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472B -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472B
CN108494472B CN201810144893.5A CN201810144893A CN108494472B CN 108494472 B CN108494472 B CN 108494472B CN 201810144893 A CN201810144893 A CN 201810144893A CN 108494472 B CN108494472 B CN 108494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con
communication
deep space
satellite
or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48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472A (zh
Inventor
吴季
熊蔚明
李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keshen Chain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shen Chain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keshen Chain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keshen Chain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48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航天器和地面站,所述航天器包括:UNICON日心星座和地球同步轨道星座;所述日心星座包括6颗通过星座布局位于日心轨道上的UNICON通信卫星,所述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包括3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GEO卫星;用户深空探测器将数据传送至UNICON日心星座,然后通过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发送至地面站;每个UNICON通信卫星的顶部设置2个激光通信望远镜,每个激光通信望远镜能够沿纵轴进行180度旋转,从而实现360度扫描,使每两颗通信卫星之间能够进行激光通信。本发明的卫星系统可以为多个不同数据速率、不同轨道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高速数据上下行的接入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通信中继卫星星座组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用于在金星轨道至木星轨道之间为星际任务提供连续的通信中继服务。
背景技术
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整个太阳系探索的好奇心。至今为止,已经有超过150个探测器被发送至深空中用于探索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尽管如此,我们探索了太阳系的很小的一部分。同时,有能力进行深空项目仅仅是传统的大型国家和组织(如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等)。
近年来,针对深空探索有2个新型的发展方向:
第1个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国家计划进行深空探索项目,如韩国、卢森堡等。卢森堡政府甚至出台了一些政策用于促进利用星际资源。这些新兴势力将扩展并改变传统深空俱乐部的组成结构。
第2个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和工业公司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深空探测,其主要目的为对小行星带的资源展开挖掘和利用。这些有野心的先锋们(如深空工业公司、星际资源公司)对于小行星的商业价值非常感兴趣,同时期望能够在深空探测的投资上获利。在未来,深空经济将会缓慢的成长,同时存在着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潜力和可能性。
阻碍深空探测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通信与跟踪问题。通信与跟踪功能严重依赖于具有大型天线的传统深空跟踪网络,而这些设施仅存在于大型的国家或组织中。由于这些国家所需要跟踪并控制的深空项目的数量逐步增加,相关深空设施变得越来越繁忙,空闲时间越来越少。显然,在深空方面的新入者在使用深空TT&C网络方面的优先权极低。随着深空任务的距离逐步增加和深空探测器的小型化,现有为近地任务所建造的普通跟踪站越来越难以完成深空探测器的跟踪任务。对于这些新加入深空探索的国家或组织而言,构建并维持新的深空跟踪网络的成本过高,性价比很低。因此,建立适合于新体制的深空测控网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面向未来行星、小行星等深空探测测控通信需求,为下一代通用深空通信测控网络、网络服务模式、星座构型、深空通信新体制、载荷设计以及网络发射部署优化设计等技术解决方案。为未来大规模行星、小行星探测与资源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组网卫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航天器和地面站,所述航天器包括:UNICON日心星座和地球同步轨道星座;所述日心星座包括6颗通过星座布局位于日心轨道上的UNICON通信卫星,所述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包括3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GEO卫星;用户深空探测器将数据传送至UNICON日心星座,然后通过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发送至地面站;每个UNICON通信卫星的顶部设置2个激光通信望远镜,每个激光通信望远镜能够沿纵轴进行180度旋转,从而实现360度扫描,使每两颗通信卫星之间能够进行激光通信。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地面站通过GEO卫星和UNICON通信卫星将任务数据上传至用户深空探测器;并对UNICON通信卫星进行操作和控制。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当3颗或以上的UNICON通信卫星对于用户深空探测器是可见的,基于GPS导航原理,所述UNICON日心星座能够为用户深空探测器提供定位服务和时钟校准服务;当只有1颗或2颗UNICON卫星对于用户深空探测器是可见的,则用户深空探测器的位置信息由天体和可见UNICON卫星组合导航计算得出;所述天体为太阳、火星、地球、小行星,时钟信息通过UNICON通信卫星进行传输。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星座布局具体包括:
