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9206A -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9206A
CN108419206A CN201810165864.7A CN201810165864A CN108419206A CN 108419206 A CN108419206 A CN 108419206A CN 201810165864 A CN201810165864 A CN 201810165864A CN 108419206 A CN108419206 A CN 108419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target
peer
serve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58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东
马华东
杨浩
吉新娜
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8101658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9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搜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对等通信设备、客户端、移动设备和服务器;其中,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客户端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获取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向所述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移动设备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如果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则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应用本方案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可以提高目标搜寻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群智感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人员失踪、宠物走失或者物品丢失等情况,可以针对人员、宠物、物品等丢失目标进行搜寻。目前的目标搜寻方法主要依赖于民间寻失网站或者微信等公众平台,比如,用户在平台上发布搜寻消息,登录到平台上的用户阅读该搜寻消息后,帮忙搜寻丢失目标,如果有用户发现了丢失目标,该用户将发现丢失目标的时间和位置等信息通过平台告知用户,从而实现对丢失目标的搜寻。
然而,上述方案中,用户主要依靠肉眼搜寻丢失目标,搜寻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目标搜寻方法及系统,以提高目标搜寻的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搜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对等通信设备、客户端、移动设备和服务器;其中,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所述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
所述客户端,用于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获取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发现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发现信息,将所述发现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可选的: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后,根据所述发现信息确定新的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新的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新的目标移动设备,向所述新的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向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发送停止扫描指令;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扫描指令后,停止利用自身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
可选的: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后,根据预定策略,将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扩散至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策略包括:第一策略和/或第二策略;第一策略为: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任务链接;第二策略为:将所述搜寻任务信息通过所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行广播;
所述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判断所述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如果在,则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以预设的初始扫描周期和初始扫描间隔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对等节点为:在所述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的扫描范围内的其他正在利用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的移动设备;
将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预设的阈值比较;如果所述对等节点的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的阈值,则缩小所述初始扫描周期,得到更新后的扫描周期;
将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比较;
如果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都为零,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一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不为零,则将所述初始扫描间隔设定为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大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二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小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减少第二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以所述更新后的初始扫描周期和初始扫描间隔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可选的:
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以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位置为圆心,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所述搜寻范围;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以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为圆心,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所述新的搜寻范围。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以及每次接收到的发现位置及发现时间,获得所述搜寻目标的运动轨迹。
可选的: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删除接收到的所述搜寻任务信息;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扫描指令后,删除接收到的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可选的: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搜寻任务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的指令,判断是否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和/或根据预定策略,对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标搜寻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发现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标搜寻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搜寻任务信息,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
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所述搜寻目标携带;
向所述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将所述发现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任一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方法及系统,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中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中的另一种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中的另一种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目标搜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目标搜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人员、宠物、物品等丢失目标进行搜寻时,用户主要依靠肉眼搜寻丢失目标,搜寻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目标搜寻系统。
下面从总体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的系统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客户端110、服务器120、移动设备130和对等通信设备140,其中,移动设备130携带对等通信模块131,对等通信设备140由搜寻目标携带。
