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1797B -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1797B
CN108371797B CN201810404421.9A CN201810404421A CN108371797B CN 108371797 B CN108371797 B CN 108371797B CN 201810404421 A CN201810404421 A CN 201810404421A CN 108371797 B CN108371797 B CN 108371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od
transmission rod
mod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44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1797A (zh
Inventor
阎东
阎世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044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1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1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1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7/00Sporting gam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5/00
    • A63B67/14Curling stone; Shuffleboard; Similar sliding gam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oy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包括滑行部、碰撞部及连接于滑行部和碰撞部之间的支撑部,滑行部包括底盘及设于底盘底部的滑动装置,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滑行部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个转向控制部;转向控制部包括固定于底盘上的传动杆安装座,传动杆安装座上穿设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穿过底盘与滑动装置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传导杆,伸缩传导杆上连接有控制把手;本发明提供的滑行设备通过对转向控制部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滑行设备高度可变技术,使得该滑行设备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便捷操控的功能需求,还能适应较小的空间内进行中低速运动游戏,同时显著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以及活动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奥运会的推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滑行运动,包括轮滑、滑雪、滑草、冲浪等。现有技术公布了一种技术——《体验式滑行设备》,专利号:201720013843.4,模拟滑雪和冰壶运动,使用者采用立刃动作滑出弧线轨迹绕开前面的“冰壶”,实现有效撞击。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使用者在雪地、水面上体验类似于冰壶及碰碰车相结合的新型运动,给运动爱好者们带来一种新颖而有趣的运动体验。
但是,现有技术公开的体验式滑行设备在一些情况下无法达到设计效果,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第一,该体验式滑行设备在硬质环境中使用时,例如在硬质地面、冰面等环境中,该滑行设备无法做出立刃的动作;此外,虽然该滑行设备的底部安装了万向轮,能够达到设备间相互碰撞后自然反弹的运动效果,但该滑行设备无法实现对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滑行和碰撞效果,因而,大幅降低了滑行设备的使用娱乐价值。
第二,现有技术提供的上述用于滑雪场地进行类似于冰壶运动的滑行设备,在开阔场地能够高速滑行,达到滑雪设备的运动效果。但是,如应用于较小空间,并且需要中低速滑行运动时,例如在运动馆、游泳池、滑冰场等室内空间,由于场地空间大小和滑行速度的限制(无动力运动设备),只通过操控设备控制滑行部件中边刃的运动,难以实现灵活转弯动作,无法达到运动效果,运动趣味性也随之大幅降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小空间进行中低速滑行运动且滑行方向可控的滑行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项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其更加适用于较小场地竞赛或者娱乐健身的活动,该滑行设备通过对转向控制部进行技术创新,使得该滑行设备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便捷操控的功能需求,还能适应较小的空间内进行中低速运动游戏,例如运动馆、游泳池等场地,因此显著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安全性和场地适应性,并且可供更多人群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包括滑行部、碰撞部及连接于滑行部和碰撞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滑行部包括底盘及设于所述底盘底部的滑动装置,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滑行部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个转向控制部;所述转向控制部包括固定于所述底盘上的传动杆安装座,所述传动杆安装座上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底盘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传导杆,所述伸缩传导杆上连接有控制把手。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辅助件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辅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一端的传导短杆,所述传导短杆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端部铰接有固定于所述滑动装置上的连杆。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控制把手由把手安装座和控制手柄组成,所述转向控制部还包括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把手安装座和控制手柄之间的离合手柄和连接头,所述控制手柄内壁相对两侧面开设有嵌槽和与所述嵌槽连通的导向滑槽,所述嵌槽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离合手柄外壁相对应两侧面设有与所述导向滑槽滑动连接的导向凸起;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件和锁紧件,所述把手安装座上设有限制所述锁紧件旋转的锁紧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锁紧孔与所述离合手柄铰接,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伸缩传导杆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传动杆上穿设有固定部件。