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5581A -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5581A
CN108365581A CN201810462008.8A CN201810462008A CN108365581A CN 108365581 A CN108365581 A CN 108365581A CN 201810462008 A CN201810462008 A CN 201810462008A CN 108365581 A CN108365581 A CN 108365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ing frame
wire
light current
control system
current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20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虎
李松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Zhong An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Zhong An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Zhong An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Zhong An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620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5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5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3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涉及弱电线缆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面间隔设置有横条;所述安装框和横条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并填充有水的空腔;所述安装框的顶面连接有可以变形的变形框,所述变形框包括间隔设置并与横条平行的多个支杆;相邻支杆分别位于横条的两侧;所述支杆上连接有可绕支杆转动绕线板,且支杆位于绕线板的中线位置上;所有绕线板的下方设置有用来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安装盒的弹簧。利用发明能够进行快速安装。

Description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弱电安装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的弱电安装施工都是通过立式的弱电箱安装的,通常是安装在一块接线板;具体再通过接线端子、接线架和绝缘子连接安装;但是对于一些弱电井或者隧道洞口的弱电设备的安装可能会不适用弱电箱的安装;因为隧道洞口或者弱电井的进入空间普遍较小;通过弱电箱安装或者将整体的弱电设备、电缆或者接线端子安装在一块接线板上会占用较多的空间,造成出行不方便;而且普通的弱电箱安装由于连接电缆过多导致线路比较凌乱,各电缆之间不能张紧调节,线路相互搭接很容易过热烧毁绝缘引起短路;而且在安装收线放线的时候也非常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面间隔设置有横条;所述安装框和横条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并填充有水的空腔;所述安装框的顶面连接有可以变形的变形框,所述变形框包括间隔设置并与横条平行的多个支杆;相邻支杆分别位于横条的两侧;所述支杆上连接有可绕支杆转动绕线板,且支杆位于绕线板的中线位置上;所有绕线板的下方设置有用来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安装盒的弹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支杆位于绕线板的中线位置上,也就是说绕线板位于支杆两侧的部分是形状大小相同的结构,这使得绕线板的左右部分不受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使绕线板不会发生倾斜,各个绕线板均设置在两个横条之间,水平设置的绕线板能够和横条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顶面,能够使安装框以及安装框上的各个电子元器件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安装结构。
将电路板安装在安装盒上,将导线缠绕在绕线板上,能够使导线更加规整,避免造成导线杂乱无序,影响维修,影响散热的情况。绕线板都是布置在横条两侧的,横条和整个安装框都是装有用来冷却的水,使各个电路板结构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和散热空间,避免了热量集聚,影响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工作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变形框是可变形的,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变形框的长和宽,使变形框搭建形成的电路安装空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本发明将导线和各种电子元器件集中的电路板分开设置,使安装的时候能够按照各自位置快速安装。
安装盒位于所有绕线板的下方,使导线和安装盒中的电路板能够上下分开设置,避免导线堆在电路板周围,阻碍电路板散热,造成热量集聚,同时,上下设置的绕线板和安装盒能够方便快速地将需要安装的电路结构安装上去。安装盒由弹簧支撑,使安装盒中安装的电路板增多时,整个安装盒的重量会增加,安装盒向下压迫弹簧,使安装盒向下移动,拉大了与绕线板的距离,自动调节电路板到绕线板之间的距离,避免过多电路板和导线集聚导致散热效果不好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设置绕线板,可以先安装好安装盒上的电路板后,再根据安装盒与绕线板的距离调节非缠绕导线的长度,将多余的导线长度通过转动绕线板而使导线缠绕上去。
本发明不仅便于安装,还能有效保证各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便于散热。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安装盒的下方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摇杆,沿着摇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降温箱;所述降温箱与安装框中的空腔连通,所述摇杆伸入到降温箱内。
