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5855B -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5855B
CN108475855B CN201580084163.5A CN201580084163A CN108475855B CN 108475855 B CN108475855 B CN 108475855B CN 201580084163 A CN201580084163 A CN 201580084163A CN 108475855 B CN108475855 B CN 108475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electrical contact
making electrical
devices
hol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1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5855A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夏耶
菲利普·弗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 GmbH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27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with an opening in the housing for insertion of a release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16End clamp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5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insertion of a wire only possible by pressing on the spr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所述装置用于电气设备(1)的连接端子,所述装置布置为保持至少两个电导体(7a、7b)的位置并形成至少两个电导体(7a、7b)电接触并且布置为与绝缘体(3)和/或所述电气设备(1)的连接棒(51)配合,所述装置(5)包括:第一保持元件(9a),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具有第一配合部分(19a),第一配合部分布置为在保持位置上与第一电导体(7a)配合;第二保持元件(9b),所述第二保持元件具有第二配合部分(19b),第二配合部分布置为在保持位置上与第二电导体(7b)配合;以及夹持位置(23),所述夹持位置通过第一配合部分(19a)和第二配合部分(19b)至少部分限定在保持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至少两个电导体的位置并形成至少两个电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例如接线块或端子块的电气设备来形成两个导体的电接触并保持两个导体的位置。为此,接线块可以包括导电棒,导电棒抵靠保持在位置上的两个导体。
通过对每一导体使用一个例如板簧的保持元件,可以用导电棒将导体保持在接触位置上。因此,导体远离彼此设置且每个保持在位置上的导体抵靠导电棒。
该布置令人满意的方面在于每个导体可以放置在位置上并且可以独立地从接线块上移除。
然而,一方面导电棒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另一方面两个远离的保持元件布置为保持导体在纵向方向上远离彼此的使用情况,在结构上施加了一些限制。
特别地,棒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规定了接线块的纵向尺寸,因此,不能减小尺寸来获得空间。在这些条件下,看起来难以减小该接线块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缺陷。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所述装置布置为保持至少两个电导体的位置并形成至少两个电导体电接触并且布置为与绝缘体和/或所述电气设备的连接棒配合,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保持元件,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具有第一配合部分,第一配合部分布置为通过施加第一横向应力至第一电导体来在保持位置上与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电导体配合,
-第二保持元件,所述第二保持元件具有第二配合部分,第二配合部分布置为通过施加第二横向应力至第二电导体来在保持位置上与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导体配合,
-夹持位置,所述夹持位置通过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至少部分限定在保持位置。
这种布置允许将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夹持在保持位置上。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被设置在保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夹持位置用于形成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电接触。
因此,这种布置允许设计紧凑的接线块,两个导体可以临近彼此设置并不用设置在两个远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的元件,连接元件包括与第一保持元件配合的第一挠性连接部分和/或与第二保持元件配合的第二挠性连接部分。
这种布置能够实现相对于连接元件的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的移动性。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也可以独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保持元件和/或第二保持元件被布置为在回缩位置将第一电导体和/或第二电导体插入夹持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被布置为与连接元件配合使得经受应力以使保持元件接近保持位置。
因此,对于第一导体和/或第二导体的插入,使用者必须施加应力至第一保持元件和/或第二保持元件以将保持元件向回缩位置移动。
在第一导体和/或第二导体插入夹持位置之后,当使用者不再施加任何应力至保持元件时,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于是将位于保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元件包括第一支承部分和/或第二支承部分,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和/或第二支承部分分别附接至第一挠性连接部分和/或第二挠性连接部分,每个支承部分被配置为与绝缘体和/或电气设备的连接棒配合。
支承部分被布置为与绝缘体配合使得使用者通过施加应力至保持元件可以将保持元件向回缩位置移动。
相应支承部分于是与绝缘体配合,并且保持元件相对于连接元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保持元件,第一挠性连接部分和第一支承部分构成第一板簧,和/或第二保持元件,第二挠性连接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构成第二板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保持元件对应于夹持片,每个支承部分对应于支撑片,以及每个挠性连接部分对应于弯头。
