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4772A -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4772A
CN108564772A CN201810321063.5A CN201810321063A CN108564772A CN 108564772 A CN108564772 A CN 108564772A CN 201810321063 A CN201810321063 A CN 201810321063A CN 108564772 A CN108564772 A CN 108564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monitoring
trigger condition
crisis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0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兴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g Linghan
Original Assignee
Peng Ling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g Linghan filed Critical Peng Linghan
Priority to CN2018103210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4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4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4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undesired emission of substances, e.g. pollution alar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先设定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再利用探头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当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然后实时将后续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与触发条件进行比较,当满足更高一级的触发条件时,启动更高一级的报警;否则结束报警。本发明通过基本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综合进行室内空气监测,能实时跟踪并根据危险事件的发展,对危险情况进行分级智能判断和处理,并相应调整报警方式与报警对象,避免误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的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日益关注日常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居、汽车等室内环境的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几大方面:1、建筑本身造成的污染,如混凝土气块中含有氡,矿渣砖里有放射性物质;2、装饰装修带来的污染,如板材、油漆中的甲醛、苯等,尤其是低档材料,污染更为严重;3、家具带来的污染,如板式家具释放甲醛,布艺沙发喷胶带来苯污染;4、室内用气设备故障造成的污染,比如煤气罐、传统煤炉等造成的一氧化碳泄露。此外,设计和工艺上的不合理、通风不畅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建筑、装修、家具三大污染源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达300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5种污染物质:甲醛、VOC(苯及同系物)、氨、氡及石材本身的放射性。这5种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不可忽视,被称为五大“健康杀手”。而据不完全统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也是许多意外生活性中毒事件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有鉴于此,空气监测报警设备和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然而,早期,空气监测报警装置最早由于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仅仅应用于政府的环境部门,近年来,随着设备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监测灵敏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空气监测报警装置成为家居室内设备成为可能。
人类居住工作环境中危险因子的出现需要向现场和不在现场的相关人员报警,以达到迅速解除或降低危险,减少人身财产损失的目的。传统的报警方式通常是设定一个危险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则报警,没达到这个阈值则不报警。这种传统的方法的主要缺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没给出足够的预见性,使得报警的时间点不理想或者可能太迟导致相关人员很难及时采取关键措施;
2、没能够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误报,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或紧张情绪;
3、设备的警报设置太过单一,出现警报触发的条件多种多样,容易出现误报;同时,没有警报发生后的处理跟踪,有的危险很容易排除,应当相应解除警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而有的危险必须专业人士的介入,需要危险未得到有效处理时提高警报级别,并相应发送给特定的报警对象。
4、只有模糊的报警设置,这对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家居环境的报警是不适合的,即使是针对专业人员的报警,也需要提供提供尽可能多的报警数据,以帮助专业人员节省判断的时间并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由此,在智能化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急需开发专门针对室内的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基本数据的整合分析,提供一种可以综合进行室内空气监测,能实时跟踪并根据危险事件的发展,对危险情况进行分级智能判断和处理,并相应调整报警方式与报警对象,避免误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的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如下:
第一步:设定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
第二步:利用探头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当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
