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460A -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460A
CN108494460A CN201810206400.6A CN201810206400A CN108494460A CN 108494460 A CN108494460 A CN 108494460A CN 201810206400 A CN201810206400 A CN 201810206400A CN 108494460 A CN108494460 A CN 108494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ata transmit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ximity sensor
receiv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6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460B (zh
Inventor
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064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物体接近传感器,用于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第一天线,用于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第二天线,用于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不同;以及天线切换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并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当前场景的天线使用需求,更加智能、有效地调整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工作模式,提高天线用于该数据收发功能的传输性能,并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通话、聊天、玩游戏等。
其中,用户在利用电子设备通话、聊天过程中通过电子设备的天线实现信号的传输。而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如果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质量较差,则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增大电子设备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物体接近传感器,用于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第一天线,用于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第二天线,用于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不同;以及
天线切换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并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获取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
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物体接近传感器检测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并结合天线的数据使用情况来确定是否对天线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可以根据用户当前场景的天线使用需求,更加智能、有效地调整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工作模式,将受用户握姿对天线传输质量影响较小的天线作为当前数据收发功能使用的主天线,进而提高天线用于该数据收发功能的传输性能,并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该天线组件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该天线组件可以采用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制成,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盖板11、显示屏12、驱动电路13、电池14、壳体15、前置摄像头161、后置摄像头162、指纹解锁模块17以及天线结构19。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或不包括前置摄像头161、或不包括后置摄像头162,或不包括指纹解锁模块17等。
其中,盖板11安装到显示屏12上,以覆盖显示屏12。盖板1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以便显示屏透光盖板11进行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1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其中,壳体15可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部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15可以包括中框151和后盖152,中框151和后盖152相互组合形成该壳体15,该中框151和后盖152可以形成收纳空间,以收纳驱动电路13、显示屏12、电池14等器件。进一步的,盖板11可以固定到壳体15上,该盖板11和壳体15形成密闭空间,以容纳驱动电路13、显示屏12、电池14等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1盖设到中框151上,后盖152盖设到中框151上,盖板11和后盖152位于中框151的相对面,盖板11和后盖152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5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15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壳体15可以为塑胶壳体。还比如:壳体15为陶瓷壳体。再比如:壳体15可以包括塑胶部分和金属部分,壳体15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壳体结构,具体的,可以先成型金属部分,比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镁合金基板,在镁合金基板上再注塑塑胶,形成塑胶基板,则构成完整的壳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壳体15的材料及工艺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玻璃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后盖和中框一体成型形成一完成的壳体15结构,该壳体直接具有一收纳空间,用于收纳驱动电路13、显示屏12、电池14等器件。
其中,该驱动电路13安装在壳体15中,该驱动电路13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驱动电路13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前置摄像头161、后置摄像头162、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电路13可以固定在壳体15内。具体的,该驱动电路13可以通过螺钉螺接到中框151上,也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卡配到中框15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驱动电路13具体固定到中框151上的方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其它方式,比如通过卡扣和螺钉共同固定的方式。
其中,该电池14安装在壳体15中,电池14与该驱动电路13进行电连接,以向电子设备10提供电源。壳体15可以作为电池14的电池盖。壳体15覆盖电池14以保护电池14,具体的是后盖覆盖电池14以保护电池14,减少电池14由于电子设备10的碰撞、跌落等而受到的损坏。
其中,天线结构19设置在壳体15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结构19设置在中框151上,在电子设备10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天线结构19在电子设备10内部的净空区域。
其中,该显示屏12安装在壳体15中,同时,该显示屏12电连接至驱动电路13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该显示屏12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可以用来显示电子设备10的画面或者供用户进行触摸操控等。该非显示区域的顶部区域开设供声音、及光线传导的开孔,该非显示区域底部上可以设置指纹模组、触控按键等功能组件。其中该盖板11安装到显示屏12上,以覆盖显示屏12,可以形成与显示屏12相同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屏12为液晶显示屏时,显示屏1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上偏光片等结构。当显示屏12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时,显示屏1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阳极层、有机层、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层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可以为透明显示屏,该显示屏12可以具有透明特性,可以供信号穿过。该显示屏也可以为非透明显示屏。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屏1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该显示屏12可以为异形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包括显示屏22、盖板21、驱动电路23、电池24、壳体25和天线结构29。该电子设备20与电子设备10的区别在于:显示屏22直接在其上形成有可透光区域28。比如:显示屏22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显示屏22的通孔,该可透光区域28可以包括该通孔,通孔位置可以设置前置摄像头161、听筒、传感器等功能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显示屏22设置有非显示区域,该可透光区域28可以包括该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不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5可以参阅壳体15,驱动电路23可以参阅驱动电路13,电池24可以参阅电池14,天线结构29可以参阅天线结构19,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电子设备30可以包括显示屏32、盖板31、驱动电路33、电池34和壳体35。该电子设备30与以上电子设备的区别在于:显示屏32在其周缘设置有缺口321,该缺口321可以放置前置摄像头161、听筒、传感器等功能组件。其中,盖板31适合显示屏31的结构设置,该盖板31可以在缺口321设置等大的缺口,该盖板31也可以覆盖到缺口321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壳体35可以参阅以上壳体15,驱动电路33可以参阅驱动电路13,电池34可以参阅电池14,天线结构39可以参阅天线结构19,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也可以不包括非显示区域,而设置成全面屏结构,可以将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功能组件设置于显示屏下方或其他位置处。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可以包括显示屏42、盖板41、驱动电路43、电池44和壳体45。其中,显示屏42覆盖于壳体45上,而不具有非显示区域。其中,盖板41适合显示屏42的大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5可以参阅壳体15,驱动电路43可以参阅驱动电路13,电池44可以参阅电池14,天线结构49可以参阅天线结构19,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天线,该天线包括第一天线结构以及第二天线结构。
其中,在该第一天线511结构处形成第一天线511,在该第二天线512结构处形成第二天线512,该第一天线511与第二天线512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一天线511用于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该第二天线512用于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与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不同,以使得第一天线511以及第二天线512在同一时刻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数据收发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这里第一天线511也可以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第二天线512也可以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该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切换。