因此,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像一个双板簧,也就是说像具有两个独立板簧的装置,所述装置被布置为保持电导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元件包括中央连接部分,所述中央连接部分邻近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
因此,中央连接部分应当被认为是每个板簧连接的部分。优选地,中央连接部分为弯头形式。特别地,中央连接部分是挠性的。
这种布置使得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具有一定的挠性,这有利于独立操作第一保持元件或第二保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保持元件,第二保持元件和连接元件是由单一件整体制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第一连接部分和/或第二连接部分为弯头形式。优选地,每个第一连接部分和/或第二连接部分基本上为直线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从中央连接部分以发散方式延伸。
优选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以会聚方式向夹持位置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相对于将保持元件和连接元件截面分成两半的第一平面对称。
优选地,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关于第二平面或可替换的相对于中心点对称,使得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配合部分和/或第二配合部分具有凹槽位置,所述凹槽位置用于接收在纵向方向上在保持位置延伸的相应电导体的一部分。
因此,凹槽接收位置允许将相应导体置于中心。目的在于对导体进行引导,以允许以最优方式形成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的电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配合部分和/或第二配合部分对应于相应保持元件的突起,所述突起在保持位置形成横切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边缘。
提供横切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边缘的情况使得电导体能够最优固定在保持位置。
由于突起构成的实体突出导致的横向应力,电导体的任何纵向移动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突起对应于相应保持元件中的部分开口且所述部分开口相对于相应保持元件移动。
因为突起源于与保持元件其余部分相同的基部,使得这种布置能够节省材料并且易于制造。
由于突起和保持元件的其余部分是由单一件整体制成的,这种布置还允许获得突起和保持元件其余部分之间的良好的结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具有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布置为与移动元件配合,所述移动元件在纵向方向上或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倾斜方向上施加应力,由移动工具施加的所述应力趋向于将所述保持元件从夹持位置中移出。
因此,这种布置允许通过偏置相应移动部分来容易地连接和从夹持位置移除导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保持元件的移动部分邻近于所述保持元件的配合部分。优选地,移动部分横切于纵向方向延伸。
因此,通过基本上在纵向方向上施加应力来偏置移动部分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具有用于中间导电部分的位置,所述中间导电部分布置为在保持位置与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配合。
因此,通过将中间导电部分设置在两个导体之间的间接接触,两个导体能够形成电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具有用于中间导电部分的紧固位置。
优选地,紧固位置形成在中央连接部分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包括中间导电部分,特别地,中间导电部分具有两个接触位置,每个接触位置被配置为与相应电导体接触,接触位置形成在中间导电部分的两个相对外表面上,两个相对外表面在中间导电部分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这种布置允许限制中间导电部分的厚度,厚度应当被认为横切于中间导电部分的延伸方向。
因此,厚度的减小允许两个电导体彼此接近并因此获得尺寸和材料的增益。
由中间导电部分的延伸平面限定电流通过截面的情况也是有利的。当具有较小厚度时,可以保持两个电导体之间循环的电流的通过截面是相同的。
相比较而言,在当前技术中,两个电导体通过棒形成电接触,该棒具有横切于所述棒的主延伸方向的电流循环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减小厚度,也就是说减小横切于棒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会导致电流通过截面的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间导电部分包括铜。
优选地,中间导电部分在第二平面上延伸,也就是说平面限定了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的对称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包括多个相应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保持元件支承部分附接至中央部分。优选地,中央部分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对的排列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所述装置组包括连接棒和至少一个如先前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所述装置的中间导电部分对应于连接棒的一部分或者部分附接至所述连接棒。例如,连接棒由例如接线块的电气设备的连接棒组成。
因此,通过作为中间导电部分使用的连接棒的一部分,使得位于夹持位置的两个电导体形成电接触是可能的。
由于棒是固定的,因此这些电导体彼此独立地保持在位置上。这些电导体能够与另一电导体形成电接触,电导体依次与连接棒的另一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棒和装置被布置为配合使得装置的连接部分相对于连接棒固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具有连接端子并且包括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和/或如先前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对于每个保持元件,电气设备具有用于与相应支承部分配合的配合表面。
附图说明
总之,通过以下关于作为非限定实例表示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的实施例的附图的说明,本发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
附图1和附图2为用于保持两个导体的位置并形成两个导体电接触的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3为所述装置和两个导体在保持位置上的立体图。
附图4为所述装置在保持位置上的立体图,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导体之间的中间导电部分。
