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0431A -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0431A
CN108520431A CN201810250099.9A CN201810250099A CN108520431A CN 108520431 A CN108520431 A CN 108520431A CN 201810250099 A CN201810250099 A CN 201810250099A CN 108520431 A CN108520431 A CN 108520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s
subsystem
media
evaluation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00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20431B (zh
Inventor
李思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500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0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0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0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20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0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2Rating or review of business operator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13Third-party assiste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新媒体系统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所述创作子系统、所述媒体子系统以及所述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基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形成新媒体生态系统。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能够提高作品质量、保障参与各方权益和责任的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媒体包括期刊杂志,也包括网络媒体如新闻类、博客类、微博类、论坛类、直播类、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圈、视频类等。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创作者、出版商、阅读者之间的收益不对等、责任不明确、操作不方便、评价不科学。
具体而言,传统的期刊杂志或网络媒体,都由创作者投稿或发布到出版商拥有的出版社或媒体平台,由他们作为中间环节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目前,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包括作品的录用、定价、广告权均属于出版商,创作者的知识产权、阅读者的用户体验均受制于出版商;出现违法违规内容时,出版商和创作者的责任判定过程复杂;创作者、阅读者需要在多个媒体平台建立帐号,访问和登录操作复杂;评价机制偏重吸引流量和短期效果,文不对题、标新立异的标题党现象严重,作品质量不能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提供一种全新的用户协作模式与信息交互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权利受限以及作品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
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所述创作子系统、所述媒体子系统以及所述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区块链的形式进行信息交互。
可选的,所述创作子系统具体包括:
管理单元,用于为用户提供创作工具;所述创作工具包括文字输入、格式编辑、文档管理、作品发布以及读者互动;
第一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
可选的,所述媒体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三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四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五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
第六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可选的,所述新媒体系统为区块链分布式多节点的去中心化结构、采用可编程智能合约、区块链内嵌共识算法以及累积式的数据记录机制。
可选的,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分别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
可选的,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用户为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登记成功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创作子系统的用户包括作者;所述媒体子系统的用户包括媒体及读者;所述媒体包括出版商或运营商;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用户包括作者、媒体、读者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提供者。
可选的,所述创作子系统和所述媒体子系统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创作子系统和所述媒体子系统相互独立且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集成。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创作子系统编辑及发布作品;通过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通过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第二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
媒体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通过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第三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新媒体系统在基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时,第四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创作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第五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媒体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第六作品引用接口设于第三方评价及溯源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
所述创作子系统编辑及发布作品;通过第四作品引用接口向区块链存入作品及其溯源信息,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
