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9553A -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9553A
CN108429553A CN201710184706.1A CN201710184706A CN108429553A CN 108429553 A CN108429553 A CN 108429553A CN 201710184706 A CN201710184706 A CN 201710184706A CN 108429553 A CN108429553 A CN 108429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matrix
index set
column index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7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9553B (zh
Inventor
陈梦竹
许进
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7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81493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9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9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9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利用生成矩阵GC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极大简化了编码过程,从而减小了编码耗时。

Description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信道噪声的存在,信道编码服务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独立部分,它保证着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编码的过程就是由信息比特序列生成校验比特序列的过程,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共同组成了码字比特序列。
线性分组码是一类常用的FEC编码。线性分组码是一组固定长度的码组,可以表示为(n,k)分组码。在编码时,k位信息比特序列被编码成n位码字比特序列。由于(n,k)分组码的2k个码字组成了一个k维子空间,所以该2k个码字一定可以由k个线性无关的基底生成,若把该k个基底写成矩阵的形式,则有:
而(n,k)分组码中的码字比特序列可以由这组基底的线性组合生成,即,
其中,m是信息比特序列,C是编码后的码字比特序列。此处称G为生成矩阵。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最迫切的就是要增大通信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极化码已选为5G通信编码方式之一。而通常情况下,极化码的编码过程包括子信道可靠性估计、子信道选择、编码和速率匹配等过程。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极化码生成矩阵的构造方法,在保证通信频谱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可有效减少编码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能够极大简化编码过程,从而减小编码耗时。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包括:
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所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可选地,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可选地,所述编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可选地,所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可选地,所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其中a%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可选地,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可选地,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极化码的编码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
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其中,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所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可选地,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可选地,所述编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可选地,所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可选地,所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其中a%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可选地,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可选地,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本发明还提供给了一种用于实现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的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和用于执行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或者生成矩阵GC和可执行指令;或者生成矩阵集合和可执行指令;
其中,可执行指令包括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可选地,当0≤i<j≤M-1和N_i≤N_j;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可选地,当0≤i<j≤M-1和N_i≤N_j;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其中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对长度为K比特的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生成矩阵GC对长度为K比特的比特序列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极化码的编码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最迫切的就是要增大通信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
步骤100: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可选地,当长度为K比特的比特序列包括校验比特序列时,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其中,
编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可选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需要说明的是,GN可以由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或者,GN可以由经过列交织得到;或者,GN可以由经过行交织得到。
可选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其中a%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其中,比例p%可以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举例来看:
所述列索引集合/行索引集合是列号/行号组成的集合,列索引集合/行索引集合用于指示选择生成矩阵的哪些列/行。比如,列索引集合/行索引集合为[1,2,…,158]时,则选择生成矩阵的第1,2,…,158列/行。所述列索引集合有多个,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列索引集合。也就是说,列索引集合为[1,2,…,158],行索引集合为[1,2,…,100]时,GC是列索引集合和行索引集合指示的矩阵GN矩阵的第1,2,…,158列和第1,2,…,100行。
如果R_A×C_A生成矩阵GC_A是根据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A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A从N×N矩阵GN得到,R_B×C_B生成矩阵GC_B是根据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B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B从N×N矩阵GN得到,且C_A<C_B,那么,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A是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B的真子集意味着:将ColumnIndxSet_B中大于C_A的元素删除,得到的集合与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A一致;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B不同意味着:将ColumnIndxSet_B中大于C_A的元素删除,得到的集合排列顺序与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A至少有比例为q%不一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极化码编码矩阵和各比特序列的特点,得到具有较大适用范围的生成矩阵,而利用该生成矩阵有效增大了通信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并且有效减少了编码复杂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发明任一项的极化码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的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和用于执行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或者生成矩阵GC和可执行指令;或者生成矩阵集合和可执行指令;其中可执行指令包括: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其中,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其中,比例p%可以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极化码的编码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至少包括:处理模块用于:
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其中,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可选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可选地,当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校验比特序列,则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其中,编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可选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可选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其中a%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当0≤i<j≤M-1且N_i≤N_j时,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其中,比例p%可以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
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可选地,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但不限于用在新无线接入技术(NR,New_Radio_Access_Technology)中。
本发明中,发射端可以是基站,基站可以但不限于g节点B(gNB,g_Node_B);发射端也可以是用户设备(UE,User_Equipment)。本发明中,接收端可以是UE,也可以是基站,基站可以但不限于是gNB。
第一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包括:
首先,由N=256行,N=256列的矩阵直接得到矩阵G256,即
接着,从N=256行,N=256列的GN矩阵中根据行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选取50行,组成一个50行256列的子矩阵,再根据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选择128行构成50行128列的生成矩阵GC,即用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与生成矩阵GC进行相乘,得到长度为128比特的编码后码字序列。
然后,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发送比特序列长度是M=100比特,从编码后码字序列中选择M=100个比特的比特序列作为发送比特序列;如果发送比特序列长度是M=160比特,则从编码后码字序列中选择(M-N)=160-128=32比特添加到编码后码字序列的之前或之后位置,得到长度为M=160比特的比特序列作为发送比特序列。
最后,发射端将发送比特序列发送给接收端。
第二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矩阵G256由矩阵列交织得到,即矩阵G256中第j列为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255},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也就是说,G256中第0列为矩阵的第0列,G256中第1列为矩阵的第128列,G256中第2列为矩阵的第64列,依次类推;
第三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矩阵G256由矩阵列交织得到,即矩阵G256中第(C-j-1)列为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255},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也就是说,G256中第0列为矩阵的第255列,G256中第1列为矩阵的第127列,G256中第2列为矩阵的第191列,依次类推;
第四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矩阵G256由矩阵列交织得到,即G256中列对应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假设N1=64,N2=65,N3=128,N4=127,N5=191时,Q1={0,1,…,63},Q2={64,128,65,129,…,127,191},Q3={192,…,255}。
第五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
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矩阵G256由矩阵列交织得到,即G256中列对应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假设t1=64,t2=56,则:
S1={20,12_44,28,8,40,24,16,48,32},
S2=[0,1,..,63]\S1
S4={147,83,211,51,179,115,243,139,75,203,171,107,235,155,91,219,59,187,123,251,135,71,199,167,103,231,151,87,215,55,183,119,247,143,79,207,175,111,239,159,95,223,63,191,127,255},S3=[64,65,..,255]\S4。
第六实施例,对长度为K=50比特的比特序列的编码方法。
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矩阵G256由矩阵列交织得到,即G256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假设t1=64,t2=56,则:
I2={20,12 44,28,8,40,24,16,48,32},
I1=[0,1,..,63]\I2
I3={147,83,211,51,179,115,243,139,75,203,171,107,235,155,91,219,59,187,123,251,135,71,199,167,103,231,151,87,215,55,183,119,247,143,79,207,175,111,239,159,95,223,63,191,127,255},I4=[64,65,..,255]\I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8)

1.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 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i∈[0,1,…,N-1],j∈[0,1,…,N-1];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i∈[0,1,…,N-1],j∈[0,1,…,N-1],a%为5%、10%或20%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19.根据权利要求7或18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20.根据权利要求7或18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22.一种极化码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用于:
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其中,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包括:
信息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或者,
信息比特序列、已知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和已知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或者,所述校验比特序列由信息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得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奇偶校验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编码,BCH编码,汉明码编码,卷积编码,生成矩阵编码,Turbo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里德穆勒编码,哈希编码;
同一编码方式执行一次或多次。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N矩阵GN为以下之一:
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或者,
