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932A -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9932A
CN108509932A CN201810320091.5A CN201810320091A CN108509932A CN 108509932 A CN108509932 A CN 108509932A CN 201810320091 A CN201810320091 A CN 201810320091A CN 108509932 A CN108509932 A CN 108509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region
fingerprint collecting
finger prin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00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9932B (zh
Inventor
刘衍
陶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200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9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9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9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在进行光学指纹采集时,对指纹范围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即为将指纹按压的范围内设置为高光状态从而实现光学指纹的采集,其他区域仍然保持原有的UI和光线强度,避免了指纹采集时全部区域均为高光模式导致的刺眼和视觉疲劳的问题,视觉效果好,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采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指纹识别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学形态学、小波分析等众多学科。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主流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电容按压技术、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其中,电容按压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如果指纹有其他干扰则准确率大大降低;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需要在设备上进行开孔,降低了设备的防水性能;而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由于其快速的响应速度和精准的识别率越来越受到更多的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企业的青睐。
现有的采用光学识别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需要将智能终端的所有区域或指纹采集区域整体全部设置为高光模式,通过高光模式进行指纹特征的采集和提取,这种模式由于在指纹采集的全过程均保持高光的状态,使用户在进行指纹采集时,尤其是夜间,会出现高光导致刺眼、视觉疲劳,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瞬间致盲的情况,视觉效果不好,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包括:
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压感触控压力值;
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则获取所述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系统UI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开始采集指纹数据。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
优选地,所述“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所述“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提示信息的显示时间达到预设采集失败时间,则提示重新采集指纹,并返回所述“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优选地,
所述“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采集所述指纹数据并提取所述指纹数据中的指纹特征信息;
判断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不为非活体指纹,并判断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保存所述指纹数据并提示指纹采集成功。
优选地,所述“判断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为非活体指纹,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切换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如上述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在进行光学指纹采集时,对指纹范围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即为将指纹按压的范围内设置为高光状态从而实现光学指纹的采集,其他区域仍然保持原有的UI和光线强度,避免了指纹采集时全部区域均为高光模式导致的刺眼和视觉疲劳的问题,视觉效果好,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学指纹采集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输入单元比如键盘、遥控器,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此外,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接口控制程序、网络连接程序以及光学指纹采集程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方法通过将指纹按压的范围内设置为高光状态从而实现光学指纹的采集,其他区域仍然保持原有的UI和光线强度,避免了指纹采集时全部区域均为高光模式导致的刺眼和视觉疲劳的问题,视觉效果好,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1:
参照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指纹采集设备中,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考勤机、闸门认证装置等的交互界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适用于带有触屏的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中。
上述,指纹采集区域为在进行指纹采集的指令下,在交互界面,例如屏幕中出现的指定区域,例如,在进行指纹认证时,可以为手机屏幕的下半部,或者为手机屏幕的全屏幕都为指纹采集区域。
上述,在指纹采集区域,用户通过手指触摸采集区域,当触摸该区域时,即触发屏幕,并产生按压信号。例如,在进行支付时,需要采集用户的指纹,用户将手指触摸到屏幕的下半部,则产生按压信号。
步骤S20,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上述,指纹范围是包含用户的手指指纹特征的最小范围。可以为包含单一手指的指纹特征的范围,也可以为包含多个手指的指纹特征的范围。
指纹采集区域中与用户手指的指纹形状相匹配的范围,可以为预设的固定范围,也可以为系统对于当前所获取人体指纹自适应的范围。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泛指用户的操作界面,包含移动APP,网页,智能穿戴设备等。UI设计主要指界面的样式,美观程度。而使用上,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则是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门道。好的UI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在本实施例中,UI为图形用户界面。
上述,系统UI为指纹采集区域中,开始采集指纹之前的系统的UI。高光指纹采集UI为光学指纹采集时在指纹范围内的系统UI,可实现通过高光对指纹进行光学采集。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时改变的为指纹范围内的系统UI,即为用户手指下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而指纹范围以外的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此外,也可以为用户手指下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而其指纹范围以外的系统UI不做改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进行光学指纹采集时,对指纹范围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即为将指纹按压的范围内设置为高光状态从而实现光学指纹的采集,其他区域仍然保持原有的UI和光线强度,避免了指纹采集时全部区域均为高光模式导致的刺眼和视觉疲劳的问题,视觉效果好,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20“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获取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压感触控压力值;
需要理解的是,压感触控技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learForce压力感知触控解决方案、Force Touch技术、3D Touch的触控技术等技术。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压感触控(压力触控技术),是在屏幕四角配置了力度传感器,可以对按压力度进行感知,从而进行轻点、轻按、重按三层维度的动作回馈。这样可以让触控交互从长按的“时间”维度延伸至重压的“力度”维度,为人机交互开拓出了全新的空间。压力触控技术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源于Apple Watch的发布,通过Force Touch设备可以感知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丰富了用户使用手机触控交互的层次及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指纹采集识别的载体为具有压感触控技术的触屏,采用forcetouch技术的压感触控屏。通过force touch压感触控屏获取用户进行指纹采集时的压感触控压力值。
上述,用户在进行指纹采集时,通过手指接触指纹采集区域后获得按压信号,并进一步获取当前手指按压的压感触控压力值。
步骤S40,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