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组相互套接的支撑杆,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滑行部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碰撞部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控制组件。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竖直方向排列的n个通孔,n≥2,及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限位孔,设有所述通孔的支撑杆内设有n个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的限位销及n个用于分别驱动所述限位销伸缩的动力组件。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控制件、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且用于容纳所述限位销的支架及用于推动所述限位销伸出所述通孔的弹簧,所述控制件连接有穿过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销连接的牵引索;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内设有转轴,所述牵引索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销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弹簧。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内壁上的柔性杆,所述柔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杆,所述柔性杆的中部与所述限位销铰接;所述通孔向所述支撑杆内延伸形成滑座,所述支撑杆内壁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设有限制所述限位销移动位移的限位块。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碰撞部包括弹性装置和连接于弹性装置上的强化固定装置;所述强化固定装置包括若干与所述底盘平行布置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控制把手设于所述强化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多模式滑行设备可以是轮滑设备、滑雪设备、滑草设备、滑冰设备、划水设备或冲浪设备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轮、滑雪板、滑草鞋、冰刀、滑水板、滑水方向舵、充气圈或冲浪板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其更加适用于较小场地竞赛或者娱乐健身的活动,该滑行设备通过对转向控制部进行技术创新,使得该滑行设备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便捷操控的功能需求,实现滑行设备在多种场地环境下的娱乐功能,还能适应较小的空间内进行中低速运动游戏,例如运动馆、游泳池等场地,因此显著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安全性、和场地适应性;还能够提高滑行设备使用的运动稳定性、精确性及安全性,进而延长了滑行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可应用于滑行类设备。除碰撞滑行设备以外,凡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应用,都应落入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转向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转向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转向控制部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转向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转向控制部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离合器组件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转向控制部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转向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丝杠和连接件连接剖面图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6转向控制部的爆炸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7支撑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8支撑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9碰撞部的俯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中滑行部和转向控制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11连接杆支撑组件与滑行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11连接杆支撑组件与滑行装置连接爆炸图。
需要解释的是,在部分附图中,底盘的结构以一方形板的结构展示,但其并不是对底盘结构的限定,只是为了清晰地展示转向控制部与底盘和滑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的滑行设备是结合多人协同滑雪设备来详细描述的,但显然该滑行设备还可以应用在多人协同滑沙设备、多人协同滑冰设备、多人协同滑水设备、多人协同冲浪设备、多人协同轮滑设备、多人协同滑草设备、多人协同风筝冲浪设备以及多人协同跳伞设备等其他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央”、“上”、“下”、“左”、“右”、“竖直”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该滑行设备包括滑行部1、碰撞部3及连接于滑行部1和碰撞部3之间的支撑部2,所述滑行部1包括底盘101及设于所述底盘101底部的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为滑轮102,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滑行部1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个转向控制部4;如图3所示,所述转向控制部4包括固定于所述底盘101上的传动杆安装座401,所述传动杆安装座401上穿设有传动杆402,所述传动杆402的一端穿过所述底盘101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杆402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传导杆404,所述伸缩传导杆404上连接有控制把手5。