所述媒体子系统编排、传播及提供作品阅读服务;通过第五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发送作品引用信息至区块链,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区块链,接收来自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通过第六作品引用接口接收作品信息,接收来自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读者评价信息,发送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至区块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在创作子系统与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在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创作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在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基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与传统媒体不同,所述新媒体系统不依托出版商及其媒体系统征稿、评价、发行,作品创作者拥有私有的创作与发布平台,创作者不向出版商投稿、自己拥有作品的知识产权或存储权,出版商可以基于契约对创作者的作品进行引用,形成出版物。本质上,新媒体系统去掉了出版商这个传统中间环节,使其成为作品的使用者,作者和读者的服务商,用户权利得到极大的保障;此外,所述新媒体系统,在作品评价方面也与相关的传统媒体不同,不依托出版商对作品进行评审、评价,而是采用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对创作者的作品品质、资质、全网舆情、创作过程、传播过程进行记录,评价高的作品会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和媒体的传播,从而保证作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媒体系统的业务模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媒体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媒体系统的网络平台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媒体系统的区块链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私媒体”网络平台设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能够充分给予用户权利和责任范围,提高用户所阅读的作品质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传统的期刊杂志与网络媒体,媒体以及作品的所有者是出版商或网络媒体运营商;作者投稿或发布到出版社或媒体平台,出版社或由媒体平台负责征稿、评审、编辑、发行,读者通过期刊杂志或媒体网站浏览与阅读。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作品的录用、定价、广告等权利均属于出版商或媒体运营商,作者的知识产权、读者的用户体验均受制于出版商;出现违法违规内容时,出版商和创作者的责任判定复杂;作者、读者需要在多个媒体平台建立帐号,访问和登录操作复杂;评价机制偏重吸引流量和短期效果,文不对题、标新立异的标题党现象严重,作品质量不能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迎合互联网、知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重新定位作者与媒体关系,将作品知识产权或存储权赋予作者,将评价权赋予第三方,从而保障创作者知识产权、减少中间环节、明确责任承担,健全评价机制、提高内容质量,避免创作者、发行者、阅读者之间的受益不对等、责任不明确、操作不方便、评价不科学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交互的去中心化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能够保障创作者知识产权、减少中间环节、明确责任承担,健全评价机制、提高内容质量,避免创作者、发行者、阅读者之间的受益不对等、责任不明确、操作不方便、评价不科学等问题。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所述创作子系统、所述媒体子系统以及所述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区块链的形式进行信息交互。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创作子系统具体包括:
管理单元,用于为用户提供创作工具;所述创作工具包括文字输入、格式编辑、文档管理、作品发布以及读者互动;
第一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
所述媒体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三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四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五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
第六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1、新媒体系统的业务模型
如图1所示,所述新媒体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网络自媒体系统,涉及的业务主体包括作者、媒体(出版商/运营商)、读者、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提供者,涉及的业务客体是文学、文艺、新闻、博客、评论等各种类型的文字、视频、图片作品,涉及的基本业务包括创作、发表、评价、引用、传播、阅读,涉及的业务服务包括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
所述新媒体系统,采用了与期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称为去中心化的“对等模式”。对等模式的特征是:
(1)将作品知识产权或存储权赋予作者而不是媒体,作者不向媒体投稿或转移知识产权;
(2)作者和媒体可以拥有相互独立的私有化作品创作与传播平台,作者创作并且对外提供作品,媒体引用作品并提供传播服务;
(3)作者的作品通过第三方进行开放评价与溯源,媒体和读者可以通过该第三方评价服务选择作品。
2、新媒体系统的工作原理
2.1业务规则
所述新媒体系统,涉及的作者、媒体、读者、第三方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涉及的基本业务规则包括:
(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是一种由作者、媒体(出版商/运营商)、读者形成的网络自媒体系统,媒体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化的;
(2)作者拥有作品的著作权、知识产权或存储权,媒体引用作品并提供传播服务;
(3)作者与媒体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对等关系,作者无需向媒体投稿,媒体没有对作品的录用、定价、广告等权利;
(4)不依托出版商对作品进行评审、评价,而是采用基于第三方的评价服务,对作品提供开放的评价与溯源服务,作者、出版商、读者通过该第三方服务选择和评价作品;
(5)评价与溯源信息包括作品品质、资质、全网舆情、创作过程、传播过程进行记录;
(6)作者、媒体可以拥有独立的私有化创作平台与媒体平台,创作平台、媒体平台可以是纸质的,但主要是联网的数字化平台;
(7)通过创作平台与媒体平台的集成,媒体、读者与作者无需在多个创作平台和媒体平台建立帐号。
2.2业务流程
所述新媒体系统,由于采用了基于对等模式的业务模型,其涉及的业务活动与工作流程,也与传统媒体不同。如图2所示,所述新媒体系统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与流程包括:
作者(创作作品;将作品提交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选择在自有平台或媒体平台发表;与媒体就作品引用进行沟通;为读者提供服务);
媒体(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作品、选择作品、评价作品;与作者就作品引用进行沟通;编排作品;传播作品;为读者提供服务);
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作品、选择作品、选择媒体平台、评价作品;阅读作品);
第三方(受作者委托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与溯源;为媒体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为读者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上述流程涉及的业务活动说明如下:
(1)作者创作作品:作者自主选择平台与工具进行创作,可以是自有平台,也可以是媒体提供的平台,或者其他平台;
(2)作者将作品提交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作者自主决定并委托第三方为自己作品进行评价与溯源,按要求提供作品相关信息;