其中,客户端110和移动设备130与服务器120通信连接,例如,具体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蓝牙网络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移动设备130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131可以进行扫描,并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140的地址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110可以是移动设备,也可以是计算机,还可以是一种专用的电子设备,或其他任意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客户端110,用于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120,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服务器120,用于接收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130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140的地址信息;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140的地址信息;
移动设备130,用于接收对等通信设备140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131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140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20;其中,发现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服务器120,还用于接收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110。
由以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140,移动设备130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131,对等通信模块131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140,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130附近时,移动设备130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120发送至客户端110,这样,使用客户端110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130中的对等通信模块131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140,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进行目标搜寻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客户端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当有物品、宠物或人员丢失时,需要发动搜寻任务对丢失的物品、宠物或人员进行搜寻,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需要启动搜寻任务的时候,通过客户端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这样,服务器才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搜寻任务信息执行后续步骤。其中,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例如: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丢失地点、搜寻目标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等等,其中,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可以为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在当用户发现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的物品、宠物或人员等目标丢失时,与客户端进行交互,用户主动输入搜寻任务信息至客户端,再由客户端将该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防丢的物品、宠物或人员携带有对等通信设备,例如:蓝牙设备、WiFi(Wireless Fidelity,基于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等,因此也可以预先将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客户端中,安装客户端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定期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不到该地址信息,说明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的目标已经离开了安全范围,则客户端自动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或者,客户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现方式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202:服务器接收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搜寻任务信息后,就会启动目标搜寻任务,对搜寻目标展开搜寻。
首先,服务器会根据接收到的搜寻任务信息确定一个搜寻范围,例如,如果搜寻任务信息中包含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那么服务器可以以搜寻目标的丢失位置为圆心,然后计算丢失目标的丢失时间到当前时间的差值,再以上述差值与预设值的乘积作为半径,确定一个搜寻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搜寻目标的出现概率比较大,或者,还可以根据搜寻目标的重要等级、移动速度或偏好设置等信息,扩大、缩小或改变搜寻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确定搜寻范围之后,服务器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因此,服务器还需要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才能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在搜寻范围内,具体的,移动设备的位置可以是在目标搜寻系统中的移动设备自动上报的,也可以是服务器通过向运营商查询或直接向移动设备发送请求,再由用户自行确认等方式获取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时,服务器会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搜寻目标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例如:当对等通信设备为蓝牙设备时,地址信息可以为蓝牙设备的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具体的,服务器获取对等通信设备地址信息可以通过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201中,由客户端发送至服务器的搜寻任务信息中需要包含搜寻目标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服务器通过获取和分析搜寻任务信息,就可以得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参与到目标搜寻系统的对等通信设备需要提前进行注册,这样,在服务器中可以将注册过的所有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及每个对等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存储,或者,将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与客户端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存储,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在服务器接收到的搜寻任务信息中,包含有对等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或客户端的标识信息,那么服务器就可以根据对等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或客户端的标识信息,从存储的数据中,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服务器在确定搜寻范围,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后,就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03: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对于每个目标移动设备而言,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204:移动设备接收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执行步骤S205。
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之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搜寻任务,利用自身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扫描该地址信息;或者,还可以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询问用户是否参与该搜寻任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用户确认参与,移动设备再执行搜寻任务,利用自身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扫描该地址信息,这样可以使本方案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更加灵活。
当移动设备利用自身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其中,扫描周期是指对等通信模块进行一次扫描持续的时间,扫描间隔是指对等通信模块进行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
其中,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可以是预设的固定时长,对等通信模块按照固定的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扫描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或者,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减少搜寻任务对移动设备的能耗,可以根据扫描到的周围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动态改变对等通信模块扫描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其中,对等节点是指其他开启了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的设备。
