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3957A -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3957A
CN108493957A CN201810473070.7A CN201810473070A CN108493957A CN 108493957 A CN108493957 A CN 108493957A CN 201810473070 A CN201810473070 A CN 201810473070A CN 108493957 A CN108493957 A CN 108493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feet
throw
optocoupl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30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3957B (zh
Inventor
卢星宏
谢正堂
汪正新
孙茂伟
韦长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 Bai Baiyun Electric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 Bai Baiyun Electric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 Bai Baiyun Electric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 Bai Baiyun Electric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730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02J3/183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 H02J3/186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wherein the stepless control of reactive power is obtained by at least one reactive element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a semiconductor swi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无功补偿领域内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处理单元、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触发脉冲振荡器、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单片机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触发脉冲振荡器以及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还与晶闸管投切元件相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输出端均还与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相连,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产品投切瞬间无涌流冲击,有效保护了晶闸管投切元件,同时延长了电力电容器的寿命,可用于电力无功补偿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无功补偿系统中容性负荷快速投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用在需要无涌流频繁快速投切场合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电力无功补偿系统中,使用电力电容器输出容性电流来抵消电网的感性电流,因为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断开后电容器会存储一定量的电荷,一般依靠放电电阻释放剩余电荷,放电时间的行业标准为3min以内。电力电容器的投入切除通常使用半导体可控硅(例如晶闸管)、复合开关、同步开关、接触器这几种投切元件,其中半导体可控硅和复合开关可以实现电压过零或等电位投切,同步开关可以接近过零投切,接触器为非过零投切。为了不产生冲击电流,减少对电网的影响和延长电容器的寿命,常采用半导体可控硅和复合开关来实现无涌流投切,无涌流投切技术的过零方式是投入和切除时检测电压过零,或者切除时检测电流过零;无涌流投切技术的等电位方式是投入时等电位投入,切除时检测电压过零或电流过零,
触发驱动半导体可控硅工作的主要方式有脉冲变压器和专用过零光耦,脉冲变压器的优点是既可以工作在过零方式,又可以工作在等电位方式,隔离度好,缺点是系统功耗大,长时间工作元件发热严重;专用过零光耦的优点是自带过零检测,功耗极小,隔离度好,缺点是只能用于过零触发,不能用于等电位方式。
在负荷变化较快的一些特殊地方,需要进行频繁快速的无功补偿,其二次投入间隔几十毫秒到几十秒不等,而由于电力电容器中的电荷在切除后需要一定的释放时间,此时以普通过零方式投入会产生较大的涌流,造成半导体可控硅击穿损坏,甚至电力电容器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能够应用在需要无涌流频繁快速投切的场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处理单元、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触发脉冲振荡器、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单片机处理单元负责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的投切指令,控制后级负载的投切,实时检测负载投切状态、等电位信号以及故障处理等;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负责触发驱动晶闸管的投切;触发脉冲振荡器负责在等电位投入时产生变压器所需的连续触发脉冲;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主要检测晶闸管元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位信号,根据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不同组合状态,实现等电位脉冲以及故障信号的输出;第一隔离电子开关控制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相电压输入端信号的有无;第二隔离电子开关控制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容性负荷输入端信号的有无;晶闸管投切元件负责容性负荷与电网之间的通断;所述单片机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触发脉冲振荡器以及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还与晶闸管投切元件相连接,所述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输出端均还与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9、偏置电阻R19、三极管Q1、电阻R21、三极管Q2、三极管Q3、耦合电容C1、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D1 