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6705A - 工具箱 - Google Patents

工具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6705A
CN108406705A CN201810093411.8A CN201810093411A CN108406705A CN 108406705 A CN108406705 A CN 108406705A CN 201810093411 A CN201810093411 A CN 201810093411A CN 108406705 A CN108406705 A CN 108406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ool box
box
cam
extens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34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6705B (zh
Inventor
蔡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34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6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6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6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6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6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3/00Storage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shop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handling of, work tools or instruments
    • B25H3/02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具存放领域,公开了一种工具箱。该工具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悬臂梁,把手,具有远离悬臂梁的第一连接部、靠近悬臂梁的第二连接部的凸轮,具有抵靠部以及自抵靠部延伸出的末端的伸缩件,具有卡持面的把手;工具箱被打开时,悬臂梁朝第一方向转动,第二连接部转动至抵靠部,末端凸伸并阻挡把手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工具箱被关闭时,上箱体移动回下箱体正上方,悬臂梁朝第二方向转动,第一连接部转动至抵靠部,末端缩回而避免阻挡把手朝第二方向转动。本发明提供的工具箱被打开时,把手能够牢稳支撑上箱体,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箱体空间。

Description

工具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具存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具箱。
背景技术
工具箱作为一种储存、收纳各种工具和物件的容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一般的工具箱只有一个可以容纳工具或物件的下箱体和上盖,也有一些工具箱在上盖上分割出了多个具有储存功能的储存部,但是为了可以容纳更多的工具,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悬臂梁工具箱,该种工具箱通常有从上至下的多个箱体,并且在打开上下箱后,多个上下箱均呈现水平放置,每个箱体内的储物空间都可以展现在用户面前,这有利于用户对工具的存储、挑选和使用。现有的悬臂梁工具箱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悬臂梁工具箱是多个箱体以最底下的箱体为支撑、上侧的箱体可从中间分别向两侧打开的结构,第二种悬臂梁工具箱在上侧箱体设置有支撑结构,当箱体打开时,上侧的箱体在悬臂梁的作用下往一侧移动至悬空、并由支撑结构支撑住悬空的上侧箱体。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第一种悬臂梁工具箱中,每一层箱体朝两侧打开以将下层箱体内的空间显露出来,但是如果上层箱体朝两侧打开的太大,会因重心问题而不利于箱体本身的稳定;第二种悬臂梁工具箱中,为了稳定的支撑住上侧箱体,支撑结构通常较为粗壮,在未打开工具箱时,粗壮的支撑结构被收置在工具箱内,也会占用工具箱的一部分空间,这不利于对箱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箱,当工具箱被打开时,能够牢稳支撑上箱体,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箱体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工具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枢接上箱体和下箱体的悬臂梁,工具箱还包括:凸轮,设置在上箱体上,并与悬臂梁连接,且悬臂梁可带动凸轮同步转动,凸轮包括远离悬臂梁的第一连接部、靠近悬臂梁的第二连接部;伸缩件,设置在上箱体上,其可在轴向上运动,伸缩件包括抵靠部以及自抵靠部延伸出的末端,所述抵靠部可抵靠于凸轮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把手,与上箱体枢接,把手上设置有一卡持面,所述卡持面可卡持伸缩件的末端;工具箱被打开时,上箱体移动向下箱体的侧上方,悬臂梁朝第一方向转动并带动凸轮转动,抵靠部与第二连接部抵靠,末端朝远离上箱体的方向凸伸,并且卡持把手上的卡持面以阻挡把手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工具箱被关闭时,上箱体移动回下箱体正上方,悬臂梁朝第二方向转动并带动凸轮转动,抵靠部与第一连接部抵靠,末端朝靠近上箱体的方向缩回而释放卡持面以避免阻挡把手朝第二方向转动。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打开上箱体时,上箱体的移动带动悬臂梁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可朝第二方向转动,同时悬臂梁带动凸轮同步转动,通过凸轮的转动,第二连接部转动至与伸缩件的抵靠部相抵靠,伸缩件的末端凸伸且卡持于把手的卡持面,阻挡了把手继续朝第二方向转动,此时,把手可以支撑住上箱体,由此,仅利用工具箱上既有的把手,实现了对打开状态的工具箱的上箱体的牢稳支撑,并且该把手不会占用工具箱内部的收容空间,使得箱体空间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当关闭工具箱时,悬臂梁朝第二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凸轮同步转动,通过凸轮的转动,第一连接部转动至与伸缩件的抵靠部相抵靠,伸缩件的末端朝靠近上箱体的方向缩回,不再与把手的卡持面相卡持,此时,把手可自由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该种结构不会影响把手的正常工作。
另外,上箱体包括靠近悬臂梁的外侧壁、远离悬臂梁的内侧壁,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凸轮与伸缩件设置在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外侧壁上开设有供伸缩件的末端做轴向伸缩运动的第一贯孔,伸缩件的末端经由第一贯孔实现凸伸和缩回。
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连接腔体,凸轮和伸缩件设置在连接腔体内,连接腔体包括靠近外侧壁的外侧面、以及靠近内侧壁的内侧面,外侧面上设置有供伸缩件运动的第二贯孔,伸缩件的末端经由第二贯孔实现凸伸和缩回。
