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473B -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473B
CN108351473B CN201680059514.1A CN201680059514A CN108351473B CN 108351473 B CN108351473 B CN 108351473B CN 201680059514 A CN201680059514 A CN 201680059514A CN 108351473 B CN108351473 B CN 108351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optical
mating
flexible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5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473A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A·马修斯
特里·L·史密斯
米歇尔·A·哈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CN2019109110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8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0Optical coupling means for use between fibre and thin-film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32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being groo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02B6/383Hermaphroditic connectors, i.e. two identical plugs mating with one another, each plug having both male and female diametrically opposed engaging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34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35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using discs, bushing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2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rods, pins or balls to align a pair of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G02B6/403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of the ferrule type, connecting a pair of ferr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ontaining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套管、对准框架和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元件的连接器。套管或对准框架可以包括主体以及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并且连接器可以包括所述套管或所述对准框架。套管可以具有第一柔性臂,所述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所述套管的所述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并且可以具有第二柔性臂,所述第二柔性臂具有附接到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当所述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所述主体的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接触所述配合套管。

Description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使用销和套管连接器,可以实现电部件或光学部件的对准。两个部件的对准精度通常受到这两个部件上所有对准部件的累积公差的限制。常规连接器通常需要紧密的公差以便实现令人满意的对准精度。
光学连接器可以包括光学套管,光学套管包括用于接收和固定光学波导的元件、用于影响来自光学波导的光的元件以及用于将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对准的特征结构。
发明内容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主体;第一柔性臂,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以及第二柔性臂,该第二柔性臂与第一柔性臂相对,具有附接到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该主体包括用于在其中传播光学信号的光学透明部分。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器,该光学连接器包括:壳体;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该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附接到壳体以接合附接到配合连接器的壳体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以及一体式光学套管,该一体式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一体式光学套管包括:光学波导对准构件,该光学波导对准构件用于接纳多个光学波导、将多个光学波导对准并永久地附接到多个光学波导;光重定向构件,该光重定向构件用于改变在光学套管内传播的光的方向;以及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在光学套管的相对侧上,使得当连接器与包括配合光学套管的配合连接器配合时,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弯曲远离彼此并且在相应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处接合配合光学套管。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主体;以及相对臂,这些相对臂位于主体的相对侧并且相对于主体间隔开。每个臂均具有附接到主体的固定端和相对的自由端。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这些臂中的至少一个弯曲远离主体,并且这两个自由端均接触配合套管。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主体和第一柔性臂。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第一固定端和与主体相邻并相对于主体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自由端。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一柔性臂弯曲远离主体,并且第一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器,该光学连接器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沿配合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光学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元件,使得当光学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至少一个弯曲元件弯曲并且与配合连接器接触,并且光学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准框架,该对准框架便于沿配合方向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该对准框架包括:底座;相对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该第一臂和第二臂从底座的相对端向前延伸;间隔开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该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的内表面上并且面向第二臂;以及间隔开的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该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的内表面上并且面向第一臂。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一套管接触,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二套管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用于与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配合。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中的一个是可压缩的或可扩展的,并且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特征结构,该第一特征结构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第二特征结构,该第二特征结构限定可扩展开口。可扩展开口具有未扩展状态和已扩展状态,使得将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插入可扩展开口中会将开口从未扩展状态扩展到已扩展状态。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特征结构,该第一特征结构限定开口;以及可压缩第二特征结构。该开口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并且该可压缩第二特征结构具有未压缩状态和已压缩状态。将可压缩第二特征结构插入物体的开口中,该物体的该开口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开口的尺寸和形状,会将第二特征结构从未压缩状态压缩到已压缩状态。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并且被适配成沿套管配合方向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用于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以及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用于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沿套管配合方向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第二对准特征结构沿套管配合方向定位在基本上不同的第二位置处。当光学套管沿套管配合方向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时,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基本上同时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沿光学套管的长度方向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光学套管具有:沿光学套管的厚度方向的厚度;第一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用于在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的第一接触区域处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以及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用于在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的第二接触区域处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至少沿光学套管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用于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沿光学套管的两个正交维度中的每一个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用于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时,光学套管被适配成经由光学套管沿光学套管的第一维度相对于配合光学套管的移动而与配合光学套管脱离配合;并且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光学套管被适配成经由光学套管沿光学套管的与第一维度正交的第二维度相对于配合套管的移动而与配合套管脱离配合。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限定开口。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包括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该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将具有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插入开口会将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限定开口;以及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开口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并且该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将第二对准特征结构插入物体的开口中,该物体的该开口具有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的开口的尺寸和形状,会将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附图说明
图1A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B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C是图1B的套管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D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A是连接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B是图2A的连接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C是连接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A是两个配合连接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B是图3A的配合连接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C是两个配合连接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A是套管的顶视图;
图4B是图4A的套管的前透视图;
图5A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的套管组件的顶视图;
图5C是图5A的套管组件的底视图;
图5D是图5A的套管组件的后视图;
图5E是图5A的套管组件的前视图;
图6A至图6C是对准框架的示意顶视图;
图7A是被配置成便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配合的对准框架的透视图;
图7B是被配置成便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配合的对准框架的顶视图;
图7C是对准框架和配合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顶视图;
图8A是对准框架的透视图;
图8B是图8A的对准框架的一部分与第一套管接合的透视图;
图8C是图8A的对准框架与第一套管接合并且设置成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的透视图;
图9A至图9B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11A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套管组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12A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2B是图12A的套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A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3B是图13A的套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4是套管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15A至图15B是套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5C是图15A至图15B的套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是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透视图;
图17A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透视图;
图17B至图17C是两个脱离配合的套管的透视图;
图18A是套管的顶部透视图;
图18B是图18A的套管的底部透视图;
图18C至图18D是两个接近套管的透视图;
图19至图22是套管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23是包括两个配合套管的套管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24A是光学套管的透视图;以及
图24B是两个接近光学套管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实质的情况下,可设想并进行其他实施方案。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被认为具有限制意义。
本文中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下”、“上”、“在…下方”、“在…下面”、“在…上方”、“在…顶端”),是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元件的空间关系。除了附图中示出和本文所述的具体取向外,此类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描绘的对象翻转或倒转,则先前描述的在其他元件下方或下面的部分此时位于那些其他元件上方。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或诸如套管或对准框架的连接器部件通过利用顺应性特征结构来实现精确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顺应性特征结构允许对于制造变化诸如注模聚合物套管的收缩而言存在较大的公差。例如,套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臂,当套管和配合套管配合时,该一个或多个柔性臂引导或有助于引导这两个套管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可以具有相同的弯曲特性(例如,相同的模量和相同的几何结构)。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例如注塑工艺以形成一体式套管来可靠地获得对称弯曲特性。一体式套管为单件式结构(与包括单独地形成并粘附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在一起的多个件的套管不同)。套管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聚合物或陶瓷)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具有即使当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时也实现准确对准的几何设计。例如,如果第一柔性臂比第二柔性臂更具柔性,则可以获得准确对准,因为套管和配套套管可以配合以形成套管组件,其中每个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相同的第一侧上,而每个套管的第二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相对的第二侧上。如本文其他地方进一步描述的,即使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这种布置也能够在正确对准时在套管上实现平衡的力。本文所述的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可以允许提高对准精度和/或可以允许精确对准,而无需传统连接器的紧密的机械公差要求。
