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9238A -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9238A
CN108449238A CN201810597188.0A CN201810597188A CN108449238A CN 108449238 A CN108449238 A CN 108449238A CN 201810597188 A CN201810597188 A CN 201810597188A CN 108449238 A CN108449238 A CN 108449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ement
mentioned
zero terminal
network state
cloud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7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波
苏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971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9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9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9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例如,云手机)采用的通讯方式包括:“语音调制”和“网络电话(VoIP)”等方式。其中,“语音调制”是通过麦克风(Microphone)将语音传输至呼叫移动零终端,再使用调制技术将电磁波跳变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天线将数字信号传送给通讯基站,被叫移动零终端接收到上述数字信号之后,可以通过IP解调等方式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而在被叫移动零终端侧播放语音。“VoIP”则是在因特网或其他IP网络上使用因特网协议传输实时语音的通讯方式,呼叫设备和被叫设备双方使用语音网关技术设备担当IP网络的桥梁,通过安装语音网关进行通话,所有的数据处理均在云服务器。
但是,上述现有的通讯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传输过程均独立进行,不进行网络判断,可操作性较差。2.转发方式:网络中传输的均为解压缩数据,数据量大、费用高。3.转发的音视频信息均由云服务器进行解压缩、渲染等处理,大大增加了云服务器的CPU消耗。4.若解压缩后传输的为图像数据,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无法有效保证画质和流畅度。
针对上述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移动零终端,用于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第二移动零终端,分别与上述云服务器、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功能: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达到了依据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确定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移动零终端的通讯智能化水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网络状态转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网络状态与通讯方式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或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是指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中实时进行传输。
重定向: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将各种网络请求重新定个方向,转到其他位置,其中,网络重定向、域名的重定向、路由选择的变化也是对数据报文经由路径的一种重定向。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固有的通讯方式必将面临淘汰,本申请则通过结合传感器,重定向等技术将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话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从而使得呼叫端发起呼叫通话时,呼叫端可以通过自身的网络状态选择合适的通讯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
在上述步骤S102中,上述云服务器为一种远端服务器,其中,零终端设备中为用户提供的各类应用程序运行在云服务器中。本申请中的移动零终端可以为云手机,即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云服务器上,并且,云服务器为上述移动零终端提供虚拟桌面,供上述移动零终端选择应用程序,移动零终端本地仅作为显示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可以为呼叫端,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可以为被叫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构成模块是一致的,第一移动零终端和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过程是可逆的。
在本申请中,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云服务器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心跳机制检测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并且,上述在线状态与上述离线状态之间可以相互切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零终端和云服务器之间通过Sip建立心跳机制监测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的变化,在通话过程中可以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的变化,对应切换固有通话模式和云通话模式,例如,当通话过程中的呼叫端和被叫端中任意一个网络状态更改后,则呼叫端和被叫端之间的通讯方式对应切换进行通话,确保通话时刻保持通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online)、与云服务器断开连接的离线状态(offline)。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
步骤S202,上述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进行验证;
步骤S204,在上述登录账号和上述登录密码均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
步骤S206,在上述登录账号或上述登录密码验证未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初始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当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使用正确的登录账号和密码成功登录云服务器之后,则云服务器会返回确认信息,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之后,通过如下方式检测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
步骤S302,上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网络寻址信息,其中,上述网络寻址信息至少包括: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地址信息;
步骤S304,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检测是否存在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
步骤S306,若检测结果为存在,则上述云服务器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移动零终端发起呼叫之后,第一移动零终端将网络寻址信息(例如,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物理MAC地址)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通过网络寻址方式,确定当前连接的移动零终端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若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存在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则确定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若确定不存在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则确定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心跳机制检测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云服务器返回上述第二网络状态至第二移动零终端。
此外,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服务器与移动零终端之间可以采用GT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该GTP协议可以为优选为改进后的GTP协议)。
步骤S104,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S402,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
如图4所示,当且仅当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即online+online)时,则表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均已经成功登陆至云服务器,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此时可以由第一移动零终端发起对第二移动零终端的呼叫,第二移动零终端则在云服务器返回第二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的同时进入被叫等待状态。
步骤S404,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上述离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二通讯模式。
其中,上述第二通讯模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现有的固有通话模式,例如,“语音调制”和“网络电话VoIP”等通话方式。
在上述步骤S404中,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通过上述云服务器自动判断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进而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确保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更通畅和智能化。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上述离线状态,则依据第二通讯模式(即,目前固有的音频载波或其他固有通话模式)进行通话。可以但不限于为图4所示的以下几种组合状态:
当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均为离线状态(offline+offline)、当第一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第二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offline+online)、当第一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第二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online+offline)。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达到了依据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确定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移动零终端的通讯智能化水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S502,上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
在上述步骤S502中,如图5所示,上述多媒体数据可以为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或其他类型的数据。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中可以设置有麦克风、摄像头等用于获取上述多媒体数据的采集设备,上述麦克风可以将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对应的传感器发送至对应的音频数据业务模块,上述摄像头可以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的传感器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数据业务模块,进而,第一移动零终端中的编码模块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后产生数字信息流,通过对应的网络链路(即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分类进行传输)传送至云服务器。
