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6651A -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6651A
CN108456651A CN201810304507.4A CN201810304507A CN108456651A CN 108456651 A CN108456651 A CN 108456651A CN 201810304507 A CN201810304507 A CN 201810304507A CN 108456651 A CN108456651 A CN 108456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culture medium
fungi
fermented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45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Hengfe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Hengfe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Hengfe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Hengfe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3045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56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56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6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秸秆中木质素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复配,得到微生物间相对稳定可靠、能够迅速分解发酵秸秆的发酵菌剂,发酵秸秆得到生物肥料。既处理了秸秆,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害化指标要求的生物肥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所述制备方法,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发酵方法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混合,在确保活菌数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各种微生物的比例均衡,不会出现某种微生物由于生存竞争能力较弱出现数量过少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菌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量农业用肥都是工业化生产的无机化肥,虽然对农业增产效果显著,但由于长期单施或偏施化肥,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群体及其生物酶群体的生繁与积极作用,导致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减少,土壤严重板结,综合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农作物营养失调,自身抗体减弱,产品品质低劣,食物积聚毒素,危及人畜健康。
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我国有机废弃物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传统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据统计,我国农业废弃物的年产生量已达到近60亿吨,但利用率仅为33%。目前,约30%的农作物秸秆被焚烧,约10%的秸秆长期堆放于沟渠、路边,严重污染大气与水环境。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入水体达25-30%,直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造成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恶化。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发酵进程,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制成微生物肥料、栽培育苗基质以及饲料等系列产品,可促进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控制并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反之,农业废弃物的随意丢弃或排放,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在农用废弃物中,大量存在并且难以处理的就是秸秆,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导致发酵分解困难,难以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秸秆中木质素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复配,得到微生物间相对稳定可靠、能够迅速分解发酵秸秆的发酵菌剂,发酵秸秆得到生物肥料。既处理了秸秆,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害化指标要求的生物肥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所述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6-10:2-4:2-4:1-3:3-5:1-3。
所述复合菌剂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A、将各菌种分为细菌组、放线菌组和真菌组,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后,分别得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步骤A中,所述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5-39℃下培养12-16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 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16-20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 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发酵培养16-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10%,蛋白胨2-5%,磷酸氢二钠0.1-0.3%,磷酸二氢钾0.1-0.5%,琼脂1.5-2.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3-8%,豆粕粉 3-5%,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12%,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 0.1-0.5%,硫酸亚铁0.1-0.3%,硫酸锰0.1-0.3%,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放线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2-36℃、摇床转速为170-190r/min下培养15-21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3-35℃下静置培养20-28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 950-1050:0.8-1.2:0.3-0.7:0.3-0.7:0.03-0.07:0.008-0.012。
所述真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7-31℃、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2-3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29-31℃下静置培养48-64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8-10:0.8-1.2。
本发明中,所有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均在121℃下高压灭菌20分钟,以确保菌种的培养不受其他杂菌的影响。
优选的,为提高所述复合菌剂接种后的成活率和相互之间的稳定性,步骤 B中,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28-32℃、摇床转速为120-14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5-10%,秸秆1-2%,蜂蜜1-2%,抗坏血酸0.2-0.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经过共同培养后,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筛选,得到发酵能力更强,相互之间更稳定的复合菌剂。并且,所述综合培养基中加入了秸秆,能够筛选出分解秸秆能力更强的菌种,从而提高分解的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作为细菌组,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作为放线菌组,拟康氏木霉菌作为真菌组,将细菌组、放线菌组和真菌组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后,分别得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6-10:2-4:2-4:1-3:3-5:1-3。
