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042A -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042A
CN108401042A CN201710066989.XA CN201710066989A CN108401042A CN 108401042 A CN108401042 A CN 108401042A CN 201710066989 A CN201710066989 A CN 201710066989A CN 108401042 A CN108401042 A CN 108401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to
terminal
card
electromagnetism
card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69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1042B (zh
Inventor
刘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669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10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4299 priority patent/WO20181455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1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1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其中卡托弹出结构包括卡槽(10)及插设在所述卡槽(10)内的卡托(12),电磁弹出组件(14),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以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所述卡托(12)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槽(10)弹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取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相关技术中,手机的取装卡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
第一种:无卡托形式,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为SIM)卡/移动存储(Trans Flash,简称为TF)卡直接插入SIM卡/TF卡座中,这样的取装卡方式一般需要将手机电池盖做成可拆卸形式,以方便取装卡,此种方式多用于低端机上,而随着对手机外观及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取卡方式越来越少的采用。
第二种:有卡托形式,大部分的中高端机型采取这种形式的取装卡设计,是将SIM卡/TF卡装入卡托中,卡托的形式多样,但大体类似。这种装卡方式,往往需要标配一个取卡针,在卡托端部外观或壳体开洞,插入卡针,将SIM卡/TF卡顶出。
针对上述第二种取装卡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有以下弊端:a、卡针属于细小尖锐物不好携带并且极易丢失,往往在想取换卡的时候发现手边缺少卡针,只能寻找其他替代物如针后者回形针等,操作很不方便;b、需要在卡座或壳体上开洞,有漏光的风险,并且很容易进水或粉尘。
针对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例如,SIM卡/TF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包括卡槽(10)及插设在所述卡槽(10)内的卡托(12),所述卡托弹出结构还包括:电磁弹出组件(14),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以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所述卡托(12)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第一电磁铁(142),与所述第一电磁铁(142)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推动部(144),其中,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用于在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靠近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的一端产生与所述第一推动部(144)靠近所述第一电磁铁(142)的一端相同的磁极,以使所述第一推动部(144)在同性相斥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部(144)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推杆(146),与所述第一推杆(146)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一杠杆(148),所述第一杠杆(148)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其中,在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通过同性相斥力推动所述第一推杆(146),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杠杆(148)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用于安装在主板(16)上的组件支架(150),所述第一推杆(146)的一端从所述组件支架(150)的一端开口处伸出,所述组件支架(15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铁(142)。
优选地,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142)上的弹簧(152),其中,所述弹簧(152)的一端与所述组件支架(1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146)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148)包括短臂端(1480)和长臂端(1482),所述短臂端(148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推杆(146)抵接,所述长臂端(148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
优选地,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
设置在终端壳体上的按键(154),第二电磁铁(156),与所述按键(154)的至少部分抵接、且与所述第二电磁铁(156)轴连的第二杠杆(158),第二推动部(160),其中,所述按键(154)向所述第二杠杆(158)施加推力,推动所述第二杠杆(158)带动所述第二推动部(160)将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杠杆(158)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60)的初始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电磁铁(156)在通电触发下产生电磁力作用于第二杠杆(158),进而第二杠杆(158)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推动部(160)包括:与所述第二杠杆(158)的至少部分抵接的拉杆(162),与所述拉杆(162)的至少部分抵接的连杆(164),与所述连杆(164)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二推杆(166),所述第二推杆(166)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其中,所述第二杠杆(158)带动所述拉杆(162)运动,所述拉杆(162)带动所述连杆(164)运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二推杆(166)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优选地,所述卡托弹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磁铁(156)与所述第二杠杆(158)之间的复位弹簧(168)。