步骤S504,上述云服务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步骤S506,上述云服务器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由于多媒体数据在解压之后的数据量巨大,在本申请中,为了传输的多媒体数据不受制于带宽的限制,仍如图5所示,云服务器中设置有重定向模块,进而可以将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的多媒体数据进行重定向处理,分类得到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进而可以低带宽、高保真的输出上述多媒体数据至第二移动零终端,并且,若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其他类型的数据,则云服务器本地进行处理,无需输出至第二移动零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上述可选的实施方案,还需要第一移动零终端对上述多媒体数据在编码处理时通过添加包头的方式进行标识处理,云服务器中的重定向模块则对经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进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对接收到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解压缩、渲染、音视频数据同步等操作,最后通过对应的传感器传送至扬声器和屏幕进行表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有效节约云服务器的带宽资源,所有的解压缩处理功能由移动零终端自身完成,确保高保真音、画质,还可以大大降低云服务器的处理器的消耗。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
步骤S604,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
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
步骤S606,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达到了依据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确定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移动零终端的通讯智能化水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步骤实现:
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多媒体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云服务器接收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此外,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实施例,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移动零终端70、云服务器72和第二移动零终端74,其中:
第一移动零终端70,用于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72,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第二移动零终端74,分别与上述云服务器、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移动零终端70,用于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72,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第二移动零终端74,分别与上述云服务器、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达到了依据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确定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移动零终端的通讯智能化水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零终端之间通讯不涉及移动零终端的网络状态的判断,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云服务器为一种远端服务器,其中,零终端设备中为用户提供的各类应用程序运行在云服务器中。本申请中的移动零终端可以为云手机,即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云服务器上,并且,云服务器为上述移动零终端提供虚拟桌面,供上述移动零终端选择应用程序,移动零终端本地仅作为显示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可以为呼叫端,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可以为被叫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构成模块是一致的,第一移动零终端和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过程是可逆的。
在本申请中,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申请中的云服务器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心跳机制检测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并且,上述在线状态与上述离线状态之间可以相互切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零终端和云服务器之间通过Sip建立心跳机制监测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的变化,在通话过程中可以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的变化,对应切换固有通话模式和云通话模式,例如,当通话过程中的呼叫端和被叫端中任意一个网络状态更改后,则呼叫端和被叫端之间的通讯方式对应切换进行通话,确保通话时刻保持通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online)、与云服务器断开连接的离线状态(offline)。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初始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当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使用正确的登录账号和密码成功登录云服务器之后,则云服务器会返回确认信息,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将网络寻址信息(例如,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物理MAC地址)发送至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通过网络寻址方式,确定当前连接的移动零终端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若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网络寻址信息找到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则确定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未找到则确定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上述云服务器返回上述第二网络状态至第二移动零终端。
此外,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服务器与移动零终端之间可以采用GT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该GTP协议可以为优选为改进后的GTP协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且仅当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即online+online)时,则表明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均已经成功登陆至云服务器,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此时可以由第一移动零终端发起对第二移动零终端的呼叫,第二移动零终端则在云服务器返回第二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的同时进入被叫等待状态。
其中,上述第二通讯模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现有的固有通话模式,例如,“语音调制”和“网络电话VoIP”等通话方式。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通过上述云服务器自动判断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进而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确保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更通畅和智能化。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70包括:至少一个采集设备701(图8示意性示出两个)、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703(图8仅示意性示出一个)、至少一个业务模块705(图8示意性示出两个)、至少一个编码模块707(图8示意性示出两个)。
至少一个采集设备701,用于获取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703,与上述采集设备701连接,用于接收与上述第一传感器的类型对应的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发送上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业务模块;至少一个业务模块705,与上述第一传感器703连接,用于接收上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多媒体数据,并发送上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编码模块;至少一个编码模块707,与上述业务模块705连接,用于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其中,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在编码处理上述多媒体数据的同时,还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标识处理。
在本申请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感器可以但不限于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在本申请中,可以依据上述业务模块705按照日常用户的操作方式和个性化预置的编码方式进行业务原语编码,也可以依据用户自定义的业务原语编码方式进行业务原语编码,以方便上述操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轻量化和安全性;还可以以离散量化或者近似曲线模拟等多种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组合的形式,对需要传输的操作数据进行业务原语编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云服务器还用于接收上述编码模块发送的经过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仍图8所示,云服务器中设置有重定向模块720和处理器721,进而可以通过重定向模块720将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的多媒体数据进行重定向处理,分类得到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进而可以低带宽、高保真的输出上述多媒体数据至第二移动零终端,并且,若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其他类型的数据,则云服务器本地进行处理,无需输出至第二移动零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多媒体数据可以为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或其他类型的数据,本申请中的第一移动终端中可以设置有麦克风、摄像头等用于获取上述多媒体数据的采集设备,上述麦克风可以将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对应的传感器发送至对应的音频数据业务模块,上述摄像头可以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的传感器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数据业务模块,进而,第一移动零终端中的编码模块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后产生数字信息流,通过对应的网络链路(即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分类进行传输)传送至云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如图8所示,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74包括:至少一个解码模块741(图8仅示意性示出两个)、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743(图8仅示意性示出一个)和至少一个展示设备745(图8仅示意性示出两个)。
至少一个解码模块741,与上述云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与上述解码模块的类型对应的多媒体数据,并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743,与上述解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经解码处理的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发送上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至少一个展示设备;至少一个展示设备745,与上述第二传感器连接,用于展示上述多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传感器可以但不限于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上述展示设备745可以为语音播放器、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可以对接收到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进行播放展示。