步骤A中,所述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5-39℃下培养12-16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 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16-20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 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发酵培养16-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10%,蛋白胨2-5%,磷酸氢二钠0.1-0.3%,磷酸二氢钾0.1-0.5%,琼脂1.5-2.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3-8%,豆粕粉 3-5%,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12%,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 0.1-0.5%,硫酸亚铁0.1-0.3%,硫酸锰0.1-0.3%,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放线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2-36℃、摇床转速为170-190r/min下培养15-21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3-35℃下静置培养20-28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 950-1050:0.8-1.2:0.3-0.7:0.3-0.7:0.03-0.07:0.008-0.012;
所述真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7-31℃、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2-3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29-31℃下静置培养48-64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8-10:0.8-1.2。
优选的,为提高所述复合菌剂接种后的成活率和相互之间的稳定性,步骤 B中,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28-32℃、摇床转速为120-14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5-10%,秸秆1-2%,蜂蜜1-2%,抗坏血酸0.2-0.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经过共同培养后,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筛选,得到发酵能力更强,相互之间更稳定的复合菌剂。并且,所述综合培养基中加入了秸秆,能够筛选出分解秸秆能力更强的菌种,从而提高分解的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针对秸秆中木质素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进行复配,得到微生物间相对稳定可靠、能够迅速分解发酵秸秆的发酵菌剂,发酵秸秆得到生物肥料。既处理了秸秆,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害化指标要求的生物肥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2、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结合,同时辅以诺卡氏菌和小单胞菌,能够对秸秆中的纤维素进行有效的分解,特别是根瘤菌和土壤杆菌的加入,能够使发酵后的产物更易被植物吸收,以提高生物肥料的效能。
3、所述制备方法,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发酵方法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混合,在确保活菌数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各种微生物的比例均衡,不会出现某种微生物由于生存竞争能力较弱出现数量过少的情况。
4、为提高所述复合菌剂接种后的成活率和相互之间的稳定性,步骤B中,将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混合培养,经过共同培养后,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筛选,得到发酵能力更强,相互之间更稳定的复合菌剂。并且,所述综合培养基中加入了秸秆,能够筛选出分解秸秆能力更强的菌种,从而提高分解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5℃下培养16 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35℃、摇床转速为160r/min下培养16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39℃、摇床转速为140r/min下发酵培养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蛋白胨 5%,磷酸氢二钠0.1%,磷酸二氢钾0.5%,琼脂1.5%,余量为水,pH值为7.5;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3%,豆粕粉 5%,牛肉膏0.5%,蛋白胨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钾 0.1%,余量为水,pH值为7.5;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牛肉膏1%,蛋白胨2%,硫酸镁0.3%,磷酸氢二钠0.1%,磷酸二氢钾0.5%,硫酸亚铁0.1%,硫酸锰0.3%,余量为水,pH值为7.0;
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6℃、摇床转速为 170r/min下培养21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3℃下静置培养28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 950:1.2:0.3:0.7:0.03:0.012;
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31℃、摇床转速为140r/min下培养3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29℃下静置培养64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8:1.2;
将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28℃、摇床转速为14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 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6:4:2:3:3: 3。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5%,秸秆2%,蜂蜜 1%,抗坏血酸0.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钾0.1%,余量为水,pH值为7.5。
将所述复合菌剂按照50g/L的接种量接种到玉米秸秆中,搅拌均匀,调节水分含量为60wt%,先在30-32℃下发酵10天,然后进行翻堆,在34-36℃下发酵22天,最后在32-34℃下发酵10天,得到生物肥料。
对所述生物肥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所述生物有机肥料无臭味,含水量为25wt%,堆体塌陷23%左右,堆体中C/N比为19.3:1,且有机质含量为 45.8%,腐殖酸为12.4%,总菌数为3.19×108cfu/g。检测结果说明,所述生物肥料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能够作为优质肥料使用。
实施例2
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9℃下培养12 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39℃、摇床转速为140r/min下培养20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35℃、摇床转速为160r/min下发酵培养16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10%,蛋白胨2%,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1%,琼脂2.5%,余量为水,pH值为7.0;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8%,豆粕粉 3%,牛肉膏1%,蛋白胨2%,硫酸镁0.3%,磷酸氢二钠0.1%,磷酸二氢钾0.5%,余量为水,pH值为7.0;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12%,牛肉膏 0.5%,蛋白胨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3%,硫酸锰0.1%,余量为水,pH值为7.5;
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2℃、摇床转速为 190r/min下培养15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5℃下静置培养20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 1050:0.8:0.7:0.3:0.07:0.008;
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7℃、摇床转速为160r/min下培养2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31℃下静置培养48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10:0.8;
将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32℃、摇床转速为12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 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10:2:4:1:5: 1。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10%,秸秆1%,蜂蜜2%,抗坏血酸0.2%,硫酸镁0.3%,磷酸氢二钠0.1%,磷酸二氢钾0.5%,余量为水,pH值为7.0。
