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2496A - 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2496A
CN108412496A CN201810113244.9A CN201810113244A CN108412496A CN 108412496 A CN108412496 A CN 108412496A CN 201810113244 A CN201810113244 A CN 201810113244A CN 108412496 A CN108412496 A CN 10841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queeze crack
cross
crack device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32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2496B (zh
Inventor
陈明
叶志伟
卢文波
严鹏
王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8101132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2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2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2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2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7/00Machines for obtaining or the removal of materials in open-pit mines
    • E21C47/10Machines for obtaining or the removal of materials in open-pit mines for quarrying stone, sand, gravel, or c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能够高效、安全、简单易行的实施岩体破碎。本发明所提供的挤裂器包括:导向段,前部为圆锥体形状,沿着所述导向段的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劈裂段,顶部与导向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并且外表面与导向段外表面平滑相接,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为两头呈圆弧形、中间区域呈矩形的长圆形,主体部的长圆形横截面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和位于扇形区域之间两个对向设置的梯形区域,扇形区域的圆心角为120°,梯形区域是底角为60°的等腰梯形;传力段,顶部与劈裂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形状为圆柱体;以及受力段,与传力段的底部固定相连,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沿着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Description

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石破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技术背景
岩石破碎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早的是采用手工劈裂的方法,即在岩石山体上手工用铁凿凿若干楔形眼,插上金属楔子,依次用铁锤敲打,直至使岩块从岩体上分离下来,岩块能从岩体上分离下来,是由于楔子斜面产生的张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块从岩体表面开始自上而下裂开,这种开采属于原始的手工开采,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也有用炸药爆破的开采方法,即在岩体上钻若干很深的炮眼,装上炸药或导爆索起爆,这种方法由于爆炸荷载直接作用在岩体中,而且爆轰波向岩体四周传播,很难控制岩石的成材性,产生很多废料,还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并伴有飞石,作业安全性低。针对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中国专利 CN 1097237 A公开了“用于石料开采的劈裂方法及劈裂器”,先在岩体上钻上浅孔,浅孔中装上由两半金属柱槽体组成的内腔中装有能量释放物的张力劈裂器,在孔外促使能量释放后,使劈裂器产生的张力劈裂岩石,该发明一定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两种方法,但是能量释放物的量难以准确控制,太多容易造成浪费,太少不足以使岩石劈裂。中国专利CN105806164 A公开了“热能岩石劈裂破碎法”,运用电能点燃铝热剂与碳酸氢盐的混合物,由于铝热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碳酸氢盐等易受分解的物质逐渐分解产生定量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在密闭孔内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强,当岩孔内压力到足以克服岩石内应力使岩石破裂时,岩石开始形成裂隙,同时孔内容积增加,碳酸氢盐等易分解物质加速分解,使孔内高压保持约2-3秒时间,从而使被破碎岩石充分劈裂破碎,该发明高温气体在密闭孔内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强的作用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作用在孔壁四周,这样岩石劈裂的方向也不是固定的,不能沿固定的轮廓进行岩石分解,且岩孔并非密闭,岩体本身存在微裂隙,高温气体很可能从岩体中的微裂隙逸出,使孔内压强减小,缩短孔内高压维持的时间,降低其劈裂效果。
目前岩石液压劈裂机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体积小,移动方便,使用地点不受限制,不会产生震动、冲击、噪音等,周围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室内以及紧密设备旁,都可以无干扰地进行工作,但需要及时的保养和维护,液压油可能发生泄露,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简单易行的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挤裂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段,前部为圆锥体形状,沿着所述导向段的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劈裂段,顶部与导向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并且外表面与导向段外表面平滑相接,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为两头呈圆弧形、中间区域呈矩形的长圆形,主体部的长圆形横截面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和位于扇形区域之间两个对向设置的梯形区域,扇形区域的圆心角为120°,梯形区域是底角为60°的等腰梯形;传力段,顶部与劈裂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形状为圆柱体;以及受力段,与传力段的底部固定相连,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沿着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导向段的长度为 10~30cm,劈裂段的长度为20~50cm,传力段的长度为2~6m,受力段的长度为 2~6cm。