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876A -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876A
CN108352876A CN201680043255.3A CN201680043255A CN108352876A CN 108352876 A CN108352876 A CN 108352876A CN 201680043255 A CN201680043255 A CN 201680043255A CN 108352876 A CN108352876 A CN 108352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order
pmi
dimension
code b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32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876B (zh
Inventor
M.S.拉曼
南英韩
O.埃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04B7/0479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arrays,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能够与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UE)包括多个天线端口P,所述UE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指示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N1,N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1,O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度中的DFT波束的相应的过采样因子;以及多个码本子集选择配置中的码本子集选择配置。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维中的两个相邻波束组的前导波束索引的相应差异的第一和第二波束跳跃数(S1,S2),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跳跃数(S1,S2)确定包括第一PMI(i1,1,i1,2)和第二PMIi2的多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并使得该收发器将包含多个PMI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基站。

Description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与二维发送天线阵列相关联的码本设计和结构。这样的二维阵列与通常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MIMO)(FD-MIMO)的MIMO系统的类型相关联。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创新之一。近期,无线通信业务用户突破50亿,并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数据设备(如平板电脑,“记事本”计算机,网络书籍,电子书阅读器和机器类型的设备)的消费者和业务越来越流行,无线数据流量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移动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并支持新的应用和部署,无线接口效率和覆盖范围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二维发送天线阵列的高级码本设计和使用二维发送天线阵列的发送方案。
技术方案
本公开涉及将被提供用于支持比诸如长期演进(LTE)之类的第四代(4G)通信系统更高的数据速率的预第五代(5G)或5G通信系统。
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与包括多个天线端口P的基站(BS)通信的用户设备(UE)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指示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N1,N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1,O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度中的DFT波束的相应的过采样因子;以及多个码本子集选择配置中的码本子集选择配置。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维中的两个相邻波束组的前导波束索引的相应差异的第一和第二波束跳跃数(S1,S2),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跳跃数(S1,S2)确定包括第一PMI(i1,1,i1,2)和第二PMIi2的多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并使得该收发器将包含多个PMI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基站。其中秩3和4的跳跃数(S1,S2)被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时;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时;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3时;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4。其中秩1和2的参数(S1,S2)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时;(S1,S2)=(2,2),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3和4时。其中秩5至8的参数(S1,S2)被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以及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3和4时。
一种包括多个天线端口p的基站(BS),所述BS包括发送器、接收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指示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N1,N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1,O2),指示第一和第二维度中的DFT波束的相应的过采样因子;以及多个码本子集选择配置中的码本子集选择配置。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跳跃数(S1,S2)确定的包括第一PMI(i1,1,i1,2)和第二PMIi2的多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PMI来确定预编码器以对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其中秩3和4的跳跃数(S1,S2)被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时;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时;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3时;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4。其中秩1和2的参数(S1,S2)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时;(S1,S2)=(2,2),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3和4时。其中秩5至8的参数(S1,S2)被定义为:(S1,S2)=(1,1),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1;以及当码本子集选择配置等于2,3和4时。
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为二维发送天线阵列提供高级码本设计并且能够使用二维发送天线阵列实现有效操作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网络;
图2A和图2B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
图3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用户设备;
图3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增强型节点B(eNB);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的逻辑端口到天线端口映射400;
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天线端口(AP)索引1的4×4双极化天线阵列500以及图5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天线端口索引(AP)索引2的相同的4×4双极化天线阵列510;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双极化天线阵列上的TX天线元件(或TXRU)的编号;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1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2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3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1:同相正交性;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2:水平波束正交性的图示;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3:垂直波束正交性的图示;
图13示出波束组类型4:水平和垂直波束正交性;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秩-1i2上的子集限制;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三个波束分组方案1500的波束组中的示例性波束索引;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L1,L2)=(2,2)的其余四个秩-2波束对的不同备选方案;
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每层16个波束的总的秩-2波束对组合;
图1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Rel-10 8-Tx设计扩展到2D所获得的秩-2波束对组合;
图1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构造秩-2主码本的方法;
图20A至图20D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预编码器码本构造;
图2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1D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16端口;
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1D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12端口;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12和16端口的主波束组;
图2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8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2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示例性波束分组方案;
图2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示例性波束分组方案;
图2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2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2个天线端口的较短维度的示例性秩3-4正交波束对;
图3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N1≥N2情况;
图3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较短维度上用于N2≥4个天线端口的秩3-4正交波束对;
图3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N1,N2)=(4,2)的秩5-8正交波束组合;
图3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N1,N2)=(3,2)的秩5-8正交波束组合;
图3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包括W1波束组的秩3-4主码本;
图3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36A和图3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
图3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13700:(L1,L2)=(4,2);
图3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2 3800:(L1,L2)=(4,1);
图3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3 3900:(L1,L2)=(2,2);
图4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44000:(L1,L2)=(2,1);
图4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当k=0时针对秩3-4的示例正交波束;
图4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5-6正交波束类型4200;
图4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选秩7-8正交波束类型;
图4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对于秩3-4、由k=0,1,2索引的三个示例性正交波束组4400;
图4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当k=0时针对秩3-4的示例性正交波束4500;
图4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5-8:16端口的正交波束分组4600;
图4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5-8:12端口的示例正交波束分组;
图4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5-8:8端口的示例性正交波束分组;
图4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的示例;
图5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的示例;
图5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5100的示例;
图5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5200的示例;
图53A和53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1:(L1,L2)=(4,2);
图5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2:(L1,L2)=(4,1);
图55A和55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3:(L1,L2)=(2,2);和
图56A和5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4:(L1,L2)=(2,1);
图57示出表9;
图58示出表10;
图59A示出表11-1,图59B示出表11-2,并且图59C示出表11-3;
图60A示出表12-1,图60B示出表12-2,图60C示出表12-3,而图60D示出表12-4;
图61A示出表13-1,图61B示出表13-2,图61C示出表13-3,并且图61D示出表13-4;
图62A示出表14-1;
图62B示出表14-2;
图62C示出表14-3;
图62D示出表14-4;
图63A示出表15-1,图63B示出表15-2,图63C示出表15-3,而图63D示出表15-4;
图64A,64B和64C示出表19;
图65A和65B示出表20;
图66示出表21;
图67示出表25;
图68A和68B示出表29;
图69示出表32;
图70示出表35;
图71示出表36;
图72示出表43;
图73示出表44;
图74示出表48;
图75示出表49;
图76示出表56;
图77示出表57;
图78示出表59;
图79示出表60;
图80示出表62;
图81示出表63;
图82示出表66;
图83示出表67;
图84A和84B示出表77;
图85示出表79;
图86示出表80;
图87A示出表87-1;
图87B示出表87-2;
图87C示出表87-3;
图87D示出表87-4;
图88A示出表88-1;
图88B示出表88-2;
图88C示出表88-3;
图88D示出表88-4;
图89A示出表89-1;
图89B示出表89-2;
图89C示出表89-3;
图89D示出表89-4;
图89E示出表89-5;
图90A示出表90-1;
图90B示出表90-2;
图90C示出表90-3;
图90D示出表90-4;
图90E示出表90-5;
图90F示出表90-6;
图91A示出表91-1;
图91B示出表91-2;
图91C示出表91-3;
图91D示出表91-4;
图92A示出表92-1;
图92B示出表92-2;
图92C示出表92-3;
图92D示出表92-4;
图93A示出表93-1;
图93B示出表93-2;
图93C示出表93-3;
图93D示出表93-4;
图93E示出表93-5;
图94A示出表94-1;
图94B示出表94-2;
图94C示出表94-3;
图94D示出表94-4;
图94E示出表94-5;
图95A示出表95-1;
图95B示出表95-2;
图95C示出表95-2;
图95D示出表95-3;
图96A示出表96-1;
图96B示出表96-2;
图96C示出表96-3;
图96D示出表96-4;
图97A示出表97-1;
图97B示出表97-2;
图97C示出表97-3;
图97D,97E和97F示出表97-4;
图98A示出表98-1;
图98B示出表98-2;
图98C示出表98-3;
图98D,98E和98F示出表98-4;
图99A和99B示出表99;
图100A和100B示出表100;
图101A,101B,101C和101D示出表101;
图102A,图102B,图102C和图102D图示了表1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讨论的图1至图56以及用于描述本专利文件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
以下文件和标准描述通过引用结合到本公开中,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1)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TS 36.211,“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物理信道和调制)”,Relaease-12;(2)3GPP TS 36.212,“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复用和信道编码)”,Release-12;和(3)3GPP TS36.213,“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物理层步骤)”,Release-12。
为了满足自部署4G通信系统以来已经增加的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5G前通信系统。因此,5G或5G之前的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越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较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的,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波束成形、海量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规模天线技术在5G通信系统中被讨论。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型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正在进行。
在5G系统中,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先进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稀疏码多址(SCMA)。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网络100。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100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无线网络100的其它实施例。
无线网络100包括e节点B(eNB)101、eNB 102和eNB 103。eNB 101与eNB 102和eNB103通信。eNB 101还与例如互联网,专有IP网络或其他数据网络的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IP)网络130通信。
取决于网络类型,可以使用诸如“基站”或“接入点”的其他公知术语来代替“e节点B”或“eNB”。为了方便起见,术语“e节点B”和“eNB”在本专利文档中被用来指代提供到远程终端的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而且,取决于网络类型,可以使用诸如“移动台”、“用户站”、“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者“用户设备”的其他公知术语来代替“用户设备”或“UE”。为了方便起见,在本专利文档中使用术语“用户设备”和“UE”来指无线地接入eNB的远程无线设备,无论UE是移动设备(诸如手机或智能手机)还是通常被视为固定设备(如台式电脑或自动售货机)。
eNB 102向eNB 102的覆盖区域120内的第一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一多个UE包括:UE 111,其可以位于小型企业(SB);UE 112,其可以位于企业(E)中;UE 113,其可以位于WiFi热点(HS)中;UE 114,其可以位于第一住宅(R)中;UE115,其可以位于第二住宅(R)中;和UE116,其可以是像手机、无线笔记本电脑、无线PDA等的移动设备(M)。eNB 103为eNB 103的覆盖区域125内的第二多个UE提供到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二多个UE包括UE 115和UE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eNB 101-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5G、长期演进(LTE)、LTE-A、WiMAX或其他高级无线通信技术来彼此通信并且与UE 111-116进行通信。
虚线表示覆盖区域120和125的大致范围,为了说明和解释的目的,覆盖区域120和125大致示出为圆形。应当清楚地理解,与eNB相关联的覆盖区域(例如覆盖区域120和125)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这取决于eNB的配置以及与自然和人为障碍关联的无线电环境中的变化。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BS 101、BS 102和BS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的2D天线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BS 101、BS 102和BS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持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尽管图1示出无线网络100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1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无线网络10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布置包括任意数量的eNB和任意数量的UE。而且,eNB 101可以直接与任意数量的UE进行通信,并且向这些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类似地,每个eNB 102-103可以直接与网络130通信,并且向UE提供直接无线宽带接入。此外,eNB 101、102和/或103可以提供对诸如外部电话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数据网络之类的其他或另外的外部网络的接入。
图2A和2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在以下描述中,发送路径200可被描述为在eNB(诸如eNB 102)中实现,而接收路径250可被描述为在UE(诸如UE 116)中实现。然而,将理解,接收路径250可以在eNB中实现,并且发送路径200可以在UE中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接收路径250被配置为支持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发送路径200包括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串-并(S-P)块210、大小为N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215、并-串(P到S)块220、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和上变换器(UC)230。接收路径250包括下变换器(DC)255、移除循环前缀块260、串-并(S-to-P)块265、大小为N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块270、并-串(P-to-S)块275以及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
在发送路径200中,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接收一组信息比特,应用编码(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并调制输入比特(诸如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来生成频域调制码元序列。串-并块210将串行调制码元转换(例如,解复用)为并行数据以便生成N个并行码元流,其中N是在eNB102和UE116中使用的IFFT/FFT大小。大小为N的IFFT块215对N个并行码元流执行IFFT运算以产生时域输出信号。并-串块220对来自大小为N的IFFT块215的并行时域输出码元进行转换(例如多路复用),以便生成串行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将循环前缀插入到时域信号。上变换器230将添加循环前缀块225的输出调制(例如,上变换)为RF频率,以经由无线信道传输。信号也可以在转换到RF频率之前在基带上被滤波。