本文所述的套管可以是雌雄同体套管并且可以是一体式套管。本文所述的套管可以是具有用于光学连接和电连接两者的特征结构的光学套管、电套管或混合套管。如果光学套管被适配成发射和/或接收光并且被进一步适配成接收和/或发射电信号,则可以将光学套管描述为混合套管。混合套管既可以是电套管,也可以是光学套管,并且可以被适配成向配合套管提供电信号和光学信号二者。在一些情况下,混合套管可以包括光电换能器并且可以被适配成接收光学信号并发射电信号或者接收电信号并发射光学信号。本文所述的连接器可以是光学连接器、电连接器或混合连接器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套管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准框架。
图1A是第一套管100a的示意性平面图,该第一套管包括具有宽度W的主体110a、第一柔性臂120a和与第一柔性臂120a相对的第二柔性臂130a。主体110a包括第一侧117a和与第一侧117a相对的第二侧119a。第一柔性臂120a具有附接到第一侧117a的第一固定端122a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124a。第二柔性臂130a具有附接到第二侧119a的第二固定端132a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134a。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10a的第一侧117a和第二侧119a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具有相同的弯曲特性。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可以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例如,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可以例如通过由更高模量的材料形成或通过变得更厚而更具刚性。这可以是有意或无意的,例如经由模制工艺或材料不均匀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具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而不是另一个是基本上刚性的。
在图1A中示出了x-y-z坐标系。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在作为套管100a的配合方向的z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在x方向上彼此分开。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可以说大体限定平面(x-z平面或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平面可以包含或基本上包含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与配合套管脱离配合时,第一自由端124a和第二自由端134a分开距离d,并且当套管配合到配合套管时,该第一自由端和该第二自由端分开距离W(其可大于d并且可以为配合套管的主体的宽度)。
套管的配合方向是指套管被适配成移动以便与配合套管配合的方向。如果套管和配合套管不对准,使得在套管配合之前需要微调相对位置,则可以将套管和配合套管的取向描述为最初不沿配合方向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具有单个配合方向;即,可以存在单个方向,套管被适配成相对于配合套管沿该方向移动以便与配合套管配合。如本文其他地方进一步描述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具有多于一个配合方向。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被适配成相对于配合套管沿第一配合方向、或沿第二正交配合方向、或沿第一配合方向和第二配合方向的矢量和移动以便与配合套管配合。
图1B和图1C分别是套管组件105的示意性平面图和示意性侧视图,该套管组件包括图1A的第一套管100a和与第一套管100a配合的第二套管100b。第二套管100b包括主体110b、第一柔性臂120b和与第一柔性臂120b相对的第二柔性臂130b。主体110b包括第一侧117b和与第一侧117b相对的第二侧119b。第一柔性臂120b具有附接到第一侧117b的第一固定端122b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124b。第二柔性臂130b具有附接到第二侧119b的第二固定端132b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134b。第一套管的第一自由端124a和第二自由端134a接触第二套管100b的对应的相对的第一侧117b和第二侧119b。第一自由端124a在接触点197b处接触主体110b,第一自由端124b在接触点197a处接触主体110a,第二自由端134a在接触点199b处接触主体110b,并且第二自由端134b在接触点199a处接触主体110a。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可以为电套管、光学套管或混合套管,并且套管组件105可以为电套管组件、光学套管组件或混合套管组件。第一侧117a和第二侧119a和/或第一侧117b和第二侧119b可以是基本上非柔性的或可以分别在接触点197a和199a处和/或在接触点197b和199b处包括基本上非柔性特征结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套管组件可以包括本说明书的与第二套管配合的第一套管,该第二套管不包括顺应性特征结构诸如柔性臂。
在图1B中,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的第一自由端124a和第二自由端134a分开主体110b的宽度,该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主体110a的宽度W,并且可以大于套管100a和100b脱离配合时的距离d(参见图1A)。类似地,第一臂120b和第二臂130b的第一自由端124b和第二自由端134b分开主体110a的宽度W,该宽度可以大于套管100a和100b脱离配合时,第一端124b和第二端134b之间的距离。
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120a和130a或120b和130b),该第一臂和该第二臂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弯曲特性。此类弯曲特性可以包括臂的杨氏模量或臂偏转给定量(其可以取决于杨氏模量和几何因数诸如臂的直径或侧向尺寸)所需的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弯曲臂(第一臂120a和120b)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二弯曲臂(第二臂130a和130b)具有与第一弯曲特性不同的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具柔性。
在图1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围绕主体110a对称地设置并且当第一套管100a与第二套管100b配合时,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弯曲远离主体110a的它们的对应侧(分别为第一侧117a和第二侧119a)基本上相等的量。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可能不围绕套管的主体对称地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更多地弯曲远离主体的其对应侧并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少地弯曲远离主体的其对应侧。
即使第一柔性臂120a和120b以及第二柔性臂130a和130b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主体110a和110b也可以适当地对准。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120a和120b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二柔性臂130a和130b具有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其中第一柔性臂120a和120b比第二柔性臂130a和130b更具柔性。在这种情况下,主体110a和110b上的力可以在这些主体如1B所示对准的情况下平衡。
可以将第二套管100b描述为第一套管100a的配合套管(反之亦然)。可以将z方向描述为套管的配合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例如,第一套管100a)沿配合方向(例如,z方向)与配合套管(例如,第二套管100b)配合时,套管和配合套管被适配成沿与配合方向不同的第一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第一方向可以为侧向方向诸如x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例如,第一套管100a)与配合套管(例如,第二套管100b)配合时,套管和配合套管被适配成在与由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例如,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大体限定的平面基本上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如本文其他地方进一步描述的,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大体限定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可以被适配成在与x-z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例如,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可以被适配成在侧向x方向和/或z方向(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当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不对准时,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臂120a和第二臂130a以及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柔性臂120b和第二柔性臂130b可以引导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彼此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第一套管100a沿配合方向(z方向)与第二套管100b配合并且第二套管100b沿与配合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套管100a不对准(例如,沿x方向不对准)时,第一套管100a的弯曲的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引导第二套管100b与第一套管100a对准。类似地,当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不对准时,第二套管100b的弯曲的第一柔性臂120b和第二柔性臂130b可以引导第一套管100a与第二套管100b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套管的柔性臂(120a、130a、120b和130b)协同引导套管彼此对准。可以将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柔性臂130a描述为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类似地,可以将第一柔性臂120b和第二柔性臂130b描述为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平面图中,第一套管的第一柔性臂与第二套管的第一柔性臂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第一套管的第二柔性臂与第二套管的第二柔性臂至少部分地重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平面图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例如,如图1B所示,在平面图中,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柔性臂120a和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柔性臂120b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第一套管100a的第二柔性臂130a和第二套管100b的第二柔性臂130b彼此部分地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侧视图中,当套管完全配合时,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延伸超过彼此,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二柔性臂延伸超过彼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延伸超过彼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一柔性臂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二柔性臂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例如,如图1C所示,在侧视图中,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柔性臂130a延伸超过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柔性臂130b,因为自由端134a在z方向(配合方向)上比自由端134b延伸得更远。另外,如图1C所示,第一套管100a的第一柔性臂130a和第二套管100b的第一柔性臂130b彼此垂直地(y方向)偏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100a的自由端124a和134a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在第一套管100a朝向第二套管100b在配合方向上移动时增加,并且可以在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完全配合时达到最大距离。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套管的主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凹进特征结构、闩锁特征结构、凹陷区或其他结构,这些结构允许相对于在第一套管100a的柔性臂接触第二套管100b之后但在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完全配合之前所获得的最大分开距离,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配合时臂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在图1D中示出这种情况,图1D是套管100d的示意性平面图,该套管包括主体110d,该主体具有第一柔性臂120d和与第一柔性臂120d相对的第二柔性臂130b。主体110d包括第一侧117d和与第一侧117d相对的第二侧119d。第一侧117d包括第一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4并且第二侧119d包括第二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5。当套管100d与具有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的配合套管(例如,另一个套管100d)完全配合时,配合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分别在第一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4和第二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5处接触套管100d。在与配合套管完全配合之前,当套管100d沿配合方向(z方向)接近配合套管时,配合套管的臂的自由端之间的分开距离在自由端接触主体110d时增加,达到最大距离,然后在自由端接触第一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4和第二凹进或闩锁特征结构115时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本说明书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套管。例如,壳体可以用于防止污物干扰光学连接。壳体可以例如经由弹簧机构提供保持力以使套管保持可靠接触,并且提供闩锁和释放机构以对连接器进行配合和脱离配合。此外,壳体可以保护光学套管使其不会输出可能对附近人员造成安全危害的杂散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可以具有闩锁机构以防止其意外打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可以具有可以通过两个连接器的配合动作而打开的门机构。
图2A和图2B分别是连接器240的示意性平面图和横截面侧视图,该连接器包括部分地设置在壳体242内的套管200-1和200-2(该壳体在附图中被示为透明的,使得套管可见)。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套管200-1包括第一臂220-1和第二臂230-1,并且套管200-2包括第一臂(未示出)和第二臂230-2。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套管200-1和200-2可以对应于例如套管900(参见图9A至图9B)或套管1500(参见图15A至图15C)并且可以各自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其中一个对准特征结构是可扩展的或可压缩的,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z方向为连接器240的配合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包括限定连接器的配合方向的特征结构。在图2C中示出这种情况,图2C是连接器240c的示意性平面图,该连接器包括套管200c,该套管具有部分地设置在壳体242c中的第一臂220c和第二臂230c。壳体242c包括对准特征结构244,这些对准特征结构被配置成将连接器240c与配合连接器对准。对准特征结构244限定连接器240c的配合方向,该配合方向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为z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准特征结构244可以与配合连接器中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说明书的套管可以为光学套管,可以为电套管,也可以为混合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说明书的套管可以为光学套管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在其中传播光学信号的光学透明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说明书的套管可以为电套管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在其中传播电信号的导电部分。例如,套管200c还包括部分248,该部分可以为导电部分(例如,部分248可以包括可以用于将导线附接到套管200c的导电元件和/或可以包括被配置成电连接到配合套管的对应导电元件的导电元件)或者可以为光学透明部分(例如,部分248可以包括用于改变在套管内传播的光的方向的光重定向构件,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
