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264B -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264B
CN108352264B CN201680065263.8A CN201680065263A CN108352264B CN 108352264 B CN108352264 B CN 108352264B CN 201680065263 A CN201680065263 A CN 201680065263A CN 108352264 B CN108352264 B CN 108352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m
contact
assembly
shaft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2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264A (zh
Inventor
N·J·韦斯特
P·R·拉库斯
E·A·普林斯
W·C·波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28Manual release or trip mechanisms, e.g. for test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igid pivoted member carrying the moving contact
    • H01H1/221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igid pivoted member carrying the moving contact and a contact pressure spring acting between the pivoted member and a supporting member
    • H01H1/2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igid pivoted member carrying the moving contact and a contact pressure spring acting between the pivoted member and a supporting memb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contact 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22Flex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contact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02Movable contacts fixed to operating pa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设备的可移动触头组件。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器以及包括两个侧壁和触头臂组件的滑架组件。所述滑架组件侧壁以间隔关系设置。所述触头臂组件包括多个触头臂、多个隔离构件、多个可移动触头以及轴。每个触头臂限定开口。每个触头臂上设置有一个可移动触头。每个触头臂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轴,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触头臂的开口。每个隔离构件与至少一个触头臂相邻设置。每个隔离构件联接到所述相邻触头臂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所述分流器联接到所述隔离构件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在该配置中,没有分流器可操作地接合触头臂。

Description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15年11月17日提交的第14/943,228号美国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案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概念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诸如断路器等电气开关设备。所公开的构思还涉及用于断路器的铆接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断路器等电气开关设备为电气系统提供保护以免受电气故障状况(诸如,例如电流过载、短路、异常电压和其它故障状况)影响。通常,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其断开电气触头组件以响应于此类故障状况而中断通过电气系统的导体的电流的流动。该操作机构被设计为使可分离的触头快速断开和闭合。该操作机构被结构化为进行闩锁并且由此将触头保持在闭合配置中。跳闸单元被结构化为检测过电流状况。当检测到过电流状况时,跳闸单元释放该操作机构闩锁,由此允许偏置元件将该操作机构和触头偏置到断开配置。通常,断路器被分配大小和“承受”值。断路器的大小基本上与断路器壳体组件或框架的大小有关。断路器承受值涉及由于电流在断路器中流动而产生的放气力与由该操作机构在可移动导体上产生的接触力之间的平衡。
许多低电压断路器采用具有两个部分的模制壳体:第一半部或前部(例如,模制盖)和第二半部或后部(例如,模制基部)。用于此类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通常被安装到壳体的前部,并且通常包括操作手柄和/或按钮,该操作手柄和/或按钮在一端处可从模制壳体的外部接近并且在另一端处联接到可枢转极轴。也被设置在模制壳体内的电气触头组件通常包含导体组件,该导体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可移动触头的可移动触头组件和具有多个对应的固定触头的固定触头组件。可移动触头组件通过通常称为分流器的柔性导体电连接到导体组件的大致刚性导体。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可移动触头臂或指部,每个可移动触头臂或指部承载一个可移动触头并且可枢转地联接到触头臂支架。触头臂支架通过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极轴上的突出部或臂枢转以将可移动触头在断开的第一位置(位置处)与闭合的第二位置(下文描述的触头臂58D被示为处于图1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中,可移动触头未联接到对应的固定触头并且不与其进行电连通,在该第二位置中,可移动触头联接到对应的固定触头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触头臂支架包括触头弹簧组件,其被结构化为将可移动接触组件的指部偏置抵靠固定触头组件的固定触头,以在断路器闭合时提供并保持接触压力并适应磨损。
分流器通常包含铜线绳或分层铜带,并且在它们的端部处使用热量和压力而凝固,然后在一端处钎焊到刚性导体,并且在相对端处钎焊到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与已知的线绳或编织型分流器相关联的一个缺点在于,它们不能很好地配合在可移动触头组件的相邻触头臂之间可用的有限间隔内。具体地,此类分流器的主体趋向于向外扩张并且占据比指部更大的宽度,因此干扰了相邻结构。在短路事件期间,线绳也趋向于聚集在一起,因此阻碍了组件的灵活性。考虑到指部由于低电压断路器常用的公知“踵趾”和/或“吹气”电弧方案经历的复合运动,这是有问题的。参见例如第6,005,206号美国专利。
为了适应与固定触头分离期间接触指的移动,细长分流器在使用时通常以“S”形状(即,“使用形状”)设置。即,如本文所使用,“使用形状”是分流器的总体形状,而不是例如过流事件之前的分流器的横截面形状。这也可被识别为“静止形状”。在具有较高承受值的电气设备(例如,被结构化用于较高电压的断路器)中,细长分流器在过电流事件期间产生磁场。来自相邻分流器的此类磁场以及由该操作机构引起的移动导致分流器在过电流事件期间以极端复合偏转或通俗地说极端“摆动”快速改变形状。该运动导致分流器磨损并产生不可控制的力,这些力会影响支架和触头臂。
分层带式分流器也存在许多独特的缺点。分层带式分流器存在缺点的事实是它们通常为V形,因此具有单个相对急剧弯曲,这非期望地产生应力集中区域。这种V形状还在断路器的模制壳体内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空间。
因此,分流器的大小和配置(包括使用形状)存在问题。即,并联负载不与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隔离,并且较长的分流器遭遇极端的复合偏转。
另外,当电流通过分流器时,分流器具有产生作用在电触头组件的其它元件上的力的磁场。这些磁场和对应的力由于分流器的可变配置(即,当在短路事件期间线绳也趋向于聚集在一起时)而变化。这是缺点,因为可变力增强或减弱了由操作机制产生的断开力。即,操作机构具有可变断开特性是缺点。
与电触头组件有关的一个改进是使用了铆钉接头组件。铆接接头组件通过包括具有支撑轴构件的分叉构件(诸如轭架)的开槽导体来消除分流器。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可旋转地设置在轴上。轭架横向地偏置抵靠在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上,即,轭架将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紧紧地保持或“铆接”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横向偏置在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上产生阻止旋转的转矩。开槽导体联接到导体组件。因此,电力在到达可移动触头之前流过导体组件、开槽导体和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参见例如第4,245,203号美国专利。在该配置中,触头臂的旋转部分地受到由开槽导体施加到触头臂的横向压力或转矩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在该配置中,横向偏置转矩通过摩擦产生。由于摩擦力受到轭架和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上的接触表面积的影响,制造公差和其它因素会影响转矩。即,可提高转矩平衡控制的水平。
在该配置中,可移动触头组件被限制为最多两个触头臂。即,由轭架施加的横向偏置必须以受控方式对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施加偏置,以便控制每个臂的炸开特性。这只有通过双臂配置才有可能,因为通过轭架施加到内侧触头臂(即,两个其它触头臂之间的触头臂)的转矩不能被控制。即,因为指部通常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即,相同的形状,并且围绕相同的轴旋转,所以每个指部的相邻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大或小。即,“接触面积”由于每个表面的粗糙度/平滑度而变化,导致每个表面上的触点数量不同,接触指翘曲以及影响每个接触指侧面上的实际接触总面积的其它因素。这种可变的接触表面积在单个接触指侧面上产生表面摩擦系数和摩擦系数变化的差异。因此,当接触指被横向压缩时,由于摩擦差异,每个指部遭遇可变转矩。在双指配置中,每个指部遭遇由轭架产生的摩擦,这是由于较小的接触面积相对于较大的侧面接触面积以及侧面接触面积是可忽略的。当存在两个接触指时,作用在侧面接触面积上的摩擦是相同的,因为它是相同的侧面接触面积。即,根据定义,抵靠第二触头臂设置的第一触头臂的侧面接触面积与抵靠该第一触头臂设置的第二触头臂的侧面接触面积相同。
对于三个或更多个触头臂的堆叠,情况并非如此。通过类比,可想象将三个或更多个纸板组装成堆叠使得中心轴穿过该堆叠。取决于它们的组装方式,平面度或非平面度会在相邻板之间产生或多或少的摩擦。如果旋转力均匀地施加到每个板,则由于相邻板之间的摩擦差异,板会以不同速率旋转。触头臂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是缺点,因为断路器的额定值(即,承受值或大小)受到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的大小的限制。即,对于更高的额定值,必须增加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的大小,并且因此增加断路器的大小。
