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689A - 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8689A
CN108448689A CN201810440427.1A CN201810440427A CN108448689A CN 108448689 A CN108448689 A CN 108448689A CN 201810440427 A CN201810440427 A CN 201810440427A CN 108448689 A CN108448689 A CN 108448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entioned
terminal body
contac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04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国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04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8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8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用于保护上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壳套。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设有充电触点。上述保护壳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充电模块。上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其中,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至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保护壳套上的上述接触引脚和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连接。上述充电模块,用于在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提高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空间的使用率,减少移动终端设计用料的限制,提升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线充电以及逐渐普及的无线充电等。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所需的充电部件均被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由于充电部件占用的空间较大,进而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使得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同时也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外观美感。此外,无线充电所需的充电部件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必须采用可通过电磁波的材料,使得移动终端的设计用料选择范围小,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可提高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空间的利用率,减少移动终端设计用料的限制,提升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上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用于保护上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壳套,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设有充电触点,上述保护壳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充电模块,上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
其中,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至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保护壳套上的上述接触引脚和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连接;
上述充电模块,用于在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触点设置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背部外观面和/或侧部外观面。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电材料或碳系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接触引脚为弹片式引脚或顶针式引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充电电路和充电开关,上述充电感应线圈与上述充电电路一端连接,上述充电电路另一端与上述充电开关一端连接,上述充电开关另一端与上述接触引脚一端连接;
上述充电电路,用于对上述充电感应线圈获取的电压进行调节,以输出得到用于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上述充电电压。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和充电开关,上述充电感应线圈与上述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上述充电开关另一端与上述接触引脚一端相连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电路包括:调理电路和放大电路,上述调理电路一端连接上述充电感应线圈,上述调理电路另一端连接上述放大电路一端,上述放大电路另一端连接上述充电开关一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壳套还包括隔磁片,上述隔磁片固定于上述充电感应线圈的背面和上述保护壳套的壳体之间。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壳套还包括:散热模块。上述散热模块固定于上述保护壳套的上述壳体上,并与上述充电感应线圈充分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用于保护上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壳套。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设有充电触点。上述保护壳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充电模块。上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其中,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至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保护壳套上的上述接触引脚和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连接。上述充电模块,用于在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采用本发明,可提高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空间的利用率,减少移动终端设计用料的限制,提升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触点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套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各种可由保护壳套进行保护的终端设备,此处不做限定。
请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移动终端本体以及用于保护该移动终端本体的保护壳套。由图1可知,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背部外观面上设有充电触点。上述保护壳套可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上的充电模块。上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在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保护壳套上的接触引脚和移动终端本体上述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保护壳套和移动终端本体之间的充电连接。其中,充电触点在移动终端本体上固定的位置应该与上述接触引脚在保护壳套的壳体上固定的位置相对应,以保证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在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充电触点和接触引脚能够充分接触。例如,当上述接触引脚固定在上述保护壳套的壳体上的底部时,上述充电触点也应固定于移动终端本体的底部。当保护壳套和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上述充电模块可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具体实现中,按照上述连接关系连接上述无线充电系统后,将上述无线充电系统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上。无线充电底座发射出电磁波能量,上述充电模块可吸收无线充电底座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并将其转换成电能。然后,充电模块通过接触引脚和充电触点的电连接将上述电能传输至移动终端本体,以完成为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操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触点可设置在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背部外观面,如图1中所示。