UNICON通信卫星所在的日心轨道的半长轴ac满足: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21
其中,aE为地球轨道半长轴;aM为火星轨道半长轴;N为中继卫星数量。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6颗UNICON通信卫星在日心轨道上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日心轨道的星座布局的覆盖率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22
其中,l为通信距离极限,ai为用户深空探测器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的卫星系统可以为多个不同数据速率、不同轨道(金星轨道至木星轨道)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高速数据上下行的接入服务;
2、本发明的卫星系统可以建立一个行星际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国乃至国际的深空任务和缺乏深空测控通信网络支持的一些国家甚至商业机构的深空探索计划提供技术保障;
3、相对于NASA的火星中继架构,本发明的UNICON的架构设计有巨大的优势,即可以避免日凌等SEP/SPE角过小的问题,达到接近100%覆盖的实时通信能力;
4、本发明的UNICON卫星一箭双星的发射和分离部署方案,可以达到6颗星所携带燃料一致的目的,进而可以通过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发射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可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激光通信载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的星座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数量与半长轴的关系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数量与通信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的覆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的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低数据速率下的UNICON卫星系统的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UNICON卫星系统发射与转移示意图;
图10为典型霍尔曼转移示意图;
图11为长征三乙火箭发射能力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结构图;
图13(a)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激光通信系统的侧视图;
图13(b)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激光通信系统的顶视图;
图14(a)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操作模块的外部附加组件的侧视图;
图14(b)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操作模块的外部附加组件的底视图;
图15(a)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操作模块的内附加组件的左视图;
图15(b)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操作模块的内附加组件的右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的推进模块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通过充分研究论证UNICON结构、激光通信有效载荷、星座配置方法、星座范围和通信航天器的概念设计。首次提出在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的日心轨道上建立以6颗激光通信中继卫星星座组网的设计方法,以解决由于缺乏通用的地面测控通信和跟踪网,深空探测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的国家、商业公司和大学等的通信基础性问题,为其深空探测器提供通用的星际通信中继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UNICON基本概念
2.1 UNICON架构
UNICON的基本概念为:在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的日心轨道上均匀地部署6颗通信卫星,从而能够为绝大部分太阳系(金星轨道至主小行星带范围内)提供服务。如图1所示。
UNICON由2部分组成:航天器部分(SS)和地面站部分(GCS),如图2所示。
(1)航天器部分
航天器部分由2部分组成:UNICON日心星座和GEO(地球同步轨道)星座。第1部分UNICON日心星座由6颗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日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组成。其能够提供深空通信和定位服务。
第2部分是GEO星座。3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GEO)上的卫星能够为巨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的地面覆盖。GEO星座可以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例如卢森堡通信工业公司的GEO通信网络。在此情况下,2颗带有专用UNICON载荷、位置相反(位置上具有180度差异)的GEO卫星就已经足够了。