(3)作者选择在自有平台或媒体平台发表:作者自主决定将作品发表在自有平台或媒体平台,媒体平台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化的;
(4)作者与媒体就作品引用进行沟通:作者可以主动或被动与媒体联系,对作品引用的费用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沟通;
(5)作者为读者提供服务:作者面向读者推介作品,响应读者问题;如果作者将作品发表在自有平台,则为读者提供作品检索与阅读服务;
(6)媒体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作品:媒体访问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符合其需求的作品;
(7)媒体选择作品:媒体根据第三方评价选择拟引用的作品,媒体也可以直接与作者联系确定拟引用的作品;
(8)媒体评价作品:媒体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对作品进行评价;
(9)媒体与作者就作品引用进行沟通:媒体可以主动或被动与作者联系,对作品引用的费用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沟通:
(10)媒体编排作品;媒体根据发行需要对作品进行引用和编排;
(11)媒体传播作品:媒体通过各种推介手段与资源吸引读者;
(12)媒体为读者提供服务:媒体通过纸质或网站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
(13)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作品: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检索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可以通过媒体推介服务搜索;
(14)读者选择作品: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信息确定阅读的作品,也可以自主确定;
(15)读者选择媒体平台: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信息选择阅读作品的媒体或平台;
(16)读者评价作品:读者通过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对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在阅读平台对作品进行评价;
(17)读者阅读作品:读者选择在作者自有平台或媒体平台进行阅读;
(18)第三方受作者委托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与溯源:第三方接受作者委托后,对作者提交的作者信息、作品信息进行审核,组织专家或读者对作品进行评价,采集舆情和溯源数据,形成完整、可信、权威、规范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19)第三方为媒体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媒体可以通过与第三方集成来检索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也可以登录第三方服务进行检索;
(20)第三方为读者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读者可以通过媒体平台、作者自有平台或者第三方溯源服务平台,查阅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3、新媒体系统的网络平台
3.1网络平台总体方案
所述新媒体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新媒体网络平台。新媒体网络平台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采用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架构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设计其系统架构与数据基础设施,另一种是采用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技术,设计为一种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新媒体网络平台
如图3所示,该网络平台的子系统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用户包括作者、媒体(出版商/运营商)、读者、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提供者;创作子系统的用户是作者,媒体子系统的用户是媒体和读者,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用户是作者、媒体、读者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提供者。
其中,媒体子系统的所有者可能是作者自身,也可以是媒体(出版商/运营商);创作子系统和媒体子系统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互相独立但通过接口集成,实现作品引用和交互;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独立于创作子系统和媒体子系统,但可以通过接口集成,实现评价与溯源信息的引用和交互。
(2)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
基于智能合约的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多节点的去中心化结构、可编程智能合约、共识算法以及累积式的数据记录机制,可以保障参与各方的对等性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实现作品创作、传播、阅读、评价过程的可追溯、不可篡改。
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涉及的创作、媒体、评价子系统,均与区块链通过存证接口连接,通过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
如图4所示,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包括作者、媒体、读者、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种角色;四种参与者需要的创作、媒体、评价工具,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开放给全网,作者、媒体、读者、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直接使用进行创作、引用、传播、阅读、评价,生成的作品数据、传播数据、阅读数据、评价数据,都会以加密方式记录在去中心化的账本上。
该智能合约区块链可以设置为联盟区块链,只有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登记成功的用户才能参与。作者、媒体、读者、评价者这四种角色也可以转换,一个作品的作者可以是另一个作品的读者、评价者;法律允许情况下,作者、读者都可以从事作品传播,从事传播的参与者就是媒体,而不仅限于具有资质的机构。
第三方评价机构整合、处理作品的质量、舆情与溯源数据,评价高的作品会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和媒体的传播,评价低的作品会被读者与媒体放弃,这种去中心化、以读者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比之传统的专家评审更加健全。
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作者、媒体、第三方评价机构,会分别依据其创作、传播和评价服务的质量与贡献得到激励,读者也会因为参与评价、付费阅读、传播等行为获得激励。
3.2创作子系统设计
创作子系统可以是作者独立拥有的,也可以是媒体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创作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作者提供创作工具,需要开发文字输入、格式编辑、文档管理、作品发布、读者互动等功能。
创作子系统为媒体子系统提供作品引用接口,使媒体子系统可以调用该接口实现作品引用与同步更新;如果媒体子系统提供了作品提交接口,创作子系统可以调用该接口实现作品提交与同步更新;创作子系统开发作品引用管理功能,支持作者与媒体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协商,并且管理作品的引用数据。
