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9412A -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9412A
CN108449412A CN201810230210.8A CN201810230210A CN108449412A CN 108449412 A CN108449412 A CN 108449412A CN 201810230210 A CN201810230210 A CN 201810230210A CN 108449412 A CN108449412 A CN 108449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equipment
connection
judge whether
conne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02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加胜
谢晓
朱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ood Worl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ood Worl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ood Worl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ood Worl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02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9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9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9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9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for achiev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所述连接方法包括: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自动适应各种设备接入,可靠处理各种设备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物联网系统,基本是在过去传统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路甚至基础上开发的,其实这并不适合物联网系统。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造成的:1、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定义十分严格,而物联网系统中数据格式千差万别,调整十分迅速,这使得系统长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之下;2、传统信息系统是主动查询数据方式,而物联网则需要主动接收数据;3、传统数据采集频率不是很高,而工业系统在现场控制领域已经十分成熟,多种总线协议已经发展很多年,稳定程度很高,采集频率已经可以达到毫秒级,这对于物联网远程通信要求是很苛刻的;4、工业系统无法对采集频率进行妥协,在工业系统中,设备数目很大,对扩展性要求也高;5、底层设备可能经常更换,传统系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对新设备进行适应;6、物联网数据量十分巨大,传统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应对;7、远程网络可靠性难以保障,但工业设备却对可靠性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用来提高物联网系统中各种设备接入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确定第二握手报文;
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握手报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确定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传输数据,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准备就绪报文;
判断所述连接设备是否准备就绪,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需求报文;
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需求应答报文,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讯关键信息;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数据传输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中止通信报文。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通信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信结束报文;
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通信结束报文反馈,若是,结束数据通信。
可选的我,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传输中止报文,若是,停止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发生系统故障,若是,发送中止报文;
判断系统自我调整是否成功,若是,生成故障报告,停止运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安全识别认证信息和设备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量设备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包括:
第一握手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
安全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
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通信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
配置参数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通信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方法通过安全认证和通信认证以后再进行数据通信,并且可以根据连接设备的配置参数不同而自行调整,以合适的方式和连接设备进行通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自动适应各种设备接入,可靠处理各种设备数据传输,提高物联网系统中各种设备接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大量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大量设备连接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之间初步识别阶段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握手辨识阶段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参数配置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数据通信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停止的流程图;
图8为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9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10为通信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11为设备发生漏电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用来提高物联网系统中各种设备接入的可靠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图1为本发明大量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可选的,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安全识别认证信息和设备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具体包括:
步骤1021:判断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确定第二握手报文;
步骤1022: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握手报文。
步骤103: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具体包括:
步骤1041:判断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确定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步骤1042: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步骤105: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步骤106: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步骤107: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包括:
步骤1071:判断是否传输数据,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准备就绪报文;
步骤1072:判断所述连接设备是否准备就绪,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需求报文;
步骤1073: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需求应答报文,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讯关键信息;
步骤1074: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数据传输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中止通信报文。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通信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信结束报文;
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通信结束报文反馈,若是,结束数据通信。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传输中止报文,若是,停止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发生系统故障,若是,发送中止报文;
判断系统自我调整是否成功,若是,生成故障报告,停止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量设备连接系统,图2为本发明大量设备连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系统包括:
第一握手报文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
安全认证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
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获取模块203,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通信认证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