从eNB 102发送的RF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之后到达UE 116,并且在UE116处执行与eNB 102的相反的操作。下变换器255将接收到的信号下变换到基带频率,并且移除循环前缀块260移除循环前缀以生成串行时域基带信号。串-并块265将时域基带信号转换成并行时域信号。大小为N的FFT块270执行FFT算法以生成N个并行频域信号。并-串块275将并行频域信号转换为调制数据码元序列。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对调制码元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原始输入数据流。
eNB 101-103中的每一个可以实现类似于在下行链路中向UE 111-116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现类似于在来自UE 111-116的上行链路中接收的接收路径250。类似地,UE 111-116中的每一个可以实现用于在上行链路中向eNB 101-103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现用于在来自eNB 101-103的下行链路中接收的接收路径250。
图2A和2B中的每个组件可以仅使用硬件或使用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组合来实现。作为特定示例,图2A和2B中的至少一些组件可以用软件来实现,而其他组件可以用可配置硬件或者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混合来实现。例如,FFT块270和IFFT块215可以被实现为可配置的软件算法,其中可以根据实施来修改大小N的值。
而且,虽然被描述为使用FFT和IFFT,但这仅仅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变换,例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函数。可以理解,对于DFT和IDFT函数,变量N的值可以是任何整数(例如1,2,3,4等),而变量N的值可以是用于FFT和IFFT函数的二的幂(例如1,2,4,8,16等)的任何整数。
尽管图2A和图2B示出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示例,但是可以对图2A和图2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2A和2B中的各种组件可以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需要添加额外的组件。而且,图2A和图2B意图示出可以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类型的示例。任何其他合适的体系结构都可以用来支持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
图3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UE 116。图3A中示出的UE 116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UE 111-115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UE进入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A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为UE的任何特定实现。
UE116包括天线305、射频(RF)收发器310、发送(TX)处理电路315、麦克风320和接收(RX)处理电路325。UE116还包括扬声器330、主处理器340、输入/输出(I/O)接口(IF)345、小键盘350、显示器355和存储器360。存储器360包括基本操作系统(OS)程序361和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362。
RF收发器310从天线305接收由网络100的eNB发送的输入RF信号。RF收发器310将输入RF信号下变换以产生中频(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25,RX处理电路325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25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扬声器330(例如用于语音数据)或发送到主处理器340用于进一步处理(例如用于网页浏览数据)。
TX处理电路315从主处理器340接收来自麦克风320的模拟或数字语音数据或其他输出基带数据(诸如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15对输出的基带数据进行编码、多路复用和/或数字化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10从TX处理电路315接收输出的处理后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基带或IF信号上变换为经由天线305发送的RF信号。
主处理器3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并且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中的基本OS程序361,以便控制UE116的整体操作。例如,主处理器340可以控制RF收发器310,RX处理电路325和TX处理电路315根据众所周知的原理接收正向信道信号和发送反向信道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处理器340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主处理器340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60中的其他过程和程序,诸如用于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的操作。主处理器340可以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6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处理器340被配置为基于OS程序361或者响应于从eNB或运营商接收的信号来执行应用362。主处理器340还耦合到I/O接口345,I/O接口345向UE 116提供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手持式计算机的其他设备的能力。I/O接口345是这些附件与主控制器340之间的通信路径。
主处理器340还耦合到小键盘350和显示单元355。UE 116的操作者可以使用小键盘350将数据输入到UE 116中。显示器35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其他能够呈现例如来自网站的文本和/或至少有限图形的显示器。
存储器360耦合到主处理器340。存储器360的一部分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而存储器360的另一部分可以包括闪存或其它只读存储器(ROM)。
尽管图3A示出UE116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3A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3A中的各种组件可以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需要添加额外的组件。作为特定示例,主处理器340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处理器,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单元(GPU)。而且,虽然图3A示出配置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UE116,但是UE可以被配置为作为其他类型的移动或静止设备来操作。
图3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eNB102。图3B中所示的eNB102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其他eNB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eNB进入各种配置,并且图3B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为eNB的任何特定实现。注意到,eNB 101和eNB 103可以包括与eNB 102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3B所示,eNB 102包括多个天线370a-370n、多个RF收发器372a-372n、发送(TX)处理电路374和接收(RX)处理电路376。在某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多个天线370a-370n中的一个包括2D天线阵列。eNB 102还包括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以及回程或网络接口382。
RF收发器372a-372n从天线370a-370n接收输入的RF信号,诸如由UE或其他eNB发送的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对输入的RF信号进行下变换以产生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76,RX处理电路376通过对基带信号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76将处理后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理器378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74从控制器/处理器378接收模拟或数字数据(诸如语音数据、web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74将输出的基带数据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从TX处理电路374接收输出处理后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基带或IF信号上变换为经由天线370a-370n发送的RF信号。
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包括控制eNB 102的整体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控制由RF收发器372a-372n、RX处理电路376和TX处理电路374按照众所周知的原理进行的正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反向信道信号的发送。控制器/处理器378也可以支持附加功能,例如更高级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执行诸如由BIS算法执行的盲干扰感测(BIS)过程,并且解码减去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在eNB102中支持各种其他功能中的任何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80中的程序和其他处理,诸如基本OS。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支持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支持实体(诸如网络RTC)之间的通信。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80。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耦合到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允许eNB102通过回程连接或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通信。接口382可以支持通过任何合适的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例如,当eNB102被实现为蜂窝通信系统(诸如支持5G、LTE或LTE-A的一个)的一部分时,接口382可以允许eNB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回程与其它eNB通信连接。当eNB102被实现为接入点时,接口382可以允许eNB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到更大的网络(诸如因特网)。接口382包括支持通过诸如以太网或RF收发器的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的任何合适的结构。
存储器380耦合到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的一部分可以包括RAM,并且存储器380的另一部分可以包括闪存或其他ROM。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BIS算法的多个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多个指令被配置为使控制器/处理器378执行BIS处理并且解码减去由BIS算法确定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之后的接收到的信号。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eNB102的发送和接收路径(使用RF收发器372a-372n、TX处理电路374和/或RX处理电路376来实现)支持与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的通信。
尽管图3B图示了eNB102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3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eNB102可以包括图3中所示的每个组件的任意数量。作为特定示例,接入点可以包括多个接口382,并且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支持路由功能以在不同网络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作为另一个具体示例,虽然示出为包括TX处理电路374的单个实例和RX处理电路376的单个实例,但是eNB102可以包括每个(例如每个RF收发器一个)的多个实例。
逻辑端口到天线端口映射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的逻辑端口到天线端口映射400。图4中示出的端口映射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然而,端口映射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4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为端口映射的任何特定实现。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逻辑端口到天线端口映射400。在该图中,每个逻辑端口上的Tx信号被馈送到(例如,大小为Mx1)的天线虚拟化矩阵,其输出信号被馈送到一组M个物理天线端口中。在一些实施例中,M对应于基本垂直轴上的天线元件的总数或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M对应于基本上垂直的轴上的天线元件的总数量或数量与S的比率,其中M和S被选择为正整数。
图5A示出具有天线端口(AP)索引1的4×4双极化天线阵列500,而图5B示出具有天线端口(AP)索引2的相同4×4双极化天线阵列510。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标记的天线元件被逻辑地映射到单个天线端口上。通常,一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通过虚拟化组合的多个天线元件(物理天线)。这个4×4的双极化阵列可以被视为16×2=32个元素的阵列。垂直维度(由4行组成)除了横向维度上的方位波束形成之外(包括4列双极化天线),还有助于提升波束形成。Rel.12LTE标准化中的MIMO预编码(根据TS36.211的6.3.4.2节和6.3.4.4节;和TS36.213的7.2.4节)主要被设计为针对一维天线阵列提供预编码增益。尽管固定波束成形(即,天线虚拟化)可以在高程维度上实现,但不能收获由信道的空间和频率选择本性提供的潜在增益。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阵列600上的TX天线元件(或TXRU)的另一编号。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
在某些实施例中,eNB配备有包括具有P=2极化的M行和N列的2D矩形天线阵列(或TXRU),其中每个元素(或TXRU)用(m,n,p)索引,并且m=0,...,M-1,n=0,...,N-1,p=0,...,P-1,如图6所示,M=N=4。当图6所示的例子表示TXRU阵列时,TXRU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在一个示例(1维(1D)子阵列分区)中,包括具有2D矩形阵列的相同极化的列的天线阵列被划分为M个连续元素组,并且M个组对应于图6中的TXRU阵列中具有相同的极化的列中的M个TXRU。在稍后的实施例中,(M,N)有时表示为(NH,NV)或(N1,N2)。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包括Q=MNP个数量的CSI-RS端口的CSI-RS资源,其中CSI-RS资源与子帧中一对PRB中的资源元素(RE)的MNP数量相关联。
UE经由高层被配置有CSI-RS配置,配置Q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A(1)到A(Q))。UE还配置有与CSI-RS配置关联的经由高层的CSI报告配置。CSI报告配置包括指示CSI-RS分解信息(或者组件PMI端口配置)的信息元素(IE)。信息元素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整数,例如N1和N2,其分别指示第一维度的第一数目的天线端口,以及第二维度的第二数目的天线端口,其中Q=N1·N2
当UE配置有(N1,N2)时,UE使用由双分量码本(N1-Tx码本(码本1)和N2-Tx码本(码本2))构成的合成预编码器来计算CQI。当W1和W2分别是码本1和码本2的预编码器时,复合预编码器(大小为P×(秩))是两者的(列式)克罗内克积如果配置了PMI报告,则UE将报告对应于所选对W1和W2的至少两个分量PMI。
在一种方法中,根据双码本结构进行进一步分解W1或W2。例如,W1进一步分解为:
如果秩1;和如果秩2,
其中p1和p2是使总传输功率为1的归一化因子,vm是具有过采样因子o1的(N1/2)-TxDFT码本中的第m个DFT向量,并且是同相。此外,索引m,m',n确定预编码器W1
如果传输秩是一(或者传输层的数量是1),则将通过导出CQI;并且如果传输秩是二,则将通过导出CQI。
在该方法的一个示例中,N1=8和N2=4,并且根据图5(b)对TXRU(或天线端口)进行编号。在这种情况下,W1进一步分解为:如果秩1;和如果秩2,
其中vm是具有过采样因子8的4-Tx DFT码本中的第m个DFT向量;并且而且,通过一个传输层,将使用预编码器来导出CQI;并且通过两个传输层,将使用预编码器来导出CQI。
在另一种方法中,根据具有两个级的双码本结构进一步分解W1和W2。第一级码本用于表示WB和长期信道,第二级码本用于表示SB和短期信道。例如,W1和W2可以分别分解为W1=U1V1和W2=U2V2,其中:
·U1和U2属于第一级的码本V1和V2属于第二级的码本
·双码本包括具有过采样因子o1的(N1/2)-Tx DFT码本中的DFT向量,其中第一级码本对应于一组固定数量L1的均匀间距的波束,并且第二级码本对应于L1波束中选择的一个波束和应用交叉polco相位
·包括具有过采样因子o2的(N2)-Tx DFT码本中的DFT向量,其中第一级码本对应于一组固定数量L2的均匀间距的波束,并且第二级码本对应于从L2波束中选择的一个波束;
在特殊情况下,均匀间距的波束是连续间距的波束。
根据两组参数来定义波束分组方案,每个维度d一组。维度d的一组参数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
·天线端口的数量Nd
·过采样因子od
·跳跃数sd;(对于第一级码本)
·波束偏移数fd
波束间距数pd;(用于第二级码本)和
·波束的数量Ld
由维度d(对应于)的第一PMI i1,d表示的波束组基于这六个参数来确定。波束总数是Nd·od;并且波束由整数md索引,其中波束md,对应于预编码向量md=0,…,Nd·od/kd-1,其中,如果在第一维中考虑交叉pol,则k1=2且k2=1,;或者如果在第二维中考虑交叉pol,则k1=1且k2=2。
维度d的第一PMI i1,d可以表示由以下索引的Ld波束中的任何一个,其中i1,d=0,…,Nd·od/sd-1:
md=fd+sd·i1,d,fd+sd·i1,d+pd,…,fd+sd·i1,d+(Ld-1)pd.
这些Ld波束被称为波束组。
在本公开的稍后,为了简单起见,维度d={1,2}和d={H,V}可互换使用。
在一个示例中,N1=8且N2=4,并且根据图5B对TXRU(或天线端口)进行编号。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1的波束分组方案700。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2的波束分组方案800。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称为方案3的波束分组方案900。
表1中列出了每个波束方案的相关参数。
表1:三个示例波束分组方案的参数
在这些方案中,针对码本考虑过采样因子o1=8,并且针对码本考虑过采样因子o2=4。因此,码本的波束总数是 码本的波束总数是N2o2=16。
图7、图8和图9示出由码本中每个波束向量和码本中的每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构造的这些16×32的3D波束作为16×32网格,其中每个正方形对应于一个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应用码本子集限制,UE配置有与来自主码本的码本参数(Nd,od,sd,fd,pd,Ld)对应的参数化KP码本,其中d=1,2。主码本是具有默认码本参数的大码本。
在一种方法中,主码本可以是唯一的。在另一种方法中,可以有多个主码本,并且UE可以配置有来自多个主码本的至少一个主码本。如下表所示,多个主码本的示例可以基于波束偏移数f1和f2。在这个示例中,可以使用1比特指示来经由诸如RRC的更高层来指示主码本。
表2偏移数f1和f2
为了简单起见,在本公开的其余部分中假定f1=f1=0(主码本0)。但是,本公开适用于f1和f2的其他值。
表3和表4中列出了Q=12,16和32个天线端口的主码本参数的两个示例。请注意,表3中Q=N1N2,表4中Q=MNP。
表3:Q=12,16和32个天线端口的主码本参数
Q N1 N2 o1 o2 L1 L2 p1 p2 s1 s2
12 4 3 8 4 4 4 1,2 1,2 1,2,4 1,2,4
12 6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16 4 4 8 4 4 4 1,2 1,2 1,2,4 1,2,4
16 8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32 8 4 8 4 4 4 1,2 1,2 1,2,4 1,2,4
32 4 8 8 4 4 4 1,2 1,2 1,2,4 1,2,4
表4:Q=12,16和32个天线端口的主码本参数
Q M N P o1 o2 L1 L2 p1 p2 s1 s2
12 3 2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12 2 3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16 4 2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16 2 4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32 4 4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32 8 2 2 8 4 4 4 1,2 1,2 1,2,4 1,2,4
本公开的重点是基于码本参数(Nd,od,sd,fd,pd,Ld)的秩>1的KP码本设计的细节,其中d=1,2。
设r是传输层(秩)的数量,例如,其中r=1,2,3,4。秩r的KP预编码矩阵由下式给出:
其中
·是来自的2×1QPSK的同相向量;
·是(N1/2)×1DFT向量,其中ik是第一维码本中属于波束组的第k个DFT向量的索引;和
·是N2×1DFT向量,其中jk是第二维码本中属于波束组的第k个DFT向量的索引。
秩r>1的正交条件:
为了确保与多个层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正交性,预编码矩阵P的任意两列k和l必须满足其中,是预编码矩阵的第k列。由于预编码矩阵具体的KP结构,如果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则满足条件
1.同相正交性:
2.方位波束正交性:
3.仰角波束正交性:
在第一种情况下,利用交叉pol天线配置通过选择正交同相向量来实现正交性,并且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依靠两维间的间距来实现正交性。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11000:同相正交性。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2 1200:水平波束正交性的图示。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波束组类型3 1300:垂直波束正交性的图示。
图13示出波束组类型4:水平和垂直波束正交性。
假设的波束组数量取决于波束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级码本C1中的波束组基于正交性条件。例如,波束组可以根据以下四种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类型1:相邻波束(对于同相正交):在这种类型中,波束组由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的相邻波束组成。对于N1=8,N2=2,o1=o2=4,在图10中示出类型1波束组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波束组由水平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和垂直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组成。例如,波束组0包括水平维度上的波束{0,1}和波垂直维度上的波束{0,1}。
类型2:水平方向上的1D正交波束:在这种类型中,波束组由垂直维度上的相邻波束和水平维度上的正交波束组成。对于N1=8,N2=2,o1=o2=4,在图11中示出类型2波束组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波束组由垂直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和水平维度上的2个正交波束对组成。例如,波束组0由水平维度上的波束{0,1,8,9}和垂直维度上的波束{0,1}组成。
类型3:垂直1D正交波束:在这种类型中,波束组包括水平维度的相邻波束和垂直维度的正交波束。对于N1=8,N2=2,o1=o2=4,在图12中示出类型2波束组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波束组包括水平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和垂直维度上的2个正交波束对组成。例如,波束组0由水平维度的波束{0,1}和垂直维度的波束{0,1,4,5}组成。
类型4:水平和垂直二维正交波束:在这种类型中,波束组由水平和垂直维度的正交波束组成。在图13中示出对于N1=8,N2=2,o1=o2=4的类型2波束组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波束组由水平维度上的2个正交波束对和垂直维度上的2个正交波束对组成,垂直尺寸。例如,波束组0由水平维度上的波束{0,1,8,9}和垂直维度上的波束{0,1,4,5}组成。
对于波束组类型2-4,取决于在相同维度中的两个正交波束之间的间距,存在两个替代方案:
··Alt 1:两个正交波束之间的间距最大
··Alt 2:两个正交波束之间的间距最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组类型的两个备选方案Alt 1和Alt 2被一起在单个码本中处理,或者它们在两个码本中被分开处理。
例如,在图11中,在水平维度上有四组正交波束:{0,4,8,12},{1,5,9,13},{2,6,10,14},和{3,7,11,15}。在Alt 1中,波束组0包括水平维度的波束{0,1,8,9},其中波束对{0,8}和{1,9}对应于它们之间具有最大间距8的正交波束。类似地,在Alt 2中,波束组0包括水平维度的波束{0,1,4,5},其中波束对{0,4}和{1,5}对应于它们之间具有最小间距4的正交波束。请注意,这里两个波束索引b1和b2之间的间距被定义为:
min{[(b1+b2)+16]mod 16,[(b1-b2)+16]mod 16}.
