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927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9275A
CN108419275A CN201710074932.4A CN201710074932A CN108419275A CN 108419275 A CN108419275 A CN 108419275A CN 201710074932 A CN201710074932 A CN 201710074932A CN 108419275 A CN108419275 A CN 108419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data packet
data
termin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49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9275B (zh
Inventor
刘菁
韩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49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7540 priority patent/WO2018145521A1/zh
Priority to EP17895664.5A priority patent/EP3570590B1/en
Priority to JP2019542550A priority patent/JP6907444B2/ja
Priority to RU2019128270A priority patent/RU2753372C2/ru
Publication of CN10841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75A/zh
Priority to US16/535,772 priority patent/US1119062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9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66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usin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用以通过对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以实现对重要数据包的优先保障,包括: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数据包的重要性;通信设备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数据传输场景中。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背景技术
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可解码数据帧类型可分为帧内编码帧(I-Frame,Intra codedframes,I帧)、单向预测编码帧(P-Frame,Predicted frames,P帧)和双向预测编码帧(B-Frame,Bi-directional predicted frames,B帧)。
其中,I帧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P帧和B帧记录的是P帧和B帧相对于I帧的变化。I帧具有截断误差传播的作用,P帧往往会作为其他帧间编码帧的参考帧,其作用次于I帧。由于B帧通常不作为参考帧,因此其丢失对视频解码质量影响较小。如果在传输过程中I帧出错,则P帧和B帧就无法解码。因此,在视频传输应用中区分数据流的不同帧类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的传输调度策略中对所有视频帧(例如,I帧、P帧和B帧)均采用同一个配置参数传输。这样,在网络拥塞情况下,在作为解码基础的I帧一旦丢失下,便会导致P帧和B帧无法完成解码,形成无效传输,严重影响视频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用以提高重要性较高的传输数据包的可靠性,从而减少了由于网络拥塞能情况的发生导致的对待传输业务传输质量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该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数据包的重要性,通信设备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然后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对数据包传输。这样,若数据包的属性不同,则对数据包传输时所采用的配置参数也不同,与现有技术中将同一待传输业务的每个数据包采用相同的配置参数传输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按照属性对待传输业务包括的数据包采用与每个数据包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这样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对应不同的配置参数,能够将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区分对待,以提高重要性较高的传输数据包的可靠性,从而减少了由于网络拥塞能情况的发生导致的对待传输业务传输质量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通信设备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属性为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配置参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参数,则通信设备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包括:通信设备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HARQ参数或者第二HARQ参数,其中,第一HARQ参数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HARQ参数与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一HARQ参数的值大于第二HARQ参数的值;配置参数为丢弃定时长度,则通信设备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包括:通信设备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丢弃定时长度或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其中,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大于第二丢弃定时长度。通过对属性不同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HARQ参数(如,第一HARQ参数和第二HARQ参数),这样在不同属性的数据包传输失败后,可以对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多传输几次,以保证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尽可能的成功传输。另一方面,对属性不同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丢弃定时长度(如,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和第二丢弃定时长度),这样在不同属性的数据包达到各自的丢弃定时长度时,由于重要属性对应的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大于非重要属性对应的第一丢弃定时长度,这样能够在网络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将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即使丢弃,以避免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占据太多网络资源,从而保障了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包括:通信设备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通信设备的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实体向MAC实体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属性的第一指示信息;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数据包的属性;或者,通信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包头,确定数据包的属性,其中,RLC包头中携带有唯一标识数据包属性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包括:通信设备将通过第一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重要属性,以及将通过第二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非重要属性。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为终端,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用于传输该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第二指示信息。这样终端在通过第一逻辑信道接收到数据包时,便可以确定该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通过第二逻辑信道接收到数据包时,便可以确定该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为基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要性;传输单元,用于采用该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属性为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配置参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参数,则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HARQ参数或者第二HARQ参数,其中,第一HARQ参数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HARQ参数与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一HARQ参数的值大于第二HARQ参数的值;配置参数为丢弃定时长度,则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丢弃定时长度或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其中,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大于第二丢弃定时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通信设备的MAC实体,接收通信设备的PDCP实体向MAC实体发送的指示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属性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数据包的属性;或者,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数据包的RLC包头,确定数据包的属性,其中,RLC包头中携带有唯一标识述数据包属性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通过第一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重要属性;以及用于将通过第二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非重要属性。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用于传输该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第二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连接,当终端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当基站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基站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基站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基站上运行时,使得基站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终端,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基站。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终端、基站或计算机存储介质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ALU结构示意图一;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ALU结构示意图二;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ALU结构示意图三;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h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构成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参数为上行最大重传次数,用于限定终端上行数据重传的最大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丢弃时长度为PDCP SDU对应的丢弃定时器的长度,PDCP实体每收到一个PDCP SDU后,将启动一个该PDCP SDU对应的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则PDCP实体将该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 PDU丢弃。
