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0610A -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0610A
CN108520610A CN201810275456.7A CN201810275456A CN108520610A CN 108520610 A CN108520610 A CN 108520610A CN 201810275456 A CN201810275456 A CN 201810275456A CN 108520610 A CN108520610 A CN 108520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warning
i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ai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54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志宏
贺跃理
张振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54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06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0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06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02Image analysis to detect motion of the intruder, e.g. by frame subtraction
    • G08B13/19613Recognition of a predetermined image pattern or behaviour pattern indicating theft or intru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73Control unit therefor
    • G01N33/0075Control unit therefor for multiple spatially distributed sensors, e.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95Arrangements wherein non-video detectors start video recording or forwarding but do not generate an alarm themsel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本申请还同时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办公楼、公共设施、个人住宅的侵入和盗窃等犯罪手段越来越巧妙,为了防止这些犯罪,对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涨。其中通过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安全防护的形式之一是在建筑物内设置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人物图像,确定人物图像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但是这样的环境监测设备的功能较单一,导致安防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所述环境参数;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环境参数,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
或者,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所述空气质量参数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采集装置所采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子条件相同,且均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相同的空气质量阈值。
上述方案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相同;
其中,在第一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在第二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不同。
上述方案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表明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当前环境存在有运动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对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条件至少包括: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的持续时长满足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增量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检测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历史空气质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包括:
控制具有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开启警报信号;
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或者,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使得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装置,用于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装置是接口,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采集装置、通信装置、第二采集装置和警示装置;
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接口获得环境参数;
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图像;
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所述环境参数和/或所述图像;
所述警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开启第一警报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开启第二警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警报信号与第二警报信号不同。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如此,利用检测环境参数来监控防盗行为,能够在环境出现异常时,提高摄像头的隐蔽性,从而避免摄像头被破坏而造成防盗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流程实现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流程实现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参数是反映特定环境质量的总体物理状况的参数,如噪声的声级或振动的强度等参数;还可以是反映某一环境容量某个侧面的生理参数,如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或粒径形态等参数。
当获得该环境参数的主体是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或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或过敏原等空气污染),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设备时,该设备可以是空气净化器。
具体地,当空气净化器获得环境参数时,具体可以由该空气净化器中的第一采集装置对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浓度进行采集,并由第一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发送给空气净化器。例如,该第一采集装置可以是空气质量传感器。
当获得该环境参数的主体是能够与空气净化器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时,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或PAD等设备。
具体地,当移动终端获得环境参数时,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相关空气质量检测APP与空所净化器进行关联,这样,在空气净化器检测到该空气净化器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时,可以由空气净化器将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主动上报给该移动终端;或者,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空气净化器发送环境参数获取指令,由空气净化器根据该环境参数获取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
当获得该环境参数的主体是能够控制所述空气净化器的系统服务器时,可以在空气净化器检测到该空气净化器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时,可以由空气净化器将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主动上报给该系统服务器;或者,还可以由系统服务器向空气净化器发送环境参数获取指令,由空气净化器根据该环境参数获取指令向系统服务器发送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备获取目标环境的环境参数,能够为后绪判断目标环境是否异常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
步骤102,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可以由空气净化器中的处理器对该环境参数进行处理。
具体地,该处理器在空气净化器获得环境参数后,将该环境参数与预设阈值参数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如果该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空气净化器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空气净化器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本申请利用检测环境参数来监控防盗行为,可避免传统技术中通过摄像头监控防盗行为而致使摄像头容易被破坏,从而造成失窃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可以不同。
这里,当该环境参数是空气质量参数时,所述第一条件可以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空气质量阈值;所述第二条件可以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环境异常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所述第一子条件和所述第一条件可以相同,且也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空气质量阈值;第二子条件可以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环境异常阈值。本申请在不用对设备进行检测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只根据环境参数所满足的条件的不同,使可知晓当前是空气异常还是环境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可以相同;
这里,在第一模式下,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在第二模式下,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不同。例如,第一模式是用户离家模式,第二模式是用户在家模式;
当空气净化器处于用户离家模式时,如果空气净化器检测到的环境参数超过预设空气质量阈值或者超过预设环境异常阈值,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当空气净化器处于用户在家模式时,如果空气净化器检测到的环境参数超过预设空气质量阈值或者超过预设环境异常阈值,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本申请根据用户对设备所设置的模式的不同,而执行不同警示的指令,能够大大降低设备识别环境异常的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可以不同。
例如,第一指令用于控制具有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开启警报信号,该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空气净化器。第二指令用于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该第二采集装置具体可以是摄像头。
其中,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由具有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第二采集装置在接收到图像采集信号时,执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发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
或者,由具有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第二采集装置在接收到图像采集信号时,执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发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并由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使得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
这里,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与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还可以是能够控制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的系统服务器。
