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9374A -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9374A
CN108529374A CN201810290218.3A CN201810290218A CN108529374A CN 108529374 A CN108529374 A CN 108529374A CN 201810290218 A CN201810290218 A CN 201810290218A CN 108529374 A CN108529374 A CN 108529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unit
service life
speed
recogni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02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02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9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9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9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25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maintenance or repai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包括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和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所述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连接至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连接至所述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本发明还提供了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本发明生成的维保信息数据量较小,对服务器处理不产生压力,维保的经济性、实用性、准确性以及智能化都更高。

Description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电梯企业采用大数据系统用于维保,即通过设置在电梯控制柜的各类传感器检测电梯运行时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发送至远程服务器。目前技术仅为传送电梯运行有关的重要信号、故障代码等,并只有当已出现故障或异常时,才会判定是否需要立即派人维保,还处于相对粗糙、智能化低的维保方法。
现有这种维保系统的经济性、实用性、准确性以及智能化都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1)当需要监控并发送更多的运行信息,远程计算的电梯维保方案越准确,但数据量过大,成本高。
(2)智能化不足,不能提前根据电梯状态预判哪些部件可能过负荷、寿命急剧缩短危险,且对于未设置检测传感器的机械部件,如钢丝绳等,仍无有效预判方案。
(3)服务器接收到的大量数据,多用于系统性、共性问题的发现和预判,很难针对具体电梯且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提前预判,存在针对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利用当前电梯已有传感器获取电梯运行数据,实现单梯条件下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和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所述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连接至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连接至所述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所述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的数据经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运算后,经生成维保方案单元生成维保方案。
进一步,在电梯轿厢上设置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识别单元位于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内。
进一步,在电梯轿厢上设置轿厢称重装置,所述轿厢称重装置将轿厢的实时载荷数据传输至载荷识别单元。
进一步,在电梯电机上设置转速检测装置,所述转速检测装置检测电机的实速度,将速度数据传输至所述电机转速识别单元。
进一步,在电梯控制柜内的设置电源侧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源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入电流,在电梯上设置电机侧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机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出电流,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
进一步,针对当前电梯的维保方案,所述生成维保方案单元在当电梯的控制显示屏上显示维保方案并发送至远程监控服务器。
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设定典型工况下电梯关键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
(2)获取当前工况下电机转速识别、轿厢位置识别、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及载荷识别信息;
(3)将步骤(2)中的识别信息送至步骤(1)中的数学模型进行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