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可以为WIFI通信功能或者是LTE通信功能。当然除了上述功能外,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还可以是其他数据收发功能,本申请在此不作赘述。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物体接近传感器,该物体接近传感器用于确定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该物体接近传感器可以是压敏传感器,也可以是红外距离传感器、触敏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又或者是电容传感器等,只要能实现物体接近检测功能即可,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两对侧。该物体接近传感器包括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其中,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设置在与第一天线511相邻的壳体上,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设置在与第二天线512相邻的壳体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物体接近传感器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复用,已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天线来对物体的接近进行感应传感。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天线511以及第二天线512均作为物体接近传感器进行复用。其中,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与第一天线511复用;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与第二天线512复用。当然,若是具有多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将多天线作为多个传感器来对物体的靠近进行检测。
因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握姿,电子设备中被用户身体阻挡的部分可能会使得天线性能下降,当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设置在与天线相邻的壳体上时,可以根据不同物体接近传感器所接收到的物体接近信号,判断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从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用户的握姿,以确定没被阻挡的天线是何处天线。
具体的,当需要判断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判断:获取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的第一接近信号,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的第二接近信号;将第一接近信号与第二接近信号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
例如,当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检测到有物体靠近,使得该传感器的值显示为1,而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未检测到有物体靠近,使得该传感器的值显示为0,则将两个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得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所对应的第二天线512未被遮挡。
当然,不同的物体接近传感器能产生不同的信号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该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进而较为准确地确定用户的握姿。
另一方面,该电子设备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天线切换电路,该天线切换电路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并根据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数据使用情况,对第一天线511以及第二天线512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当电子设备确定采用其中的一个数据收发功能时,可能另一个数据收发功能会暂时闲置或者关闭,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来确定电子设备正在使用何种数据收发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使用情况包括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
其中,该单位时长可以是历史使用过程中的任意时长数值,例如,该电子设备一分钟内所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流量值。
具体的,当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物体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521时,将第一天线511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第二天线512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又或者,当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物体相对靠近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522时,将第一天线511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第二天线512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通过传感器确定用户的握姿情况,以及确定天线当前使用何种数据收发功能,将两者进行结合,相比只通过检测当前天线的信号质量来对天线进行切换,可以更加智能、有效地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控制切换。
由上可知,通过物体接近传感器检测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并结合天线的数据使用情况来确定是否对天线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可以根据用户当前场景的天线使用需求,更加智能、有效地调整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工作模式,将受用户握姿对天线传输质量影响较小的天线作为当前数据收发功能使用的主天线,进而提高天线用于该数据收发功能的传输性能,并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6,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该方法应用于图1-5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601、确定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其中,确定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使用物体接近传感器来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结构以及第二天线结构。具体的,第一天线用于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该第二天线用于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与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不同,以使得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在同一时刻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数据收发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这里第一天线也可以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第二天线也可以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该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切换。
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可以为WIFI通信功能或者是LTE通信功能。当然除了上述功能外,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还可以是其他数据收发功能,本申请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两对侧。该物体接近传感器包括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其中,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与第一天线相邻的壳体上,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与第二天线相邻的壳体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物体接近传感器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复用,已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天线来对物体的接近进行感应传感。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均作为物体接近传感器进行复用。其中,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与第一天线复用;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与第二天线复用。当然,若是具有多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将多天线作为多个传感器来对物体的靠近进行检测。
因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握姿,电子设备中被用户身体阻挡的部分可能会使得天线性能下降,当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与天线相邻的壳体上时,可以根据不同物体接近传感器所接收到的物体接近信号,判断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从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用户的握姿,以确定没被阻挡的天线是何处天线。
当然,不同的物体接近传感器能产生不同的信号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该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进而较为准确地确定用户的握姿。
602、获取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
其中,该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可以通过调取电子设备中关于天线状态的参数列表,从参数列表中相关的数值中进行查看。或者是通过实时检测天线的工作状态,利用所检测的结果确定数据使用情况的数值。
603、根据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数据使用情况,对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当电子设备确定采用其中的一个数据收发功能时,可能另一个数据收发功能会暂时闲置或者关闭,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来确定电子设备正在使用何种数据收发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使用情况包括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
其中,该单位时长可以是历史使用过程中的任意时长数值,例如,该电子设备一分钟内所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流量值。根据该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可以确定当前主要采用的是何种数据收发功能。
例如,从电子设备中可以调取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分别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在过去1分钟的数据收发流量值为33M,而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在过去1分钟的数据收发流量值为0.01M,可以通过设置预设值10M/分钟确定当前使用的数据收发功能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当确定当前使用的数据收发功能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后,可以参考用户当前的握姿,此时可以调取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的数据,通过对两个物体接近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当然,该判断步骤可以在判断当前使用的数据收发功能是第一数据收发功能还是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之前。
然后,结合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数据使用情况,确定当前使用的数据收发功能,并将该数据收发功能切换至未被用户身体遮挡的天线,以将该天线作为主天线使用。
该实施例通过传感器确定用户的握姿情况,以及确定天线当前使用何种数据收发功能,将两者进行结合,相比只通过检测当前天线的信号质量来对天线进行切换,可以更加智能、有效地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控制切换。
请参阅图7,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物体位置的实现步骤,该步骤包括:
701、获取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一接近信号,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二接近信号。
702、将第一接近信号与所述第二接近信号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