本发明通过在滑行设备上设置控制滑行部转动方向的转向控制部,其可以对滑动装置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实现对滑行设备运动轨迹的准确控制,显著提高了滑行运动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底盘101为圆形漂浮装置。
现有技术提供的滑行设备在用于滑行运动时,采用了近似长方形形状的底盘,在进行中低速滑行时,以立刃动作转弯,躲过前方障碍物,转弯半径较大,运动效果较差。当该滑行设备用于滑水运动时,滑行部由于需要足够的浮力,造成底盘外形尺寸较长,如其长度超过碰撞部的外形尺寸,在滑行时,设备底部的滑动装置之间容易产生冲撞,引发使用者运动伤病。另一方面,采用近似长方形形状的底盘,在发生撞击时,由于水面以下的部分为不规则形状,导致不同姿态的设备在运动方向上的运动阻力不同,因而,造成滑行碰撞反弹的效果不够稳定,并且容易发生侧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底盘设置成圆形漂浮装置,使得滑动装置外形长度缩小,扩大使用者站立活动空间,滑行设备之间在发生碰撞并反弹时,由于相互的撞击力在同一水平方向,设备依然是水平运动,不易发生侧翻,这样在提高滑行设备操作舒适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滑行效果。
或者,在所有滑行装置都处于自由滑行模式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获得另一种转向方式。将底盘设计成圆形,使得使用者能够利用身体带动滑行设备进行自转;滑行设备在行进中发生自转时,由于底部沿着行进方向左右两侧的滑动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同,给滑行设备带来垂直于行进方向的横向推力,因而滑行设备会在地面上滑出弧线轨迹,自转速越快,弧度也越大。因而,使用者能够利用对滑行设备滑行轨迹的控制躲避场地上的障碍物,不断调整运动方向,最终实现有效滑行、碰撞等操作,在所有滑动装置都处于自由滑行模式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获得另一种转向方式,以此提高运动的趣味性。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传动杆402的一端通过辅助件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辅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402一端的传导短杆403,所述传导短杆403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横杆405,所述连接横杆405的两端部分别铰接有固定于所述滑动装置上的连杆406。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碰撞部3上还设有若干控制抓手,方便运动者抓握。
需要解释的是,所述传导短杆和传动杆之间可通过图7的形式进行连接,传导短杆一端设有通孔,该通孔包括套接孔和限制孔,限制孔内设有固定销400,传动杆套接于套接孔内,限制孔限制传导短杆相对于传动杆的转动,只能随着传动杆运动。其余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结构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在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解释的是本发明转向控制部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了提高对滑动装置的运动实现精确的控制,本发明进一步在滑动装置与传动杆之间设置了辅助件,当控制把手转动时,通过伸缩传导杆带动传动杆的转动,传动杆的转动可以带动传导短杆的转动,进而实现连接横杆上的三个铰接位置的同步运动,达到准确地控制滑动装置运动的功效,提高运动的趣味性。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8-图11所示,所述控制把手5由把手安装座501和控制手柄502组成,继续参考图10-11,所述转向控制部4还包括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把手安装座501和控制手柄502之间的离合手柄410和连接头411,所述控制手柄502内壁相对两侧面开设有嵌槽412和与所述嵌槽412连通的导向滑槽413,所述嵌槽412内设有复位弹簧414,所述离合手柄410外壁相对应两侧面设有与所述导向滑槽413滑动连接的导向凸起415;所述连接头411包括连接件416和锁紧件417,所述把手安装座501上设有限制所述锁紧件417旋转的锁紧孔418,所述连接件416穿过所述锁紧孔418与所述离合手柄410铰接,所述锁紧件417与所述伸缩传导杆404连接。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锁紧件可以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和第二部,如图12所示,第一部可设计成锥台结构,第二部可设计成长方体,而锁紧孔的底部成型为与第一部配合的锥台结构,顶部成型为长方体,且其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最大横截面面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传动杆方向与把手安装座上锁紧孔的方向出现不一致时,离合手柄在提升过程中,与导向滑槽之间发生摩擦,产生被动旋转扭力,带动传动杆产生同轴旋转,纠正传动杆方向,直至两个部件完全吻合。
需要解释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离合手柄在控制手柄内上下运动时,能够保证锁紧件完全的脱离锁紧孔及与锁紧孔配合锁紧两种状态,只要实现上述两种状态,任何尺寸形状的连接件、离合手柄和控制手柄都可以,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通过在转向控制部内引入离合器组件,可以实现滑动装置在自由转向与控制转向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并且转向控制部可以实现对设备运动轨迹的准确控制。该转向控制部工作原理:首先,将把手安装座上的导向滑槽的开孔方向,预设为与滑动装置向正前方滑动时,传动杆的方向;当将离合手柄向上拉动时,离合手柄两侧的导向凸起进入导向滑槽内,且离合手柄向上拉动可带动连接头向上运动,当锁紧件进入到锁紧孔内时,旋转控制把手,此时,在锁紧孔对锁紧件的锁紧作用下带动连接头旋转,由此来实现对滑动装置转向的准确控制,此时,滑动装置进入控制转向的工作模式。当不拉动离合手柄时,离合手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锁紧件完全脱离锁紧孔,传动杆与控制把手为铰接的连接方式,此时控制把手旋转不会带动传动杆的旋转,因此,滑动装置处于自由转向状态。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滑动装置实现了在自由转向与控制转向两种工作模式间的相互转换,满足设备在工作中对不同滑行阶段的功能要求,能够达到实时、精确控制滑行设备运动方向进行准确撞击等运动效果。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4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离合器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416连接的丝杠420,所述丝杠42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离合手柄410并固定于所述离合手柄410的内壁,穿过所述离合手柄410的一端还螺接有螺母419。