(4)切换工况,重复步骤(2)、(3)若干次;
(5)根据步骤(3)的运算结果,得到电梯关键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
(6)将电梯关键部件的期待寿命减去实际使用寿命,得到剩余寿命,将剩余寿命与电梯更换限值进行对比,判定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部件。
进一步,所述电梯关键部件包括主功率元件、接触器继电器、曳引及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补偿轮。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典型工况定义为以下各数据类型的一种组合:
电机转速识别数据为“高速”“中速”“低速”中的一种;
轿厢位置识别数据为“上端站”“下端站”“中间层”中的一种;
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数据为“大电流”“中电流”“小电流”中的一种;
轿厢载荷识别数据为“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中的一种。
进一步,在一种工况下涉及不同的运行模式的组合时,各运行模式下的失效率计权相加得到该工况下的失效率,期待寿命为该工况下失效率的倒数,计权权重为电梯初始测得或设计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不增加现有电梯元器件的条件下,利用已有电气元件,主要传感器信息获取电梯各种工况,并根据工况计算关键器件的损耗及寿命情况,并固定间隔向维保人员提示相关信息,维保人员能够获取更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作出对应的维保方案,并在器件需要更新前提前预判,增加维保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附图2是逆变器侧主功率模块在预设工况下的寿命曲线为基准的寿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包括基础的位置识别单元3、载荷识别单元9、电机转速识别单元4、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6,以上各识别单元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7,经数学运算及逻辑运算后,在生成维保方案单元8中,形成针对当前这台电梯的维保方案,并在单梯的控制显示屏上显示,同时,可以发送该信息至远程监控服务器。
各单元的详细组成及实现方法如下:
(1)在电梯轿厢上设置的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4,将电梯轿厢的实时位置信息传递至轿厢位置识别单元3,位置识别单元3可以实现电梯每次运行的起点及终点楼层,以及根据存储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层高表数据获知本次电梯运行的绝对距离。
当该位置检测装置为设置在电梯运行井道内的绝对位置检测器时,其输出数据直接就是起止楼层及绝对距离。
(2)在电梯轿厢上设置的轿厢称重装置12,将轿厢的实时载荷数据传输至载荷识别单元9。称重装置12也可以是设置在机房的称重装置。
(3)电梯电机上设置的转速检测装置1,可以实现实时电机速度(电梯速度)检测,该速度数据传输至电机转速识别单元4。当然,采用步骤1)中的井道绝对位置检测器时,其输出的数据经过一定数值转化也可以获得电机速度(电梯速度)。根据电机速度(电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可以计算得出本次电梯运行的绝对距离,供步骤(1)中的位置识别单元3使用。根据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率,也可以获知电机转速(电梯速度)的加速度。
(4)在电梯控制柜内的设置的电源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入电流,电机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出电流,输入电流通常流经电梯整流器功率元件,输出电流通常流经电梯逆变器功率元件,以上信息传输至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6。在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6中可以记录本次电梯运行中最大的峰值电流及其持续时间,本次电梯运行全程的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均方根(有效值)等数据。
在电梯控制系统中,设置的接收上述位置识别单元3、载荷识别单元9、电机转速识别单元4、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6的输出数据的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7,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7中,按以下方法,生成电梯维保方案:
(1)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将每次电梯运行的电机转速(电梯速度)识别单元4数据归类为“高速”“中速”“低速”等3种模式;将位置识别单元3数据分为“上端站”“下端站”“中间层”等3种模式,并记录本次电梯运行的绝对距离及其起止楼层;将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6输入输出电流有效值归类为“大电流”“中电流”“小电流”等3种模式,并记录本次运行中的峰值电流及其持续时间,并区分整流器侧、变频器侧;将载荷识别单元9的数据分为“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等3模式。
(2)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还保存着提前设定的电梯关键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包括整流器侧主功率元件、变频器侧主功率元件、各接触器各继电器等电气部件,电梯曳引钢丝绳、电梯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及补偿轮等机械部件;上述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与电梯运行工况是有关的,运行工况包括上述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所获取的运行模式,即电机转速(电梯速度)、轿厢位置及运行绝对距离、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轿厢载荷等。