另外,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如此设置,可以分别利用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来更好的安装凸轮和伸缩件。
另外,还包括将抵靠部朝向末端方向抵出的弹簧。弹簧的设置能够帮助伸缩件实现凸伸和缩回,且不易损坏伸缩件。
另外,抵靠部靠近弹簧的一侧设置有一凹陷部,凹陷部内朝末端的方向开设有一柱状孔,弹簧抵靠在抵靠部上并卡入凹陷部中,伸缩件安装柱插入柱状孔内。
另外,凸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一过渡部。
另外,凸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为平面。
另外,凸轮包括面朝悬臂梁的板体、自板体的边缘朝远离悬臂梁方向延伸的翻边,翻边背离板体的边缘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另外,翻边包括内翻边和外翻边,内翻边和外翻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另外,板体上还开设有配合伸缩件运动的通孔,内翻边自通孔的内边缘处延伸形成,外翻边自靠近通孔外边缘的位置处延伸形成,伸缩件的抵靠部始终抵靠于内翻边和外翻边,末端贯穿通孔,末端在工具箱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伸出、缩入通孔。
另外,把手上与上箱体枢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卡块。卡块的设置可增强把手与上箱体枢接的强度。
另外,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筋,当工具箱被打开时,限位筋抵持卡块、以阻止把手朝第一方向运动。该限位筋的设置,能够避免把手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朝第一方向上转动,另外,当把手支撑上箱体时,若有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力施加在把手上,把手在限位筋的作用下,也不会朝第一方向继续转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伸缩件的末端对把手的抵持,可将把手固定住以防止把手往第二方向转动,由此,可以通过限位筋和伸缩件的末端对把手的转动做不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限制。
另外,把手枢接在上箱体的一端还设有抵持面,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抵挡部,抵挡部朝远离上箱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工具箱被打开时,抵持面抵持于抵挡部以阻止把手朝第一方向转动。
另外,下箱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工具箱被闭合时,把手朝第二方向转动至工具箱的上侧,卡持面卡持限位凸起,抵挡部抵持把手。由此,工具箱被拎起时,上、下箱体之间被限位锁定,不会分开。
另外,上箱体朝向下箱体一侧的边缘设置有抵持部,下箱体朝向上箱体一侧的边缘设置有挡块,工具箱闭合时,抵持部抵持卡块。由此,可对闭合状态下的工具箱起到进一步的锁定,防止工具箱被拎起时,上、下箱体之间被分开。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闭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闭合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打开时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8是图7中D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打开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的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的凸轮和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的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6中G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7是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H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具箱100,如图1-18所示,该工具箱100包括上箱体11,下箱体12,悬臂梁13-1,把手14,凸轮15,伸缩件16。具体的说,悬臂梁13-1枢接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把手14与上箱体11枢接,凸轮15设置在上箱体11上,伸缩件16也设置在上箱体11上;其中,凸轮15还和悬臂梁13-1连接,悬臂梁13-1可带动凸轮15同步转动,凸轮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51远离悬臂梁13-1,第二连接部152靠近悬臂梁13-1;伸缩件16可以在轴向上运动,伸缩件16包括抵靠部161和末端162,其中,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可与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相抵靠,末端162自抵靠部161延伸并可以凸伸出上箱体之外;把手14上设有一卡持面146,伸缩件16的末端162可卡持把手14的卡持面146。
图6为工具箱100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工具箱100被打开时,上箱体11向下箱体12的侧上方移动,同时带动悬臂梁13-1朝第一方向(“第一方向”指的是以图6所示图面为参照的顺时针方向,也即图6中箭头a方向)转动,悬臂梁13-1带动凸轮15同步转动,直至第二连接部152转动至抵靠部161处,并与抵靠部161相抵靠;末端162自上箱体11内部朝远离上箱体11的方向凸伸直至卡持于把手14上的卡持面146,从而阻挡把手14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第二方向”指的是以图6所示图面为参照的逆时针方向,也即图6中箭头b的方向)。
图1为工具箱100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工具箱100被关闭时,上箱体11向下箱体12的正上方移动,同时带动悬臂梁13-1朝第二方向转动,悬臂梁13-1带动凸轮15同步转动,直至第一连接部151转动至抵靠部161处,并与抵靠部161相抵靠,末端162朝靠近上箱体11的方向缩回上箱体11内部,不再与卡持面146相卡持,由此,释放了卡持面146,此时,把手14可朝第二方向转动,直至上箱体11移动回下箱体12正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箱体11的移动带动悬臂梁13-1朝第一方向转动,同时悬臂梁13-1带动凸轮15同步转动,在凸轮15的转动下,凸轮15上的第二连接部152最终与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相抵靠,并且,伸缩件16的末端162凸伸卡持于把手14的卡持面146,以阻挡了把手14朝第二方向转动,此时,把手14可以支撑住上箱体11,由此,仅利用工具箱100上既有的把手14,实现了对打开状态的工具箱100的上箱体11的牢稳支撑,并且该把手14不会占用工具箱100内部的收容空间,使得箱体空间可以被充分的利用。