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劈裂段顶部的长圆形横截面沿着轴向从前往后尺寸逐渐增大,劈裂段的顶部沿着轴向从前往后长圆形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位于劈裂段顶部的前端的长圆形横截面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和位于扇形区域之间两个对向设置的三角形区域,并且两个扇形区域的圆心重合,三角形区域是底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扇形区域的半径与钻孔半径相等。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在主体部的长圆形横截面中,两个扇形区域的圆心相距0.5~3.0cm。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传力段的外径不大于劈裂段底部尺寸。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挤裂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传力段的外径为5~6cm,受力段的端部直径为10~20cm。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岩体破碎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导向段、劈裂段、传力段、以及受力段一体成型。
<岩体破碎方法>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岩体破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岩体上钻孔,将上述挤裂器的导向段对准钻孔,使劈裂段两侧平面与钻孔的中心线相垂直,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式对受力段施加力,使挤裂器自上而下进入钻孔中。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岩体破碎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挤裂器进入钻孔的速度为0.1~5.0cm/s。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岩体破碎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在钻孔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个钻孔口设置一个挤裂器,并且应使劈裂段两侧平面与相邻钻孔中心的连线相垂直。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岩体破碎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所有钻孔呈矩形布置,间距0.5~1.0m。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岩体破碎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式同时对所有钻孔上挤裂器的受力段施加力,使各个挤裂器进入钻孔的速度一致,提高劈裂效果。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由于挤裂器具有以上结构,因此,采用该挤裂器来对岩体进行岩体破碎时,只需要使劈裂段两侧平面与钻孔中心线相垂直,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法以一定的速率将挤裂器砸入(或压入) 钻孔,在岩体内垂直于钻孔中心线方向产生的劈裂张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会沿垂直于钻孔中心线产生裂缝,挤裂器自上而下进入钻孔,裂缝自上而下扩展,最终使岩块从岩体上劈裂下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挤裂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挤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劈裂段的剖视图,其中(a)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b)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岩体上钻孔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劈裂段与钻孔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挤裂器实施岩体破碎的操作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10-挤裂器:20-导向段;30-劈裂段;40-传力段;50-受力段;
21-前部;22-后部;
31-顶部过渡部;Z1-扇形区域;Z2-三角形区域;W1-Z1的宽度;32-主体部; Z3-扇形区域;Z4-梯形区域;W2-Z2的宽度;33-底部过渡部;
K-钻孔;X-钻孔中心的连线;Y-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挤裂器10包括导向段20、劈裂段30、传力段40、以及受力段 50。
导向段20分为前部21和后部22两部分。前部21为圆锥体形状,顶端为圆弧形,沿着导向段20的轴向从前往后看(即、图1中从左往右的方向看),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后部22作为渐变过渡部,用于连接前部21的底面与劈裂段 30的顶面,并在两者之间光滑渐变过渡,即、后部22的外表面与前部21和劈裂段30的外表面均光滑相接。后部22的外轮廓不超出劈裂段30,具体形状不限,不影响本方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导向段20的长度为15cm,后部22的长度为5cm。
劈裂段30的顶部与导向段20的底部固定相连,并且底部的外表面与导向段 20外表面平滑过渡相接。本实施例中,劈裂段30的长度为40cm。劈裂段30分为三个部分:位于顶部的顶部过渡部31,位于底部的底部过渡部33、和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主体部32。顶部过渡部31和主体部32的横截面形状都为长圆形,即、两头呈圆弧形、中间区域呈矩形。
沿着轴向从前往后看,顶部过渡部31的长圆形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逐渐增大。如图3(a)所示,位于顶部过渡部31前端的长圆形横截面被虚线划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Z1和两个对向设置的三角形区域Z2;两个扇形区域Z1相互对称,并且圆心相重合,每个扇形区域Z1的半径与钻孔K的半径相等;两个三角形区域Z2位于两个扇形区域Z1之间,并且相互对称,每个三角形区域Z2 都是等边三角形。本实施例中,顶部过渡部31的长度为5cm。