优选地,所述卡槽(10)还包括:突起结构(100),所述卡托(12)还包括与所述突起结构(100)对应的凹槽(120)中,所述突起结构卡在所述凹槽(120)中,以固定所述卡托(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卡托弹出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弹出指令,其中,所述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卡槽内;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优选地,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弹出指令,其中,所述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卡槽内;弹出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卡托弹出方法的实现。
通过本发明,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在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卡托(12)在电磁弹出组件(14)的推动下从卡槽(10)弹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取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一);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二);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电磁弹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第一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第一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卡托被弹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第二杠杆和第二推动部的放大侧视图(一);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卡托被弹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第二杠杆和第二推动部的放大侧视图(二);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一);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卡槽;100,突起结构;12,卡托;120,凹槽;14,弹出组件;16,主板;142,第一电磁铁;144,第一推动部;146,第一推杆;1460,磁性端;1462,无磁端;148,第一杠杆;1480,短臂端;1482,长臂端;150,组件支架;152,弹簧;154,按键;156,第二电磁铁;158,第二杠杆;160,第二推动部;162,拉杆;164,连杆;166,第二推杆;168,复位弹簧;170,SIM卡/TF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包括卡槽10及插设在卡槽10内的卡托12,卡托弹出结构还包括:电磁弹出组件14,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以在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卡托12在电磁弹出组件14的作用下从卡槽10弹出。
通过上述结构,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在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卡托12在电磁弹出组件14的推动下从卡槽10弹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取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卡托12在电磁弹出组件14的作用下从卡槽10弹出,可以是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产生推动力,使得卡托12在电磁弹出组件14的推动下从卡槽10弹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结构来实现电磁弹出组件14的功能。
第一种结构形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一)。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第一电磁铁142,与第一电磁铁142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推动部144,其中,第一推动部144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第一推动部(144)用于在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
可选地,在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靠近第一推动部144的一端产生与第一推动部144中靠近第一电磁铁142的一端相同的磁极,以使第一推动部144在同性相斥力的作用下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第一推动部144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推杆146,与第一推杆146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一杠杆148,第一杠杆148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其中,在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通过同性相斥力推动第一推杆146,进而推动第一杠杆148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用于安装在主板16上的组件支架150,第一推杆146的一端从组件支架150的一端开口处伸出,组件支架15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铁142。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主板可以是终端内部的集成电路板,第一电磁铁142可以固定在组件支架150的端部内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套设于第一电磁铁142上的弹簧152,其中,弹簧152的一端与组件支架1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推杆146连接。其中,弹簧152的一端可以固定设置在组件支架150的内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第一杠杆148包括短臂端1480和长臂端1482,短臂端1480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推杆146抵接,长臂端1482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
第二种结构形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卡托弹出结构示意图(二)。参见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设置在终端壳体上的按键154,第二电磁铁156,与按键154的至少部分抵接、且与第二电磁铁156轴连的第二杠杆158,第二推动部160,其中,按键154向第二杠杆158施加推力,推动第二杠杆158带动第二推动部160将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杠杆158与第二推动部160的初始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电磁铁156在通电触发下产生电磁力作用于第二杠杆158,进而第二杠杆158与第二推动部1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第二杠杆158在按键154的推力作用下,推动第二杠杆158带动第二推动部160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可选地,此处第二电磁铁156在通电触发下产生电磁力作用于第二杠杆158,可以是第二电磁铁156产生吸附第二杠杆158向下运动的电磁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第二推动部160包括:与第二杠杆158的至少部分抵接的拉杆162,与拉杆162的至少部分抵接的连杆164,与连杆164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二推杆166,第二推杆166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其中,第二杠杆158带动拉杆162运动,拉杆162带动连杆164运动,进而推动第二推杆166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设置在第二电磁铁156与第二杠杆158之间的复位弹簧16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槽10还包括:突起结构100,卡托12还包括与突起结构100对应的凹槽120中,突起结构卡在所述凹槽120中,以固定卡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涉及的卡托弹出结构。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终端接收弹出指令,其中,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卡托设置于终端的卡槽内;