在图2A至图2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在壳体242中设置了两个套管。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壳体242中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的套管。例如,连接器可以包括1、2、3、4、5、6个或更多个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可以包括1至20个套管,或1至100个套管,或1至250个套管,这些套管例如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器的壳体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套管可以以二维阵列布置在连接器中,该二维阵列可以包括两行或更多行,每行均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套管叠层。
这些套管可以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其中套管的主轴与连接器壳体的主轴对准。另选地,这些套管可以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其中套管的主轴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的主轴呈偏斜角。在这种情况下,当连接器接近配合连接器并与配合连接器接合时,这些套管可以被适配成相对于连接器壳体旋转。
图3A至图3B分别示出了包括配合的第一连接器340a和第二连接器340b的连接器组件345的示意性平面图和示意性侧视图。第一连接器340a包括第一壳体342a和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342a的内部的第一套管300a(该壳体在附图中被示为透明的,使得套管可见)。第二连接器340b包括第二壳体342b和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壳体342b的内部的第二套管300b(该壳体在附图中被示为透明的,使得套管可见)。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可以对应于本说明书的套管中的任一个,例如第一套管100a和第二套管100b。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包括第一柔性臂320a和第二柔性臂330a,并且第二套管300b包括第一柔性臂320b和第二柔性臂330b。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可以对应于例如套管1000a和1000b(参见图10)或套管1600a和1600b(参见图16)并且可以各自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其中一个特征结构是可扩展的或可压缩的,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配合在一起以形成套管组件305。第一套管300a的第一柔性臂320a和第二柔性臂330a弯曲远离第一套管300a的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一套管300a的柔性臂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第二套管300b。第二套管300b的第一柔性臂320b和第二柔性臂330b弯曲远离第二套管300b的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二套管300b的柔性臂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第一套管300a。
在图3A至图3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当连接器断开时,单个套管部分地设置在壳体342a和342b的每一个中(当连接器连接时,一个连接器的套管的一部分(臂)可以部分地设置在另一个连接器的壳体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当连接器断开时,多个套管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的每一个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300a为被适配成光学地耦接到光学信号载体的光学套管,该光学信号载体可以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套管300a可以被适配成将由光学信号载体所承载的光学信号传送到套管300b(其可以为配合光学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组件305可以包括第一光学信号载体,该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包括耦接到套管300a的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包括第二光学信号载体,该第二光学信号载体包括耦接到套管300b的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和第二光学信号载体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波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为一个或多个光学波导并且第二光学信号载体为光学检测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波导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这些光纤中的任一个可以为波长在约1200nm至约1700nm范围内的单模光纤。这些光纤中的任一个可以为波长在约600nm至约1700nm范围内的多模光纤。第一套管300a可以被适配成光学地耦接到光学信号载体并且将由光学信号载体所承载的光学信号传送到第二套管300b。第一套管300a还可以被适配成电耦接到导电元件并且将由导电元件所承载的电信号传送到第二套管300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适配成传送光学信号和电信号二者。
图3C是连接器组件345c的示意性顶部平面图,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图3A的连接器组件345并且包括分别耦接到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的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第一信号载体347a包括部分349a,并且第二信号载体347b包括部分349b。套管300a和套管300b中的每一个可以为电套管,可以为光学套管,也可以为混合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为电信号载体,诸如分别为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或者诸如分别为第一多个导线或第二多个导线。部分349a和349b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为可以用于将导线附接到套管的导电元件。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为光学信号载体,诸如分别为第一光学波导和第二光学波导,或者诸如分别为第一多个光学波导或第二多个光学波导。例如,部分349a和349b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反射镜、棱镜或光学滤光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为或可以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光学检测器、光学发射器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都为电套管,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都为电信号载体,并且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将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都为光学套管,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都为光学信号载体,并且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将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光学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都为混合套管,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都承载光学信号和电信号,并且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将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光学地且电气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为混合套管,部分349a包括光电装置(例如,光学检测器),该光电装置接收第一信号载体347a上的光学信号并且产生电信号,该电信号被传送到第二套管300b并且从第二套管300b传送到第二信号载体347b,该第二信号载体可以为或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300a为混合套管,部分349a包括光电装置(例如,光学发射器),该光电装置接收第一信号载体347a上的电信号并且产生光学信号,该光学信号被传送到第二套管300b并且从第二套管300b传送到第二信号载体347b,该第二信号载体可以为或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载体347a和第二信号载体347b中的一个或两个包括附接到相应壳体342a或342b的电缆。当连接器340a和340b配合时,该一个或多个电缆可以在壳体内弯曲,并且该一个或多个电缆中的压缩可以在第一套管300a和第二套管300b上在配合方向(z方向)上提供有助于将套管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沿配合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其中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元件,使得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至少一个弯曲元件与配合连接器接触并弯曲。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可以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并且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弯曲的弯曲元件引导这两个光学连接器彼此对准。例如,连接器340a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x-z平面)上沿配合方向(z方向)与连接器340b配合。连接器340a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元件(第一柔性臂320a和第二柔性臂330a),该至少一个弯曲元件引导或帮助引导连接器彼此对准。又如,第一套管300a可以被认为是被适配成与第二套管300b配合的连接器,该第二套管可以被认为是配合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连接器340a的壳体342a和/或连接器340b的壳体342b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诸如对准特征结构244(图2C)。
图4A和图4B分别是套管400的顶部平面图和前透视图,该套管包括主体410和在主体410的相对侧上的相对的第一柔性臂420和第二柔性臂430。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相对于主体410间隔开。第一臂420具有附接到主体410的第一固定端422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424。第二臂430具有附接到主体410的第二固定端432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434。套管400包括设置在第一自由端424和第二自由端434之间的配合部分413。套管400可以为一体式光学套管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器例如图2A至图2C的连接器240或240c的壳体中。套管400包括光学波导对准构件452,该光学波导对准构件可以用于接纳多个光学波导、将多个光学波导对准和将多个光学波导附接到套管40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光学波导可以通过光学波导对准构件452永久地附接(例如,利用粘合剂)到套管400。光学波导对准构件452包括多个沟槽453,该多个沟槽可以为V形沟槽。一个或多个光学波导诸如光纤可以附接到沟槽453中的一个或多个。套管400还包括光重定向构件455,该光重定向构件用于改变在套管内400传播的光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重定向构件455包括多个表面456,该多个表面可以经由来自多个表面456中的一个的全内反射(TIR)改变从设置在光学波导对准构件452中的沟槽453中的光纤传播的光的方向。例如,多个表面456可以为被设计成名义上准直光的多个弯曲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面456可以包括例如反射涂层,或以其他方式被制成反射性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400在配合部分413的与光重定向构件455相对的一侧上包括光学窗口,例如凹入式光学窗口。光学窗口可以涂覆有抗反射涂层。
在图4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臂420和第二柔性臂430都不延伸超过主体410的最前边缘412。第一自由端424与主体410的第一侧417相邻并面向该第一侧并且第二自由端434与主体410的第二侧419相邻并面向该第二侧。
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被配置成使得当套管400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这些臂中的至少一个弯曲远离主体410并且这两个自由端424和434都接触配合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臂420和第二臂430具有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柔韧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加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臂中的一个而不是两个是基本上刚性的。在一些情况下,套管400可以与另一个套管配合,该另一个套管还包括设置在两个臂的自由端之间的配合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400与另一套管配合并且这两个套管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这两个套管的相对臂协同引导两个配合部分在彼此之上滑动,使得这两个套管彼此对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400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第一柔性臂420和第二柔性臂430的自由端424和434接触配合套管,并且当套管400继续沿配合方向(z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柔性臂开始弯曲远离主体同时保持与配合套管接触,使得当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柔性臂最大程度地弯曲远离主体。自由端424和434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在套管400在配合方向上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增加并且可以在套管400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达到最大距离。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配合套管的主体可以包括凹陷区或其他结构,这些结构允许相对于在柔性臂接触配合套管之后但在套管与配合套管完全配合之前所获得的最大分开距离,套管和配合套管配合时臂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
图5A至图5E分别是包括配合的第一套管500a和第二套管500b的套管组件505的透视图、顶部平面图、底部平面图、后视图和前视图。第一套管500a和第二套管500b中的每一个可以对应于套管400。第一套管500a包括主体510a和在主体510a的相对侧上的相对的第一臂520a和第二臂530a。第一臂520a和第二臂530a分别包括第一自由端524a和第二自由端534a,并且分别包括第一固定端522a和第二固定端532a。第一套管500a包括光学波导对准构件552a和光重定向构件555a。第二套管500b包括主体510b和在主体510b的相对侧上的相对的第一臂520b和第二臂530b。第一臂520b和第二臂530b分别包括第一自由端524b和第二自由端534b,并且分别包括第一固定端522b和第二固定端532b。第二套管500b包括光学波导对准构件552b和光重定向构件555b。第一套管500a包括配合部分513a并且第二套管500b包括配合部分513b。配合部分513a和513b在与配合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堆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配合部分513a和513b被适配成相对于彼此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对准框架,该对准框架便于沿配合方向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在图6A至图6C中示出这种情况,图6A至图6C是对准框架660的示意性顶视图,该对准框架包括具有相对端664和666的底座662以及从相对端664和666延伸出的第一臂670和第二臂671。对准框架660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套管,例如,电套管、光学套管或混合套管。第一臂670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该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670的内表面663上,面向第二臂671,并且第二臂671包括间隔开的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该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671的内表面665上,面向第一臂670。第一臂670包括第一部分673和第二部分675,并且第二臂671包括第一部分677和第二部分679。第一部分673和第一部分677相对更靠近底座662,并且第二部分675和第二部分679相对更远离底座662。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设置在第一臂670的第一部分673上,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设置在第一臂670的第二部分675上,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设置在第二臂671的第一部分677上,并且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设置在第二臂671的第二部分679上。
如图6B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在与配合方向(z方向)基本上平行的第一直线686上,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在与第一直线686不同且基本上平行的第二直线688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在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三直线684上,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在与第三直线684不同且基本上平行的第四直线682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例如,图6A至图6C的x-z平面)上。