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待传输业务中可能包括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以视频传输业务为例说明),终端一般会将视频传输业务中连续若干幅图像编码为I帧、P帧和B帧三种帧类型。
其中,I帧采用帧内预测编码,自身可以通过视频解压算法解压成一张单独的完整图像,即:解码I帧时不需要参考其他帧数据即可独立解码。I帧是通过尽可能去除图像空间冗余信息来压缩的。
P帧通过充分降低与图像序列中前面已编码帧的时间冗余信息来压缩传输数据量的编码图像,也叫预测帧。P帧由在它前面的P帧或者I帧预测得到,P帧根据本帧与邻近的前一帧或者几帧的不同点来压缩本帧数据。P帧属于前向预测的帧间编码。P帧只参考位于P帧之前且与P帧靠近的I帧或P帧。
B帧也可以称为双向预测帧,当把一帧图像压缩成B帧时,B帧根据该B帧邻近的前几帧、本帧以及后几帧数据的不同点来压缩该B帧。也即仅记录该B帧和与该B帧相邻的前后几帧的差值。
综上所述,采用B帧压缩图像,才能达到超高的压缩比。一般地,I帧压缩效率最低,P帧较高,B帧最高。简单的讲,I帧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P帧和B帧记录的是相对于I帧的变化,没有I帧,P帧和B帧就无法解码。因此,通信设备在传输视频传输业务时,可以将I帧作为视频传输业务中的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可称之为:重要数据包),将P帧和B帧作为视频传输业务中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可称之为:非重要数据包)。
而现有技术中,终端在向基站进行上行传输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即通常为同一个待传输业务采用同一个配置参数。
一方面,终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接收基站为终端配置的HARQ参数,即:最大上行重传参数。这样,终端将对待传输业务按照配置的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向基站传输。终端在该待传输业务传输失败时,则终端以该待传输业务对应的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该待传输业务传输。终端在该待传输业务达到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且该待传输业务依旧传输失败时,则终端将丢弃该待传输业务。
另一方面,基站为终端的每个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丢弃定时器(Discard timer,DT)配置一个丢弃定时时长。这样,终端每收到一个PDCP SDU后,终端将启动该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丢弃定时器。终端在确定该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丢弃定时器超过该丢弃定时器所配置的丢弃定时时长时,则终端将该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PDU丢弃。
综上所述,上述方法对终端上传的同一待传输业务的所有数据包均采用相同的配置参数。因此,同一待传输业务中包括的多个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包也是采用相同的配置参数,即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对应相同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或者对应相同的丢弃定时器。这样,在网络拥塞时,由于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没有区分对待,一旦重要数据包传输失败,(例如,若在传输过程中I帧传输失败,则导致P帧和B帧就无法解码)从而影响整个待传输业务的传输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传输业务包括的多个数据包按照重要性区分,并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这样,能够使得当同一待传输业务包括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时,使得不同属性对应的数据包以不同的配置参数传输,从而尽可能避免重要数据包传输失败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了对待传输业务传输质量的影响。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等。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base station,简称为BS)可以是与终端(terminal)或其它通信站点如中继站点,进行通信的设备,基站可以提供特定物理区域的通信覆盖。例如,基站具体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也可以是UMTS中的节点B(Node B,NB)或者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vol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提供接入服务的其他接入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分布于整个无线网络中,每个终端可以是静态的或移动的。
终端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服务器,移动台(mobile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等。UE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S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为WLL)台等。当UE应用于M2M方式通信时,UE可以称为M2M终端,具体可以是支持M2M通信的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
如图1a所示,图1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应用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a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第一基站20、核心网30、核心网40、第二基站50以及第二终端60。其中,第一基站20为第一终端10提供服务,第二基站50为第二终端60提供服务。在第一终端10需要向第二终端20发送待传输业务时,第一终端10将待传输业务包括的多个数据包,按照每个数据包对应的配置参数,将该待传输业务中的每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一基站20。然后,第一基站20根据接收到的待传输业务中每个数据包对应的配置参数,将待传输业务通过第一基站20所在的核心网30传输至第二基站50所在的核心网40。然后,第二基站50从核心网40处获得待传输业务,并将该待传输业务传输至第二终端60,以实现第一终端10将待传输业务传输至第二终端60,当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60对应不同的基站时,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60之间可以对应同一个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也可以对应不同的PGW。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以核心网30为例说明核心网的具体结构,如图1a所示,核心网30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301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302、PGW)303、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rules function,PCRF)304、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305和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306。其中,MME 301是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非接入层的信令疏导、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终结用户信令。对用户在网络中的移动性进行管理,具体包括用户接入控制,鉴权,数据加密,业务承载控制,寻呼、切换控制等控制信令的处理。S-GW 302作为本地基站间切换时的锚定点,主要负责在基站和PGW 303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转发和路由,为下行数据包提供缓存,实现基于用户的计费。PGW 303是数据承载的锚定点,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转发、解析、合法监听、基于业务的计费、业务QoS控制。PCRF 304主要用于根据用户使用的业务信息和用户签约的策略信息进行决策,确定用户业务使用和计费的策略,并下发给网关中的策略执行实体。HSS 305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存储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信息、用户安全控制信息、用户位置信息、用户策略控制信息等。MSC306是用于提供呼叫转换服务和呼叫控制的设备,MSC 306可以完成呼叫连接、过区切换控制、无线信道管理等功能。
如图1b所示,图1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应用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又一种架构图,图1b与图1a的区别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属于同一个基站,例如,基站20,当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60位于同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60对应同一个P-GW。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也可以为终端。下述将以通信设备为终端为例介绍通信设备的结构,如图2a所示,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应用(Application,APP)层、编码层、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层、用户数据报协议层(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IP层、滤波器(filter)、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 Bearer,DRB),以及物理(Physical,PHY)层。
其中,DRB用于传输用户面数据。DRB包括: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实体。其中,PDCP实体和RLC实体之间通过逻辑信道相连,RLC实体和MAC实体之间通过一个逻辑信道连接。在图2a所示的终端结构示意图中,同一待传输业务对应的PDCP实体具有至少两个缓冲器(buffer),该至少两个缓冲器分别用于存储不同属性的数据包。
示例性的,如图2a所示,PDCP实体包括第一buffer和第二buffer。具体的,第一buffer用于存储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也可以称为:重要数据包),第二buffer用于存储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也可以称为:非重要数据包)。
其中,编码层中运行有视频压缩标准,例如,H.264标准。物理层用于将PDCP实体或者MAC实体调度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其中,H.264标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IEC联合提出的一种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
下面简单介绍H.264标准的消息构成及发送机制:H.264标准采用分层模式,例如,H.264标准分为2层,即视频编码层(Video Coding Layer,VCL)和网络抽象层(NetworkAbstraction Layer,NAL)。其中,VCL是进行视频内容的压缩。NAL负责对压缩数据进行打包以适应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的传输要求。