表5示出根据图10至图13中的波束分组的波束组假设的数量。
表5:波束组假设的数量
不同波束组类型的上述示例仅用于说明。本公开中的所有实施例都适用于其他波束组类型。此外,水平和垂直维度中尺寸(2,2)的波束组也仅用于说明。本公开的范围包括诸如(4,1),(1,4),(4,4)等的任何其它波束组尺寸。
一个码本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正交条件或波束组类型之一来设计单个秩r>1双码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单一的秩r>1的表格。
在一个示例性方法中,第一级码本索引C1索引由波束组类型1组成。因此,根据表5,C1中码字的索引对应于i1=0,1,…31,其中i1=0-7表示i1H=0-7和i1V=0;i1=8-15表示i1H=0-7和i1V=1;i1=16-23表示i1H=0-7和i1V=2;并且i1=24-31表示i1H=0-7和i1V=3。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多于一个的上述正交条件或波束组类型来设计单个秩r>1双码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单一的秩r>1的表格。
在一个示例方法中,第一级码本C1索引由波束组类型1和波束组类型4组成(Alt 1和Alt 2)。因此,根据表5,C1中码字的索引对应于i1=0,1,…63。索引i1=0,1,…31是针对波束组类型1的;索引i1=32,33,…47是针对波束组类型4Alt 1的;并且索引i1=48,49,…63是针对波束组类型4Alt2的。可以将i1索引分解成(i1H,i1V)索引的下分(breakdown)可以类似于前面的实施方式构造。
多码本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正交性条件或波束组类型的组合来设计多秩r>1的双码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多个秩r>1的表,每个波束组类型一个表。
在一个示例方法中,存在两个码本(或表),一个用于波束组类型1,另一个用于波束组类型4(Alt 1和Alt 2)。因此,根据表5,第一个表中的C1中码字的索引对应于i1=0,1,…31,第二个表的索引对应于i1=0,1,…31,其中i1=0,1,…15用于波束组类型4Alt 1;和i1=16,17,…31用于波束组类型4Alt2。将i1索引分解成(i1H,i1V)索引可以类似于前面的实施方式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2比特指示来配置单个或多个表格。
表6:码本类型配置表
指示符 码本类型
00 一个波束组类型构成的单个表
01 多个波束组类型构成的单个表
10 多个表,每一个波束组类型一个表
11 保留
波束组类型确定/配置
特定波束组类型取决于eNB与UE之间的信道条件。例如,对于一些UE,波束组可以是类型1;对于一些UE,可以是类型4;对于其他一些UE,可以是类型1和类型4两种。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CSI参数包括波束组类型,其根据以下方法之一来确定/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r>1的波束组类型是预先配置的,即,其在标准规范中是固定的。例如:只支持Type 1和Type 4Alt 1。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r>1的波束组类型可以被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Alt 1:eNB检测波束组类型的改变,并且使用包括CSI配置的RRC信息元素向UE指示波束组类型。UE配置在波束组类型的高层。Alt 2:UE检测改变波束组类型,并且例如在其CSI报告中向eNB报告波束组类型的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秩r>1的多个波束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CSI报告中包括波束组类型的指示。
在一个方法中,eNB将秩r>1的多个波束组类型配置给UE。UE选择一个波束组类型并反馈给eNB。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它在RI报告实例中与RI联合地被指示。另一种方法是单独报告。
在另一种方法中,UE选择多个波束组类型并且将它们通信给eNB,其使用它们来向UE配置波束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下面的表7,使用2比特指示来配置波束组类型确定方法之一。
表7:波束组类型确定方法
方法指示符 方法
00 预配置的或固定的
01 检测波束组类型改变
10 配置多个波束组类型
11 保留
示例秩2类型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包括波束组类型1的单个表格,其中波束组包括水平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和垂直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例如如图10所示。从四个波束中选择两个波束pk和pl。并且考虑两个同相值以基于同相正交性来获得正交波束
在一个示例(示例1)中,两个波束pk和pl是相同的。在另一个示例(示例2)中,两个波束在水平或垂直维度上可以相同或不同。对于具有索引i1=(i1,H,i1,V)的给定波束组,示例1和示例2的秩2波束索引示于表8中。
表8:给定的i1=(i1,H,i1,V)的秩2波束索引
对于N1=8,N2=2,o1=o2=4,示例1的秩-2码本表如表9所示。可以为示例2构建类似的表。
针对表9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包括波束组类型1和波束组类型4的单个表格(其具有Alt 1),其中波束组类型1包括水平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和垂直维度上的2个相邻波束的波束组(图10),而波束组类型4包括由水平和垂直维度中(图13中的Alt 1)最大分离的4对正交波束的波束组。
对于波束组类型1,选择四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pk=pl);并且对于波束组类型4,选择四对正交波束中的一对(pk,pl)波束,考虑两个同相值以获得正交波束
表10中示出针对N1=8,N2=2,o1=o2=4的示例秩2码本表。
针对表10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的表9由两个子表构成,第一波束组的第一子表(类型1)和第二波束组的第二子表(具有Alt 1的类型4),其中两个码本表的细节类似于单个表的先前实施例。
对于N1=8,N2=2,o1=o2=4,在表11中示出秩2的码本表。针对该表的构建考虑了两种替代方法。
在一种方法中(由方法1表示),选择的波束组类型被明确地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当UE配置有(或报告)第一波束组时,UE被配置为根据表8-1报告PMI,其中i1=0–31;另一方面,当UE配置有第二波束组时,UE被配置根据表8的报告PMI,其中i1=0–15。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哪个波束组类型被配置,针对i1的报告比特数也发生变化。当配置第一波束组类型时,针对i1=0–31报告5比特信息;当配置第二组类型时,针对i1=0–15报告4比特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由方法2表示),通过码本子集限制将所选择的波束组类型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PMI i1具有0至47的总范围。当UE被配置(或已经报告)第一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0至31;当UE被配置(或已经报告)第二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32-47。
表8还示出i1到(i1H,i1V)映射。方法2中,第一个PMI i1的总范围为0–47。方法1中,第一个PMI i1的范围为0-31或0–15。根据表格,i1H=0-7和i1V=0通过方法2由i1=32–39表示;以及通过方法1由i1=0–7表示。
针对表11-1至11-2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由三个表格组成,表12-1用于第一波束组(类型1),表12-2用于第二波束组(具有Alt 1的类型4),以及表12-3用于第三波束组(具有Alt 2的类型4),其中三个码本表的细节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
在表12中示出针对N1=8,N2=2,o1=o2=4的示例秩2码本表。针对表的构建考虑了两种替代方法。
在一种方法中(由方法1表示),选择的波束组类型被明确地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当UE配置有(或报告)第一波束组时,UE被配置为根据表12-1报告PMI,其中i1=0-31;另一方面,当UE配置有第二波束组时,UE被配置根据表12-2报告PMI,其中i1=0-15;以及当UE配置有第三波束组时,UE被配置根据表12-3上报PMI,其中i1=0-15。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哪个波束组类型被配置,报告的比特数i1也会改变。当第一个波束组类型被配置时,对于i1=0-31报告5比特信息;当第二组或第三组类型被配置时,对于i1=0-15报告4比特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由方法2表示),通过码本子集限制将所选择的波束组类型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PMI i1具有0至63的总范围。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一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0至31;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二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32-47;并且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三波束组类型配置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48-63。
表12-4说明了i1到(i1H,i1V)的映射。方法2中,第一个PMI i1的总范围为0–63。方法1中,第一个PMI i1的范围为0-31或0–15。根据表格,i1H=0-7和i1V=0通过方法2由i1=32-39表示;以及通过方法1由i1=0–7表示。相似地,i1H=0-7和i1V=0通过方法2由i1=48–55表示;和通过方法1由i1=0–7表示。
针对表12-1至12-4,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由三个表组成,表13-1用于第一波束组(类型1),表13-2用于第二波束组(类型2,Alt 1),以及表13-3用于第三波束组(具有Alt 1的类型4),其中三个码本表的细节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
对于N1=8,N2=2,o1=o2=4,在表13-1至13-4中示出秩2的码本表。针对表的构建考虑了两种替代方法。
在一种方法中(由方法1表示),选择的波束组类型被明确地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当UE配置有(或报告)第一波束组时,UE被配置为根据表13-1报告PMI,其中i1=0-31;另一方面,当UE配置有第二波束组时,UE被配置为根据表13-2报告PMI,其中i1=0-15;当UE配置有第三波束组时,UE被配置为根据表13-3报告PMI,其中i1=0-15。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哪个波束组类型被配置,报告的比特数目i1也会改变。当配置第一波束组类型时,针对i1=0-31报告5比特信息;当配置第二或第三组类型时,针对i1=0-15报告4比特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由方法2表示),通过码本子集限制将所选波束组类型配置给UE(或由UE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PMI i1具有0至63的总范围。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一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0至31;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二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32-47;并且当UE配置有(或已经报告)第三波束组类型时,UE被配置为将PMI范围限制为48-63。
表13-4说明了i1到(i1H,i1V)的映射。方法2中,第一PMI i1的总范围为0–63。方法1中,第一PMI i1的范围为0-31或0–15。根据表格,i1H=0-3和i1V=0通过方法2由i1=32-35表示;和通过方法1由i1=0-3表示。类似地,i1H=0-7和i1V=0通过方法2由i1=48-55表示;和通过方法1由i1=0–7表示。
针对表13-1至13-4,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对于N1=8,N2=2,o1=o2=4,在表14-1至14-4中示出另一个示例秩2码本表。针对表的构造考虑方法1和方法2的两种替代方法。这些方法的细节被省略,因为它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
针对表14-1至14-4,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2码本由三个表格组成,表15-1用于第一波束组(类型1),表15-2用于第二波束组(具有Alt 1的类型2,)表15-3用于用于波束组(具有Alt 1的类型3),其中三个码本表的细节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
对于N1=8,N2=2,o1=o2=4,在表15中示出另一个秩2码本表。针对表的构建考虑了两种替代方法,方法1和方法2。这些方法的细节被省略,因为它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
针对表15-1至15-4,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尽管上面的秩2码本是针对N1=8和N2=2的,但是针对N1和N2的其它值(例如,(N1,N2)=(4,4),(2,6),和(4,3)可以类似地构造。
而且,本公开的构思适用于构建秩大于2的码本。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秩-1i2上的子集限制1400。
取决于指示第一和第二维上的波束组中的波束的数量的参数L1和L2的值,可以不同地应用对秩-1i2索引的子集限制。图14示出根据参数L1和L2对秩-1的i2索引的码本子集限制,假设主码本具有对应于1410的秩-1的i2索引:(L1,L2)=(4,4)。在这种情况下,i2的主码本包括16个波束,在第一维和第二维中由4×4波束跨越。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的索引h和v对应于i2,1和i2,2。阴影正方形表示在子集限制之后获得的秩-1i2(或i2,1和i2,2)索引,而白色正方形表示未包括的索引。在图中,当(L1,L2)=(4,4),(2,4),(4,2),(1,4),(4,1)和(2,2)被配置时,1410,1420,1430,1440,1450和1460分别对应于码本子集。例如,1450示出在码本子集限制之后选择的波束组包括h维中的四个波束:(v=i2,2=0和h=i2,1=0,1,2,3)。
表1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码本子集限制表。取决于配置的L1和L2的值,可以从表格的行获得秩-1i2索引的子集。注意L1=L2=4对应于没有子集限制。在这些实施例中,假设(i1,1,i1,2)=(i1,H,i1,V),但即使(i1,1,i1,2)=(i1,V,i1,H),仍可使用相同的设计。
表16:秩-1i2上的子集限制的说明
(L1,L2) 图14中的对应情况 i2索引的数量
(4,1) 1450 16(=4波束x 4同相)
(1,4) 1440 16
(2,2) 1460 16
(4,2) 1430 32(=8波束x 4同相)
(2,4) 1420 32
(4,4) 1410 64(=16波束x 4同相)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具有与1层码本相同的码本参数的2层(或秩2)码本。特别地,在相同波束组中从这些波束中获得秩2预编码器。换句话说,从波束组中选择包括秩-2预编码器的两个波束pk和pl;并且两个同相值构成对应于两个不同的秩-2预编码矩阵的两个正交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从分别对应于1440,1450和1460的集合{(1,4),(2,2),(4,1)}中选择的(L1,L2);然后,波束组包括4个波束。在1440,1450和1460的每一个中包括波束组的4个波束可以被索引为0,1,2和3。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三个波束分组方案1500的波束组中的示例波束索引。在图15中,四个选择的波束被顺序地索引为0,1,2和3。1510,1520和1530分别示出1440,1450和1460的那些波束组的波束索引。这些索引仅用于说明,并且本公开中的实施例适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波束索引。
如果两个秩-2的索引k和l是相同的(k=l),则存在4个可能的秩2对,并且如果它们不同k≠l,则有可能的秩-2对。所以总共有10个秩-2的波束对。
表1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2束对(k,l)∈{0,1,2,3}的示例性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索引0,1,2,3在此对应于图15中所示的波束索引。注意,波束对索引0-7对应于基于Rel.12的秩2波束对。如表17所示,波束对索引8和9是未在Rel-12码本中表示的其余波束对。
表17:秩2波束对索引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对应于1510和1520的(L1,L2)∈{(1,4),(4,1)}中的每一个,选择表17中的波束对索引0-7以构建秩-2预编码矩阵码本。另一方面,对于对应于1530的(L1,L2)=(2,2),选择表17中的波束对索引0-3(相同的波束构造)和附加的波束对索引集合以构造秩-2预编码矩阵码本。
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选择附加的波束对索引集合,使得码本在二维波束空间中表示更频繁选择的秩-2预编码器矩阵。这样的选择可以是系统特定的或UE特定的,这取决于信道条件和部署情况。因此,建议附加集合被配置为UE特定地或系统范围的。
对应于1530的(L1,L2)=(2,2)的另外一组波束对索引的例子是:
·方案0:该集合包括对应于波束对索引4-7的波束对,其对应于根据Rel-12的不同波束构造;
方案1:该集合包括具有一维波束可变性的波束对;
方案2:该集合包括包括波束0的3个波束对,和(1,3)的附加波束对。
方案3:该集合包括表17中从波束对索引4至9中选择的一组4个波束对。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案1 1610和方案2 1620。
表1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L1,L2)=(2,2)的秩-2码本构造方案。一个方案可以配置给更高层的UE(RRC,由eNB);或者可以在UE预先配置。
表178:秩-2的其余4个波束对的替代方案
针对(L1,L2)=(2,2)的方案 配置的波束对索引(表17)
0 0–7
1 0–6,9
2 0–4,6–8
3 从4–9中选择的0–3,和4索引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1530(L1,L2)=(2,2)的其余四个秩2波束对的不同代替。
在这些实施例中,码本中每个选择的(L1,L2)∈{(1,4),(4,1),(2,2)}的预编码矩阵的总数是16,并且它们是根据与表17中选择的波束对索引相对应的(k,l)的选择的值以及两个同相的选择构建的:
有两种选项方法可以构建主秩-2码本:
·选项1:表17中的所有10个波束对都包含在所有(L1,L2)对的秩-2主码本中。
·选项2:除了非Rel12不同的波束对(即波束对索引8和9)之外的表17中的所有波束对都包括在所有(L1,L2)对的秩-2主码本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19被用作根据选项1构建的可以用于Q=12,16和32天线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2(2层)主码本,其中,对应的2级预编码器是
在该秩-2主码本表中,第二维波束索引m2(m'2)随着i2增加而首先增加。对于第一维波束索引m1(m'1)随着i2增加而首先增加的情况,可以构建类似的表格。
该主码本包括用于方案1和2,1610和1620的秩-2预编码器。
主码本包括以下秩-2预编码器:
··设置1:两个层具有在两个维度中相同的波束(表17中的索引0-3),其映射到i2=0–31;
·设置2a:两个层具有第一维的第一波束、第二维的基于Rel12的两个不同的波束(表17中的索引4-7),其映射到i2=32–39;
·设置2b(用于选项1):这两层具有第一维的第一波束、第二维的不基于Rel12的两个不同的波束(表17中的索引8-9),其映射到i2=40–43;
·设置3:与i2=32–43相同的结构,用第一维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波束代替第一个波束,其映射到i2=44–79。
·设置4:与i2=32–79的结构相同,交换第一维和第二维的角色,其映射到i2=80–127。
·设置5(仅用于方案2):在+45度方向上最近的对角线波束对,其映射到i2=128–159。
·设置6(仅用于方案2):在-45度方向上最近的对角线波束对,其映射到i2=160–191。
选项2和方案2(1620)的主码本可以通过仅选择对应于选项2的那些组件(组)来类似地构建:
·设置1:两个层在两个维度上都具有相同的波束(表17中的索引0-3)...32个预编码器;
·设置2a:两个层具有第一维中的第一波束、第二维的基于Rel12的两个不同的波束(表17中的索引4-7)...8个预编码器;
·设置3:与设置2相同的构造,用第一维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波束替换第一个波束...24(=8x3)预编码器。
·设置4:与设置2和设置3相同的结构,交换第一维和第二维的角色...32个预编码器
·设置5(仅用于方案2):在+45度方向上最近的对角波束对...(32个预编码器)
·设置6(仅用于方案2):最靠近-45度方向的对角波束对...(32个预编码器)
PMI索引(i2)可以被相应地映射到那些160(=32×5)预编码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了秩-2主码本,并且UE配置有秩-2码本,该秩-2码本是秩-2主码本的子集。通过多个码本子集限制参数(例如,表18中的(L1,L2),方案索引等)为在较高层中的UE配置所选子集。
例如,如果UE配置有(L1,L2)=(1,4),则对应于(L1,L2)=(1,4)的设置1和包括8个预编码器的设置2a包括8个预编码器,被选为有效的秩-2预编码器用于PMI报告。在这种情况下,CSR之后的秩-2预编码器的总数是16,可以由4比特字段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L1,L2)=(4,1)和(2,2)的其他情况也可以类似地构造,并且在这些情况中同样地4比特字段可以在CSR之后传送所选择的秩-2预编码器。
例如,如果UE被配置有方案1(1610)和方案2,其中L1=L2=2,则选择对应于L1=L2=2的设置1、设置2a、设置3和设置4作为用于PMI报告的有效秩-2预编码器。在这种情况下,设置1具有8个预编码器(4×2相同波束预编码器,包括两个不同的同相),设置2a和设置3具有4个预编码器(第一维中为2×2个不同波束预编码器),并且设置4具有4个预编码器(在第二维中2x2不同的波束预编码器)。CSR之后的秩-2预编码器的总数为16,可以用4比特的字段来报告。
例如,如果UE被配置有方案2(1620)和选项2,并且L1=L2=2,则对应于L1=L2=2的设置1、设置2a、设置4、设置5和设置6并且方案2(1620)被选为用于PMI报告的有效秩-2预编码器。在这种情况下,设置1具有8个预编码器(4×2相同波束预编码器),设置2a和设置4具有4个预编码器(在第一维和第二维中分别为2个不同波束预编码器),并且设置5和设置6具有4个预编码器(分别在+45和-45度方向上的2个对角线束对)。CSR之后的秩-2预编码器的总数为16,可以用4比特的字段来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UE报告i2,1(i'2,1),i2,2(i'2,2)和n,来代替i2,在这种情况下,m1,m'1,m2,和m'2被确定为:
m1=s1i1,1+p1i2,1,m'1=s1i1,1+p1i'2,1,m2=s2i1,2+p2i2,2,和m'2=s2i1,2+p2i'2,2
在与表19相关的那些实施例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中,可以例如根据表3选择该表中的参数s1,s2,p1,和p2,并且假定L1=L2=4。而且
针对表19,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注意,如果(L1,L2)限于{(4,1),(1,4),(2,2)},则表19中的一些码字不能被选择。因此,我们可选地提出减小主码本的大小,并相应地定义就(L1,L2)而言的码本子集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了秩2的主码本,并且使用作为秩2的主码本的子集的秩2的码本来配置UE。通过多个码本子集限制参数(例如,表18中的(L1,L2)、方案索引等)为在较高层中的UE配置所选子集。
在假设s1=s2=2并且p1=p2=1的情况下,可以在表20中找到示例的秩-2主码本构造。主码本可以用于Q=12,16和32天线配置中的任何一个,其中对应的秩2预编码矩阵为:
在该表中,第二维波束索引m2随着i2增加而首先增大。对于第一维波束索引m1随着i2增加而首先增加的情况,可以构建类似的表格。码本包括:对应于三个波束组(L1,L2)=(4,1),(1,4)和(2,2)的所有相同的波束对(表17中的索引0-3);对应于波束组(L1,L2)=(4,1)和(1,4)的Rel12(表177中的索引4-7)的不同的波束对;和对应于波束组(L1,L2)=(2,2)的非Rel12(表17中的索引8-9)的不同的波束对。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1140,1150和1160,可以如表21中那样构造码本子集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维的波束间距p1被选择为使得第一维中的窄间距的波束包括波束组,并且第二维的波束间距p2被选择为使得第二维中的间距较宽的波束包括波束组。例如,对于Q=16,N1=8,N2=2,o1=o2=8,可以选择p1和p2为:p1=1,p2=8,即第一维的波束组包括窄间距的相邻波束和第二维中的波束组包括宽间距的正交波束。
针对表20和21,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决于是否配置了波束形成的CSI-RS或者非预编码的CSI-RS或者两者,不同地配置包括预编码矩阵在Q=16和N1=8和N2=2的一个这样的例子中:
·当UE仅配置有非预编码的CSI-RS或两种类型的CSI-RS时,UE进一步配置为使用:
·当UE仅被配置了波束形成的CSI-RS时,UE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
这里是包括具有零值的(N-1)个元素和具有值1的一个元素的N×1列向量。一个值为1的元素在第(m+1)行上。例如,在这种情况下,UE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在表中的i1,1=i1,2=0,并且UE被配置为仅将i2报告为PMI,而不报告i1,1和i1,2
在这些实施例中,UE可以通过以下来识别配置的CSI-RS资源是波束成形的还是非预编码的:
·Alt 1.明确RRC指示:UE针对所配置的CSI-RS资源而被配置有更高层参数,指示配置的CSI-RS资源是波束形成的还是非预编码的。
·Alt 2.隐式指示:UE配置有与非预编码的CSI-RS不同的用于波束成形的CSI-RS的CSI-RS端口号的集合。在一个示例中,波束形成的CSI-RS采用天线端口号200-207,而非预编码的CSI-RS采用天线端口号15-30。
实施例:替代的主码本设计
在传统的秩-2码本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双pol传播和方位角扩展。在Rel-10 8-Tx秩-2码本中,秩-2预编码器码本包括两种类型的秩-2预编码矩阵:
·类型1.同一波束:两层的两个波束相同
·类型2.不同波束:两层的两个波束不同
对于两层的每个选择的波束对,可以应用两个的同相矩阵来构造两个预编码器。
对于FD-MIMO,可以考虑类似的秩-2码本结构。依靠克罗内克结构,可以用这两种类型的秩-2预编码矩阵构造秩-2主码本。对于2D天线配置,类型2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分类为:
·类型2-1.仅水平不同的波束:两层的两个波束的水平分量不同
·类型2-2.仅垂直不同的波束:两层的两个波束的垂直分量不同
·类型2-2.水平和垂直都不同的波束:两层的两个波束的水平和垂直分量都不同
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每层16个波束的总秩-2波束对组合1700。图17示出假设表22的波束索引映射表,可以用于构造FD-MIMO秩-2预编码器的总共136(=1+2+...+16)个波束组合。该图还示出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类型。考虑到两个同相矩阵,在这种情况下,秩-2预编码器的总数变为136×2=276,即使对于主码本,似乎也是太多。
表22(L1,L2)=(4,4)的波束索引映射
构建具有合理大小的主码本的一种可能方式是如图18所示在两个维度上重用Rel-10 8-Tx波束对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波束组每个维度的波束对组合的数目是8:{(0,0),(1,1),(2,2),(3,3),(0,1),(1,2),(0,3),(1,3)}。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波束组2个维度的波束对组合总数为8×8=64。通过应用两个同相矩阵,以这种方式构造的每个波束组的秩-2预编码矩阵的总数变为64×2=128。当与每个波束组秩-1预编码矩阵总共64个比较时,该主秩-2码本仍然具有主码本中的秩-1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的两倍大的数量。
图1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将Rel-10 8-Tx设计扩展到2D所获得的秩-2波束对组合1800。
替代的主码本设计
表23(L1,L2)=(4,4)的波束索引映射
图19和表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构造秩-2主码本1900的方法。利用表23中针对每个维度的8个波束对,可以考虑如图19所示的两个维度的8×8网格。当为第一维和第二维选择波束对索引(x,y)时,根据表23针对两个维度选择相应的波束对。
例如,将表23应用于x和y中的每一个,其中x=1,第一维的所选波束对是(1,1),且y=2,第二维的所选波束对是(2,2)。那么对应的秩-2预编码矩阵为:
其中
·m1=m1'=s1·i1,1+p1;和
·m2=m2'=s2·i1,2+2p2.
一般来说,当第一维度的选择的波束对为(a0,a1)且第二维度的选择的波束对为(b0,b1)时,波束索引m1,m1',m2,m2'被选为
··m1=s1·i1,1+a0·p1
·m1'=s1·i1,1+a1·p1
·m2=s2·i1,2+b0·2p2;和
·m2'=s2·i1,2+b1·2p2.
由于图19中(x,y))的对的总数是64,在针对应用{1,j}的两个同相的情况下,码字的总数变为128。为了保持码字的数目到64,一种可能的选择是保持类型1和类型2-3码字。在这种情况下,(x,y)∈{(x,y):x∈{0,1,2,3};y∈{0,1,2,3}}U{(x,y):x∈{4,5,6,7};y∈{4,5,6,7}}。
图20A至20D示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分别考虑的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2001,2002,2003和2004。在图20A至20D的所有四种天线配置中,考虑了交叉pol(或交叉-pol)天线阵列,其中在同一物理位置处的一对天线元件以两个不同的角度极化,例如+45度和-45度。
图20A和图20B是具有16个CSI-RS端口的天线配置,其包括放置在2D天线面板中的8对交叉-pol天线元件。8对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以2x4(图20A)或4x2方式(图20B)放置。
图20C和20D是具有12个CSI-RS端口的天线配置,包括放置在2D天线面板中的6对交叉-pol天线元件。8对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以2x3(图20C)或3x2方式(图20D)放置。
图20A至20D中的天线号码分配
在图20A到2D中,天线用16端口配置(图20A和20B)的整数0,1,...,15和12端口配置的0,...,11(图20C和20C)来索引。
在宽阵列(例如12端口配置A和16端口配置A)中,分配天线号码,使得
·为第一个极化的所有天线元件分配连续号码,然后进行到第二极化。
·对于给定的极化,
○编号方案1:为第一行分配连续的号码,并从一个边沿继续到
另一个边沿,然后进行到第二行。
○编号方案2:为第一列分配连续的号码,并从一个边沿继续到
另一个边沿,然后进行到第二列。
例如,在图20A中,将天线号码0-7分配给第一极化,将8-15分配给第二极化;第一行分配天线号码0-3,第二行分配号码4-7。
通过简单地将宽天线阵列(例如12端口配置A和16端口配置A)旋转90度来获得高阵列中的天线号码(例如12端口配置B和16端口配置B)。
根据图20A至图20D中的天线编号的PMI反馈预编码器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UE配置有用于CSI-RS资源的12或16端口CSI-RS时,UE被配置为根据图2A至2D中的天线号码报告PMI反馈预编码器。UE要上报的NCSIRSx1向量的秩1预编码器Wm,n,p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
·NCSIRS=CSI-RS资源中的配置的CSI-RS端口的数量,例如12,16等
·un是第一维的Nx1过采样DFT向量,其过采样因子为o2
·vm是第二维的Mx1过采样DFT向量,其过采样因子为o1
·可以根据图20A至图20D中的编号方案1通过(N,M)∈{(2,4),(3,4),(2,2)},通过N≥M完成维度分配,或者,可以根据图20A至图20D中的编号方案2通过(N,M)∈{(2,4),(3,4),(2,2)},通过交换列和行的角色,通过N≤M来完成维度分配。
.是同相,例如,以如下形式:
这里,可以为S1和S2配置的过采样因子的示例设置是4和8;和m,m'∈{0,1,…,o1M},和n,n'∈{0,1,…,o2N}。在特殊情况下,m=m'和n=n'。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20A至20D的天线配置的预编码权重应用2100。
当在eNB处使用16端口配置A和B中的任一个,并且具有向UE配置NCSIRS=16时,Wm,n,p的子矩阵对应于应用在8个共同pol元素上的预编码器,其天线号码为0至7。给定天线配置,应为vm和un配置M=2,N=4。如果使用16端口配置A,则un是代表水平DFT波束的4×1向量,并且vm是代表垂直DFT波束的2×1向量。如果使用16端口配置B,则un是代表垂直DFT波束的4×1向量,并且vm是代表水平DFT波束的2×1向量。
通过12或16端口配置,vm可以写成
通过16端口配置,un可以写成:
通过12端口配置,un可以写成:
要应用于天线端口号码0至3的预编码权重是un,并且要应用于天线端口号码4至7的预编码权重是具有适当的功率归一化因子的类似地,要应用于天线端口号码8至11的预编码权重是un′,并且要应用于天线端口12至15的预编码权重是具有适当的功率归一化因子的这种预编码权重应用的方法如图21所示。
应注意的是,天线上的预编码权重分配可以类似16端口配置A和B的情况来针对12端口配置A和B来说明。
为了CQI推导目的,UE需要假设在用于υ层的天线端口{7,...6+υ}上的PDSCH信号将导致等同于在天线号{0,1,...,NCSIRS-1}上发送的对应码元的信号,如由下式给出:其中x(i)=[x(0)(i)...x-1)(i)]T是来自GPPTS36.211的子条款6.3.3.2中的层映射的码元向量,其中Wm,n,p(i)是与适用于x(i)的所报告的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过采样DFT码本的参数配置vm和un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预编码器码本构造2100。
通过适当地配置参数M和N,
可以灵活地用于宽和高2D阵列。
另一方面,有时也期望为垂直维度分配比水平维度更小的DFT过采样因子,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角度/扩展分布。因此,为此目的,用于改变过采样码本的参数vm和un的可配置性是期望的。这激发了以下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为报告根据预编码矩阵生成的PMI,该PMI包括至少那些两个过采样的DFT向量:vm和un。为了产生PMI,UE进一步被配置为选择用于vm的码本以及用于un的码本,其中用于vm和un的每个码本从多个码本选择中选择。为此目的,可以通过较高层来配置UE的一组参数。
一些示例参数是:
·M'和N':确定用于过采样DFT向量vm和un的指数的分母:
o
o或者
·PM:从多个(例如2个)对应于vm和类似的码本中选择一个码本;和PN:对于un
在一种方法中,M'和N'由分别为M'和N'定义的两个较高层参数直接配置。
·在这样一个例子中,M′∈{16,32}和N′∈{16,32}
·在另一个这样的例子中,M′∈{8,16,32}和N′∈{8,16,32}
在另一种方法中,一对M'和N'由较高层参数配置,即newParameterToIndicateDenominator(指示分母的新参数)。虽然这种方法不如前一种方法灵活,但是它具有能够限制UE复杂度增加的好处。
在一个这样的例子中:
newParameterToIndicateDenominator (M′,N′)
第一值 (32,16)
第二值 (16,32)
在另一种方法中,PM和PN对应于过采样因子o1和o2并且其被允许具有2,4或8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促进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UE CSI报告操作,CSI资源配置(即,CSI-RS-ConfigNZP)包括附加字段,例如newParameterToIndicateDenominator,以指示DFT过采样因子,如下所示:
图2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1D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2200-16端口。
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1D天线配置和天线编号2300-12端口。
图22和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分别针对16端口和12端口CSI-RS构建的预编码矩阵2200和2300的1D天线配置和应用。
对于这个天线配置,秩-1预编码矩阵Wn,p可以被构建为:
其中:
·un是一个Nx1过采样DFT向量,其过采样因子为SN
用于16端口CSI-RS,
用于12端口CSI-RS,
·N=8(对于图22,即对于16端口CSI-RS)或6(对于图23,即对于12端口CSI-RS),列数
·N'=N·SN
注意到,对于图2的2D天线阵列所构建的秩-1的预编码矩阵Wm,n,p具有以下形式:
其中,u′n是一个长度为N/2的过采样DFT向量,可用于构建为1D天线阵列构建的秩-1的预编码矩阵Wnp,其中有一些变化:Wm,n,p的单-pol分量,应该与un相同,从而可以用于1D阵列。我们可以看到,un可以写成:
并且因此,为了将2D预编码矩阵用于1D天线阵列,我们需要使 应该等于通过等价指数,我们得到:
对于图22中所示的16端口CSI-RS情况,N/2=4;在这种情况下,(或)。此外,如果M'=N',则需要m=4n(或),以将2D预编码矩阵用于1D天线阵列。如果M'=N'/2,则需要m=2n(或),以将2D预编码矩阵用于1D天线阵列。
对于图23中所示的12端口CSI-RS情况,N/2=3;在这种情况下,(或)。此外,如果M'=N',则需要m=3n,以将2D预编码矩阵用于1D天线阵列。如果M'=N'/2,则需要m=3n/2(或),以将2D预编码矩阵用于1D天线阵列。
维度限制的PMI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秩-1报告,UE可以被配置为在2D码本中报告与预编码矩阵Wm,n,p对应的PMI,其中第一索引m被确定为第二索引n和CSI-RS端口的数量的确定性函数。当eNB想要使用为图2的2D阵列构建的2D码本以支持图22和图23的1D阵列时,UE被以这种方式配置。当UE被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RRC)报告维度受限的PMI时,UE被以这种方式配置来报告PMI。一些例子如下所示。
在以下示例中,UE被配置为仅报告关于n和p的信息。
·例1)当CSI-RS端口数为16,M'=N'时,UE被配置报告Wm=4n,n,p。这里m=4n和被假定用于CQI导出和预编码矩阵构造。
·例2)当CSI-RS端口数为12,M'=N'时,UE被配置报告Wm=3n,n,p。这里m=3n和被假定用于CQI导出和预编码矩阵构造。
例3)当CSI-RS端口数为16,M'=N'/2时,UE被配置报告Wm=2n,n,p。这
这里m=3n/2和被假设用于CQI导出和预编码矩阵构造。
对于秩-2报告,UE可以被配置为在2D码本中报告对应于预编码矩阵的PMI,其中第一索引m和m'分别被确定为第二索引n,n'和CSI-RS端口的数量的确定性函数。当UE被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RRC)报告维度受限的PMI时,UE被以这种方式配置来报告PMI。
这里,
·例1)当CSI-RS端口数为16,M'=N'时,UE被配置报告Wm=4n,n,m′=4n′,n′,p
·例2)当CSI-RS端口数为12,M'=N'时,UE被配置报告Wm=3n,n,m′=3n′,n′,p
·例3)当CSI-RS端口数为16,M'=N'/2时,UE被配置报告Wm=2n,n,m′=2n′,n′,p
·例4)当CSI-RS端口数为12,M'=N'/2时,UE被配置报告Wm=3n/2,n,m′=3n′/2,n′,p
维度限制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其他秩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仅报告第一维度PMI(即,m和p),并且第二维度PMI(即,n)被确定为m的函数而不被报告,即,PMI是维度-限制的。
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UE被配置为根据秩特定的码本表来报告PMI。
表24中示出RI=1的示例表,其中:
·Q是配置的NZPCSI-RS端口数量
表24用于(L1,L2)=(4,2)的1层CSI报告的主码本
表25中示出RI=2的示例表,其中:
针对表25,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当UE被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RRC)报告维度受限的PMI时,UE被配置为强制i1,2=0,并且根据表24仅报告i1,1和i2。另外,UE还被配置为选择对应于1D波束组的码本中{i2:i2∈{0,1,...1,5}}的子集,以及仅报告从该子集中选择的i2值。
同样的维度限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秩的情况。
维度限制的PMI配置
在一种方法中,UE被配置为如果在更高层中配置的参数指示“1D”配置,则报告维度受限的PMI;如果参数指示“2D”配置,则UE被配置为使用2D PMIWm,n,p
在另一种方法中,如果在较高层中配置的参数指示M和N中的至少一个是1,则UE被配置为报告维度受限的PMI;否则,UE被配置为使用2D PMI Wm,n,p
在另一种方法中,UE被配置为:如果在上层中配置了例如参数PmiDimensionRestriction,则报告维度受限的PMI;如果参数未配置,则UE被配置为使用2DPMIWm,n,p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配置的天线维度参数,即M和/或N,UE配置有一组码本子集选择参数(也包括PMI维度限制)。
参数化码本/码本子集选择
2016年1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14/995,126号公开了一种参数化码本,并且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在下面再现在该公开中的一些实施例。
维度d的一组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天线端口数量Nd
·过采样因子od
·波束组间距sd;(对于W1)
·波束偏移数fd
·波束间距数pd;(对于W2)和
·波束数量Ld
基于这六个参数确定由维度d(对应于)的第一PMI i1,d表示的波束组。
波束总数是Nd·od;并且这些波束被整数md索引,其中波束md,对应于预编码向量,
·维度d的第一个PMI,即i1,d=0,…,Nd·od/sd-1,可以表示任何索引为以下的Ld波束:
md=fd+sd·i1,d,fd+sd·i1,d+pd,…,fd+sd·i1,d+(Ld-1)pd
○这些Ld波束被称为波束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应用码本子集选择UE被配置有与来自(主)码本的码本参数(Nd,od,sd,fd,pd,Ld)相对应的参数化KP码本,其中d=1,2。主码本是具有默认码本参数的大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UE被配置有与天线维度有关的一组参数,例如Q,M和N时,UE被配置有针对每个维度的这些码本参数(Nd,od,sd,fd,pd,Ld)和/或PMI维度限制中的至少一个。
该公开的焦点在于秩3-8码本的替代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以及(L1,L2)=(4,2)的主秩3-8码本参数是基于表26,其中支持二维中的多个过采样因子。剩余的码本参数可以是固定的,例如,s1=s2=1或2,并且p1=1,2,或者O1和p2=1,2,或O2。请注意,表26中的Q=PN1N2
表26: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以及(L1,L2)=(4,2)的主秩3-8码本参数
Q N1 N2 P O1 O2 L1 L2
8 2 2 2 2,4,8 2,4,8 4 2
12 3 2 2 2,4,8 2,4,8 4 2
12 2 3 2 2,4,8 2,4,8 4 2
16 4 2 2 2,4,8 2,4,8 4 2
16 2 4 2 2,4,8 2,4,8 4 2
32 4 4 2 2,4,8 2,4,8 4 2
32 8 2 2 2,4,8 2,4,8 4 2
一维或二维的过采样因子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
维度d中的过采样因子Od,其中d=1,2 2,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以及(L1,L2)=(4,2)的主码本参数根据表27,其中二维中的单个过采样因子是支持的。其余的码本参数可以是固定的,例如s1=s2=2,和p1=p2=8。
表27: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以及和(L1,L2)=(4,2)的主秩3-8码本参数
Q N1 N2 P O1 O2 L1 L2
8 2 2 2 8 8 4 2
12 3 2 2 8 8 4 2
12 2 3 2 8 8 4 2
16 4 2 2 8 8 4 2
16 2 4 2 8 8 4 2
32 4 4 2 8 8 4 2
32 8 2 2 8 8 4 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码本参数是秩不可知的,因此对于所有秩来说都是相同的,例如1-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码本参数是秩特定的,因此对于不同的秩是不同的。例如1-8。在一个示例中,秩1-2主码本参数被指定为第一组值,秩3-4主码本参数被指定为第二组值,并且秩5-8主码本参数被指定为第三组值。表28中示出秩特定的主码本参数的示例。
表28:秩特定的主码本参数
秩3-8的主波束组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12和16端口的主波束组2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3-8主码本由如图24中所示的W1个正交波束组组成。根据所配置的(N1,N2),两个正交波束组配置是:
·如果N1≥N2,则针对12和16端口,正交波束组大小分别为(3,2)和(4,2);和
·如果N1<N2,则针对12和16端口,正交波束组大小分别为(2,3)和(2,4)。
对于12个端口,两个正交波束组是:
·对于N1≥N2,波束组由2D中6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索引为{0,O1,2O1}的3个正交波束为第1维或更长维度,索引为{0,O2}的2个正交波束为第2维或更短的维度;和
·对于N1<N2,波束组由2D中6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索引为{0,O1}的2个正交波束为第1维或更短波束,索引为{0,O2,2O2}的3个正交波束是第2维或更长的维度。
对于16个端口,两个正交波束组是:
·对于N1≥N2,波束组由2D中8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索引为{0,O1,2O1,3O1}的4个正交波束为第1维或更长维度,索引为{0,O2}的2个正交波束是第2维或更短的维度;和
·对于N1<N2,波束组由2D中8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2个索引为{0,O1}的正交波束为第1维或更短维度,4个正交波束的索引为{0,O2,2O2,3O2}是第2维或更长的维度。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在本公开的其余部分中假设具有N1≥N2的16个端口。然而,本公开中的所有实施例都适用于N1<N2配置,并且还适用于12个端口。
来自主波束组的秩3-8波束分组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UE配置有由作为主波束组中的波束的子集的波束组成的波束组。在一种方法中,配置是通过RRC信令。
图2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8的波束组方案2500。图中的第一维和第二维对应于第一维和第二维中的波束。阴影(黑色)正方形表示形成波束组的波束,在波束选择之后获得,白色正方形表示不包含在波束组中的波束。
在图25中:
·当(L1,L2)=(4,1)被配置且选择的波束组合包括位于{(x,0)}处的4个正交波束时,波束组0对应于波束组,其中x={0,O1,2O1,3O1};
·当(L1,L2)=(2,2)-正方形图案被配置且选择的波束组合包括位于{(0,0),(0,O1),(O1,O2),(O1,0)}处的4个正交波束时,波束组1对应于波束组;和
·当(L1,L2)=(2,2)-检测器板图案被配置且选择的波束组合包括位于{(0,0),(O1,O2),(2O1,0),(3O1,O2)}处的4个正交波束时,波束组2对应于波束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秩3-8i2′索引上的码本子集选择(CSS)或码本子采样来对UE配置波束组,假设主码本具有对应于(3-L1,L2)=(4,2)的秩3-8i′2索引,如图24所示。
在一种方法中,CSS配置是基于参数L1和L2
在一种方法中,对于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CSS配置是明确的(图25)。
在另一种方法中,CSS配置是基于长度为8(等于主波束组中的波束的数量)的位图,其中位图中的1的数量是4。
在另一种方法中,CSS配置是基于长度等于主码本中的i′2索引的数量的位图,其中位图中的1的数量是固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的第一维和第二维对应于i2,1和i2,2
在一些实施例中,阴影(黑色)正方形表示形成波束组并且在子集选择之后获得的秩3-8i2(或i2,1和i2,2)索引,并且白色正方形表示不包括在波束组中的索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Q=2N1*N2