具体的,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对等通信模块首先以预设的初始扫描周期和初始扫描间隔,进行一次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然后,移动设备将该次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预设的阈值比较,如果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小于预设的阈值,说明附近启动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的移动设备数量比较少,即附近人员比较稀疏或者是在搜寻范围的边缘地区,也就是说,搜寻目标出现在周围的概率比较低,因此,为了降低移动设备的能源消耗,可以缩小初始扫描周期,得到更新后的扫描周期。
例如:可以预设第一扫描周期和第二扫描周期,其中,第一扫描周期大于第二扫描周期,对等通信模块首先以第一扫描周期进行扫描,如果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在下次扫描时,将扫描周期更改为第二扫描周期;也可以预设多个不同大小的扫描周期,及与不同的扫描周期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阈值,根据上次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所在的阈值范围,确定下次的扫描周期;或者,还可以预设一个改变值,如果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在当前扫描周期的基础上,将扫描周期减少改变值;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动态的改变扫描周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接着,移动设备将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比较,两次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可以体现出移动设备周围的对等节点的数量的变化情况,如果周围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变少,说明移动设备附近人员越来越稀疏或者移动设备所在位置越来越靠近搜寻范围的边缘地区,即搜寻目标出现在周围的概率越来越低,处于能耗的考虑,就可以增大扫描间隔;反之,如果周围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变多,就可以相应的缩小扫描间隔,从而提高扫描到地址信息的机率。因此,对对等通信模块扫描间隔的动态调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都为零,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一预设值;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不为零,则将所述扫描间隔设定为所述初始扫描间隔;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大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二预设值;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小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减少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用于判断是否调整扫描周期的预设的阈值和用于调整扫描间隔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可以是目标搜寻系统预置好的;或者,也可以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在移动设备能耗和目标搜寻强度之间权衡,自行设置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一个微调值,在每次对扫描周期和/或扫描间隔进行调整时,随机增加或减少一个微调值,尽量减少移动设备的对等通信模块之间,由于扫描周期和间隔同步而导致的互相无法发现的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现方式确定移动设备对等通信模块的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205: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在移动设备利用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对等通信设备,就会自动向服务器上报包含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的发现信息。
其中,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可以是在扫描发现搜寻目标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后,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主动请求与对等通信设备建立连接,然后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位置,例如,对等移动设备可以携带一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装置,对自身位置进行定位,在建立通信连接后,将自身位置发送至移动设备;也可以是移动设备发现搜寻目标时的自身的位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先向对等通信设备请求地址信息,若没有收到回应,再将自身的位置作为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206:服务器接收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服务器接收到移动设备上传的发现信息后,将接收到的发现信息发送至发送搜寻任务信息的客户端,这样,客户端就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向用户展示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从而引导用户前去寻找搜寻目标。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如图3所示,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进行目标搜寻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客户端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当有物品、宠物或人员丢失时,需要发动搜寻任务对丢失的物品、宠物或人员进行搜寻,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需要启动搜寻任务的时候,通过客户端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其中,搜寻任务信息中包括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可以是客户端在上传搜寻任务信息时的时间和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与客户端交互后上报的时间和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2:服务器接收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以搜寻目标的丢失位置为圆心,根据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搜寻范围。
其中,服务器在根据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确定半径时,首先要确定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长,即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然后再确定圆的半径。具体的,可以预设一个固定的距离值,这个距离值可以体现出搜寻目标的移动速度,然后将这个距离值与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长的乘积当做圆的半径;也可以将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距离值,再根据丢失时长等级与不同的距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不同等级的丢失时长与对应的距离值之间的乘积当做圆的半径;还可以是直接为每个丢失时长等级确定不同的半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3:服务器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对于每个目标移动设备而言,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304:移动设备接收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执行步骤S305。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之后,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询问用户是否参与该搜寻任务,如果用户确认参与,则利用自身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按照一定的扫描周期和扫描间隔扫描该地址信息。
步骤S305: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其中,发现信息中包括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移动设备扫描发现搜寻目标时的自身位置当做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
步骤S306:服务器接收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由于在目标搜寻过程中,进行扫描的移动设备数量有多个,因此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移动设备也可能不只有一个,存在不同的移动设备在不同的时间或相同的时间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情况,而且,搜寻目标的位置也很可能一直在变化,因此,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以及每次接收到的发现位置及发现时间,按照丢失时间和各个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获得搜寻目标的运动轨迹,将所获得的运动轨迹展示给用户,为用户寻找丢失的物品、宠物或人员等目标提供更多更直观的信息。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搜寻目标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中,进行目标搜寻的对等通信设备为蓝牙设备,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服务器根据移动设备的蓝牙模块上传的不同的发现信息,绘制出搜寻目标的运动轨迹,并将该轨迹展示给用户。
步骤S307:服务器根据发现信息确定新的搜寻范围,将位于新的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新的目标移动设备。
由于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移动设备也可能不只有一个,而搜寻目标的位置也很可能是一直在变化的,因此,如果有移动设备上传了对等通信设备的发现信息,那么,服务器可以根据发现信息确定新的搜寻范围,将位于新的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新的目标移动设备。