用户深空探测数据将首先传送至UNICON星座中,之后通过GEO星座发送至地面站。
(2)地面站部分
在服务模式下,地面控制中心将为用户探测器(卫星)提供全部的服务并对UNICON卫星进行操作。同时,地面站部分能够用将任务数据(如:位置、时间信息等)上传至用户探测器中。
2.2 UNICON服务
UNICO主要提供2个服务:通信服务、定位及时钟服务
(1)中继通信
UNICON的核心服务是为小型深空任务提供星际通信中继。UNICON从用户探测器(卫星)处收集数据并将数据中继转发至地面站。地面站负责将数据分发至用户。
在UNICON的帮助下,小型深空探测器不需要携带大型天线和高功率发射机,实际上其只需要携带小功率、低成本的通信载荷即可。信号、图像、遥控指令可通过UNICON星座进行中继(通信)。每个国家和组织在此方面将会被平等地对待。
当通信距离为0.84AU时,UNICON的标称数据速率为30Kbps。与此同时,时间延迟由探测器与地球的距离加上UNICON转发距离的距离和所决定。关于时间延迟的具体分析请查阅第3章。
(2)定位及时钟
UNICON的一个辅助功能是为小型深空探测器提供定位服务和时钟校准服务。
如果3颗及以上的UNICON卫星对于某个深空任务是可见的(例如,当大部分深空任务处于巡航阶段时),那么UNICON能够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和时间校准服务。上述服务实际上是GPS导航原理进行的。
如果只有1颗或2颗UNICON卫星对于某个深空任务是可见的(例如,在环绕火星的轨道阶段,orbiting phase around Mars),位置信息可由天体和可见UNICON卫星组合导航计算得出。天体(如太阳、火星、地球、小行星)可被用于导航之中。与此同时,时钟信息通过UNICON卫星进行传输。
2.3 UNICON载荷
随着深空任务对于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受到功耗、体积、带宽限制的传统基于射频的通信方式已经接近其性能极限。考虑到激光拥有着波长短、带宽大、散射角小等特点,激光通信能够在低功耗、小体积条件下理想地解决深空高速通信问题。(特别是当没有云的时候,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no cloud)。因此,基于光强调制和直接检测方法的激光通信系统被选为UNICON的载荷,其设计连接距离为0.84AU。
图3所展示的光学模块由光通信子系统、光学子系统、APT(Acquisition、Pointing、Tracking)(捕获、对准、跟踪)子系统组成。光学通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用于高速数据通信的激光发射与接收。在使用1550nm光纤激光和EDFA(Erbium-doped OpticalFiber Amplifier,掺铒光纤放大器)情况下,平均激光功率为7W。在使用线性模式InGaAs(铟砷化镓)APD(Avalanche Photo Diode,雪崩光电二极管)情况下,接收灵敏度提升至-74.9dBm。为提升功率利用率,使用了512阶PPM调制。为了减少整个系统的体积,在光学子系统上设计并使用了150mm孔径、发射接收复用的望远镜(telescope)。根据激光波长(1550nm),光学天线增益提升至109.7dBi,激光散射角为40μrad。光学传输效率能够提升至50%。
APT子系统主要功能为完成激光束的捕获、对准、跟踪。跟踪误差和未对齐损失为8μrad,即-1.4dB。最终,在使用1/2LDPC信道编码情况下,星际激光通信系统能够实现3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误比特率小于10^-7。在总功耗小于70W、总重量小于40Kg的约束下,信道裕量(channel margin)可达到高于3.5dB的水平。
2.4 UNICON操作模式
(1)能力逐步增强模式(Increasing capability)
作为一个大型的空间基础设置,UNICON的部署将分为2个阶段。在第1阶段,将发射2颗UNICON卫星用于提供基本的中继通信能力。在此阶段,整个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测试和验证。在第2阶段,将会完成星座中剩余的4颗卫星的发射工作。UNICON将会在全能力模式下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中继通信、星际定位、空地(space-ground)时钟同步。当6颗卫星中任意1颗卫星失效时,能够在1年内完成替换工作。
(2)服务模式
UNICON对全球用户开放、其主要商业模式有2种。第1种是为用户探测器提供专用的通信模块。此专用通信模块使得用户探测器能够接入UNICON,从而实现由UNICON支持的星际中继通信和定位。第2种是用户基于UNICON标准研发其自己的UNICON通信载荷模块,并从UNICON中请求中继通信服务和定位服务。
3.UNICON星座概念设计
3.1配置设计
配置的基本思路为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日心轨道上部署星际通信中继星座。
在星座设计中有3个关键的设计指标:卫星数量N,轨道半长轴ac,,通信距离极限l。其中,卫星数量N将影响轨道半长轴ac的值,而ac的值决定了发射成本。卫星数量和轨道半长轴这2个参数是星座成本的决定性参数。通信距离极限将影响整个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
为保证通信覆盖质量,优化准则为:UNICON卫星到火星的距离lM将等于卫星到地球的距离lE,同时小于与设计目标的距离。
lM=lE≤l (1)
由图4则有: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71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72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73
因此,有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74
公式(3)说明了日心轨道半长轴ac的值与卫星数量N之间的关系。
由图5(a)和图5(b)可知,随着卫星数量N的增加,轨道半长轴与通信极限距也随之减小。但是减小的速度随着卫星数量N的增加而逐渐饱和。考虑到卫星和发射器的成本远大于载荷的成本,(which will effect only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选取卫星数量N=6作为设计目标。在此情况下有:轨道半长轴ac=1.455AU,通信距离极限l=0.774AU
上述分析是在假设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均为圆形下进行的。实际上,火星轨道的离心率为0.0934,这意味着其远日点距离为1.666AU,近日点距离为1.381AU。如果通信距离极限为0.774AU,那么当火星处于远日点时,火星将不在覆盖范围内。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使用火星轨道的远日点距离来优化通信距离极限,在此情况下新的通信距离极限为l=0.833AU。为留有余量,选取l=0.84AU作为通信距离设计目标。
