个网络设备的各个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比如,网络管理设备可以通过链路表,获取到网络设备的各个对端设备的设备ID,进一步的,可以基于各个对端设备的设备ID,在设备属性信息表中找到各个设备属性信息。举例来说,针对某网络设备,其设备ID为10,基于该设备ID,在表2中查找到其在各个对应链路中的对端设备ID,比如在某个链路中的对端设备ID为20,则基于该对端设备ID,在表1中查找到该对端设备的各设备属性信息。
表1
Figure BDA0001608425110000061
表2
字段 含义
link_id 链路ID
left_dev_id 链路左端设备ID
left_dev_interface 链路左端设备的接口索引
right_dev_id 链路右端设备ID
right_dev_interface 链路右端设备的接口索引
其中,表2中的左端设备和右端设备是针对链路来说的,因为一条链路有两端,将其中一端连接的设备定义为左端设备,链路的另一端连接的设备则为右端设备。也即,左端设备和右端设备即为链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具体哪一端为左端,哪一端为右端。
在表2中,还存在接口索引,这里,每个设备具有至少一个接口,每个接口都有一个与该设备的其他接口不同的接口索引来标识该接口。比如,一个网络设备的设备ID为1,该网络设备具有3个接口,这三个接口的接口索引分别为11、12和13,在查找该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ID时,可以通过接口索引来标记已经遍历过的链路,比如,首先查找接口索引11对应的链路对端的设备ID,并将已经遍历过的接口索引11和对端设备ID记录下来,再查找时,根据记录的信息,确定接口索引11对应的对端设备ID已经存在,再查找接口索引12对应的链路对端的设备ID,同理,最后再查找接口索引13对应的链路对端的设备ID,这样即查找到了与该网络设备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的所有对端设备ID。
S103,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
下面,分别对上述各个分层角色的确认作说明。
(1)接入层设备
在上述步骤中已说明,设备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包括终端设备和非终端设备;基于此,确认一个网络设备是否为接入层设备的过程可以是: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终端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
这里,接入层设备是向本地网段提供终端接入服务,因此连接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为接入层设备,具体判断接入层设备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从加入到网络管理系统的所有网络设备中的任一网络设备开始依次判断各个网络设备是否有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接入,若是,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接入层设备。
(2)核心层设备
核心层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传输,不会有终端设备的接入,而且对于大规模网络来说,一般也不会有接入设备接入,所以对于大规模网络,核心层设备连接的设备一般只包括汇聚层设备和核心层设备,下面依据该原理对核心层设备进行确定。
在上述步骤中已说明,设备属性信息可以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基于此,确认一个网络设备是否为核心层设备的过程可以是: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该预设条件是指该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该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这里,如果一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都是三层设备和/或二层堆叠设备(是指对端设备均为三层设备,或者均为二层堆叠设备,或者部分为三层设备,部分为二层堆叠设备),则该网络设备即为核心层设备。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已经确定出来作为接入层设备的网络设备,则可以针对除接入层设备之外的每个网络设备,执行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上述预设条件的过程,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该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另外,存在某些特殊情况,有的二层设备的对端设备可能会符合上述预设条件。比如,有的接入层设备(为二层设备)所连接的终端掉线,此时该接入层设备只和汇聚层设备相连,汇聚层设备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即为三层设备或二层堆叠设备。由于核心层设备都是三层设备,为了避免在上述特殊情况下将某些接入层设备误认为核心层设备,也为了提高核心层设备的识别效率,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在判断上述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之前,先进行一轮筛选,即若确定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不是三层,则可以确定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由此可以确定出一部分设备为非核心层设备。而在确定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后,再去执行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上述预设条件的过程,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该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具体的执行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判断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是否为三层,如果是,则执行S302,否则,循环针对下一个网络设备执行S301的判断。
S302: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该预设条件是指该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该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否则,循环针对下一个网络设备执行S301的判断。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加入到网络管理系统的所有网络设备中的任一网络设备开始依次判断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是否为三层,另外,如果已经确定出来作为接入层设备的网络设备,则可以针对除接入层设备之外的每个网络设备,依次判断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是否为三层。如果不是三层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若是三层设备,继续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所有对端设备是否满足上述预设条件,若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确定该网络设备是核心层设备,若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
(3)汇聚层设备
汇聚层设备是连接接入层设备和核心层设备的网络设备,为接入层设备提供数据的汇聚、传输、和管理等,一般采用IP层属性为三层的交换机或者IP层属性为二层且为堆叠设备的交换机,具有高带宽和高传输性能特点,关于汇聚层设备的确定方式详见下述内容。
具体地,确定网络架构中的汇聚层设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确定出网络架构中的核心层设备后,针对任一与确定出的核心层设备相连的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汇聚层设备。
2)若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且该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中,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还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则确定该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为汇聚层设备。另外,若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网络设备为堆叠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为汇聚层设备。
3)在确定出网络架构中的接入层设备和核心层设备后,剩余的网络设备即确定为汇聚层设备。
在实际实施中,在确定出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后,可以根据确定的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生成网络拓扑图,该网络拓扑图展示有多个层级的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相同。
这样,构建成功的网络拓扑图为网络运维人员查找目标网络设备提供了方便。
下面列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将纳管到网络管理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设备和对应的链路信息,分别存储在数据表和链路表中,其中数据表和链路表中的字段含义如上述表1和表2所示。
该实例中纳管到网络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包括9个网络设备和5个终端设备,具体的数据表和链路表如下表3和表4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608425110000111
Figure BDA0001608425110000121
表4
Figure BDA0001608425110000122
Figure BDA0001608425110000131
根据表3中的设备类型(参见表2,标号3代表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设备ID分别为10、11、12、13和14,然后根据表4,若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对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最终确定与终端设备相连的设备ID为6、7、8和9的网络设备为接入层设备。
这里,在实际实施中,可以通过上述表4,查找与每个网络设备相连的对端设备,然后根据上述表3,查找与该网络设备相连的对端设备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为终端设备,若是,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接入层设备。或者,通过上述表3,查找出纳管到网络管理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再通过上述表4,查找与这些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即为接入层设备。