、二极管D2、限流电阻R24、过零光耦U16、过零光耦U17、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30以及电阻R31;驱动芯片U9的1脚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接收单片机处理单元发出的驱动电源总控信号,驱动芯片U9的2脚、3脚、4脚与触发脉冲振荡器相连,驱动芯片U9的5脚、6脚、7脚与单片机处理单元相连,控制过零光耦的触发工作,驱动芯片U9的16脚连接电阻R19和三极管Q1基极,电源VHH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9,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24,驱动芯片U9的15脚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通过耦合电容C1连接变压器T1的1脚、变压器T2的1脚,变压器T1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2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1的2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变压器T1的4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变压器T2的4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变压器T2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电阻R24经过光耦U16、光耦U17连接到驱动芯片U9的第12脚,光耦U16的6脚连接电阻R27、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30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阻R30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光耦U16的4脚连接到电阻R27,同时经过电阻R29连接到光耦U17的6脚和电阻R28,光耦U17的4脚连接电阻R28、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电阻R9、光耦U13、电阻R10以及电阻R11;A相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同时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连接电容C3、电阻R4、比较器U10A的2脚、光耦U11的4脚、光耦U12的3脚,容性负荷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同时经过电阻R5、电阻R6、电阻R7连接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的3脚、光耦U14的4脚、光耦U15的3脚;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端经过电阻R9连接光耦U13的1脚,U13的2脚接负电源VEE,光耦U13的3脚连接上拉电阻R10,同时经过电阻R11连接到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1、光耦U12、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4以及电阻R15;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4连接到三极管Q8的基极和电阻R15,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R15和电源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2的2脚,光耦U12的1脚连接光耦U11的2脚,光耦U11的1脚经过电阻R13连接到+5V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4、光耦U15、电阻R16、三极管Q9、电阻R17以及电阻R18;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7连接到三极管Q9的基极和电阻R18,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R18和电源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5的2脚,光耦U15的1脚连接光耦U14的2脚,光耦U14的1脚经过电阻R16连接到+5V电源。
本发明根据投切模式的需要,单片机控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工作状态,同时单片机通过对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控制,可以检测出负载的工作状态、可以检测出A相输入端和容性负荷输入端是否有异常状况;当工作在等电位投切模式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均为截至状态;当工作在过零投切模式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为截至状态,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为导通状态;当检测负载投入切除状态与容性负荷输入端是否异常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为导通状态,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为截止状态;当检测A相输入是否异常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为截至状态,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为导通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等电位模式下,不需要对电力电容器进行预充电,安全性好,二次投入时间间隔不大于15ms,即在电网频率3/4周期内必有一个等电位点,可以实现连续频繁投切,不需要考虑电容器上的残压;本发明采用脉冲变压器和光耦组合触发,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产品投切瞬间无涌流冲击,有效保护了晶闸管投切元件,同时延长了电力电容器的寿命。本发明可用于电力无功补偿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阻开关的组合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晶闸管的示意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投入前比较器U10A的输入检测波形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比较器U10A的1脚的波形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光耦U13的3脚的波形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芯片U9的2脚的波形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芯片U9的5脚的波形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等电位模式下投入后比较器U10A的输入检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单片机处理单元、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触发脉冲振荡器、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
所述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入端a连接外部控制信号,输入端c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e,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b连接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入端a,输出端d连接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入端a,输出端e连接任意电平和过零触发组合驱动模块的输入端b,输出端f连接触发脉冲振荡器的输入端a;
所述触发脉冲振荡器的输入端a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f,触发脉冲振荡器的输出端b连接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的输入端a;
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触发组合驱动模块的输入端a连接触发脉冲振荡器的输出端b,输入端b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e,任意电平和过零触发组合驱动模块的输出端c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b;