3.2覆盖范围分析
在给定轨道半长轴ac,通信距离极限l,深空探测器与太阳之间的距离ai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我们能够为任意的星际任务计算出其覆盖率。
覆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75
基于公式(4),我们能够计算出2种情况下的覆盖率:l=0.77AU和l=0.84AU,其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纵轴1代表100%
如图7所示,当l=0.77AU时,在火星远日点存在着盲区。但是,当l=0.84AU时,能够覆盖火星远日点。此外,对于金星轨道,UNICON的覆盖率大于75%。
UNICON在0.84AU距离上的通信速率标称值为30Kbps。当数据速率低于标称数据速率时,UNICON能够覆盖更多的区域。图8展示了不同数据速率下UNICON的覆盖范围。
由图8可知,当采用更低的数据速率时,UNICON的覆盖范围可涵盖水星轨道至木星轨道。具体来说,当数据速率为1.2Kbps时,可涵盖木星轨道。当数据速率为3-10Kbps时,可涵盖主小行星带。在上述数据速率情况下,针对非图像数据能够构建有用的通信连接。
3.3中继时间分析
用户探测器数据将首先被传输至UNICON卫星,之后数据将在UNICON星座之间进行中继传输,最后通过GEO星座发送至地球。
用户探测器传输至地球的总时间ΔT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ΔT1为用户探测器中继传输至最近的UNICON卫星的时间。考虑到星际任务的不同,数据速率为1.2-30Kbps。第2部分ΔT2为UNICON卫星之间的中继传输时间,此时数据速率为10Kbps。第3部分为最接近地球的UNICON卫星传输至地面站的时间,此时数据速率大于30Kbps。
假设用户数据为512*512的RGB图像,表1展示了从火星轨道到木星轨道不同星际任务条件下数据速率和中继时间。
表1中继时间分析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81
由表1可知:
(1)针对火星任务,根据地球、火星、UNICON星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512*512RGB图像的中继传输时间为264s至1964s,即4.4分钟至33分钟。
(2)针对主小行星带任务,512*512RGB图像的中继传输时间为674s至3845s,即11.2分钟至64分钟。
(3)针对木星带任务,512*512RGB图像的中继传输时间为5179s至6555s,即86分钟至109分钟。
UNICON能够为火星任务和内行星(inner planetary)任务(如,临近地球小行星任务)提供有效的通信中继服务。同时,UNICON能够为主小行星带任务和木星任务提供合适的通信中继服务。如果能够为激光通信载荷提供更多的功率,通信中继服务的质量将得到提升。
3.4发射与部署
图9展示了UNICON的发射和转移过程。6颗UNICON卫星由3枚长征三乙(LM-3B)火箭进行发射,一箭双星。考虑到UNICON实际上是一个商业项目,可以考虑基于发射表现和成本选择其他火箭完成UNICON的部署工作。
一对UNICON卫星(一箭双星)的发射与部署可分为3个阶段:
(1)发射与深空转移
UNICON卫星对由长征三乙火箭发送至深空。
如图10所示,深空转移是一个典型的霍尔曼转移(Holman transfer)。初始轨道为地球轨道,标称轨道为火星轨道。地球逃逸delta-V可由典型的霍尔曼转移理论计算得出。
初始轨道和标称轨道的速率为: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91
转移轨道的速率为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92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93
因此,delta-V为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094
由长征三乙提供的地球逃逸delta-V为Δv1=2.643km/s,因此对应有C3=6.985km2/s2。在C3=6.985km2/s2情况下,长征三乙的发射能力为2800kg,每个卫星的重量约为1200kg。如图11所示。
转移时间为: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01
(2)进入标称轨道的S1捕获(S1captured into nominal orbit)
当卫星对到达远日点后,其中1颗(S1)直接进入标称轨道,其半长轴为ac。另一颗卫星(S2)进入一个中间的转移轨道,其远日点半径为ac,近日点半径为ap
S1进入标称轨道的捕获delta-V为Δv2=2.405km/s,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02
与此同时,S2进入中间转移轨道的捕获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03
(3)进入标称轨道的S2捕获(S2captured into nominal orbit)
由于卫星对中2卫星的半长轴大小不同,a1>a2,两个卫星的平均角速度不同。因此,轨道相位差不断增加。当轨道相位差角达到60°时,第3个delta-VΔv3将应用于S2,从而使得轨道相位差角保持在60°。为使得增加的近日点(the augment of perihelion)一致,在S2中间转移轨道的远日点上进行轨道操作。
表2:S1和S2的Delta-V预算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04
由表2可知,S1和S2的Delta-V预算相同。因此,所有的UNICON卫星是相同的。这就极大的减少了成本。UNICON星座可由3枚火箭在2.5年内完成部署。当第1次发射处于转移和部署阶段时UNICON就已经能够提供服务。当到达指定位置后,UNICON卫星的日心期(heliocentric period)为641天。
四、UNICON卫星概念设计
4.1 UNICON卫星概述
如图12所示,UNICON卫星由操作模块(OM)和推进模块(PM)组成。
UNICON卫星的主要载荷为激光通信载荷。在每个UNICON卫星上有2个激光通信望远镜。这2个望远镜对称地悬挂在OM的顶部。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每个望远镜能够沿纵轴进行180度旋转。
UNICON的外部附加组件如下:OM左右两侧带有固定的太阳能板;OM前后两面装有USB天线;推进器位于OM底端;底板上带有PM的配置器。当处于操作模式(operationalmode)时,卫星的姿态将稳定地指向太阳,其纵轴垂直于黄道面(卫星的纵轴垂直于太阳的黄道面)。