当安装盒中电路板增加时,或者是安装盒因为使用时间长而由灰尘等杂物沉积时,都会使安装盒整体重量增加,向下压迫气囊,使气囊向气缸通气,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向外运动,与气缸活塞杆连接的摇杆在降温箱内产生移动,摇杆移动会使降温箱中的水移动,进而使与降温箱连通的安装框中的水和横条中的会移动,水在移动的时候能够更大面积地接收热量和传送热量,使安装框和横条中的水冷效果增加,使整个安装框内的散热强度增加。本发明能够有效根据安装盒的实际情况,自动地增加散热强度。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源消耗少。
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气囊内装的气体为氮气。
氮气受热易膨胀,当安装框内各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过高的时候,会使气囊中的氮气膨胀,形成较高气压,推动气缸运动,使活塞杆推动摇杆在降温箱内移动,加快整个安装框和横条中的水循环,增加散热强度,使安装框内的温度能够尽快恢复到适于电子元器件工作的温度。
方案四:在方案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气囊与所述气缸之间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被气流驱动转动的风扇。
在连通管上设置风扇,当氮气从气囊经过连通管流向气缸的时候会形成气流,气流驱动风扇,使风扇在转动扇风,能够将安装框包围的空间内的热量都尽可能地扇走,本发明在水冷的基础上增加风冷,使散热冷却效果更好,且本发明结构简单,耗费能源较少。
方案五:在方案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风扇,包括转动连接在连通管管壁上的内扇片以及与内扇片联动的外扇片;所述内扇片位于连通管内,所述外扇片位于连通管外。
当气流经过连通管的时候推动内扇片转动,内扇片转动带动外扇片转动,使外扇片在转动过程中形成风,将安装框包围的空间内的热量都尽可能多地吹出去。
方案六:在方案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外扇片和内扇片均分别形成同轴的螺旋桨结构,单个外扇片面积大于单个内扇片的面积。
在连通管内,气流推动内扇片形成的螺旋桨转动,带动与内扇片螺旋桨同轴的外扇片螺旋桨,外扇片螺旋桨在转动的时候带动周围的空气对流形成风。外扇片的面积大于内扇片,使外扇片每次扇动的空气量较大,形成的风较大,将更加有利于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实施例中风扇与连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框1、横条2、变形框3、支杆4、绕线板5、连接带6、安装盒7、气囊8、弹簧9、降温箱10、连通管11、风扇12、气缸13、摇杆14、外扇片15、内扇片16。
如图1和图2所示,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安装框1,安装框1的顶框呈“口”字型开口,安装框1的底板和左侧板以及右侧板都为中空的平板结构,还包括间隔安装在安装框1上的四个横条2,四个横条2之间的镂空以及四个横条2与安装框1之间的镂空,就是用来安装支杆4和绕线板5的空间。安装框1和横条2之间都有装满水的空腔。
在安装框1的顶框上卡接有长宽可变的变形框3,整个变形框3将所有横条2包围在内部,变形框3上间隔卡接有三根支杆4,其中每个支杆4都与横条2平行,支杆4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安装框1的镂空位置上。以支杆4为中轴,在每个支杆4上铰接绕线板5,每个支杆4与绕线板5的连接处位于该绕线板5的中线位置上,使一个绕线板5位于支杆4两侧的部分形状、大小、重量完全相同,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绕线板5能够水平放置。
所有绕线板5的下方或者说顶框的下方安装有用来安装电路板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盒7。
如图2所示,所有绕线板5的左侧均与安装盒7的顶端通过连接带6连接,连接带6为用来使导线穿过的套管,通过连接带6有利于保护未缠绕的导线,当安装盒7向下运动时,可以拉动绕线板5的左侧向下运动,绕线板5的右侧向上运动,使绕线板5形成倾斜状态,然后再回到水平状态,在整个转圈过程中,缠绕在绕线板5上的导线被缠绕或者被散开,能够起到自动调节非缠绕导线长度的作用,同时,绕线板5在转动的时候,也会形成风,对安装框1内部的空间进行进一步散热。安装盒7的底面和安装框1的底板之间连接有四根用来支撑安装盒7的弹簧9。当安装盒7中不装任何电路板的时候,安装盒7自身的重力与弹簧9的支撑力达到平衡,当在安装盒7中逐渐安装电路板,或者因为灰尘等原因使安装盒7的重量增加。使安装盒7向下运动,同时通过连接带6拉动绕线板5转动。
安装盒7的下方位于四根弹簧9之间的位置放置有充满气的塑胶气囊8,气囊8内填充有氮气,气囊8的右端通过连通管11连通有气缸13,气缸13的活塞杆向上垂直连接有伸出地面的摇杆14,摇杆14为一个长杆机构,气缸13的活塞杆在前后运动的时候,使得摇杆14跟着前后运动。在地安装框1的右端安装了与安装框1连通的降温箱10,降温箱10的长度方向和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一致。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气囊8中的氮气,在感受到安装框1内的较高热量形成的较高温度时,即使安装盒7的重量没有变化,气囊8也会因为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向气缸13通气,使气缸13活塞杆运动,这样就会使摇杆14摇动空腔中的水,使水在安装框1和横条2以及降温箱10的空腔回路中循环运动,使水能够更大面积地接触和运送热量,加大降温散热的轻度,在连通管11上设置风扇12,利用通过连通管11的气流推动风扇12转动,使风扇12向安装框1包围的空间扇风,进一步进行散热降温。
如图3所示,风扇12,包括转动连接在连通管11管壁上的内扇片16以及与内扇片16联动的外扇片15;所述内扇片16位于连通管11内,所述外扇片15位于连通管11外。外扇片15和内扇片16均分别形成同轴的螺旋桨结构,单个外扇片15面积大于单个内扇片16的面积。内扇片16形成的更像是一个用来驱动轴转动的螺旋驱动结构,而外扇片15形成的更像是用来扇风的扇叶结构,其具体结构采用具有此功能的现有结构即可,在此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外扇片15的数量小于内扇片16的数量,这样能够使整个风扇12受到的阻力更小。
当气流经过连通管11的时候推动内扇片16转动,内扇片16转动带动外扇片15转动,使外扇片15在转动过程中形成风,将安装框1包围的空间内的热量都尽可能多地吹出去。