H.264标准的所有待传送业务,包括图像数据及其他消息均封装为统一格式的包传送,即网络抽象层单元(NAL Unit,NALU)。NALU可以承载各种H.264处理的各种属性的数据包,NALU可以是原始编码流数据、序列参数集(SPS)、图像参数集(PPS)。NALU结构如图2b所示。
在如图2b所示的NALU结构中,NALU包头(Header)字段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NALU包头占1个字节,其中,NALU包头中的nal_unit_type字段用来指示NALU的类型:
例如,nal_unit_type=1时,用于指示该NALU携带的NAL数据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例如,B帧或者P帧)。
nal_unit_type=5时,用于指示该NALU携带的NAL数据的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例如,I帧)。
也即终端可以根据NALU包头中的nal_unit_type字段所携带的参数来识别出NALU所携带的NAL数据为I帧或者B/P帧。
当前,H.264标准是承载在RTP层之上,编码后的NALU被送入RTP层进行封装,若NALU数据长度小于1400byte,则一个RTP数据包中可以只包含一个完整的NALU,也可以包含多个NALU;若NALU数据长度大于1400byte,则一个RTP数据包中只包含一个NALU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NALU可以拆分成多个RTP数据包。也就是说,一个RTP数据包中承载的数据要么是重要数据包(例如,I帧),要么是非重要数据包(例如,P帧或者B帧),不可能出现两种不同属性的数据包的混合,即不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类型帧的混合。
数据经过RTP层之后形成的RTP数据包携带一个RTP包头、NALU包头和NAL数据,如图2c所示。一个RTP包头中携带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RTP数据包中携带的即NAL数据(数据包)的类型。
RTP层形成的RTP数据包传送至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或者IP层。RTP数据包被封装在UDP包后,再封装在IP包中,形成的IP数据包携带一个IP包头,一个RTP包头、NALU包头和NAL数据,如图2d所示。
其中,IP包头的TOS字段中可以携带1bit的指示信息,终端可以利用IP包头中所携带的1bit的指示信息来指示IP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包的属性。
终端将从IP层获取的待传输数据包(携带IP包头的IP数据包)传输至PDCP实体,终端的PDCP实体根据IP数据包的IP包头中携带1bit的指示信息将重要数据包映射到第一buffer中,将非重要数据包映射到第二buffer中。PDCP实体为接收到的数据包加上PDCP头信息并发送至RLC实体,RLC实体再根据MAC实体的指示对PDCP实体处理过的数据帧进行重组、分割和重排序,以及通过物理层将数据帧发送出去。
如图2e所示,图2e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e与图2a的区别在于,在图2a中一个DRB对应一个RLC实体,而在图2e中一个DRB对应至少两个RLC实体,该至少两个RLC实体用于存储不同属性的数据包。该至少两个RLC实体中每个RLC实体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与MAC实体连接,不同的RLC实体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一个RL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用于指示该RLC实体内映射的数据包的属性。
具体的,PDCP实体根据IP包头的TOS字段中携带的1bit指示信息来确定从IP层获取的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将该待传输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RLC实体上。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以至少两个RLC实体为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为例进行说明:第一RLC实体用于映射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第二RLC实体用于映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PDCP实体通过IP包头的TOS字段中携带的1bit指示信息识别出该传输数据包为重要数据包时,将该传输数据包映射到第一RLC实体上,PDCP实体识别出该传输数据包为非重要数据包时,将该传输数据包映射到第二RLC实体上,以使得不同重要性的数据包分别映射到不同的RLC实体上,其中,第一RLC实体通过第一逻辑信道与MAC实体相连,第二RLC实体通过第二逻辑信道与MAC实体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对应相同PDCP实体可以使得接收端在PDCP实体对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采用同步/重排序的处理。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对应于不同RLC实体可以配置不同的重排序定时器(T-reordering)。
如图2f所示,图2f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f与图2a的区别在于,在图2a中一个DRB对应一个PDCP实体,而在图2f中一个DRB对应至少两个PDCP实体,该至少两个PDCP实体中每个PDCP实体用于存储一个属性的数据包,同一个PDCP实体内存储的数据包的属性相同,不同PDCP实体内存储的数据包的属性不同。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以至少两个PDCP实体为第一PDCP实体和第二PDCP实体为例说明。其中,第一PDCP实体用于存储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第二PDCP实体用于存储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
具体的,终端根据IP数据包的IP包头中TOS字段的1bit指示来识别该IP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或者非重要属性。终端确定IP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将该IP数据包映射到第一PDCP实体上;终端确定该IP数据包的属性为为非重要属性,则将该IP数据包映射到第二PDCP实体上。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PDCP实体和第二PDCP实体中分别具有一个缓冲器。其中,第一PDCP实体中的缓冲器用于存储重要数据包,第二PDCP实体中的缓冲器用于存储非重要数据包。
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g所示,该基站包括基带子系统、中射频子系统、天馈子系统和一些支撑结构(例如,整机子系统)。其中,基带子系统用于实现整个基站的操作维护,实现信令处理、无线资源原理、到分组核心网的传输接口,实现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L3信令、操作维护主控功能。中射频子系统实现基带信号、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之间的转换,实现无线接收信号的解调和发送信号的调制和功率放大。天馈子系统包括连接到基站射频模块的天线和馈线以及GRS接收卡的天线和馈线,用于实现无线空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整机子系统,是基带子系统和中频子系统的支撑部分,提供结构、供电和环境监控功能。
其中,基带子系统可以如图2h所示:例如,手机上网需要通过基站接入核心网,在通过核心网接入因特网,其中因特网的数据通过核心网与基站之间的接口,传递到基带部分,基带部分进行PDCP,RLC,MAC层、编码和调制等处理,交给射频部分发射给用户设备。基带与射频之间可以通过CPRI接口连接;另外,射频部分目前可以通过光纤拉远,例如拉远的RRU。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基带通过射频来实现,同时接收发送步骤是通过天线(例如,空中接口)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中涉及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空中接口,或者也可以称为Uu接口。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终端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要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传输数据包可以为待传输业务(例如,视频传输业务或者其他待传输业务)中任意一个数据包。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以待传输数据包为视频传输业务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包为例进行说明,该视频传输业务可以通过H.264标准编码为I帧、P帧和B帧,则I帧、P帧和B帧分别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
其中,一个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表示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被优先调度(也可以理解为该数据包的优先等级较高),或者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不能丢,若在传输过程中该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丢失,则待传输业务将不完整。
一个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则表示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丢失或者优先等级比较低,或者该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丢失后,对待传输业务不构成影响。例如,
具体的,由于视频传输业务中解码I帧时不需要参考其他帧数据即可独立解码,P帧和B帧需要依赖I帧才能完成解码,没有I帧,P帧和B帧就无法解码。因此,可以将I帧确定为属性是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将P帧和B帧确定为属性是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
S102、终端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
S103、基站确定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
S104、基站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然后采用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对数据包传输。这样,若数据包的属性不同,则对数据包传输时所采用的配置参数也不同,与现有技术中将同一待传输业务的每个数据包采用相同的配置参数传输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按照属性对待传输业务包括的数据包采用与每个数据包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这样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对应不同的配置参数,能够将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区分对待,以提高重要性较高的传输数据包的可靠性,从而减少了由于网络拥塞能情况的发生导致的对待传输业务传输质量的影响。
结合图3,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
S105、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指示信息,该第一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括不同的HARQ参数值或者不同的丢弃定时长度。
S106、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来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配置参数,也可以主动根据每个数据包的属性,为每个数据包配置一个配置参数,当终端主动根据每个数据包的属性,为每个数据包配置一个配置参数时,步骤S105和S106可以省略。