如图15所示,该丝杠可以伸入到连接件内实现与连接件螺纹连接。
需要解释的是,本发明的螺杆上可以螺接一个螺母,也可以螺接两个螺母,另一个螺母用于将丝杠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离合手柄的内壁上沿。当滑动装置处于自由转向工作状态时,螺母抵接于离合手柄的内壁下沿,目的是当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推动离合手柄向下运动时,离合手柄带动丝杆向下运动,进而推动连接头,可以保证连接头内的锁紧件能够完全脱离锁紧孔,保障设备在自由转向和控制转向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功能的稳定性和灵活转换。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5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6所示,所述传动杆402上穿设有固定部件430。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是设置在传动杆与固定销之间的。通过设置固定部件可以为滑动设备提供转向力,进而进一步提高滑行效果。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7所示,所述支撑部2包括若干组相互套接的支撑杆201,20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滑行部1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碰撞部3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控制组件,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竖直方向排列的2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及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限位孔11,设有通孔的支撑杆内设有2个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的限位销,分别为第一限位销9和第二限位销10,及2个用于分别驱动所述限位销伸缩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分别与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位置对应且用于容纳限位销的支架8及用于推动限位销伸出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的弹簧14,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穿过所述支架8与所述限位销连接的牵引索13;所述支撑杆内设有转轴,所述牵引索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销连接。
需要解释的是,设置电机驱动只是其中一个方案,也可以实现机械制导,例如也可以通过在控制抓手上设置按键来实现驱动。
工作原理:以一个人操作为例,使用者可以将一只脚踏在底盘上,双手握住控制抓手,另一只跨过碰撞部脚蹬后方的地面使自己获得初始动力,然后将另一只脚收回底盘内;然后使用者通过升降控制组件调整支撑杆至合适的高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入指定位置对指定目标进行碰撞。升降控制组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可以通过动力组件的驱动,使得限位销伸出通孔深入到限位孔内的运动来实现支撑杆高度的调整。
现有技术提供的滑行设备还存在以下缺陷:
第三,为方便用户使用提供了一个碰撞升降设备。由于设备安全防撞部为一个扁平闭合性圆形结构,并且其外部轮廓近似于一弧形曲面,在设备之间发生碰撞时,由于设备之间碰撞接触面较小,如果单纯依靠手部控制,两个设备防撞部水平高度难以达到一致,使得撞击部撞击点高度存在差异,导致设备之间相互撞击的效果不够稳定,甚至可能导致设备因撞击发生翻滚,给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第四,现有技术安全撞击部的内部支撑柱的底部安装固定在安装底盘上,当防撞气囊受到撞击时,冲击力将支撑杆上端产生较大的横向推理,在杠杆原理作用下,支撑杆与底盘固定连接点的破坏力将进一步放大。在反复撞击中,设备安全保护结构容易疲劳变形,因此该项技术方案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对支撑部进行了限定,在碰撞前,通过升降控制组件将碰撞部固定在支撑杆某一设定的高度上,确保设备之间的撞击点在碰撞部外部的同一水平线上。能够保障稳定的撞击效果,提高运动游戏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使用者在撞击前采用蹲姿或者跪姿,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高度,使得身体重心降至约设备总高度的中间水平,因而,无需安全带也能够有效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当使用者开始滑行时,通过升降控制组件控制支撑杆高度抬高到使用者可以舒适地站立操作的高度。进而使得碰撞部始终被锁止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能够确保撞击效果的稳定性。
或者,两个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弹簧。便于滑行设备在滑行中快速提升至碰撞高度,提高设备操作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8所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内壁上的柔性杆15,所述柔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杆16,所述柔性杆15的中部与所述限位销铰接;所述通孔向所述支撑杆内延伸形成滑座17,所述支撑杆内壁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设有限制所述限位销移动位移的限位块18。
该动力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当拉杆向上运动时,柔性杆会发生形变,带动与其铰接的限位销收入支撑杆内,使另一支撑杆可以向下滑动;当拉杆向下运动时,柔性杆会恢复成竖直状态,此时限位销的端部会被推出支撑杆进而通过限位孔使另一支撑杆位置固定;限位块用于防止限位销水平方向的位移,使其与滑座配合,始终保持在水平方向,不会从滑座上脱落;避免限位销在收回支撑杆的过程中掉入支撑杆内,无法正常限位。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9所示,所述碰撞部3包括弹性装置31和连接于弹性装置31上的强化固定装置31;所述强化固定装置31包括若干与所述底盘101平行布置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上。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优选为防撞气囊。
由于防撞气囊为一弹性材料,运动中频繁地拖拽、或者拉动,容易造成防撞气囊局部材料疲劳破损,降低产品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防撞气囊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也降低了使用者对设备运动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弹性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安全稳定性,在弹性装置上安装了强化固定装置。