UNICON的内部附加组件如下:底盘含有反作用轮、功率控制器、锂电池、在板操作箱(On Board Handing and Tank)。除了在基板上的设备外,其余设备均挂载于OM内2块板上。
图14(a)、图14(b)、图15(a)和图15(b)展示了OM的外部和内部附加组件。
PM由以下部分组成:推进子系统、结构子系统、温度控制子系统、电缆、分离机制、分离的插头、PM控制盒。PM的架构如图16所示。
PM的设计如下:使用双组元恒压推进子系统提供足够的特定冲量(enoughspecific impulse);使用合成材料和高效结构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下降低结构重量;使用了主动和被动温度控制方法。TCS组件由门限值控制用以减少功率消耗;使用了爆炸螺栓用以完成PM和OM的分离;为了简化OM控制,PM控制箱被用于接受功率供应、控制分离、收集PM的远程信号。
4.2 UNICON卫星子系统
4.2.1配置与架构
OM的配置设计是纯粹的板结构(pure plate structure)。OM的住结构为板结构,其为由6块组成的立方体。立方体内结构如下:2个主要支持板和2个CFRP(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强化塑料)框架(frame)构成的组合和4个用于增强负载能力的次级CFRP框架组成(Inside the cuboid there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mainsupport planes and two main CFRP frames and four secondary CFRP frames toenhance the load capability.)。
4.2.2姿态控制
AOSC功能架构是基于下述用于姿态控制环路的功能集构建而成的:姿态传感器处理、姿态估计(传感数据融合)、姿态指导(由地面控制的姿态形式attitude profile)、控制准则、执行器指令处理。
AOSC子系统还包括下述附加功能:地面接口(遥控和遥测)、传感器控制(如FGS管理)、用于轨道操作的推进器管理。
4.2.3功率
卫星的电功率子系统由下述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电池、功率控制与分发单元(PCDU)。具体来说,太阳能(电池板)阵列(SA)用于电功率的生成;电池用于能量的储存;功率控制与分发模块负责控制并分发电功率、为所有的设备和仪器提供电源线、控制电池充电和放电、提供用于子系统操作和性能评估的TM/TC接口、为电路提供冗余和保护(TM/TC interfaces for subsystem 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redundancyand protection circuitry)。
4.2.4射频通信(RF Telecommunications)
射频通信子系统由下述部分组成:2个应答机(transponders)、1个射频配电盘(RFdistributor)、2个工作在S波段的天线。应答机为子系统的关机部件,其能够实现TM/TC/测距功能。2个转发器实际上是存在冗余的。应答机上所有的接收器一直保持开启状态,在轨道上只有1台应答机保持开启状态。
射频通信子系统被设计应用于发射阶段。在此阶段GEO卫星地面TT&C系统能够提供支持。当卫星处于星际轨道时,卫星将与GEO通信网络建立光通信链路。所有的TT&C支持将被切换到光学系统上(例如,UNICON系统本身)。仅当光学系统出现问题时,射频通信子系统可被用于应急和救援。
4.2.5数据处理
基于在板数据处理子系统的需求,SMU由2部分组成:用于数据存储与处理的OBC(onboard computer)、用于电接口管理的EIU(Electrical interface Unit)。OBC使用的是SPARC处理器(LEON2)。EIU使用FPGA来管理信号获取、为OBC提供缓存(buffer)和接口。
4.2.6温度(Thermal)
UNICON卫星的热系统主要被设计成采用被动方式,例如:多层隔热(Multi-layerInsulation,MLI)、热管、涂料。同时,当需要的时候也会采用主动方法。最小化内部结构和设备温度的梯度的需求,实际上是由内部结构和设备上的黑漆完成的。热管用于构建内部结构和散热器之间的传导连接。电脑控制加热系统用于保证所有的元器件的温度高于其最低极限温度。为保证电池温度处于合适的水平,电池的温度控制将被单独处理。由恒温器控制的加热器将提供最小温度的热控制。
4.3UNICON卫星的质量和功率预算
表2质量预算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21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31
表3功率预算
Figure BDA0001578563910000132
UNICON卫星的总体重量约为1200kg,其中包括946kg的推进模块。推进模块在转移后可被丢弃。操作模块(OM)基本上是一个小卫星。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航天器和地面站,所述航天器包括:UNICON日心星座和地球同步轨道星座;所述日心星座包括6颗通过星座布局位于日心轨道上的UNICON通信卫星,所述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包括3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GEO卫星;用户深空探测器将数据传送至UNICON日心星座,然后通过地球同步轨道星座发送至地面站;每个UNICON通信卫星的顶部设置2个激光通信望远镜,每个激光通信望远镜能够沿纵轴进行180度旋转,从而实现360度扫描,使每两颗通信卫星之间能够进行激光通信;
UNICON通信卫星所在的日心轨道的半长轴ac满足:
Figure FDA0002898671050000011
其中,aE为地球轨道半长轴;aM为火星轨道半长轴;N为中继卫星数量;
则UNICON卫星到火星的距离lM将等于卫星到地球的距离lE,同时小于通信距离极限l:
lM=lE≤l
所述日心轨道的星座布局的覆盖率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FDA0002898671050000012
其中,ai为用户深空探测器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站通过GEO卫星和UNICON通信卫星将任务数据上传至用户深空探测器;并对UNICON通信卫星进行操作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3颗或以上的UNICON通信卫星对于用户深空探测器是可见的,基于GPS导航原理,所述UNICON日心星座能够为用户深空探测器提供定位服务和时钟校准服务;当只有1颗或2颗UNICON卫星对于用户深空探测器是可见的,则用户深空探测器的位置信息由天体和可见UNICON卫星组合导航计算得出;所述天体为太阳、火星、地球、小行星,时钟信息通过UNICON通信卫星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6颗UNICON通信卫星在日心轨道上均匀分布。