本申请通过检测环境参数的设备向摄像头发送指令来控制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能够提高摄像头的隐蔽性,而从降低摄像头被破坏的机率,以及还降低了失窃机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表明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例如,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空气中的MP2.5的含量浓度达到150~250μg/m3,则表明当前的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例如:空气净化器检测到当前的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或者,空气净化器检测到当前的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的持续时长满足预设时间阈值;则表明当前环境存在有运动对象,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增量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检测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历史空气质量参数。
例如,在用户离家模式下,空气净化器检测到当前环境中的PM2.5在30秒内的变动量超过20μg/m3,则表征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可以判定家中有突发情况,需要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或者,在用户离家模式下,空气净化器检测到当前环境中的PM2.5每间隔10秒的变动量增加10μg/m3,则表征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可以判定家中有突发情况,需要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或者,在用户离家模式下,空气净化器检测到当前环境中的PM2.5在30秒内的变动量超过当天中的历史PM2.5,则表征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可以判定家中有突发情况,需要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
例如,第一警示方式和第二警示方式的警示内容和/或警示效果不同;或者,第一警示方式和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其中,第一警示方式和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例如,在空气净化器)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例如,在手机或智能手表)侧警示;
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例如,在空气净化器和手机)同时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例如,在空气净化器或手机)侧警示。
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在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例如,在空气净化器)侧警示时,可以在第一设备所在环境中用一种提醒幅度较小的方式警示,以避免有人闯入用户室内时打草惊蛇;或者,还可以在第一设备所在环境中用一种提醒幅度大的方式警示,用于有人闯入用户室内时具有威慑力,从而吓走移动对象。如此,通过对设备侧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发出不同的警示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盗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能够在家庭设备开启离家模式时,通过对家庭设备所在环境进行环境参数检测,来观察家中是否有人员走动。当家庭设备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参数,例如PM2.5在预设时间内突然大增达到了预设阈值,比如变动量在30秒内超过10μg/m3,则可以判定家中有突发情况,这时家庭设备会通过网络向与其关联的移动终端发出报警,通知给主人,同时联动其他家庭智能设备做一个图像备份等,以达到一种隐蔽的报警器的作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得装置201和处理装置202;
其中,所述获得装置201,用于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这里,所述获得装置201具体可以是一个接口,也可以是一个传感器。
所述处理装置202,用于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这里,所述处理装置202具体可以将所述环境参数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定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还是满足第二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获得装置201是一个接口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采集装置203、通信装置204、第二采集装置205和警示装置206;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装置203,用于通过所述接口201获得环境参数;
所述第二采集装置205,用于采集图像;具体,第二采集装置205可以通过摄像头对移动对象进行图像采集。
例如,在用户离开模式下,室内进入人员,该人员即为移动对象,则由第二采集装置205通过摄像头对人员进行图像采集,以获得人员的图像数据。
所述通信装置204,用于向手机和/或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环境参数和/或所述图像;
这里,当该电子设备与手机和/或智能手表等通信设备关联后,可以通过通信装置204将第一采集装置203采集的环境参数和第二采集装置205采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该通信设备,使得所述环境参数和图像数据在通信设备上显示。
所述警示装置206,用于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时,根据所述处理装置202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开启第一警报信号;或者,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时,根据处理装置202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开启第二警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警报信号与第二警报信号不同。
例如,第一警示信号可以是在第一设备所在环境中用一种提醒幅度较小的方式警示,以避免有人闯入用户室内时打草惊蛇;第二警示信号可以是在第一设备所在环境中用一种提醒幅度大的方式警示,用于有人闯入用户室内时具有威慑力,从而吓走移动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处理方法实施例二者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300可以是空气净化器、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信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信息推送服务器、内容服务器或身份认证服务器等。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4和用户接口303。电子设备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3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3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305。
其中,用户接口3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存储器3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3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3021和应用程序3022;其中,操作系统3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3022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3022中。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01中,或者由处理器301实现。处理器3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3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3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02,处理器301读取存储器3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所述环境参数;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或者,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所述空气质量参数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采集装置所采集。
这里,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子条件相同,且均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相同的空气质量阈值。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相同;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在第一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在第二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不同。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表明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当前环境存在有运动对象。
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对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的持续时长满足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增量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检测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历史空气质量参数。
具体所述处理器301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控制具有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开启警报信号;
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或者,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使得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电子设备300的处理器301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所述环境参数;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或者,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所述空气质量参数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采集装置所采集。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子条件相同,且均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相同的空气质量阈值。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相同;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在第一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在第二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不同。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表明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当前环境存在有运动对象。
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对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的持续时长满足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增量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检测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历史空气质量参数。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控制具有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开启警报信号;
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或者,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使得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4包括:
第一设备401、能够与第一设备401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402,以及第三设备403;
其中,第一设备401可以为空气净化器,第二设备402可以是手机或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当然还可以是第一设备401的系统服务器;第三设备403可以是摄像头。
具体地,第二设备402可以通过环境监测APP与第一设备401关联,当第一设备401检测到第一设备401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如果满足第一条件时,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当第一设备401检测到第一设备401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如果满足第二条件时,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
