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2175B -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2175B
CN108522175B CN201810326390.XA CN201810326390A CN108522175B CN 108522175 B CN108522175 B CN 108522175B CN 201810326390 A CN201810326390 A CN 201810326390A CN 108522175 B CN108522175 B CN 108522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planting
wheat
ryegrass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63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22175A (zh
Inventor
李旭业
王佳
尤海洋
王洪宝
董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r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r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ry
Priority to CN2018103263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2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2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2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22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2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它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糯玉米免耕种植,导致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肥力下降的问题。种植方法:一、第一年依次以玉米、黑麦草、小麦和黑麦草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二、第二年依次以黑麦草和玉米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三、以二年作为一个轮作周期重复种植。优点:实现在同一地块持续种植,且玉米产量不降低,不会出现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用于构建玉米持续种植方法。

Description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其营养丰富,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糯玉米由普通玉米发生突变再经人工选育而成的新类型,其子粒胚乳淀粉为100%的支链淀粉,煮熟后粘软而富有糯性,俗称粘玉米。由于糯玉米子粒中淀粉完全由支链淀粉构成。由于糯玉米营养丰富,开发利用价值高,被人们称为黄金作物。紫黑糯玉米更是甜糯玉米中的珍品。紫黑糯玉米具有稀、奇、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采用年复一年的免耕种植,这样造成了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肥力下降,大大影响了糯玉米产量和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糯玉米免耕种植,导致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肥力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第一年依次以玉米、黑麦草、小麦和黑麦草间隔形式进行种植;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m~2.4m,每排玉米均种植4行,同行距种为15cm~20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m~1.2m,每排黑麦草均种植4行;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m~2.4m;所述的玉米为紫黑糯玉米;
二、第二年依次以黑麦草和玉米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且在上一年玉米地块上种植黑麦草,每排黑麦草均种植8行,在上一年黑麦草和小麦地块上种植玉米,每排玉米均种植8行;
三、以二年作为一个轮作周期重复种植。
本发明优点:一、增加玉米的平均行距,不仅保证通风,降低了大小斑病发生的可能,减少了雄穗花粉散落叶片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增强了群体的后期光合能力,提高子粒灌浆的程度,实现了增产的目的,且每株2棒玉米的占比达到85%以上。二、黑麦草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套种黑麦草可以避免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并且黑麦草可将玉米吸收后余下的N储存在土壤里而不被滤掉;三、黑麦草耐阴,套种黑麦草可以避免小麦被玉米遮荫;四、套种小麦不仅增加玉米的平均行距,而且可以改良土壤结构,避免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五、周期种植可以合理利用土壤营养成分,避免玉米重茬,而且提高玉米产量。六、缩小玉米的同行株距,避免玉米后期追肥的养分浪费。七、本发明在上一年玉米地块上种植黑麦草,在上一年黑麦草和小麦地块中种植玉米,达到轮作的目的。八、本发明实现在同一地块持续种植,且玉米产量不降低,不会出现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第一年依次以玉米、黑麦草、小麦和黑麦草间隔形式进行种植;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m~2.4m,每排玉米均种植4行,同行距种为15cm~20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m~1.2m,每排黑麦草均种植4行;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m~2.4m;所述的玉米为紫黑糯玉米;
二、第二年依次以黑麦草和玉米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且在上一年玉米地块上种植黑麦草,每排黑麦草均种植8行,在上一年黑麦草和小麦地块上种植玉米,每排玉米均种植8行;
三、以二年作为一个轮作周期重复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在4月上旬种植小麦,8月上旬收割,并在8月上旬在小麦地块种植白菜,每排小麦均种植4行白菜,按每亩40kg施加有机肥。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在小麦地块种植白菜,增加土壤利用率。并且种植白菜时按每亩40kg施加有机肥,而且白菜耗N量小,将有机肥中大量的N保留至土壤中,增加土壤的N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至二中采用玉米种子尖朝下定向种植。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采用玉米种子尖朝下定向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具有:一、植株出苗块,可以提高有效积温利用率,也就是获的更长得生长时间。二、出苗后所有植株排列整齐、叶片朝向一致,利于采光、通风,三、玉米苗出苗位置固定在种植位置上方、整齐,便于耕作。与玉米种子尖朝上相比,出苗10天内玉米幼苗多展开一叶,且平均高出4cm。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至二中在6月中下旬种植黑麦草,黑麦草不收获。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本实施方式黑麦草不收获保证,黑麦草完全达到还耕于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如让肥力,有助于次年玉米产量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和二中玉米秋收后秸秆粉碎置于田中。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本实施方式将玉米秸秆还耕于田,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如让肥力,而且达到秸秆的合理利用,避免造成二次农业废弃物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点是:步骤一和二中玉米收获后,当土壤冻层平均达到5cm时,注入水冰封地块,冰层厚度平均为3c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本实施方式冰封的目的:1、保证次年土壤含水率,避免出现春旱,导致小麦延误种植;2、加速次年春土壤中秸秆及黑麦草的腐蚀速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不同点是:步骤一至二中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按每亩150kg施加。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采用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1、种植得到有机玉米,增加玉米的附加价值;2、而且能改良土壤,有效避免土壤板结,3、加速土壤中秸秆和黑麦草的腐蚀,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2m,同行距种为15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1m;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2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采用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2m,便于后期机械处理玉米秸秆,每次机械高好处理一排。
本发明内容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1: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第一年依次以玉米、黑麦草、小麦和黑麦草间隔形式进行种植;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2m,每排玉米均种植4行,同行距种为15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1m,每排黑麦草均种植4行;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2m;所述的玉米为紫黑糯玉米;
二、第二年依次以黑麦草和玉米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且在上一年玉米地块上种植黑麦草,每排黑麦草均种植8行,在上一年黑麦草和小麦地块上种植玉米,每排玉米均种植8行;
三、以二年作为一个轮作周期重复种植。
实施例1步骤一中在4月上旬种植小麦,8月上旬收割,并在8月上旬在小麦地块种植白菜,每排小麦均种植4行白菜,按每亩40kg施加有机肥。
实施例1步骤一至二中采用玉米种子尖朝下定向种植。
实施例1步骤一至二中在6月中下旬种植黑麦草。
实施例1步骤一至二中玉米秋收后秸秆粉碎置于田中。
实施例1步骤一和二中玉米收获后,当土壤冻层平均达到5cm时,注入水冰封地块,冰层厚度平均为3cm。
实施例1步骤一至二中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按每亩150kg施加。
实施例1步骤一中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2m,同行距种为15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1m;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2m。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方法在北方铜一地块连续种植10年,紫黑糯玉米的产量基本没有变化,且平均每年每株玉米结2棒的占比达到90.12%,且第1棒玉米长度达到18cm以上的占98.35%,第2棒玉米长度达到15cm以上的占61.23%。