因此,铆接接头组件的大小和配置存在问题。如上所述,在适应制造公差的同时可提高转矩平衡控制的水平。另外,当前铆接接头组件所允许的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的数量有限是有问题的。
具有较高承受值的电气开关设备可包括可移动触头组件和铆接接头组件这两者的元件。即,空气断路器被结构化为承受更大的电流,并且由此允许下游断路器在相对较不强烈的过电流事件期间断开。因此,作为实例,医院中的单个房间可能会中断其电力,而不是中断整个医院的侧厅的电力。在相对更强烈的过电流事件期间,空气断路器将会断开。另外,在此类过电流事件期间,空气断路器尽可能快地断开。这是通过空气断路器铆接接头组件上的多个指部响应于由过电流状况所产生的磁场而“炸开”(即,快速枢转)而实现的。另外,响应于跳闸单元检测到相同的过电流状况,空气断路器操作机构将被致动并且将整个空气断路器铆接接头组件从固定触头移开。因此,首先将可移动触头组件触头臂“炸开”,然后将整个铆接接头组件从固定触头移开。因为铆接接头组件未固定到导体,所以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分流器以联接在导体与铆接接头组件之间并且在它们之间提供电连通。考虑到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压较高,分流器在过电流状况期间经历的“摆动”的量增加。即,利用移动铆接接头组件的空气断路器遭遇上述铆接接头组件和分流器这两者的问题。
因此,需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移动触头组件的元件(例如,分流器)。进一步需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移动触头组件的元件(例如,铆接接头组件)。因此,对于诸如例如空气断路器等电气开关设备的导体组件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概念通过提供用于电气开关设备的可移动触头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和需要。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器以及包括两个侧壁和触头臂组件的滑架组件。滑架组件侧壁以间隔关系设置。触头臂组件包括多个触头臂、多个隔离构件、多个可移动触头和轴组件。每个触头臂限定开口。一个可移动触头被设置在每个触头臂上。每个触头臂可旋转地联接到轴,其中轴延伸穿过触头臂开口。每个隔离构件与至少一个触头臂相邻设置。每个隔离构件联接到相邻触头臂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分流器联接到隔离构件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在该配置中,与另一个元件摩擦接合的每个触头臂的区域限于隔离构件。可更容易地控制由较小的接触面积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另外,在该配置中,没有分流器可操作地接合触头臂。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可充分理解所公开的概念,其中:
图1是根据所公开概念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断路器的局部分解剖视图,其以简化形式示出了盖;
图2是可移动触头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是可移动触头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4是图3的可移动触头组件的分解等距视图;
图5是图4的可移动触头组件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5的线7-7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触头臂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9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触头臂组件的剖视图。图9B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触头臂组件的剖视图。图9C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触头臂组件的剖视图;
图10A、10B、10C和10D分别是第一隔离构件的等距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和仰视图;并且
图11A、11B、11C和11D分别是第二隔离构件的等距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和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其中明确地引用,否则本文使用的方向短语(诸如,例如顺时针、逆时针、左、右、顶部、底部、向上、向下和其派生词)与图中所示的元件的定向有关,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
如本文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a、an)”和“该”包括复数参考形式。
如本文所使用,词语“单件式”意味着部件被产生为单个零件或单元。即,包括单独产生并且然后联接在一起作为单元的零件的部件不是“单件式”部件或主体。另外,如本文所使用,“单件式”主体的部分或元件“联接”在一起。
如本文所使用,“联接组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联轴器或联接部件。联轴器或联轴组件的部件通常不是相同元件或其它部件的一部分。因而,在以下描述中,可不同时描述“联接组件”的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联轴器”或“联接部件”是联接组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即,联接组件包括被结构化为联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部件。应当理解的是,联接组件的部件彼此兼容。例如,在联接组件中,如果一个联接部件是卡扣插座,则另一个联接部件是卡扣插塞,或者如果一个联接部件是螺栓,则另一个联接部件是螺母。应当进一步理解的是,另一个联接部件延伸穿过的开口或通道也是联接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两个或更多个部分或部件“联接”的表述应当意味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即,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分或部件)结合或一起操作,前提是发生链结。如本文所使用,“直接联接”意味着两个元件直接彼此接触。如本文所使用,“固定联接”或“固定”意味着两个部件联接以便一体移动,同时保持相对于彼此的恒定定向。因此,当两个元件联接时,那些元件的所有部分均被联接。然而,对第一元件的具体部分联接到第二元件(例如,轴第一端联接到第一车轮)的描述意味着第一元件的具体部分被设置得比其它部分更靠近第二元件。另外,除非第一物体另外链结到第二物体,否则搁置在第二物体上的第一物体(仅靠重力保持在适当位置)不会“联接”到第二物体。即,例如,桌子上的书不与其联接,但是粘在桌上的书与其联接。
如本文所使用,“暂时联接”意味着两个部件以允许部件易于解耦而不损坏部件的方式联接。例如,通过螺母/螺栓联轴器联接的元件“暂时联接”,而焊接在一起的元件则不是。
如本文所使用,两个或更多个部分或部件彼此“接合”的表述应当意味着这些元件直接地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部件相互施加力或偏置抵靠彼此。
如本文所使用,“可操作地接合”意味着“接合并移动”。即,当相对于被结构化为移动可移动或可旋转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使用时,“可操作地接合”意味着第一部件施加足以使第二部件移动的力。例如,可将螺丝刀放置成与螺钉接触。当没有力施加到螺丝刀上时,螺丝刀仅仅“联接”到螺钉。如果对螺丝刀施加轴向力,则将螺丝刀压靠在螺钉上并且“接合”螺钉;然而,当旋转力施加到螺丝刀时,螺丝刀“可操作地接合”螺钉并导致螺钉旋转。如本文所使用,“可操作地接合”意味着“接合并保持在选定位置”。即,由闩锁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压缩弹簧被闩锁“可操作地接合”,因为闩锁将弹簧保持在压缩状态。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数量”应当意味着一或大于1的整数(即,多个)。
如本文所使用,“相关联”意味着元件是相同组件的一部分和/或一起操作,或者以某种方式作用在彼此之上/相互作用。例如,汽车具有四个轮胎和四个轮毂盖。虽然所有元件均作为汽车的一部分进行联接,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每个轮毂盖均与具体轮胎“相关联”。
如本文所使用,“对应”指示两个结构部件进行大小设置和塑形成彼此类似并且可以最小量的摩擦力联接。因此,“对应于”构件的开口的大小略大于该构件,使得该构件可以最小量的摩擦穿过开口。如果说这两个部件“紧贴”在一起或“紧贴对应”,则该定义会被修改。在这种情况下,部件大小之间的差异更小,由此摩擦量增加。如果限定开口和/或插入到开口中的部件的元件是由可变形或可压缩材料制成,则开口甚至可比插入开口中的部件略小。如果说这两个部件“基本上对应”,则该定义会被进一步修改。“基本上对应”意味着开口的大小非常接近插入其中的元件的大小;即,并未如同滑动配合一样足够接近到引起显著的摩擦,而是具有比“对应的配合”更大程度的接触和摩擦,即,“稍大”配合。另外,关于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形成的表面,“对应”形状意味着表面特征(例如,曲率)类似。
如本文所使用,“被结构化进行[动词]或‘结构化为[X]’”意味着所识别的元件或组件具有被塑形、进行大小设置、被配置、联接和/或被配置为执行所识别的动词或在不定词语中识别的内容的结构。例如,“被结构化进行移动”的构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且包括使该构件移动的元件,或者构件以其它方式被配置为响应于其它元件或组件而移动。因此,如本文所使用,“被结构化进行[动词]或‘被结构化为[X]’”叙述结构但不起作用。另外,如本文所使用,“被结构化进行[动词]或‘被结构化为[X]’”意味着所识别的元件或组件意图并且被设计为执行所识别的动词或者意图作为或被设计为[X]。因此,只有“能够”执行所识别的动词但并不意图或不被设计为执行所识别的动词的元件并非“被结构化进行[动词]或‘被结构化为[X]’”。
如本文所使用,“路径”或“行进路径”是元件在运动时移动穿过的空间。
如本文所使用并且参考铆接接头组件,“浮动”或“可浮动地联接”意味着可旋转地联接到轴的元件不会遭受通过滑架侧壁进行的任何横向压缩和/或接合,可旋转地联接到轴的元件可在轴上纵向地移位,并且由压缩力产生的任何摩擦均会产生“基本上相等的摩擦”。即,可旋转地设置在相同轴上的每个触头臂暴露于基本上相同的摩擦力。应当理解的是,触头臂所暴露的摩擦力基本上由触头臂的侧面上的接合(即,偏置)产生。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如何控制触头臂的侧面上的摩擦。作为实例,第一触头臂可具有相对较小的横向接触表面,其与相邻元件具有相对较大的摩擦系数,而第二触头臂可具有具备相对较小的摩擦系数的相对较大的横向接触表面;如果在第一和第二触头臂上产生的摩擦大致相等,则第一和第二触头臂在轴上遭受“基本上相等的摩擦”和“浮动”。