(3)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的上述关键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电梯厂家开发时单品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或元器件厂家提供设计寿命数据获得,并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具体针对各部件而言:
(3.1)对于主功率元件期待寿命,与半导体的工作节温或壳温有关,而半导体节温或壳温可以与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电机转速有关,其中,整流器侧主功率元件与输入电流、输入电源频率有关,逆变器侧主功率元件与输出电流、输出电机转速有关。该关系可以通过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获得,该电梯单次运行的期待寿命的计算结果的倒数则为主功率元件的失效率,简化计算时仅使用最大峰值电流与“a1大电流”“a2中电流”“a3小电流”等模式。
(3.2)对于各接触器、继电器期待寿命,在其设计电压电流使用范围内,仅与动作次数有关,电梯控制系统均设置有接触器辅助触点的监测,用以记录其工作次数或通过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时设定的每次电梯运行接触器固定次数与电梯运行的次数相乘得出。各接触器和继电器厂家均可以提供该类器件的设计寿命数据,通常包括机械寿命和电气寿命,至于具体的接触器和继电器属于机械寿命还是电气寿命,可以在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时根据其使用电流情况设定。
(3.3)曳引及补偿钢丝绳失效率与曳引轮、补偿轮及导向轮间的摩擦力、电梯速度及运行次数有关,该关系或计算模型可以通过钢丝绳与绳轮的单品组合试验获取。摩擦力数据通过电梯电机输出转矩,即电梯速度(加速度)与轿厢载荷数据计算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b1高速”“b2中速”“b3低速”,“c1大载重”“c2中载重”“c3轻载重”等模式。而电梯每次运行的绝对位置不同,则可以判定到具体的曳引及补偿钢丝绳与绳轮摩擦位置,该位置也可以通过轿厢起止楼层与电梯控制系统中存储的层高表推算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d1上端站”“d2下端站”“d3中间层”等3种模式。
(3.4)曳引轮、补偿轮及导向轮失效率,与曳引钢丝绳及补偿绳间的摩擦力、速度有关,该关系或计算模型可以通过钢丝绳与绳轮的单品组合试验获取。摩擦力数据通过电梯电机输出转矩,即电梯速度(加速度)与轿厢载荷计算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b1高速”“b2中速”“b3低速”,“c1大载重”“c2中载重”“c3轻载重”等模式。
(4)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采用如步骤(3.1)至(3.4)的方法,将结合获得的电机速度(电梯速度)、轿厢位置、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轿厢载荷数据,计算主要器件,包括主功率元器件、接触器及继电器、曳引及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及补偿轮等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
根据电梯当前工况计算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时,必然涉及两种及以上运行模式的组合,如同时高速大载重中间层运行,则采用b1、c1、d3三种模式下的失效率乘以其加权系数后再相加计算某一部件的总失效率,而总失效率的倒数则为计算期待寿命Nc,计权权重可以通过电梯开发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得出。
(5)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还包括计算各主要器件的“剩余寿命”Nd的方法,即当前电梯某一实际工况下的“计算期待寿命”Nc减去“已经使用寿命”N1。“已经使用寿命”N1在电梯控制系统里,这个数据是截止到当前这次运行就确定的、已知的、固定的。而各主要部件的“计算期待寿命”Nc与某一实际工况有关计算得出的,本身是动态的,因此“剩余寿命”Nd的结果也是动态的。在计算“剩余寿命”Nd 前,需在控制系统中录入某一预设工况下的“初始设定期待寿命”Ns,“初始设定期待寿命”Ns是在厂家开发电梯时,通过单品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或厂家直接提供设计寿命数据获得电梯某一预设工况的期待寿命。同样,通过单品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或厂家直接提供设计寿命数据的方法,也可以获得电梯某一实际工况的,即必须与某一预设工况的运行模式不同的工况的期待寿命,从而得到不同模式的运行工况与某一预设工况的数学关系,以上数据全部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
参见附图2,具体以逆变器侧主功率模块为例,假设电梯开发时,厂家以50%载荷高速运行的主功率模块寿命作为该工况下的“初始设定期待寿命”Ns, 则其该预设工况下的寿命曲线为基准的寿命曲线,其终点为初始设定期待寿命Ns。首先,电梯实际上以50%载荷高速运行N1次后,“已经使用寿命”就是N1。进而电梯以0%载荷高速运行,作为工况1,根据开发时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获得0%载荷高速与50%载荷高速运行逆变器主功率模块期待寿命间关系,得出0%载荷高速运行的“计算期待寿命”Nc1,此时“剩余寿命”为(Nc1-N1)。运行(N2-N1)次后,“已经使用寿命”变成N2,电梯以70%载荷高速运行,作为工况2,根据开发时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获得70%载荷高速与50%载荷高速运行逆变器主功率模块期待寿命间关系,得出70%载荷高速运行的“计算期待寿命”Nc2,此时“剩余寿命”为(Nc2-N2)。运行(N3-N2)次后,“已经使用寿命”变成N3,电梯以30%载荷高速运行,作为工况3,根据开发时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获得30%载荷高速与50%载荷高速运行逆变器主功率模块期待寿命间关系,得出30%载荷高速运行的“计算期待寿命”Nc3,此时“剩余寿命”为(Nc3-N3)。