创作子系统为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接口,一方面向第三方提供作品数据,另一方面引用第三方处理后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通过创作子系统与多个媒体子系统互联互通,效果上等同于多个媒体子系统在作者的创作子系统上建立了账户,作者与媒体的互动无需登录,简化了操作。
3.3媒体子系统设计
媒体子系统可以由媒体运营商拥有与管理,也可以是作者自有的媒体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为媒体运营商提供管理与传播工具,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其基本功能包括:面向读者的作品检索、作品阅读、作品评价、阅读管理,以及面向媒体运营的作品引用管理、作品编辑、作品管理、版式编排、广告管理、内容管理、系统管理、客户服务等。
媒体子系统为创作子系统提供作品提交接口,使作者的创作子系统可以调用该接口实现作品提交与同步更新;如果创作子系统提供了作品引用接口,媒体子系统可以调用其接口实现作品引用与同步更新;媒体子系统开发作品引用管理功能,支持媒体与作者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协商,并且管理作品的引用数据。
媒体子系统为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接口,一方面向第三方提供自身采集的读者评价信息,另一方面引用第三方处理后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通过媒体子系统与多个创作子系统互联互通,效果上等同于多个创作子系统在媒体子系统上建立了账户,媒体与作者的互动无需登录,简化了操作。
3.4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设计
所述新媒体系统,在作品评价方面也与相关的传统媒体不同,不依托出版商对作品进行评审、评价,而是采用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对作品品质进行开放评价,对作品资质、全网舆情、创作过程、传播过程进行溯源。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适合由第三方、非盈利民营机构或社会团体等建设与管理,也可由公信力高的企业建设管理。第三方机构只接受作者或作品知识产权拥有者委托,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与溯源。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可信、权威、完整、规范的作品信息,涵盖作品基础信息、全网舆情信息、创作传播全程信息。其基本功能包括:读者信息管理;作者信息管理;媒体信息管理;审核专家管理;作品委托管理;作品内容审核管理;作品基础信息编辑管理;作品舆情信息采集管理;作品信誉数据管理;作品溯源数据管理;作品违规管理等。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为媒体子系统提供接口,支持媒体子系统通过调用该接口引用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以及向第三方提供自身采集的读者评价信息。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为创作子系统提供接口,支持创作子系统通过调用该接口提交作品评价委托、提供作品本身以及溯源数据、引用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实施方式分析
所述新媒体系统,是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其业务上是一种由作者、媒体、读者、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的网络自媒体,技术上是由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构成的分布式网络平台。
业务实施方面,可以选择的方案包括:以媒体(出版商/运营商)为中心的网络自媒体方案,以及以作者为中心的开放自媒体方案。
(1)以媒体为中心的网络自媒体方案。是在现有自媒体平台基础上进行开发与完善,是平稳过渡,涉及的实施内容包括:宣布新的知识产权或存储权归属政策;宣布新的作品稿件评审政策,委托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机构进行评价;允许或为作者开发创作子系统,并且通过引用进行媒体内容制作(此项非必需);如果没有可使用的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支持第三方建设该服务。
(2)以作者为中心的开放自媒体方案。是所述新媒体系统的针对性全新设计,涉及的实施内容包括:基于所述新媒体系统公开的业务模型、业务规则、业务流程以及网络平台设计内容,针对所述新媒体的对等模式,创新当前的网络自媒体平台架构,实现独立运作、对等协作的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形成开放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新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
以媒体中心的网络自媒体方案,可以用于改造现有的期刊杂志、新闻媒体,以及论坛、百科、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自媒体;以作者为中心的开放自媒体方案,适合建立全新模式的媒体生态系统。
本发明采用以作者为中心的开放自媒体方案,实现了一种所述新媒体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命名为“私媒体”,其总体技术方案公开如下。
技术方案分析
私媒体总体框架
实施例“私媒体”采纳了所述新媒体系统公开的业务模型、业务规则、业务流程以及网络平台设计方案。如图5所示,私媒体网络平台包括两个独立的子系统:一个具有创作、媒体、阅读功能的一体化移动应用(该移动应用的名字也叫“私媒体”),以及一个第三方作品评价与溯源公共服务(该公共服务命名为“作品可信云”)。
无论作者、媒体或读者,私媒体的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移动应用“私媒体”。“私媒体”移动应用支持作者、(自)媒体和读者这三种用户角色,用户可以在三种角色之间切换。这种设计迎合了互联网环境中作者、读者、(自)媒体身份不分的趋势,也突出了所有用户对等协作、责权利明晰的理念。
私媒体区块链
(1)区块链规则设计
私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包括作者、媒体、读者、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种角色;“私媒体”移动应用APP开放给全网用户,用户可以作者、媒体、读者等身份进行创作、传播、阅读、评价,生成的作品数据、传播数据、阅读数据、评价数据,都会以加密智能合约的方式记录在私媒体区块链。
私媒体区块链生态系统是一种联盟区块链,只有在“作品可信云”登记成功的用户才能参与。作者、媒体、读者、评价者这四种角色也可以转换,一个作品的作者可以是另一个作品的读者、评价者;法律允许情况下,作者、读者都可以从事作品传播,从事传播的参与者就是媒体,而不仅限于具有资质的媒体机构。
“作品可信云”整理、处理作品的质量、舆情与溯源数据,评价高的作品会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和媒体的传播,评价低的作品会被参与者放弃。
新媒体生态系统中的作者、媒体、第三方评价机构,会分别依据其创作、传播和评价服务的质量与贡献得到激励,读者也会因为参与评价、传播、付费阅读等行为获得激励。
(2)区块链技术框架
私媒体区块链是一种联盟模式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初期设置4个区块链节点,部署在某知名云计算平台。私媒体相关数据保存在分布式账本中,通过智能合约对账本进行读写操作,账本是一个键值对状态库加区块链,区块链对应的是文件,以追加的方式写入、不可更改。
目前版本的私媒体区块链基于开放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进行开发,基于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包与接口,定义私媒体区块链数据对象,制定面向参与者的存证策略、接口规范,包括权限管理、公私密钥与证书管理、存证类型与存证记录管理、解密权限管理、令牌签发、交易记录查询等。
私媒体移动应用
(1)功能设计
“私媒体”移动应用为每种角色设计了针对性的功能子系统即创作模块、媒体模块、阅读模块。其中,创作模块的功能包括:文字输入、格式编辑、文档管理、作品发布、读者互动、作品引用授权与管理、作品引用同步、作品评价委托与引用管理等功能;
媒体模块的基本功能包括:面向读者的作品检索、作品阅读、作品评价、阅读管理,面向媒体运营的作品引用管理、媒体发行、作品编辑、作品管理、广告管理、内容管理、系统管理、客户服务,以及面向“作品可信云”的评价与溯源数据管理;
阅读模块的功能包括:作品检索、作品评价浏览、作品阅读、作品收藏、互动评价等。
(2)应用开发
“私媒体”是一种典型的移动应用,可以基于Android和IOS开发不同版本的APP。考虑用户习惯,也应该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目前的“私媒体”实施例,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APP,采用了Java开发语言与关系型数据库Sqllite。