如本文所使用,“减小的摩擦”是由抵靠“减小的接合面积”接合和旋转的元件产生的摩擦。如本文所使用,“减小的接合面积”意味着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中的一个的表面积的约1%到85%之间的面积。如本文所使用,“大幅减小的摩擦”是抵靠“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接合和旋转的元件产生的摩擦。如本文所使用,“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意味着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的总表面积的约1%到50%之间的面积。如本文所使用,“极端减小的摩擦”是抵靠“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接合和旋转的元件产生的摩擦。如本文所使用,“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意味着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的总表面积的约1%到15%之间的面积。
如本文所使用并且参考铆接接头组件,当用于修饰“浮动”或“浮动联接”时,“自由地”意味着除了如上所定义的“浮动”之外,可旋转地设置在轴上的元件不会遭受关于轴的任何大幅摩擦力。换言之,当元件限定对应于轴或者大于轴的开口时,最小摩擦不是很大,并且元件“自由地浮动”在轴上。
如本文所使用并且参考铆接接头组件,当用于修饰“浮动”或“可浮动联接”时,“完全”意味着联接到轴的旋转元件可基本上在轴的整个长度上纵向移动。即,每个元件基本上不能在轴的整个长度上移动,但是总体上,元件不被限制通过某个构造(诸如但不限于被设置在轴的内侧部分上的法兰)在轴的基本上整个长度上移动。
如本文所使用并且参考铆接接头组件,当用于修饰“浮动”或“可浮动联接”时,“部分”意味着联接到轴的旋转元件不可基本上在轴的整个长度上纵向移动。即,元件被限制通过某个构造(诸如但不限于被设置在轴的内侧部分上的法兰)在轴的基本上整个长度上移动。被设置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的元件可在轴的部分上移动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如前所述,这并不意味着被设置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的每个元件均可在轴的部分上移动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而是总体上,被设置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的元件组可在轴的部分上移动到限制构造的一侧或其间。
图1和2示出了电气开关设备10,其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是空气断路器11,该空气断路器11包括壳体组件12、导体组件20、跳闸单元22(示意性示出)和操作机构24(图5中示意地所示)。壳体组件12包括第一半部或前部14(例如,模制盖)和第二半部或后部16(例如,模制基部),它们在结合时限定基本上封闭空间18。导体组件20、跳闸单元22和操作机构24基本上设置在壳体组件封闭空间18中。
导体组件20包括多个极组件30(示出一个)。即,对于空气断路器11的每个极,存在一组类似的导体元件。由于极组件30是类似的,所以将只描述一个。每个极组件30包括线路导体32(示意性示出)、触头组件40和负载导体34(示意性示出)。线路导体32和负载导体3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被结构化为分别联接到线路或负载的外部端子(未示出)。
每个触头组件40包括固定触头42和可移动触头组件5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固定触头42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线路导体32。可移动触头组件50包括下文描述的多个可移动触头60,其被结构化为在断开的第一位置与闭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中,可移动触头60未联接到固定触头42并且不与固定触头42进行电连通,在该第二位置中,可移动触头60联接到固定触头42并且与固定触头42进行电连通。应当理解的是,操作机构24被结构化为响应于跳闸单元的致动而手动地将可移动触头60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或者将可移动触头6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另外,如下所述,可移动触头60被结构化为响应于过电流状况而“炸开”。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50包括滑架组件52、多个分流器54、多个隔离构件56、多个触头臂58、多个可移动触头60、轴组件62和偏置组件64。另外,如本文所使用,多个分流器54、多个隔离构件56、多个触头臂58、多个可移动触头60以及轴组件62的组合应当被识别为触头臂组件65(图8)。另外,可旋转地联接到轴组件62的元件在下文中被共同表示为“旋转元件”66。即,如本文所使用,“旋转元件”66包括隔离构件56和触头臂58以及在下文被描述为轴组件62的一部分的任何内侧间隔件63。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组件52是由钢制成,而多个分流器54、多个隔离构件56、多个触头臂58以及多个可移动触头60是由铜或比钢更具导电性的另一种金属制成。
通常并且如下面详细描述,旋转元件66可浮动地或自由地且可浮动地联接到轴组件62。因此,触头臂组件65可浮动地或自由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滑架组件52。即,触头臂58在旋转期间产生“基本上相等的摩擦”。另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58通过压缩装置67压缩在轴组件62上。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压缩装置67是多个碟形垫圈204,如下所述。由于和包括压缩装置67而与触头臂58接合的元件各自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中的一种。在该配置中,摩擦力是可控的,这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4中所示,滑架组件52包括两个侧壁;第一侧壁70和第二侧壁74以及多个间隔件76。每个滑架组件侧壁70、74分别包括内侧面71、73。间隔件76被结构化为并且确实将滑架组件侧壁70、74保持为间隔关系。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组件侧壁70、74限定枢转点78和操作机构联轴器8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组件枢转点78包括从每个滑架组件侧壁70、74延伸的圆形凸耳82。每个滑架组件枢转点凸耳82被结构化为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组件12。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组件操作机构联轴器80与滑架组件枢转点78间隔开。在该配置中,当操作机构24被致动时,滑架组件52围绕滑架组件枢转点78枢转。滑架组件侧壁70、74各自进一步限定用于间隔件76和偏置组件64的多个安装开口85。
滑架组件侧壁70、74各自进一步限定轴开口84。每个轴开口84大体上为圆形。当滑架组件侧壁70、74被组装并且以间隔关系设置时,轴开口84对齐。轴组件62的至少三个变型联接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即,轴组件62在对齐的轴开口84处联接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文讨论的轴组件62的偏置组件64被设置在轴开口84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组件62的偏置组件64被设置在滑架组件侧壁70、74内并且抵靠滑架组件侧壁70、74。在这两种配置中,轴组件62可旋转地联接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在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轴组件62固定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即,例如,轴组件62可包括非圆形部分并且轴开口84具有对应的非圆形形状。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滑架组件侧壁70、74包括防旋转凸耳开口86。防旋转凸耳开口86进行大小设置和塑形以对应于隔离构件56上的防旋转凸耳140。每个防旋转凸耳开口86具有除大体圆形之外的形状。如所示,每个防旋转凸耳开口86为正方形。
如图1和8中所示,每个分流器54包括细长主体9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分流器体90具有约1.5英寸的长度,如本文所使用,该长度是“减小的长度”。即,相对于上面讨论的分流器,本文公开的分流器54具有“减小的长度”。另外,每个分流器54被设置成“最小弯曲配置”。如本文所使用,“最小弯曲配置”意味着具有大于约0.4英寸的内部半径的圆弧的曲率。应当注意的是,如本文所使用,大体直线是具有无限半径的圆弧并且被包括在“最小弯曲配置”的定义内。具有减小的长度并且以最小弯曲配置设置的分流器54在过电流事件期间仅经受最小量的偏转或“摆动”。因此,具有减小的长度并且以最小弯曲配置设置的分流器54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分流器54还包括旋转联接元件57,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旋转联接元件57是示意性所示的大体圆柱形凸耳59。
每个隔离构件56被结构化为允许每个触头臂58浮动在轴210上,如下所述,并且将触头臂58与由分流器54产生的力隔离。即,如本文所使用并且参考隔离构件56,“隔离(isolate)”或“隔离(isolation)”意味着在过电流状况期间由分流器54产生的偏置与触头臂58分离,并且不指代电隔离或以其它方式破坏分流器54与触头臂58之间的电流。在如下所述的其中存在四个触头臂58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存在两个隔离构件56。隔离构件56基本上类似,所以将仅描述一个隔离构件。
如图10A到10C和11A到11C中所示,每个隔离构件56包括主体100,其具有前表面102、背表面104、第一侧面106和第二侧面108。在示范性实施例中,隔离构件主体100具有下文描述的触头臂主体160的厚度的约三倍以上的厚度,即,隔离构件主体第一侧面106与隔离构件主体第二侧面108之间的距离。隔离构件主体100还包括从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102延伸的触头臂突片110。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触头臂突片开口116在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与触头臂突片第二侧面114之间延伸。触头臂突片开口116为大体圆形并且对应于下面描述的轴210。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突片110具有与下文描述的触头臂主体160的厚度相同的厚度,即,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与触头臂突片第二侧面114之间的距离。如下所述,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中的每一个接合下文描述的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为了允许每个触头臂“浮动”,期望限制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与触头臂接头侧面112、114之间的接触。因此,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中的一种。由于“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如下所述,遭受摩擦的触头臂主体侧面166、168的面积减小(或大幅减小/极端减小),由此对由触头臂58旋转时产生的转矩的影响减小且更可控。因此,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的“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面积”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该配置中,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102被分成右侧120、触头臂突片110(如上所述)和左侧122。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右侧120和左侧122各自是具有径向凸耳128的大体弓形表面126。即,径向凸耳128是在右侧120和左侧122处大体朝向由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102限定的圆弧的中心延伸的凸耳。