现有技术提供的滑行设备还存在以下缺陷:
第五,现有设备控制把手直接安装在具有弹性的防撞部件上。由于在运动操作时,需要做出推拉,旋转等动作,控制把手容易随着弹性材料的变形而发生移位,这样就会降低操作的精确性,并且,在撞击阶段,控制把手起到支撑人体,克服运动惯性的作用,控制把手安装基材(防撞部件)容易发生变形,控制把手也会随之扭动。因而,不但降低了设备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产品适应寿命,也容易导致使用者脱手。因此,现有技术方案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将控制把手安装在强化固定装置上,以此提高设备操控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10
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如图20所示,所述滑动装置为滑水方向舵。
实施例11
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该滑行设备与实施例9的基本相同,如图21所示,所述滑动装置为滑草鞋107;所述底盘101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杆支撑组件,所述连接杆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底盘101连接的竖向支撑杆103和倾斜支撑杆104,所述倾斜支撑杆104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10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
需要解释的是,如图22所示,所述倾斜支撑杆104的一端为圆筒结构,其内设有轴承105,所述竖向支撑杆103套接于轴承105内,所述竖向支撑杆103的端部设有螺杆及与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倾斜支撑杆通过连接轴106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
现有滑行设备的滑行装置,例如滑雪板、滑雪橇、滑冰鞋、滑草鞋、冲浪板、滑水方向舵等,均与设备主体结构框架采用固定式连接,在外边动力作用下,设备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不具备万向滑行的功能。
由于自身结构限制,这些滑动装置触地的工作部件不能产生自转。因而,即使设备所受到外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设备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后退,或者停留在原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在底盘和滑动装置之间设置了连接杆支撑组件,其采用多连杆结构,并通过结构改造,将连接杆支撑组件的旋转中心轴与滑动装置中心轴产生错位,并且,滑动装置底盘与连接杆支撑组件之间采用铰接连接方式,使得滑动装置能够围绕连接杆支撑组件产生旋转,具有万向滑行的功能。因而,使得滑行装置,既保持其原有的功能,还能够满足设备在多种环境下的多模式滑行的需求。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包括滑行部(1)、碰撞部(3)及连接于滑行部(1)和碰撞部(3)之间的支撑部(2),所述滑行部(1)包括底盘(101)及设于所述底盘(101)底部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滑行部(1)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个转向控制部(4);所述转向控制部(4)包括固定于所述底盘(101)上的传动杆安装座(401),所述传动杆安装座(401)上穿设有传动杆(402),所述传动杆(402)的一端穿过所述底盘(101)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杆(402)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传导杆(404),所述伸缩传导杆(404)上连接有控制把手(5);
所述传动杆(402)的一端通过辅助件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辅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402)一端的传导短杆(403),所述传导短杆(403)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横杆(405),所述连接横杆(405)的端部铰接有固定于所述滑动装置上的连杆(406);
所述控制把手(5)由把手安装座(501)和控制手柄(502)组成,所述转向控制部(4)还包括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把手安装座(501)和控制手柄(502)之间的离合手柄(410)和连接头(411),所述控制手柄(502)内壁相对两侧面开设有嵌槽(412)和与所述嵌槽(412)连通的导向滑槽(413),所述嵌槽(412)内设有复位弹簧(414),所述离合手柄(410)外壁相对应两侧面设有与所述导向滑槽(413)滑动连接的导向凸起(415);所述连接头(411)包括连接件(416)和锁紧件(417),所述把手安装座(501)上设有限制所述锁紧件(417)旋转的锁紧孔(418),所述连接件(416)穿过所述锁紧孔(418)与所述离合手柄(410)铰接,所述锁紧件(417)与所述伸缩传导杆(40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402)上穿设有固定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若干组相互套接的支撑杆,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滑行部(1)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碰撞部(3)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控制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竖直方向排列的n个通孔,n≥2,及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杆侧壁上开设的限位孔,设有所述通孔的支撑杆内设有n个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的限位销及n个用于分别驱动所述限位销伸缩的动力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控制件、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且用于容纳所述限位销的支架及用于推动所述限位销伸出所述通孔的弹簧,所述控制件连接有穿过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销连接的牵引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内设有转轴,所述牵引索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销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升降弹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内壁上的柔性杆,所述柔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杆,所述柔性杆的中部与所述限位销铰接;所述通孔向所述支撑杆内延伸形成滑座,所述支撑杆内壁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设有限制所述限位销移动位移的限位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3)包括弹性装置和连接于所述弹性装置上的强化固定装置;所述强化固定装置包括若干与所述底盘(101)平行布置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把手(5)设于所述强化固定装置上。