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可以通过由柔性(例如,弹性)材料制成而具柔性和/或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可以凭借设置在第一臂670(其可具柔性)上而具柔性。类似地,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可以通过由柔性(例如,弹性)材料制成而具柔性和/或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可以凭借设置在第二臂671(其可具柔性)上而具柔性。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弯曲特性,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弯曲特性。第一臂670的第一部分673和第二部分675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弯曲特性,并且第二臂671的第一部分677和第二部分679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弯曲特性。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第一弯曲特性和第二弯曲特性可以基本上相同或者基本上不同。这些弯曲特性可以包括弹性模量或可以包括柔性特征结构偏转给定量或给定百分比所需的力。可以通过例如选择材料以给出期望的模量(例如,杨氏模量)或通过调整第一臂670和第二臂671和/或柔性特征结构672、674、676和678的几何参数(例如,第一臂和第二臂或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直径或横向维度)来调整弯曲特性。
当对准框架未接合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分开距离d0 13,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分开距离d0 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660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在相同的第一方向(正x方向)上弯曲,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相同的第二方向(负x方向)上弯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660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通过第一套管各自向外弯曲第一距离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通过第二套管各自向外弯曲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在图6A至图6C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这种情况。
图6A示出了当对准框架600不接合套管时,柔性特征结构和臂的位置。图6C示出了当对准框架600便于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配合时(未示出)可以获得的柔性特征结构和臂的位置。第一柔性特征结构6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676在接合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前分开距离d0 13并且在接合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后分开距离d13。类似地,第二柔性特征结构6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678在接合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前分开距离d0 24并且在接合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后分开距离d24。第一臂670和第二臂671可以彼此向外弯曲。d24和d0 24之间的差可以大于d13和d0 13之间的差并且可以大于在第一臂670和第二臂671没有彼此弯曲的情况下获得的距离。
图7A是对准框架760的透视图,该对准框架被配置成便于将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配合,由此在第一信号载体747a和第二信号载体747b之间提供连接,这些信号载体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为光纤带中的光纤。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载体和/或第二信号载体可以为电信号载体或混合信号载体(例如,既具有光纤又具有铜导体的电缆)。第一套管700a包括配合部分713a并且第二套管700b包括对应的配合部分713b。对准框架760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764和第二端766的底座762并且包括从底座762的相对端764和766向前延伸的相对的第一臂770和第二臂771。第一臂770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该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770的内表面上并面向第二臂771,并且第二臂771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6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8,该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771的内表面上并面向第一臂770。当对准框架760便于将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导致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弯曲并与第一套管700a接触,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弯曲并与第二套管700b接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760便于将第一套管77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导致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时,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臂770和第二臂771之间。
图7B是具有对准框架760的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的顶视图,该对准框架被配置成便于将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配合。第一套管700a包括非柔性特征结构716a和718a并且第二套管700b包括非柔性特征结构716b和718b。非柔性特征结构716a、718a、716b和718b可以分别提供插入止动件721a、723a、721b和723b,这些插入止动件限制了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在配合方向(z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程度。对准框架760还包括止动件部分761,这些止动件部分被配置成邻接第一套管700a的与配合部分713a相对的一侧。
图7C示出了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该第一套管和该第二套管与促进配合的对准框架760配合。平面782与配合方向(z方向)垂直并与x-y平面平行,并且将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相连。平面784与配合方向垂直并与x-y平面平行,并且将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相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760便于沿配合方向(z方向)将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导致第一导管700a配合到第二导管700b时,与配合方向垂直并将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相连的平面782与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二者相交,并且与配合方向垂直并将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相连的平面782与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二者相交。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设置得更靠近第一端764和第二端766,使得将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相连的平面784仅与第一套管700a相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准框架760和第一套管700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第二套管700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
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或不同的弯曲特性。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或不同的弯曲特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第二弯曲特性可以与第一弯曲特性基本上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一臂770具柔性而具柔性,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二臂771具柔性而具柔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760便于将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导致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弯曲并分别与第一套管700a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716a和718a接触,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弯曲并分别与第二套管700b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716b和718b接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760便于在配合平面(x-z平面)上沿配合方向(z方向)将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导致第一套管700a配合到第二套管700b并且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第一柔性特征结构772、第二柔性特征结构774、第三柔性特征结构7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778协同引导第一套管700a和第二套管700b彼此对准。
图8A是对准框架860的透视图,该对准框架包括具有相对端864和866的底座862,以及从相对端864和866延伸出的第一臂870和第二臂871。对准框架860还包括止动件部分861,这些止动件部分被配置成邻接套管的与套管的配合部分相对的一侧。第一臂870的前部875分别分裂成下横梁867a和上横梁867b。第一柔性特征结构872设置在下横梁867a的内表面863a上,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874设置在上横梁867b的内表面863b上。第二臂871的前部879分裂成下横梁868a和上横梁868b。第三柔性特征结构876设置在下横梁868a的内表面(对应于内表面863a)上,并且第四柔性特征结构878设置在上横梁868b的内表面(对应于内表面863b)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872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874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一臂870的上横梁867b和下横梁867a具柔性而具柔性,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876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878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二臂871的上横梁868b和下横梁868a具柔性而具柔性。
图8B是对准框架800的一部分与第一套管800a接合的透视图。第一套管800a包括非柔性特征结构818a,该非柔性特征结构在相应的下横梁867a和868a上与第一柔性特征结构872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876接触。第一套管800a包括光重定向构件855,该光重定向构件包括多个曲面镜857的多个表面856并且附接到信号载体847a,该信号载体包括多个光学波导846a。多个光学波导846a可以为或可以包括多个光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重定向构件855包括多个表面856,该多个表面可以经由来自多个表面856的全内反射(TIR)改变从光学波导846a传播到光重定向构件855中的光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面856可以包括例如反射涂层,或以其他方式被制成反射性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800a可以包括波导对准构件,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管800a包括与光重定向构件相对的相对的光学窗口。第二套管800b(参见图8C)包括光学窗口895并且可以包括相对的光重定向构。光学窗口895可以涂覆有抗反射涂层。
图8C是对准框架860与第一套管800a接合并且设置成便于将第一套管800a配合到第二套管800b的透视图。第二套管800b包括非柔性特征结构816b和818b。第二套管800b连接到信号载体847b,该信号载体可以包括多个光纤。第一套管800a和第二套管800b可以是雌雄同体套管并且可以是一体式套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对准框架860便于将第一套管800a配合到第二套管800b,导致第一套管800a配合到第二套管800b时,第一柔性臂870和第二柔性臂871的下横梁867a和868a弯曲并与第一套管800a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816a和818a接触,并且第一柔性臂870和第二柔性臂871的上横梁867b和868b弯曲并与第二套管800b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816b和818b接触。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非柔性特征结构816a、818a、816b和818b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第一柔性臂870和第二柔性臂871的下横梁867a和868a弯曲并与第二套管800b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816b和818b接触,并且第一柔性臂870和第二柔性臂871的上横梁867b和868b弯曲并与第一套管800a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816a和818a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具有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其中一个特征结构是可扩展的或其中一个特征结构是可压缩的。如果特征结构与套管的主体相比是基本上更可扩展的或更可压缩的,则该特征结构可以说是可扩展的或可压缩的。可以通过在开口的相对侧上包括顺应性特征结构来提供可扩展开口。例如,相对的顺应性特征结构可以为相对的柔性臂,也可以为比设置在开口的相对侧上的套管的主体更具顺应性的弹性体材料层。可以通过在特征结构的相对侧上包括顺应性特征结构来提供可压缩特征结构。例如,相对的顺应性特征结构可以为相对的柔性臂,也可以为比设置在可压缩特征结构的相对侧上的套管的主体更具顺应性的弹性体材料层。
图9A至图9B是具有第一特征结构901和第二特征结构911的套管900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特征结构901和第二特征结构911是用于与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配合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二特征结构911是可扩展的并且限定可扩展开口913,该可扩展开口具有图9A所示的未扩展状态和图9B所示的已扩展状态。将具有第一特征结构901的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插入开口913会将开口913从未扩展状态扩展到第已扩展状态。第二特征结构911包括第一柔性臂920,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开口913的第一侧917的第一固定端922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924,并且包括第二柔性臂930,该第二柔性臂具有附接到开口913的第二侧919的第二固定端932,该第二固定端与第一侧917相对,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934,使得当开口913处于未扩展状态时,第一自由端924和第二自由端934分开第一距离d1并且当可扩展开口处于已扩展状态时,第一自由端924和第二自由端934分开大于第一距离d1的第二距离d2。第一臂920和第二臂930分别为相对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在未扩展状态时,第一臂920和第二臂930处于未弯曲状态,并且在已扩展状态时,第一臂920和第二臂930处于已弯曲状态。
第一特征结构901沿套管900的套管配合方向(z方向)定位在第一位置927处,并且第二特征结构911沿套管配合方向定位在基本上不同的第二位置929处。当套管900沿套管配合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一特征结构901和第二特征结构911基本上同时接合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位置927位于套管900的前部907,并且第二位置位于光学套管的后部909。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相对于套管的主轴呈一定偏斜角。
如果在沿套管配合方向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的最接近部分之间存在一定非零间距,则沿套管配合方向的第一位置927和第二位置929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同的。例如,设置在在xy平面中的套管的同一侧上的对准特征结构不会被认为例如沿z轴具有基本上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沿z轴的对准特征结构的最接近部分之间存在零间距。
套管900的第一特征结构901可以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二特征结构911的尺寸和形状)。类似地,套管900的第二特征结构911可以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一特征结构901的尺寸和形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具有长度方向(例如,z方向)和厚度方向(例如,y方向),并且套管900可以被适配成沿套管的长度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第一特征结构901可以被适配成在第一特征结构901的第一接触区域处(例如,在第一特征结构901的一侧处)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特征结构,并且第二特征结构911可以被适配成在第二特征结构911的第二接触区域处(例如,在第一臂920和第二臂930的内侧处)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特征结构901的第一接触区域可以沿厚度方向以及沿长度方向从第二特征结构911的第二接触区域移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也可以沿横向方向(例如,x方向)彼此移位。