步骤S304,终端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卡托从卡槽内弹出。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接收弹出指令,其中,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卡托设置于终端的卡槽内;终端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推动力,推动卡托从卡槽内弹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取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实际应用中,还有可能发生手机丢失,进而捡到手机的人很容易将终端内置卡(例如,SIM卡/TF卡)取出,得知里面的敏感私人内容,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304之前,还可以增加步骤S306:终端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终端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卡托从卡槽内弹出,即在执行卡托弹出操作之前,还需要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时,才能够有权限弹出卡托,进而保证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预先设置的密码可以在终端第一次接收弹出指令时进行设置,可以设置手势密码、数字密码、语音密码、指纹密码、瞳孔密码或面部识别密码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卡托弹出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及优选示例,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弹出指令,其中,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卡托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卡槽内;
弹出模块52,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卡托从卡槽内弹出。
通过上述装置,接收模块接收弹出指令,其中,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卡托设置于终端的卡槽内,推动模块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推动力,推动卡托从卡槽内弹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取卡针从终端外部机械式取出内置卡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取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卡托弹出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4,用于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终端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卡托从卡槽内弹出。
实施例3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以手机终端和内置SIM卡/TF卡为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手机内部的功能定义模块及外部系统结构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手机系统内部【SIM卡】选项菜单下设有【弹出SIM卡/TF卡】选项,用户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即可方便的完成SIM卡/TF卡取装,并且用户可以对【弹出SIM卡/TF卡】项进行选择性的加密操作,以提高私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3中SIM卡/TF卡的自动弹出是由设定的外部系统结构(具体结构如下优选实施例2和3所示)来完成的,当接收到系统的命令【弹出SIM卡/TF卡】,则电磁铁通电,提供动力来弹出SIM卡/TF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由手机内部系统发出命令,完成SIM卡/TF卡自动弹出,避免了从外部的机械式取卡方式,方便了用户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改善现有手机的设计缺陷。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方案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优选实施例1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一)。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702,手机系统【SIM卡】选项菜单下设置【弹出SIM卡/TF卡】选项;
步骤S704,用户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
步骤S706,SIM卡/TF卡自动弹出;
步骤S708,用户进行取装卡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目前很多智能手机在取装卡SIM卡/TF卡的过程,仍需用户使用卡针才能先将卡托取出,再取装SIM卡,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卡针很小极易丢失,极大限制了用户在丢失卡针或者无卡针时的取装SIM卡/TF卡操作,使智能手机显得不再智能。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是一种在智能手机系统里建立一个自动弹出SIM卡/TF卡功能,从而免除了用户在传统取装卡过程中的不便利性,极大的提示了用户体验和智能手机的智能性,只需用手指一点或者语音命令,即可轻易将SIM卡/TF卡取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步骤S702在设置【弹出SIM卡/TF卡】选项可以进行加密操作,该加密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系统设置中直接设置,也可以是在用户首次执行步骤S704时,跳出加密选项进行加密设置。
以下对步骤S704中进行加密设置操作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二)。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802,手机系统【SIM卡】选项菜单下设置【弹出SIM卡/TF卡】选项;
步骤S804,用户首次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
步骤S806,弹出【设置密码】选项;
步骤S808,用户对【弹出SIM卡/TF卡】选项设置密码;
步骤S8010,用户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
步骤S8012,系统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若密码正确,则执行步骤S8014,若密码错误,则执行步骤S8016;
步骤S8014,SIM卡/TF卡自动弹出,用户进行取装卡操作;