GN经过列交织和/或行交织得到,其中,表示对矩阵F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操作,且n=log2N。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交织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第(C-j-1)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其中,对每一个序号j∈{0,1,…,N-1},将j按二进制表示为(bn,bn-1,…,b1),再将二进制序列反序,得到二进制数(b1,b2,…,bn),将得到的二进制表示为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是i;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Q1,Q2,Q3},其中Q1={0,1,…,N1-1},Q2={N2,N3,N2+1,N3+1,…,N4,N5},Q3为其余索引,其中,N/8≤N1≤N2≤N/3,N2≤N4≤N3≤2N/3,N3≤N5≤N-1,其中,N1、N2、N3、N4和N5均为正整数,且序列Q1,序列Q2,序列Q3任意两者之间的集合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S1,S2,S3,S4},其中,序列S1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S2为序列{0,1,…,t1-1}与序列S1的差集,序列S4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S3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S1,序列S2,序列S3,序列S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所述矩阵GN中列对应所述矩阵的列索引为{I1,I2,I3,I4},其中,序列I2为序列{BRO(k)}与序列{0,1,…,t1-1}的交集,序列I1为序列{0,1,…,t1-1}与序列I2的差集,序列I3为序列{BRO(k)}与序列{t1,t1+1,…,N-1}的交集,序列I4为其余索引值,并且k=t2,t2+1,…,N-1,BRO为比特反序置换操作,N/8≤t1≤3N/8,0≤t2≤N-1,t1和t2为非负整数,序列I1,序列I2,序列I3,序列I4任意两者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和π2为同一序列;或者,
当GN经过列交织和行交织得到,所述矩阵GN中第j列为所述矩阵的第i列,所述矩阵GN中第m行为所述矩阵的第n行,其中,i=π1(j),n=π2(m),π1中元素排列顺序至少有a%与π2中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其中a%为5%、10%或20%中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
其中,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0≤i<j≤M-1且N_i≤N_j;
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32.根据权利要求22或28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2或28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3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由所述矩阵GN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行列交织得到。
36.根据权利要求22或35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是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是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真子集;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相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37.根据权利要求22或35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中确定的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如果L_C≤L_D,则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不同;如果L_C>L_D,则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至少有比例为p1%的元素与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不同;
其中,L_C为第三列索引集合Set_C的元素个数,L_D为第四列索引集合Set_D的元素个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1%为5%、10%或20%中之一。
3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_i由所述矩阵GN_i按照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行列交织得到。
40.根据权利要求28或39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是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是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真子集;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相同;
其中,L_E为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的元素个数,L_F为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的元素个数。
41.根据权利要求28或39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如果L_E≤L_F,则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不同;如果L_E>L_F,则第六列索引集合Set_F至少有比例为p2%的元素与第五列索引集合Set_E不同。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p2%为5%、10%或20%中之一。
43.一种用于实现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的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和用于执行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或者生成矩阵GC和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可执行指令包括对长度为K比特的输入比特序列,利用生成矩阵GC编码得到长度为C比特的码字比特序列,其中,C≥K,且C和K均为非负整数;
其中,所述生成矩阵GC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联合指示的N×N矩阵GN的子矩阵;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有R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有C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1}的子集,R和N为正整数,且N为2的幂级数,R≤N。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GC为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
其中,生成矩阵GC_i是所述行索引集合中的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所述列索引集合中的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所述N_i×N_i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包括M个生成矩阵,记作{GC_0,GC_1,....,GC_i,,....,GC_M-1},M和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有R_i个元素,是行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有C_i个元素,是列索引集合{0,1,2,…,N_i-1}的子集;其中,C_i、R_i和N_i为正整数,且N_i为2的幂级数,R_i≤N_i。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0≤i<j≤M-1和N_i≤N_j;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是生成矩阵GC_j的子矩阵。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0≤i<j≤M-1和N_i≤N_j;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i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i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i联合指示的矩阵GN_i的子矩阵,所述生成矩阵集合GC_Set的生成矩阵GC_j是行索引集合RowIndxSet_j和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_j指示联合指示的矩阵GN_j的子矩阵,如果C_i<C_j且R_i≤R_j,则所述列生成矩阵GC_i至少有比例为p%与生成矩阵GC_j不同;其中所述比例p%为5%、10%或20%中之一。
47.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是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真子集;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索引集合ColumnIndxSet或ColumnIndxSet_i中确定的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和确定的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如果L_A<L_B,则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至少有比例为q%的元素与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不同;
其中,L_A为第一列索引集合Set_A的元素个数,L_B为第二列索引集合Set_B的元素个数;所述比例q%为5%、10%或20%中之一。