沿着轴向从前往后看,主体部32的长圆形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尺寸不变。如图3(b)所示,主体部32的长圆形横截面被虚线划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 Z3和两个对向设置的梯形区域Z4;两个扇形区域Z3相互对称,并且圆心相距 2cm,每个扇形区域Z3的圆心角均为120°,半径与钻孔K的半径相等,这样主体部32的单向最大尺寸就大于钻孔K直径2cm;两个梯形区域Z4位于两个扇形区域Z3之间,并且相互对称,每个梯形区域Z4都是底角为60°的等腰梯形。
如图3(a)和(b)所示,顶部过渡部31和主体部32中扇形区域Z1和扇形区域 Z3大小相同,从顶部过渡部31到主体部32,横截面的变化只是扇形区域的圆心发生平移、相互远离,对应两个三角形区域Z2共用的顶点发生平移变成两个梯形区域Z4共用的上底,但横截面的宽度始终保持不变,W1和W2相等。
底部过渡部33连接主体部32底部与传力段40的顶部,并在两者之间光滑渐变过渡,即、底部过渡部33的外表面与主体部32和传力段40的外表面均光滑相接。底部过渡部33的外轮廓不超出主体部32,具体形状不限,不影响本方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底部过渡部33的长度为5cm。
传力段40的顶部与劈裂段30的底部固定相连,形状为圆柱体;传力段40 的外径不大于劈裂段30的底部外轮廓尺寸。本实施例中,传力段40的外径为 60mm。
受力段50与传力段40的底部固定相连,为圆锥台形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沿着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受力段50底面作为受力面外径为15cm。
本实施例中,导向段20的长度为15cm,劈裂段30的长度为30cm,传力段 40的长度为4m,受力段50的长度为3cm;并且导向段20、劈裂段30、传力段 40、以及受力段50一体成型,由劈裂段30中的顶部过渡部31将导向段20的末端圆形截面过渡到主体部32前端的长圆形横截面,再由底部过渡部33将主体部 32末端的长圆形横截面过渡到传力段40顶部的圆形截面。
以上为本实施例中挤裂器10的具体结构,下面对采用该挤裂器10对岩体进行破碎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至6所示,在岩体Y上钻五排平行的孔K,每排十个,孔径为90mm。然后,先对位于最外层的一排孔K(最靠近临空面的一排,即、图4中第一排) 进行施工,每个孔口放置1个挤裂器10,具体为:将挤裂器10的导向段20对准孔K,如图5所示使劈裂段30两侧平面与相邻孔K中心的连线X相垂直,十个孔K中都设置好挤裂器10后,采用锤击的方式对受力段50施加力,使挤裂器10以0.5~5.0cm/s的速度自上而下进入钻孔K中,将最外层岩块劈裂破碎,与岩体Y分离。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式逐层对第二排至第五排的孔K设置挤裂器10并施加力,将岩体Y从外向内一层一层逐层劈裂破碎。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挤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段,前部为圆锥体形状,沿着所述导向段的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劈裂段,顶部与所述导向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并且外表面与所述导向段外表面平滑相接,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为两头呈圆弧形、中间区域呈矩形的长圆形,所述主体部的长圆形横截面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和位于所述扇形区域之间两个对向设置的梯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的圆心角为120°,所述梯形区域是底角为60°的等腰梯形;
传力段,顶部与所述劈裂段的底部固定相连,形状为圆柱体;以及
受力段,与所述传力段的底部固定相连,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沿着轴向从前往后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向段的长度为10~30cm,所述劈裂段的长度为20~50cm,所述传力段的长度为2~6m,所述受力段的长度为2~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劈裂段顶部的横截面形状为两头呈圆弧形、中间区域呈矩形的长圆形,
所述劈裂段的顶部沿着轴向从前往后长圆形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位于所述劈裂段顶部的前端的长圆形横截面分为两个对向设置的扇形区域和位于所述扇形区域之间两个对向设置的三角形区域,并且两个所述扇形区域的圆心重合,所述三角形区域是底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扇形区域的半径与钻孔半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长圆形横截面中,两个所述扇形区域的圆心相距0.5~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传力段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劈裂段底部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传力段的外径为5~6cm,所述受力段的底面外径为10~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裂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向段、所示劈裂段、所述传力段、以及所述受力段一体成型。
9.一种岩体破碎方法,采用所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挤裂器对岩体进行破碎,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岩体上钻孔,将所述挤裂器的导向段对准所述钻孔,使劈裂段两侧平面与所述钻孔所在平面相垂直,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式对受力段施加力,使挤裂器自上而下进入所述钻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体破碎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挤裂器进入所述钻孔的速度为0.1~5.0cm/s。
CN201810113244.9A 2018-02-05 2018-02-05 劈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Active CN108412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3244.9A CN108412496B (zh) 2018-02-05 2018-02-05 劈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3244.9A CN108412496B (zh) 2018-02-05 2018-02-05 劈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2496A true CN108412496A (zh) 2018-08-17
CN108412496B CN108412496B (zh) 2020-02-14

Family