为了清楚的示意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工具箱10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中工具箱100的具体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把手14枢接于上箱体11,在其枢接于上箱体1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卡持部145,卡持部145呈扁阔的钩状,其朝向悬臂梁13-1的一侧为卡持面146,卡持面146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悬臂梁13-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凸轮15安装于上箱体11内部,且凸轮15与悬臂梁13-1可同步转动,凸轮15上设有远离悬臂梁13-1的第一连接部151和靠近悬臂梁13-1的第二连接部152。伸缩件16同样安装于上箱体11内部,伸缩件16包括抵靠部161以及自抵靠部161延伸出的末端162,伸缩件16可在末端162的轴向方向上做伸缩运动,其中,抵靠部161位于上箱体11内部且可与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相抵靠,并且,由于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相对悬臂梁13-1具有不同的距离,伸缩件16的末端162可在抵靠部161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51上时相对缩回上箱体11内,末端162在抵靠部161抵靠在第二连接部152上时相对凸伸出上箱体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箱体11是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箱体11也可以是不具有容纳空间的盖体。
另外,把手14上的卡持部145可以设置为其他不同的形状,卡持面146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面,只要能满足卡持面146能与伸缩件16的末端162相卡持,并限制把手14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即可。
为了更详细的介绍工具箱100,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中工具箱100在关闭状态、打开状态、及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各组件之间的配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当工具箱100处于关闭状态时,上箱体11扣合在下箱体12上,把手14可轻靠于悬臂梁13-1上,此时,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与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相抵靠,末端162位于上箱体11内。
在工具箱100被打开的过程中,上箱体11移动到下箱体12的侧上方,上箱体11的移动带动枢接在上箱体11的悬臂梁13-1的一端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14随着悬臂梁13-1的转动,逐渐与悬臂梁13-1分离,由于没有了悬臂梁13-1的抵持,把手14可朝第一方向转动,同时,凸轮15在悬臂梁13-1的带动下转动直至第二连接部152与抵靠部161相抵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箱体11“移动到下箱体12的侧上方”是指“上箱体11的水平高度高于下箱体12、且上箱体11不在下箱体12的正上方”,如此设置,上箱体11不会阻挡下箱体12的开口,方便对工具的拿取或放置,图6即为工具箱100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当工具箱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6所示,凸轮15的第二连接部152与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相抵靠,此时,末端162自上箱体11内部朝远离上箱体11的方向凸伸出了上箱体11,此时,把手14的一端相对重力方向倾斜的抵在放置面上、以支撑住上箱体11,如图6,此时,把手14与悬臂梁13-1大致呈倒V形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伸缩件16的末端162对把手14卡持面146的卡持,可以阻止把手14在上箱体11重力的作用下朝第二方向运动、而无法形成对上箱体11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工具箱100被放置在一个放置面(可以是任何面,比如工作台面、地面)上时,该把手14是抵靠在该放置面上并支撑住上箱体11的重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4的尺寸是足以与所述放置面接触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工具箱100为被打开状态时,可以利用工具箱100上既有的把手14,实现对上箱体11的有效支撑,并且该把手14不会在工具箱100上占用收容空间,工具箱100的箱体空间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并且,该种工具箱100的结构不会影响到把手14的正常使用,具体的说,当工具箱100被关闭时,上箱体11移动回下箱体12的正上方并带动悬臂梁13-1朝第二方向转动,同时,凸轮15也在悬臂梁13-1的转动下发生转动,直至第一连接部151与抵靠部161相抵靠,相对应的,末端162朝靠近上箱体11的方向缩回上箱体11内部,不再继续与卡持面146卡持,此时,把手14可朝第二方向转动,如果需要使用把手14,可将把手14朝第二方向转动至上箱体11上侧(即图6中箭头c方向),从而便于使用者拎提;如果不需要使用把手14,把手14可重新轻靠于悬臂梁13-1上方。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是与悬臂梁13-1同步转动的,而把手14相对于悬臂梁13-1可自由转动。当上箱体11移动并带动悬臂梁13-1转动时,与悬臂梁13-1连接的凸轮15随着悬臂梁13-1转动,由此凸轮15能与设置在上箱体11上的伸缩件16进行良好的运动配合,即利用凸轮15上相对远悬臂梁13-1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相对靠近悬臂梁13-1的第二连接部152,实现伸缩件16的末端162的缩回与凸伸。
为了更好的配合工具箱100的工作,工具箱100内还可以优选的设置一些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该些结构均不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必须设置的结构,以下将进行相关介绍:
本实施方式中,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枢接的悬臂梁除了悬臂梁13-1外,还有悬臂梁13-2,悬臂梁13-2仅起到连接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双悬臂梁的设置可以增强上、下箱体11、12的连接强度,也使得打开工具箱100而使上、下箱体11、12之间的相对运动时更为牢稳,当然,仅设置悬臂梁13-1,也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工具箱100上,可以锁合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搭扣123,如图1、图6、图9所示,该搭扣123主要在工具箱100闭合时,对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进行锁定,搭扣123解锁之后,上箱体11可相对下箱体12发生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搭扣123设置在下箱体12上。需要说明的是,搭扣123也可以设置在上箱体11上,而不是仅限于在下箱体12上。