作品可信云服务
(1)功能设计
“作品可信云”的目标是提供可信、权威、完整、规范的作品信息,涵盖作品基础信息、全网舆情信息、创作传播全程信息,基本功能包括:读者信息管理;作者信息管理;媒体信息管理;审核专家管理;作品委托管理;作品审核管理;作品基础信息编辑管理;作品舆情信息采集管理;作品信誉数据管理;作品溯源数据管理;作品违规管理等。
(2)服务流程
私媒体作品均委托“作品可信云”进行评价与溯源。私媒体用户在“作品可信云”注册身份、角色以及相关信息,签署真实性承诺以后,通过审核成为“可信用户”,就具备了提交作品评价的资格。可信用户如果是作者或者作品知识产权所有者,可以提交其作品委托评价与溯源。作品委托认证流程如下:
1.联系“作品可信云”获得会员账号密码,并登录可信云;
2.按照操作手册和提示提交作品信息,包括创作过程信息、奖惩信息与证书等;
3.“作品可信云”审核相关信息,同时自动采集该作品网络舆情信息;
4.信息审核通过后提交可信专家组审核;
5.作品评价信息与溯源信息完善度达到要求后,签署可信作品承诺书、获取可信码;
6.作品信息及可信证书在“作品可信云”正式发布。
(3)技术开发
“作品可信云”的技术开发内容包括:用于信息发布的作品基础信息规范、作品信誉信息规范、作品溯源信息规范、作品舆情信息规范;用于评价作品的作品评价指数、评价模型;用于作品舆情信息采集处理的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用于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的作品信息存取接口;以及基于以上技术的应用开发(含移动应用与Web应用)、接口开发。这些技术内容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开发。
“私媒体”实施案例目前并没有研究开发相关技术与应用,而是依托中国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服务中心提供的“可信云”,在其基础上针对媒体作品的特点进行了定制。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步骤601:创作子系统编辑及发布作品;通过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通过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第二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
步骤602:媒体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通过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第三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
步骤603: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内容,使用“新媒体”、“自媒体”、“区块链”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几项相关专利,分析如下:
(1)分布式全媒体综合平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公开号:CN106339487A,2017.01.18),包括人员访问模块、系统子系统及数据库存储模块,让用户能随时随地看电视、看新闻;随时随地参与活动和投票;随时随地给朋友分享信息。该专利局部内容可以分别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的作品创作、发表、评价,但其本质上仍然属于依托出版商的媒体平台,在创作内容、发表机制、评价方法方面与本专利均有不同。
(2)基于单向网络架构的自媒体多业务前端系统及实现方法(公开号:CN107154933A,2017.09.12),支持自媒体业务接入,只需要在原通信接口增加播发和回传的适配功能模块,对原有业务系统的影响小。该专利可以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的作品引用,但本专利不涉及对类似引用方法的公开内容。
(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版权交易云平台(公开号:CN106658075A,2017.05.10),包括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和直播访谈节目的蓝光盘、移动硬盘或高清录像带储存介质或无线传输介质。该专利可以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的作品交易,但本专利不涉及对类似交易平台的公开内容。
(4)基于自媒体的舆情管控系统及其方法(公开号:CN107633084A,2018.01.26),可以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的第三方评价,作为舆情采集方法,但本专利不涉及类似舆情采集技术的公开内容。
(5)一种自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号:CN107426287A,2017.12.01),实现了资源数据和需求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在进行需求信息以及资源数据发布的同时,实现了供求匹配度的自动计算,从而完成了自动推荐。该专利可以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作为出版商、作者的交易服务,但本专利不涉及类似舆情采集技术的公开内容。
综上所述,本专利所公开的新媒体系统,与期刊杂志以及网络自媒体如博客类、微博类、论坛类、直播类、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圈、视频类等相关的传统媒体相比,在业务模式及其创作机制、发表机制与评价机制,以及网络平台设计方面不同,可以解决它们存在的创作者、发行者、阅读者之间的收益不对等、责任不明确、操作不方便、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且本发明与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与专利相比,在技术领域或媒体范围、作品内涵、业务模式、评价范围与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同,且均不属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
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设有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所述创作子系统、所述媒体子系统以及所述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基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形成新媒体生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作子系统具体包括:
管理单元,用于为用户提供创作工具;所述创作工具包括文字输入、格式编辑、文档管理、作品发布以及读者互动;
第一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三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
第四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五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
第六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媒体系统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多节点去中心化结构,采用可编程智能合约、区块链内嵌共识算法以及累积式的数据记录机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创作子系统、媒体子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用户为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登记成功的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作子系统的用户包括作者;所述媒体子系统的用户包括媒体及读者;所述媒体包括出版商或运营商;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用户包括作者、媒体、读者以及第三方评价与溯源服务提供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作子系统和所述媒体子系统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作子系统和所述媒体子系统相互独立且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集成。