附图5为接线块的立体图,其中接线块包括用于保持两个导体的位置并形成两个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附图6至8为用于保持多个导体对的位置并形成多个导体对电接触的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9为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的立体图,其中装置组包括连接棒和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
附图10为附图9中的元件的分解视图。
附图11至13为接线块的立体图和正视图,其中接线块包括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
附图14为与附图11至13中的接线块相对应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15为与附图11至13中的接线块相对应的连接棒的立体图。
附图16至21为装置在保持位置上的变型例的立体图或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5所示,电气设备1,特别是接线块2,包括绝缘体3和用于保持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的位置并形成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电接触的装置5。
同样如附图1至4所示,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包括第一保持元件9a,第二保持元件9b和连接元件11。
连接元件11包括第一挠性部分13a和第二挠性部分13b,每个挠性部分分别邻近并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
这种挠性使得每个保持元件9a、9b能够相对于连接元件11独立移动。在附图3至5中,每个保持元件9a、9b设置在保持位置上,其中在纵向方向15上延伸的相应电导体7a、7b分别通过施加第一横向应力17a和第二横向应力17b保持在位置上。
由保持元件9a、9b施加的横向应力17a、17b作用于相应电导体7a、7b上。为此,第一保持元件9a具有与第一电导体7a配合的第一部分19a,第一配合部分19a具有在保持位置上在纵向方向15上延伸的第一凹陷接收位置21a。
类似地,第二保持元件9b包括第二配合部分19b,第二配合部分具有第二凹陷接收位置21b。
在没有外部偏置的情况下,每个挠性连接部分13a、13b被布置为使得相应保持元件9a、9b经受应力以趋向于将保持元件设置在保持位置。
然而,保持元件9a、9b可以朝向回缩位置移动以便使得相应电导体7a、7b能够插入接线块2中。
更特别的是如附图3至5所示,当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在保持位置上时,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具有夹持位置23。
夹持位置23至少部分由第一配合部分19a和第二配合位置19b限定。两个电导体7a、7b的电接触包括在夹持位置23内。
通过附图3所示的直接接触或附图4和5所示的间接接触来确保第一电导体7a在保持位置的电接触。
在间接接触的情况下,装置5在保持位置具有用于中间导电部分27的位置25,中间导电部分与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接触。
如附图3所示,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可以包括形成在连接元件11中的用于紧固中间导电部分27的位置29。
可替换的,如附图5所示,中间导电部分27可以通过接线块2的另一内部元件保持在位置上。
中间导电部分27应当被认为是包括在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内。
如附图4和5所示,中间导电部分具有第一接触位置28a和第二接触位置28b,分别布置第一接触位置和第二接触位置来使得与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接触。
接触位置28a、28b形成于在中间导电部分27的延伸方向32上延伸的相对外表面30a、30b上。
因此,在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之间通过中间导电部分27的电流通过截面并不取决于中间导电部分的厚度。
因此,与相对的外表面30a、30b的尺寸相比,中间导电部分27可以具有较小的厚度。
更特别的是如附图1、2和5所示,连接元件11包括第一支承部分31a,第二支承部分31b和中央连接部分33,中央连接部分33邻近第一支承部分31a和第二支承部分31b。
中央连接部分33为弯头形式并且可以是挠性的。如附图5所示,对于每个保持元件9a、9b,绝缘体3具有用于与相应支承部分35a、35b配合的配合表面35a、35b。因此,能够区分开第一配合表面31a和第二配合表面31b。
第一保持元件9a,第一挠性连接部分13a和第一支承部分31a构成第一板簧37a。上述情况也相同适用于第二保持元件9b,第二挠性连接部分13b和第二支承部分31b构成第二板簧37b。
因此,每个保持元件9a、9b对应于夹持片39a、39b,每个挠性连接部分13a、13b对应于弯头41a、41b以及每个支承部分31a、31b对应于支承片43a、43b。
如附图5所示,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关于第一平面45和第二平面47对称,第一平面将板簧37a、37b的截面分成两半,第二平面限定了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之间的对称性。
这两种对称性使得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之间的应力能够平衡。这种布置是值得关注的,因为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之间的接触以最优方式保持。
可替换地并且如附图16至21所示,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之间的对称性是相对于中心点47’限定的。这种中心对称也使得在保持位置的力能够平衡分布。
在附图6至8示出的变型例中,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包括在排列方向49上设置的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的多个对。
根据该变型例,中央连接部分33在排列方向49上延伸并连接至每个保持元件9a、9b。
电导体7a、7b可以如附图8所示通过设置共同中间导电部分27电接触在一起或者如附图7所示仍然成对连接。
附图9至15示出了一种变型例。根据该变型例,电气设备1为接线块2。每个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允许将两个电导体7a、7b连接至接线块2的连接棒51。
因此,连接棒51可以连接至总数为4个的电导体7a、7b。每个电导体7a、7b能够独立连接,因为在保持位置时,每个通过可以独立移动的相应保持元件9a、9b保持在适当位置上的电导体7a、7b抵靠连接棒51。
连接棒51包括中央部分51a和两个侧向部分51b。每个侧向部分51b由先前所述的中间导电部分27组成。
因此,每个侧向部分51b具有两个用于与相应电导体7a、7b接触的位置28a、28b;并且装置5具有紧固位置29,紧固位置29为附图9和10中的肋件29a或附图11至14中的凹口29b。
更特别的是如附图10所示,每个保持元件9a、9b具有对应于配合部分19a、19b的实体突出或突起53a、53b。
这种突起53a、53b横切于保持位置的纵向方向15并形成保持部分9a、9b的横向边缘。突起53a、53b对应于保持元件中的部分开口55a、55b且所述部分开口55a、55b相对于相应保持元件9a、9b移动。
保持元件9a、9b进一步包括移动部分57a、57b,移动部分被布置为与插入接线块2的相应通道61a、61b的移动元件59(例如螺丝刀)配合。
如附图12所示,移动元件59在纵向方向15上或相对于纵向方向15的倾斜方向上施加应力至保持元件9a、9b。该应力趋向于将保持元件9a、9b从夹持位置23中移出以引入或移除相应导体7a、7b。