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滑行设备选自轮滑设备、滑雪设备、滑草设备、滑冰设备、划水设备或冲浪设备中的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轮、滑雪板、滑草鞋、冰刀、滑水板、滑水方向舵、充气圈或冲浪板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滑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1)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杆支撑组件,所述连接杆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底盘(101)连接的竖向支撑杆(103)和倾斜支撑杆(104),所述倾斜支撑杆(104)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10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
CN201810404421.9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Active CN108371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4421.9A CN108371797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4421.9A CN108371797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1797A CN108371797A (zh) 2018-08-07
CN108371797B true CN108371797B (zh) 2023-12-22

Family

ID=6303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4421.9A Active CN108371797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1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1145B (zh) * 2020-02-23 2020-11-27 齐齐哈尔大学 模拟滑雪运动器
CN114797063B (zh) * 2022-04-21 2024-03-05 北京力量春天健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游泳牵引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030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殷文杰 一种模拟冰壶滑行器
CN104033510A (zh) * 2014-04-11 2014-09-10 苏州八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离合器装置
US9586115B1 (en) * 2011-08-18 2017-03-07 Kid Group, Llc 3D g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5079B2 (en) * 2004-10-27 2006-10-03 Tri-Handling Ltd. Multi-stage adjustable spring resistant belly massag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030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殷文杰 一种模拟冰壶滑行器
US9586115B1 (en) * 2011-08-18 2017-03-07 Kid Group, Llc 3D game
CN104033510A (zh) * 2014-04-11 2014-09-10 苏州八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离合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1797A (zh) 2018-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1797B (zh)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US11926401B2 (en) Personal watercraft
US8636288B2 (en) Street board
US20060287173A1 (en) Balance and motion exercise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device
US20110175338A1 (en) Skateboard Propelling Assist Device
US8465056B2 (en) Longboard skating propulsion pole for land paddling
WO2016130335A1 (en) Recreational power and stabilizing apparatus
WO2018040993A1 (zh) 双板式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KR101591253B1 (ko) 자체 추진력 제공이 가능한 스케이트 보드
US20120091677A1 (en) Skateboard
CN111921182B (zh) 一种多功能滑行运动装备
CA2945719C (en) An accessory for wheelchairs for sports use in playing football and a wheelchair provided with this accessory
WO2018127154A1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单板滑行设备
US20100148459A1 (en) Hand held skating device
CN208260142U (zh) 一种多模式滑行设备
CN206853090U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CN206045357U (zh) 双板式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CN112316401A (zh) 一种扭腰驱动的多种玩法扭推式滑行板
CN104648067A (zh) 一种水陆两用舟及离合加速装置
CN2920820Y (zh) 带有推进装置的水上步行器
CN205460881U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
CN204354750U (zh) 一种水陆两用舟及离合加速装置
KR20100111938A (ko) 인라인 보드
CN215461902U (zh) 一种用于滑雪训练的平衡设备
CN210813845U (zh) 一种扭腰驱动的多种玩法扭推式滑行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