第三步:实时将后续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与触发条件进行比较,当满足更高一级的触发条件时,启动更高一级的报警;否则结束报警。
所述第一步的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可以是确定的浓度触发阈值、时间触发阈值或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条件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当浓度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当前一级别报警达到设定时间阈值且前一级别报警未被解除,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当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超过设定阈值,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
所述第一步的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分为初级危机报警、高级危机报警及紧急危机报警,初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高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加远程通知报警,紧急危机报警为设置自动连接专业警情处理机构。
所述的远程通知为短信或微信或其他即时通讯方法,同时系统会将实时采集的危险气体浓度数据发送远程接收设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方法适用于家庭智能家居环境,智能汽车内环境,企业,工厂,野外(矿场)等多种场所,多探头复杂情况的远程网络及现场提示及报警。本发明旨在通过基本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综合现场人员及远程人员的互动信息,提供最有效的报警方式及报警指示。由于采用了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对于轻度的危险,优先由现场进行处理,当现场没有处理或处理方式错误,危险继续发展时,触发远程报警,并可同时实时发送现场采集的数据以供进行判断和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而当上述方式均失效时,系统会自动连接专业警情处理机构,通过立体的报警方式,完成对于危险的全方面防范。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以家用或车用气体智能报警为例进行。
本方法解决方案的的几个层次:A探测器得到原始现场在线监测数据;B对在线原始数据进行基本信息提取;C在初步判断上做出综合判断并得出现场状况初步结论;D根据初步结论进行初步现场及远程的报警;E根据在线监测情况及现场人员及远程人员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报警;F重复以上过程并进一步进行危险情况的发展趋势采取进一步的报警措施。
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第一步:设定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可以是确定的浓度触发阈值、时间触发阈值或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条件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条件,当浓度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当前一级别报警达到设定时间阈值且前一级别报警未被解除,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当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超过设定阈值,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分为初级危机报警、高级危机报警及紧急危机报警,初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高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加远程通知报警,远程通知为短信或微信或其他即时通讯方法,同时系统会将实时采集的危险气体浓度数据发送远程接收设备,紧急危机报警为设置自动连接专业警情处理机构。
第二步:利用探头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当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
第三步:实时将后续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与触发条件进行比较,当满足更高一级的触发条件时,启动更高一级的报警;否则结束报警。
探测器监测原始现场数据的方法需包括在线监测物理环境和人的参与两个方面。在线监测物理环境可使用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汽车尾气传感器、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等等。监测人的参与包括发出声音刺激或光刺激的原件,发出远程报警如短信、电话拨号报警等并可对人的反馈如短信回复、电话回复、现场开关的拨动及电源关闭设备的关闭断电等动作或信息的监测。系统可采集和保存设定的时间序列上的数据及对智能设备主动提示的响应值。
实施中,原始的数据还将在这个过程中被转化为易于被人理解的语言,例如“一氧化碳的值在快速上升”,“汽车尾气的值在缓慢上升”、“有人关闭了声音报警开关”等等。方法较为详细的描述如下:每一个传感器给出的数据将被分级,以一氧化碳为例,依据数据当前值可分为“安全”“隐患”“敏感”“危险”“特别危险”等几个级别,而变化率可分为“稳定”“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等几个级别。其他的传感器如温度,湿度,有机挥发物,氮氧化物,氢气,甲烷等都采用这种分级的方法。除了对数值型数据进行分级外,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还包括逻辑型数据的处理,例如,波动开关状态的改变可以被判断为现场有人活动或对现场信息的认为响应,短信的回复可被判断为报警目标人员对现场信息的远程响应等等。
在初步判断上做出综合判断并得出现场状况初步结论的方法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力于降低误报率,提高报警准确度,扩大报警的范围,丰富报警的内容,加上与现场或远程的人员的互动信息,可更加明确或调整报警的对象与方式以及警示程度。例如,“一氧化碳值快速上升”与“汽车尾气值快速上升”同时出现并达到警告值,则提示汽车处于发动机未关闭的状态,汽车尾气携带有毒的一氧化碳进入车内,可首先采用现场声音报警方式,如果此时声音拨动开关从开变化为关,则说明车内有人,他可能对报警进行处理但不喜欢报警器的声音因此关闭了报警器的声音,报警器则可等待进一步获取传感器信息以后再做处理。如果一氧化碳值继续上升到危险值,说明车内人员未采取正确的危机应对措施,此时应发送短信给相关人员明确应该关闭发动机开窗或离开汽车,并要求收到短信这回复。接下来,如果没有短信的回复而一氧化碳的浓度值继续升高,则应忽视波动开关的位置而直接采用声音报警,如果一氧化碳的值还在上升或保持在危险浓度,或者报警器被断电则应将现场状况发送给更关键的人(断电后可机内电池发送最后一条信息)。由此可见,智能化的报警能够做出人性化的综合判断并与人员进行互动。其他的报警方式可参考以上例子做出,例如家庭的煤气泄漏,可根据屋内及远程人员的互动情况选择合理的报警方式,避免牵动过多人员浪费过多资源的同时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火警,则可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判断火警危险的程度以及被处理的程度发送信息到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因此,初步的结论应结合当前危险的程度,发展趋势,人员反馈的程度等三个方面综合出结论。结论包括(可针对不同的特殊危险进行调整):“环境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环境有恶化趋势”,“环境快速恶化”,“逼近危险值!”,“危险!”,“非常危险!”,“现场采取了恰当的应对措施”,“现场无人响应”,“远程人员1无响应”,“远程人员2无响应”,“远程人员已知悉”等等。