在一些实施例中,UE报告i2,1,i2,2和n来代替i2,在这种情况下,m1和m2被确定为:
m1=s1i1,1+p1i2,1和m2=s2i1,2+p2i2,2
在那些实施例中,p1=O1且p2=O2。所以m1=s1i1,1+O1i2,1和m2=s2i1,2+O2i2,2
在那些实施例中,
秩3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29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3(3层)主码本,其中对应的秩3预编码器是
针对表29,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表30示出表29中的到被认为是导出秩3预编码器的正交波束对映射的i′2索引。
表30:到正交波束对映射的i′2索引(在表29中)
i′2索引 正交波束对
0–3 (0,0),(O1,0)
4–7 (O1,0),(2O1,0)
8-11 (2O1,0),(3O1,0)
12-15 (3O1,0),(0,0)
16-19 (0,O2),(O1,O2)
20-23 (0,0),(0,O2)
24-27 (O1,0),(O1,O2)
28-31 (0,0),(O1,O2)
32-35 (O1,O2),(2O1,0)
36-39 (2O1,0),(3O1,O2)
40-43 (3O1,O2),(0,0)
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选择表29中的i′2索引的子集以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码本。表31示出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选择的秩-3i′2索引。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根据图25构建。
表31:针对秩-3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29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15
1 0-3,16-27
2 28-43
秩4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32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4(4层)主码本,其中对应的秩4预编码器是
针对表32,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表33示出在表32中的到被认为导出秩-4预编码器的正交波束对映射的i′2索引。
表33:到正交波束对映射的索引(在表32中)
i′2索引 正交波束对
0–1 (0,0),(O1,0)
2-3 (O1,0),(2O1,0)
4-5 (2O1,0),(3O1,0)
6-7 (3O1,0),(0,0)
8-9 (0,O2),(O1,O2)
10-11 (0,0),(0,O2)
12-13 (O1,0),(O1,O2)
14-15 (0,0),(O1,O2)
16-17 (O1,O2),(2O1,0)
18-19 (2O1,0),(3O1,O2)
20-21 (3O1,O2),(0,0)
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选择表32中的i′2索引的子集以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码本。表34示出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所选择的秩-4i′2索引。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根据图25构建。
表34:用于秩-4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32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7
1 0-1,8-13
2 14-21
秩5-6主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35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一个的秩-5(5层)主码本,其中对应的秩5预编码器是
针对表35,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36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一个的秩-6(6层)主码本,其中对应的秩6预编码器是
针对表36,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表37示出被考虑来推导表35中的秩5预编码器和表36中的秩-6预编码器的正交波束三元组映射的i′2索引。
表37:针对秩5-6的正交波束三元组映射的i′2索引(在表35和表36中)
i′2索引 正交波束对
0 (0,0),(O1,0),(2O1,0)
1 (O1,0),(2O1,0),(3O1,0)
2 (2O1,0),(3O1,0),(0,0)
3 (3O1,0),(0,0),(2O1,0)
4 (0,0),(O1,0),(O1,O2)
5 (O1,0),(O1,O2),(0,O2)
6 (O1,O2),(0,O2),(0,0)
7 (0,O2),(0,0),(O1,0)
8 (0,0),(O1,O2),(2O1,0)
9 (O1,O2),(2O1,0),(3O1,O2)
10 (2O1,0),(3O1,O2),(0,0)
11 (3O1,O2),(0,0),(O1,O2)
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在表35(秩5)和表36(秩-6)中选择i′2索引的子集以便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码本。表38示出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选择的秩-5和秩-6的i′2索引。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根据图25构建。
表38:针对秩5和秩6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35和表36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3
1 4-7
2 8-11
秩7-8主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39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7(7层)主码本,其中相应的秩7预编码器是
表39:用于(N1,N2)=(4,2)和(L1,L2)=(4,2)的7层CSI报告的主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40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8(8层)主码本,其中相应的秩8预编码器是
表40:用于(N1,N2)=(4,2)和(L1,L2)=(4,2)的8层CSI报告的主码本
表41示出被考虑来推导出在表39中的秩7预编码器和在表40中的秩8预编码器的对正交波束四元映射的i′2索引。
表41:针对秩7-8的正交波束三元组映射的i′2索引(在表39和表40中)
i′2索引 正交波束对
0 (0,0),(O1,0),(2O1,0),(3O1,0)
1 (0,0),(O1,0),(O1,O2),(0,O2)
2 (0,0),(O1,O2),(2O1,0),(3O1,O2)
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在表39(秩-7)和表40(秩-8)中选择i′2索引的子集以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码本。表42示出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选择的秩-7和秩-8i′2索引。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根据图25构建。
表42:针对秩-7和秩-8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39和表40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
1 1
2 2
替代的秩3-4码本设计
图2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示例性波束分组方案2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秩3-4主码本由(L1,L2)=(2,2)波束的W1个波束组组成。波束组由2D中的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具有索引{0,O1}的4个正交波束用于第一维或更长维度,并且具有索引{0,O2}的2个正交波束用于第二维或更短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4波束组。图中的第一维和第二维对应于第一维和第二维中的波束。阴影(黑色)正方形表示形成波束组的波束,在波束选择之后获得,白色正方形表示不包含在波束组中的波束。
在该图中,当(L1,L2)=(1,2)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是垂直的(或者在第二维中)并且位于{(0,x)}处,其中x={0,O2}时,波束组0对应于波束组;当(L1,L2)=(2,1)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是水平的(在第一维中)并且位于{(x,0)}处,其中x={0,O1}时,波束组1对应于波束组,;当(L1,L2)=(1,1)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在-45度方向上并且位于(O1,0)和(0,O2)时,波束组2对应于波束组;当(L1,L2)=(1,1)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在+45度方向上并且位于(0,0)和(O1,O2)时,波束组3对应于波束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43和表44被用作可以用于Q=8,12,16和32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3(3层)和秩4(4层)主码本。
针对表43和44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表45示出被考虑来导出表43中的秩3预编码器的正交波束对映射的i′2索引。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在表45中选择i′2索引的子集以便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码本。表格还显示了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选择的秩-3i′2索引。根据图26构造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表44中的秩-4预编码器的相应映射也显示在表45中。
表45:正交波束对映射的i′2索引(在表4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组被配置有作为四个波束组集合S={波束组0,波束组1,波束组2,波束组3}的子集的波束组,其中波束组基于图26。取决于S的所配置的子集,UE从表45导出秩3-4i′2索引。
在一个示例中,所配置的波束组是S的单子集(singleton subset),例如S 0={波束组1}。
在一个示例中,所配置的波束组是S的非单严格子集(non-singleton,strictsubset),例如S1={波束组0,波束组1}以及S2={波束组1,波束组3}。
在一个示例中,所配置的波束组是全集S3=S。
对于这些示例集合S0-S3,所选择的秩3-4i′2索引及其到i′2索引的映射以及相应的反馈比特数在表格46中列出。注意,该表格仅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为其他波束组构造类似的表格。
表46:针对示例波束组的索引到i′2索引映射
图2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示例性波束分组方案2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3-4主码本由如图27中所示的(L1,L2)=(8,2)波束的W1个波束组组成,其中假定O1属于{4,8,16,..}。波束组由四个正交波束组成,显示为黑色和三个图案正方形,其中每个四元组包含2D中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例如,用黑色表示的四元组包括4个正交波束{0,4,8,12}。请注意,波束根据图中(8,2)网格的右侧所示的编号方案进行编号。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使用相同的编号方案。可以类似地确定显示为三种团的其他三个四元组的四个正交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4波束组。图中的第一维和第二维对应于第一维和第二维中的波束。黑色和三个图案正方形表示形成波束组并且在波束选择之后获得的波束,并且白色正方形表示不包括在波束组中的波束。
在图27中:
·当(L1,L2)=(8,1)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沿水平(或第一维)并且位于{(0,4),(1,5),(2,6),(3,7)}时,波束组0对应于波束组;
·当(L1,L2)=(4,2)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位于第一行中的{(0,4),(1,5)}、第二行中的{(2,6),(3,7)}时,波束组1对应于一个波束组;
·当(L1,L2)=(4,2)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位于第一行中的{(0,4),(1,5)}、第一列中的(0,8)和沿+45方向的(0,9)时,波束组2对应于波束组;
·当(L1,L2)=(2,2)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位于第一和第二列中的{(0,8),(1,9)}、沿+45方向的(0,9)、沿着-45方向的(1,8)时,波束组3对应于波束组;和
·当(L1,L2)=(2,2)-检测器图案被配置并且选择的正交波束对位于形成一检查器图案的{(0,9),(9,2),(2,11,(11,0)}时,波束组4对应于波束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表43和表44,通过根据图27中的波束组0-波束组4考虑所有正交波束对的联合,可以构造秩-3(3层)和秩-4(4层)主码本组,可用于任何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被配置为具有图27中的波束组0-波束组4之外的至少一个波束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根据配置的波束组,UE可以选择来自图27中的(8,2)波束网格的波束或者来自相关联的秩3-4码本表的i′2索引,并且将它们顺序地映射到i′2索引0-A,其中A+1是选择的i′2索引的数目。
图2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28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中所示,秩3-4主码本由(L1,L2)=(4,2)波束的W1个波束组组成,其中假定O1属于{2,4,8,16,...}。波束组由正交波束的2个四元组组成,显示为黑色和虚线图案正方形,其中每个四元组包含2D中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例如,用黑色表示的四元组包括4个正交波束{0,2,4,6}。请注意,波束根据图中(4,2)网格右侧所示的编号方案编号。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使用相同的编号方案。显示为虚线图案的四个正交波束是{1,3,5,7}。
图2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秩3-4波束组,不同波束组的图示与图27中的类似。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表43和表44,通过根据图28中的波束组0-波束组4考虑所有正交波束对的联合,可以构建秩-3(3层)和秩-4(4层)主码本,可以用于任何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被配置为具有图28中的波束组0-波束组4之外的至少一个波束组。根据所配置的波束组,UE或者选择来自图28中的(4,2)波束网格的波束或者选择来自相关联的秩3-4码本表的i′2索引,并且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顺序地将它们映射到i2索引0-A,其中A+1是选择的i′2索引的数目。
基于正交对类型的秩3-4码本
图2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2个天线端口的更短维度的示例性秩3-4正交波束对29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N1≥N2,从大小(L1,L2)=(4,2)的主前导波束组开始,对于N1<N2,从(2,4)开始,基于正交对类型构造秩-3和秩-4正交波束对。在图29中示出对于较短维度中的2个天线端口的示例正交对类型的图示。该图的顶部示出由一组正交波束对{(b0,b1)}的前导波束{b0}组成的主波束组,其中
·对于N1≥N2和y∈{0,p2}},以及
·对于N1<N2和y∈{0,p2,2p2,3p2}}。
根据正交对类型来确定正交对的正交波束{b1}。
两个示例正交波束类型是:
·正交波束类型0:该对是通过考虑仅在较长维度上与前导波束正交的波束而构建的。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
○对于N1≥N2
○对于N1<N2
·正交波束类型1:通过考虑在较长和较短维度上与前导波束正交的波束来构建该对。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
○对于N1≥N2
○对于N1<N2
一般而言,对于N1≥N2
·正交波束类型0:
·正交波束类型1:
这里,n1∈{1,...,N1-1}和n2∈{1,...,N2-1}。对于N1<N2,可以类似地定义一般的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种方法中,在说明书中n1,n2是固定的。在另一种方法中,由高层信令(RRC)配置n1,n2或者由UE报告n1,n2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正交波束对类型构建单独的秩3-4码本。例如,对于图29中的正交对0和正交对1,类似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两个单独的秩3-4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正交波束对类型构造单个秩3-4码本。例如,对于图29中的正交对0和正交对1,构造单个秩3-4表。
对于N1≥N2,表48和表49示出可以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一个的单个主秩3-4码本表的示例,其中δ12基于表47。对于N1<N2,码本表可以类似地构造。
在一种方法中,s1=O1和s2=O2。在这种情况下,i1,2=0和i1,2=1导致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如果(N1,N2)=(4,2),则i1,1∈{0,1,…,N1-1}和i1,2=0。在这种情况下,i1,2不被UE报告。然后,用于指示(i1,1,i1,2)对的比特数相应地仅通过计数i1,1分量来确定。
·如果(N1,N2)=(3,2),则i1,1∈{0,1,…,N1-1}和i1,2=0。因此i1,2不被UE报告。然后,用于指示(i1,1,i1,2)对的比特数相应地仅通过计数i1,1分量来确定。
在一种方法中,s1=O1,和s2=O2/2。在这种情况下,i1,2=0和i1,2=1导致差分预编码矩阵。
·如果(N1,N2)=(4,2),那么i1,1∈{0,1,2,3}和i1,2∈{0,1}。然后,指示(i1,1,i1,2)对的比特数是(2+1=3)比特。
·如果(N1,N2)=(3,2),那么i1,1∈{0,1,2}和i1,2∈{0,1}。然后,指示(i1,1,i1,2)对的比特数是(2+1=3)比特。
表47:正交波束类型到(δ12)映射
针对表格48和49,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3-4正交波束对类型是预先确定的,例如正交波束类型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eNB经由RRC配置具有例如从正交波束类型0和正交波束类型1中选择的秩3-4正交对类型的UE。
在一些实施例中,UE向eNB报告从正交波束类型0和正交波束类型1中选择的秩3-4正交对类型。
在一种方法中,该指示是SB并且是短期的。在这种情况下,UE每个子带报告正交对类型,并且i2可以指示该信息以及诸如波束选择和同相的其它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它是WB并且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在PUSCH报告的情况下,UE报告整个集合S个子带的一个正交对类型。在PUCCH报告的情况下,该信息与i1(i11和i12)一起报告。
图3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N1≥N2情况的波束分组方案3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N1≥N2,图30示出秩3-4波束组BG0、BG1和BG2。对于N1<N2,通过90度旋转获得图30中的波束组。阴影(灰色)和图案正方形表示形成波束组的波束,并且在波束选择之后获得,并且白色正方形表示波束不包括在波束组中。
在图30中:
·当(L1,L2)=(4,1)被配置且选择的波束仅在第一维时,波束组0对应于波束组;
·当(L1,L2)=(2,2)–正方形被配置且选择的波束形成一个正方形时,波束组1对应于波束组;和
·当(L1,L2)=(2,2)-检测器板被配置,并且所选择的波束形成检测器板时,波束组2对应于波束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配置有来自BG0、BG1和BG2的波束组。根据配置的BG,UE构建用于PMI计算的秩3-4码本。
取决于所配置的波束组,UE选择表48和表49中的i′2索引的子集以便导出用于PMI计算的秩3和4的码本。在一种方法中,UE依次将选择的i′2索引映射到0-A以获得相应的i2索引,其中A+1是选择的i′2索引的数量。
表50和表51分别示出根据所选择的波束组确定的选择的秩-3和4的i′2索引。根据图30构建波束组0、波束组1和波束组2。
表50:用于秩-3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48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15
1 0-7,16-23
2 0–3,8–11,20–23,28–31
表51:秩-4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47中)
波束组 选择的i′2索引
0 0–7
1 0-3,8–11
2 0–1,4–5,10–11,14–15
在一种方法中,UE由较高层配置有波束组类型指示符和正交波束类型指示符。
在另一种方法中,UE由较高层配置有波束组类型指示符,并被配置为与i1或i2一起报告正交波束类型指示符。
图3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在较短维度上的N2≥4个天线端口的秩3-4正交波束对3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较短维度的N2≥4个天线端口,如图31所示,对于秩3-4正交波束对构造考虑三个正交对类型,其中正交对0和1与上面的解释相同。正交对2是通过考虑在较长和较短维度上与前导波束正交的波束来构造的,并且如图所示进行。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
b1∈{(O1+x,(N2-1)O2+y):x∈{0,p1,2p1,3p1}和y∈{0,p2}}。
在这种情况下的秩3-4码本表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来构造。
基于正交对类型的秩5-8码本:16个端口
图3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针对(N1,N2)=(4,2)的秩5-8正交波束组合3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N1,N2)=(4,2),从8个正交波束开始,如图32所示,秩5-8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合基于正交波束类型而构建。在图32中还示出示例正交波束类型的图示。该图的顶部示出由正交波束(b0,b1)组成的8个正交波束,其中,
(b0,b1)∈{(x,y):x∈{0,O1,2O1,3O1}和y∈{0,O2}}
实际上根据传播信道特性可能出现的三种正交波束类型是:
·正交波束类型0:这个对是通过考虑4个仅在第一(较长)维上正交的波束而构成的。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x,0):x∈{0,O1,2O1,3O1}};
·正交波束类型1:这个对是通过考虑在第一(较长)和第二(较短)维度上正交的四个波束构成的,并且形成检测器图案。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0,0),(0,O2),(O1,0),(O1,O2)};和
·正交波束类型2:这个对是通过考虑在第一(较长)和第二(较短)维上正交的4个波束而构成的,并形成一个正方形。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x,y):x∈{0,O1}和y∈{0,O2}}。
对于(N1,N2)=(2,4)配置,正交波束类型构造是类似的(图32中正交波束类型的90度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5-8正交波束类型是预定的,例如正交波束类型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eNB经由RRC配置具有秩5-8正交波束类型的UE。