另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并且如上所述,隔离构件主体第一侧面106与隔离构件主体第二侧面108之间的距离是触头臂主体160的厚度的约三倍以上。另外,触头臂突片110的厚度与触头臂主体160的厚度大约相同,如下所述。在该配置中并且当触头臂主体160被设置在触头臂突片110的每一侧上时,堆叠的总厚度(即,触头臂主体160、触头臂突片110和另一个触头臂主体160的厚度)小于隔离构件主体100的厚度。在该配置中,当隔离构件主体100和触头臂主体160在轴组件62上横向移动时,隔离构件主体100接触但不接合任一个滑架组件侧壁70、74。因此,触头臂主体160不能接触滑架组件侧壁70、74并产生摩擦。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隔离构件主体背表面104限定大体弓形表面130,其中隔离构件主体背表面弓形表面130在更大圆弧上延伸。因此,隔离构件主体背表面104限定大体弓形腔体132。弓形腔体132的横截面积对应于旋转联接元件57的横截面积,即,分流器凸耳59的横截面积。在该配置中,分流器凸耳59被结构化为可旋转地联接到隔离构件56。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隔离构件主体第一侧面106大体上是平面的,但是包括多个防旋转凸耳140。如所示,提供单个非圆形防旋转凸耳140。每个防旋转凸耳140进行大小设置和塑形为对应于滑架组件侧壁70、74上的防旋转凸耳开口86。应当注意的是,在其中存在多个防旋转凸耳140的实施例(未示出)中,防旋转凸耳140和防旋转凸耳开口86可为大体圆形的。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隔离构件主体第二侧面108大体上是平面的,但是包括多个对齐销孔150。对齐销孔150进行大小设置和塑形为对应于多个对齐销152。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隔离构件56的实施例用于具有两个隔离构件56的实施例。在该配置中,隔离构件主体第一侧面106是当组装时邻近滑架组件侧壁70、74设置的表面,如下所述。相反,隔离构件主体第二侧面108是在组装时与另一个隔离构件56相邻设置的表面。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在具有三个或更多个隔离构件56的实施例中,只有与滑架组件侧壁70、74相邻的那些隔离构件56才会包括具有防旋转凸耳140的隔离构件主体第一侧面106。任何内侧隔离构件56将包括与隔离构件主体第二侧面108类似的具有多个对齐销开口150的第一侧面106。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4和8中所示,每个触头臂58基本上类似,并且将仅描述一个。每个触头臂58包括细长主体160,其具有第一端162、第二端164、第一侧面166和第二侧面168。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主体160大体上被塑形为“折线形”。如本文所使用,“折线形”形状包括第一细长部分和第二细长部分,它们在相应部分的纵向轴线的顶点处相交。触头臂主体第一端162限定了轴开口170、止挡件172和偏置组件致动器174。触头臂主体第一端轴开口170(在下文中被称为“触头臂开口”170)大体上为圆形,并且进行大小设置和塑形为对应于下面讨论的轴210的横截面积。触头臂开口170在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与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之间延伸。在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开口170紧密地对应于轴210的横截面积的大小和形状。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主体第一端止动件172(在下文中被称为“触头臂止动件”172)是大体径向延伸部。即,触头臂止动件172相对于触头臂开口170的中心大体上径向地延伸。如下所述,在复位操作期间,触头臂止动件172接触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径向凸耳128。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主体第一端偏置组件致动器174(在下文中被称为“触头臂致动器”174)也是大体径向延伸部。触头臂致动器174被结构化为在过电流事件期间可操作地接合下文所述的偏置组件滑动器258。
可移动触头60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每个触头臂主体第二端164。如下所述,可移动触头与触头臂58一起移动。
在图9A中所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轴组件62包括大体圆柱形轴210、多个内侧间隔件63(示出一个)、多个碟形垫圈204、多个导向轴套206以及多个螺母208。如上所述,内侧间隔件63具有为“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面积”的侧面68。在该实施例中,轴210是没有内侧法兰的单件式主体。另外,轴210包括带螺纹的第一端212、中间部分214和带螺纹的第二端218。即,如本文所使用,“轴第一端”212和“轴第二端”218是带螺纹部分。
在如图4、7和9A-9C中所示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轴组件62包括第一轴部分200、第二轴部分202、多个碟形垫圈204、多个导向轴套206以及多个螺母208。第一轴部分200和第二轴部分202联接以形成轴210。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轴部分200包括具有第一端222和第二端224的细长大体圆柱形主体220。第一轴部分的第一端222带螺纹。第一轴部分的第二端224限定凸形联轴器226。另外,第一轴部分的第二端224包括法兰228。第二轴部分202包括具有第一端232和第二端234的细长大体圆柱形主体230。第二轴部分的第一端232限定凹形联轴器236。第二轴部分的第一端232也包括法兰238。第二轴部分的第二端234也带螺纹。当第一轴部分200和第二轴部分202联接以形成轴210时,轴210包括第一端212(其是第一轴部分主体第一端222并且带螺纹)、内侧部分214(其包括彼此邻接并且限定单个“内侧法兰216”的两个法兰228、238)以及第二端218(其是第二轴部分的第二端234并且带螺纹)。即,如本文所使用,“轴第一端”212和“轴第二端”218是带螺纹部分。内侧法兰216具有两个侧面215、217,它们限定如上所限定的“减小的接合面积”或“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即,内侧法兰侧面215、217的横截面积是“减小的接合面积”或“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在图9A-9C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轴210是具有本段中所述的元件的单件式主体。
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任一个中,轴210包括一个或多个非圆形部分,其被结构化为设置在非圆形轴开口84中,其中轴210如上所述固定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导向轴套206大体呈盘形。碟形垫圈204和导向轴套206被结构化为对应于轴端212、218。如上文限定,碟形垫圈204限定“减小的接合面积”或“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螺母208被结构化为对应于轴端212、218的带螺纹部分。另外,导向轴套206的外表面207进行大小设置以对应于滑架组件侧板轴开口84。
如图1、2和4中所示,偏置组件64包括上板250、背板251、下板252、弹簧安装件254、多个弹簧256以及多个滑块258。偏置组件上板250和下板252包括多个大体平行导槽260。每个滑块258包括主体270,其具有轴向表面272、成角度表面274、上表面276和下表面278。另外,在每个滑块上表面276和下表面278上存在导向构件280。
如下组装偏置组件64。上板250和下板252联接到背板251和弹簧安装件254并保持间隔关系。每个滑块258被设置在上板250与下板252之间,其中导向构件280被设置在狭槽260中。在该配置中,滑块258的移动被限制为在大体笔直路径上行进。即,每个滑块258被结构化为在向前的第一位置与缩回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弹簧256被设置在每个滑块258与弹簧安装件254之间。弹簧256将每个滑块258偏置到第一位置。应当理解的是,由弹簧256产生的偏置力由本领域中已知的弹簧特性控制。即,弹簧256被结构化为产生选定偏置力。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如下组装可移动触头组件50。在其中轴组件62包括第一轴部分200和第二轴部分202的实施例中;两个轴部分200、202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在一起形成轴210。
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3、4、8和9A-9C中所示,存在四个触头臂;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在下文中,当参考触头臂58和它们的元件使用时,字母“A”应当表示第一触头臂58A的元件,字母“B”应当表示第二触头臂58B的元件等等。
在其中轴组件62包括内侧间隔件63的实施例中,内侧间隔件63被设置在轴内侧部分214上。然后,第二触头臂58B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B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二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B邻接内侧间隔件侧面68(即,与其接触)。第三触头臂58C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C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三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C邻接另一个内侧间隔件侧面68。
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存在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在下文中,当参考隔离构件56和它们的元件使用时,字母“A”应当表示第一隔离构件56A的元件,字母“B”应当表示第二隔离构件56B的元件等等。第一隔离构件56A通过使轴第一端212穿过触头臂突片开口116A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触头臂突片第二侧面114A邻接第二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B。第二隔离构件56B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突片开口116B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B邻接第三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C。