CN201710184706.1A 2017-02-15 2017-03-24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8429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5719 WO2018149354A1 (zh) 2017-02-15 2018-02-08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770 2017-02-15
CN2017100817707 2017-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9553A true CN108429553A (zh) 2018-08-21
CN108429553B CN108429553B (zh) 2022-11-29

Family

ID=6315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706.1A Active CN108429553B (zh) 2017-02-15 2017-03-24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9553B (zh)
WO (1) WO20181493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797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206670A1 (en) * 2019-04-12 2020-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channe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f polar coded data
CN111835474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bch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87615A (ko) * 2007-03-27 2008-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dpc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방법
CN105680883A (zh) * 2015-12-23 2016-06-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码和多比特偶校验码级联的纠错编码方法
CN106230489A (zh) * 2016-07-15 2016-12-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适用于任意高阶调制的极化码编码调制方法
CN106253913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山东科技大学 极化码的块编码器及其编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402B (zh) * 2013-05-31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CN103916220B (zh) * 2014-04-15 2017-04-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6100795B (zh) * 2016-06-17 2020-04-2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Plotkin构造和信息位重休眠的Polar码编码协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87615A (ko) * 2007-03-27 2008-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dpc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방법
CN105680883A (zh) * 2015-12-23 2016-06-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码和多比特偶校验码级联的纠错编码方法
CN106230489A (zh) * 2016-07-15 2016-12-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适用于任意高阶调制的极化码编码调制方法
CN106253913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山东科技大学 极化码的块编码器及其编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ILLAUME BERHAULT等: "Partial sums computation in polar codes decoding",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SCAS)》 *
HUAWEI等: "R1-164039 "Polar codes - encoding and decoding"", 《3GPP TSG_RAN\WG1_RL1》 *
KAI CHEN等: "An efficient design of bit-interleaved polar coded modulation", 《2013 IEEE 2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 *
冯海龙: "一种极化码MLC编码优化方案", 《信息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797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490797B (zh) * 2019-01-29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206670A1 (en) * 2019-04-12 2020-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channe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f polar coded data
CN111835474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bch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35474B (zh) * 2019-04-19 2021-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bch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9354A1 (zh) 2018-08-23
CN108429553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6171B2 (en) Encoding/deco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5107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data using a polar code
CN102412842B (zh) 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JP4601675B2 (ja) Ldpc検査行列生成方法及び検査行列生成器並びに符号再送方法
US8429503B2 (en) En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CN105991227B (zh) 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7294652A (zh) 一种数据混合重传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683052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09082147A2 (en) Channel coding method of variable length information using block code
CN108429553A (zh)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设备
CN108462560A (zh) 一种用于极化码级联的编译码方法
JP4847628B2 (ja) 線形ブロック符号に基づいて符号化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09079824A8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uncturing method
CN109802713B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编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US93798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 communication/broadcasting system
CN107733439B (zh) 一种ldpc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9495209B (zh) 比特交织、解交织方法及装置
CN105915231A (zh) 基于乘性重复叠加的长约束卷积码构造方法
EP2234304B1 (en) Method for recovery of lost and/ or corrupted data
US10523239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encoded data that is encoded based on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the encoded data
Hirschfeld Coding theory
EP3605904B1 (en) Interleaving method and device
Shi et al. Two piggybacking codes with flexible sub-packetization to achieve lower repair bandwidth
CN10842960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数据处理设备
US20190319638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encoded data that is encoded based on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the encoded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