将所述复合菌剂按照50g/L的接种量接种到玉米秸秆中,搅拌均匀,调节水分含量为60wt%,先在30-32℃下发酵10天,然后进行翻堆,在34-36℃下发酵22天,最后在32-34℃下发酵10天,得到生物肥料。
对所述生物肥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所述生物有机肥料无臭味,含水量为36wt%,堆体塌陷22%左右,堆体中C/N比为19.6:1,且有机质含量为 45.3%,腐殖酸为12.1%,总菌数为3.05×108cfu/g。检测结果说明,所述生物肥料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能够作为优质肥料使用。
实施例3
一种能够将秸秆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7℃下培养14 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37℃、摇床转速为150r/min下培养18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37℃、摇床转速为150r/min下发酵培养20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蛋白胨3%,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钾0.3%,琼脂2%,余量为水,pH值为7.2;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豆粕粉 4%,牛肉膏0.75%,蛋白胨3.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钠0.25%,磷酸二氢钾0.3%,余量为水,pH值为7.2;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10%,牛肉膏0.75%,蛋白胨3.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钠0.25%,磷酸二氢钾0.3%,硫酸亚铁0.2%,硫酸锰0.2%,余量为水,pH值为7.2;
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4℃、摇床转速为 180r/min下培养18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4℃下静置培养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 1000:1:0.5:0.5:0.05:0.01;
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9℃、摇床转速为150r/min下培养2.5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30℃下静置培养56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9:1;
将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30℃、摇床转速为13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 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8:3:3:2:4: 2。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7.5%,秸秆1.5%,蜂蜜1.5%,抗坏血酸0.3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钠0.25%,磷酸二氢钾 0.3%,余量为水,pH值为7.2。
将所述复合菌剂按照50g/L的接种量接种到玉米秸秆中,搅拌均匀,调节水分含量为60wt%,先在30-32℃下发酵10天,然后进行翻堆,在34-36℃下发酵22天,最后在32-34℃下发酵10天,得到生物肥料。
对所述生物肥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所述生物有机肥料无臭味,含水量为26wt%,堆体塌陷24%左右,堆体中C/N比为19.8:1,且有机质含量为 46.1%,腐殖酸为12.7%,总菌数为3.34×108cfu/g。检测结果说明,所述生物肥料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能够作为优质肥料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所述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6-10:2-4:2-4:1-3:3-5: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A、将各菌种分为细菌组、放线菌组和真菌组,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后,分别得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5-39℃下培养12-16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16-20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发酵培养16-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10%,蛋白胨2-5%,磷酸氢二钠0.1-0.3%,磷酸二氢钾0.1-0.5%,琼脂1.5-2.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3-8%,豆粕粉3-5%,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12%,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硫酸亚铁0.1-0.3%,硫酸锰0.1-0.3%,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放线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2-36℃、摇床转速为170-190r/min下培养15-21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3-35℃下静置培养20-28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950-1050:0.8-1.2:0.3-0.7:0.3-0.7:0.03-0.07:0.008-0.0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真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7-31℃、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2-3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29-31℃下静置培养48-64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8-10:0.8-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28-32℃、摇床转速为120-14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5-10%,秸秆1-2%,蜂蜜1-2%,抗坏血酸0.2-0.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7.一种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作为细菌组,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作为放线菌组,拟康氏木霉菌作为真菌组,将细菌组、放线菌组和真菌组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后,分别得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中纤维弧菌、根瘤菌、土壤杆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和拟康氏木霉菌的数量比为:6-10:2-4:2-4:1-3:3-5: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弧菌、根瘤菌和土壤杆菌混合,在细菌种子培养基、35-39℃下培养12-16小时;然后在细菌摇床培养基、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16-20小时;最后在细菌发酵培养基、35-39℃、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发酵培养16-24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细菌菌液;
所述细菌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5-10%,蛋白胨2-5%,磷酸氢二钠0.1-0.3%,磷酸二氢钾0.1-0.5%,琼脂1.5-2.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摇床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3-8%,豆粕粉3-5%,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葡萄糖7-12%,牛肉膏0.5-1%,蛋白胨2-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硫酸亚铁0.1-0.3%,硫酸锰0.1-0.3%,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所述放线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诺卡式菌和小单胞菌混合,在高氏一号培养基、32-36℃、摇床转速为170-190r/min下培养15-21小时;然后在放线菌发酵培养基、33-35℃下静置培养20-28小时,发酵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放线菌菌液;