另外,第一隔离构件第二侧面108A邻接第二隔离构件第一侧面106。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B也对齐,并且对齐销152被设置在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B中,即,跨越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150B这两者。
第一触头臂58A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A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一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A邻接第一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A,即,与其接触。第四触头臂58D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D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四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D邻接第二触头臂接头第二侧面114B。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两个碟形垫圈204被设置在轴第一端212上。然后导向轴套206被设置在轴第一端212上。最后,螺母208可螺纹地联接到轴第一端212。类似地,两个碟形垫圈204被设置在轴第二端218上。然后导向轴套206被设置在轴第二端218上。最后,螺母208可螺纹地联接到轴第二端218。然后拧紧两个螺母208。该动作压缩碟形垫圈204。即,碟形垫圈204在轴第一端212处接合第一触头臂第一侧面166A。类似地,碟形垫圈204在轴第二端218处接合第四触头臂第二侧面168D。应当注意的是,碟形垫圈204仅向外触头臂58A、58D施加横向偏置,继而压缩隔离构件56A、56B和内触头臂58B、58C。另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对应于轴210。因此,触头臂58A、58B、58C、58D被结构化为以最小摩擦力围绕轴210自由旋转。另外,当内侧间隔件63可在轴210上横向(轴向地)移动时,触头臂58A、58B、58C、58D和隔离构件56A、56B(即,旋转元件66)在轴210上完全浮动。
在图9B中所示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轴组件62包括内侧法兰216。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触头臂58B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B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二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B邻接轴内侧法兰第一侧面215(即,与其接触)。第三触头臂58C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C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三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B邻接轴内侧法兰第二侧面217。
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存在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在下文中,当参考隔离构件56和它们的元件使用时,字母“A”应当表示第一隔离构件56A的元件,字母“B”应当表示第二隔离构件56B的元件等等。第一隔离构件56A通过使轴第一端212穿过触头臂突片开口116A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触头臂突片第二侧面114A邻接第二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B。第二隔离构件56B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突片开口116B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B邻接第三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8C。
另外,第一隔离构件第二侧面108A邻接第二隔离构件第一侧面106。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B也对齐,并且对齐销152被设置在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B中,即,跨越第一隔离构件对齐销开口150A和第二隔离构件150B这两者。
第一触头臂58A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A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一触头臂主体第二侧面168A邻接第一触头臂突片第一侧面112A,即,与其接触。第四触头臂58D通过使轴第二端218穿过触头臂开口170D而联接到轴210并且移动到轴内侧部分214。第四触头臂主体第一侧面166D邻接第二触头臂接头第二侧面114B。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两个碟形垫圈204被设置在轴第一端212上。然后导向轴套206被设置在轴第一端212上。最后,螺母208可螺纹地联接到轴第一端212。类似地,两个碟形垫圈204被设置在轴第二端218上。然后导向轴套206被设置在轴第二端218上。最后,螺母208可螺纹地联接到轴第二端218。然后拧紧两个螺母208。该动作压缩碟形垫圈204。即,碟形垫圈204在轴第一端212处接合第一触头臂第一侧面166A。类似地,碟形垫圈204在轴第二端218处接合第四触头臂第二侧面168D。应当注意的是,碟形垫圈204仅向外触头臂58A、58D施加横向偏置,继而压缩隔离构件56A、56B和内触头臂58B、58C。另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对应于轴210。因此,触头臂58A、58B、58C、58D被结构化为以最小摩擦力围绕轴210自由旋转。另外,内侧法兰216不在轴210上横向(轴向)移动。因此,触头臂58A、58B、58C、58D和隔离构件56A、56B(即,旋转元件66)在轴210上部分浮动。即,内侧法兰216的任一侧上的旋转元件66在相关螺母208与内侧法兰216之间浮动。
应当进一步注意到,在该配置中,每个触头臂主体第一端止挡件172被设置在隔离构件主体前表面102附近。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轴210与触头臂58和隔离构件56可旋转地联接到滑架组件52。即,轴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8被设置在轴开口84中或穿过轴开口84。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这两个碟形垫圈204和导向轴套206大体上设置在轴开口84内,其中内碟形垫圈204直接联接到相邻的触头臂58并且与其接合。在图9C中所示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螺母208被设置在滑架组件侧壁70、74外部,并且碟形垫圈204被设置在滑架组件侧壁70、74内部。如前所述,内碟形垫圈204直接联接到相邻触头臂58并且与其接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210包括一个或多个非圆形部分,并且轴开口84具有对应的非圆形形状。当轴210的非圆形部分被设置在非圆形轴开口84中时,轴210固定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应当理解的是,轴210也可通过其它构造固定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例如,轴210可被焊接或者桩接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未示出)。
在该配置中,滑架组件侧壁70、74以间隔关系设置。附加的间隔件76联接到两个滑架组件侧壁70、74。另外,偏置组件64联接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使得每个滑块258被设置在触头臂致动器174附近。另外,每个防旋转凸耳140A,140B被设置在滑架组件侧壁70、74上的防旋转凸耳开口86中。在该配置中,隔离构件56A、56B固定到滑架组件侧壁70、74。即,隔离构件56A、56B不能绕轴210旋转并保持它们相对于滑架组件侧壁70、74的定向。
因此,在该配置中,旋转元件66可浮动地或自由地且可浮动地联接到轴组件62。另外,触头臂组件65可浮动地或自由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滑架组件52。另外,在其中轴组件62包括内侧间隔件63的实施例中,旋转元件66在轴210上完全浮动。在其中轴组件210包括内侧法兰216的实施例中,旋转元件66在轴210上部分浮动。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存在两个分流器54;第一分流器54A和第二分流器54B。每个分流器凸耳59A、59B可旋转地联接到相关隔离构件56A、56B。即,每个分流器突片59A、59B可旋转地设置在由隔离构件主体背表面弓形表面130A、130B限定的腔体中。
在该配置中,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被结构化为在过电流事件期间“炸开”。即,触头臂58A、58B、58C、58D被结构化为在上述的“炸开”位置与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8中所示,当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处于第二位置时,每个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与固定触头42接触并进行电连通。当电流通过触头组件40时,电磁力将每个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偏置离开相关固定触头42。每个可移动触头60A、60B、60C、60D由偏置组件64保持在第二位置。
即,每个滑块258A、258B、258C、258D接合相关触头臂致动器174A、174B、174C、174D。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滑块轴向表面272A、272B、272C、272D接合相关触头臂致动器174A、174B、174C、174D。滑块258A、258B、258C、258D的偏置足以克服在正常状况下作用在每个触头臂58A、58B、58C、58D上的电磁力。当发生过电流状况时,作用在每个触头臂58A、58B、58C、58D上的电磁力增加并且克服滑块258A、258B、258C、258D的偏置。当这发生时,如图1和3中所示,触头臂致动器174A、174B、174C(第四触头臂58D被示为处于第二位置)压缩相关弹簧256并且允许触头臂致动器174A、174B、174C在滑块成角度表面274下方移动。这是“炸开位置”。
即,当内容物处于“炸开位置”时,操作机构24以及因此滑架组件52仍处于第一位置,而触头42、60分离。另外,应当理解的是,任何数量的触头臂58A、58B、58C、58D均可独立于其它触头臂58A、58B、58C、58D而炸开。然而,例如当一个触头臂58A炸开时,电流瞬间开始移动通过其它触头臂58B、58C、58D。通过其它触头臂58B、58C、58D的电流的这种增加导致那些触头臂58B、58C、58D稍后一瞬间炸开。该瞬间差异与本发明无关,并且触头臂58A、58B、58C、58D同时有效地移动到炸开位置。
当触头臂58A、58B、58C、58D处于炸开位置时,滑块258A、258B、258C、258D偏置抵靠相关触头臂致动器174A、174B、174C、174D并且防止触头臂58A、58B、58C、58D返回到第二位置。当操作机构24被致动由此使滑架组件5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触头臂58A、58B、58C、58D接合诸如壳体组件前部14等止动装置(未详细示出)。该接合克服滑块258A、258B、258C、258D的偏置并且将触头臂58A、58B、58C、58D旋转到第一位置。当每个触头臂主体第一端止动件172A、172B、172C、172D接合隔离构件主体径向凸耳128时,触头臂58A、58B、58C、58D停止旋转。