所述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入端a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b,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出端b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a;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入端a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d,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出端b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d;
所述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a连接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出端b,输入端d连接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输出端b,输入端b和c分别连接到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a和输出端c,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e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的输入端c;
所述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a连接A相电源,输入端b连接任意电平和过零触发组合驱动模块的输出端c,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到容性负荷的输入端a和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c。
等电位模式,当单片机处理单元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的投入指令后,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均为截至状态,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b检测A相50HZ正弦波信号,输入端c检测电容器上电位信号,两个信号在电位相同的时刻,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e的输出电平同时翻转,单片机处理单元接收到等电位脉冲后,立即通过脉冲触发振荡器向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脉冲变压器发出控制信号,使晶闸管投切元件在等电位点投入,同时单片机处理单元向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过零光耦发出控制信号,过零光耦在电压过零点处自动触发晶闸管投切元件工作,电压过零后脉冲变压器的触发控制信号关闭,过零光耦控制信号保持;当需要切除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状态不变,单片机直接向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光耦发出控制信号,光耦会在电压过零点自动停止触发晶闸管投切元件,实现过零切除。
过零模式,当单片机处理单元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的投入指令后,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均为截至状态,单片机向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光耦发出控制信号,光耦会在电压过零点自动触发晶闸管投切元件,实现过零投入;当需要切除时,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状态不变,单片机向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光耦发出控制信号,光耦会在电压过零点自动停止触发晶闸管投切元件,实现过零切除。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9、偏置电阻R19、三极管Q1、电阻R21、三极管Q2、三极管Q3、耦合电容C1、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D1、二极管D2、限流电阻R24、过零光耦U16、过零光耦U17、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30以及电阻R31;芯片U9的1脚连接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发出的驱动电源总控信号,芯片U9的2脚、3脚、4脚与触发脉冲振荡器相连,芯片U9的2脚为A相脉冲变压器触发信号的控制输入端,芯片U9的3脚为B相脉冲变压器触发信号的控制输入端,芯片U9的4脚为C相脉冲变压器触发信号的控制输入端,本发明以A相为例做详细说明,B相和C相与A相原理一致,不作重复说明,芯片U9的5脚、6脚、7脚与单片机相连,控制过零触发光耦的工作,芯片U9的5脚接收单片机发出的A相光耦控制信号,芯片U9的16脚连接电阻R19和三极管Q1基极,电源VHH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9,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24,芯片U9的15脚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通过耦合电容C1连接变压器T1的1脚、变压器T2的1脚,变压器T1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2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1的2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变压器T1的4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变压器T2的4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变压器T2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电阻R24经过光耦U16、光耦U17连接到芯片U9的第12脚,光耦U16的6脚连接电阻R27、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30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阻R30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光耦U16的4脚连接到电阻R27,同时经过电阻R29连接到光耦U17的6脚和电阻R28,光耦U17的4脚连接电阻R28、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
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中的脉冲变压器负责等电位的投入,过零光耦负责电压过零投入和切除,等电位投入时,芯片U9的1脚为低电平,芯片U9的16脚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打开驱动电路的电源,同时芯片U9的2脚接收脉冲振荡器发来的受控脉冲,见图8,芯片U9的15脚控制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导通和截至,对耦合电容C1快速反复充放电,形成充放电电流,电容C1为uf级无极性电容,与电容C1串联的变压器T1、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中同样形成充放电电流,从而实现脉冲变压器对后级的触发驱动,芯片U9的2脚接收受控脉冲的同时,芯片U9的5脚接收单片机处理单元发出的高电平控制信号,见图9,芯片U9的12脚为低电平,过零光耦U16、过零光耦U17开始工作,从而实现过零光耦对后级的触发驱动。三级管Q1对电源的控制可避免在切除状态下前级干扰信号导致脉冲变压器和过零光耦的误触发。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电阻R9、光耦U13、电阻R10以及电阻R11;A相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同时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连接电容C3、电阻R4、比较器U10A的2脚、光耦U11的4脚、光耦U12的3脚,容性负荷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同时经过电阻R5、电阻R6、电阻R7连接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的3脚、光耦U14的4脚、光耦U15的3脚,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端经过电阻R9连接光耦U13的1脚,U13的2脚接负电源VEE,光耦U13的3脚连接上拉电阻R10,同时经过电阻R11连接到单片机;
