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6127A - 直爬梯组件 - Google Patents

直爬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6127A
CN108386127A CN201810441027.2A CN201810441027A CN108386127A CN 108386127 A CN108386127 A CN 108386127A CN 201810441027 A CN201810441027 A CN 201810441027A CN 108386127 A CN108386127 A CN 108386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ladder
platform
destination
conversio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10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志莹
于德广
王博
张彰
张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 Ltd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4410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61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6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6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9/00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 E06C9/02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rigidly moun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16Platforms on, or for use on, ladders, e.g. liftable or lowerable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18Devices for preventing persons from falling
    • E06C7/185Devices providing a back support to a person on the ladder, e.g. c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50Joints or other connect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爬梯组件,直爬梯组件包括:直爬梯,所述直爬梯的下侧固定在起始平台上,所述直爬梯的上侧固定在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直爬梯的上端超出所述目的地平台;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固定在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转换平台环绕所述直爬梯。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攀爬方便。

Description

直爬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爬梯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直爬梯使用时,人在下直爬梯的时候,身体先是由前向后,然后由上向下,在停止由前向后的运动时,手腕需要给身体提供一个向前的力,使身体产生向前的加速度以结束向后的运动。在上直爬梯至顶部时,身体先是由下向上,然后转为由后向前运动,在开始由后向前的运动时,手腕需要给身体提供一个向前的拉力,以使身体产生向前的加速度。因此,上下直爬梯时,均需由手部给身体提供向前的拉力,如果此时手指抓握不牢,容易发生危险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直爬梯组件,该直爬梯组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攀爬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包括:直爬梯,所述直爬梯的下侧固定在起始平台上,所述直爬梯的上侧固定在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直爬梯的上端超出所述目的地平台;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固定在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转换平台环绕所述直爬梯。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通过将直爬梯的上端设置在目的地平台以上,,令使用者在上下直爬梯时,手部无需提供使身体产生加速度的向前拉力;在身体中心升降时无需转换动作,在转换动作时,身体重心无需升降。使上下直爬梯更加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平台与所述目的地平台平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直爬梯组件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在所述转换平台的外周沿且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起始平台与所述目的地平台之间连接有落差面;所述直爬梯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落差面上且位于所述转换平台的下侧以支撑所述转换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爬梯包括:间隔设置的梯梁和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梁之间的多个踏棍;其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侧的多个所述踏棍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下侧的多个所述踏棍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侧的相邻的所述踏棍的距离为130mm-170mm,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下侧的相邻所述踏棍的距离为280mm-3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爬梯超出所述目的地平台的高度为H,所述H满足:H≥1.3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护栏杆的邻近所述转换平台的部分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踢脚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踢脚板的高度为80mm-1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爬梯的下侧通过第一预埋件固定在所述起始平台上,所述直爬梯的上侧通过第二预埋件固定在所述目的地平台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爬梯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爬梯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平台与目的地平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直爬梯组件100,
直爬梯110,梯梁111,踏棍112,
转换平台120,防护栏杆121,支撑件122,踢脚板123,
第一预埋件130,第二预埋件140,
起始平台200,目的地平台300,落差面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图1-图6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直爬梯组件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100包括直爬梯110和转换平台120。
其中,直爬梯110的下侧固定在起始平台200上,直爬梯110的上侧固定在目的地平台300上且直爬梯110的上端超出目的地平台300;转换平台120固定在目的地平台300上,且转换平台120环绕直爬梯110。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110可以用于攀爬,使用者可以通过直爬梯组件100从起始平台200攀爬到目的地平台300。