Claims (6)

1.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第一年依次以玉米、黑麦草、小麦和黑麦草间隔形式进行种植;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m~2.4m,每排玉米均种植4行,同行距种为15cm~20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m~1.2m,每排黑麦草均种植4行;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m~2.4m;所述的玉米为紫黑糯玉米;
二、第二年依次以黑麦草和玉米间隔形式进行种植;且在上一年玉米地块上种植黑麦草,每排黑麦草均种植8行,在上一年黑麦草和小麦地块上种植玉米,每排玉米均种植8行;所述的玉米为紫黑糯玉米;
三、以二年作为一个轮作周期重复种植;
步骤一中在4月上旬种植小麦,8月上旬收割,并在8月上旬在小麦地块种植白菜,每排小麦均种植4行白菜,按每亩40kg施加有机肥;
步骤一和二中玉米采用玉米种子尖朝下定向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二中在6月中下旬种植黑麦草,黑麦草不收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二中玉米秋收后秸秆粉碎置于田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二中玉米收获后,当土壤冻层平均达到5cm时,注入水冰封地块,冰层厚度平均为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二中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按每亩150kg施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单排玉米的宽度为2.2m,同行距种为15cm;单排黑麦草的宽度为1.1m;单排小麦的的宽度为2.2m。
CN201810326390.XA 2018-04-12 2018-04-12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Active CN108522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6390.XA CN108522175B (zh) 2018-04-12 2018-04-12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6390.XA CN108522175B (zh) 2018-04-12 2018-04-12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2175A CN108522175A (zh) 2018-09-14
CN108522175B true CN108522175B (zh) 2019-12-17

Family

ID=6347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6390.XA Active CN108522175B (zh) 2018-04-12 2018-04-12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21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4869B1 (en) * 2001-01-02 2009-12-22 Williams Jr Marvin J Combined intercropping and mulching method
CN105493795A (zh) * 2014-09-25 2016-04-20 韩慧敏 一种马铃薯套种糯玉米复播白菜的方法
CN107333544B (zh) * 2017-07-10 2019-08-02 山东农业大学 防灾减灾的小麦、葱和桔梗间套作种植方法
CN107567747B (zh) * 2017-11-01 2019-12-2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一种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2175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7165A (zh) 一种基于水肥一体化的鲜食型甘薯栽培方法
CN102487690A (zh) 甜糯玉米高效立体种植方法
CN109793003B (zh) 芝麻矮化壮杆剂及其应用技术
CN103999676A (zh) 一种玉米间套轮作甘薯马铃薯栽培模式
CN105453753B (zh)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CN114009295A (zh) 一种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CN105325136A (zh) 一种二比空玉米种植方法
CN103875411A (zh) 甘蔗的种植工艺
CN104871801A (zh) 人参玉米新型种植方法
CN112154883A (zh) 一种马铃薯的高温环境下的种植方法
CN104521465A (zh) 一种甘蔗地套种南瓜的栽培方法
CN108522175B (zh) 构建玉米和小麦间作可持续种植方法
CN109661992A (zh) 新疆南疆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轻简化种植方法
CN113748943A (zh) 一种防病抗倒伏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6171423A (zh) 一种甘薯与烤烟的套种方法
CN106489477A (zh) 一种仿生态桃儿七育苗方法
CN112154882A (zh) 一种适合北方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的马铃薯绿色种植方法
CN110476748A (zh) 一种水稻饲粮兼用栽培方法
CN105519318A (zh) 一种二季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9496731A (zh) 一种谷物增产的方法
CN103798009A (zh) 一种特用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8575635A (zh) 一种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13439618B (zh) 单季茭白菜粮结合的种植方法
CN114009283B (zh) 一种百香果秋种长苗龄种苗的大杯育苗方法
CN1109494C (zh) 德日系列萝卜的育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