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7876A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17876A CN108417876A CN201810494413.8A CN201810494413A CN108417876A CN 108417876 A CN108417876 A CN 108417876A CN 201810494413 A CN201810494413 A CN 201810494413A CN 108417876 A CN108417876 A CN 108417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cell
- heat exchanger
- outlet
- fuel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1868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8367 deionis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21641 deionized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57 reform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N carb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18 electrochemistry Effects 0.000 claims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125000005588 carbonic acid salt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34 coal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75 main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9—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e.g. modular assemblies
- H01M8/2495—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e.g. modular assemblies of fuel cells of different typ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燃料净化器、气体混合器、换热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风机、催化燃烧器和DC/AC转换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耦合发电方法;本发明通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进行耦合,可提高燃料电池中的燃料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通过对系统中换热器的布置,实现对热能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综合能量利用效率;系统采用二次燃料和二次空气作为补充,可以提高系统的燃料适应特性,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气、煤制气等燃料,还可以采用低热值的煤层气、生物质气等燃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清洁高效、绿色低碳是化石能源未来发展的主题。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能够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特别是工作温度超过500℃的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效率可以超过50%,可实现污染物和CO2近零排放。高温燃料电池因无热力学循环从而超越了热机的卡诺循环效率限制,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60%,热电转化效率可达85%~90%,而且高温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与系统容量不直接相关,具有小型高效的突出优点。在环保方面,与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相比,高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1000℃以下),在反应过程中燃料与空气分别在两个腔室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生的NOx大大降低,仅为同等容量内燃机的1/100;对燃料进行前处理,去除燃料中的硫份,大大降低了SOx的排放浓度。高温燃料电池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固定式发电等领域,是未来火力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温燃料电池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Carbonate Fuel Cell,MCFC)和(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SOFC一般工作在700℃~800℃,工作效率高,但是系统容量放大较为困难,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一般工作在600℃~700℃,系统容量易于放大,但是工作效率较SOFC偏低。为了能够发挥MCFC和SOFC的各自优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以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系统容量。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系统容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包括第一燃料净化器1和第二燃料净化器2,一次燃料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二次燃料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出口接第一气体混合器3的第一入口,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出口接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一入口;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的水蒸气出口连接气体混合器3的第二入口,气体混合器3的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5的冷端入口,第二换热器5的冷端出口连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连接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三入口,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出口连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连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第一风机13的出口连接到第五换热器14的冷端入口,第五换热器14的冷端出口连接到第六换热器15的冷端入口,第六换热器15的冷端出口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12的热端入口,第四换热器12的热端出口接第五换热器14的热端入口,第五换热器14的热端出口对外排出废气;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第二风机10的出口连接到第三换热器11的冷端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冷端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12的冷端入口,第四换热器12的冷端出口连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出口连接到催化燃烧器16的入口,催化燃烧器16的出口连接到第六换热器15的热端入口,第六换热器15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5的热端入口,第二换热器5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第三换热器11的热端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第一换热器4的热端入口,第一换热器4的热端出口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电能输出端连接到第一DC/AC转换器17上,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电能输出端连接到第二DC/AC转换器18上,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所述第一气体混合器3、第二气体混合器7和第三气体混合器9,具有两个以上气体入口,通入的气体在绝热的混合器内进行充分混合,实现温度、组分的均一。
所述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2、第五换热器14和第六换热器15,包括热气体流道和冷气体流道,热气体和冷气体被换热片隔开并通过换热片交换热量。
所述第一燃料净化器1和第二燃料净化器2,通过氧化锌脱硫方法,脱除气体中的SO2,使得燃料中的SO2降低到10ppm以下。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由阳极、阴极、固体电解质组成,阴极和阳极分别在固体电解质两侧,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通入到阳极和阴极腔室中,并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工作温度为700℃-900℃。电池的规模可以通过多个电池堆串并联实现。
所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由阳极、阴极、电解质隔膜组成,阴极和阳极分别在电解质隔膜两侧,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通入到阳极和阴极腔室中,并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工作温度为600℃-700℃。电池的规模可以通过多个电池堆串并联实现。
所述第二风机10和第一风机13,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轴流式风机,提高空气的压力。
所述催化燃烧器16,通过催化剂使得气体中的CH4、H2、CO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O、CO2并释放热量。
所述第一DC/AC转换器17和第二DC/AC转换器18,采用电力电子设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所述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的耦合发电方法,一次燃料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中,二次燃料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中;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出口的水蒸气与第一燃料净化器1出口的燃料在第一气体混合器3中进行充分混合后,经过第二换热器5升温到600℃以上,然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腔室内发生内重整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电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阳极反应后的产物温度高于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燃料净化器2出口的燃料和去离子水在第二气体混合器7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温度降低到600℃;第二气体混合器7出口的气体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进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中发生重整反应;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