在该配置中,没有分流器54A、54B可操作地接合触头臂58A、58B、58C、58D。即,因为每个分流器54A、54B联接到隔离构件56A、56B,并且因为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固定到滑架组件52,所以在过电流状况期间由分流器54A、54B产生的任何力均不会被传递到触头臂58A、58B、58C、58D。另外,在该配置中,触头臂组件65可旋转并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滑架组件52。即,滑架组件52不在触头臂组件65上施加横向力。另外,触头臂58A、58B、58C、58D仅抵靠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内侧法兰侧面215、217和碟形垫圈204旋转,即,在其上产生摩擦,所有这些均限定“减小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小的接触面积”或“极端缩小的面积”。因此,触头臂58A、58B、58C、58D仅产生减小的摩擦、大幅减小的摩擦或极端减小的摩擦。另外,在任何实施例中,摩擦也是“基本上相等的摩擦”。
即,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内侧间隔件侧面68或内侧法兰侧面215、217和碟形垫圈204的“减小的接合面积”、“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或“极端减小的面积”大体上是等效的,并且触头臂58A、58B、58C、58D与上述元件112、114、215、217、204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体上相等。因此,摩擦力大体上平衡,并且触头臂58A、58B、58C、58D相对于轴210和/或滑架组件52浮动。换言之,触头臂58A、58B、58C、58D可浮动地联接到轮轴210和/或滑架组件52。进一步换言之,触头臂组件65可浮动地联接到滑架组件52。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个触头臂开口170对应于轴210;即,每个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略大于轴210,由此在触头臂58A、58B、58C、58D与轴210之间的摩擦是可忽略的。因此,触头臂58A、58B、58C、58D相对于轴210和/或滑架组件52自由浮动。换言之,触头臂58A、58B、58C、58D自由地并且可浮动地联接到轮轴210和/或滑架组件52。进一步换言之,触头臂组件65自由地并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滑架组件52。然而,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并不太大,以便在触头臂58A、58B、58C、58D与轴210之间具有电弧间隙。如本文所使用,“电弧间隙”是具有足以允许形成电弧的大小的间隙。
在替代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紧贴地对应于轴210。因此,当触头臂58A、58B、58C、58D与紧密对应的触头臂开口17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时,轴210也旋转,由此将其它触头臂58A、58B、58C、58D移动到断开位置。
应当进一步注意的是,在该配置中,即,在其中触头臂组件65可旋转并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滑架组件52的配置中,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触头臂58,因为每个臂上的负载由于上述原因而得以控制。另外,如上所述,每个分流器54A、54B具有减小的长度并且以最小弯曲配置设置。具有减小的长度并且以最小弯曲配置设置的分流器54A、54B不会导致并且不会遭受极端的复合偏转。因此,上述问题通过本文公开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的配置来解决。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所公开的概念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可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教导来形成对所述细节的各种修改及替代。因此,所公开的特定布置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所公开的概念的范围,其将被赋予所附权利要求和其全部等同物的全部广度。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设备(10)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所述电气开关设备(10)包括壳体组件(12)和导体组件(20),所述壳体组件(12)限定封闭空间(18),所述导体组件(20)基本上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封闭空间(18)中,所述导体组件(20)包括负载导体(34),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50)包含:
滑架组件(52),其包括两个侧壁(70、74)和触头臂组件(65);
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以间隔关系设置;
所述触头臂组件(65)包括旋转元件(66)和轴组件(62);
所述轴组件(62)包括轴(210);
所述旋转元件(66)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轴(210)上;并且
其中所述旋转元件(66)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可浮动地联接意思是所述旋转元件(66)不会遭受通过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进行的任何横向压缩和/或接合,所述旋转元件(66)可在所述轴上纵向地移动,并且由压缩力产生的任何摩擦均会产生基本上相等的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所述旋转元件(66)进行以下一项:完全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轴(210)、部分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轴(210)或者自由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完全可浮动地联接意思是所述旋转元件(66)可基本上在所述轴的整个长度上纵向移动,所述部分可浮动地联接意思是所述旋转元件(66)不可基本上在所述轴的整个长度上纵向移动,所述自由可浮动地联接意思是所述旋转元件(66)不会遭受关于所述轴的任何大幅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所述触头臂组件(65)包括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并且其中所述触头臂(58A、58B、58C、58D)通过压缩装置(67)压缩在所述轴组件(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所述触头臂组件(65)可旋转并且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滑架组件(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器(54);
所述旋转元件(66)包括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和多个隔离构件(56A、56B);
其中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的表面积的1%到85%之间的面积;
其中隔离意思是在过电流期间由所述多个分流器(54)产生的偏置与所述多个触头臂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器(54);
所述旋转元件(66)包括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和多个隔离构件(56A、56B);
其中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50%之间的面积;
其中隔离指的是在过电流期间由所述多个分流器(54)产生的偏置与所述多个触头臂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器(54);
所述旋转元件(66)包括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和多个隔离构件(56A、56B);
其中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15%之间的面积;
其中隔离指的是在过电流期间由所述多个分流器(54)产生的偏置与所述多个触头臂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的表面积的1%到85%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并且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50%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并且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15%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并且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轴组件(62)包括第一端(212)、第二端(218)、多个碟形垫圈(204)、多个导向轴套(206)以及多个螺母(208);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带螺纹;
多个碟形垫圈(204)、导向轴套(206)和螺母(208)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212)上;
多个碟形垫圈(204)、导向轴套(206)和螺母(208)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端(218)上;
其中所述第一触头臂(58A)、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所述第二触头臂(58B)、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所述第三触头臂(58C)、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以及所述第四触头臂(58C)在所述第一端上的螺母(208)与所述第二端上的螺母(208)之间完全浮动在所述轴(21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多个触头臂(58)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210)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62)包括第一端(212)、内侧法兰(216)、第二端(218)、多个碟形垫圈(204)、多个导向轴套(206)以及多个螺母(208);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带螺纹;
多个碟形垫圈(204)、导向轴套(206)和螺母(208)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212)上;
多个碟形垫圈(204)、导向轴套(206)和螺母(208)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端(218)上;
所述内侧法兰(216)包括第一侧面(215)和第二侧面(217);