相关技术中,操作者在从直爬梯110移动到目的地平台300的过程中,需要手部对身体提供拉力,以使操作者可以从直爬梯110移动到目的地平台300,这种攀爬过程对使用者的拉力要求高,使用者的移动费力,同时手指可能由于抓不牢等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100,直爬梯110的下侧固定在起始平台200,直爬梯110的上侧固定在目的地平台300,使得直爬梯110的上下两端更加稳固,防止在使用者攀爬过程中产生晃动;转换平台120围绕在直爬梯110的上侧,并且直爬梯110的最高点超出目的地平台300,在使用者攀爬到直爬梯110的最上端时,使用者的脚部可以直接踏在转换平台120上,再从转换平台120移动到目的地平台300,且在从直爬梯110到转换平台120的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在上下方向上不会发生改变;同时省去了手部施力的过程,不需要将身体重量集中至手部,能够让身体处于自然状态,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性,使得使用者的移动过程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110组件,通过将直爬梯110的上端设置在目的地平台300以上,令使用者在上下直爬梯110时,手部无需提供使身体产生加速度的向前拉力;在身体中心升降时无需转换动作,在转换动作时,身体重心无需升降。使上下直爬梯110更加安全。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转换平台120与目的地平台300平齐,当使用者从直爬梯110移动到转换平台120时,由于转换平台120的高度与目的地平台300的高度相同,即转换平台120可以与目的地平台300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在使用者从直爬梯110移动至转换平台120时,身体的重量始终在直爬梯组件100上,可以防止直爬梯组件100发生晃动,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使用者的攀爬难度;使用者可以自如地从转换平台120移动到目的地平台300,进一步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系数。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直爬梯组件100还包括防护栏杆121,防护栏杆121设置在转换平台120的外周沿且向上延伸。
防护栏杆121用于保护使用者,防止使用者从转换平台120的边缘处掉落,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抓握位置,进一步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起始平台200与目的地平台300之间连接有落差面400,落差面400可以垂直于起始平台200且向上延伸并与目的地平台300相连。直爬梯组件100还包括支撑件122,支撑件122固定在落差面400上且位于转换平台120的下侧以支撑转换平台120。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角钢作为支撑件122,支撑件122的一端与转换平台120的最外侧一端焊接固定,支撑件122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落差面400上,支撑件122、转换平台120和落差面400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以提高转换平台120的稳定性,提高转换平台120可以承载的最大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直爬梯110包括间隔设置的梯梁111和设置在两个梯梁111之间的多个踏棍112;其中位于目的地平台300上侧的多个踏棍112的密度大于目的地平台300下侧的多个踏棍112的密度。
具体地,由目的地平台300边缘悬伸出一个中间开洞的转换平台120。梯梁111从转换平台120开洞的位置穿过。转换平台120周边设置防护栏121。
进一步地,目的地平台300上侧的相邻的两个踏棍112之间距离为130mm-170mm,位于目的地平台300下侧的相邻的两个踏棍112之间距离为280mm-320mm。
在目的地平台300上方的踏棍112主要适于使用者的抓握,将目的地平台300上侧的踏棍112加密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攀爬,同时将目的地平台300上侧的相邻踏棍112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30mm-170mm范围内,可以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选择最舒适高度的踏棍112作为抓握点,进一步降低直爬梯组件100的使用难度,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直爬梯110超出目的地平台300的高度为H,H满足:H≥1.3m。将直爬梯110超出目的地平台300的高度设置在1.3m,可以令使用者在直爬梯110上移动至超过目的地平台300高度的位置,进而使用者在从直爬梯110移动到转换平台120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防护栏的临近转换平台120的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延伸的踢脚板123,踢脚板123设置在转换平台120的外周缘且向上延伸一定距离,以防止杂物从转换平台120的边缘处掉落,避免由于杂物的掉落而导致的人员受伤。
进一步地,踢脚板123的高度为80mm-120mm,将踢脚板123的高度设置在80mm-120mm之间,使踢脚板123可以防止大多数杂物从转换平台120的边缘坠落,间接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直爬梯110的下侧通过第一预埋件130固定在起始平台200上,直爬梯110的上侧通过第二预埋件140固定在目的地平台300上。
第一预埋件130埋设在起始平台200内,第一预埋件130可以为钢板埋件,并且第一预埋件130与直爬梯110的下端焊接固定,使直爬梯组件100上的部分重量可以通过直爬梯110传递给第一预埋件130。由于第一预埋件130埋设在起始平台200中,使得直爬梯110上的重量传递给地面,提高直爬梯110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者在攀爬过程中所产生的晃动。
进一步地,第一预埋件130上可以设置有锚筋,加强第一预埋件130与起始平台2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直爬梯组件100的稳定性。
第二预埋件140埋设在目的地平台300上,第二预埋件140可以为钢板埋件,第二预埋件140与转换平台12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二预埋件140与目的地平台300固定后可以用于对转换平台120的固定,使转换平台120的部分重量通过第二预埋件140传递给目的地平台300,进一步提高转换平台120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直爬梯组件100,安全性好、稳定性高,并且降低了使用者的攀爬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爬梯,所述直爬梯的下侧固定在起始平台上,所述直爬梯的上侧固定在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直爬梯的上端超出所述目的地平台;
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固定在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且所述转换平台环绕所述直爬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平台与所述目的地平台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在所述转换平台的外周沿且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平台与所述目的地平台之间连接有落差面;
所述直爬梯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落差面上且位于所述转换平台的下侧以支撑所述转换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爬梯包括:间隔设置的梯梁和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梁之间的多个踏棍;其中
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侧的多个所述踏棍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下侧的多个所述踏棍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上侧的相邻的所述踏棍的距离为130mm-170mm,位于所述目的地平台下侧的相邻所述踏棍的距离为280mm-3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爬梯超出所述目的地平台的高度为H,所述H满足:H≥1.3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杆的邻近所述转换平台的部分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踢脚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板的高度为80mm-1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爬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爬梯的下侧通过第一预埋件固定在所述起始平台上,所述直爬梯的上侧通过第二预埋件固定在所述目的地平台上。