步骤S50,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则获取所述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系统UI进行切换。
上述,预设第一压力范围为预设的可调整的值,是切换高光指纹采集UI的判断标准,当检测到的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则获取高光指纹采集UI,以便于进行切换,从而将指纹范围的系统UI切换为高光指纹采集UI。例如,预设第一压力范围可以为压力值为5000-8000,即为当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5000-8000这个压力值范围时,获取高光指纹采集UI,以便于进行切换。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20“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
上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为预设的开始进行指纹特征获取、进行指纹识别的条件,即为,当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开始对用户的指纹范围内的指纹进行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压力范围的压力值要大于第一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
步骤S70,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开始采集指纹数据。
步骤S80,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
上述,在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则开始通过高光指纹采集UI对用户的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采集;如果未达到该压力范围,则在指纹范围所对应的系统UI上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提示信息显示于手指遮挡位置以外的区域,以防止在采集指纹时用户看不到提示信息。例如,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可以设置为压力值大于10000,在当前的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10000及以上的时候,则开始采集指纹数据;如果未达到10000,但是此时压力值也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值的5000-8000,说明用户在采集指纹时的触发力度不够,则提示用户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需要用户在采集指纹时继续用力,从而达到采集指纹的条件。
实施例4:
参照图5,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基于上述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所述步骤S10“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步骤S90,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上述,在本实施例中,指纹采集指令,可以为用户主动触发,从而进行指纹采集,例如,软件游戏的登录认证、智能指纹加密的闸门的开关认证等;也可以为自动触发,即通过其他APP、系统、或云端指令进行触发,例如进行转账、移动支付、云端对终端的认证等等。
上述,在获取到指纹采集指令后,设置指纹采集区域。例如,用户终端为手机,所述手机具有光学指纹采集功能,且屏幕采用force touch技术可获取用户的触屏按压的压力值,用户在进行转账支付时,提示需要进行指纹认证,并发出指纹采集指令,进而系统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一个指纹采集区域,可以为手机屏幕的全部区域,也可以为手机屏幕的某一部分,例如屏幕下半部。
所述步骤S80“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0,若所述提示信息的显示时间达到预设采集失败时间,则提示重新采集指纹,并返回所述“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上述,在进行指纹采集时别时,当用户采集指纹的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但小于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则会提示用户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需要用户增加一定力度从而出发指纹采集功能,此时持续或间歇性的显示该提示信息,并记录该显示时间,并将该显示时间与预设采集失败时间进行比对,如果该显示时间达到预设采集失败时间,则提示进行指纹的重新采集。例如,预设采集失败时间为15秒,当用户进行指纹采集时,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但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持续时间超过15秒,则提示用户抬起手指,重新进行指纹采集的流程。
实施例5:
参照图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0“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0,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所述步骤S20“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步骤S120,采集所述指纹数据并提取所述指纹数据中的指纹特征信息;
上述,在进行采集指纹数据时,为防止指纹认证的误操作或保证指纹认证的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假指纹或其他产品对光学指纹技术进行破解,需要对指纹数据的指纹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认证,首先要对采集的指纹数据中的指纹特征信息进行提取。
提取所采集到的指纹数据中的指纹特征信息,这些指纹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指纹的纹理分布、曲线数量、曲率、指纹节点位置、指纹脊线变化趋势等。
步骤S130,判断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上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为预存的包括具有非活体的指纹的明显特征的图片或特征数据,例如,可以为数据集合或含有大量非活体指纹的特征的图像,可以包括不同工艺制备的人造指纹的特征,通过将指纹特征信息与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进行比对,找出其中存在的非活体指纹的特征,从而可进行该指纹是否为人造指纹的判断。此外,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可预设的图片或数据越多,越能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不同的工艺制备出的非活体指纹不同,例如,在硅胶制作假指纹的脊线灰度变化基本相同或平滑,而木胶、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质制备的指纹的纹理平滑性不高,且纹理分散较大。
上述,是否属于非活体指纹的评价,是对于是否为人工制备的指纹替代物的判断,例如:硅胶指模、橡胶指模等。通过上述评价方式,达到排除非活体指纹的认证通过,提高指纹认证的安全性。
步骤S140,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不为非活体指纹,并判断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上述,如果排除非活体指纹的肯能性后,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是否为人体指纹特征的判断。人体的指纹特征与其他生物或物质的指纹特征,在生物学特征方面完全不同,例如,人体的指纹的纹理的宽度、毛孔的分布程度、汗腺孔的大小和分布密度等特征与其他动物的指纹完全不同。此外,也可通过相关传感器获取指纹的温度、湿度等特征综合对是否为人体指纹进行判断。
步骤S150,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步骤S160,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保存所述指纹数据并提示指纹采集成功。
上述,将指纹特征信息与预设人体指纹特征进行匹配,从而排除掉非人为指纹认证的可能,提高指纹识别认证的安全性。如果出现指纹特征信息与预设人体指纹特征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指纹信息为人体指纹信息,则可以进行指纹数据的保存并进行对认证用户的采集成功的提示;如果出现指纹特征信息与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不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指纹信息可能不为人体指纹信息,进而提示采集失败,并进行指纹的重新采集。
步骤S170,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为非活体指纹,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上述,如果出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具有与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为该指纹数据为非活体指纹,即为该指纹数据可能为人工制备的指纹代替品,例如硅胶的人造指模等;则提示采集失败,并进行指纹的重新采集的过程。
此外,参考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指纹采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0和切换模块20;
所述接收模块10,用于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所述切换模块20,用于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如上述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压感触控压力值;
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则获取所述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系统UI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开始采集指纹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所述“若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则在所述指纹范围以外的区域显示压感触控压力值不足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在所述压感触控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时采集指纹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提示信息的显示时间达到预设采集失败时间,则提示重新采集指纹,并返回所述“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所述“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之后,还包括:
采集所述指纹数据并提取所述指纹数据中的指纹特征信息;
判断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不为非活体指纹,并判断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
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没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若预设人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保存所述指纹数据并提示指纹采集成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是否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非活体指纹特征中有与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匹配项,则判定所述指纹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指纹数据为非活体指纹,提示指纹采集失败,并返回“根据指纹采集指令,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以便于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所述按压信号”。
8.一种光学指纹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切换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指纹采集区域,接收按压信号;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按压信号对应的指纹范围以外的所述系统UI切换为暗色UI,以便于对所述指纹范围的指纹进行光学指纹采集。
9.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光学指纹采集程序,所述光学指纹采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光学指纹采集方法。
CN201810320091.5A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Active CN108509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0091.5A CN108509932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0091.5A CN108509932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932A true CN108509932A (zh) 2018-09-07
CN108509932B CN108509932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381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0091.5A Active CN108509932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99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6909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指纹技术的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11460869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6417A2 (en) * 1999-11-01 2001-05-02 TRW Inc. Spurious fingerprint rejection by variable illumination
CN105022477A (zh) * 2015-06-23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94645A (zh) * 2015-08-17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104574A (zh) * 2016-02-25 2016-11-0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845199A (zh) * 2017-01-24 2017-06-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对象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7292235A (zh) * 2017-05-22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的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98303A (zh) * 2017-10-18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屏幕背光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987A (zh) * 2016-06-16 2016-11-1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解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6417A2 (en) * 1999-11-01 2001-05-02 TRW Inc. Spurious fingerprint rejection by variable illumination
CN105022477A (zh) * 2015-06-23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94645A (zh) * 2015-08-17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104574A (zh) * 2016-02-25 2016-11-0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845199A (zh) * 2017-01-24 2017-06-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对象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7292235A (zh) * 2017-05-22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的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98303A (zh) * 2017-10-18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屏幕背光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6909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指纹技术的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11460869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1460869B (zh) * 2019-01-18 2023-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932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2683B1 (ko) 생체 정보의 위조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7798653B (zh)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一种装置
CN106471457B (zh) 指纹传感器
CN108520241B (zh) 基于光学指纹技术的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US201803295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9184258A1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984622B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through video analysis
US11653873B2 (en) Skin detection device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1170198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20479101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
CN110088764A (zh) 用于虹膜识别功能的操作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6529436A (zh) 一种身份一致性认证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KR20180093917A (ko) 지문이미지를 형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지문감지 시스템
CN111310692A (zh) 一种检测对象管理方法、系统、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0688973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09932A (zh)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08762497A (zh) 体感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80069445A (ko) 서버, 휴대 단말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845188A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界面图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97337A (zh) 一种检测对象判断方法、系统、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06845189A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进行解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6075A1 (zh)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09522691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701383B (zh)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装置及终端
KR101585083B1 (ko) 시니어를 위한 스마트 기기 기반 공간 정보 중심 클라우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콘텐츠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