为将凸轮15和伸缩件16更稳定、方便的安装于上箱体11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箱体11内优先的设有一用于安装凸轮15和伸缩件16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大小与厚度以能够满足凸轮15和伸缩件16的安装为准。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可呈平板状自上箱体11的上方朝下箱体12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板状的形式先自上箱体11的侧方(比如,连接悬臂梁13-1的侧壁上)朝水平方向延伸、再朝上箱体11的上方或下方弯折延伸(此时,从工具箱100的正面/反面看,安装板呈L型)。另外,在安装板上的合适位置朝悬臂梁13-1方向分别延伸形成一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可参见图10中的凸轮安装柱194和伸缩件安装柱195,可以理解的是,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的具体结构并不仅限于图10中的样子),凸轮15和伸缩件16分别套置于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上,从而实现凸轮15和伸缩件16与上箱体11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的延伸长度和距离应分别与凸轮15和伸缩件16相适配,并以在运动过程中凸轮15和伸缩件16能实现运动配合且皆不脱离各自的安装柱为准。当然,该安装板仅为一个优选结构,即使没有该安装板,也可以将凸轮15和伸缩件16安装在上箱体11内部。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上箱体11包括靠近悬臂梁13-1的外侧壁112、远离悬臂梁13-1的内侧壁111,外侧壁112与内侧壁111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凸轮15、伸缩件16设置于所述空间中。此时,上述内侧壁111本身即为安装板。
可以理解的是,上箱体11的两侧均包括外侧壁112和内侧壁111,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皆自内侧壁111上朝外侧壁112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从而将凸轮15与伸缩件16安装在内侧壁111与外侧壁112之间。
为了使置于内、外侧壁111、112之间的伸缩件16便于通过外侧壁112做伸缩运动,外侧壁112上设置有供伸缩件16伸缩的第一贯孔22(图3所示),具体的说,当工具箱100被打开时,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与凸轮15的第二连接部152抵靠,其末端162从第一贯孔22中凸伸出来,当工具箱100被关闭时,在凸轮15的转动下,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与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抵靠,伸缩件16的末端162从第一贯孔22缩回,值得一提的是,当末端162从第一贯孔22中缩回时,可以完全隐藏于外侧壁112的第一贯孔22内。
为更好地将凸轮15、伸缩件16安装于上箱体11的内外侧壁111、112之间,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一连接腔体19,该连接腔体19在上箱体11的内侧壁111和外侧壁112之间,连接腔体19包括外侧面192和内侧面191,具体的说,外侧面192靠近外侧壁112,内侧面191靠近内侧壁111,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和伸缩件16设置在连接腔体19内,也就是外侧面192和内侧面19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连接腔体19的内侧面191即为安装凸轮15和伸缩件16的安装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安装柱194和伸缩件安装柱195皆设置于连接腔体19的内侧面191上。具体的说,如图7、8、9、10所示,凸轮安装柱194自连接腔体19的内侧面191上朝外侧面192的方向延伸形成,伸缩件安装柱195为一柱状销,也自内侧面191上朝外侧面192的方向延伸形成。凸轮15套置于凸轮安装柱194上,同时抵持凸轮15使得凸轮15的另一侧抵靠在外侧面192上;伸缩件安装柱195插入伸缩件16,保证伸缩件16在进行伸缩运动时不发生方向上的偏移。
类似的,为了便于伸缩件16的运动,外侧面192上还设置有供伸缩件16运动的第二贯孔193,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二贯孔193为弧形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件16的末端162位于第二贯孔193的端部(也即弧形孔的一端),其端部的孔径能够很好地贴合伸缩件16的末端162的轴径,这有利于末端162伸缩的稳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工具箱100的两侧为对称结构,也即在工具箱100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腔体19,两侧的连接腔体19的外侧面192上分别设置有上述的第二贯孔19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孔193优选的为对称的弧形孔,如此,能够更好的实现两侧伸缩件16在两侧弧形孔内的同步伸缩,以及对把手14的同步卡持和释放。当然,第二贯孔193也可设置为其他的形状,如方形孔等,只要能实现工具箱100两侧的伸缩件16的末端162可同步在孔内进行伸缩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与第二连接部152均为平面。如此设置,当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上时,有利于其抵靠的稳定。
另外,在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与第二连接部152之间还设置有一过渡部153。不难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51与第二连接部152分别位于过渡部153的两端,即第一连接部151上靠近过渡部153的端点和第二连接部152上靠近过渡部153的端点分别与过渡部153两端的端点重合。过渡部153为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之间的一段平滑过渡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渡部153为一段平滑的斜面,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例中,过渡部153也可以为一段光滑曲面。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也可以设置在翻边上。具体地说,如图13、图14所示,凸轮15包括面朝悬臂梁13-1的板体154,以及自板体154上朝远离悬臂梁13-1方向延伸的翻边,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和过渡部153形成在翻边背离板体154的边缘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51所在处的翻边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52所在处的翻边的延伸长度。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边还包括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可以理解的是,双翻边的设置,使得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与凸轮15之间形成了两个抵持点或抵持边,由此,当凸轮15转动而与伸缩件16发生相对位移时,伸缩件16的凸伸和缩回更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可以自板体154的任意位置处延伸形成,只要满足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始终可以同时抵靠于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的板体154上还开设有配合伸缩件16运动的通孔1541,当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与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抵靠时,伸缩件16的末端162贯穿通孔1541,并在工具箱100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于通孔1541内进行伸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通孔1541为扇环形/腰形,可以理解的是,该通孔1541并不局限于扇环形/腰形,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配合伸缩件16与凸轮15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供末端162做轴向的伸缩运动的形状。