然后执行步骤S308:向新的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新的搜寻范围的实现方式可以延续步骤S302中所采用的方式,例如:在确定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长,即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后,将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距离值,再根据丢失时长等级与不同的距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不同等级的丢失时长与对应的距离值之间的乘积当做圆的半径;或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新的搜寻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9: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结束搜寻任务指令。
步骤S310: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向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发送停止扫描指令。
其中,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可以是用户在找到搜寻目标后,通过与客户端的交互,由客户端上传至服务器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服务器接收到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可以删除接收到的搜寻任务信息,从而保护用户隐私及减少内存占用量的考虑,。
步骤S311: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停止扫描指令后,停止利用自身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
类似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移动设备接收到停止扫描指令后,可以删除接收到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从而保护用户隐私及减少内存占用量。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如图5所示,为图1所示目标搜寻系统进行目标搜寻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客户端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当有物品、宠物或人员丢失时,需要发动搜寻任务对丢失的物品、宠物或人员进行搜寻,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需要启动搜寻任务的时候,通过客户端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其中,搜寻任务信息中包括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可以是客户端在上传搜寻任务信息时的时间和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与客户端交互后上报的时间和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502:服务器接收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以搜寻目标的丢失位置为圆心,根据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搜寻范围。
步骤S503:服务器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对于每个目标移动设备而言,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504:移动设备接收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执行步骤S506。
与步骤S504同时,执行步骤S505:移动设备根据预定策略,将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扩散至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
具体的,移动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所述搜寻任务信息之后,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根据用户的指令,判断是否进行扫描,或者是否根据预定策略,对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或者同时进行扫描和扩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扩散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的预定策略包括第一策略和第二策略两种。移动设备在根据用户的指令,确认对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后,可以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根据用户的选择,选择按照第一策略和/或第二策略对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
其中,第一策略为: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任务链接,例如:在微博、微信或门户网站等公众平台上发布任务链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分享出去的链接中仅包含目标搜寻系统自行为目标搜寻任务分配的任务标识,而具体的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则对用户不可见,只对客户端可见。这种方式可以更迅速的将搜寻任务信息传递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搜寻任务中,进一步提高目标搜寻的效率。
第二策略为:将搜寻任务信息通过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行广播。具体的,移动设备将获得的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封装,然后将加密后的信息通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广播出去。这种方式可以将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扩散给没有联网的用户,进一步扩大参与搜寻任务的人群,提高目标搜寻的效率。
步骤S506: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其中,发现信息中包括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移动设备扫描发现搜寻目标时的自身位置当做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
步骤S507: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根据搜寻目标的信息,判断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如果在,则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执行步骤S508: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或对等通信网络广播的方式获取搜寻目标的信息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然后判断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如果在,则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在判断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之前,会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询问是否参与目标搜寻任务,同时,还可以向用户询问参与目标任务的方式是扫描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还是对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进一步的,还可以向用户询问是按照第一策略,还是按照第二策略进行扩散。如果用户确定参与目标实现任务,利用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再根据搜寻目标的信息及预先配置的搜寻范围确定策略,判断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
或者,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获取搜寻目标的信息及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之后,可以直接判断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如果在,则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如果不在,则对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
或者,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实现方式进行扫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509:服务器接收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然后,客户端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向用户展示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从而引导用户前去寻找搜寻目标。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同时,利用移动设备对搜寻任务的有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扩散,可以更迅速的传递搜寻任务信息,使得更多人参与到目标搜寻任务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搜寻效率。
与上述目标搜寻系统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标搜寻方法。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目标搜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步骤S602: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S603:如果扫描到,则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其中,发现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目标搜寻方法,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目标搜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搜寻任务信息,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步骤S702: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