如此依据某一实际工况与某一设定工况的关系,不断计算期待寿命与剩余寿命,则可以得到电梯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各部件剩余寿命。
(6)在各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7中,还包括一种主要器件的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利用固定时间周期T的步骤(5)得出的已使用寿命的变化率即固定时间间隔下的两次已使用寿命差值与时间的斜率关系,如(N3-N2)/T与(N2-N1)/T。在电梯系统中为该斜率设定多种阈值,计算阈值落入不同阈值范围内时,可以获知该部件处于“加速损耗”“正常损耗”“延缓损耗”等使用状态,该状态信息用以生成针对该部件的维保方案,对应加速老化的重点维保、加强维保次数,对应延缓损耗的适当延缓维保等决策信息,该信息可以通过电梯控制柜单机显示或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如当(N2-N1)/T >P1时,判定为“延缓损耗”,当(N3-N2)/T <P1时,判定为“加速损耗”,当然实际设定中阈值可以设定更多,阈值越多,则判定越准确。
(7)生成维保方案单元8中,还包括一种主要器件的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利用步骤(5)得出的某一器件的剩余寿命与在电梯系统中设定的该器件的更换限值关系,判定是否需要立即更换或维修器件,或告知客户某一部件根据当前电梯使用情况已经达到使用寿命;利用步骤(6)得出的已使用寿命与时间的斜率关系,告知客户某类工况会加速该器件的损坏风险。
综上,本发明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和方法中,(1)利用固定在轿厢上或电梯井道中的位置检测装置,实现电梯轿厢实时位置识别;(2)利用固定在轿厢上或电梯机房中的轿厢实时载荷检测装置,实现电梯轿厢实时载荷识别;(3)利用设置在电梯电机上的转速识别装置,实现电梯电机实时转速识别,该转速识别也可以通过井道中轿厢绝对位置变化经过一定数值转化后得到,即电梯速度;(4)利用设置在电梯控制柜内的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入电流、输出电流,输出电流通常为变频器输出至电机的电流。
将电梯每次运行的上述电机转速识别、轿厢位置识别、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及载荷识别信息传输至电梯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运算结果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轿厢位置识别可以获知本次电梯运行绝对距离;电机转速(电梯速度)识别也可以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计算出本次电梯运行绝对距离,并获知电机转速(电梯速度)的加速度;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本次电梯运行中最大峰值电流及其持续时间,运行全程的电流均方根(有效值)等数学数据。
电梯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中,将每次电梯运行的电机转速(电梯速度)识别数据归类为“高速”“中速”“低速”等若干种模式;将轿厢位置识别数据分为“上端站”“下端站”“中间层”等若干种模式,并记录本次电梯运行的绝对距离;将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的有效值归类为“大电流”“中电流”“小电流”等若干种模式,并记录本次运行中的峰值电流及其持续时间;将轿厢载荷识别数据分为“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等若干种模式。
提前设定的电梯关键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包括主功率元件、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部件,曳引及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及补偿轮等机械部件;上述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与电梯运行工况有关,运行工况包括上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中获取的运行模式,即电机转速(电梯速度)、轿厢位置及运行绝对距离、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轿厢载荷等归类的模式。
上述关键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电梯厂家开发时,依据电梯某一预设工况开展单品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或厂家直接提供设计寿命数据获得,同样,通过上述方法,在电梯某一实际工况,即必须与某一预设工况的运行模式不同,再次开展品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或厂家直接提供设计寿命数据,得到不同模式的运行工况与某一预设工况的差别关系,全部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其中:
(1)对于主功率元件期待寿命与半导体节温或壳温有关,而半导体节温或壳温可以与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电机转速有关,该关系可以通过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获得,该电梯单次运行的期待寿命计算结果的倒数则为主功率元件的失效率,简化计算时仅使用最大峰值电流与“大电流”“中电流”“小电流”等若干种模式。
(2)对于接触器继电器期待寿命,在其设计电压电流使用范围内,仅与动作次数有关,通常电梯控制系统均设置有接触器辅助触点的监测,用以记录其工作次数。接触器继电器厂家均可以提供该类器件的设计寿命数据。