更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541具有内弧形边缘15411和外弧形边缘15412,内翻边155于靠近通孔1541的内弧形边缘15411处延伸形成,外翻边156则于靠近通孔1541的外弧形边缘15412的位置处延伸形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可以分别于通孔1541的内、外弧形边缘15411、15412处延伸形成,或者均分别自板体154上靠近通孔1541的内、外弧形边缘15411、15412的任意位置处延伸形成,只要能满足抵靠部161可同时抵靠于内外翻边155、156上且末端162可于通孔1541内伸缩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上远离板体154的边缘分别形成有一组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过渡部153,如图13、图14所示,两组中的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过渡部153两两相互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凸轮15能够更好的配合伸缩件16的伸缩运动,并使其伸缩的更为平稳,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皆自板体154朝远离悬臂梁13-1的方向延伸,且内翻边155和外翻边156上的第一连接部151的延伸长度一致,第二连接部152的延伸长度一致,过渡部153的延伸长度也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51所在的翻边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52所在的翻边的延伸长度,如此设置,使得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抵靠于第一连接部151时,其末端162相对远离同一侧的悬臂梁13-1,当抵靠部161抵靠于第二连接部152时,末端162相对靠近同一侧的悬臂梁13-1,由此实现了伸缩件161在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上的不同伸缩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为圆盘形。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抵靠部161同时抵靠于板体154的内翻边155及外翻边156上,抵靠部161的直径K应大于内外翻边之间的距离L。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保证伸缩件16的伸缩运动,在连接腔体19内还设有一用于将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朝末端162方向抵出的弹簧18。具体地说,弹簧18套置于伸缩件安装柱195上,弹簧18的一端抵靠在内侧面191上,另一端则抵靠在抵靠部161靠近内侧面191的一侧。
为了使弹簧18可以更为牢稳的抵持伸缩件16,在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靠近所述弹簧18的一侧设置有一凹陷部164,同时,凹陷部164内还朝所述末端162的方向开设有一柱状孔163。弹簧18抵靠在抵靠部161上时,卡入所述凹陷部164中,并且伸缩件安装柱195插入所述柱状孔163内,同时弹簧18套置于伸缩件安装柱195上,总的来说,本实施方式中,弹簧18的一端抵靠在内侧面191上,另一端则抵靠在抵靠部161靠近内侧面191的一侧并卡入凹陷部164内,其良好的弹性帮助伸缩件16配合凸轮15的运动而实现凸伸或者缩回。
可以理解的是,柱状孔163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只要满足在工具箱100打开或闭合的过程中,随着抵靠部161在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以及过渡部153之间的移动,伸缩件安装柱195始终不脱离于孔163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弹簧18、伸缩件安装柱195与伸缩件16之间更好进行运动配合,并使伸缩件16的伸缩运动更顺利,优选的,伸缩件16的末端162、抵靠部161、抵靠部161上的柱状孔163、伸缩件安装柱195、弹簧18共中心轴,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要或变化对上述结构的共中心轴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抵靠部161和末端162既可以同心设置,也可以偏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件16的抵靠部161可以设置为任何合适的形状,比如方形等,而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圆盘形,总的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5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也可以设置为平面、设置在单翻边、双翻边上或其他合适的形式,伸缩件16的末端162可以抵靠在凸轮15的外缘,也可以贯穿凸轮15抵靠在通孔1541上,只要能满足抵靠部161可以与凸轮15上的第一连接部151或第二连接部152相抵靠并同时实现末端162的伸缩以达到卡持或释放把手14的目的即可。
优选的,如图13所示,凸轮15上具有内翻边155、外翻边156的一侧还设置有圆柱状翻边157。如图10所示,连接腔体19内的凸轮安装柱194凸伸入圆柱状翻边157内,并抵持于板体15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悬臂梁13-1与凸轮15的同步转动,悬臂梁13-1上朝靠近上箱体11的方向上凸伸形成一连接柱13-11,如图17和18所示,连接柱13-11上包含外壁呈圆柱状的把手安装段13-12以及位于末端的外壁呈方形的凸轮安装段13-13,与之相对应的,凸轮15上设有与凸轮安装段13-13的外壁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三轴孔1542,凸轮安装段13-13插入第三轴孔1542,由此使得悬臂梁13-1和凸轮15之间更好的同步转动。当然,凸轮安装段13-13和第三轴孔1542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相适配的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实现悬臂梁13-1和凸轮15的同步转动即可。把手14则套置于把手安装段13-12上,并可相对把手安装段13-12即悬臂梁13-1自由转动。由此,把手14及凸轮15皆通过连接柱13-11连接于悬臂梁13-1上。