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被适配成沿套管的两个正交维度中的每一个与配合套管配合。这两个正交维度可以为套管900的长度维度(沿z方向)和厚度维度(沿y方向)。
套管900可以为任何类型的套管,例如,电套管、光学套管或混合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为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的光学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被适配成光学地耦接到光学信号载体并且将由光学信号载体所承载的光学信号传送到配合套管。光学信号载体可以包括部分(例如,对应于部分349a和349b),该部分可以为或可以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光学检测器、光学发射器和/或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该光学元件例如可以为或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棱镜,或者一个或多个光学滤波器,或者一个或多个光学波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包括至少一个光重定向元件,该至少一个光重定向元件用于沿套管的长度方向(z方向)接收光并且沿套管900的厚度方向(y方向)重定向所接收的光。光重定向元件可以对应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光重定向元件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是雌雄同体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900是一体式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900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该配合套管可以具有与套管900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套管900的第一特征结构901和第二特征结构911以及配合套管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在套管900和配合套管不对准时,引导套管900和配合套管彼此对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套管900。例如,图2A至图3C中的套管200-1、200-2、200-C或300a和300b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在其相应壳体中用套管900替换。
图10是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光学套管10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000b的套管组件1005的透视图。光学套管1000a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01a、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011a以及相对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020a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030a,该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包括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配合光学套管1000b包括被适配成接合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011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001b和被适配成接合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01a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11b。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11b包括相对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020b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030b。
光学套管1000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011a限定可扩展开口1013a并且配合光学套管1000b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11b限定可扩展开口1013b。将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001a插入处于已扩展状态的可扩展开口1013b中。类似地,将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001b插入处于已扩展状态的可扩展开口1013a中。光学套管1000a包括波导对准构件1052a和光重定向构件1055a,该波导对准构件和该光重定向构件分别对应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任何波导对准构件和光重定向构件。光重定向构件1055a包括多个光重定向元件1057a,该光重定向元件用于沿长度方向1059接收光并且沿光学套管的厚度方向1069重定向所接收的光。配合套管1000b还可以包括对应的波导对准构件和对应的光重定向构件。光学套管10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000b可以各自是雌雄同体的并且可以各自是一体式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说明书的套管可以被适配成沿套管的两个正交维度中的每一个与配合套管配合,即,可以存在套管被适配成相对于配合套管移动的两个正交方向(例如,相对于套管的主轴),以便与配合套管配合。光学套管10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000b被适配成沿作为套管的配合方向的长度方向1059(沿长度维度的方向)配合。光学套管10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000b也可以被适配成沿正交厚度方向1069(沿厚度方向的方向)配合。光学套管10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000b可以通过将套管沿厚度方向1069移动在一起或通过将套管沿长度方向1059移动在一起或通过将套管沿厚度方向1069和长度方向1059之间的中间方向移动在一起而接近图10所示的配合位置。
图11A至图11B分别是包括光学套管11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100b的套管组件1105的顶部透视图和底部透视图。光学套管1100a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01a和限定可扩展开口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11a。配合光学套管1100b包括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01b和限定可扩展开口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11b。由于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11b被适配成接合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01a,因此可以将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11b描述为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01a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类似地,由于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11b被适配成接合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11a,因此可以将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01b描述为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11a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将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01a插入处于已扩展状态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111b中。类似地,将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01b插入处于已扩展状态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111a中。光学套管1100a附接到包括多个光纤1146a的信号载体1147a,并且配合光学套管1100b附接到包括多个光纤1146b的信号载体1147b。
本文所述的套管中的任一个诸如套管1000a、1000b、1100a或1100b可以设置在连接器壳体诸如图2A至图3C所示的壳体中的任一个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与对应的配合光学套管配合时,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被适配成沿配合方向提供被引导成将套管保持在一起的力。当套管和对应的第二套管沿配合方向移动分开时,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被适配成沿配合方向提供恢复力。此类特征结构可以使套管和配合套管保持可靠地配准并在图12A至图14中示出。
图12A至图12B分别是套管1200的示意性顶视图和侧视图。套管1200包括:下部1251,该下部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201;以及上部1254,该上部包括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211。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211包括相对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2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230并且限定可扩展开口1213。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2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211沿长度方向(z方向)和厚度方向(y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
图13A至图13B分别是对应于套管1200的套管1300的示意性顶视图和侧视图。套管1200和套管1300可以是雌雄同体的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套管1300包括上部1351、下部1354(参见图13B)和对准特征结构1301,该对准特征结构具有与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201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且被适配成接合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211。套管1300还可以包括被适配成接合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201的对准特征结构。
图14是包括套管1200与套管1300配合的套管组件1405的示意性顶视图。套管1300的对准特征结构1301与套管1200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211接合并且套管1200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201可以与套管1300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未示出)接合。对准特征结构1301和1211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使得沿z方向可以存在被引导成将套管1200和1300保持在一起的力。当套管1200和1300沿z方向移动分开时,对准特征结构1301和1211可以被适配成沿z方向提供恢复力。这些对准特征结构的几何结构可以提供闩锁,并且与其他实施方案相比,可能需要额外的力来将这些套管配合和脱离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可以具有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其中一个对准特征结构是可压缩的。图15A和图15B是套管1500的示意性顶视图,该套管包括:上部1554,该上部包括第一特征结构1501;以及下部1551,该下部包括第二特征结构1511。图15C是套管1500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一特征结构1501和第二特征结构1511是用于与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配合的对准特征结构。在图15A中,第二特征结构1511处于未压缩状态,在图15B中,第二特征结构1511处于已压缩状态。将可压缩第二特征结构1511插入物体的开口中,其中该开口具有第一特征结构1501的尺寸和形状,会将第二特征结构从未压缩状态压缩到已压缩状态。第二特征结构1511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517和第二侧1519的主体1506,并且在主体1506的相对侧1517和1519上包括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5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530。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520为第一柔性臂,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1506的第一侧1517的第一固定端1522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1524。类似地,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530为第二柔性臂,该第二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1506的第二侧1519的第二固定端1532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1534。
当第二特征结构1511处于已压缩状态时(图15B),第一自由端1524和第二自由端1534分开第一距离d1,并且当第二特征结构1511处于未压缩状态时(图15A),第一自由端1524和第二自由端1534分开大于第一距离d1的第二距离d2。在未压缩状态时,第一臂1520和第二臂1530处于未弯曲状态,并且在已压缩状态时,第一臂1520和第二臂1530处于已弯曲状态。
套管1500的第一特征结构1501可以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二特征结构1511的尺寸和形状)。类似地,套管1500的第二特征结构1511可以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一特征结构1501的尺寸和形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具有长度方向(例如,z方向)和厚度方向(例如,y方向),并且套管1500可以被适配成沿套管的长度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第一特征结构1501可以被适配成在第一特征结构1501的第一接触区域处(例如,在第一特征结构1501的相对侧处)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特征结构,并且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511可以被适配成在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511的第二接触区域处(例如,在第一臂1520和第二臂1530的外侧处)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特征结构1501的第一接触区域可以沿厚度方向以及沿长度方向从第二特征结构1511的第二接触区域移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也可以沿横向方向(例如,x方向)彼此移位。
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被适配成沿套管的两个正交维度中的每一个与配合套管配合。这两个正交维度可以为套管1500的长度维度(沿z方向)和厚度维度(沿y方向)。
套管1500可以为任何类型的套管,例如,电套管、光学套管或混合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为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的光学套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被适配成光学地耦接到光学信号载体并且将由光学信号载体所承载的光学信号传送到配合套管。光学信号载体可以包括部分(例如,对应于部分349a和349b),该部分可以为或可以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光学检测器、光学发射器和/或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该光学元件例如可以为或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棱镜,或者一个或多个光学滤波器,或者一个或多个光学波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包括至少一个光重定向元件,该至少一个光重定向元件用于沿套管的长度方向(z方向)接收光并且沿套管1500的厚度方向(y方向)重定向所接收的光。光重定向元件可以对应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光重定向元件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是雌雄同体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1500是一体式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套管1500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该配合套管可以具有与套管1500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套管1500的第一特征结构1501和第二特征结构1511以及配合套管的第一特征结构和第二特征结构可以在套管1500和配合套管不对准时,引导套管1500和配合套管彼此对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套管1500。例如,图2A至图3C中的套管200-1、200-2、200-C或300a和300b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在其相应壳体中用套管1500替换。
图16是第一光学套管16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透视图。第一光学套管16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600b可以是雌雄同体的,可以是一体式的,并且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第一光学套管1600a被适配成沿作为套管的配合方向的长度方向1659(沿第一套管1600a的长度维度的方向)并且沿也作为套管的配合方向的正交厚度方向1669(沿第一套管1600a的厚度维度的方向)与第二光学套管1600b配合。