所述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1、光耦U12、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4以及电阻R15;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4连接到三极管Q8的基极和电阻R15,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R15和电源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2的2脚,光耦U12的1脚连接光耦U11的2脚,光耦U11的1脚经过电阻R13连接到+5V电源;单片机处理单元的送给电阻R14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的时候,三极管Q8截至,光耦U11、光耦U12不导通,隔离电子开关处于截至状态,单片机处理单元的送给电阻R14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三极管Q8导通,光耦U11、光耦U12导通,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4、光耦U15、电阻R16、三极管Q9、电阻R17以及电阻R18;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7连接到三极管Q9的基极和电阻R18,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R18和电源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5的2脚,光耦U15的1脚连接光耦U14的2脚,光耦U14的1脚经过电阻R16连接到+5V电源;单片机处理单元的送给电阻R17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的时候,三极管Q9截至,光耦U14、光耦U15不导通,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处于截至状态,单片机处理单元的送给电阻R17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三极管Q9导通,光耦U14、光耦U15导通,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等电位模式下,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均为截至状态,当晶闸管投切元件切除后,电力电容器上的电荷通过自带放电电阻缓慢释放,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器U10A的2脚检测的是50HZ正弦波信号,比较器U10A的3脚检测的是电力电容器上的电位信号,见图5,当两个信号在电位相等的时刻,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电平翻转一次,产生等电位脉冲,见图6,等电位脉冲信号经过隔离光耦送至单片机处理单元,见图7。
电力电容器投入前的检测,第一隔离电子开关为截至状态,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为导通状态;比较器U10A的2脚检测的是A相50HZ正弦波信号,比较器U10A的3脚接信号地,此时正弦波信号每一次过零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端电平翻转一次,即输出50HZ方波,如果没有50HZ方波,说明A相信号异常,单片机处理单元提示故障并禁止投入;
电力电容器投入后的检测,第一隔离电子开关为导通状态,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为截至状态;比较器U10A的2脚接信号地,比较器U10A的3脚检测电力电容器上电压信号,如果U10A的3脚检测到50HZ正弦波,此时正弦波信号每一次过零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端电平翻转一次,输出50HZ方波,如果没有50HZ方波,说明晶闸管投入异常,单片机处理单元关闭投入信号、提示故障并禁止再次投入;
本发明在等电位模式下时,不需要对电力电容器进行预充电,安全性好,二次投入时间间隔不大于15ms,即在电网频率3/4周期内必有一个等电位点,可以实现连续频繁投切,不需要考虑电容器上的残压。本发明采用脉冲变压器和过零光耦组合触发,只在投入瞬间使用脉冲变压器,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产品投切瞬间无涌流冲击,有效保护了半导体可控硅元件,同时延长了电力电容器的寿命。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处理单元、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触发脉冲振荡器、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单片机处理单元负责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的投切指令,控制后级负载的投切,实时检测负载投切状态、等电位信号以及故障处理等;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负责触发驱动晶闸管的投切;触发脉冲振荡器负责在等电位投入时产生变压器所需的连续触发脉冲;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主要检测晶闸管元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位信号,根据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和第二隔离电子开关的不同组合状态,实现等电位脉冲以及故障信号的输出;第一隔离电子开关控制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相电压输入端信号的有无;第二隔离电子开关控制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的容性负荷输入端信号的有无;晶闸管投切元件负责容性负荷与电网之间的通断;
所述单片机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第一隔离电子开关、第二隔离电子开关、触发脉冲振荡器以及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还与晶闸管投切元件相连接,所述晶闸管投切元件的输入端、输出端均还与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电平和过零组合触发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9,、偏置电阻R19、三极管Q1、电阻R21、三极管Q2、三极管Q3、耦合电容C1、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D1 、二极管D2、限流电阻R24、过零光耦U16、过零光耦U17、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30以及电阻R31;驱动芯片U9选用ULN2003A,驱动芯片U9的1脚连接单片机处理单元,接收单片机处理单元发出的驱动电源总控信号,驱动芯片U9的2脚、3脚、4脚与触发脉冲振荡器相连,驱动芯片U9的5脚、6脚、7脚与单片机处理单元相连,控制过零光耦的触发工作,驱动芯片U9的16脚连接电阻R19和三极管Q1基极,电源VHH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9,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24,驱动芯片U9的15脚连接电阻R21、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通过耦合电容C1连接变压器T1的1脚、变压器T2的1脚,变压器T1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2的3脚连接电源地,变压器T1的2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变压器T1的4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变压器T2的4脚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变压器T2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电阻R24经过光耦U16、光耦U17连接到