优选的,上箱体11的外侧壁112上开设有相应的第一轴孔21、连接腔体19的外侧面192上开设有对应的第二轴孔1921,以供悬臂梁13-1的连接柱13-11插入。具体地说,悬臂梁13-1的连接柱13-11的把手安装段13-12套置把手14,并依次贯穿第一轴孔21、第二轴孔1921,直至凸轮安装段13-13插入凸轮15上的第三轴孔1542,由此,悬臂梁13-1、把手14、凸轮15皆同轴连接于上箱体11,且把手14相对悬臂梁13-1可自由转动,凸轮15则与悬臂梁13-1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轴孔1542的位置与凸轮15的圆柱状翻边157、凸轮安装柱194正对,即第三轴孔1542、圆柱状翻边157以及凸轮安装柱194为同轴心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柱13-11的凸轮安装段13-13的最大轴径小于或等于把手安装段13-12的最小直径,如此,凸轮安装段13-13才能穿过第一轴孔21、第二轴孔1921而与第三轴孔1541相配合。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还设有一枢轴20。如图18所示,在悬臂梁13-1的连接柱13-11上设有一枢轴孔13-111,如图10所示,在凸轮安装柱194上也设有一枢轴孔1941,所述枢轴20插入连接柱13-11的枢轴孔13-111内,并贯穿至连接腔体19内的凸轮安装柱194的枢轴孔1941内,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悬臂梁13-1、把手14、凸轮15和连接腔体19、上箱体11之间的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伸缩件16可以更好的在轴向做伸缩运动,优选的,枢轴20、第二轴孔1921、凸轮安装柱194以及圆柱状翻边157共心轴。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把手14与悬臂梁13-1也可以不同轴枢接于上箱体11上,只要能满足当工具箱100打开时,凸轮15随着悬臂梁13-1的转动而转动,并使得伸缩件16的末端162凸伸出上箱体11时能抵持住把手14以阻止其朝第二方向转动,且把手14能牢稳支撑上箱体11;当工具箱100关闭时,伸缩件16的末端162缩回上箱体11内,不再对把手14产生抵持作用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箱体11的外侧壁112上设有抵挡部114,抵挡部114朝远离上箱体11的方向延伸。如图12所示,把手14上设有一抵持面147,该卡持面147位于卡持部145上。如图6和图16所示,当工具箱100被打开,伸缩件16的末端162卡持把手14的卡持面146以阻止把手14朝第二方向转动,由此,把手14可以牢稳支撑上箱体11,同时,卡持部145上的抵持面147抵持于抵挡部114以阻止把手14朝第一方向转动,由此,伸缩件16以及抵挡部114从两个方向上牢牢限制住把手14,使其对于上箱体11的支撑更加稳定。
当工具箱100关闭时,把手14可转动至上箱体11上侧以供使用者拎提,此时抵挡部114也能对把手14起到限位作用,具体的说,该抵挡部114能够使把手14不会朝第二方向过度转动。优选的,在下箱体12上还设有一限位凸起121(限位凸起121可参见图6)。当把手14朝第二方向转动至工具箱100上方时,卡持部145的卡持面146还可卡持住该限位凸起121,从而使得拎提状态下的把手14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4与上箱体11枢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箱体11的外侧壁112上朝远离上箱体11的方向凸伸设有一空心圆柱211,该空心圆柱211的中空部分与第一轴孔21连通,且第一轴孔21与空心圆柱211的内圆同轴心,优选的,第一轴孔21的直径等于空心圆柱211的内圆直径。
如图11、图12所示,把手14上与上箱体11枢接的位置为枢接部,该枢接部包括远离上箱体11的板面142,该板面142上设置有朝向上箱体11方向延伸的连接柱143,以及在连接柱143外围且与连接柱143有一定间隔的外圈层144,连接柱143上设有一用于连接悬臂梁13-1的连接孔148,连接柱13-11的把手安装段13-12通过贯穿该连接孔148实现把手14与悬臂梁13-1的连接。上箱体11上的空心圆柱211可直接插入把手14上连接柱143和外圈层144之间的间隔处,从而实现把手14与上箱体11的枢接。可以理解的是,空心圆柱211的壁厚即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值大小应小于或等于连接柱143与外圈层144之间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空心圆柱211与连接柱143和外圈层144之间的间隔处采用间隙配合,换句话说,把手14与上箱体11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种配合方式使得把手14与上箱体11良好枢接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把手14相对于上箱体11能自由转动。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把手14的连接柱143与外圈层144之间设有卡块141。此时,上箱体11上的空心圆柱211可以插入卡块141与连接柱143之间,且也呈间隙配合。该卡块141的设置,可以起到适当加强把手14与上箱体11之间枢接强度的作用。当然,该卡块141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卡块141可以是贴合在外圈层144上的一个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设置在外圈层144上的凸起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可实施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该卡块141呈L形,如图12所示,卡块141的长边贴合设置在外圈层144朝向连接柱143的一面上,卡块141的短边贴合在板面142上,上箱体11上的空心圆柱211插入卡块141的长边与连接柱143之间的间隔处,从而实现把手14与上箱体11的枢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箱体11的外侧壁112上还设有限位筋17,限位筋17可卡持住把手14以进一步限制把手14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其中,包括限制把手14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朝第一方向转动,还包括当有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力施加在把手14上,限制把手14在外力的作用下朝第一方向继续转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伸缩件16的末端162对把手14的抵持,可将把手14固定住以防止把手14往第二方向转动,由此,也可以通过限位筋17和伸缩件末端162对把手14的转动做两个方向上的限制,以将把手14的转动角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上箱体11的外侧壁112上靠近空心圆柱211外壁的位置处凸伸设有一限位筋17。当空心圆柱211插入卡块141的长边与连接柱143之间的间隔处之后,当工具箱100被打开时,随着把手14的转动,卡块141也会逐渐靠近限位筋17,直至卡块141的长边抵持于限位筋17,从而阻止把手14朝第一方向转动。此时,把手14上的抵持面147也与抵挡部114相抵持,把手14与悬臂梁13-1呈倒V型并牢稳支撑上箱体11。限位筋17与抵挡部114可对把手14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起到双重限制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卡块141与限位筋17的抵持作用也可用于限制把手14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块141设置为两个,两个卡块141的设置,使得把手14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限位筋17抵持,也就是说,限位筋17可以阻止把手14朝第一方向转动过多,并且也可以阻止把手14朝第二方向上转动过多。不难理解的是,卡块141与限位筋17的设置位置以能实现把手14对上箱体11的支撑或把手14对工具箱100的拎提为准。