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指示信息。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配置指示信息中可以携带多个属性中每个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例如,以重要数据包和非重要数据包为例说明)该RRC消息中携带有一个maxHARQ-Tx字段和一个minHARQ-Tx字段,分别用于指示终端限制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包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例如,maxHARQ-Tx字段用于指示终端限制重要数据包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而minHARQ-Tx字段用于指示终端限制非重要数据包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后,根据maxHARQ-Tx字段中携带的参数来配置重要数据包对应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根据minHARQ-Tx字段中携带的参数来配置非重要数据包对应的上行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配置指示信息中未携带每个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则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之后,终端从预设映射表,获取每个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其中,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每个属性与配置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如表2所示:
仅是示例性的,表2仅列出了第一属性、第二属性和第三属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过程中,属性可以包括第一属性、第二属性和第三属性之外的多个属性,其中,第一属性、第二属性和第三属性的重要性不同,例如,第一属性的重要性低于第二属性的重要性,第二属性的重要性低于第三属性的重要性;或者第一属性的重要性高于第二属性的重要性,第二属性的重要性高于第三属性的重要性。
可选的,终端可以从表2中确定每个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例如,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表2为属性为第一属性的数据包配置第一配置参数,为属性为第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第二配置参数。当终端主动根据数据包的属性为每个数据包配置与该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时,终端可以直接根据表2确定每个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结合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S102之前,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107:
S107、终端根据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为了保证重要性较高的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重要性较高的属性配置一个较大的配置参数,为重要性较低的属性配置一个较小的配置参数,这样在网络拥塞时,能够保证重要性较高的数据包可靠地传输。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同一待传输业务中属性不同数据包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序,然后按照每个数据包所属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为每个数据包配置相应的配置参数。
以下将以属性包括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使用中属性还可以包括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之外的其余属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第一方面,配置参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参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7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71a、终端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HARQ参数或者第二HARQ参数,其中,第一HARQ参数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HARQ参数为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一HARQ参数的值大于第二HARQ参数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时,终端为数据包配置第一HARQ参数,在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时,终端为数据包配置第二HARQ参数。由于第一HARQ参数大于第二HARQ参数,这样,能够保证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并且,当终端确定上行传输达到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配置的HARQ参数(例如,第二HARQ参数)时,若该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还没有正确接收,则终端将该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丢弃不再重传。能够保证在网络拥塞时,避免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占用传输资源。
具体的,以待传输业务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例,其中,第一数据包为视频I帧,第二数据包为视频P帧或者B帧为例,则终端为I帧配置第一HARQ参数,例如,第一HARQ参数为5;终端为P帧或者B帧配置第二HARQ参数,例如,第二HARQ参数为1,则在I帧初传失败后,终端将对I帧重传,并且最多重传5次,若终端对I帧的重传次数达到第一HARQ参数之后,I帧依旧重传失败,则终端不再重传I帧;在P帧或者B帧传输失败后,终端将对P帧或者B帧重传,并且最多重传1次,若终端对P帧或者B帧的重传次数达到第二HARQ参数之后,P帧或者B帧依旧重传失败,则终端不再重传P帧或者B帧。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参数和第二HARQ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了保证重要数据包尽可能传输成功,应尽可能将第一HARQ参数的值设置的较大一些,并且可以在网络传输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网络拥塞时,非重要数据包占用传输资源造成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则应尽可能将第二HARQ参数的值设置的较小一些。当然,第二HARQ参数也可以设置为0,也即在非重要数据包一旦传输失败,则不进行重传。
为了避免数据在eNodeB或终端中缓存时间过长,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的系统中,为每个PDCP实体配置一个丢弃定时器(Discard Timer,DT),每个丢弃定时器对应一个丢弃定时长度。对于终端而言,该定时器的丢弃定时长度由eNodeB配置。当该PDCP实体每收到一个PDCP SDU后,将启动一个该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则将该PDCPSDU以及对应的PDCP PDU丢弃。
第二方面,配置参数为丢弃定时长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7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71b、终端确定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丢弃定时长度或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其中,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
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为终端某一待传输业务对应的PDCP实体配置至少两个丢弃定时器,每个丢弃定时器对应一个丢弃定时长度。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配置两个丢弃定时器,即第一丢弃定时器对应第一丢弃定时长度,第二丢弃定时器对应第二丢弃定时长度。
例如,可以将同一待数据包中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包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序,然后将重要性高的数据包配置一个的丢弃定时器,对应一个较长的丢弃定时长度,将重要性低的数据包配置一个较低的丢弃定时器,对应一个较短的丢弃定时长度。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配置重要属性的丢弃定时长度大于非重要属性的丢弃定时长度,这样能够保证在网络拥塞时,且达到非重要属性的丢弃定时长度时,将非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丢弃,以在网络传输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保障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正常传输,而不丢失,从而减少了对传输质量的影响。
示例性的,以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为I帧为例,非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为P帧或者B帧为例,则终端为I帧配置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例如,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50秒(S),终端为P帧或者B帧配置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例如,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10秒。当PDCP实体每收到一个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后,则根据该PDCP SDU的属性,启动该PDCP SDU的属性对应的定时器。例如,若该PDCP SDU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PDCP实体启动重要属性对应的定时器,当该定时器配置的丢弃定时长度超时,则将该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 PDU丢弃。
可选的,结合图3,一方面,步骤S1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11a、终端在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终端的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实体向MAC实体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属性。
具体的,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终端的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实体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AC实体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属性。
示例性的,结合图2a所示,终端通过协议层将待传输业务分为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并将该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通过RTP层组成RTP包后发送到IP层,终端在IP层对为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分别加上IP包头,以通过IP包头中的TOS字段对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属性区分,例如,第一数据包的IP包头中携带有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第二数据包的IP包头中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然后,终端将携带IP包头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从IP层传递到PDCP实体,PDCP实体接收到携带IP包头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后,通过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分别携带的IP包头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包的属性和第二数据包的属性,在确定第一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之后,终端将第一数据包缓存到如图2a所示的第一buffer中,将第二数据包缓存到如图2a所示的第二buffer中,且该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并不发送给RLC实体。PDCP实体在接收到MAC实体发送的当前时刻需要调度的数据包的属性的和上行链路授权(UpLinkGrant,简称为UL Grant)的指示信息后,PDCP实体将对应的buffer中的数据发送到RLC实体,例如,MAC实体发送的当前时刻需要调度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则PDCP实体从第一buffer中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RLC实体,然后RLC实体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MAC实体,此时PDCP实体向MAC实体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AC实体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这样终端就可以对第一数据包采用第一HARQ参数传输。