(3)对于曳引及补偿钢丝绳失效率则与曳引轮、补偿轮及导向轮间的摩擦力、速度及次数有关,该关系或计算模型可以通过单品试验获取。摩擦力数据通过电梯电机输出转矩,即电梯速度(加速度)与轿厢载荷计算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高速”“中速”“低速”,“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等若干种模式。而电梯每次运行的绝对位置不同,则可以判定到具体的曳引及补偿钢丝绳与绳轮摩擦位置,该位置可以通过轿厢位置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上端站”“下端站”“中间层”等若干种模式。
(4)曳引轮、补偿轮及导向轮失效率则与曳引钢丝绳及补偿绳间的摩擦力、速度有关,该关系或计算模型可以通过单品试验获取。摩擦力数据通过电梯电机输出转矩,即电梯速度(加速度)与轿厢载荷计算获得,简化计算时仅使用“高速”“中速”“低速”,“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等若干种模式。
电梯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采用上述(1)至(4)的方法,将结合获得的电机速度(电梯速度)识别、轿厢位置识别、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轿厢载荷识别模式,计算主要器件,包括主功率元器件、接触器及继电器、曳引及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及补偿轮等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
根据电梯某一具体工况下计算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时,必然涉及两种及以上运行模式的组合,则采用失效率计权相加的形式计算总失效率,而总失效率的倒数则为计算期待寿命,计权权重可以通过电梯开发试验或数学计算模型得出。
本方法的电梯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还可以计算上述每个主要器件的剩余寿命,即当前运行某一实际工况下的计算期待寿命减去已经使用寿命。已经使用寿命是在电梯控制系统里这个数据是截止到当前一次运行就确定的、固定的。而各主要部件的期待寿命则是根据某一实际工况计算的,是动态的,因此剩余寿命的也是动态的。
在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运算逻辑单元中,提前设定在某一预设工况下的各部件预设期待寿命,那么运行工况的改变,就依据某一实际工况与某一预设工况的差别关系,就可以在某一预设工况下预设期待寿命基础上得出某一实际工况的计算期待寿命。
利用固定周期计算步骤得出的已使用寿命变化率,即固定时间间隔下的两次已使用寿命差值与时间的斜率。在电梯系统中为该斜率设定多种阈值,当计算阈值落入不同阈值范围内时,可以获知该部件处于“加速损耗”“正常损耗”“延缓损耗”等使用状态,该状态信息用以生成针对该部件的维保方案,对应加速老化的重点维保、加强维保次数,对应延缓损耗的适当延缓维保等决策信息,该信息可以通过电梯控制柜单机显示或发送至远程服务器。
得出的剩余寿命与在电梯系统中设定的更换限值关系,判定是否需要立即更换或维修部件,或告知客户某一部件根据当前电梯使用情况已经达到使用寿命;利用步骤得出的已使用寿命与时间的斜率,告知客户某类工况会加速部件损坏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和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所述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连接至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连接至所述生成维保方案单元,所述位置识别单元、载荷识别单元、电机转速识别单元、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的数据经所述失效率及期待寿命计算单元运算后,经生成维保方案单元生成维保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上设置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识别单元位于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上设置轿厢称重装置,所述轿厢称重装置将轿厢的实时载荷数据传输至载荷识别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梯电机上设置转速检测装置,所述转速检测装置检测电机的实时速度,将实时速度数据传输至所述电机转速识别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梯控制柜内的设置电源侧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源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入电流,在电梯上设置电机侧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机侧电流传感器获取电梯控制柜实时输出电流,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当前电梯的维保方案,所述生成维保方案单元在当前电梯的控制显示屏上显示维保方案并发送至远程监控服务器。
7.一种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定典型工况下电梯关键部件失效率及期待寿命数学模型;
(2)获取当前工况下电机转速识别、轿厢位置识别、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及载荷识别信息;
(3)将步骤(2)中的识别信息送至步骤(1)中的数学模型进行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存储于电梯控制系统中;
(4)切换工况,重复步骤(2)、(3)若干次;
(5)根据步骤(3)的运算结果,得到电梯关键部件的失效率及期待寿命;
(6)将电梯关键部件的期待寿命减去实际使用寿命,得到剩余寿命,将剩余寿命与电梯更换限值进行对比,判定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关键部件包括主功率元件、接触器继电器、曳引及补偿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补偿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典型工况定义为以下各数据类型的一种组合:
电机转速识别数据为“高速”“中速”“低速”中的一种;
轿厢位置识别数据为“上端站”“下端站”“中间层”中的一种;