所述内侧法兰第一侧面(215)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
所述内侧法兰第二侧面(217)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触头臂(58A)、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触头臂(58B)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212)与所述内侧法兰(216)之间并且在它们之间部分地浮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触头臂(58C)、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和所述第四触头臂(58D)被设置在所述内侧法兰(216)与所述第二端(218)之间并且在它们之间部分地浮动。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包括第一侧壁(70)和第二侧壁(74);
每个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各自包括第一内侧面(71)和第二内侧面(73);
所述轴(210)固定到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的表面积的1%到85%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62)包括第一端(212)、第二端(218)和多个碟形垫圈(204);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70);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侧壁(74);
在所述第一内侧面(71)与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
在所述第二内侧面(73)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触头臂(58A)、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所述第二触头臂(58B)、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所述第三触头臂(58C)、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和所述第四触头臂(58D)在所述第一侧壁(70)与所述第二侧壁(74)之间完全浮动在所述轴(21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包括第一侧壁(70)和第二侧壁(74);
每个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各自包括第一内侧面(71)和第二内侧面(73);
所述轴(210)固定到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50%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62)包括第一端(212)、第二端(218)和多个碟形垫圈(204);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70);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侧壁(74);
在所述第一内侧面(71)与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
在所述第二内侧面(73)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触头臂(58A)、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所述第二触头臂(58B)、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所述第三触头臂(58C)、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和所述第四触头臂(58D)在所述第一侧壁(70)与所述第二侧壁(74)之间完全浮动在所述轴(21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包括第一侧壁(70)和第二侧壁(74);
每个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各自包括第一内侧面(71)和第二内侧面(73);
所述轴(210)固定到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
所述轴组件(62)包括间隔件(63),所述间隔件包括两个侧面(68)并且限定开口(84);
所述间隔件侧面(68)具有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15%之间的面积;
所述多个触头臂(58)包括第一触头臂(58A)、第二触头臂(58B)、第三触头臂(58C)和第四触头臂(58D);
所述多个隔离构件(56)包括第一隔离构件(56A)和第二隔离构件(56B);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和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各自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限定开口(116);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开口(116);
所述第一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与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构件触头臂突片(110)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并且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臂(58B)与所述第三触头臂(58C)之间并与它们进行电连通;
所述轴组件(62)包括第一端(212)、第二端(218)和多个碟形垫圈(204);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带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端(212)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70);
其中所述第二端(218)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侧壁(74);
在所述第一内侧面(71)与所述第一触头臂(58A)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
在所述第二内侧面(73)与所述第四触头臂(58D)之间设置多个碟形垫圈(204);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触头臂(58A)、所述第一隔离构件(56A)、所述第二触头臂(58B)、所述轴组件间隔件(63)、所述第三触头臂(58C)、所述第二隔离构件(56B)和所述第四触头臂(58D)在所述第一侧壁(70)与所述第二侧壁(74)之间完全浮动在所述轴(21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进一步包含:
所述触头臂组件(65)包括多个触头臂(58)、多个隔离构件(56)、多个可移动触头(60)和轴组件(62);
所述轴组件(62)包括轴(210);
每个触头臂(58)限定开口(170);
一个所述可移动触头(60)被设置在每个所述触头臂(58)上;
每个所述触头臂(58)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触头臂开口(170);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与至少一个触头臂(58)相邻设置;
每个隔离构件(56)联接到所述相邻触头臂(58)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
所述分流器(54)联接到所述隔离构件(56)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并且
其中没有分流器(54)可操作地接合触头臂(5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每个分流器(54)具有小于1.5英寸的长度并且以最小弯曲配置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
每个分流器(54)包括旋转联接元件(57);
每个隔离构件(56)包括背表面(104),每个所述隔离构件背表面(104)在圆弧上延伸,由此限定大致弓形腔体(132);
每个分流器旋转联接元件(57)可旋转地设置在相关隔离构件弓形腔体(132)中;并且
其中每个分流器(54)可旋转地联接到相关隔离构件(56)。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移动触头组件(50),其中每个隔离构件(56)固定到一个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
20.一种电气开关设备(10),包含:
壳体组件(12),其限定封闭空间(18);
导体组件(20),其包括固定触头(42)和根据权利要求1到19中任一项的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50);
所述导体组件(20)基本上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封闭空间(18)中;
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50)包括多个分流器(54)、滑架组件(52);
所述滑架组件(52)包括两个侧壁(70、74)和触头臂组件(65);
所述滑架组件侧壁(70、74)以间隔关系设置;
所述触头臂组件(65)包括多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多个隔离构件(56A、56B)、多个可移动触头(60)以及轴组件(62);
所述轴组件(62)包括轴(210);
每个触头臂(58A、58B、58C、58D)限定开口(170A、170B、170C、170D);
一个所述可移动触头(60)被设置在每个所述触头臂(58A、58B、58C、58D)上;
每个所述触头臂(58A、58B、58C、58D)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轴(210),其中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触头臂开口(170A、170B、170C、170D);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两个触头表面(102、104);
每个所述隔离构件(56A、56B)被直接设置在并且位于两个触头臂(58A、58B、58C、58D)之间;
每个隔离构件触头表面(102、104)联接到相邻触头臂(58A、58B、58C、58D)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
所述分流器(54)联接到一个隔离构件(56A、56B)并且与其进行电连通;并且
其中每个触头臂(58A、58B、58C、58D)和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可浮动地联接到所述轴(21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10),其中:
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的表面积的1%到85%之间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10),其中:
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大幅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50%之间的面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10),其中:
每个隔离构件(56A、56B)包括主体(100);
每个隔离构件主体(100)包括触头臂突片(110);
每个触头臂突片(110)包括两个侧面(112、114);并且
每个触头臂突片侧面(112、114)具有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其中极端减小的接合面积指的是每个触头臂的主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总表面积的1%到15%之间的面积。
CN201680065263.8A 2015-11-17 2016-10-07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Active CN108352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43228 2015-11-17
US14/943,228 US9805895B2 (en) 2015-11-17 2015-11-17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clinch joint assembly therefor
PCT/US2016/055879 WO2017087086A1 (en) 2015-11-17 2016-10-07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clinch joint assembly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264A CN108352264A (zh) 2018-07-31
CN108352264B true CN108352264B (zh) 2020-12-18

Family

ID=5713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263.8A Active CN108352264B (zh) 2015-11-17 2016-10-07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805895B2 (zh)
EP (1) EP3378081B1 (zh)
CN (1) CN108352264B (zh)
CA (1) CA3005624A1 (zh)
MX (1) MX2018005761A (zh)
WO (1) WO201708708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8695A1 (en) * 2001-08-21 2003-02-27 Siemens Energy And Automation, Inc Pivot joint for a movable contact arm in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20080088394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Weister Nathan J Elect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ovable contact assembly and contact spring assembly therefor
CN100538962C (zh) * 2005-04-20 2009-09-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102047371A (zh) * 2008-08-06 2011-05-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的可动触头装置
CN102956410A (zh) * 2011-08-18 2013-03-0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活动接触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5203A (en) 1978-10-16 1981-01-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pivoting contact arm having a clinch-type contact
US5200724A (en) 1989-03-30 1993-04-0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circuit breaker operating handle block
US5032813A (en) 1990-03-09 1991-07-1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inned shunt end expansion joint
US5898146A (en) * 1997-09-18 1999-04-27 Eaton Corporatio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with modular crossbar
US6005206A (en) 1998-05-07 1999-12-21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m carrier arrangement
US6225884B1 (en) * 1999-12-21 2001-05-01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mechanical trip load terminal/magnet barrier
US7777601B2 (en) 2005-04-20 2010-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US7683276B2 (en) * 2006-10-13 2010-03-23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pole shaft assembly therefor
US7351927B1 (en) 2006-10-13 2008-04-01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 conductor assembly, and independent flexible conductive elements therefor
US7661381B2 (en) 2006-11-07 2010-02-16 Aquatron Robotic Systems Ltd. Self-righting pool cleaning robot
US7646269B2 (en) 2007-03-07 2010-01-12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conductor assembly and shunt assembly therefor
KR101343185B1 (ko) 2012-07-09 2013-12-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어셈블리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8695A1 (en) * 2001-08-21 2003-02-27 Siemens Energy And Automation, Inc Pivot joint for a movable contact arm in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100538962C (zh) * 2005-04-20 2009-09-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US20080088394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Weister Nathan J Elect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ovable contact assembly and contact spring assembly therefor
CN102047371A (zh) * 2008-08-06 2011-05-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的可动触头装置
CN102956410A (zh) * 2011-08-18 2013-03-0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活动接触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8005761A (es) 2018-08-01
CN108352264A (zh) 2018-07-31
US20170278661A1 (en) 2017-09-28
US9947498B2 (en) 2018-04-17
CA3005624A1 (en) 2017-05-26
EP3378081B1 (en) 2024-01-31
US9805895B2 (en) 2017-10-31
WO2017087086A1 (en) 2017-05-26
EP3378081A1 (en) 2018-09-26
US20170140889A1 (en)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1497B2 (en) Circuit breakers with handle bearing pins
CA2913966C (en) Circuit breakers with moving contact arm with spaced apart contacts
EP3913653B1 (en) Articulated clinch joint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9412548B2 (en) Circuit breakers with handle bearing sleeves
CA2247606A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and moving conductor assembly therefor
CN108352264B (zh) 电气开关设备和其铆接接头组件
WO2013003057A1 (en) Moveable contact closing energy transfer system for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s
EP3104385B1 (en) Retaining assembly for a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ystem
US20070085640A1 (en) Circuit breaker common trip lever
CN113808864B (zh) 电路断路器的触点系统
US20070085639A1 (en) Circuit breaker intermediate latch stop
AU2006305614B2 (en) Contact arm with 90 degree offset
KR100606425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어셈블리
US7449983B2 (en) Circuit breaker common inter-phase link
US9685287B2 (en) Circuit breakers with moving contact having heel-toe action
US7205871B1 (en) Circuit breaker intermediate latch
WO2014137642A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link assembly therefor
US7238909B2 (en)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line conductor having bend portion to increase contact gap
CN116830232A (zh) 漏电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