CN201810144893.5A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Active CN108494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4893.5A CN108494472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4893.5A CN108494472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72A CN108494472A (zh) 2018-09-04
CN108494472B true CN108494472B (zh) 2021-06-22

Family

ID=63340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4893.5A Active CN108494472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380B (zh) * 2018-09-07 2021-06-18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用于空间目标探测器的测控通信支持系统
CN109217914B (zh) 2018-09-13 2019-08-20 徐州时空思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波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41456B (zh) * 2018-11-07 2021-04-13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的激光通信方法
CN110098863B (zh) * 2019-05-07 2020-1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链路速率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57919A (zh) * 2020-03-09 2020-07-28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太阳静止轨道的多用途恒星系星座系统
CN111431589A (zh) * 2020-05-07 2020-07-17 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火星静止轨道卫星的火星表面通信星座
CN111591466B (zh) * 2020-07-21 2020-10-23 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火卫一探测任务的深空通信系统
CN113204917B (zh) * 2021-04-25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针对geo目标的天基光学测角弧段初定轨及关联方法
CN113691303B (zh) * 2021-08-24 2022-06-21 北京中科深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链中继通信系统
CN113794503B (zh) * 2021-09-03 2023-08-0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环绕器多频段多通道组合深空中继转发系统
CN115378490B (zh) * 2022-08-11 2023-06-2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基于地面站的多级中继卫星星座行星际导航的方法
CN115396008B (zh) * 2022-08-11 2023-06-2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多级中继卫星星座行星际导航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632A (zh) * 2013-11-28 2014-03-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深空航天器到地球的Ka波段信道建模方法
CN104038318A (zh) * 2014-06-26 2014-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方法
CN106788660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深空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7294593A (zh) * 2017-06-21 2017-10-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geo 骨干中继的深空下行链路多跳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566026A (zh) * 2017-10-06 2018-01-09 廖忠民 多层次星座组网的卫星信息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73754A1 (en) * 2016-06-27 2017-12-28 Espacesyner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deep space spacecraft using spaced 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632A (zh) * 2013-11-28 2014-03-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深空航天器到地球的Ka波段信道建模方法
CN104038318A (zh) * 2014-06-26 2014-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方法