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风机出口的空气压力在1.5atm以上,经过第五换热器14后升温至200℃以上,再经过第六换热器15升温到600℃以上,最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空气中的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尾气温度在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四换热器12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五换热器14降温到200℃以下,最终对外排出废气;
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空气压力升到1.5atm以上,然后经过第三换热器11升温到150℃以上,再经过第四换热器12升温到400℃以上,最后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中;在第三气体混合器9中,二次空气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通入到催化燃烧器16中,在催化燃烧器16中发生充分反应;催化燃烧器16出口气体经过第六换热器15降温到550℃,然后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5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三换热器11换热到200℃以下,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4降温至100℃以下,最后对外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本发明所提出的耦合式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进行耦合,可提高燃料电池中的燃料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5%到65%LHV。
(2)通过对系统中换热器的布置,实现对热能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综合能量利用效率。
(3)系统采用二次燃料和二次空气作为补充,可以提高系统的燃料适应特性,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气、煤制气等燃料,还可以采用低热值的煤层气、生物质气等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1-第一燃料净化器,2-第二燃料净化器,3-第一气体混合器;4-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第二气体混合器;8-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9-第三气体混合器;10-第二风机;11-第三换热器;12-第四换热器;13-第一风机;14-第五换热器;15-第六换热器;16-催化燃烧器;17-第一DC/AC转换器;18-第二DC/AC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案例1
一次燃料(天然气,其中CH4含量摩尔比>95%)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中,二次燃料(天然气,其中CH4含量摩尔比>95%)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中。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出口的水蒸气与第一燃料净化器1出口的燃料在第一气体混合器3中进行充分混合后,经过第二换热器5升温到600℃以上,然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CH4与H2O的摩尔比为1:3。CH4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腔室内发生内重整反应生成H2、CO和CO2,H2和CO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并产生电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阳极反应后的产物为H2、CO、H2O和CO2,其中H2和CO的摩尔占比在20%以下,温度高于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燃料净化器2出口的燃料和去离子水在第二气体混合器7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温度降低到600℃。第二气体混合器7出口的气体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进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中的CH4与H2O发生重整反应,生成H2、CO、CO2;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中的H2和CO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并产生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反应后的产物为CH4、H2、CO、H2O和CO2,其中CH4、H2和CO的摩尔占比在5%以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
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风机出口的空气压力在1.5atm以上,经过第五换热器14后升温至200℃以上,再经过第六换热器15升温到600℃以上,最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空气中的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尾气温度在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四换热器12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五换热器14降温到200℃以下,最终对外排出废气。
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空气压力升到1.5atm以上,然后经过第三换热器11升温到150℃以上,再经过第四换热器12升温到400℃以上,最后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中。在第三气体混合器9中,二次空气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通入到催化燃烧器16中,在催化燃烧器16中CH4、H2和CO与O2发生充分反应,生成H2O和CO2。催化燃烧器16出口气体经过第六换热器15降温到550℃然后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中O2与CO2发生电化学反应。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5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三换热器11换热到200℃以下,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4降温至100℃以下,最后对外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实施案例2
一次燃料(煤制净化合成气),主要成份为CO、H2、H2O和N2,其中CO和H2摩尔含量达到80%以上,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中,二次燃料(煤制净化合成气),主要成份为CO、H2、H2O和N2,其中CO和H2摩尔含量达到80%以上,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中。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出口的水蒸气与第一燃料净化器1出口的燃料在第一气体混合器3中进行充分混合后,经过第二换热器5升温到600℃以上,然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CO与H2O的摩尔比为1:1。H2和CO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并产生电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阳极反应后的产物为H2、CO、H2O和CO2,其中H2和CO的摩尔占比在20%以下,温度高于75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燃料净化器2出口的燃料和去离子水在第二气体混合器7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温度降低到600℃。第二气体混合器7出口的气体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中的H2和CO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并产生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反应后的产物为H2、CO、H2O和CO2,其中CH4、H2和CO的摩尔占比在5%以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
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风机出口的空气压力在1.5atm以上,经过第五换热器14后升温至200℃以上,再经过第六换热器15升温到600℃以上,最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空气中的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尾气温度在75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四换热器12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五换热器14降温到200℃以下,最终对外排出废气。
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空气压力升到1.5atm以上,然后经过第三换热器11升温到150℃以上,再经过第四换热器12升温到400℃以上,最后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中。在第三气体混合器9中,二次空气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通入到催化燃烧器16中,在催化燃烧器16中H2和CO与O2发生充分反应,生成H2O和CO2。催化燃烧器16出口气体经过第六换热器15降温到550℃然后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中O2与CO2发生电化学反应。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5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三换热器11换热到200℃以下,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4降温至100℃以下,最后对外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Claims (10)