另一方面,步骤S1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11b、终端根据数据包的RLC包头,确定数据包的属性,其中,RLC包头中携带有唯一标识数据包属性的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将待传输业务分为多个数据包之后,该多个数据包经过IP层传输后,生成携带IP包头的数据包,并发送到PDCP层,其中IP包头中携带有指示该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或者非重要属性的标识信息;PDCP层收到IP包后,根据IP包头的标识信息,获知该数据包的属性,并生成携带PDCP包头的数据包,发送到RLC实体,其中,该PDCP包头中携带有指示该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或者非重要属性的标识信息,RLC实体收到PDCP实体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PDCP实体发送的携带有PDCP包头的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获知该携带有PDCP包头的数据包的属性,并生成携带RLC包头的数据包,发送到MAC实体,其中,该RLC包头中携带有指示该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或者非重要属性的标识信息。这样,终端MAC实体即可通过数据包的RLC包头确定数据包的属性。
又一方面,终端采用如图2e所示的结构,则步骤S101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11c、终端将通过第一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重要属性;
S1012c、终端将通过第二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非重要属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a: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传输该数据包使用的逻辑信道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该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有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以及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与属性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与重要属性对应,第二逻辑信道与非重要属性对应,用来指示UE不同逻辑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包的属性。
相应的,若通信设备为基站,则基站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传输该数据包使用的逻辑信道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结合图3,如图6所示,一方面,在步骤S102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8、终端将第一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确定为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其中,第一属性为待传输业务包括的不同属性中的任意一个属性。
S109、终端向基站上报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以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的形式向基站上报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利用该BSR,基站可以获知终端当前时刻有多少重要数据包或者非重要数据包待发送。
具体的,步骤S108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方面,PDCP实体决定调度:
PDCP实体收到待传输业务包括的多个数据包后,若确定当前调度属性为第一属性的数据包,则将属性为第一属性的数据包发送到RLC实体,而将不同属性中除第一属性之外的其余属性的数据包缓存在PDCP实体中以供下次发送。因此,在PDCP实体决定调度的场景下,终端向基站上报的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就只有MAC实体从RLC实体处获得的属性为第一属性的数据包的数据量。
另一方面,MAC实体决定调度:
PDCP实体收到待传输业务包括的多个数据包后,将属性为重要属性和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分别缓存(例如,缓存在第一buffer和第二buffer中),PDCP实体并通过跨层给MAC实体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来指示不同属性中每个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
MAC实体若确定调度第一属性的数据包,则从第三指示信息中获取第一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并将第一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以BSR形式上报给基站,等待基站分配的资源。一旦终端收到基站为第一属性对应的数据包分配的资源,则终端的MAC实体向PDCP实体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DCP层将第一属性对应的数据包发送到RLC实体。
可选的,终端在向基站上报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时,还可以向基站发送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是重要属性的上行数据量还是非重要属性的上行数据量。
具体的,终端可以利用MAC包头中的1bit预留字段来指示该BSR上报的是重要属性还是非重要属性的上行数据量。
示例性的,一方面,MAC实体决定当前时刻的调度,在如图2a和图2e所示的终端结构中,PDCP实体从IP层收到数据包后,将收到的不同属性数据包分别缓存在不同的buffer中。例如,将属性为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缓存在第一buffer中,将属性为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缓存在第二buffer中,MAC实体通过跨层向PDCP实体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请求获知上行待发送的数据量。PDCP实体收到该指示信息后,通过跨层向MAC实体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即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和非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MAC实体在接收到该第三指示信息后,若决定当前时刻调度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则将第三指示信息中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量通过缓存状态报告(BSR)上报方式上报给基站(并且,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所上报的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为重要属性还是非重要属性)。否则,将非重要数据包的数据量以及该数据包对应的属性上报给基站。此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一个UL grant,终端收到基站的ULgrant后,终端的MAC实体向PDCP实体发送一个携带UL grant信息以及所请求数据包属性的第六指示信息。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属性为重要属性,则在如图2a所示的终端结构中,PDCP实体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将第一buffer中缓存的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a所示的RLC实体中,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的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则PDCP实体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决定将第二buffer中缓存的非重要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a所示的RLC实体。
在如图2e所示的终端结构中,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的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PDCP实体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将第一buffer中的缓存的重要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e所示的第一RLC实体中,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的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则PDCP实体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决定将第二buffer中缓存的非重要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e所示的第二RLC实体中。
在如图2f所示的终端结构中,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数据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PDCP实体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则终端决定将第一PDCP实体的第一buffer中的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f所示的RLC实体中,若该第六指示信息中请求数据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则终端根据该第六指示信息,决定将第二PDCP实体的第二buffer中的数据包发送到如图2e所示的RLC实体中。
另一方面,PDCP实体决定当前时刻的调度。在如图2a所示的结构中,若PDCP实体调度重要数据包,则将重要数据包从第一buffer中推送到RLC实体,否则将非重要数据包推送到RLC实体。在如图2e所示的终端结构中,若PDCP实体决定调度重要数据包,则将重要数据包从第一buffer中推送到第一RLC实体,否则将非重要数据包推送到第二RLC实体。在如图2f所示的终端结构中,若PDCP实体决定调度重要数据包,则将重要数据包从第一PDCP实体的第一buffer中推送到RLC实体,否则将非重要数据包从第二PDCP实体中的第二buffer推送到第二RLC实体。
另一方面,当终端采用如图2f所示的结构时,终端的MAC实体可以从第一RLC实体中获取映射到该第一RLC实体的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上行数据量,以及向第二RLC实体发送请求,以确定映射到第二RLC实体中非重要属性对应的数据包的上行数据量。
可选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1a、终端的MAC实体若确定第一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在第一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以第一HARQ参数,将第一数据包重传。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数据包传输失败:
一方面,终端在向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之后,若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例如基站通过PUCCH向终端发送的NACK响应)。则终端确定第一数据包传输失败。例如,终端若确定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是NACK就说明第一数据包传输不成功,需要进行重传。
另一方面,终端若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则终端确定第一数据包传输失败。