步骤S8016,SIM卡/TF卡不弹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弹出SIM卡/TF卡】项进行加密操作,极大的提升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式取卡操作,用户手机一旦丢失,虽然手机系统本身有加密,对于非专业人士想破解手机系统密码具有一定的难度,却可以很方便的取出SIM卡/TF卡,用户存储在SIM卡/TF卡上的数据就极易丢失,而对于有意想窃取SIM卡/TF卡的人来说机械式的取装卡操作显然毫无安全性。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由用户系统控制弹出弹出SIM卡/TF卡操作,并且可以对【弹出SIM卡/TF卡】项进行加密操作,相当于有了进入系统本身的加密和【弹出SIM卡/TF卡】项的专项加密及SM卡/TF卡自身加密三重加密操作,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极大的避免了手机TF卡/SIM卡中敏感信息的外泄。
优选实施例2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的内容,此处对传动方式一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SIM卡/TF卡170装入三选二卡托对应卡槽中,将装有SIM卡/TF卡的卡托12插入贴装在主板16的卡槽10中,卡槽10两侧具有凸出的突起结构100,可以卡在卡托12预留的凹槽120中,将卡托12固定,电磁弹出组件14为卡托12提供弹出动力。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电磁弹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磁弹出组件14通过组件支架150贴装在主板16上,第一电磁铁142固定在组件支架150上,套在第一电磁铁142上的弹簧152,其一端固定在组件支架150上,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杆146的磁性端1460,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为无磁端1462。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第一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推杆146磁性端1460两侧磁极不同,面向第一电磁铁142的一方为N极。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第一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根据第一电磁铁142的电流方向可以确定第一电磁铁142面向第一推杆146的一方为N极。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第一电磁铁142和第一推杆146的磁性端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即可,二者也可以都是S极。电磁铁通电状态下,第一电磁铁142和第一推杆146是相斥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卡托被弹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当系统收到用户【弹出SIM卡/TF卡】命令,则第一电磁铁142通电,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一电磁铁142与第一推杆146磁性端1460产生的相斥力连同弹簧152产生的弹力,推动第一推杆146如图13所示向左运动,则第一推杆146的无磁端1462由a点向左运动到b点的同时,推动可做旋转运动的第一杠杆148,第一杠杆148为省力杠杆,第一杠杆148推动卡托12向外运动,移除壳体外,以便用户取换卡。
优选实施例3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具体实施一中的技术方案,此处结合附图对传动方式二进行具体说明。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第二杠杆和第二推动部的放大侧视图(一)。
如图3、14所示,按键154上端可以固定在手机壳体上,下端为自由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按键154可以是电源间或音量键或其他功能键,按键154也可以上下端均为自由端。第二电磁铁156贴装在主板16上固定,第二杠杆158开孔套在第二电磁铁156的轴上,可以绕第二电磁铁轴心旋转,此处的第二杠杆158为铁磁性材料,在第二杠杆158和第二电磁铁156之间装有复位弹簧168,用来复位第二杠杆158。图3及图14所示为本结构中第二电磁铁156未通电的初始位置,此时第二杠杆158及第二推动部160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上。若此时按动按键154,则按键154带动第二杠杆158绕第二电磁铁156轴心旋转,但第二杠杆158无法作用于第二推动部160。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卡托被弹出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第二杠杆和第二推动部的放大侧视图(二)。如图15、16所示,第二推动部160包括:与第二杠杆158的至少部分抵接的拉杆162,与拉杆162的至少部分抵接的连杆164,与连杆164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二推杆166,所述第二推杆166的至少部分与卡托12抵接,其中,第二杠杆158带动拉杆162运动,拉杆162带动连杆164运动,进而推动第二推杆166推动卡托12从卡槽10弹出。
若第二电磁铁156通电,则产生电磁力吸附第二杠杆158向下运动,使第二杠杆158和拉杆162位于同一平面上,若此时按动按键154下端,则用户施加的按键154上的推力推动第二杠杆158绕第二电磁铁轴心旋转,第二杠杆158旋转的同时,带动拉杆162向右运动,拉杆162同时带动连杆164绕设定的轴心旋转,连杆164的杆臂带动第二推杆166推动卡托12向右运动,带出SIM卡/TF卡,完成取卡动作。松开按键154,第二电磁铁156断电,第二杠杆158在复位弹簧168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以备下一次取装卡动作。
如图15所示,系统发出命令,第二电磁铁156通电,吸附第二杠杆158与拉杆162位于同一平面,用户按压按键154,推动第二杠杆158旋转运动,带动拉杆162由A点移动到B点,拉杆162同时作用于连杆164,使连杆164由C点移动到D点,第二推杆166在连杆164的作用下由E点移动到F点,推动卡托12使之推出,松开按键,则第二杠杆158在复位弹簧168的作用下完成复位,以备下一次取装卡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两种传动方式:传动方式一,电磁铁本身提供的相斥磁力作为动力来推出SIM卡/TF卡;传动方式二,电磁铁通电,电磁力作为转接动力作用于传动杆,用传动杆来连接第一按键和卡座,由用户按动第一按键提供动力弹出SIM卡/TF卡。此处的第一按键可以是电源键、音量调节键、home键等。
方案二相较于方案一结构相对复杂,但退卡的动力由用户按动电源键来提供,电磁力只作为转接力,力度灵活性大,相较于马达或电磁铁来说可以提供较大的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结合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手机内部的功能定义模块及外部系统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以下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一)。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602,手机系统【SIM卡】选项菜单下设置【弹出SIM卡/TF卡】选项;
步骤S1604,用户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系统发出弹出SIM卡/TF卡的命令;
步骤S1606,第一电磁铁或第二电磁铁通电;
步骤S1608,SIM卡/TF卡自动弹出,用户进行取装卡操作。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手机SIM卡/TF卡自动弹出方法流程图(二)。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702,手机系统【SIM卡】选项菜单下设置【弹出SIM卡/TF卡】选项;
步骤S1704,用户首次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
步骤S1706,弹出【设置密码】选项;
步骤S1708,用户对【弹出SIM卡/TF卡】选项设置密码;
步骤S1710,用户点选【弹出SIM卡/TF卡】项;