第一光学套管1600a包括波导对准构件1652a和光重定向构件1655a,该波导对准构件和该光重定向构件分别对应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任何波导对准构件和光重定向构件。第一光学套管1600a还可以在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与光重定向构件1655a相对的一侧上包括光学窗口。第二光学套管1600b包括光学窗口1695b并且还可以在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与光学窗口1695b相对的一侧上包括光重定向构件。光学窗口1695b和/或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对应的光学窗口可以涂覆有抗反射涂层。
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a被适配成在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a的第一接触区域1681a处接触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b),并且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a被适配成在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a的第二接触区域1683a处接触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接触区域1681a和第二接触区域1683a至少沿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长度方向1659和厚度方向1669相对于彼此偏移。类似地,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b被适配成在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b的第一接触区域1681b处接触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a),并且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b被适配成在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611b的第二接触区域1683b处接触第一光学套管1600a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601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接触区域1681b和第二接触区域1683b至少沿第二光学套管1600b的长度维度和厚度维度相对于彼此偏移。
图17A是包括第一光学套管1700a配合到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套管组件1705的透视图。为了便于说明,第二光学套管1700b示出为半透明的。第一光学套管1700a沿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具有长度维度1759和正交的厚度维度1769。类似地,第二光学套管1700b具有正交的长度维度和厚度维度。图17B是示出了来自图17A的完全配合构型的沿长度维度1759分开的第一光学套管17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透视图。图17C是示出了来自图17A的完全配合构型的沿厚度维度1769分开的第一光学套管17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透视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套管1700a被适配成沿光学套管1700a的长度维度1759和厚度维度1769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光学套管1700b配合。换句话讲,第一光学套管17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700b可以通过将套管沿厚度维度1769移动在一起(例如,将光学套管1700a和1700b沿厚度维度1769从图17C的构型移动到图17A所示的构型)和/或通过将套管沿长度维度1759移动在一起(例如,将光学套管1700a和1700b沿长度维度1759从图17B的构型移动到图17A所示的构型)而接近图17A所示的配合位置。第一光学套管17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700b也可以通过将套管沿厚度维度1769的方向和长度维度1759的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移动在一起而接近图17A所示的配合位置。当配合时,第一光学套管1700a被适配成经由第一光学套管1700a沿正交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相对于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移动而与第二光学套管1700b脱离配合。例如,图17A所示处于配合构型的光学套管1700a和1700b可以沿长度维度1759分开,形成图17B所示的分开构型,或者光学套管1700a和1700b可以沿厚度维度1769分开,形成图17C所示的分开构型。第一光学套管1700a和第二光学套管1700b也可以通过将套管沿厚度维度1769的方向和长度维度1759的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移动而由图17A所示的配合位置分开。第一光学套管1700a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701a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711a,并且第二光学套管1700b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701b和第二对准特征1711b。第一光学套管1700a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701a被适配成在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701a的第一接触区域1781a处接触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711b),并且第一光学套管1700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711a被适配成在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711a的第二接触区域1783a处接触第二光学套管1700b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701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接触区域1781a和第二接触区域1783a至少沿光学套管1700a的长度维度1759和厚度维度1769相对于彼此偏移。
图18A和图18B分别是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8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811的光学套管1800的顶部透视图和底部透视图。光学套管1800包括波导对准构件1852和光重定向构件1855,该波导对准构件和该光重定向构件分别对应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任何波导对准构件和光重定向构件。光学套管包括与光重定向构件1855相对的光学窗口1895,例如凹入式光学窗口。光学窗口1895可以涂覆有抗反射涂层。
光学套管1800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801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811的尺寸和形状)。类似地,光学套管1800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811被适配成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其可以具有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801的尺寸和形状)。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801在第一接触区域1881处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并且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811在第二接触区域1883处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第一接触区域1881和第二接触区域1883至少沿第一轴线1859和第二轴线1869相对于彼此偏移,该第一轴线和该第二轴线分别沿光学套管1800的长度维度和厚度维度。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8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811沿长度维度位于基本上不同的位置处。
光学套管1800可以被适配成既沿长度维度又沿厚度维度与配合光学套管配合。在图18C至图18D中示出这种情况,图18C至图18D是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的透视图,其中的每一个可以对应于光学套管1800。在图18C中,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轴线1859分开,该轴线沿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的长度维度。通过将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第一配合方向1889-1移动在一起,可以将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平行于轴线1859的第一配合方向1889-1配合。在图18D中,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轴线1869分开,该轴线沿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的厚度维度。通过将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第二配合方向1889-2移动在一起,可以将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沿平行于轴线1869的第二配合方向1889-2配合。类似地,一旦光学套管1800a和配合光学套管1800b配合,就可以通过将套管沿正交的第一配合方向1889-1和第二配合方向1889-2中的任一个彼此移动分开而将这些套管脱离配合。
图24A是第一光学套管2400a的顶部透视图,图24B是第一光学套管24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400b的透视图,该第一光学套管和该第二光学套管可以是基本上相同的雌雄同体套管。光学套管2400a包括主体2410、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a、前向止动件2421a和2423a(参见图24B)、波导对准构件2452、光重定向构件2455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未示出)。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a包括间隔开的第一部分2420和第二部分2430以及中央部分2425。第一轴线2459沿第一光学套管2400a的长度维度,第二轴线2469沿第一光学套管2400a的厚度维度。第一部分2420和第二部分2430比中央部分2425沿第一配合方向(沿第一轴线2459的方向)延伸得更远离第一光学套管2400a的主体2410。第二光学套管2400b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b、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411b、前向止动件2421b和2423b以及光学窗口2495b。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b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411b沿第一配合方向位于基本上不同的位置处。
当第一光学套管24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400b配合时,每个光学套管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基本上同时接合另一个光学套管的对应的对准特征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套管24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400b被适配成沿光学套管的厚度维度和长度维度中的每一个配合和/或脱离配合。当第一光学套管24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400b配合时,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a可以在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a的第一接触区域处接触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411b,并且第一光学套管2400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在第一光学套管2401a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的第二接触区域处接触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401b。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可以至少沿光学套管的长度维度和厚度维度相对于彼此偏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套管可以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由比光学套管的主体基本上更具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对准特征结构是可压缩的。另选地,可以通过包括狭缝或其他开口使得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可以被压缩来将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制成可压缩的。类似地,光学套管可以包括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通过利用基本上更具弹性的(与光学套管的主体相比)材料形成第二对准特征结构来将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制成可扩展的,或者可以通过在光学套管的靠近由第二对准特征结构限定的开口的区域中包括狭缝或开口来将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制成可扩展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套管可以包括具有用于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准特征结构的接触区域的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并且该第一对准特征结构可以包括与接触区域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层,该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层允许第一对准特征结构是可压缩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套管可以包括具有用于接触配合光学套管的对准特征结构的接触区域的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并且该第二对准特征结构可以包括与接触区域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层,该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层允许第二对准特征结构是可扩展的。该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层可以为弹性体垫或弹性体涂层,并且可以为例如一个或多个有机硅层和/或一个或多个多孔弹性体层。
图19是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19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911的套管1900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二对准特征结构1911包括可扩展开口1913、设置在可扩展开口1913的第一侧1917上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920以及设置在开口1913的第二侧1919上的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930。开口1913至少部分地由于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9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930而是可扩展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9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930可以各自为弹性体层(例如,有机硅层或其他弹性体层)。当开口1913处于已扩展状态时,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9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930可以处于已压缩状态,并且当开口1913处于未扩展状态时,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19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1930可以处于未压缩状态。
图20是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0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011的套管2000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011包括主体2006,该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2017和第二侧2019、设置在第一侧2017上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2020以及设置在第二侧2019上的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2030。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011至少部分地由于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20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2030而是可压缩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20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2030可以各自为弹性体层(例如,有机硅层或其他弹性体层,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当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011处于已压缩状态时,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20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2030可以处于已压缩状态,并且当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011处于未压缩状态时,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2020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2030可以处于未压缩状态。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包括相对的第一顺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在一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期望的,以便提供高度对准精度。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第二顺应性特征结构。
