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252B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6252B CN108566252B CN201810386800.XA CN201810386800A CN108566252B CN 108566252 B CN108566252 B CN 108566252B CN 201810386800 A CN201810386800 A CN 201810386800A CN 108566252 B CN108566252 B CN 1085662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arable device
- radio frequency
- frequency antenna
- port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其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如果是充电状态,则检测给可穿戴设备充电的外接电源是否为设置有射频天线的目标电源;如果是目标电源,可穿戴设备可以将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的连接端口,用以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的强度,且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越来越轻薄、体积越来越小的特性,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也正是因为可穿戴设备轻薄、体积小的特性,使得可穿戴设备的天线性能以及续航时间受限,这会降低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充电状态,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
如果所述外接充电电源是所述目标移动电源,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如果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
如果判断出存在所述通信需求,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并判断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
如果判断出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确定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小于所述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确定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如果收发完毕,则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
如果未充电完成,所述可穿戴设备将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所述端口由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所述充电端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如果是,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所述的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
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外接充电电源是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之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判断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所述通信需求之后,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所述通信需求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所述充电端口转换为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确定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小于所述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检测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收发完毕之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
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充电完成之后,将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所述端口由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所述充电端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之后,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其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如果是充电状态,则检测给可穿戴设备充电的外接电源是否为设置有射频天线的目标电源;如果是目标电源,可穿戴设备可以将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的连接端口,用以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的强度,且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可穿戴设备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102,如果否,执行步骤101。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充电状态可以是有线充电状态也可以是无线充电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如果可穿戴设备判断出可穿戴设备不处于充电状态,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达到可穿戴设备中预设的标准信号强度;
如果否,可穿戴设备开启飞行模式,并每隔预设时长切换一次飞行模式以搜索基站,直到当前信号强度达到标准信号强度。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而且,如果可穿戴设备信号未达到标准信号强度,可穿戴设备则不能及时的收发消息,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每隔预设时长切换一次飞行模式,能够提高搜网效率,以更快的搜索到基站进而实现及时收发消息的目的。
102、可穿戴设备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如果是,执行步骤103,如果否,则执行充电操作。
可选的,在步骤102判断出外接充电电源为目标移动电源之后,可穿戴设备可以判断目标移动电源是否为预设的合法目标移动电源;
如果是,可穿戴设备则触发执行步骤103;如果否,可穿戴设备仅执行充电操作。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非预设的合法目标移动电源连接可穿戴设备,进而对可穿戴设备造成损害(例如,造成可穿戴设备爆炸或自燃),这样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此外,这样还能够保证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安全。
103、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可选的,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天线和第二射频天线;其中,第一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此外,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和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一射频天线对应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二射频天线对应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其中,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为目标移动电源的缺省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在步骤103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之后,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所属的预设信号强度范围;
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可穿戴设备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向目标移动电源的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发送端口切换指令,以触发目标移动电源根据该端口切换指令启动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可穿戴设备通过第一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其中,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方法,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可穿戴设备判断是否存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如果是,执行步骤202,如果否,执行步骤201。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操作包括通话操作、短信操作以及无线网络连接操作等。
202、可穿戴设备根据用户操作判断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如果是,执行步骤203,如果否,结束本次流程。
举例来说,如果用户操作为通话操作或短信操作,则可穿戴设备判断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通信需求。
这样能够避免用户未存在通信需求时,可穿戴设备进行信号强度的检测,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
203、可穿戴设备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如果是,结束本次流程,如果否,执行步骤204。
可选的,在步骤203判断出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与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之后,以及在步骤204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与目标移动终端连接;
如果是,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目标移动终端获取通信消息;如果否,可穿戴设备执行步骤204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的操作。
可见,执行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204-步骤206,针对步骤204-步骤206的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一中针对步骤101-步骤103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207、可穿戴设备确定与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通信优先级小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208、可穿戴设备确定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209、可穿戴设备判断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如果是,执行步骤210,如果否,执行步骤211。
这样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可穿戴设备的电耗,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在延长续航时间的情况下增强信号强度,以及时的收发消息。
210、可穿戴设备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第二类通信消息。
211、可穿戴设备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第二类通信消息。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还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还能够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还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301-步骤303,针对步骤301-步骤303的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二中针对步骤201-步骤203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304、可穿戴设备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305,如果否,执行步骤306。
305、可穿戴设备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如果是,执行步骤308,如果否,则执行充电操作。
306、可穿戴设备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307、可穿戴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如果是,执行步骤305,如果否,执行步骤306。
可选的,在步骤307输出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未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之后,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可用电量;
可穿戴设备判断当前可用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的最低电量;
如果是,可穿戴设备开启省电模式直到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外接充电电源连接;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网络通讯功能在省电模式下处于禁用状态;
如果否,可穿戴设备不执行任何操作。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在可穿戴设备电量过低时开启省电模式,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308、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进一步可选的,该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309、可穿戴设备检测与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如果是,执行步骤310,如果否,执行步骤309。
310、可穿戴设备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如果是,结束本次流程,如果否,执行步骤311;
311、可穿戴设备将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充电端口。