对于核心层设备,首先根据表3中,筛选出IP层属性为三层的网络设备,根据这些网络设备的设备ID即1、2、3和4在表4中查找对端设备符合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最终确定核心层设备为设备ID为1和2的网络设备。
对于汇聚层设备,查找与上述核心层设备相连的非核心层设备,即在表4中查找确定出的上述核心层设备1、2的对端设备(设备ID分别为1、2、3、4和5),这些对端设备中,除了确定出的上述核心层设备1、2,剩余的即为汇聚层设备,即设备ID为3、4和5的网络设备为汇聚层设备。
假如网络拓扑图的设定分层属性为由上至下依次是核心层设备、汇聚层设备和接入层设备,则最终形成的网络拓扑图如图4所示,网络拓扑图展示有多个层级的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沟通,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对应的网络管理设备,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类似,关于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的说明。
如图5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其中,该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链路信息中包含有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53,用于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或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
针对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从该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中,获取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基于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从设备信息中查找与该设备标识信息对应的设备属性信息。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包括终端设备和非终端设备;第二确定模块53,具体用于: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终端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第二确定模块53,具体用于: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预设条件是指该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
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可选地,针对任一网络设备,第二确定模块53,具体用于:
在确定任一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后,判断该任一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53,还用于:
针对任一与确定出的核心层设备相连的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汇聚层设备。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且该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中,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还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则确定该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为汇聚层设备。
可选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
生成模块54,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53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之后,根据确定的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生成网络拓扑图;该网络拓扑图展示有多个层级的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沟通,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与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对应的网络管理设备,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类似,关于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61,和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2;其中,处理器61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2通信,通过读取并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1被使得:
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其中,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链路信息中包含有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根据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或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
可选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针对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从该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中,获取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基于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从设备信息中查找与该设备标识信息对应的设备属性信息。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包括终端设备和非终端设备;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终端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预设条件是指该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
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可选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在确定任一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后,判断该任一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针对任一与确定出的所述核心层设备相连的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汇聚层设备。
可选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且该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中,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还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则确定该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为汇聚层设备。
可选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
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之后,根据确定的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生成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展示有多个层级的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相同。
对应于图1的网络设备分层方法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网络设备分层方法,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还不能自动化区分出各层网络设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加入到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网络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网络设备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基于该链路信息中指示的各个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自动确定每个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即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这样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基于每个网络设备确定的分层角色在网络拓扑图中按照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分层,从而使得网络运维人员能够方便、清晰地分层查看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管理设备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网络设备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加入网络管理系统的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中包含有设备标识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所述链路信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及链路信息,确定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包括:针对待分层的每个网络设备,从该网络设备的链路信息中,获取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基于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从所述设备信息中查找与该设备标识信息对应的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其中,该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或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终端设备和非终端设备;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包括: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终端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接入层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包括: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指该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或者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且该对端设备为堆叠设备;