控制柜输入输出电流识别数据为“大电流”“中电流”“小电流”中的一种;
轿厢载荷识别数据为“大载重”“中载重”“轻载重”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维保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种工况下涉及不同的运行模式的组合时,各运行模式下的失效率计权相加得到该工况下的失效率,期待寿命为该工况下失效率的倒数,计权权重为电梯初始测得或设计值。
CN201810290218.3A 2018-03-30 2018-03-30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Pending CN108529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218.3A CN108529374A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218.3A CN108529374A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9374A true CN108529374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8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0218.3A Pending CN108529374A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93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682A1 (zh) * 2018-11-23 2020-05-2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电梯备件存储控制系统
CN113884802A (zh) * 2021-08-13 2022-01-04 东莞市耀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走电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538A (zh) * 2012-07-06 2013-02-13 天津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健康管理与维护系统及采集和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538A (zh) * 2012-07-06 2013-02-13 天津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健康管理与维护系统及采集和评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682A1 (zh) * 2018-11-23 2020-05-2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电梯备件存储控制系统
CN113884802A (zh) * 2021-08-13 2022-01-04 东莞市耀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走电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3902B (zh) 基于电梯使用模式的来自多个源的电力的管理
CN106529581B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桥式起重机故障诊断方法
EP2217519B1 (en) Adaptation of transport system parameters
KR10188035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고장 예측 시스템
US11155439B2 (en) Elevator energy solution
CN107515372A (zh) 一种开关设备缺陷智能检测分析系统
CN100580474C (zh) 状态把握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状态把握装置的电力开关设备的开关控制装置
CN104163369A (zh) 用于监视自动门的状况的配置和方法
CN101688892A (zh) 用于在时域中预测电力系统的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JP6499939B2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状態推定方法
CN108529374A (zh) 电梯维保信息生成系统及信息生成方法
CN110027952B (zh) 用于诊断和/或维护运输系统的方法及软件程序
WO2016091200A1 (zh) 起重机参数的测算、控制、运行和载荷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35153A (zh) 低压断路器特性测试分析平台
KR101943455B1 (ko) 변전소 자산 관리 방법
CN101850934A (zh) 起重机信息管理系统
CN109387779A (zh) 一种基于统计数据驱动的万能式断路器操作附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US450096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tress on hoisting equipment
CN106225983A (zh)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7148285U (zh) 一种开关设备智能检测终端
Karlis 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on lift systems: The advantages of vvvf drives
CN103508315B (zh) 电梯运行故障预测系统及方法
KR101943423B1 (ko) 변전소의 자산 관리 방법
Bornschlegl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increasing energy efficiency by utilizing cyber-physical energy systems
CN202383261U (zh) 一种驱动电动机的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