步骤S1712,系统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若密码正确,则执行步骤S1714,若密码错误,则执行步骤S1716;
步骤S1714,第一电磁铁或第二电磁铁通电,SIM卡/TF卡自动弹出,用户进行取装卡操作;
步骤S1716,第一电磁铁或第二电磁铁不通电,SIM卡/TF卡不弹出。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卡托弹出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终端接收弹出指令,其中,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卡托设置于终端的卡槽内;
S2,终端通过设置在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推动力,推动卡托从卡槽内弹出。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包括卡槽(10)及插设在所述卡槽(10)内的卡托(1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弹出结构还包括:电磁弹出组件(14),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以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受到通电触发时使所述卡托(12)在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槽(10)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
第一电磁铁(142),与所述第一电磁铁(142)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推动部(144),其中,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用于在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靠近所述第一推动部(144)的一端产生与所述第一推动部(144)靠近所述第一电磁铁(142)的一端相同的磁极,以使所述第一推动部(144)在同性相斥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144)包括:
具有磁性的第一推杆(146),与所述第一推杆(146)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一杠杆(148),所述第一杠杆(148)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其中,在所述第一电磁铁(142)受到通电触发时,通过同性相斥力推动所述第一推杆(146),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杠杆(148)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
用于安装在主板(16)上的组件支架(150),所述第一推杆(146)的一端从所述组件支架(150)的一端开口处伸出,所述组件支架(15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铁(1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还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142)上的弹簧(152),其中,所述弹簧(152)的一端与所述组件支架(1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14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148)包括短臂端(1480)和长臂端(1482),所述短臂端(148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推杆(146)抵接,所述长臂端(148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弹出组件(14)包括:
设置在终端壳体上的按键(154),第二电磁铁(156),与所述按键(154)的至少部分抵接、且与所述第二电磁铁(156)轴连的第二杠杆(158),第二推动部(160),其中,所述按键(154)向所述第二杠杆(158)施加推力,推动所述第二杠杆(158)带动所述第二推动部(160)将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158)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60)的初始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电磁铁(156)在通电触发下产生电磁力作用于第二杠杆(158),进而第二杠杆(158)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部(160)包括:与所述第二杠杆(158)的至少部分抵接的拉杆(162),与所述拉杆(162)的至少部分抵接的连杆(164),与所述连杆(164)的至少部分抵接的第二推杆(166),所述第二推杆(166)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托(12)抵接,其中,所述第二杠杆(158)带动所述拉杆(162)运动,所述拉杆(162)带动所述连杆(164)运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二推杆(166)推动所述卡托(12)从所述卡槽(10)弹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弹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磁铁(156)与所述第二杠杆(158)之间的复位弹簧(168)。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还包括:突起结构(100),所述卡托(12)还包括与所述突起结构(100)对应的凹槽(120)中,所述突起结构卡在所述凹槽(120)中,以固定所述卡托(12)。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卡托弹出结构。
14.一种卡托弹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弹出指令,其中,所述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卡槽内;
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16.一种卡托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弹出指令,其中,所述弹出指令用于弹出终端内置卡的卡托,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卡槽内;
弹出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密码,其中,在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密码一致时,所述终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终端内的电磁弹出组件在所述弹出指令的触发下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卡槽内弹出。
CN201710066989.XA 2017-02-07 2017-02-07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401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989.XA CN108401042B (zh) 2017-02-07 2017-02-07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114299 WO2018145507A1 (zh) 2017-02-07 2017-12-01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989.XA CN108401042B (zh) 2017-02-07 2017-02-07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042A true CN108401042A (zh) 2018-08-14
CN108401042B CN108401042B (zh) 2021-06-15

Family

ID=6309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6989.XA Active CN108401042B (zh) 2017-02-07 2017-02-07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1042B (zh)