若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为核心层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网络设备,判断该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在确定所述任一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后,判断该任一网络设备的每个对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还包括:
针对任一与确定出的所述核心层设备相连的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不是核心层设备,则确定该网络设备为汇聚层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属性信息包括IP层属性和堆叠属性;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包括:
针对任一网络设备,若该网络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且该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中,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三层、还存在至少一个对端设备的IP层属性为二层,则确定该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为汇聚层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每个网络设备的对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之后,还包括:
根据确定的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分层角色,生成网络拓扑图;所述网络拓扑图展示有多个层级的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网络设备的分层角色相同。
8.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253599.8A 2018-03-26 2018-03-26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566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599.8A CN108566296B (zh) 2018-03-26 2018-03-26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599.8A CN108566296B (zh) 2018-03-26 2018-03-26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296A CN108566296A (zh) 2018-09-21
CN108566296B true CN108566296B (zh) 2021-07-06

Family

ID=6353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3599.8A Active CN108566296B (zh) 2018-03-26 2018-03-26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9788B (zh) * 2018-09-30 2022-02-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977273A (zh) * 2019-03-28 2019-07-05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1934B (zh) * 2019-07-03 2022-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标注方法和装置
CN110958134B (zh) * 2019-11-01 2023-03-2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851186B (zh) * 2019-11-08 2022-12-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重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17959A (zh) * 2020-07-16 2020-10-2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路径管理方法、装置、sdn控制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12646B (zh) * 2021-08-30 2022-08-02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邻居发现的园区网络拓扑可视化方法
CN115499488A (zh) * 2022-09-15 2022-12-20 詹纳 一种快速适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算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8950A1 (en) * 2011-05-18 2014-02-19 ZTE Corporation Multi-interface terminal, and neighbor topology discovery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e
CN106998299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网络中网络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6151A (zh) * 2017-05-22 2018-01-09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分层网络层间拓扑自动生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8950A1 (en) * 2011-05-18 2014-02-19 ZTE Corporation Multi-interface terminal, and neighbor topology discovery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e
CN106998299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网络中网络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6151A (zh) * 2017-05-22 2018-01-09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分层网络层间拓扑自动生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296A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296B (zh) 网络设备分层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32876B (zh) 区块链状态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US9331932B2 (en) Network system
US8976710B2 (en) Methods for discovering and analyzing network topologies and devices thereof
CN105701096A (zh) 索引生成方法、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81326B (zh) 家庭宽带感知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97922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040393B (zh)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11083179B (zh) 物联网云平台、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US9135833B2 (en) Process for selecting compressed key bits for collision resolution in hash lookup table
CN107483381A (zh) 关联账户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4618304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
JP7202558B1 (ja) ヒューマンサイバーフィジカル融合環境におけるデジタルオブジェクト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8733698A (zh) 一种日志消息的处理方法及后台服务系统
CN115238062A (zh) 技术产权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14091610A (zh) 智能决策方法及装置
RU2010104017A (ru) Основанная на пригодности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я
CN107180034A (zh) MySQL数据库的集群系统
WO2009113293A1 (ja) コンピュータリンク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9981476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US699657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grouping objects in a directory system based on their access patterns
US20190387054A1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arching for node
CN104951550B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868340B (zh) 测试方法、装置、可重构测试仪及控制器
CN112437065B (zh) Sdn环境下基于图形表示的策略冲突检测及解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