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上箱体11与把手14的安装连接,在外圈层144与连接柱143之间还间隔设有多个与卡块141设置方式相同的短卡块,短卡块的长边较卡块141的长边短,不会与限位筋17发生抵持作用。短卡块141的设置可以使得把手14与上箱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另外,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上箱体11上设置有抵持部113,下箱体12上设置有挡块122。当工具箱100被闭合时,上箱体11上的抵持部113抵持下箱体12上的挡块122,把手14朝第二方向转动至工具箱100的上侧,把手14的卡持部145卡持限位凸起121,同时,把手14还被抵挡部114抵挡,以阻止把手14朝第二方向过渡转动。如此设置,使得利用把手14拎起工具箱100时,在卡持部145和限位凸起121的卡持和抵持作用下以及卡持部113和挡块122的抵持作用下,使得把手14不易晃动,方便使用者拎提,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帮助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进行限位锁定,不发生相对位移而分开。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工具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枢接上箱体和下箱体的悬臂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箱还包括:
凸轮,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并与所述悬臂梁连接,且所述悬臂梁可带动所述凸轮同步转动,所述凸轮包括远离所述悬臂梁的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悬臂梁的第二连接部;
伸缩件,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并可以在轴向上运动,所述伸缩件包括抵靠部以及自所述抵靠部延伸出的末端,所述抵靠部可抵靠于所述凸轮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
把手,与所述上箱体枢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一卡持面,所述伸缩件卡持所述卡持面;
所述工具箱被打开时,所述上箱体移动向所述下箱体的侧上方,所述悬臂梁朝第一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靠,所述末端朝远离上箱体的方向凸伸,并且所述卡持面卡持所述伸缩件的末端以阻挡所述把手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所述工具箱被关闭时,所述上箱体移动回所述下箱体正上方,所述悬臂梁朝第二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抵靠,所述末端朝靠近上箱体的方向缩回而释放所述卡持面以避免阻挡所述把手朝第二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包括靠近所述悬臂梁的外侧壁、远离所述悬臂梁的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
所述凸轮与所述伸缩件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所述外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伸缩件的末端做轴向伸缩运动的第一贯孔,所述伸缩件的末端经由所述第一贯孔实现凸伸和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连接腔体,所述凸轮和所述伸缩件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体内,所述连接腔体包括靠近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以及靠近所述内侧壁的内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置有供所述伸缩件运动的第二贯孔,所述伸缩件的末端经由所述第二贯孔实现凸伸和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轮安装柱和伸缩件安装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抵靠部朝向所述末端方向抵出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朝所述末端的方向开设有一柱状孔,所述弹簧抵靠在抵靠部上并卡入所述凹陷部中,所述伸缩件安装柱插入所述柱状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一过渡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面朝悬臂梁的板体、自所述板体的边缘朝远离所述悬臂梁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背离所述板体的边缘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包括内翻边和外翻边,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还开设有配合所述伸缩件运动的通孔,所述内翻边自所述通孔的内边缘处延伸形成,所述外翻边自靠近所述通孔的外边缘的位置处延伸形成,所述伸缩件的抵靠部始终抵靠于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所述末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末端在所述工具箱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伸出、缩入所述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上箱体枢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筋,当所述工具箱被打开时,所述限位筋抵持所述卡块,以阻止所述把手朝第一方向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枢接在所述上箱体的一端还设有抵持面,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朝远离所述上箱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工具箱被打开时,所示抵持面抵持于所述抵挡部以阻止所述把手朝第一方向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箱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工具箱被闭合时,所述把手朝第二方向转动至所述工具箱的上侧,所述卡持面卡持所述限位凸起,所述抵挡部抵持所述把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朝向所述下箱体一侧的边缘设置有抵持部,所述下箱体朝向所述上箱体一侧的边缘设置有挡块,所述工具箱闭合时,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挡块。
CN201810093411.8A 2018-01-31 2018-01-31 工具箱 Active CN108406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3411.8A CN108406705B (zh) 2018-01-31 2018-01-31 工具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3411.8A CN108406705B (zh) 2018-01-31 2018-01-31 工具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6705A true CN108406705A (zh) 2018-08-17