具体的,该预设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S1022a、终端的MAC实体若确定第二数据包的属性为非重要属性,则在第二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以第二HARQ参数,将第二数据包重传。
具体的,终端根据携带RLC包头的数据包来识别收到的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或者非重要属性,若为重要属性则采用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即第一HARQ参数)传输数据包,;若为非重要属性则采用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即第二HARQ参数)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1b、终端的PDCP实体若确定第一数据包的属性为重要属性,则在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丢弃定时器的时长达到丢弃定时长度时,将该第一数据包丢弃。
可选的,结合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01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10、终端对带传输业务做处理,以获取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步骤S101类似,具体可以参见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S104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步骤S102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使用的架构图,在图7所示的架构中,第一终端通过源基站将多个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例如,第二终端可通过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以及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多个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具体的,如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901、第一终端对待传输业务处理,以获取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一个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要性。
具体的,第一终端将待传输业务通过编码层中的H.264标准处理后,以获取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然后,将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通过RTP层后分别组成RTP数据包后发送到IP层,终端在IP层对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分别加上IP包头,以利用IP包头中1bit信息来指示每个数据包的属性,例如:终端可以通过扩展IP包头中的TOS字段,根据TOS字段中的1bit信息来指示每个数据包的属性。
S902、第一终端通过源基站将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发送给PGW,其中,该PGW为第二终端所接入的网关。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该第二终端所接入的网关和第一终端所接入的网关可以为同一个网关,甚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接入的基站也为同一个基站。
S903、PGW将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分别映射到一个EPS承载上,其中,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对应不同的EPS承载。
其中,承载是指在通信会话期间在第二终端与为第二终端服务的核心网络之间载送分组数据的承载信道。具体的,可以为EPS承载。
如图7所示,在第二终端和PGW之间存在两个承载即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具体的,PGW将重要属性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承载上传输,将非重要属性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承载上传输
S904、PGW将映射到不同承载上的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通过SGW传输给目标基站。
其中,目标基站为第二终端服务的基站。
S905、目标基站将在不同承载上接收到的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S906、第二终端在不同EPS承载上接收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以及根据每个数据包上的时间标识(timestamp)字段对多个属性不同的数据包同步(重排序)处理。
上述主要从终端和基站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和基站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和基站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1包括:确定单元10以及传输单元11。其中,确定单元10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过程S101(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11b、S1011c、S1012c)、S107(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71a以及S1071b)、S108;传输单元11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S102(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21a、S1022a、S1021b、S1022b)。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2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9,第一接收单元1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1a、第二接收单元14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6以及S101a,终端1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0。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硬件实现上,一方面,上述确定单元10、传输单元11、发送单元12以及第一接收单元13可以集成在如图2a、2d、2e、以及2f所示的终端的MAC实体上,另一方面,第一接收单元13和第二接收单元14可以为接收器,发送单元12可以为发送器,其可以与接收器集成在一起构成收发器。确定单元10和传输单元11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终端的存储器中,以便于终端的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单元对应的操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b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1包括:处理模块102和通信模块103。处理模块102用于对终端1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02用于支持终端1执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S101(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11a、S1011b、S1011c、S1012c)、S101a、S107(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71a以及S1071b)、S108、S102(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21a、S1022a、S1021b、S1022b)、S106、S109以及S11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03用于支持终端1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支持终端1与基站进行通信,终端1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01,用于存储终端1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1013等。存储模块1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02为处理器1012,通信模块103为通信接口1013,存储模块1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1可以为图9c所示的终端。
参阅图9c所示,该终端1包括:处理器1012、通信接口1013、存储器1011以及总线1014。其中,通信接口1013、处理器1012以及存储器1011通过总线1014相互连接;总线10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c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基站2包括:确定单元20以及传输单元21。其中,确定单元20用于支持基站2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过程S103;传输单元21用于支持基站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S104。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2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22用于支持基站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硬件实现上,一方面,上述确定单元10、传输单元11、发送单元12以及接收单元13可以集成在基站的MAC实体上,另一方面,接收单元13可以为接收器,发送单元12可以为发送器,其可以与接收器集成在一起构成收发器。确定单元10和传输单元11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基站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基站的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单元对应的操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b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基站2包括:处理模块202和通信模块203。处理模块202用于对基站2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202用于支持基站2执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S103、S104以及S10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203用于支持基站2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支持基站2与终端通信,基站2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201,用于存储基站2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2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2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2013等。存储模块2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202为处理器2012,通信模块203为通信接口2013,存储模块2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基站2可以为图10c所示的基站。
参阅图10c所示,该基站2包括:处理器2012、通信接口2013、存储器2011以及总线2014。其中,通信接口2013、处理器2012以及存储器2011通过总线2014相互连接;总线20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c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基站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S104以及S105。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11a、S1011b、S1011c、S1012c)、S102(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21a、S1022a、S1021b、S1022b)、S106、S107(具体的,可以为步骤S1071a以及S1071b)、S108(S1081a、S1082a、S1081b)、S109以及S110。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多描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使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使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ste Disk,SSD))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要性;