步骤S703: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步骤S704: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S705: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器的目标搜寻方法,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系统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中,对等通信设备810由搜寻目标携带;移动设备820主要具有两个功能模块,信息扩散模块821和目标搜寻模块822,其中,信息扩散模块821又分为链接分享子模块821(a)和对等通信网络广播子模块821(b),目标搜寻模块822又分为对等通信扫描子模块822(a)和定位上报子模块822(b);移动设备820的信息扩散模块821与服务器830互相连接,进行搜寻任务信息的上报和推送,服务器830的消息分发模块831则分为搜寻任务信息记录子模块831(a)和信息推送子模块831(b)。通过该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上述所有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相较于WIFI等对等通信方式,蓝牙通信在满足目标搜寻系统的应用的前提下,具有更低的功耗,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等通信设备为蓝牙设备,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9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设备,也可以为服务器。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设备时,处理器901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可以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如果扫描到,则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其中,发现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当电子设备为服务器时,处理器901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可以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搜寻任务信息,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根据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
根据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向目标移动设备发送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将发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上述服务器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搜寻方法,搜寻目标携带对等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中包含对等通信模块,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能够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也就是说,当搜寻目标位于移动设备附近时,移动设备可以扫描发现搜寻目标,移动设备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这样,使用客户端的用户便获得了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可见,本方案中,移动设备中的对等通信模块通过扫描发现附近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而发现搜寻目标,相比于现有方案中肉眼发现搜寻目标,提高了搜寻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图6所示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目标搜寻方法实施例、图7所示的应用于服务器的目标搜寻方法实施例、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图1-3及图5所示的目标搜寻系统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图1-3及图5所示的目标搜寻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对等通信设备、客户端、移动设备和服务器;其中,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所述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
所述客户端,用于将搜寻任务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搜寻任务信息;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获取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发现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发现信息,将所述发现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后,根据所述发现信息确定新的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新的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新的目标移动设备,向所述新的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向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发送停止扫描指令;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扫描指令后,停止利用自身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后,根据预定策略,将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扩散至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策略包括:第一策略和/或第二策略;第一策略为: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任务链接;第二策略为:将所述搜寻任务信息通过所携带的对等通信设备进行广播;
所述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信息,判断所述未参与搜寻任务的移动设备自身的位置是否在搜寻范围之内;如果在,则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以预设的初始扫描周期和初始扫描间隔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对等节点为:在所述移动设备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的扫描范围内的其他正在利用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的移动设备;
将扫描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预设的阈值比较;如果所述对等节点的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的阈值,则缩小所述初始扫描周期,得到更新后的扫描周期;
将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比较;
如果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都为零,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一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不为零,则将所述初始扫描间隔设定为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大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增加第二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如果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不为零,且当前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数量小于上一周期内发现的对等节点的数量,则将所述扫描间隔减少第二预设值,得到更新后的扫描间隔;
以所述更新后的初始扫描周期和初始扫描间隔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以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位置为圆心,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所述搜寻范围;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以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位置为圆心,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确定半径,根据所述圆心以及所述半径,确定一个圆的范围作为所述新的搜寻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搜寻目标的丢失时间和丢失位置以及每次接收到的发现位置及发现时间,获得所述搜寻目标的运动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搜寻任务指令后,删除接收到的所述搜寻任务信息;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扫描指令后,删除接收到的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搜寻任务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的指令,判断是否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和/或根据预定策略,对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进行扩散。
9.一种目标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携带对等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搜寻目标携带;
利用所携带的对等通信模块进行扫描,判断是否扫描到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如果扫描到,则将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发现信息包括:所述搜寻目标的发现时间及发现位置。
10.一种目标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搜寻任务信息,所述搜寻任务信息包括搜寻目标的信息;
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确定搜寻范围,将位于所述搜寻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确定为目标移动设备;
根据所述搜寻任务信息,获取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由所述搜寻目标携带;
向所述目标移动设备发送所述对等通信设备的地址信息;
