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6408A -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6408A
CN108476408A CN201780001844.XA CN201780001844A CN108476408A CN 108476408 A CN108476408 A CN 108476408A CN 201780001844 A CN201780001844 A CN 201780001844A CN 108476408 A CN108476408 A CN 108476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ime window
transmitted
data amount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8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6408B (zh
Inventor
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6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9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the access point control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有线回传基站可以基于所连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的带宽,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Description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简称为5G)项目的研究讨论中,为了满足业务更加多样化、速率更高、连接数量更大等要求,5G网络需要大幅度提高频谱效率,由于高频段的传输特性,使用高频段传输的基站一般为小基站(small cell),如果为每一个小基站都配置传统的有线回传链路,如光纤链路,则成本高,回传链路部署复杂,为了降低回传链路的部署复杂性,在5G项目的研究讨论中,提出了前传回传一体化的方案,也即无线回传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都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协议通过无线链路进行传输。
无线回传小基站可以通过与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进而通过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实现无线回传,针对5G系统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无线回传实现方案,来确保有线回传基站能够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配置合理的回传带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有线回传基站可以基于所连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的带宽,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有线回传基站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包括:
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包括:
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包括:
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基于所述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包括: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无线回传基站所接入的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用户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包括:
若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若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有线回传基站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第一上报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无线回传基站所接入的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用户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第二上报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第七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有线回传基站可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用以实现有线回传基站可以基于所连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的带宽,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应用场景图一。
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应用场景图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核心网覆盖范围内可以具有两种类型的基站,参见图1B,图1B中核心网覆盖范围内有有线回传基站(具备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如标记11、标记12、标记13所指示的基站,有线回传基站与核心网之间部署了有线回传链路;核心网覆盖范围内还有无线回传基站(具备无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如标记11、标记12、标记13所指示的基站之外的其他基站均为无线回传基站,无线回传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没有部署有线回传链路,不能实现有线回传。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应用场景图二;该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可以应用在只有线回传基站上,如图1A所示,该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102:
在步骤101中,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以设置第一时间窗口,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可以为一个固定时间,如1ms;第一时间窗口也可以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时间单元,如1子帧、1个slot等。
在一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量可以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量,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方法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这里先不详述。
在一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量可以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量,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的方法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这里先不详述。
在步骤102中,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时,可以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占总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比值,确定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可用回传带宽,例如,有线回传基站的有线回传带宽为1GB/s,有线回传基站的接入设备包括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2、无线回传基站1、无线回传基站2,用户设备1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12比特,用户设备2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8比特,无线回传基站1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24比特,无线回传基站2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36比特,则可为无线回传基站1分配0.3GB/s的可用回传带宽,为无线回传基站2分配0.45GB/s的可用回传带宽;在获取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时,可以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可用下行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带宽可以为有线回传基站的总的有线回传带宽;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带宽还可以为有线回传基站的可用的有线回传带宽,也即,从有线回传基站的总的有线回传带宽中为其他可能接入的接入设备预留一定的有线带宽后的有线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上行回传带宽的流程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上行回传带宽的流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图1C所示,包括无线回传基站10(接入有线回传基站20的无线回传基站可以有多个)、有线回传基站20、用户设备30(接入无线回传基站10的用户设备)、用户设备40(接入有线回传基站20的用户设备),核心网设备50,其中,有线回传基站20可获取接入设备(无线回传基站10、用户设备40)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进而为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10分配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可用上行回传带宽,核心网设备50可以向有线回传基站20下发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进而实现有线回传基站20为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10分配可用下行回传带宽。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2,有线回传基站可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用以实现有线回传基站可以基于所连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的带宽,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具体如何调整无线回传基站的回传带宽的,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有线回传基站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可用上行回传带宽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以预先指示每一个接入设备在每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接入设备基于有线回传基站的设定,在第一时间窗口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还可以在需要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时,通过信令指示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步骤202中,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进行累加,即可得到总上行数据量。
在步骤203中,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02和步骤203中,假设有线回传基站的有线回传带宽为1GB/s,有线回传基站的接入设备包括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2、无线回传基站1、无线回传基站2,用户设备1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12比特,用户设备2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8比特,无线回传基站1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24比特,无线回传基站2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为36比特,则可计算得到总上行数据量为80比特,无线回传基站1的待传输数据量占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为0.3,则可为其分配0.3GB/s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无线回传基站2的待传输数据量占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为0.45,则可为其分配0.45GB/s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本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设定每一个接入设备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以便确定在下一个时间窗口内要传输的总的上行数据量,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回传带宽。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有线回传基站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可用下行回传带宽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的第一时间窗口与每一个接入设备上报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的第一时间窗口可以不相同,两者之间并存在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周期性向有线回传带宽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如每1ms发送一次待传输下行数据量;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在部分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远远大于并持续一段时间大于另一部分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时,向有线回传基站发送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有线回传带宽调整每一个接入设备的下行回传带宽。
在步骤302中,基于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接收到的是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例如,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8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有线回传基站基于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8分别接入的基站,确定出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例如,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接入的是有线回传基站,而用户设备3-5接入的是无线回传基站1,用户设备6-8接入的是无线回传基站2,由此即可计算出每一个接入设备(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2、无线回传基站1、无线回传基站2)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步骤303中,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在步骤304中,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303和步骤304的描述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2和步骤203的描述确定上行可用回传带宽的方式,这里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由线回传基站确定在下一个时间窗口内要传输的总的下行数据量,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可用下行回传带宽。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可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401-402:
在步骤401中,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时间窗口的长度可以为一个固定时间,如1ms;第一时间窗口也可以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时间单元,如1子帧、1个slot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和第二时间窗口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时间窗口和第二时间窗口可以均由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在步骤402中,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对第二时间窗口内接收到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进行累加计算,所得到的累加值即可作为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无线回传小基站可以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需要上报给有线回传小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第二时间窗口可以由有线回传基站设定,以便有线回传基站统计每一个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的时间比较一致,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回传带宽更合理。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可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501-502:
在步骤501中,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若用户设备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和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通过信令广播上报接入基站的类型和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用户设备在监听到信令时即可基于自己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时间窗口。
在步骤502中,在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用户设备可基于自己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时间窗口由有线回传基站设定,以便有线回传基站统计每一个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的时间比较一致,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回传带宽更合理。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可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601-602:
在步骤601中,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接入得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可以基于缓存器中的缓存数据得到。
在步骤602中,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周期性向有线回传带宽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如每1ms发送一次待传输下行数据量;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在部分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远远大于并持续一段时间大于另一部分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时,向有线回传基站发送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有线回传带宽调整每一个接入设备的下行回传带宽。
本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由线回传基站确定在下一个时间窗口内要传输的总的下行数据量,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可用下行回传带宽。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应用在有线回传基站上,如图7所示,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1,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72,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获取模块71获取的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该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用以实现有线回传基站可以基于所连接的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的带宽,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71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711,被配置为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该实施例中,有线回传基站可设定每一个接入设备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以便每一个接入基站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一致,进而能够准确、合理地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回传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2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721,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第二确定子模块722,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该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上行可用带宽,可以将可用有线带宽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接入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71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712,被配置为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第三确定子模块713,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该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由线回传基站确定在下一个时间窗口内要传输的总的下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2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723,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第五确定子模块724,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该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带宽,可以将可用有线带宽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接入设备。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如图9所示,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91,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第一上报模块92,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和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无线回传基站所接入的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该实施例中,每一个无线回传小基站可以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需要上报给有线回传小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第二时间窗口可以由有线回传基站设定,以便有线回传基站统计每一个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的时间比较一致,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回传带宽更合理。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如图10所示,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01,被配置为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第二上报模块102,被配置为在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该实施例中,每一个用户设备可基于自己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时间窗口由有线回传基站设定,以便有线回传基站统计每一个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的时间比较一致,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回传带宽更合理。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如图11所示,在上述图10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01包括:
第六确定子模块1011,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第七确定子模块1012,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窗口和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该实施例中,每一个用户设备所接入的基站类型不同,上报的时间窗口可以不相同,但是有线回传基站的每一个接入设备的上报的时间窗口相同,统计每一个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的时间比较一致,为每一个接入的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回传带宽更合理。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如图12所示,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121,被配置为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发送模块122,被配置为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该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发送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便由线回传基站确定在下一个时间窗口内要传输的总的下行数据量,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合理的可用下行回传带宽。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300可以是用户设备,例如智能手机。
参照图13,装置13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302,存储器1304,电源组件1306,多媒体组件1308,音频组件13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312,传感器组件1314,以及通信组件1316。
处理组件1302通常控制装置13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308和处理组件1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消息,图片等。存储器1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306为装置13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3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在装置13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3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3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3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3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304或经由通信组件13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3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312为处理组件1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3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3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检测到设备13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13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检测装置1300或装置13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3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3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3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距离感应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3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3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3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3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3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300的处理器13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能够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装置1400可以被提供为一个基站。参照图14,装置1400包括处理组件14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1424、天线组件14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14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在装置为无线回传基站时,处理组件14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
在装置为有线回传基站时,处理组件14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
在装置为核心网设备时,处理组件14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所描述的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400的处理组件1422执行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0)

1.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有线回传基站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包括:
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包括:
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包括:
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基于所述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包括: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6.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无线回传基站所接入的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8.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包括:
若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若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则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11.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12.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有线回传基站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总上行数据量;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与总上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的上行可用回传带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核心网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的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以及每一个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确定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确定所有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内的总下行数据量;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与总下行数据量的比值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的下行可用回传带宽。
17.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无线回传基站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第一上报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无线回传基站所接入的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19.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第二上报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一时间窗口;
第七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为具有无线回传能力的无线回传小基站时,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为第二时间窗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和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均由所述有线回传基站设置。
22.一种回传带宽的调整装置,应用在核心网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2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2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2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26.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27.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无线回传基站;
基于所述每一个接入设备在第一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有线回传带宽,确定在下一个第一时间窗口内为每一个无线回传基站分配的可用回传带宽。
28.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上报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基于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口内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在第一时间窗口内上报所述无线回传基站的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29.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接入的基站的基站类型,确定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量的时间窗口;
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向所接入的基站上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量。
30.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每一个接入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向每一个具有有线回传能力的基站发送对应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待传输下行数据量。
CN201780001844.XA 2017-11-03 2017-11-03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476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9263 WO2019084900A1 (zh) 2017-11-03 2017-11-03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6408A true CN108476408A (zh) 2018-08-31
CN108476408B CN108476408B (zh) 2022-03-11

Family

ID=6326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844.XA Active CN108476408B (zh) 2017-11-03 2017-11-03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1311B2 (zh)
EP (1) EP3706392B1 (zh)
CN (1) CN108476408B (zh)
WO (1) WO201908490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7847A (zh) * 2019-01-09 2019-11-05 北京邮电大学 无人机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和内容缓存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65115A (zh) * 2020-03-25 2020-08-21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宽带跟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EP3909373A4 (en) * 2019-02-07 2022-03-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QUEST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CELLULAR MESH NETWORKS
CN114629737A (zh) * 2020-12-14 2022-06-1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0004A1 (en) * 2005-11-11 2007-05-17 Alcate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ingle-hop self-backhaul networks
CN101009612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跳自回传网络基站及其带宽分配方法
US20140126358A1 (en) * 2012-11-06 2014-05-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obile Backhaul Dynamic QoS Bandwidth Harmonization
US20140335877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Cali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backhaul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50716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节点和系统
US20150124607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pplication awar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162817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回传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572480A (zh) * 2015-10-10 2017-04-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回传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网管理实体、设备及无线小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738B1 (en) * 1998-01-21 2002-06-11 Nec Usa, Inc. Dynamic network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with soft quality-of-service requirements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2009-11-17 Designart Networks Lt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US8761100B2 (en) * 2011-10-11 2014-06-24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system
CN103888981B (zh) * 2014-03-25 2017-12-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路径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86607B (zh) 2015-11-09 2020-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0004A1 (en) * 2005-11-11 2007-05-17 Alcate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ingle-hop self-backhaul networks
CN101009612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跳自回传网络基站及其带宽分配方法
US20140126358A1 (en) * 2012-11-06 2014-05-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obile Backhaul Dynamic QoS Bandwidth Harmonization
US20140335877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Cali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backhaul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50124607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pplication awar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50716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节点和系统
CN106162817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回传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572480A (zh) * 2015-10-10 2017-04-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回传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网管理实体、设备及无线小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7847A (zh) * 2019-01-09 2019-11-05 北京邮电大学 无人机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和内容缓存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17847B (zh) * 2019-01-09 2020-09-01 北京邮电大学 无人机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和内容缓存的方法及装置
EP3909373A4 (en) * 2019-02-07 2022-03-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QUEST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CELLULAR MESH NETWORKS
CN111565115A (zh) * 2020-03-25 2020-08-21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宽带跟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4629737A (zh) * 2020-12-14 2022-06-1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29737B (zh) * 2020-12-14 2024-03-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6392A1 (en) 2020-09-09
US11641311B2 (en) 2023-05-02
WO2019084900A1 (zh) 2019-05-09
EP3706392A4 (en) 2021-04-28
EP3706392B1 (en) 2023-04-26
CN108476408B (zh) 2022-03-11
US20200336382A1 (en)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6408A (zh) 回传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401537A (zh) 设备内共存干扰协调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设备
CN106793059A (zh) 发送、获取同步信息块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2616A (zh) 一种智能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及其终端
WO2020232712A1 (zh) 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6797604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521249A (zh) 控制资源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64191A (zh) 配置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96341A (zh) 蜂窝网络中实现边缘计算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CN109565717A (zh) 带宽部分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21889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792752A (zh) 直连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21A (zh) 传输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451816A (zh) 传输能力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6791017A (zh) 一种终端及拍照方法
CN10964445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46A (zh) 蜂窝网络中实现全双工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CN107820684A (zh) 信道检测、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5163391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
CN1049680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65686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0495193A (zh)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401531A (zh) 消除交调干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451878A (zh) 无人机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506430A (zh) 信道占用时间的起始位置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