图21是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1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111的套管2100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11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2117和第二侧2119并且限定开口2113,该开口至少部分地由于顺应性特征结构2120而是可扩展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顺应性特征结构2120为柔性臂,该柔性臂具有附接到第一侧2117的固定端2122和相对的自由端2124。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顺应性特征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侧2117上的弹性体层。当开口2113处于已扩展状态时,顺应性特征结构2120可以处于已弯曲状态,并且当开口2113处于未扩展状态时,顺应性特征结构2120可以处于未弯曲状态。
图22是包括第一对准特征结构2201和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211的套管2200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211包括主体2206和顺应性特征结构2220。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211至少部分地由于顺应性特征结构2220而是可压缩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顺应性特征结构2220为柔性臂,该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2206的侧2117的固定端2222和相对的自由端2224。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顺应性特征结构可以为设置在侧2117上的弹性体层。当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211处于已压缩状态时,顺应性特征结构2220可以处于已弯曲状态,并且当第二对准特征结构2211处于未压缩状态时,顺应性特征结构2220可以处于未弯曲状态。
图23是包括第一光学套管23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300b的套管组件2305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一光学套管2300a被适配成从多个光纤2346a接收光并向第二光学套管2300b发射光,该第二光学套管被适配成从第一光学套管2300a接收光并向多个光纤2346b发射光。套管组件2305也可以反向操作,从而从多个光纤2346b接收光并向多个光纤2346b发射光。第一光学套管2300a包括前向止动件2321a和2323a、配合部分2313a以及顺应性特征结构2320a,该顺应性特征结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为柔性臂,可以在配合期间弯曲远离光学套管2300a的主体并且具有附接到光学套管2300a的主体的一侧的自由端2324a和相对的固定端2322a。类似地,第二光学套管2300b包括前向止动件2321b和2323b并且包括顺应性特征结构2320b,该顺应性特征结构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为柔性臂。当第一光学套管2300a和第二光学套管2300b完全配合时,前向止动件2321a和2323a分别接触前向止动件2321b和2323b;配合部分2313a在与配合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与第二光学套管2300b的对应配合部分堆叠;顺应性特征结构2320a的自由端2324a接触第二光学套管2300b的主体的一侧;并且第二光学套管2300b的顺应性特征结构的对应的自由端接触第一光学套管2300a的主体的一侧。连接器壳体、套管、对准框架或其他部件中的任一个可以是通过模制制成的一体式部件。例如,套管400、套管500a、套管1000a、套管1600a、套管1800、对准框架760或860和/或壳体242中的任一个可以是通过注塑制成的一体式部件。因此,这些部件中的任一个可以包括注塑聚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壳体、套管或对准框架可以通过模制两个或更多个部件(例如,连接器壳体的两个半部)并用例如永久性粘合剂组装这些部件来制成。
例如,在与本申请同一日期提交并且特此在不与本说明书冲突的范围内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的标题为“光学套管和光学套管模具(Optical Ferrule and OpticalFerrule Mould)”(临时申请No.62/239,996)的共同未决申请中描述了一体式光学套管的模制方法。
可以对形成顺应性特征结构征的材料和/或顺应性特征结构的几何结构进行选择以在套管之间提供期望的对准力。例如,通过分别为顺应性特征结构选择具有较高杨氏模量或较低杨氏模量的材料,可以增加或减少由顺应性特征结构提供的对准力。又如,在利用了柔性臂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别为柔性臂选择较大或较小的横截面积,可以增加或减小由柔性臂提供的对准力。通过为套管的主体和套管的顺应性特征结构选择可注塑聚合物并且通过选择可以与套管的主体一起注塑的顺应性特征结构的几何结构,可以获得有用的对准力。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制造具有提供期望对准力的顺应性特征结构的一体式套管。
以下为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列表。
实施方案1为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
主体,该主体包括用于在其中传播光学信号的光学透明部分;
第一柔性臂,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以及
第二柔性臂,该第二柔性臂与第一柔性臂相对,具有附接到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
实施方案2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具有相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具柔性。
实施方案4为根据实施方案3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而不是另一个是基本上刚性的。
实施方案5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6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套管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的相应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实施方案7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套管沿配合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时,套管和配合套管被适配成沿与配合方向不同的第一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8为根据实施方案7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方向为侧向方向。
实施方案9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套管和配合套管被适配成在与由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大体限定的平面基本上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10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并且配合套管沿与配合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套管不对准时,光学套管的弯曲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引导配合套管与光学套管对准。
实施方案11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该配合套管是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并且配合套管沿与配合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光学套管不对准,光学套管的弯曲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以及配合套管的弯曲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协同引导配合套管与光学套管对准。
实施方案12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柔性臂的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并且当光学套管继续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柔性臂开始弯曲远离主体同时保持与配合套管接触,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柔性臂最大程度地弯曲远离主体。
实施方案1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光学套管的主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凹进特征结构,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配合套管是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配合套管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分开距离小于当光学套管和配合套管部分地配合时产生的最大分开距离。
实施方案14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所述光学套管被适配成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该壳体具有限定套管的配合方向的特征结构。
实施方案15为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以及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实施方案16为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壳体包括限定连接器的配合方向的特征结构。
实施方案17为一种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包括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一光学套管,该第一光学套管与第二套管配合。
实施方案18为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二套管不具有柔性臂。
实施方案19为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二套管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臂。
实施方案20为一种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包括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一光学套管,该第一光学套管与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配合。
实施方案21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对于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22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一弯曲臂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二弯曲臂具有与第一弯曲特性不同的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23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对于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具柔性。
实施方案24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对于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更多地弯曲远离主体的其对应侧并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少地弯曲远离主体的其对应侧。
实施方案25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
实施方案26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并且第二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不同的第二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
实施方案27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平面图中,第一光学套管的第一柔性臂与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一柔性臂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第一光学套管的第二柔性臂与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二柔性臂至少部分地重叠。
实施方案28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平面图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
实施方案29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延伸超过彼此,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二柔性臂延伸超过彼此。
实施方案30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延伸超过彼此。
实施方案31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一柔性臂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第二柔性臂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
实施方案32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在侧视图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柔性臂在套管组件的同一侧上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偏移。
实施方案33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被适配成沿与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配合方向不同的第一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34为根据实施方案33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方向为侧向方向。
实施方案35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被适配成在与由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大体限定的平面基本上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36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套管组件,使得当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套管的柔性臂协同引导套管彼此对准。
实施方案37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配合部分。
实施方案38为一种包括根据实施方案37所述的第一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与根据实施方案37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配合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配合部分在与配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堆叠。
实施方案39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套管和第二光学套管的配合部分被适配成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40为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一光学套管,该第一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以及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并且包括:
第二壳体;以及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该第二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并与第一套管配合,第一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第一套管的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一套管的柔性臂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第二套管的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二套管的柔性臂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触第一套管。
实施方案41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
实施方案42为根据实施方案4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配合套管包括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另一个光学套管。
实施方案4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被适配成光学地耦接到光学信号载体,该光学信号载波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将由光学信号载体所承载的光学信号传送到配合光学套管。
实施方案44为一种光学套管组件,该光学套管组件包括:
第一光学信号载体,该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该光学元件耦接到根据实施方案43所述的第一光学套管;
第二光学信号载体,该第二光学信号载体包括光学波导、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该光学元件耦接到根据实施方案43所述的第二光学套管,第一光学套管配合到第二光学套管。
实施方案45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和第二光学信号载体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光学波导。
实施方案46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为光学波导并且第二光学信号载体为光学检测器。