在一些实施例中,UE向eNB报告秩5-8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种方法中,候选正交波束类型仅包括类型0和1。
在一种方法中,该指示是SB并且是短期的。在这种情况下,UE每个子带报告正交波束类型,并且i2可以指示该信息以及诸如波束选择和同相的其它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它是WB并且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在PUSCH报告的情况下,UE报告整个(集合S)子带的一个正交波束类型。在PUCCH报告的情况下,该信息与i1(i11和i12)一起报告。
表52:正交波束类型到(δ)映射:16个端口
在一种方法中,s1=2和s2=2。
·i1,1∈{0,…,O1/2-1}和i1,2∈{0,…,O2/2-1}。然后,指示(i1,1,i1,2)对的比特数相应地相应确定。这对(N1,N2)=(4,2)和(3,2)两种情况都是有效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秩3-4的δ12和秩5-8的δ1,11,21,32,12,22,3,根据表47和表52分别配置有两个独立的正交波束类型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秩3-4的δ12和秩5-8的δ1,11,21,32,12,22,3,根据表47和表52配置有公共正交波束类型配置。例如,如果正交波束类型0被配置,则类型0被配置用于秩3-8,并且增量值被选择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秩3-4的δ12和秩5-8的δ1,11,21,32,12,22,3,是根据表53配置的,其中秩3-4的δ12被映射到该表中的δ1,12,1
表53:秩3-8码本的替代增量表
基于正交对类型的秩5-8码本:12端口
图3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N1,N2)=(3,2)的秩5-8正交波束组合3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N1,N2)=(3,2),从6个正交波束开始,如图33所示,秩5-8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合基于正交波束类型而构建。在图33中还示出示例正交波束类型的图示。该图的顶部示出包括正交波束(b0,b1)的6个正交波束,其中(b0,b1)∈{(x,y):x∈{0,O1,2O1}和y∈{0,O2}},
实际上根据传播信道特性可能出现的三种正交波束类型是:
·正交波束类型0:这对是通过考虑在较长维度上正交的3个波束和在较短维度上的1个波束构成。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x,0):x∈{0,O1,2O1}}∪{(0,O2)};
·正交波束类型1:这对是通过考虑在较长维度上正交的3个波束和在较短维度上的1个波束来构建的。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x,0):x∈{0,O1,2O1}}∪{(O1,O2)};和
·正交波束类型2:这对是通过考虑在第一(较长)和第二(较短)维上正交的4个波束而构成的,并形成一个正方形。根据这种结构,正交波束是(b0,b1)∈{(x,y):x∈{0,O1}和y∈{0,O2}}。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类似于16端口的情况,UE配置有图33中的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16端口情况,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图33中,UE报告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对于秩5,6,7,8,如表54所示,根据所配置的正交波束类型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表54正交波束类型到(δ)映射:12个端口
关于正交对类型的替代的秩3-4码本设计
图3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3400的图示。
表55秩3-4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到(δ)映射
图3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包括W1波束组的秩3-4主码本3400。波束组由2D中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索引{0,O1}的4个正交波束用于第1维,索引{0,O2}的2个正交波束用于第2维。
从这4个正交波束开始,构造包括在秩3-4主码本中的4个正交波束对类型。
有多种选择来构建4个正交对。其中,选项0、选项1和选项2三个重要选项如图34所示。
·选项0:在此选项中,4个正交波束对对应于2个水平对(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2)和2个垂直对(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3)。
·选项1:在此选项中,4个正交波束对对应于2个水平对(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2),1个垂直对(正交波束类型3)和1个对角线上行对(正交波束类型1)。
·选项2:在此选项中,4个正交波束对对应于1个水平对(正交波束类型0),1个垂直对(正交波束类型3),1个对角线上行对(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1个对角线下行对(正交波束类型2)。
在表56和表57中分别示出根据该正交波束对构造的秩3和秩4码本,其中表55用于针对每个所考虑的码本选项的值,其中上标k=0,1,2和3分别用于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请注意,码本可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并在较短维度上具有至少有2个端口。
针对表56和57,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用于秩3-4码本的选项0、选项1和选项2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3-4码本选项是预先确定的,例如选项1。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被配置有来自图34中的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的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报告来自图34中的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的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关于具有2,3或4个正交波束类型(没有SB波束选择)的秩3-4码本的实施例
图3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3500。
表58:用于秩3-4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的数量到(δ)的映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秩3-4主波束组由2D中的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成,其中具有索引{0,O1}的4个正交波束用于第一维,并且具有索引{0,O2}的2个正交波束用于第二维,并且考虑2,3或4个正交波束类型来构造秩3-4码本。4种正交波束类型如下:
·正交波束类型0对应于正交波束对{(0,0),(O1,0)}。
·正交波束类型1对应于正交波束对{(0,0),(O1,O2)}。
·正交波束类型2对应于正交波束对{(0,0),(0,O2)}。
·正交波束类型3对应于正交波束对{(0,O2),(O1,O2)}。
取决于考虑构造秩3-4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的数量,如下选择正交波束类型:
·如果正交波束类型数量=2,则选择正交波束类型0和正交波束类型1。
·如果正交波束类型数量=3,则选择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和正交波束类型2。
·如果正交波束类型数量=4,则选择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
针对表59和60,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在表59和表60中分别示出根据这个正交波束对结构的秩3和秩4码本,其中表58用于针对K=2,3,或4的每一个的值,并且,其中上标k=0,1,2和3分别用于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请注意,码本可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并在较短维度上至少有2个端口。
对于正交波束类型的SB和WB报告,在表61中示出报告秩3-4PMI(i2)的比特数。注意,在正交波束类型的SB报告的情况下,K=2需要1比特并且K=3,4需要每个SB中的2比特。对于WB报告,对于整个WB报告1比特(K=1)和2比特(K=3,4)。
表61:秩3-4的i2个比特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秩3-4码本,UE被配置为具有K=2,3或4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3-4码本是用固定的K值预先确定的,例如K=4。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取决于配置的K的值,UE被配置有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根据K的配置值从K个正交波束类型中报告一个正交波束类型。
在一种方法中,K的配置值=4。
在一种方法中,这个报告是SB并且是短期的。在这种情况下,UE每个子带报告正交波束类型,并且i2可以指示该信息以及诸如波束选择和同相的其它信息。
在另一种方法中,它是WB并且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在PUSCH报告的情况下,UE报告整个(集合S)子带的一个正交波束类型。在PUCCH报告的情况下,该信息与i1(i11和i12)一起报告。
关于具有2,3或4个正交波束类型(具有SB波束选择)的秩3-4码本的实施例
图3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3-4的波束分组方案3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对于N1≥N2配置,秩3-4的主波束组由在2D中的大小(L1,L2)=(4,2)的4个“最接近的”正交波束组组成,其中4个正交波束组位于第一维的{0,O1}、第二维的{0,O2}。除了每种类型对应于一对正交波束组之外,这四种正交波束类型与图35中的相同。根据考虑构造秩3-4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的数量,正交波束类型选择如下:
·正交波束类型0对应于位于{(0,0),(O1,0)}的正交波束组对。
·正交波束类型1对应于位于{(0,0),(O1,O2)}处的正交波束组对。
·正交波束类型2对应于位于{(0,0),(0,O2)}处的正交波束组对。
·正交波束类型3对应于位于{(0,O2),(O1,O2)}处的正交波束组对。
针对表62和63,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根据该正交波束组对结构的秩3和秩4码本分别在表62和表63中示出,其中表48用于针对K=2,3或4的每一个的值,其中上标k=0,1,2和3分别用于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请注意,码本可用于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并在较短维度上至少有2个端口。
本公开的关于配置或报告K、正交波束类型和增量值的一些实施例适用于该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直截了当地认识到,该实施例适用于其他正交波束组大小,包括大小(L1,L2)=(4,1),(2,2),(2,1),和(1,1)。
关于具有i1(i1,1和i1,2)的增量报告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报告针对秩为3-4码本的δ12(或)和针对秩为5-8码本的δ1,11,21,32,12,22,3,以及i1(或i1,1或r i1,2)。
在一个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i1,j),其中i1对应于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报告。例如,对于表62和表637中的秩3-4码本表,UE使用4比特指示进行报告,其中2比特用于指示i1,使用2比特指示j。
在一个方法中,两个最高有效位(MSB)对应于正交波束类型(j),而两个最低有效位(LSB)对应于i1。表64显示了这种i′1报告的一个例子。
表64:针对秩3-4码本的i′1到(i1,j)映射(表62和表63)
在另一种方法中,两个最高有效位(MSB)对应于i1并且两个最低有效位(LSB)对应于正交波束类型(j)。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1=(i1,1,j),其中i1,1对应于第一维中的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对于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或者)报告。例如,对于表62和表63中的秩3-4码本表,UE使用4比特指示报告i′1,1,其中2比特用于指示i1,1,并且使用2比特指示j。类似于第一种替代方案,用于指示j的2个比特可以是4比特指示的2个LSB或2个MSB。
在又一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2=(i1,2,j),其中i1,2对应于第二维中的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针对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或者)的报告。
上述替代方案适用于秩5-8码本。例如,可以使用4比特的指示来报告i′1,其2比特用于i1(i1,1和i1,2)指示,并且2比特用于正交波束类型(δ1,11,21,32,12,22,3)指示。
其他秩3-8码本设计替代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图37、图38、图39和图40中所示的替代主码本替代方案1-4来构造秩3-8码本。
图3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1 3700:(L1,L2)=(4,2)
图3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的秩3-8码本设计2 3800:(L1,L2)=(4,1)
图3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3 3900:(L1,L2)=(2,2)。
图4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4 4000:(L1,L2)=(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B所示,对于N1≥N2配置,秩3-4的主波束组由2D的4个正交波束类型(L1,L2)=(4,2)组成,其中正交波束类型如下:正交波束类型0对应于位于{(0,0),(O1,0)}处的正交波束组对。正交波束类型1对应于位于{(0,0),(O1,O2)}处的正交波束组对,正交波束类型2对应于位于{(0,0),(0,O2)}处的正交波束组对。正交波束类型3对应于位于{(0,0),((N1-1)O1,0)}处的正交波束组对。
在表66和表67中分别示出根据构造的秩3和秩4码本,其中表65用于δ1和δ2值,并且索引k=0,1,2和3用于正交波束类型0、正交波束类型1、正交波束类型2和正交波束类型3。请注意,码本可用于任何Q=8,12,16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还要注意,k=3适用于Q=12,16和32端口。
表65:对于N1≥N2,正交波束类型到(δ12)映射
UE被配置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联合地并且长期地WB报告i1,1,i1,2,和k,其中它们所采用的值的范围如下: 以及k=0,1,2,3。注意,需要2比特指示来报告正交波束类型k。
针对表66和67,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主秩3-4码本上进行码本子集选择,UE配置有来自四个配置(即,配置1,配置2,配置3和配置4)的波束组配置。对于k=0,图41示出四种配置。取决于配置,为了PMI报告,UE分别根据表68和表69针对秩3和秩4选择i′2索引(在表66和表67中)。在表68和表69中示出四种配置的参数(s1,s2)和(p1,p2)。注意,在配置4的情况下为s2提供了三个选项。取决于在较短的维度中的希望的波束(或解决资源)数量,UE被配置有一个选项。
图4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当k=0时针对秩3-4的示例性正交波束4100。
表68:秩3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66中)
表69:用于秩-4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67中)
请注意,对于配置2-4,p1=s1/L1,其中L1是沿着主码本的第一维度包括的波束索引的数量。换句话说,对于配置2-4,有效的过采样针对秩3-4保持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δ1和δ2值(索引k)的更大的表。在一个例子中,δ1和δ2值的表包括具有前导波束(0,0)的所有正交对。表70中示出这种表的示例。根据天线端口(Q)的数量,UE使用δ12(或k个值)的子集。例如,如果Q=8,则UE使用k=0-2;如果Q=12,则UE使用k=0-4;和Q=16,UE使用k=0-6。注意Q=8需要2比特指示,Q=12,16需要3比特指示。
表70对于N1≥N2的正交波束类型到(δ12)映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配置有关于k的具有码本子集限制(CSR)的秩3-4的码本,其确定UE可以报告的k个值的子集。
在一种方法中,CSR配置基于位图。
例如,对于表70中的k个值,可以配置7比特位图来指示UE可以报告的k个值的子集。
例如,对于表65中的k个值,可以配置4比特位图以指示UE可以报告的k个值的子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直截了当地认识到,该实施例适用于天线端口配置N1<N2和包括大小(L1,L2)=(4,1),(2,2),(2,1),和(1,1)的其他正交波束组大小。
N1≥N2的替代的秩5-6码本
图4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的秩5-6正交波束类型4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2中所示,UE报告或配置有来自正交波束类型0-7的秩5-6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根据配置,UE选择三个正交波束,第一波束位于(0,0),第二和第三波束对应于表71中的索引(k1,k2),其中k1,和k2取表70中的k值。UE它们导出了秩-5和秩-6预编码器如上所述。
表71:用于12或16端口的秩为5-6的码本的针对δ1,11,22,12,2的正交波束类型,其中N1≥N2>1
对于N1<N2,秩5-6码本设计是相似的。
用于N1≥N2的替代的秩7-8码本
图4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的秩7-8正交波束类型4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3中所示,UE报告或被配置有来自正交波束类型0-7的秩7-8码本的正交波束类型。根据配置,UE选择四个正交波束,第一波束位于(0,0),第二、第三和第四波束对应于索引(k1,k2,k3),如表72所示(针对16个端口),其中k1,k2,和k3取表70中k个值。UE由它们导出秩-7和秩-8预编码器如上所述。12个端口的增量表可以类似地构造。
表72:用于16端口的秩为7-8的码本的针对δ1,11,22,12,21,32,3的正交波束类型,其中N1≥N2>1
对于N1<N2,秩7-8码本设计是相似的。
关于通过i1(i1,1和i1,2)进行增量报告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UE针对秩为3-4的码本报告δ12(或)和针对秩为5-8的码本报告δ1,11,21,32,12,22,3,以及联合地报告i1(或i1,1或i1,2)。
在一个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i1,j),其中i1对应于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报告。例如,对于表56和表57中的秩3-4码本表,UE使用4比特指示报告i′1,其中2比特用于指示i1,使用2比特指示j。
在一种方法中,两个最高有效位(MSB)对应于正交波束类型(j),而两个最低有效位(LSB)对应于i1。表73显示了这种i′1报告的一个例子。
表73:针对秩3-4码本的i′1到(i1,j)映射(表56和表57)
在另一种方法中,两个最高有效位(MSB)对应于i1并且两个最低有效位(LSB)对应于正交波束类型(j)。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1=(i1,1,j),其中i1,1对应于在第一维中的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针对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或者)报告。例如,对于表56和表57中的秩3-4码本表,UE使用4比特指示报告i′1,1,其中2比特用于指示i1,1,使用2比特指示j。类似于第一种替代方案,用于指示j的2个比特可以是4比特指示的2个LSB或2个MSB。
在又一个替代方案中,UE报告i′12=(i12,j),其中i12对应于在第二维中的W1波束组报告,并且j对应于针对秩3-4的正交波束类型(δ12或者 )报告。
上述替代方案适用于秩5-8码本。例如,可以使用4比特的指示来报告i1,其2比特用于i1(i1,1和i1,2)指示,并且2比特用于正交波束类型(δ1,11,21,32,12,22,3)指示。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对于秩3-4码本,UE报告i′1=(i1,k)或者i′11=(i11,k)或者i′1,2=(i1,2,k),其中i1(或者i1,1或者i1,2)对应于W1波束组报告,并且k对应于来自表70的正交波束对。例如,UE使用(x+y)比特指示报告i′1或i′1,1或i′1,2,其中x比特用于指示i1(或者i1,1或者i1,2),y比特用于指示k。
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对于秩5-6码本,UE报告i′1=(i1,k1,k2)或者
i′11=(i11,k1,k2)或者i′1,2=(i1,2,k1,k2),其中i1(或者i1,1或者i1,2)对应于W1波束组报告,并且k1,k2对应于来自表70和表71的正交波束类型。例如,UE使用(x+y)比特指示报告i′1或i′1,1或i′1,2,其中x个比特用于指示i1(或者i1,1或者i1,2),并且使用y个比特来指示k1,k2
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对于秩5-6码本,UE报告i′1=(i1,k1,k2,k3)或者i′11=(i11,k1,k2,k3)或者i′1,2=(i1,2,k1,k2,k3),其中i1(或者i1,1或者i1,2)对应于W1波束组报告,并且k1,k2,k3对应于来自表70和表72的正交波束类型。例如,UE使用(x+y)比特指示报告i′1或i′1,1或i′1,2,其中x个比特用于指示i1(或者i1,1或者i1,2),并且使用y个比特来指示k1,k2,k3
关于全配置的主码本的实施例
主秩-1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表74和表75中描述了秩为1的A类码本。
UE被配置为具有配置1,配置2,配置3和配置4中的一个。取决于所配置的配置参数,UE通过根据表74选择表75中的i′2索引的子集来执行码本子集选择(CSS)。
表74:四种配置的CSS表
i1,1=0,1,…,O1N1/s1-1
i1,2=0,1,…,O2N2/s2-1
p1=1和p2=1.
所提出的秩-1码本的特征在于三个参数:{i11,i12,i2},其中根据配置参数,i2对应于来自表75的所选的i′2索引。
表75:用于1层CSI报告的主码本
主秩-2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表76和表77中描述了秩-2的A类码本。注意,在配置3和配置4中,以灰色示出的四个波束编号为0-3,并且根据这个编号在所提出的秩-2码本中形成传统的8-Tx秩-2个波束对{00,11,22,33,01,12,13,03}。还要注意,对于配置1,秩-2码本对应于单个波束和QPSK{1,j,-1,-j}同相。
UE配置有配置1,配置2,配置3和配置4中的一个。取决于所配置的配置参数,UE通过根据表76选择表77中的i′2索引的子集来执行码本子集选择(CSS)。
表76:四种配置的CSS表
i1,1=0,1,…,O1N1/s1-1
i1,2=0,1,…,O2N2/s2-1
如果配置2且N1<=N2,那么
p1=O1和p2=1.
否则
p1=1和p2=1.
所提出的秩-2码本的特征在于三个参数:{i11,i12,i2},其中根据配置参数,i2对应于来自表76的所选的i′2索引。
针对表77,请参阅下面的表部分。
主秩3-4码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秩3-4的码本由四个参数{i11,i12,k,i2}表征,并且码字通过CSI反馈中的{i′1,1,i1,2,i2}来标识。参数k的不同值被用来为秩3-4码本构造不同的正交波束组。
图4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三个示例正交波束组4400,对于秩3-4,由k=0,1,2索引。
表79和表80示出可以用于Q=8,12和16个天线端口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秩3-4码本表,其中根据k值从表78中选择δ12,对应的秩3预编码器是或者