10.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作子系统编辑及发布作品;通过第一作品引用接口向媒体子系统提交作品以及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与所述媒体子系统就作品引用条款进行信息交互;通过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向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创作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第二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创作子系统之间;
媒体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创作子系统发送作品引用信息;通过第三作品引用接口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以及引用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第三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与所述媒体子系统之间;
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创作子系统内所述用户的作品以及向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接口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评价;通过所述第三作品引用接口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上传的所述作品的评价以及向所述媒体子系统发送针对所述作品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媒体系统在基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时,第四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创作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第五作品引用接口设于所述媒体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第六作品引用接口设于第三方评价及溯源子系统与区块链之间;
所述创作子系统编辑及发布作品;通过第四作品引用接口向区块链存入作品及其溯源信息,接收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引用信息,接收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
所述媒体子系统编排、传播及提供作品阅读服务;通过第五作品引用接口调用所述用户的作品,发送作品引用信息至区块链,将读者对于所述作品的评价上传至区块链,接收来自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的作品评价与溯源信息;
所述第三方评价与溯源子系统提供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通过第六作品引用接口接收作品信息,接收来自所述媒体子系统的作品读者评价信息,发送作品评价与溯源服务至区块链。
CN201810250099.9A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Active CN108520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099.9A CN108520431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099.9A CN108520431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0431A true CN108520431A (zh) 2018-09-11
CN108520431B CN108520431B (zh) 2022-03-11

Family

ID=6343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0099.9A Active CN108520431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043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6459A (zh) * 2018-09-17 2018-12-2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闻采编和发布方法
CN109523302A (zh) * 2018-10-19 2019-03-26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9992735A (zh) * 2019-03-19 2019-07-09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舆情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公有链系统
CN110162678A (zh) * 2019-05-27 2019-08-23 北京亿生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媒体号聚合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210910A (zh) * 2019-06-11 2019-09-06 风蝶科技文化(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影片管理方法及计算机终端
CN110879814A (zh) * 2019-11-25 2020-03-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26433A (zh) * 2020-04-07 2020-09-04 重庆云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术ai评估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04719A (zh) * 2020-09-03 2020-12-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33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CN105407076A (zh) * 2014-09-15 2016-03-16 上海天脉聚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桥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6250721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版权保护方法
US20170048217A1 (en) * 2015-08-10 2017-02-16 Cisco Technology, Inc. Group membership block chain
CN107018432A (zh) * 2017-03-28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内容的许可方法以及设备
CN107103405A (zh) * 2017-03-22 2017-08-29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众包系统及其建设方法
CN107516245A (zh) * 2017-08-25 2017-12-26 苏州点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评价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7622385A (zh) * 2017-08-28 2018-01-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字作品发行方法
CN107659610A (zh) * 2017-08-02 2018-02-02 北京瑞卓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33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CN105407076A (zh) * 2014-09-15 2016-03-16 上海天脉聚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桥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170048217A1 (en) * 2015-08-10 2017-02-16 Cisco Technology, Inc. Group membership block chain