WO (1) WO201814550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466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弹出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416822A (zh) * 2019-07-30 2019-11-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3178746A (zh) * 2021-04-19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40039A (zh) * 2021-12-06 2022-02-11 冯超超 一种卡托结构以及手机
CN115913266A (zh) * 2022-09-26 2023-04-04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4818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hip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CN204257937U (zh) * 2014-12-30 2015-04-08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US20150126250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ocket device
CN104683514A (zh) * 2015-02-05 2015-06-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卡槽、移动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N105187080A (zh) * 2015-09-01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弹出sim卡的智能终端及方法
CN106303027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74181U (zh) * 2013-10-16 2014-04-30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Sim卡托自动弹出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04793453U (zh) * 2015-07-01 2015-11-18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驱动自动弹出的sim卡座和包括该sim卡座的终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4818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hip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US20150126250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ocket device
CN204257937U (zh) * 2014-12-30 2015-04-08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CN104683514A (zh) * 2015-02-05 2015-06-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卡槽、移动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N105187080A (zh) * 2015-09-01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弹出sim卡的智能终端及方法
CN106303027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466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弹出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9379466B (zh) * 2018-11-30 2024-04-0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弹出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416822A (zh) * 2019-07-30 2019-11-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16822B (zh) * 2019-07-30 2021-11-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3178746A (zh) * 2021-04-19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40039A (zh) * 2021-12-06 2022-02-11 冯超超 一种卡托结构以及手机
CN114040039B (zh) * 2021-12-06 2024-05-03 冯超超 一种卡托结构以及手机
CN115913266A (zh) * 2022-09-26 2023-04-04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5507A1 (zh) 2018-08-16
CN108401042B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042A (zh) 卡托弹出结构及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N104953400B (zh) 软件驱动自动弹出的sim卡座和包括该sim卡座的终端装置
US20150018041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and a hardware power button
CN202735894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2587125U (zh) 一种基于图片顺序点击方式解锁的手机
CN103152488B (zh) 通过一键实现功能手机语音通话的方法
CN104147780B (zh) 一种切换游戏终端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9361642A (zh) 一种远程授权开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60142A (zh) 一种信息交换的方法及终端
CN105843681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作系统切换的方法
CN106372468A (zh) 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095477A (zh) 应用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06406947B (zh) 防止系统服务进程重启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5224071B (zh)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630482A (zh)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装置和终端
CN106295304A (zh) 一种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5933492A (zh) 电话号码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506805A (zh) 联系人头像图片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066960A (zh) 一种重置密码方法以及重置密码装置
CN107852595B (zh) 对用户识别模块(sim)访问配置文件(sap)的改进
CN109348041A (zh) 一种应用程序联网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242932A (zh) 一种字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02647505B (zh) 手机工作模态控制方法
CN107707692A (zh) 软硬件结合的防盗手机及其报警方法
CN103971422A (zh) 一种基于采用nfc技术的电子名片签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