在连通管11内,气流推动内扇片16形成的螺旋桨转动,带动与内扇片16螺旋桨同轴的外扇片15螺旋桨,外扇片15螺旋桨在转动的时候带动周围的空气对流形成风。外扇片15的面积大于内扇片16,使外扇片15每次扇动的空气量较大,形成的风较大,将更加有利于散热。
风扇的转轴与连通管管壁的交接处安装有密封套,使风扇的转轴即使转动也不会影响连通管的密封性。同样,摇杆在与降温箱的连接处也套有密封套,使摇杆即使在降温箱内移动也不会影响降温箱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面间隔设置有横条;所述安装框和横条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并填充有水的空腔;所述安装框的顶面连接有可以变形的变形框,所述变形框包括间隔设置并与横条平行的多个支杆;相邻支杆分别位于横条的两侧;所述支杆上连接有可绕支杆转动绕线板,且支杆位于绕线板的中线位置上;所有绕线板的下方设置有用来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安装盒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的下方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摇杆,沿着摇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降温箱;所述降温箱与安装框中的空腔连通,所述摇杆伸入到降温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装的气体为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所述气缸之间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被气流驱动转动的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转动连接在连通管管壁上的内扇片以及与内扇片联动的外扇片;所述内扇片位于连通管内,所述外扇片位于连通管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扇片和内扇片均分别形成同轴的螺旋桨结构,单个外扇片面积大于单个内扇片的面积。
CN201810462008.8A 2018-05-15 2018-05-15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8365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2008.8A CN10836558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2008.8A CN10836558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5581A true CN108365581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12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2008.8A Pending CN10836558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55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904A (zh) * 2020-07-15 2020-11-17 刘宝军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电缆保护套
CN113471921A (zh) * 2021-06-30 2021-10-01 陈小锋 一种综合管廊的管道连接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904A (zh) * 2020-07-15 2020-11-17 刘宝军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电缆保护套
CN111952904B (zh) * 2020-07-15 2022-01-28 江苏衡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电缆保护套
CN113471921A (zh) * 2021-06-30 2021-10-01 陈小锋 一种综合管廊的管道连接装置
CN113471921B (zh) * 2021-06-30 2022-06-07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的管道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581A (zh)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CN108811443A (zh) 一种水冷和风冷结合式通信柜
US20140377066A1 (en) Portable Self-Inflating Airborne Wind Turbine System
CN105978583A (zh) 卫星发射机系统
CN107613740A (zh) 一种具有环境监测功能的路由器
CN2101013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机柜防水浸底座结构
CN208401461U (zh) 弱电线缆连接控制系统
CN206861170U (zh) 用于机电安装设备的调节装置
CN115980119B (zh) 一种岩溶区露天边坡岩体冻融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6093400U (zh) 一种高清摄像机固定结构
CN101662317B (zh) 一种远端射频模块的安装方法和装置
CN104411148B (zh) 一种热辐射防护机柜
CN106304777A (zh) 星载相控阵天线地面竖直测试用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CN111021812A (zh) 一种小型可调节5g信号接收塔
CN203423839U (zh) 一种电子镇流器壳体结构
CN216083074U (zh) 一种坝体监测用雷达的散热装置
CN211720874U (zh) 无线自组网设备箱
CN112638136A (zh) 一种专用于户外电子显示屏散热保护设备
CN209462480U (zh) 一种高清电视机保护壳
CN208225657U (zh) 一种便拆卸型隔热变压器
CN207816315U (zh) 一种用于冷热电三联闭环调节的传感装置
CN206071832U (zh) 一种风冷式活塞空气压缩机
CN215073557U (zh) 一种山地果茶园轨道运输机的主机散热机构
CN110022665A (zh) 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降温装置
CN21943283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安防监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