移动部分57a、57b邻近配合部分19a、19b且横切于纵向方向15延伸。
因此,区分包括连接棒51和如之前所述的至少一个装置5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63是可能的。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在上文中作为实例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的单一实施例,而相反包括全部的变型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63),所述装置组包括连接棒和多个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5),每个装置(5)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所述装置用于电气设备(1)的连接端子,所述装置布置为保持至少两个电导体(7a、7b)的位置并形成至少两个电导体(7a、7b)电接触并且布置为与绝缘体(3)和/或所述电气设备(1)的连接棒(51)配合,每个装置(5)包括:
-第一保持元件(9a),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具有第一配合部分(19a),第一配合部分布置为通过施加第一横向应力(17a)至第一电导体(7a)来在保持位置上与在纵向方向(15)上延伸的第一电导体(7a)配合,
-第二保持元件(9b),所述第二保持元件具有第二配合部分(19b),第二配合部分布置为通过施加第二横向应力(17b)至第二电导体(7b)来在保持位置上与在纵向方向(15)上延伸的第二电导体(7b)配合,
-夹持位置(23),所述夹持位置通过第一配合部分(19a)和第二配合部分(19b)至少部分限定在保持位置,
-具有用于中间导电部分(27)的位置(25),所述中间导电部分布置为在保持位置与第一电导体(7a)和第二电导体(7b)配合,
-中间导电部分(27),中间导电部分(27)具有两个接触位置(28a、28b),每个接触位置被配置为与相应电导体(7a、7b)接触,接触位置(28a、28b)形成在中间导电部分(27)的两个相对外表面(30a、30b)上,两个相对外表面在中间导电部分(27)的延伸方向(32)上延伸,
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63),其特征在于,装置(5)的中间导电部分(2)用于对应于单一件的多个部分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所述单一件是连接棒(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保持元件(9a)和第二保持元件(9b)的元件(11),连接元件(11)包括与第一保持元件(9a)配合的第一挠性连接部分(13a)和/或与第二保持元件(9b)配合的第二挠性连接部分(1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连接元件(11)包括第一支承部分(31a)和/或第二支承部分(32b),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和/或第二支承部分分别附接至第一挠性连接部分(13a)和/或第二挠性连接部分(13b),每个支承部分(31a、31b)被配置为与绝缘体(3)和/或电气设备(1)的连接棒(51)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第一保持元件(9a),第一挠性连接部分(13a)和第一支承部分(31a)构成第一板簧(37a),和/或其中第二保持元件(9b),第二挠性连接部分(13b)和第二支承部分(31b)构成第二板簧(37b)。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连接元件(11)包括中央连接部分(33),所述中央连接部分邻近第一支承部分(31a)和第二支承部分(31b)。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第一保持元件(9a),第二保持元件(9b)和连接元件(11)是由单一件整体制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第一配合部分(19a)和/或第二配合部分(19b)具有凹槽位置(21a、21b),所述凹槽位置用于接收在纵向方向(15)上在保持位置延伸的相应电导体(7a、7b)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第一配合部分(19a)和/或第二配合部分(19b)对应于相应保持元件(9a、9b)的突起(53a、53b),所述突起在保持位置形成横切于纵向方向(15)延伸的横向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每个装置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至少一个保持元件(9a、9b)具有移动部分(57a、57b),所述移动部分布置为与移动元件(59)配合,所述移动元件在纵向方向(15)上或相对于纵向方向(15)的倾斜方向上施加应力,由移动工具(15)施加的所述应力趋向于将所述保持元件(9a、9b)从夹持位置(23)中移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其中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每个装置(5)具有用于中间导电部分(27)的紧固位置(29)。
11.一种电气设备(1),所述电气设备设置有连接端子并且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持位置并形成电接触的装置组。
CN201580084163.5A 2015-10-27 2015-10-27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Active CN108475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74851 WO2017071737A1 (fr) 2015-10-27 2015-10-27 Dispositif de maintien et de mise en contact électrique pour conducteu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5855A CN108475855A (zh) 2018-08-31
CN108475855B true CN108475855B (zh) 2020-09-25

Family

ID=5435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163.5A Active CN108475855B (zh) 2015-10-27 2015-10-27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4332B2 (zh)
EP (1) EP3369137B1 (zh)
CN (1) CN108475855B (zh)
WO (1) WO2017071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8627A1 (de) 2021-04-07 2022-10-13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bindungsklemme zum Verbinden wenigstens zweier elektrischer Lei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53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端子设备
EP1816706A1 (de) * 2006-02-02 2007-08-0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klemme
FR2965117A1 (fr) * 2010-09-21 2012-03-23 Legrand France Dispositif pour la connexion electrique automatique de deux conducteurs electriques