由于多媒体数据在解压之后的数据量巨大,在本申请中,为了传输的多媒体数据不受制于带宽的限制,本申请中的云服务器中设置有重定向模块,进而可以将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的多媒体数据进行重定向处理,分类得到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进而可以低带宽、高保真的输出上述多媒体数据至第二移动零终端,并且,若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其他类型的数据,则云服务器本地进行处理,无需输出至第二移动零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上述可选的实施方案,还需要第一移动零终端对上述多媒体数据在编码处理时通过添加包头的方式进行标识处理,云服务器中的重定向模块则对经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进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对接收到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解压缩、渲染、音视频数据同步等操作,最后通过对应的传感器传送至扬声器和屏幕进行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图7至图8中所示通信系统的具体结构仅是示意,在具体应用时,本申请中的通信系统可以比图7至图8所示的通信系统具有多或少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和2中的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通信方法,均可以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系统中执行或实现。
此外,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和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1中的通信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述通信装置,包括:检测模块90和第一确定模块92,其中:
检测模块9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第一确定模块92,用于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模块90和第一确定模块92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4,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2中的通信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100、发送模块102和通讯模块104,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100,用于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发送模块102,用于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通讯模块104,用于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00、发送模块102和通讯模块104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602至步骤S6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和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检测模块90、第一确定模块92、第二确定模块100、发送模块102和通讯模块104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上述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通信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上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上述离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二通讯模式,其中,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上述云服务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上述云服务器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在上述登录账号和上述登录密码均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在上述登录账号或上述登录密码验证未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地址信息;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检测是否存在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若检测结果为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多媒体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云服务器接收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上述离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二通讯模式,其中,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上述云服务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上述云服务器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在上述登录账号和上述登录密码均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在上述登录账号或上述登录密码验证未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地址信息;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检测是否存在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若检测结果为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多媒体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云服务器接收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上述云服务器依据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上述在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若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和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上述离线状态,则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二通讯模式,其中,在上述在线状态切换为上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上述第二通讯模式。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上述云服务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上述云服务器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在上述登录账号和上述登录密码均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在上述登录账号或上述登录密码验证未成功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地址信息;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检测是否存在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若检测结果为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则确定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离线状态。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云服务器基于上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上述第二网络状态为上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上述第一通讯模式与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程序时,还可以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多媒体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上述多媒体数据为上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其中,上述云服务器接收上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上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上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
所述云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与云服务器断开连接的离线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均为所述在线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
若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中任意之一为所述离线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二通讯模式,其中,在所述在线状态切换为所述离线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讯模式对应切换为所述第二通讯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多媒体数据,其中,所述多媒体数据为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
所述云服务器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所述云服务器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检测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第一网络状态:
所述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进行验证;
在所述登录账号和所述登录密码均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为所述在线状态;
在所述登录账号或所述登录密码验证未成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为所述离线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为所述在线状态之后,通过如下方式检测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的网络寻址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寻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的账号信息和硬件地址信息;
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网络寻址信息,检测是否存在与所述网络寻址信息对应的第二移动零终端;
若检测结果为存在,则所述云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状态为所述在线状态,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状态为所述离线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心跳机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零终端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
在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所述第二网络状态为所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
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式与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依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式与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发送多媒体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所述多媒体数据为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多媒体数据;