驱动芯片U9的第12脚,光耦U16的6脚连接电阻R27、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30以及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1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阻R30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光耦U16的4脚连接到电阻R27,同时经过电阻R29连接到光耦U17的6脚和电阻R28,光耦U17的4脚连接电阻R28、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G2端,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电阻R31和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电位兼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电阻R9、光耦U13、电阻R10以及电阻R11;A相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1端,同时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连接电容C3、电阻R4、比较器U10A的2脚、光耦U11的4脚、光耦U12的3脚,容性负荷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投切元件的K2端,同时经过电阻R5、电阻R6、电阻R7连接电容C4、电阻R8、比较器U10A的3脚、光耦U14的4脚、光耦U15的3脚;比较器U10A的1脚输出端经过电阻R9连接光耦U13的1脚,U13的2脚接负电源VEE,光耦U13的3脚连接上拉电阻R10,同时经过电阻R11连接到单片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1、光耦U12、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4以及电阻R15;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4连接到三极管Q8的基极和电阻R15,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R15和电源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2的2脚,光耦U12的1脚连接光耦U11的2脚,光耦U11的1脚经过电阻R13连接到+5V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电子开关包括光耦U14、光耦U15、电阻R16、三极管Q9、电阻R17以及电阻R18;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17连接到三极管Q9的基极和电阻R18,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R18和电源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光耦U15的2脚,光耦U15的1脚连接光耦U14的2脚,光耦U14的1脚经过电阻R16连接到+5V电源。
CN201810473070.7A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Active CN108493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3070.7A CN108493957B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3070.7A CN108493957B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957A true CN108493957A (zh) 2018-09-04
CN108493957B CN108493957B (zh) 2023-09-22

Family

ID=6335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3070.7A Active CN108493957B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395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956A (zh) * 2006-05-31 2006-11-08 顺特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无功补偿的晶闸管触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326614U (zh) * 2013-07-19 2013-12-04 江苏南自通华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控制的低功耗快速式电容投切开关
CN105680457A (zh) * 2016-04-18 2016-06-15 山东德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的晶闸管开关投切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956A (zh) * 2006-05-31 2006-11-08 顺特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无功补偿的晶闸管触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326614U (zh) * 2013-07-19 2013-12-04 江苏南自通华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控制的低功耗快速式电容投切开关
CN105680457A (zh) * 2016-04-18 2016-06-15 山东德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的晶闸管开关投切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957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9141B (zh) 开关电源双脉冲脉宽限制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US4155015A (en) Light switch
CN203894386U (zh) 一种故障检测电路及内置该故障检测电路的复合开关
CN104158152B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防护电路及防护方法
CN106057566A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容投切的新型复合开关及其工作方法
CN206710530U (zh) 电缆芯线通断检测报警装置
CN206471805U (zh) 一种pos机打印机过热保护装置
CN106712756A (zh) 混合式开关
CN107248860A (zh) 一种多控墙壁触摸开关控制电路
CN204408675U (zh) 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设备
CN203883795U (zh) 单火线智能开关控制电路
CN108493957A (zh)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CN208158129U (zh) 一种全隔离过零等电位双模快速投切控制电路
CN106166990A (zh) 一种启动电源电路
CN201917605U (zh) 高压带电无源指示器
CN110416009A (zh) 无电弧长寿命的继电器开关电路及控制器
CN110350902A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204012667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防护电路
CN201130844Y (zh) 一种用于低压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
CN107860964B (zh) 基于峰值电压检测的三相电过压、欠压、缺相报警电路
CN103326378B (zh) 一种稳态自动接地放电电容器复合开关
CN106229963B (zh) 一种可控硅多待压切换的控制电路
CN202474842U (zh) 三相相变量漏电流动作保护器
CN106933292A (zh) 一种时序控制电路
CN208461444U (zh) 家用电器的漏电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