CN202259804U (zh) * 2011-09-22 2012-05-30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蝶形弹簧连接器
DE102011115637A1 (de) * 2011-06-21 2012-12-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ssklem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9848C1 (de) * 1977-08-20 1982-12-16 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 H. Knümann GmbH & Co KG, 4933 Blomberg Schraubenlose Anschlussklemme
DE3514099C2 (de) * 1985-04-16 1994-11-17 Wago Verwaltungs Gmbh Verbindungsklemme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DE10232256B4 (de) 2002-07-17 2009-07-1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Klemmfedervorichtung für eine Federkraftklemme
DE102004062855B4 (de) * 2004-12-27 2010-06-10 Siemens Ag Verbindungsklemme
DE102007017593B4 (de) * 2006-04-28 2011-07-21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32423 Elektrische Anschluß- und Verbindungsklemme
CN102832467B (zh) * 2012-08-21 2015-05-13 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导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53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端子设备
EP1816706A1 (de) * 2006-02-02 2007-08-0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klemme
FR2965117A1 (fr) * 2010-09-21 2012-03-23 Legrand France Dispositif pour la connexion electrique automatique de deux conducteurs electriques
DE102011115637A1 (de) * 2011-06-21 2012-12-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ssklemme
CN202259804U (zh) * 2011-09-22 2012-05-30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蝶形弹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4332B2 (en) 2019-08-06
WO2017071737A1 (fr) 2017-05-04
EP3369137A1 (fr) 2018-09-05
CN108475855A (zh) 2018-08-31
EP3369137B1 (fr) 2022-08-03
US20180316101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3978B2 (en) Contacting device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o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path
CN108370111B (zh) 接触元件和多触点连接器
RU2533165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онтактный элемент
US8758068B2 (en) Contact spring for plug connector socket
CN101359781B (zh) 可插接的印制电路板端子
US11509081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lug-in connection
US10003142B1 (en) Terminal block
US9461373B2 (en) Terminal clamp
US9431724B2 (en) Detachable connector
CN104466462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CN103608970A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的夹紧单元
US11081823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748378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コンタクト
US104836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8475855B (zh) 用于保持并形成导体电接触的装置
CN101123329A (zh) 用于电导线的连接接触装置
US20160093959A1 (en) Plug-in bridge having plate elements lying one over the other
CN105428891B (zh) 用于可插式连接器的绝缘体及可插式连接器
US1021155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pace-saving connection between cable wire conductors and contact terminating portions
US10348027B2 (en) Connector
US117219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cked conductive sheet terminals
KR101306516B1 (ko) 배선 덕트 접속 장치
JP5229956B2 (ja) 中継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CN110896173A (zh) 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EP3024093B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chaffhausen

Applicant after: Tyco electronic finance alpha Co.,Ltd.

Address before: Schaffhausen

Applicant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Schaffhausen

Applicant after: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before: Asea Brown Boveri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Schaffhausen

Applicant after: Tailia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Schaffhausen

Applicant before: Tyco electronic finance alpha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