并且对应的秩4预编码器是5
UE在PMI中反馈k作为W1指示的一部分。特别地,,k与i1指示联合编码,其中在CSI反馈中报告i′1,1=(O1N1/s1)k+i1,1
k的值的数目有两种选择:
如果N1>1和N2>1:在表78中k和k=0,1。
如果N2=1:表78中的k=0,1,2。
表78:正交波束类型到(δ12)映射
i1,1=0,1,…,O1N1/s1-1
i1,2=0,1,…,O2N2/s2-1
针对表79和80,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码本子集选择
图4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当k=0时针对秩3-4的示例性正交波束4500。
表81针对秩3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79中)
表82用于秩-4的CSI报告的选择的i′2索引(在表80中)
利用表81和表82中提出的(s1,s2)和(p1,p2)参数:
当O 1=8时,有效过采样因子与传统的过采样因子相同(即4),
当O1=4时,有效过采样因子与配置的过采样因子相同(即4)。
主秩5-8码本
对于秩5-8,所提出的码本由两个参数{i11,i12}来表征,,并且这些用于形成i1指示,而不是用于秩3-4的{i11,i12,k}。对于秩5,6,7,8,预编码矩阵如下,其中δ1,11,21,32,12,22,3由RRC'Config'参数确定,并且
(s1,s2)=(1,1)针对配置1;和
针对配置2,3,4。
图4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秩5-8:16端口的正交波束分组4600。
对于16个端口,δ1,11,21,32,12,22,3定义如下表83。
表83:16端口秩5-8码本的增量值
图4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5-8:12端口的示例性正交波束分组4700。
对于12个端口,δ1,11,21,32,12,22,3定义如下表84:
表84 12端口秩5-8码本的增量值
图4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秩5-8:8端口的示例性正交波束分组4800。
对于8个端口,δ1,11,21,32,12,22,3定义如下表85:
表85:8端口秩5-8码本的差值
每个配置的独立码本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秩1-8码本表可以替代地在它们各自的表中被写为四个单独的秩1-8码本表,配置1,配置2,配置3和配置4中的每一个一个秩1-8码本表。
例如,可以根据表87中的第一码本表交替写入根据表75中的主码本表的用于配置1的秩-1码本;可以根据表87中的第二码本表交替地写入根据表75中的主码本表的用于配置2的秩-1码本;可以根据表87中的第三码本表交替地写入根据表75中的主码本表的用于配置3的秩-1码本;并且可以根据表87中的第四码本表交替地写入根据表75中的主码本表的用于配置4的秩-1码本。
秩-2-8的单独的码本表可以类似地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8个天线端口{15,16,17,18,19,20,21,22},12个天线端口{15,16,17,18,19,20,21,22,23,24,25,26},16个天线端口{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以及配置有更高层参数CSI-Reporting-Type以及CSI-Reporting-Type的UE被设置为“CLASS A”,每个PMI值对应到表87,表88,表89,表90,表91,表92,表93或表94中给出的三个码本索引(i1,1,i1,2,i2),其中数量um和vl,m如下给出
N1,N2,O1,和O2的值被分别配置有高层参数Codebook-Config-N1,Codebook-Config-N2,Codebook-Over-Sampling-RateConfig-O1,andCodebook-Over-Sampling-RateConfig-O2。在表86中给出了对于给定数量的CSI-RS端口的(O1,O2)和(N1,N2)的支持配置。CSI-RS端口的数量P是2N1N2
如果CodebookConfigN2的值被设置为1,则不期望UE将CodebookConfig的值设置为2或者3。
如果codebookConfigN2的值被设置为1,则UE仅应使用i1,2=0并且不应报告i1,2
第一PMI值i1对应于码本索引对{i1,1,i1,2},并且第二PMI值i2对应于表j中给出的码本索引i2,υ等于相关联的RI值,并且其中j=υ+62。
在一些情况下,支持码本子采样。在表7.2.2-1F中针对规范TS36.213的PUCCH报告类型1a定义了针对参数Codebook-Config的值被设置为2,3或4的PUCCH模式2-1的子采样码本。
在一些情况下,支持码本子采样。例如,根据针对传统8-Tx码本的定义来定义针对参数Codebook-Config的值被设置为2,3或4的PUCCH模式2-1的子采样码本。对于Codebook-Config=1,对于i2不进行子采样。
表86(O1,O2)和(N1,N2)的支持的配置
针对表87-1至87-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88-1至88-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89-1至89-5,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0-1至90-6,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1-1至91-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2-1至92-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3-1至93-5,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4-1至94-5,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在替代实施例中,秩1-8码本表如表95-1至95-3、表96-1至96-4、表97-1至97-4、表98-1到98-4、表99、表100、表101和表102中给出。
针对表95-1至95-3,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6-1至96-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7-1至97-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表98-1至98-4,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请参阅表99,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请参阅表100,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请参阅表101,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针对请参阅表102,请参见下面的表部分。
关于1D端口布局的秩5-8码本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诸如(N1,N2)=(6,1),(8,1),(1,6)和(1,8)的1D端口布局的情况下的秩5-8码本,1D正交波束组被用于不同的Codebook-Config值,包括Codebook-Config=1,2,3,4。
在N2=1的一个示例中,使用相同的正交波束组,而不管用于秩5-8码本的Codebook-Config=1或4。正交波束组的例子如图49所示。
图49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的示例。
在N2=1的另一示例中,对于秩5-8码本,不同的正交波束组被用于Codebook-Config=1和4。正交波束组的一个例子如图50所示。
图5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5000的示例。
在N2=1的另一示例中,使用相同的正交波束组,而不管用于秩5-8码本的Codebook-Config=1,2,3或4。正交波束组的一个例子如图51所示。
图5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5100的示例。
在N2=1的另一个示例中,对于秩5-8码本,不同的正交波束组被用于Codebook-Config=1和4。正交波束组的例子如图52所示。
图5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1D端口布局的正交波束组5200的示例。
这些Codebook-Config到正交波束组映射仅用于说明,并且它们可以被映射到包括这里示出的或未示出的其他正交波束组。
其他秩3-8码本设计替代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图53、图54、图55和图56中示出的替代主码本替代方案1-4来构建秩3-8码本。
图53A和53B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换秩3-8码本设计1 5300A,5300B:(L1,L2)=(4,2)。
图5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2 5400:(L1,L2)=(4,1)。
图55A和图55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3 5500A,5500B:(L1,L2)=(2,2)。
图56A和5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秩3-8码本设计4 5600A,5600B:((L1,L2)=(2,1)。
为了帮助专利局和本申请所发布的任何专利的任何读者解释所附权利要求,申请人希望指出,他们不希望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或权利要求要素援引35U.S.C.§112(f)条款,除非在特定的权利要求中明确地使用了“用于...的装置”或“用于...的步骤”的措辞。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其他术语(包括但不限于“机构”、“模块”、“设备”、“单元”、“组件”、“元素”、“成员”、“装置”、“机器”、“系统”、“处理器”或“控制器”)的使用被申请人理解为是指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结构,并且不打算援引35U.SC§112(f)条款。
虽然已经用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各种改变和修改。意图是本公开包含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种改变和修改。
表部分
表9:用于N1=8,N2=2,o1=o2=4的单秩2码本表:波束组类型1,示例1(对于表9,参见图57)
表10:用于N1=8,N2=2,o1=o2=4的单秩2码本表:波束组类型1和波束组类型4Alt1(对于表10,参见图58)
表11-1至11-3:用于N1=8,N2=2,o1=o2=4的两个秩2的码本表(对于表11-1参见图59A,对于表11-2参见图59B,对于表11-3参见图59C)
表11-1:第一波束组类型(类型1)
表11-2:第二波束组类型(类型4Alt 1)
表11-3:i1到(i1H,i1V)映射
表12-1至12-4:用于N1=8,N2=2,o1=o2=4的三个秩2的码本表(对于表12-1参见图60A,对于表12-2参见图60B,对于表12-3参照图60C,对于表12-4参照图60D)
表12-1:第一波束组类型(类型1)
表12-2:第二波束组类型(类型4Alt 1)
表12-3:第三波束组类型(类型4Alt 2)
表12-4:i1到(i1H,i1V)映射
表13-1至13-4:用于N1=8,N2=2,o1=o2=4的三个秩2的码本表(对于表13-1参见图61A,对于表13-2参见图61B,对于表13-3参照图61C,对于表13-4参照图61D)
表13-1:第一波束组类型(类型1)
表13-2:第二波束组类型(类型2Alt 1)
表13-3:第三波束组类型(类型4Alt 1)
表13-4:i1到(i1H,i1V)映射
表14-1:第一波束组类型(类型1)(对于表14-1参见图62A)
表14-2:第二波束组类型(类型3Alt 1)(对于表14-2参考图62B)
表14-3:第三波束组类型(类型4Alt 1)(对于表14-3参考图62C)
表14-4:i1到(i1H,i1V)映射(对于表14-4参考图62D)
表15-1至15-4:用于N1=8,N2=2,o1=o2=4的三个秩为2的码本表(对于表15-1参考图63A,对于表15-2参考图63B-2,对于表15-3参照图63C,对于表15-4参照图63D)
表15-1:第一波束组类型(类型1)
表15-2:第二波束组类型(类型2Alt 1)
表15-3:第三波束组类型(类型3Alt 1)
表15-4:i1到(i1H,i1V)映射
表19:用于L1=L2=4的2层CSI报告的主码本(选项1)(对于表19参考图64A,64B和64C)
表20:用于2层CSI报告的替代主码本(s1=s2=2且p1=p2=1)(对于表20参考图65A和65B)
表21:秩2i2上的子集限制的说明(表20)(对于表21参考图66)
表25:用于(L1,L2)=(4,2)的2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25参见图67)
表29:用于(N1,N2)=(4,2)和(L1,L2)=(4,2)的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29参考图68A和68B)
表32:用于(N1,N2)=(4,2)和(L1,L2)=(4,2)的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32参见图69)
表35:用于(N1,N2)=(4,2)和(L1,L2)=(4,2)的5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35参考图70)
表36:用于((N1,N2)=(4,2)和(L1,L2)=(4,2)的6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36参见图71)
表43:用于(N1,N2)=(4,2)和(L1,L2)=(2,2)的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43,参见图72)
表44:用于(N1,N2)=(4,2)和((L1,L2)=(2,2)的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44,参见图73)
表48:用于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和N1≥N2(对于表48参见图74)
表49:用于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和N1≥N2(对于表49参见图75)
表56:用于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56参见图76)
表57:用于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57参见图77)
表59:用于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59参见图78)
表60:用于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60参见图79)
表62:用于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62参见图80)
表63:用于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63参见图81)
表66:用于N1≥N2的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66,参见图82)
表67:用于N1≥N2的4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67,参见图83)
表77:用于2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84参见图84A和84B)
表79:用于3层CSI报告的主码本(对于表79参见图85)
表80:用于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0参照图86)
表87-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1)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7-1参考图87A)
表87-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2)进行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7-2参见图87B)
表87-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3)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7-3参见图87C)
表87-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4)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7-4参见图87D)
表88-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1)的2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8-1参考图88A)
表88-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2)的2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8-2参考图88B)
表88-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3)的2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8-3参考图88C)
表88-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4)的2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8-4参考图88D)
表89-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1)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9-1参考图89A)
表89-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2)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9-2参见图89B)
表89-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3)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9-3参见图89C)
表89-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4)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9-4参见图89D)
表89-5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4)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89-5参见图89E)
表90-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1)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1参考图90A)
表90-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1)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2参考图90B)
表90-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2)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3参见图90C)
表90-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3)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4参考图90D)
表90-5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码本配置号4)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5参考图90E)
表90-6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码本配置号4)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0-6参考图90F)
表91-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5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1-1参见图91A)
表91-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5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1-2参见图91B)
表91-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5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1-3参见图91C)
表91-4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5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1-4参见图91D)
表92-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6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2-1参考图92A)
表92-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6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2-2参见图92B)
表92-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6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2-3参见图92C)
表92-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6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2-4参考图92D)
表93-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3-1参考图93A)
表93-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3-2参见图93B)
表93-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3-3参考图93C)
表93-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3-4参考图93D)
表93-5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3-5参见图93E)
表94-1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4-1参考图94A)
表94-2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4-2参见图94B)
表94-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4-3参考图94C)
表94-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4-4参考图94D)
表94-5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4-5参见图94E)
表95-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5-1参考图95A)
表95-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5-2参见图95B)
表95-2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5-2参见图95C)
表95-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5-3参照图95D)
表96-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2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6-1参见图96A)
表96-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6-2参见图96B)
表96-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6-3参见图96C)
表96-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6-4参照图96D)
表97-1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7-1参照图97A)
表97-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7-2参见图97B)
表97-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7-3参见图97C)
表97-4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3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7-4参见图97D,97E和97F)