例如,第一设备401检测到第一设备401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将检测到的空气质量参数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检测到的空气质量参数在30秒内突然大增,超过当天中的历史空气质量参数,则表明当前环境异常。第一设备401通过云端向第二设备402发送警示信号。同时,还可以通过路由装置向第三设备403发送图像采集号。
第二设备402通过环境监测APP接收到第一设备401发送的警示信号,得知当前环境是否异常。
第三设备403通过第一设备401发送的警示信号,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图像发送给第一设备401,再由第一设备401将图像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402。
这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相同时,在第一模式下,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第一设备401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在第二模式下,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第一设备401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
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时,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当前检测到的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空气质量阈值。第二条件表征当前检测到的空气质量参数超过预设环境安全阈值,需要警示。
这里,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
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对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处理方法实施例二者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所述环境参数;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环境参数,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
或者,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所述空气质量参数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采集装置所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子条件相同,且均是表征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超过相同的空气质量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相同;
其中,在第一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
在第二模式,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表明空气质量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空气质量异常警示的第一指令;
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则执行表征当前环境异常警示的第二指令;
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环境需要警示,包括: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表明当前环境存在有运动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指令对应的第二警示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对不同设备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至少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的第一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能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侧警示;或者所述第一警示方式和所述第二警示方式分别对所述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警示方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至少包括: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满足空气质量阈值的持续时长满足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空气质量阈值,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增量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检测值满足空气质量阈值;
或者,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历史空气质量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包括:
控制具有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开启警报信号;
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包括:
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控制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或者,向对应所述环境的第二采集装置发送图像采集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使得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装置,用于获得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表征第一采集装置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
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环境参数;其中,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一指令;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二条件,则执行表征警示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装置是接口,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采集装置、通信装置、第二采集装置和警示装置;
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接口获得环境参数;
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图像;
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所述环境参数和/或所述图像;
所述警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开启第一警报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开启第二警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警报信号与第二警报信号不同。
CN201810275456.7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5206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5456.7A CN108520610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5456.7A CN108520610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0610A true CN108520610A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3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5456.7A Pending CN108520610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06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869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210A (zh) * 2014-05-23 2014-08-13 徐晓青 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4240109A (zh) * 2014-05-27 2014-12-24 李岩 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可视化方法与系统
CN204883194U (zh) * 2015-06-04 2015-12-16 张玲亚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环境监测系统
CN105371445A (zh) * 2015-12-11 2016-03-02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6548591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伊诺家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恶劣空气质量和火灾以及发出危险情况警报的监督和控制方法
CN106934983A (zh) * 2017-04-20 2017-07-07 太仓鸿策腾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远程报警系统
CN107103723A (zh) * 2017-05-05 2017-08-29 苏州爱微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CN107543902A (zh) * 2017-08-18 2018-01-05 苏州格瑞格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210A (zh) * 2014-05-23 2014-08-13 徐晓青 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4240109A (zh) * 2014-05-27 2014-12-24 李岩 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可视化方法与系统
CN204883194U (zh) * 2015-06-04 2015-12-16 张玲亚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环境监测系统
CN106548591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伊诺家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恶劣空气质量和火灾以及发出危险情况警报的监督和控制方法
CN105371445A (zh) * 2015-12-11 2016-03-02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6934983A (zh) * 2017-04-20 2017-07-07 太仓鸿策腾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远程报警系统
CN107103723A (zh) * 2017-05-05 2017-08-29 苏州爱微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CN107543902A (zh) * 2017-08-18 2018-01-05 苏州格瑞格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869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8222B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CN103957316B (zh) 一种智能手机防盗保护方法
CN204156937U (zh) 具有丢失提醒功能的手机
CN101661660B (zh) 一种实现自动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66599A (zh) 一种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049592B (zh) 移动智能终端语音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CN201749536U (zh) 电子智能防盗系统
WO201515457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终端
CN111275909B (zh) 一种安防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4952228B (zh) 防盗保护开启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15555A1 (zh) 随身物品的防盗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20610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160204A1 (en) Smart-device communication in response to event
CN201717989U (zh) 酒店智能监控系统一体机
CN106991775A (zh) 一种智能防盗报警系统
CN104063978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适用的移动终端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619439Y (zh) 通用便携式防盗、监测、报警多功能手机
WO2019068172A1 (en) DETECTION OF WINDOW GLASS BREAK BASED ON ACCELERATION
CN202720742U (zh) 家庭语音防盗报警系统
US20180165935A1 (en) Identifying an individual based on an electronic signature
CN103593932A (zh) 基于红外传感信号专用处理芯片的语音防盗报警系统
CN202736214U (zh) 基于红外传感信号专用处理芯片家庭语音防盗报警系统
CN103593930A (zh) 基于低电压通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语音防盗报警系统
CN108965456A (zh) 基于车联网的防盗告警提示方法与车联网系统
CN202720740U (zh) 基于低电压通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语音防盗报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