1.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料净化器(1)和第二燃料净化器(2),一次燃料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二次燃料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出口接第一气体混合器(3)的第一入口,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出口接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一入口;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的水蒸气出口连接气体混合器(3)的第二入口,气体混合器(3)的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5)的冷端入口,第二换热器(5)的冷端出口连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连接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三入口,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出口连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连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第一风机(13)的出口连接到第五换热器(14)的冷端入口,第五换热器(14)的冷端出口连接到第六换热器(15)的冷端入口,第六换热器(15)的冷端出口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12)的热端入口,第四换热器(12)的热端出口接第五换热器(14)的热端入口,第五换热器(14)的热端出口对外排出废气;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第二风机(10)的出口连接到第三换热器(11)的冷端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冷端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12)的冷端入口,第四换热器(12)的冷端出口连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出口连接到催化燃烧器(16)的入口,催化燃烧器(16)的出口连接到第六换热器(15)的热端入口,第六换热器(15)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5)的热端入口,第二换热器(5)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第三换热器(11)的热端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热端出口连接到第一换热器(4)的热端入口,第一换热器(4)的热端出口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电能输出端连接到第一DC/AC转换器(17)上,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电能输出端连接到第二DC/AC转换器(18)上,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混合器(3)、第二气体混合器(7)和第三气体混合器(9),具有两个以上气体入口,通入的气体在绝热的混合器内进行充分混合,实现温度、组分的均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2)、第五换热器(14)和第六换热器(15),包括热气体流道和冷气体流道,热气体和冷气体被换热片隔开并通过换热片交换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净化器(1)和第二燃料净化器(2),通过氧化锌脱硫方法,脱除气体中的SO2,使得燃料中的SO2降低到10pp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由阳极、阴极、固体电解质组成,阴极和阳极分别在固体电解质两侧,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通入到阳极和阴极腔室中,并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工作温度为700℃-9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由阳极、阴极、电解质隔膜组成,阴极和阳极分别在电解质隔膜两侧,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通入到阳极和阴极腔室中,并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工作温度为600℃-7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10)和第一风机(13),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轴流式风机,提高空气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器(16),通过催化剂使得气体中的CH4、H2、CO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O、CO2并释放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转换器(17)和第二DC/AC转换器(18),采用电力电子设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10.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的耦合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燃料通入到第一燃料净化器(1)的入口中,二次燃料通入到第二燃料净化器(2)的入口中;去离子水通入到第一换热器(4)中,转化为水蒸气;第一换热器(4)出口的水蒸气与第一燃料净化器(1)出口的燃料在第一气体混合器(3)中进行充分混合后,经过第二换热器(5)升温到600℃以上,然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入口,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腔室内发生内重整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电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阳极反应后的产物温度高于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二气体混合器(7)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燃料净化器(2)出口的燃料和去离子水在第二气体混合器(7)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温度降低到600℃;第二气体混合器(7)出口的气体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入口,进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中发生重整反应;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阳极出口气体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一入口;
一次空气通入到第一风机(13)中,风机出口的空气压力在1.5atm以上,经过第五换热器(14)后升温至200℃以上,再经过第六换热器(15)升温到600℃以上,最后通入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入口,空气中的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尾气温度在80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四换热器(12)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五换热器(14)降温到200℃以下,最终对外排出废气;
二次空气通入到第二风机(10)中,空气压力升到1.5atm以上,然后经过第三换热器(11)升温到150℃以上,再经过第四换热器(12)升温到400℃以上,最后通入到第三气体混合器(9)的第二入口中;在第三气体混合器(9)中,二次空气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阳极出口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通入到催化燃烧器(16)中,在催化燃烧器(16)中发生充分反应;催化燃烧器(16)出口气体经过第六换热器(15)降温到550℃,然后通入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入口;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的阴极出口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5)降温到400℃以下,再经过第三换热器(11)换热到200℃以下,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4)降温至100℃以下,最后对外排出废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一DC/AC转换器(17)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8)输出直流电能,通过第二DC/AC转换器(18)对用户输出交流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94413.8A CN108417876A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94413.8A CN108417876A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17876A true CN108417876A (zh) | 2018-08-17 |
Family
ID=6314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94413.8A Pending CN108417876A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1787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9660A (zh) * | 2018-09-25 | 2019-01-01 |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城市天然气的热电氢多联产系统 |
CN109638331A (zh) * | 2019-01-28 | 2019-04-16 | 广东索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甲醇的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 |
CN110482570A (zh) * | 2019-09-10 | 2019-11-22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回收氨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0581292A (zh) * | 2019-08-13 | 2019-12-17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用于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器及热管理方法 |
CN111525166A (zh) * | 2020-06-04 | 2020-08-11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2864438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的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12864432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合成气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