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发现信息,将所述发现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CN201810165864.7A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8419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864.7A CN108419206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864.7A CN108419206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9206A true CN108419206A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2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5864.7A Pending CN108419206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920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981A (zh) * 2019-06-28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寻物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05596A (zh) * 2019-07-22 2019-11-26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传感器数据自适应采集实时上报方法
CN110740173A (zh) * 2019-09-30 2020-01-3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67659A (zh) * 2020-10-22 2021-02-1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98440A (zh) * 2020-12-18 2021-04-02 深圳市思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活动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22264A (zh) * 2022-06-27 2022-09-0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5372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Foursquare Labs, Inc. Venue identification from wireless scan data
CN106535117A (zh) * 2016-10-13 2017-03-22 杭州联络互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远程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79257A (zh) * 2017-02-09 2017-08-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ble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070993A (zh) * 2017-03-14 2017-08-18 深圳华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搜寻系统和搜寻方法
CN107481100A (zh) * 2017-07-29 2017-12-15 王宾 共享多功能防丢器及其商业模式和监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5372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Foursquare Labs, Inc. Venue identification from wireless scan data
CN106535117A (zh) * 2016-10-13 2017-03-22 杭州联络互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远程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79257A (zh) * 2017-02-09 2017-08-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ble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070993A (zh) * 2017-03-14 2017-08-18 深圳华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搜寻系统和搜寻方法
CN107481100A (zh) * 2017-07-29 2017-12-15 王宾 共享多功能防丢器及其商业模式和监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浩 等: "基于移动群智感知的目标搜寻系统研究",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711-242》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981A (zh) * 2019-06-28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寻物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59649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寻物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60981B (zh) * 2019-06-2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寻物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968670A4 (en) * 2019-06-28 2022-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based object sear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05596A (zh) * 2019-07-22 2019-11-26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传感器数据自适应采集实时上报方法
CN110740173A (zh) * 2019-09-30 2020-01-3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67659A (zh) * 2020-10-22 2021-02-1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67659B (zh) * 2020-10-22 2022-05-0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98440A (zh) * 2020-12-18 2021-04-02 深圳市思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活动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22264A (zh) * 2022-06-27 2022-09-0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9206A (zh) 一种目标搜寻系统及方法
Reich et al.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via constrained mobility
Papadopouli et al. Effects of power conservation, wireless coverage and cooperation on data dissemination among mobile devices
DE60308503T2 (de) Verwaltung der Bandbreite in einem drahtlosen Netzwerk
JP4520995B2 (ja) ジオキャス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Dressler et al. Towards a vehicular cloud-using parked vehicles as a temporary network and storage infrastructure
RU2595611C2 (ru) Выбор синхронизирующих станций в одноранговой сетевой среде
US200702116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Agility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8271522B2 (en) Matching queries in a network
Basagni et al.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catternet form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s of Bluetooth devices
Sohrabi et al. Methods for scalable self-assembly of ad ho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584647B (zh) 无线局域网中基于服务差异化进行动态关联排序的系统和方法
Hagenauer et al. Parked cars as virtu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nabling stable V2I access for long-lasting data flows
Almeida et al. A multi-technology opportunistic platform for environmental data gathering on smart cities
Garg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fresh and spray & wait protocol through one simulator
Culler The once and futur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Mahmood et al. Social-drive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or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079663A (zh) 分布式实时同步网络系统及其通告数据的方法
CN108282841A (zh) 系统信息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Phuttharak et al. Mobile crowdsourcing in peer-to-peer opportunistic networks: Energy usage and response analysis
Čavojský et al. User trajectory extraction based on wifi scanning
Bujari et al. AirCache: A Crowd‐Based Solution for Geoanchored Floating Data
Nguyen et al. Efficient crowd sensing task distribution through context-aware ndn-based geocast
Richerzhagen Transition in Monitoring and Network Offloading-Handling Dynamic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Environments
Al Sawafi et al. Mobile Crowd Sensing RPL-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smart 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