CN108406705B CN108406705B (zh) 2020-11-03

Family

ID=63127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3411.8A Active CN108406705B (zh) 2018-01-31 2018-01-31 工具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67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835A (zh) * 2021-04-12 2021-06-08 河南四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58853A (en) * 1941-07-02 1944-01-25 Eric Larsson Improvements in boxes for tools and similar implements
DE2935966A1 (de) * 1979-09-06 1981-04-02 VEB (B) Zieh-, Preß - und Stanzwerk Zwintschöna, DDR 4101 Zwintschöna Werkzeugkasten mit seitlich ausklappbaren oberteilen
CN2033998U (zh) * 1988-07-12 1989-03-15 镇江工业设计院 多功能工具箱
TW325726U (en) * 1996-12-30 1998-01-21 Chia Chun Ind Co Ltd Foldable handle of tool box
EP1698247A2 (de) * 2005-03-01 2006-09-06 B & W international GmbH Hartschalen-Werkzeugkoffer, sowie Scharnier für einen Koffer
US7757637B1 (en) * 2008-07-09 2010-07-20 Fred Debien Litter box lifting device
CN201693540U (zh) * 2010-03-30 2011-01-05 上海美瑞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式工具箱
CN103612127A (zh) * 2013-11-25 2014-03-05 重庆市璧山爱华有限责任公司 机床工作台自动往复装置
CN203471753U (zh) * 2013-08-05 2014-03-12 宁波华磊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工具箱
CN203840341U (zh) * 2014-05-10 2014-09-17 陈纪军 一种光纤振动器
US9089965B1 (en) * 2014-03-17 2015-07-28 Chin-Shun Cheng Tool box with multiple boxes
CN107097193A (zh) * 2017-05-06 2017-08-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力工具箱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58853A (en) * 1941-07-02 1944-01-25 Eric Larsson Improvements in boxes for tools and similar implements
DE2935966A1 (de) * 1979-09-06 1981-04-02 VEB (B) Zieh-, Preß - und Stanzwerk Zwintschöna, DDR 4101 Zwintschöna Werkzeugkasten mit seitlich ausklappbaren oberteilen
CN2033998U (zh) * 1988-07-12 1989-03-15 镇江工业设计院 多功能工具箱
TW325726U (en) * 1996-12-30 1998-01-21 Chia Chun Ind Co Ltd Foldable handle of tool box
EP1698247A2 (de) * 2005-03-01 2006-09-06 B & W international GmbH Hartschalen-Werkzeugkoffer, sowie Scharnier für einen Koffer
US7757637B1 (en) * 2008-07-09 2010-07-20 Fred Debien Litter box lifting device
CN201693540U (zh) * 2010-03-30 2011-01-05 上海美瑞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式工具箱
CN203471753U (zh) * 2013-08-05 2014-03-12 宁波华磊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工具箱
CN103612127A (zh) * 2013-11-25 2014-03-05 重庆市璧山爱华有限责任公司 机床工作台自动往复装置
US9089965B1 (en) * 2014-03-17 2015-07-28 Chin-Shun Cheng Tool box with multiple boxes
CN203840341U (zh) * 2014-05-10 2014-09-17 陈纪军 一种光纤振动器
CN107097193A (zh) * 2017-05-06 2017-08-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力工具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835A (zh) * 2021-04-12 2021-06-08 河南四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6705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285B (zh) 一种乐器支架
ES2731750T3 (es) Vitrinas y espejos montados selectivamente sobre bisagras que soportan puertas de habitación sobre los marcos de puerta, bisagras para dichos montajes y métodos para su montaje
US11821228B2 (en) Foldable tent center lock device with rotary unlocking structure
CN207041391U (zh) 一种收折衣架
AU20123255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ool case
CN108406705A (zh) 工具箱
KR20060118322A (ko) 접이식 모듈형 시스템의 포지션 고정 장치
CN211984797U (zh) 折叠多面镜
KR20210112303A (ko) 클램핑 장치
CN207306366U (zh) 横梁弹出式折叠桌
CN210025057U (zh) 一种座钟机芯固定架
CN105774606B (zh) 具有置物架的儿童座椅
CN210624095U (zh) 一种可翻转型电脑支架
CN209370779U (zh) 一种平板形式的电子装置的多功能立架
CN211933053U (zh) 可替换摇柄的升降桌
CN208630440U (zh) 车辆及其杯托装置
CN21072760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挂件收纳架
CN112806741A (zh) 一种容纳空间可变形的智能橱柜
CN209146628U (zh) 一种用于拍照装置的支架
CN111473196A (zh) 3c产品支架装置
CN111219650A (zh) 可变换安装的led灯
US11937745B2 (en) Folding bathtub
CN207411780U (zh) 横梁弹出式折叠桌
CN212745583U (zh) 3c产品支架装置
CN211483636U (zh) 一种衣柜防翻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