可选的,上述充电触点还可设置在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侧部外观面上。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触点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其中,上述充电触点可为2触点式、4触点式或多触点式,此处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充电触点在移动终端本体上的设置位置确定后,上述接触引脚在保护壳套上的设置位置也随之确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触点的材质可包括金属导电材料或碳系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导电材料可包括铜、铝等,此处不作限定。金属导电材料导电性能好,稳定性好,且成本低。碳系导电材料可包括导电碳黑、碳纳米管等,此处不做限定。碳系导电材料导电性能好,且着色能力强。使用碳系导电材料形成的充电触点,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可以保证充电触点的颜色和移动终端本体的颜色一致,可提升移动终端本体的外观美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充电模块设置的接触引脚可为弹片式引脚或顶针式引脚。上述接触引脚可由2个子引脚、4个子引脚或多个子引脚组成,此处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引脚所包含的子引脚的个数应该与上述充电触点的触点个数相对应,例如。若充电触点为4触点式,则接触引脚的子引脚个数也应该为4个。接触引脚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壳体之上,并与充电模块中的充电开关等部件电连接。当接触引脚由2个子引脚组成时,上述2个子引脚可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当接触引脚的子引脚个数为4时,4个子引脚可包括正极引脚、负极引脚、检测引脚和天线引脚。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过程中,检测引脚和天线引脚一般处于悬空状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一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以看出,上述充电模块可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充电电路、充电开关和接触引脚。上述充电感应线圈一端与充电电路一端相连接,充电电路另一端与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充电开关另一端与接触引脚一端相连接。充电感应线圈的另一端与接触引脚的另一端相连接。上述充电感应线圈用于将感应到的磁场能量转换成电能,以得到相应的电压。上述充电电路,用于对充电感应线圈获取的电压进行调节,以输出得到用于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充电电压。
可选的,上述充电电路可包括调理电路和保护电路。上述充电感应线圈的一端与调理电路一端相连接,调理电路另一端与保护电路一端相连。上述保护电路另一端与上述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其中,上述调理电路可包括转换电路和调压电路。上述转换电路一端与充电感应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调压电路一端相连接,调压电路另一端与保护电路一端相连接。上述转换电路用于将上述充电感应线圈获取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相应的直流电压。上述调压电路用于将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以得到为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充电电压。
可选的,上述保护电路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以及防静电电路。其中,上述过压保护电路一端与上述调压电路一端相连接。过压保护电路另一端和上述过流保护电路一端相连接。上述过流保护电路另一端与上述防静电电路一端相连接。上述防静电电路另一端与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上述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当调理电路输出电压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时,断开调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之间的电连接,以防止因充电电压过大,对移动终端本体造成损害。同理,上述过流保护电路用于当调理电路输出电流超过预设电流阈值时,断开调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之间的电连接,以防止充电电流过大,对移动终端本体造成损害。上述防静电电路用于减少静电作用对充电模块中的电子元器件的损害,保证充电模块中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稳定。
在充电过程中,上述充电感应线圈吸收上述无线充电底座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并将其转换成交流电压。然后,再通过调理电路对上述交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以得到为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充电电压。当上述保护电路检测到上述充电电压满足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要求后,可通过接触引脚和充电触点的电连接将上述充电电压传输至移动终端本体。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由图4可知,充电模块可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充电开关和接触引脚。上述充电感应线圈一端与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充电开关另一端与上述接触引脚一端相连接。上述充电感应线圈另一端与上述接触引脚另一端相连接。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模块通过充电感应线圈吸收上述无线充电底座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并将其转换成交流电压。然后,通过接触引脚和充电触点的电连接将上述交流电压传输至移动终端本体。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套的一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上述保护壳套还可包括隔磁片,上述隔磁片固定在充电感应线圈的背面和保护壳套的壳体之间,如图中黑色阴影部分所示。隔磁片是一种磁性片状辅材,是经过恒高温烧结而成的软磁性材料,其具有高磁导率。在充电感应线圈下面贴合隔磁片,可以增大充电感应线圈的磁通量,提升充电感应线圈周围的磁场强度,以提高充电感应线圈的电磁转换效率,减少电磁信号的损失,从而提高充电模块的充电效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由图6可知,上述保护壳套还可包括散热模块(如图灰色竖状条纹区域所示)。上述散热模块可固定于上述保护壳套的壳体上,并与充电感应线圈充分接触。上述散热模块用于辅助上述充电感应线圈散热。上述散热模块可为主动散热模块和/或被动散热模块,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使用铜或石墨等材质制作的薄膜状散热模块覆盖上述充电感应线圈,并固定在上述壳体上。使上述薄膜状散热模块与充电感应线圈充分接触,以辅助上述充电感应线圈散热。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无线充电系统所包含的充电触点、接触引脚、充电模块等模块的连接关系可参考前文中所描述的各模块的连接关系,此处便不再赘述。设置好上述无线充电系统后,可将上述无线充电系统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启动无线充电底座后,无线充电底座发射出电磁波,上述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充电感应线圈会吸收无线底座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将其转换成交流电压,并输入到上述充电电路中的调理电路中。调理电路中的转换电路将上述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并输送至调理电路中的调压电路。上述调压电路根据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电压要求对上述直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以得充电电压,并输送至充电电路中的保护电路。当保护电路检测到上述充电电压满足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电压要求后,可通过接触引脚和充电触点的电连接将上述充电电压传输至移动终端本体,以完成为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用于保护上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壳套。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设有充电触点。上述保护壳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充电模块。上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其中,当上述保护壳套扣套至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上述保护壳套上的上述接触引脚和上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连接。上述充电模块,用于在上述保护壳套与上述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为上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采用本发明,可提高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空间的利用率,减少移动终端设计用料的限制,提升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用于保护所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设有充电触点,所述保护壳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触点相适配的接触引脚;