其中,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零终端,用于确定当前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在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为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在线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网络寻址信息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寻址信息,确定第二移动零终端的第二网络状态,并在所述第二网络状态为所述在线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第一通讯模式;
第二移动零终端,分别与所述云服务器、第一移动零终端连接,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式与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进行通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采集设备,用于获取多媒体数据,其中,所述多媒体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音频数据、视频数据;
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与所述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类型对应的所述多媒体数据,并发送所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业务模块;
至少一个业务模块,与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多媒体数据,并发送所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编码模块;
至少一个编码模块,与所述业务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零终端在编码处理所述多媒体数据的同时,还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标识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编码模块发送的经过编码处理和标识处理的所述多媒体数据,并在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通过对应的链路传输经分类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至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零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解码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与所述解码模块的类型对应的多媒体数据,并对所述多媒体数据进行解码处理;
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与所述解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经解码处理的所述多媒体数据,并发送所述多媒体数据至对应的至少一个展示设备;
至少一个展示设备,与所述第二传感器连接,用于展示所述多媒体数据。
CN201810597188.0A 2018-06-11 2018-06-11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8449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7188.0A CN108449238A (zh) 2018-06-11 2018-06-11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7188.0A CN108449238A (zh) 2018-06-11 2018-06-11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9238A true CN108449238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206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7188.0A Pending CN108449238A (zh) 2018-06-11 2018-06-11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92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151A (zh) * 2019-11-19 2020-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WO2022048255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系统、云终端、服务器和计算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65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多种子通信系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US20090310771A1 (en) * 2007-02-09 2009-12-17 Frontier Communication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Telephone Services
CN102355713A (zh) * 2011-09-16 2012-0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中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378131A (zh) * 2011-10-08 2012-03-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中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09462A (zh) * 2013-03-12 2013-07-17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移动通信服务器以及系统
CN104023152A (zh) * 2014-06-30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410553A (zh) * 2014-12-18 2015-03-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状态监控的通信方式的调整方法、系统、终端和服务器
CN105450861A (zh) * 2015-11-13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568215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上海云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系统
CN10599185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上海兆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VoIP通话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CN107908450A (zh) * 2017-11-07 2018-04-13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瘦客户端的应用加载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65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多种子通信系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US20090310771A1 (en) * 2007-02-09 2009-12-17 Frontier Communication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Telephone Services
CN102355713A (zh) * 2011-09-16 2012-0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中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378131A (zh) * 2011-10-08 2012-03-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中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09462A (zh) * 2013-03-12 2013-07-17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移动通信服务器以及系统
CN104023152A (zh) * 2014-06-30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410553A (zh) * 2014-12-18 2015-03-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状态监控的通信方式的调整方法、系统、终端和服务器
CN10599185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上海兆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VoIP通话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50861A (zh) * 2015-11-13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568215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上海云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系统
CN107908450A (zh) * 2017-11-07 2018-04-13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瘦客户端的应用加载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151A (zh) * 2019-11-19 2020-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WO2022048255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系统、云终端、服务器和计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1510B1 (en) Dynamic assignment of media proxy
US70064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based media communication
CN103188300B (zh) 云计算环境中实现voip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84189B (zh) 无线连接的切换
CN100583982C (zh) Ip视频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23529A (zh) 一种音频通话与视频通话之间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MXPA02000017A (es) Implementacion de establecimiento de llamada basica que transporta direccion de capa y punto logico en direccion hacia atras en redes celulares con separacion de control de llamada y control de apoyo.
US10506000B2 (en) Mesh conferencing
CN103716299A (zh) 一种基于sip进行会话的方法、终端及呼叫业务服务器
CN105227418A (zh) 数据通道建立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8449238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88837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媒体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CN103634303A (zh) 一种实现VoIP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JP2009194674A (ja)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11189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nversation using different link layer thechnologies
CN110337079A (zh) 一种5g网络通信的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服务器
JP2000244581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テレフォニー中抜きシステム
US20080107064A1 (en) Media access server for satellite-based cellular networks
CN104796564A (zh) 基于ip电话的留言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10821A (zh) VoLTE中继接入SIP联络中心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479071A (zh)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EP1295443B1 (en) Metho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a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packet networks
CN105847604A (zh) 一种软交换录音系统热备份的实现方法
CN113067807A (zh) 一种大容量并行处理通话系统及通话方法
CN11233369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及网络接入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