这样能够在可穿戴设备完成通信消息的收发之后仅利用目标移动终端充电,提高充电效率,有利于快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还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还能够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还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在可穿戴设备完成通信消息的收发之后仅利用目标移动终端充电,提高充电效率,有利于快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401、第二判断单元402以及转换单元403,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401,用于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充电状态可以是有线充电状态也可以是无线充电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如果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出可穿戴设备不处于充电状态,第一判断单元401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达到可穿戴设备中预设的标准信号强度;
如果否,第一判断单元401开启飞行模式,并每隔预设时长切换一次飞行模式以搜索基站,直到当前信号强度达到标准信号强度。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而且,如果可穿戴设备信号未达到标准信号强度,可穿戴设备则不能及时的收发消息,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每隔预设时长切换一次飞行模式,能够提高搜网效率,以更快的搜索到基站进而实现及时收发消息的目的。
第二判断单元402,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出可穿戴设备处于充电状态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
可选的,在第二判断单元402判断出外接充电电源为目标移动电源之后,第二判断单元402可以判断目标移动电源是否为预设的合法目标移动电源;
如果是,第二判断单元402则触发转换单元403启动;如果否,第二判断单元402仅执行充电操作。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非预设的合法目标移动电源连接可穿戴设备,进而对可穿戴设备造成损害(例如,造成可穿戴设备爆炸或自燃),这样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此外,这样还能够保证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安全。
转换单元403,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402判断出外接充电电源是目标移动电源之后,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可选的,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天线和第二射频天线;其中,第一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此外,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和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一射频天线对应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二射频天线对应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在转换单元403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之后,转换单元403还可以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所属的预设信号强度范围;
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转换单元403通过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连接第二射频天线;
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转换单元403通过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连接第一射频天线。
其中,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相比较,图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判断单元404、第一检测单元405、确定单元406以及发送单元407,其中:
第三判断单元404,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判断是否存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操作包括通话操作、短信操作以及无线网络连接操作等。
第三判断单元404,还用于在判断出存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根据用户操作判断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
可见,第三判断单元404执行的根据用户操作判断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的操作能够避免可穿戴设备在用户未存在通信需求时,进行信号强度的检测,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
第一检测单元405,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通信需求之后,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之后,触发第三判断单元404执行判断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的操作。
第三判断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
可选的,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与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之后,以及在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第三判断单元404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与目标移动终端连接;
如果是,第三判断单元404可以通过目标移动终端获取通信消息;如果否,第三判断单元404执行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的操作。
可见,执行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
第一判断单元401,具体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存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以及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通信需求之后,以及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转换单元403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触发确定单元406启动。
确定单元406,用于在转换单元403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确定与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通信优先级小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单元406确定与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通信优先级小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之后,触发确定单元406执行确定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的操作。
确定单元406,还用于确定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单元406确定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触发第三判断单元404执行判断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的操作。
第三判断单元404,还用于判断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这样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可穿戴设备的电耗,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在延长续航时间的情况下增强信号强度,以及时的收发消息。
发送单元407,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第二类通信消息。
发送单元407,还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小于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第二类通信消息。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还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还能够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还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可穿戴设备是由图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相比较,图6所示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第四判断单元408、输出单元409以及第二检测单元410,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转换单元403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触发第一检测单元405执行检测与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的操作。
第一检测单元405,还用于在转换单元403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检测与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到与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收发完毕之后,触发第四判断单元408启动。
第四判断单元408,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到与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收发完毕之后,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
转换单元403,还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408判断出可穿戴设备未充电完成之后,将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充电端口。
输出单元409,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出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之后,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输出单元409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之后,触发第二检测单元410执行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的操作。
第二检测单元410,用于在输出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
可选的,在第二检测单元410输出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未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之后,第二检测单元410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可用电量;
第二检测单元410判断当前可用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的最低电量;
如果是,第二检测单元410开启省电模式直到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外接充电电源连接;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网络通讯功能在省电模式下处于禁用状态;
如果否,第二检测单元410不执行任何操作。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在可穿戴设备电量过低时开启省电模式,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第二判断单元402,还用于在第二检测单元410检测出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
这样能够在可穿戴设备完成通信消息的收发之后仅利用目标移动终端充电,提高充电效率,有利于快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
可见,实施图6所描述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延长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续航时间;还能够提高搜网效率;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目标移动电源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此外,还能够在增加可穿戴设备续航时间的同时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稠度;还能够改善信号较弱时可穿戴设备不能收发通信消息的问题;还能够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和电耗;还能够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电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在可穿戴设备完成通信消息的收发之后仅利用目标移动终端充电,提高充电效率,有利于快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701;
与存储器701耦合的处理器702;
其中,处理器702调用存储器7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图3任意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图3任意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光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磁性介质例如可以是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者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充电状态,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