CN106250721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版权保护方法
CN107103405A (zh) * 2017-03-22 2017-08-29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众包系统及其建设方法
CN107018432A (zh) * 2017-03-28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内容的许可方法以及设备
CN107659610A (zh) * 2017-08-02 2018-02-02 北京瑞卓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16245A (zh) * 2017-08-25 2017-12-26 苏州点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评价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7622385A (zh) * 2017-08-28 2018-01-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字作品发行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6459A (zh) * 2018-09-17 2018-12-2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闻采编和发布方法
CN109523302A (zh) * 2018-10-19 2019-03-26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9992735A (zh) * 2019-03-19 2019-07-09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舆情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公有链系统
CN110162678A (zh) * 2019-05-27 2019-08-23 北京亿生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媒体号聚合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210910A (zh) * 2019-06-11 2019-09-06 风蝶科技文化(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影片管理方法及计算机终端
CN110210910B (zh) * 2019-06-11 2020-09-08 风蝶科技文化(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影片管理方法及计算机终端
CN110879814A (zh) * 2019-11-25 2020-03-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26433A (zh) * 2020-04-07 2020-09-04 重庆云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术ai评估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04719A (zh) * 2020-09-03 2020-12-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04719B (zh) * 2020-09-03 2021-07-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0431B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0431A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Shermin Disrupting governance with blockchains and smart contracts
US10007893B2 (en) Methods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
Spiegel et al.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founder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success of early stage internet start‐ups: a mixed‐method study
US8200580B1 (en) Automated processes for seeking authorization to make printed publications searchable on a network
Van Rossum Blockchain for research
US20170185981A1 (en) Methods for Online Media Collaboration and Licensing
US8962964B2 (en) Methods for online collaborative composition
JP2023502976A (ja) カスタマイズ可能な通信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US20180308078A1 (en) Methods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
CN105190592A (zh) 具有深度因素和安全因素的电子商务网络
Wu et al. Legitimacy in adapti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ebook platforms in China
Papaevangelou Funding intermediaries: Google and Facebook’s strategy to capture journalism
Tan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in China
Bramble Safe harbors and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annon et al. Implementing an Open & FAIR data sharing policy—A case study in the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kune et al. Conceptualizing, financing and infrastructuring: Perspectives on Open Access in and from Africa
Ciriello et al.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s: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music industry
KR20110128648A (ko) 사용자가 협업하여 컨텐츠를 제작할 수 있도록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THACKER et al. Using Web 2.0 to conduct qualitative research: A conceptual model
Calleja-Lopez Techno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digital commoning: the case of the digital democracy and data commons (DDDC) pilot
Chen E-engagement: A guide for Public Sector Managers
Plunkett et al. Framing the law & policy picture: A snapshot of K-12 cloud-based ed tech & student privacy in early 2014
Zeng et al. BBCPS: A Blockchain Based Open Source Contribution Protection System
Blanke et al. European small-town Renewable Energy Communities: Participatory design of supporting tools as a vehicle to engage and understand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energy related conce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