CN106788660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深空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7294593A (zh) * 2017-06-21 2017-10-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geo 骨干中继的深空下行链路多跳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566026A (zh) * 2017-10-06 2018-01-09 廖忠民 多层次星座组网的卫星信息网络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火星探测中采用中继通信方式的研究;任志宏,等;《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0803;第473-478页 *
面向火星探测的深空通信中继节点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百度文库》;20140828;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72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472B (zh)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通信卫星组网系统
Bergsrud et al. A space-to-spac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experiential mission using small satellites
Velazco et al. Q4–a cubesat mission to demonstrate omnidirec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N108494471B (zh) 一种天基深空中继卫星的发射方法
Marshall et al. Investigation of equatorial medium earth orbits for space solar power
Velazco An inter planetary network enabled by smallsats
Colagrossi et al. Hermes: a cubesat based constellation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ulti-messenger astrophysics
Zhang et al. Laser Inter-Satellite Links Technology
Dessanti et al. Design of a millimeter waveguide satellite for space power grid
Barnhard Space to Space Power Beaming (SSPB) A Commercial I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nd Deployment (TD3) Mission
Donmez et al. Continuous power beaming to lunar far side from EMLP-2 Halo orbit
Antonini et al. I‐5: Mission Examples
Schmidt et al. ESA's Mars express mission-Europe on its way to Mars
Castellini et al. A mars communication constellation for human exploration and network science
Krainak et al. NASA optic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US11414218B1 (en)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atellites in orbital configuration
Gottzein et al. Challenges in the control and autonomy of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Cakaj et al. Sun synchronization of Low Earth Orbits (LEO) through inclination angle
Welti Satellite basics for everyone: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satellites for non-technical and technical people
Ilčev et al. Space segment
Tanaka et al. Systems design results of LunaCube: Dual-satellite lunar navigation system with 6U-CUBESATs
Nelson Investigation of the Astrodynamics and GNC Challenges for Space-Based Solar Power Satellite Spacecraft-to-Spacecraft Power Beaming
Oleson et al. COMPASS Final Report: Lunar Network Satellite-High Rate (LNS-HR)
Lais Low Earth Orbit Microsatellite Constellation Utilizing Satellite Hellas Sat 5 as a Relay
McGuire COMPASS Final Report: Lunar Network Satellite-High Rate (LNS-H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19

Address after: Room 226,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4,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No.2, Jingmi North Street, Yangyan Road,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hongkeshen chain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Beijing, Zhongguancun, south of No. two, No. 1, No.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A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