703、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物体是否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
例如,当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靠近,使得该传感器的值显示为1,而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未检测到有物体靠近,使得该传感器的值显示为0,则将两个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得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所对应的第二天线未被遮挡。
通过获取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一接近信号,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二接近信号,并根据上述两个信号进行比对,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物体是否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提高电子设备对于物体靠近情况的处理效率。
具体的,当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物体相对靠近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又或者,当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物体相对靠近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如此可以将受用户握姿对天线传输质量影响较小的天线作为当前数据收发功能使用的主天线,进而提高天线用于该数据收发功能的传输性能,使得判断过程更加智能、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切换方法,比如:获取所述天线的历史使用情况,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情况包括所述天线在预设时段内作为主集天线的时长以及所述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中至少一个;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获取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的介质中,该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物体接近传感器,用于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第一天线,用于实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第二天线,用于实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不同;以及
天线切换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并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对侧,所述物体接近传感器包括:
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天线相邻的壳体上;以及
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天线相邻的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作为所述物体接近传感器,所述物体接近传感器包括:
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天线复用;以及
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天线复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接近传感器,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一接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二接近信号;
将所述第一接近信号与所述第二接近信号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物体是否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包括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所述天线切换电路具体用于:
当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物体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或者
当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物体相对靠近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为WIFI通信功能或者是LTE通信功能。
7.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获取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第二数据收发功能的数据使用情况;
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包括:
通过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确定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一接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的第二接近信号;
将所述第一接近信号与所述第二接近信号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物体是否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或者是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包括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所述根据所述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数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当前数据收发功能进行切换,包括:
当第一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物体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或者
当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在单位时长内的数据收发流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物体相对靠近所述第二物体接近传感器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数据收发功能,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数据收发功能。
11.如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功能为WIFI通信功能或者是LTE通信功能。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7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CN201810206400.6A 2018-03-13 2018-03-13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4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6400.6A CN108494460B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6400.6A CN108494460B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60A true CN108494460A (zh) 2018-09-04
CN108494460B CN108494460B (zh) 2021-09-28

Family

ID=6333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64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4460B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4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068A (zh) * 2019-07-23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149977A (zh) * 2022-06-30 2022-10-04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1306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Chiu-Lin Chiang Mixed antenna system driving method
CN103339796A (zh) * 2010-04-13 2013-10-02 苹果公司 带有基于天线的接近度检测器的可调无线电路
US20130315076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an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Criterion
CN104321981A (zh) * 2012-05-21 2015-0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通信的天线切换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5742784A (zh) * 2016-03-03 2016-07-0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9796A (zh) * 2010-04-13 2013-10-02 苹果公司 带有基于天线的接近度检测器的可调无线电路
US20130141306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Chiu-Lin Chiang Mixed antenna system driving method
CN104321981A (zh) * 2012-05-21 2015-0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通信的天线切换设备、方法和系统
US20130315076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an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Criterion
CN105742784A (zh) * 2016-03-03 2016-07-0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068A (zh) * 2019-07-23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149977A (zh) * 2022-06-30 2022-10-04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149977B (zh) * 2022-06-30 2023-11-03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60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2959A (zh)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36483A (zh)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8649335A (zh)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8521499A (zh) 天线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32427A (zh)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81767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08313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8493576A (zh)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8092009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189261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9567B (zh) 信息提醒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77048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117792B (zh) 电子设备
CN107959752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039572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785436A (zh) 导电盖体、壳体组件和终端
CN108600455A (zh) 电子设备
CN107909977A (zh) 显示屏组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83781A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94460A (zh)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8566459A (zh) 电子设备
CN206332181U (zh) 导电盖体、壳体组件和终端
CN108336509A (zh)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控制方法
CN207853948U (zh) 电子设备
CN107948420A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