配置参数报文获取模块205,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通信方式确定模块206,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模块207,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方法及系统通过安全认证和通信认证以后再进行数据通信,并且可以根据连接设备的配置参数不同而自行调整,以合适的方式和连接设备进行通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自动适应各种设备接入,可靠处理各种设备数据传输,提高物联网系统中各种设备接入的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之间初步识别阶段的流程图,在设备上线之前设备和系统之间有个互相确认身份的过程,在这期间的由设备向系统发送的报文中包括了身份安全识别认证信息、设备信息等,而由系统收到系统的报文并且确认了设备身份之后也会发给设备一些信息。
图4为本发明握手辨识阶段的流程图,在初步识别之后,为了能确定系统和设备双方能够进行正常的通信要进行双方之间的握手,以确定不仅安全身份认证没有问题,同时双方在通信上不存在任何阻碍。这样才能保证双方之后的通信没有问题。
图5为本发明参数配置流程图,在这一阶段设备会向系统传送要传输的数据配置,系统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会对自身进行调整,以准备好以何种方式和设备进行通信,准备好后会向设备发送准备就绪报文。
图6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数据通信的流程图,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首先,参数配置一切准备就绪后,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数据需求报文,设备接收到这个报文之后会开始和系统进行数据传输通信,当设备方或系统方要求中止时系统会进入传输中止流程。
图7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停止的流程图,当系统或设备中止数据通信结束。
图8为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9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10为通信发生故障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图11为设备发生漏电时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流程图。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确定第二握手报文;
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握手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确定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设备辨识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传输数据,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准备就绪报文;
判断所述连接设备是否准备就绪,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需求报文;
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需求应答报文,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讯关键信息;
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数据传输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中止通信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通信是否结束,若是,向所述连接设备发送通信结束报文;
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通信结束报文反馈,若是,结束数据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连接设备的传输中止报文,若是,停止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发生系统故障,若是,发送中止报文;
判断系统自我调整是否成功,若是,生成故障报告,停止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安全识别认证信息和设备信息。
10.一种大量设备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系统包括:
第一握手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连接设备的第一握手报文;
安全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握手报文的属性信息进行安全认证;
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的第一设备辨识报文;
通信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辨识报文进行通信认证;
配置参数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连接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报文;
通信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报文确定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CN201810230210.8A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8449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210.8A CN108449412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210.8A CN108449412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9412A true CN108449412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95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0210.8A Pending CN108449412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941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680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CN102882847A (zh) * 2012-08-24 2013-01-16 山东省计算中心 基于sd密码卡的物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及安全通信方法
CN106452866A (zh) * 2016-10-10 2017-02-22 上海畅星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电子设备互联网关装置和通讯方法
US9729999B2 (en) * 2014-03-11 2017-08-08 Convida Wireless, Llc Cross-layer context management
CN107231276A (zh) * 2017-06-05 2017-10-03 江苏泓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智能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680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CN102882847A (zh) * 2012-08-24 2013-01-16 山东省计算中心 基于sd密码卡的物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及安全通信方法
US9729999B2 (en) * 2014-03-11 2017-08-08 Convida Wireless, Llc Cross-layer context management
CN106452866A (zh) * 2016-10-10 2017-02-22 上海畅星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电子设备互联网关装置和通讯方法
CN107231276A (zh) * 2017-06-05 2017-10-03 江苏泓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智能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66341B2 (en)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851174B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机房智能门禁开启方法及开启系统
CN100581170C (zh) 一种基于三元对等鉴别可信网络连接的可信网络管理方法
CN106790034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认证和安全接入的方法
CN105610938A (zh) 登录状态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2750760B (zh) 门禁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法和门禁系统
CN105897652A (zh) 一种基于标准协议的异构终端动态接入方法
CN106302497A (zh) 微服务的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647788B (zh) 一种智能电网中的节点安全认证方法
CN105763388A (zh) 故障检测方法和故障检测系统
CN103997533B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动态终端远程维护方法
KR102036024B1 (ko) 차량 보안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980232A (zh) 远程登录会话维护方法、远程登录代理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CN108449412A (zh) 一种大量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6549962B (zh) 一种通用化的智能管控平台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4065710A (zh) 一种led屏幕远程控制方法
CN115208687B (zh) 一种基于网关签名认证的子设备动态签名方法
CN105391720A (zh) 用户终端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8768974A (zh) 一种形成注册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2811A (zh) 下发认证证书及获取认证证书的方法
CN112787863B (zh) 一种远程运维安全通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22223B (zh) 基于tcp/ip的对时装置、对时方法及时标监测系统
CN114553548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02832A (zh) Jenkins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02405B (zh) 一种应用分级认证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