所述通信设备采用所述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采用所述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为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所述配置参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参数,则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HARQ参数或者第二HARQ参数,其中,所述第一HARQ参数为所述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HARQ参数为所述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HARQ参数的值大于所述第二HARQ参数的值;
或者,所述配置参数为丢弃定时长度,则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丢弃定时长度或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所述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所述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所述通信设备的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实体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属性;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属性;
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包头,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属性,其中,所述RLC包头中携带有唯一标识所述数据包属性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将通过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重要属性;
所述通信设备将通过所述第二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非重要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用于传输该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包的属性,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要性;
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数据包的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传输所述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属性,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为重要属性或非重要属性,所述配置参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参数,则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HARQ参数或者第二HARQ参数,其中,所述第一HARQ参数为所述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HARQ参数与所述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HARQ参数的值大于所述第二HARQ参数的值;
所述配置参数为丢弃定时长度,则所述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配置参数为第一丢弃定时长度或第二丢弃定时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为所述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为所述非重要属性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丢弃定时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丢弃定时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实体接收所述通信设备的PDCP实体向所述MAC实体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属性;
所述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属性;
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RLC包头,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属性,其中,所述RLC包头中携带有唯一标识所述数据包属性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重要属性;以及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逻辑信道获取的数据包的属性确定为非重要属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和用于传输该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所述基站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不同属性的数据包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连接,当所述终端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连接,当所述基站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基站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以及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5以及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0.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5以及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710074932.4A 2017-02-10 2017-0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Active CN108419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4932.4A CN108419275B (zh) 2017-02-10 2017-0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PCT/CN2017/117540 WO2018145521A1 (zh) 2017-02-10 2017-12-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EP17895664.5A EP3570590B1 (en) 2017-02-10 2017-12-2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JP2019542550A JP6907444B2 (ja) 2017-02-10 2017-12-20 データ伝送方法、通信デバイス、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RU2019128270A RU2753372C2 (ru) 2017-02-10 2017-12-20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US16/535,772 US11190626B2 (en) 2017-02-10 2019-08-0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4932.4A CN108419275B (zh) 2017-02-10 2017-0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9275A true CN108419275A (zh) 2018-08-17
CN108419275B CN108419275B (zh) 2022-01-14

Family

ID=6310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4932.4A Active CN108419275B (zh) 2017-02-10 2017-0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0626B2 (zh)
EP (1) EP3570590B1 (zh)
JP (1) JP6907444B2 (zh)
CN (1) CN108419275B (zh)
RU (1) RU2753372C2 (zh)
WO (1) WO2018145521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19A (zh) * 2020-01-20 2020-06-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星地间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18005A (zh) * 2019-12-26 2020-10-23 厦门雅基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12120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436391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5276916A (zh) * 2022-07-22 2022-11-01 上海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丢弃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0586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时器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66113A1 (zh) * 2021-10-19 2023-04-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083364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79563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3202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07875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量指示方法、数据递交方法及装置
WO2024055387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65207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3729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6272B (zh) * 2017-09-12 2022-09-0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KR102500134B1 (ko) * 2017-11-01 2023-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08289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804711B (zh) 2021-01-04 2024-05-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255A (zh) * 2004-11-24 2006-05-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非均等保护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US20080313520A1 (en) * 2007-06-18 2008-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transmission device data-reception device and data-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system