CN201810441027.2A 2018-05-10 2018-05-10 直爬梯组件 Pending CN1083861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1027.2A CN108386127A (zh) 2018-05-10 2018-05-10 直爬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1027.2A CN108386127A (zh) 2018-05-10 2018-05-10 直爬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6127A true CN108386127A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7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1027.2A Pending CN108386127A (zh) 2018-05-10 2018-05-10 直爬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612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0551Y (zh) * 2004-04-07 2005-04-06 陈继平 一种梯子间
CN102031928A (zh) * 2010-12-31 2011-04-27 苏州工业园区云白华鼎烟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烟囱爬梯
CN102889052A (zh) * 2012-08-29 2013-01-23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筒顶部爬梯安全防护装置
CN104343382A (zh) * 2013-08-07 2015-02-11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 行人天井梯子间钢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878917A (zh) * 2015-05-22 2015-09-02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建筑施工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14185A (zh) * 2016-08-08 2016-10-1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力发电机停机检修用人、物两用爬梯及安装使用方法
CN205955639U (zh) * 2016-08-25 2017-02-15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防滑爬梯
CN107109895A (zh) * 2014-12-15 2017-08-29 格伦·罗登拜 一种可使攀登者在使用中采用更合适攀登姿态的垂直方向梯子装置
CN208236323U (zh) * 2018-05-10 2018-12-1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直爬梯组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0551Y (zh) * 2004-04-07 2005-04-06 陈继平 一种梯子间
CN102031928A (zh) * 2010-12-31 2011-04-27 苏州工业园区云白华鼎烟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烟囱爬梯
CN102889052A (zh) * 2012-08-29 2013-01-23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筒顶部爬梯安全防护装置
CN104343382A (zh) * 2013-08-07 2015-02-11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 行人天井梯子间钢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109895A (zh) * 2014-12-15 2017-08-29 格伦·罗登拜 一种可使攀登者在使用中采用更合适攀登姿态的垂直方向梯子装置
CN104878917A (zh) * 2015-05-22 2015-09-02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建筑施工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14185A (zh) * 2016-08-08 2016-10-1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力发电机停机检修用人、物两用爬梯及安装使用方法
CN205955639U (zh) * 2016-08-25 2017-02-15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防滑爬梯
CN208236323U (zh) * 2018-05-10 2018-12-1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直爬梯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9899B2 (en) Work platform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ustained involuntary operation
US20190210855A1 (en) Work platform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ustained involuntary operation
US9586799B2 (en) Work platform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ustained involuntary operation
US6012545A (en) Foldable vehicle ladder system
KR101031354B1 (ko) 승마 연습용 안전 장치
AU2012357837A1 (en) Boom lift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console
JP6524245B2 (ja) 持続的な非自発的操作(過失操作)に対する保護を備える作業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208236323U (zh) 直爬梯组件
US2666641A (en) Basketball goal attaching means
KR20040095648A (ko) 친강지주
CN108386127A (zh) 直爬梯组件
CN206737455U (zh) 一种外墙脚手架的安全防护装置
CA1328630C (en) Ergonomic aerial basket
CN202161702U (zh) 直降式救助袋
CN207392887U (zh) 一种建筑施工护栏
CN109914835A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
CN207536954U (zh) 一种电梯防坠装置
CN201062437Y (zh) 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
CN208699631U (zh) 一种立式圆筒储罐盘梯结构
CN211813306U (zh) 一种防坠落的液压升降机装置
CN207785698U (zh) 一种培训用铁塔攀登竖直安全防坠线
CN207596345U (zh) 上下天车安全联锁装置
CN211158225U (zh) 一种房屋建筑逃生结构
AU2005280236A1 (en) Column climb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JP6543524B2 (ja) 寝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1

Address after: No.28 Shuguang Xi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8

Applicant after: Chin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38 Fuxing Road 12,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