所述放线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小米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950-1050:0.8-1.2:0.3-0.7:0.3-0.7:0.03-0.07:0.008-0.012;
所述真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拟康氏木霉菌在PD培养基、27-31℃、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2-3天;然后在真菌发酵培养基、29-31℃下静置培养48-64小时,培养完成后获得母液,即为真菌菌液;
所述PD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还包括硫酸铵0.5%和硫酸镁0.05%,真菌发酵培养基含有的其他固体成分为麸皮和玉米粉,麸皮和玉米粉的重量比为8-10:0.8-1.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和真菌菌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到综合培养基上,在28-32℃、摇床转速为120-140r/min下发酵培养,检测有效活菌总数达到1亿cfu/mL时,发酵培养结束,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所述综合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蔗糖5-10%,秸秆1-2%,蜂蜜1-2%,抗坏血酸0.2-0.5%,硫酸镁0.1-0.3%,磷酸氢二钠0.1-0.4%,磷酸二氢钾0.1-0.5%,余量为水,pH值为7.0-7.5。
CN201810304507.4A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456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507.4A CN108456651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507.4A CN108456651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6651A true CN108456651A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4507.4A Pending CN108456651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566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0920A (zh) * 2020-04-30 2020-08-14 辽宁大学 一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5418335A (zh) * 2022-09-30 2022-12-0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秸秆高温堆肥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8291278A (zh) * 2024-06-06 2024-07-05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一种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1746A2 (en) * 2007-11-05 2009-05-14 Energy Enzymes, Inc. Process for integrating cellulose and starch feedstocks in ethanol production
CN105036697A (zh) * 2015-07-27 2015-11-11 盐城工学院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制作环保生态板材的方法
CN107828699A (zh) * 2017-12-13 2018-03-23 潍坊市华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1746A2 (en) * 2007-11-05 2009-05-14 Energy Enzymes, Inc. Process for integrating cellulose and starch feedstocks in ethanol production
CN105036697A (zh) * 2015-07-27 2015-11-11 盐城工学院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制作环保生态板材的方法
CN107828699A (zh) * 2017-12-13 2018-03-23 潍坊市华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RMINDER S. CHAHAL ET AL.: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with Trichoderma reesei MCG 80 on Wheat Straw",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 "《青贮饲料加工利用技术》", 31 January 200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范永强等: "《土壤修复与新型肥料应用》", 31 October 2017,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陶少强: "秸秆还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及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学辑》 *
鞠美庭等: "《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技术手册》", 31 March 2014, 天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0920A (zh) * 2020-04-30 2020-08-14 辽宁大学 一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5418335A (zh) * 2022-09-30 2022-12-0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秸秆高温堆肥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8291278A (zh) * 2024-06-06 2024-07-05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一种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N118291278B (zh) * 2024-06-06 2024-08-09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一种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934B (zh) 用于防除连作香蕉巴拿马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1659932B (zh) 防除连作烟草青枯病的拮抗菌及用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1786911B (zh) 生物有机肥用微生物和酶粉状复合生物制剂
CN102965319B (zh) 冬枣专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6150A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和效果
CN103194405B (zh) 用于促进生姜生长及防控连作生姜土传枯萎病的促生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1948780B (zh) 防治连作辣椒疫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12501072B (zh) 一种作物根际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44182A (zh) 一种烟草保水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970A (zh) 一种秸秆腐熟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3396182A (zh) 利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生产茄果类蔬菜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03351188B (zh)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8383653A (zh) 一种使用秸秆制备肥料的方法及生物有机肥料
CN101659931B (zh) 防除连作黄瓜立枯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8456651A (zh)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76760A (zh) 一种有机肥料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238A (zh) 一种使用农用废弃物制备肥料的方法及生物有机肥料
CN108641974A (zh) 一种处理秸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1808A (zh) 一种使用农用废弃物制备肥料的方法及肥料
CN108587945A (zh) 一种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8596A (zh) 一种利用生化技术进行秸秆还田的方法
CN106495941A (zh) 环保型追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8457A (zh) 一种使用秸秆制备肥料的方法及生物肥料
CN112174743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
CN106754449A (zh) 一种利用牛粪或马粪制备液体生物菌肥的技术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