根据初步结论进行初步现场及远程的报警的方法如前所述,根据前面总结出的当前危险的程度,发展趋势,人员反馈的程度等三个方面综合的结论,需要对报警的方式和内容作出最优化的选择。例如:要向谁报警(当事人,财产拥有人如车主户主,还是110)?报警应该采用拨号,短信,还是声音?基本的原则是:在危险程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将提高报警的级别,在最危险且现场及远程皆无人响应的情况向终极对象报警(如小区或工业区管控中心,110,户主等等),报警的内容除了包括现场分析结论外,还包括事件紧急程度,推荐应急措施等内容。这当中也包括危险已解除的可能。例如车内一氧化碳值升高后由于车内人员接受报警讯息后开窗换气而解除危险(一氧化碳值及氮氧化物值下降),建议相关人员确定危险已解除。
根据在线监测情况及现场人员及远程人员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报警方法本方法将现场人员定义为在现场能够识别到声音报警的人员并能够直接对报警声音开启及关闭开关进行操作的人员,不能识别到现场声音报警的人员皆定义为远程人员且远程人员可通过手机进行联络。因为随着危险程度的上升,设备首先考虑向最靠近现场的人员进行报警,因此报警的先后次序为“现场人员”、“远程人员1”、“远程人员2”、“远程人员3”…“车主或户主”、“小区或工业区管控中心”、“110联动报警中心”等。“远程人员”的报警以最靠近现场的人员优先,前一级无响应而危险持续存在或者危险不断增加时向下一级报警,“110联动报警中心”作为最危险级别其他报警对象无响应后的最后选择。
重复以上过程并进一步进行危险情况的发展趋势采取进一步的报警措施方法在不断互动反馈的报警过程中,如前所述的每一步,包括3.2.2-3.2.5的过程始终在进行之中,智能报警分层次同时进行。
实例
注释:
本案例的现场人员是孩子,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一氧化碳可能超标的情况。其父母不在身边,车内发动机未关闭时,车内产生CO。车窗未开启导致CO浓度逐渐升高,此过程中本发明通过声音,指示灯,短信,电话等多种的报警方式提高了报警的可靠性,使危险情况发生时确保能通知到现场或远程人员以达到报警的目的。同时,智能化的报警过程更加节省资源。按照危险的严重等级使用不同的方式且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报警,最大程度的节约了资源。相比非智能化的报警产品,只要有危险就对管控中心或者110报警中心报警,本发明在有危险但是危险程度不高的时候,对远程人员报警来解除危险,避免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本案例并未说明所有可能,仅为智能报警的一个示范,用以说明智能报警方法的各个概念。本报警方法的目标是相关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知晓现场情况并得到最佳的事故处理方案,在调用最少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最可靠的报警。

Claims (4)

1.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设定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及分级危机报警方式;
第二步:利用探头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当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
第三步:实时将后续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与触发条件进行比较,当满足更高一级的触发条件时,启动更高一级的报警;否则结束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危险气体分级触发条件可以是确定的浓度触发阈值、时间触发阈值或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条件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当浓度满足各级危险气体触发条件时,启动相应级别报警;当前一级别报警达到设定时间阈值且前一级别报警未被解除,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当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超过设定阈值,启动更高一级别报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分级危机报警方式分为初级危机报警、高级危机报警及紧急危机报警,初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高级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加远程通知报警,紧急危机报警为设置自动连接专业警情处理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程通知为短信或微信或其他即时通讯方法,同时系统会将实时采集的危险气体浓度数据发送远程接收设备。
CN201810321063.5A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Pending CN108564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063.5A CN108564772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063.5A CN108564772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4772A true CN108564772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3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063.5A Pending CN108564772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477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056A (zh) * 2018-12-10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纳水量检测装置与吸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5063A (zh) * 2019-04-03 2019-07-23 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害气体在线检测系统
CN110298995A (zh) * 2019-06-26 2019-10-01 长春融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有害气体泄漏监控系统及泄漏类型的判别方法