ID=6312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3244.9A Active CN108412496B (zh) 2018-02-05 2018-02-05 劈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24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6729A1 (ru) * 1989-03-21 1991-07-30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бототехники И Аварийно-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ых Работ "Спецатом" Способ проходки выработки в прочном массиве
CN2253775Y (zh) * 1996-03-14 1997-05-07 王希斌 液压劈石机
CN203279478U (zh) * 2013-05-16 2013-11-13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烟草科学研究所 一种烤烟井窑式移栽手工打孔器
CN205270958U (zh) * 2015-12-22 2016-06-01 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硬复合钻头及其刀片、钻杆
CN208220779U (zh) * 2018-02-05 2018-12-11 武汉大学 挤裂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6729A1 (ru) * 1989-03-21 1991-07-30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бототехники И Аварийно-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ых Работ "Спецатом" Способ проходки выработки в прочном массиве
CN2253775Y (zh) * 1996-03-14 1997-05-07 王希斌 液压劈石机
CN203279478U (zh) * 2013-05-16 2013-11-13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烟草科学研究所 一种烤烟井窑式移栽手工打孔器
CN205270958U (zh) * 2015-12-22 2016-06-01 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硬复合钻头及其刀片、钻杆
CN208220779U (zh) * 2018-02-05 2018-12-11 武汉大学 挤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2496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c law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fter water pressure control blasting
Zhu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blasting-induced damage in cylindrical rocks
JP3442066B2 (ja) 地中に水平孔を形成するための爆発放射器とその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発破方法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c law of the fracture spatial morphology for water pressure blasting in a drillhole under true triaxial stress
Chen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lasting parameters for presplitting hard roof with the aid of empty‐hole effect
CN104594901B (zh) 一种工作面通过火成岩侵入区的方法
CN110926293B (zh) 一面破碎一面完整瞬时胀裂器
CN208220779U (zh) 挤裂器
Liu et al. A laboratory study on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granite under cyclic-injection hydraulic fracturing
W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cavity formation mechanism of wedge cut blasting in hard rock
Weij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ore characteristics on rock fragmentation mechanism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pulse
CN108412496A (zh) 挤裂器和岩体破碎方法
De-yong et al. Crack 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ce mechanism of double-hole cumulative blasting in coal seam
US20160319644A1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methane from coal beds and from penetrating rock enclosing a coal bed
CN207017998U (zh) 一种膨胀管及气体致裂管
US3637020A (en) Tensile-stress fracturing
CN106959062B (zh) 用于大孔径静态破碎岩石的炮孔堵塞装置
Hu et al. A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al Fracturing Range Caused by Liquid Carbon Dioxide Phase Transition
US2472120A (en) Explosively actuated tool
Nian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Large‐Diameter Borehole in Coal Seam
RU2010107457A (ru) Извлечение руды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взрыва и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дробления
CN108195242A (zh) 一种岩石爆破方法
CN205422608U (zh) 非炸药岩石安全破碎器
RU2178065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форации и обработки призабойной зоны скважи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10317309U (zh) 用于岩石破碎的液压辅助劈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