如果所述外接充电电源是所述目标移动电源,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其中,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包括第一射频天线和第二射频天线;第一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包括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和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一射频天线对应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二射频天线对应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其中,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为目标移动电源的缺省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在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之后,可穿戴设备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所属的预设信号强度范围;
如果属于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可穿戴设备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向目标移动电源的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发送端口切换指令,以触发目标移动电源根据该端口切换指令启动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可穿戴设备通过第一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其中,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如果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则根据所述用户操作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
如果判断出存在所述通信需求,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并判断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
如果判断出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确定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小于所述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确定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如果收发完毕,则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
如果未充电完成,所述可穿戴设备将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所述端口由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所述充电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如果是,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所述的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
6.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射频天线;
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外接充电电源是所述目标移动电源之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
其中,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包括第一射频天线和第二射频天线;第一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目标移动电源中设置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包括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和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一射频天线对应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第二射频天线对应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其中,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为目标移动电源的缺省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在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之后,转换单元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所属的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如果属于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向目标移动电源的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发送端口切换指令,以触发目标移动电源根据该端口切换指令启动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子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如果当前信号强度属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通过第一射频天线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其中,预设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内的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之前,判断是否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通信需求;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所述通信需求之后,检测当前通信信号强度;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通信需求相匹配的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操作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存在所述通信需求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通信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标准通信信号强度之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所述充电端口转换为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确定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的通信优先级,并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大于等于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将所述通信优先级小于所述预设优先级的待发送通信消息确定为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内置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实时信号强度之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送所述第一类通信消息以及通过所述内置天线发送所述第二类通信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端口由充电端口转换为射频天线连接端口,以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内置天线进行通信之后,检测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是否收发完毕;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与所述通信需求对应的所有通信消息收发完毕之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充电完成;
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充电完成之后,将用于连接所述外接充电电源的所述端口由所述射频天线连接端口切换为所述充电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穿戴设备未处于充电状态之后,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连接目标移动电源的提示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至预设时长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是否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有外接充电电源之后,判断外接充电电源是否为目标移动电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6800.XA CN10856625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6800.XA CN10856625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6252A CN108566252A (zh) | 2018-09-21 |
CN108566252B true CN108566252B (zh) | 2021-01-26 |
Family
ID=6353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86800.XA Active CN10856625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662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8492B (zh) * | 2019-08-19 | 2022-12-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32108B (zh) * | 2019-12-24 | 2021-11-1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60553U (zh) * | 2013-06-26 | 2014-06-18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 |
CN103368227B (zh) * | 2013-06-26 | 2016-04-06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 |
TW201605146A (zh) * | 2014-07-29 | 2016-02-0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車載無線充電系統及其無線充電器、電源車充器 |
CN105375542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无线充电器、电源车充器 |
CN104517083B (zh) * | 2014-12-12 | 2017-10-17 | 广西瀚特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标签及其控制方法 |
CN204906830U (zh) * | 2015-09-16 | 2015-12-23 | 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远距离智能无线充电系统 |
CN107613489B (zh) * | 2017-08-30 | 2021-11-0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无线热点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04-26 CN CN201810386800.XA patent/CN10856625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6252A (zh) | 2018-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02654B (zh) | 充电鉴权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US11809855B2 (en) | Software upgrade management method, serv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9075820B (zh) |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636136B (zh) | 一种通信终端驻留网络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 |
CN108040352B (zh) |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US1017859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ling in network congestion state | |
CN108629594A (zh) | 支付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3887571A (zh) | 一种充电方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
EP3582549B1 (en) |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6888495B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 | |
CN106446111B (zh) | 一种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722293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4837167A (zh)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 | |
CN106714275B (zh) | 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566252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6961710B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 | |
CN105517084B (zh) |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4967990A (zh) | 一种终端 | |
CN106507447A (zh) | 一种Wi‑Fi热点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8451993B2 (en) | Dial-up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data terminal | |
CN111093238A (zh) | 无线网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3068235B (zh) | 电路域回落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2969219B (zh) | 搜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7465827B (zh) | 一种信息回复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750048B (zh) | 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