CN110738748A (zh) * 2019-10-25 2020-01-31 北京国信桥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门禁系统的巡更方法
CN11172456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798645A (zh) * 2020-05-14 2020-10-20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气体实时监控系统
CN113063900A (zh) * 2021-03-29 2021-07-02 河南中济智控工业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监测系统
CN114566026A (zh) * 2022-04-28 2022-05-31 成都蓉悦科技有限公司 输气站数据自动测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8574A2 (en) * 2007-07-04 2010-05-26 Food Industry Technical Ltd. Ai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4574848A (zh) * 2015-01-14 2015-04-29 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报警装置的报警方法
CN105824277A (zh) * 2016-03-08 2016-08-03 厦门合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监控的联动燃气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8574A2 (en) * 2007-07-04 2010-05-26 Food Industry Technical Ltd. Ai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4574848A (zh) * 2015-01-14 2015-04-29 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报警装置的报警方法
CN105824277A (zh) * 2016-03-08 2016-08-03 厦门合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监控的联动燃气报警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056A (zh) * 2018-12-10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纳水量检测装置与吸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456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045063A (zh) * 2019-04-03 2019-07-23 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害气体在线检测系统
CN110298995A (zh) * 2019-06-26 2019-10-01 长春融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有害气体泄漏监控系统及泄漏类型的判别方法
CN110738748A (zh) * 2019-10-25 2020-01-31 北京国信桥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门禁系统的巡更方法
CN111798645A (zh) * 2020-05-14 2020-10-20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气体实时监控系统
CN113063900A (zh) * 2021-03-29 2021-07-02 河南中济智控工业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监测系统
CN114566026A (zh) * 2022-04-28 2022-05-31 成都蓉悦科技有限公司 输气站数据自动测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4566026B (zh) * 2022-04-28 2022-07-15 成都蓉悦科技有限公司 输气站数据自动测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4772A (zh) 一种智能空气监测报警方法
CN205508055U (zh) 基于物联网的门窗安防系统
CN109067873A (zh) 一种物联网远程监护系统
CN109544853A (zh) 一种烟雾燃气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5931419B (zh) 一种住宅智能安全防护系统
CN207587126U (zh) 一种无线智能烟感火灾报警监控系统
CN105342581A (zh) 一种基于微信的老人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Saputra et al. Prototype of early fire detection system for home monitoring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12785821A (zh) 一种住宅智能安防报警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38925A (zh) 一种智慧家庭系统
CN109166266A (zh) 智能消防报警系统及方法
CN206301451U (zh) 一种厨房预报警系统
CN111445659B (zh)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小区用智慧消防测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41010U (zh)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CN113009840A (zh) 智能家居安全监测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1420334B (zh) 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用智慧移动消防测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2373106U (zh) 一种单元式灾害控制系统
CN213898486U (zh) 一种指纹锁
CN11511511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处理分析系统
RU95422U1 (ru) Систем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зданий
CN111540155B (zh) 一种智能家居火灾探测器
CN114882666A (zh) 一种智能家居火灾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eniz et al. Real time fuzzy logic controlled fire detection system for home applications
CN112669562A (zh) 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火灾预警系统
CN113112743A (zh) 一种基于gsm防火防盗报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