表98-1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8-1参考图98A)
表98-2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8-2参见图98B)
表98-3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8-3参见图98C)
表98-4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4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8-4参见图98D,98E和98F)
表99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5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99,参见图99A和99B)
表100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6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100的参考图100A和100B)
表101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14+P的7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101,参考图101A,101B,101C和101D)
表102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 P的8层CSI报告的码本(对于表102,参考图102A,102B,102C和102D)

Claims (15)

1.一种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和
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基于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
其中所述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的第一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指示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相关联的相应过采样因子的第一过采样因子和第二过采样因子;和码本配置信息,和
其中至少一个PMI包括第一PMI对i1,1和i1,2以及第二PMI i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秩是3至8之一,则基于所述码本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第一波束跳跃数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PMI对i1,1和i1,2的比特数分别基于数量来确定,并且
其中N1和N2是第一或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O1和O2是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S1和S2是第一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关于波束组类型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码本配置信息是1,则用于所述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和N2O2,并且
如果码本配置信息是2至4中的一个,则用于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2和N2O2/2。
6.一种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
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
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的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指示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相关联的相应过采样因子的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和码本配置信息,和
其中至少一个PMI包括第一PMI对i1,1和i1,2以及第二PMIi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秩是3到8之一,则基于码本配置信息和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第一波束跳跃数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PMI对i1,1和i1,2的比特数分别基于数量来确定,并且
其中N1和N2是第一或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O1和O2是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S1和S2是第一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关于波束组类型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码本配置信息是1,则用于所述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和N2O2,并且
如果码本配置信息是2至4中的一个,则用于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2和N2O2/2。
11.一种基站,包括:
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信号和从终端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发送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并且接收包括基于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的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指示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相关联的相应过采样因子的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和码本配置信息,和
其中至少一个PMI包括第一PMI对i1,1和i1,2以及第二PMIi2
12.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器,用于向基站发送信号和从基站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接收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关于预编码器码本参数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量的第一和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指示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相关联的相应过采样因子的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和码本配置信息,和
其中至少一个PMI包括第一PMI对i1,1和i1,2以及第二PMIi2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或者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
其中,如果秩是3到8之一,则基于码本配置信息和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第一波束跳跃数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或终端,其中指示所述第一PMI对i1,1和i1,2的比特数分别基于数量来确定,并且
其中N1和N2是第一或第二数量的天线端口,O1和O2是第一和第二过采样因子,S1和S2是第一和第二波束跳跃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或终端,其中,如果码本配置信息是1,则用于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和N2O2,并且
如果码本配置信息是2至4中的一个,则用于第一PMI对i1,1和i1,2的2层码本的尺寸是N1O1/2和N2O2/2。
CN201680043255.3A 2015-07-21 2016-07-21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Active CN108352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95034P 2015-07-21 2015-07-21
US62/195,034 2015-07-21
US201562200399P 2015-08-03 2015-08-03
US62/200,399 2015-08-03
US201562205445P 2015-08-14 2015-08-14
US62/205,445 2015-08-14
US201562208230P 2015-08-21 2015-08-21
US62/208,230 2015-08-21
US201562218846P 2015-09-15 2015-09-15
US62/218,846 2015-09-15
US201562235947P 2015-10-01 2015-10-01
US62/235,947 2015-10-01
US201562238439P 2015-10-07 2015-10-07
US62/238,439 2015-10-07
US201562244592P 2015-10-21 2015-10-21
US62/244,592 2015-10-21
US201562260060P 2015-11-25 2015-11-25
US62/260,060 2015-11-25
US201662294712P 2016-02-12 2016-02-12
US62/294,712 2016-02-12
US15/214,287 2016-07-19
US15/214,287 US9838095B2 (en) 2015-07-21 2016-07-19 Higher rank codebooks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CT/KR2016/007961 WO2017014581A1 (en) 2015-07-21 2016-07-21 Higher rank codebooks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876A true CN108352876A (zh) 2018-07-31
CN108352876B CN108352876B (zh) 2021-07-16

Family

ID=57834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3255.3A Active CN108352876B (zh) 2015-07-21 2016-07-21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38095B2 (zh)
EP (1) EP3326298A4 (zh)
KR (1) KR102593204B1 (zh)
CN (1) CN108352876B (zh)
WO (1) WO201701458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853A (zh) * 2019-02-02 2020-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参数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21128370A1 (zh) * 2019-12-28 2021-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3972935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65866B (es) 2015-01-14 2019-06-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ñalizacion de restriccion de subconjunto de libro de codigos.
US9806781B2 (en) * 2015-04-29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book design and structure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018848B1 (ko) 2015-07-23 2019-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14609A1 (ko) * 2015-07-23 2017-01-26 엘지전자(주)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TWI633765B (zh) * 2015-08-14 2018-08-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傳輸和接收csi-rs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
EP3327966A4 (en) * 2015-08-14 2018-07-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codebook and user equipment
US10171154B2 (en) * 2015-09-11 2019-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beam index for 3D MIMO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257844B2 (en) 2017-01-17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combining scheme with broadcast beam-sweeping and beam-index indication
US10250313B2 (en) * 2017-03-09 2019-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ariance matrix feedback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20512755A (ja) * 2017-03-23 2020-04-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US10389426B2 (en) 2017-04-25 2019-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er rank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742463C1 (ru) 2017-08-11 2021-02-08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ограничений по поднаборам таблиц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лучей
CN109428636B (zh) * 2017-08-21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指示和上报方法、网络设备、终端
US10965360B2 (en) * 2017-08-23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beam refinement
US10440682B2 (en) * 2017-12-13 201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beam pair determination
WO2019144418A1 (zh) * 2018-01-29 2019-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通信装置及介质
US11438041B2 (en) 2018-08-03 2022-09-06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head
WO2020043282A1 (en) 2018-08-29 2020-03-0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ceiver, transmitter,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space-delay precoding
US11121751B2 (en) * 2018-11-05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layer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0222602A1 (ko) * 2019-05-01 2020-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si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230170976A1 (en) * 2021-11-30 2023-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election and codebook learning based on xr percep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20A (zh) * 2012-12-14 2013-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系统码本生成方法
CN104184506A (zh) * 2013-05-24 2014-12-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码本类型选择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3927B1 (ko) * 2010-09-26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47501B (zh) * 2010-10-07 2015-04-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a系统的对码本的子采样方法和设备
US8913682B2 (en) 2012-05-18 2014-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71437B2 (en) * 2012-12-20 2015-03-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US9143212B2 (en) * 2013-02-25 2015-09-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on PUCCH for 4Tx MIMO
KR102160008B1 (ko) 2013-06-17 2020-09-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20A (zh) * 2012-12-14 2013-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系统码本生成方法
CN104184506A (zh) * 2013-05-24 2014-12-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码本类型选择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2D Codebook with KP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feedback"", 《3GPP》 *
SAMSUNG: ""Discussion on Scalable Codebook Design"", 《3GPP》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853A (zh) * 2019-02-02 2020-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参数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1435853B (zh) * 2019-02-02 2023-07-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参数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21128370A1 (zh) * 2019-12-28 2021-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3972935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3972935B (zh) * 2020-07-22 2023-01-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6298A1 (en) 2018-05-30
US9838095B2 (en) 2017-12-05
CN108352876B (zh) 2021-07-16
KR20170012120A (ko) 2017-02-02
KR102593204B1 (ko) 2023-10-24
WO2017014581A1 (en) 2017-01-26
WO2017014581A9 (en) 2017-04-27
US20170041051A1 (en) 2017-02-09
EP3326298A4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876A (zh)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的高秩码本
KR10246868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08971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N109983712A (zh) 用于在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多分辨率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5464A (zh) 用于mimo 无线通信系统的先进波束成形和反馈方法
CN105432024B (zh) 用于执行先进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矩阵码本设计的方法
CN102119494B (zh) 使用多天线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75849A (zh) 用于先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显式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24316A (zh) 用于多流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6894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106017A1 (e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996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er rank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636984A (zh) 用于操作mimo测量参考信号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44039A (zh) 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31515A (zh) 用于码本设计和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2857A (zh) 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线性组合pmi码本的csi报告
CN107251451A (zh) 用于减少的反馈fd‑mimo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66341A (zh) 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csi‑rs端口共享的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6307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2869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秩指示符的比特大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62811A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有效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937549A (zh)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csi报告的预编码器码本
CN11017832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