CN113506902A (zh) * | 2021-08-06 | 2021-10-15 | 大连海事大学 | 使用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1014A (en) * | 1995-10-23 | 1996-07-30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 Indirect-fired gas turbine dual fuel cell power cycle |
GB0121191D0 (en) * | 2001-08-31 | 2001-10-24 | Innogy Plc | A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
US20050123810A1 (en) * | 2003-12-09 | 2005-06-09 | Chellappa Bala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electrical energy |
JP2007287579A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燃料電池設備及び複合発電設備 |
CN105257425A (zh) * | 2014-06-11 | 2016-01-20 | 凯文·李·弗里斯特 | 具有集成能源供给、存储设备和混合控制系统的五重效果发电多循环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 |
CN107221695A (zh) * | 2017-06-30 | 2017-09-2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以生物质气化制氢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
CN107785599A (zh) * | 2017-10-25 | 2018-03-09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串联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208336390U (zh) * | 2018-05-22 | 2019-01-04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 |
-
2018
- 2018-05-22 CN CN201810494413.8A patent/CN1084178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1014A (en) * | 1995-10-23 | 1996-07-30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 Indirect-fired gas turbine dual fuel cell power cycle |
GB0121191D0 (en) * | 2001-08-31 | 2001-10-24 | Innogy Plc | A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
US20050123810A1 (en) * | 2003-12-09 | 2005-06-09 | Chellappa Bala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electrical energy |
JP2007287579A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燃料電池設備及び複合発電設備 |
CN105257425A (zh) * | 2014-06-11 | 2016-01-20 | 凯文·李·弗里斯特 | 具有集成能源供给、存储设备和混合控制系统的五重效果发电多循环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 |
CN107221695A (zh) * | 2017-06-30 | 2017-09-2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以生物质气化制氢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
CN107785599A (zh) * | 2017-10-25 | 2018-03-09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串联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208336390U (zh) * | 2018-05-22 | 2019-01-04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9660A (zh) * | 2018-09-25 | 2019-01-01 |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城市天然气的热电氢多联产系统 |
CN109638331A (zh) * | 2019-01-28 | 2019-04-16 | 广东索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甲醇的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 |
CN109638331B (zh) * | 2019-01-28 | 2024-04-05 | 广东索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甲醇的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 |
CN110581292A (zh) * | 2019-08-13 | 2019-12-17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用于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器及热管理方法 |
CN110482570A (zh) * | 2019-09-10 | 2019-11-22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回收氨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0482570B (zh) * | 2019-09-10 | 2024-03-01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回收氨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2864432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合成气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
CN112864432B (zh) * | 2019-11-27 | 2022-07-26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合成气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
CN112864438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的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11525166A (zh) * | 2020-06-04 | 2020-08-11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1525166B (zh) * | 2020-06-04 | 2024-03-12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CN113506902A (zh) * | 2021-08-06 | 2021-10-15 | 大连海事大学 | 使用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42331U (zh) | 一种串联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
CN108417876A (zh)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
RU2601873C2 (ru) | Высокоэффект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твердооксидного топлив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 |
CN107785599B (zh) | 一种串联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 |
US20200014046A1 (en) | Solid-oxide fuel cell systems | |
CN110544785B (zh) | 一种天然气自热重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
CN101237061B (zh) | 一种温差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级联复合发电装置 | |
CN102881923B (zh) | 一种由阳极支撑管型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构建的电站 | |
CN108321416A (zh) | Co2近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 |
CN208336390U (zh) |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 | |
CN109361001A (zh) | 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工艺 | |
CN112864438B (zh) | 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的高温燃料电池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9686998A (zh) | 基于燃气涡轮冷却燃料电池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210516883U (zh) | 天然气自热重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 |
CN113346117B (zh) |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 | |
CN209374564U (zh) | 一种带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 | |
CN217589003U (zh) | 一种低温运行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 |
CN212011147U (zh) |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
CN109361000A (zh) |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 |
CN201156571Y (zh) | 温差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级联复合发电装置 | |
CN117558933A (zh) |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一体式热管理系统 | |
CN112864432B (zh) | 合成气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9266502U (zh) | 基于燃气涡轮冷却燃料电池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206738014U (zh) | 基于燃气轮机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混合供能系统 | |
CN206397600U (zh) | 基于燃气轮机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混合供能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