其中,当所述保护壳套扣套至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所述保护壳套上的所述接触引脚和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充电触点相接触以建立所述保护壳套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充电连接;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保护壳套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成功建立充电连接时为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背部外观面和/或侧部外观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电材料或碳系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引脚为弹片式引脚或顶针式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充电电路和充电开关,所述充电感应线圈与所述充电电路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开关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引脚一端连接;
所述充电电路,用于对所述充电感应线圈获取的电压进行调节,以输出得到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充电的充电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充电感应线圈和充电开关,所述充电感应线圈与所述充电开关一端相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引脚一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调理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调理电路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感应线圈,所述调理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一端,所述保护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套还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固定于所述充电感应线圈的背面和所述保护壳套的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套还包括:散热模块;
所述散热模块固定于所述保护壳套的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充电感应线圈充分接触。
CN201810440427.1A 2018-05-09 2018-05-09 无线充电系统 Pending CN108448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427.1A CN108448689A (zh) 2018-05-09 2018-05-09 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427.1A CN108448689A (zh) 2018-05-09 2018-05-09 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689A true CN108448689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20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0427.1A Pending CN108448689A (zh) 2018-05-09 2018-05-09 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86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860A (zh) * 2019-01-28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终端及充电器
CN110312027A (zh) * 2019-07-10 2019-10-08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手机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1215A (zh) * 2013-09-26 2014-01-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
CN203434666U (zh) * 2013-08-04 2014-02-12 深圳市兴龙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电池
CN204048478U (zh) * 2014-08-22 2014-12-31 广州登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
CN205104921U (zh) * 2015-07-07 2016-03-23 湖北智权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手机护套及其充电系统
CN106160256A (zh) * 2015-05-11 2016-11-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线充电装置
CN107196380A (zh) * 2017-07-18 2017-09-22 深圳诺欧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电源管理系统及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34666U (zh) * 2013-08-04 2014-02-12 深圳市兴龙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电池
CN103491215A (zh) * 2013-09-26 2014-01-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
CN204048478U (zh) * 2014-08-22 2014-12-31 广州登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
CN106160256A (zh) * 2015-05-11 2016-11-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线充电装置
CN205104921U (zh) * 2015-07-07 2016-03-23 湖北智权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手机护套及其充电系统
CN107196380A (zh) * 2017-07-18 2017-09-22 深圳诺欧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电源管理系统及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860A (zh) * 2019-01-28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终端及充电器
CN110312027A (zh) * 2019-07-10 2019-10-08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手机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3365B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和充电底座
CN20311998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壳
US1189469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to-be-charged device
CN213124646U (zh) 电子设备
CN108448689A (zh) 无线充电系统
US202004119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CN115296377A (zh) 电子设备
CN108604750A (zh) 夹式电流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保护装置
US20180145405A1 (en) Antenna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3301203U (zh) 免插拔充电装置
CN204497854U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3050951B (zh) 电子保护装置
CN102214812A (zh) 具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203040094U (zh) 一种便捷式宽带无线装置的散热结构
CN210297326U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CN209897239U (zh) 颈挂式换电蓝牙耳机
CN202004288U (zh) 多功能usb排插
CN102176560B (zh) 一种通用串行总线插头及一种数据卡
CN110601317A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CN205725170U (zh) 无线充电开关
KR102118352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214069966U (zh) 电子设备
CN214850528U (zh) 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CN210577840U (zh) 充电装置
CN217693249U (zh) 一种用于移动电源的光伏充电转接线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