CN102013962A (zh) * 2009-09-04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20057560A1 (en) * 2009-05-11 2012-03-08 Sung Jun Par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uplicate data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14582A (zh) * 2013-11-05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业务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和数据发送装置
CN10387414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03944681A (zh) * 2014-04-30 2014-07-23 西安交通大学 Hsdpa网络中视频感知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US20150003242A1 (en) * 2012-03-15 2015-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 sending end device and receiving end device
US2016031394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device that secures a block for a stream or namespace and system having the storag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3972B2 (ja) * 2000-12-26 2011-04-20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CA2564983A1 (en) * 2004-05-05 200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delay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097205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Intel Corporation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US20080123660A1 (en) * 2006-08-09 2008-05-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packets in a particular flow
KR101513033B1 (ko) * 2007-09-18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계층 구조에서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방법
US9113042B2 (en) * 2009-08-28 2015-08-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wireless device channel communications
US20120069927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Intel Corporation CQI feedback mechanisms for distortion-aware link adaptation toward enhanc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EP2813020B1 (en) * 2012-02-11 2019-06-19 VID SCA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awar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O2013126284A2 (en) * 2012-02-24 2013-08-29 Vid Scale, Inc. Video coding using packet loss detection
CN103931142B (zh) * 2012-10-27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管理装置、中央管理装置和带宽管理的方法
US10412553B2 (en) * 2014-06-30 2019-09-10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using a threshold to control multicast re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255A (zh) * 2004-11-24 2006-05-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非均等保护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US20080313520A1 (en) * 2007-06-18 2008-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transmission device data-reception device and data-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system
US20120057560A1 (en) * 2009-05-11 2012-03-08 Sung Jun Par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uplicate data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13962A (zh) * 2009-09-04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50003242A1 (en) * 2012-03-15 2015-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 sending end device and receiving end device
CN10387414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03814582A (zh) * 2013-11-05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业务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和数据发送装置
CN103944681A (zh) * 2014-04-30 2014-07-23 西安交通大学 Hsdpa网络中视频感知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US2016031394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device that secures a block for a stream or namespace and system having the storage device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005A (zh) * 2019-12-26 2020-10-23 厦门雅基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7319A (zh) * 2020-01-20 2020-06-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星地间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12120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436391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3040586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时器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66113A1 (zh) * 2021-10-19 2023-04-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083364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79563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3202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07875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量指示方法、数据递交方法及装置
CN115276916A (zh) * 2022-07-22 2022-11-01 上海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丢弃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55387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65207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3729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90626B2 (en) 2021-11-30
RU2019128270A3 (zh) 2021-03-10
CN108419275B (zh) 2022-01-14
EP3570590A4 (en) 2020-01-22
EP3570590A1 (en) 2019-11-20
EP3570590B1 (en) 2023-07-05
JP2020509663A (ja) 2020-03-26
WO2018145521A1 (zh) 2018-08-16
RU2753372C2 (ru) 2021-08-13
US20190364137A1 (en) 2019-11-28
RU2019128270A (ru) 2021-03-10
JP6907444B2 (ja) 202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92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
KR101618483B1 (ko) 서버로부터 클라이언트로 미디어 콘텐츠를 전달하기 위한 라디오 리소스 관리 개념
WO2021259112A1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4421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9391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substreams of video data of different importance using different bearers
WO2018202037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1840236A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和通信設備
US202302317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US20240031870A1 (en)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35433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844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mobility
WO202308714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dcp reordering management
WO202121859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014954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090257377A1 (en)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US11917206B2 (en) Video codec aware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coding
US20240187650A1 (en) Video codec aware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coding
WO20231084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WO202310974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6737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8454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2024012165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216803A1 (zh) 数据流映射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7039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88260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