实施方案47为根据实施方案46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光学波导包括光纤。
实施方案48为根据实施方案47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光纤为波长在约1200nm至约1700nm范围内的单模光纤。
实施方案49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包括光学地耦接到光学元件的光学发射器并且第二光学信号载体包括光学波导。
实施方案50为根据实施方案49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光学元件包括光学波导。
实施方案51为根据实施方案49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光学波导光学地耦接到光学检测器。
实施方案52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学套管组件,其中第一光学信号载体和第二光学信号载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棱柱和光学滤光器中的至少一个。
实施方案5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雌雄同体的。
实施方案54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一体式的。
实施方案55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都不延伸超过主体的最前边缘。
实施方案56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在平面图中,第一自由端与主体的第一侧相邻并面向主体的第一侧,并且第二自由端与主体的第二侧相邻并面向主体的第二侧。
实施方案57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当光学套管配合到配合套管时,该光学套管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一分开距离,并且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脱离配合时,该光学套管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分开距离。
实施方案58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柔性臂的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并且当光学套管继续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自由端之间的分开距离增大并且当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达到最大距离。
实施方案59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闩锁凹槽,使得当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配合套管接触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另一个光学套管,并且配合套管的柔性臂的自由端接触光学套管,并且当光学套管继续沿配合方向朝向配合套管移动时,自由端之间的分开距离增大,达到最大距离,然后减小。
实施方案60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61为根据实施方案60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一个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中的另一个更具柔性。
实施方案62为一种光学连接器,该光学连接器包括:
壳体;
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该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附接到壳体以接合附接到配合连接器的壳体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结构;以及
一体式光学套管,该一体式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包括:
光学波导对准构件,该光学波导对准构件用于接纳多个光学波导、将该多个光学波导对准并永久地附接到该多个光学波导;
光重定向构件,该光重定向构件用于改变在光学套管内传播的光的方向;以及
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该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该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在光学套管的相对侧上,使得当连接器与包括配合光学套管的配合连接器配合时,第一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对准特征结构弯曲远离彼此并且在相应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处接合配合光学套管。
实施方案63为根据实施方案62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第一对准特征结构为第一柔性臂,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光学套管的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并且第二对准特征结构为第二柔性臂,该第二柔性臂与第一柔性臂相对,具有附接到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
实施方案64为根据实施方案63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一体式光学套管为根据实施方案1至14中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光学套管。
实施方案65为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
主体;以及
相对臂,这些相对臂在主体的相对侧上并相对于主体间隔开,每个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固定端和相对的自由端,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这些臂中的至少一个弯曲远离主体,并且这两个自由端均接触配合套管。
实施方案66为根据实施方案65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这些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基本上更具柔性。
实施方案67为根据实施方案65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这些臂中的一个而不是另一个是基本上刚性的。
实施方案68为根据实施方案65所述的光学套管,其中主体包括设置在自由端之间的配合部分。
实施方案69为根据实施方案68所述的光学套管,使得当套管与根据实施方案68所述的另一个光学套管配合并且这两个光学套管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这两个光学套管的相对臂协同引导两个配合部分在彼此之上滑动,使得这两个光学套管彼此对准。
实施方案70为根据实施方案65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一体式的。
实施方案71为根据实施方案65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雌雄同体的。
实施方案72为一种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包括:
主体;以及
第一柔性臂,该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第一固定端和与主体相邻并相对于主体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自由端,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一柔性臂弯曲远离主体,并且第一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光学套管被适配成接收和发射光。
实施方案73为根据实施方案72所述的光学套管,还包括第二柔性臂,该第二柔性臂具有附接到主体的与第一柔性臂的第一固定端相对的第二固定端和与主体相邻并相对于主体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二自由端,使得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主体,并且第二自由端接触配合套管。
实施方案74为根据实施方案72所述的光学套管,还包括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被适配成在与光学套管的配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配合套管的对应的配合部分堆叠,第一自由端与配合部分相邻并相对于配合部分间隔开。
实施方案75为根据实施方案72所述的光学套管,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向止动器,该一个或多个前向止动器被适配成当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接触配合套管的对应的前向止动器。
实施方案76为根据实施方案72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一体式的。
实施方案77为根据实施方案72所述的光学套管,该光学套管是雌雄同体的。
实施方案78为一种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沿配合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光学连接器,该光学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元件,使得当光学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至少一个弯曲元件弯曲并且与配合连接器接触,并且光学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被适配成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实施方案79为根据实施方案78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当光学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并且光学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弯曲的弯曲元件引导两个光学连接器彼此对准。
实施方案80为一种对准框架,该对准框架便于沿配合方向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包括:
底座;
相对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该第一臂和该第二臂从底座的相对端向前延伸;
间隔开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该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的内表面上并且面向第二臂;以及
间隔开的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该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该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的内表面上并且面向第一臂,使得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一套管接触,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二套管接触。
实施方案81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在相同的第一方向上弯曲,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相同的第二方向上弯曲。
实施方案82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
实施方案83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使得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所述第三特征结构通过第一套管各自向外弯曲第一距离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通过第二套管各自向外弯曲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实施方案84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
实施方案85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使得当对准框架便于沿配合方向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导管配合到第二导管时,与配合方向垂直并将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相连的平面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二者相交,并且与配合方向垂直并将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相连的平面仅与第一套管相交。
实施方案86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87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88为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的更靠近底座的第一部分上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一臂的离底座更远的第二部分上,第一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89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三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的更靠近底座的第一部分上并且第四柔性特征结构设置在第二臂的离底座更远的第二部分上,第二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90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在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平行的第一直线上,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在与第一直线不同且基本上平行的第二直线上。
实施方案91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在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一直线上,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在与第一直线不同且基本上平行的第二直线上。
实施方案92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一弯曲特性,并且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第二弯曲特性。
实施方案93为根据实施方案92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二弯曲特性与第一弯曲特性不同。
实施方案94为根据实施方案92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二弯曲特性与第一弯曲特性基本上相同。
实施方案95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使得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相对的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一套管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接触,并且相对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弯曲并与第二套管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接触。
实施方案96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一臂具柔性而具柔性,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二臂具柔性而具柔性。
实施方案97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每个臂的前部分裂成上横梁和下横梁,使得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第一柔性臂的不同柔性横梁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第二柔性臂的不同柔性横梁的内表面上。
实施方案98为根据实施方案97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第一柔性特征结构和第二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一臂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具柔性而具柔性,并且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地凭借第二臂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具柔性而具柔性。
实施方案99为根据实施方案98所述的对准框架,使得当对准框架便于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的上横梁弯曲并与第一套管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接触,并且第一柔性臂和第二柔性臂的下横梁弯曲并与第二套管上的对应的非柔性特征结构接触。
实施方案100为根据实施方案80所述的对准框架,其中当对准框架便于在配合平面上沿配合方向将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导致第一套管配合到第二套管时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在配合平面上相对于彼此不对准时,第一柔性特征结构、第二柔性特征结构、第三柔性特征结构和第四柔性特征结构协同引导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彼此对准。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针对图中元素的描述应被理解为同样适用于其它图中的对应元素。虽然本文已举例说明并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用各种替代形式和/或等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来代替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任何改型或变型。因此,本公开旨在仅受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在其中传播光学信号的光学透明部分;
第一柔性臂,所述第一柔性臂具有附接到所述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一自由端;以及
第二柔性臂,所述第二柔性臂与所述第一柔性臂相对,具有附接到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端和相对的第二自由端,使得当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接触所述配合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其中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具有相同的弯曲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其中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使得当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沿配合方向与配合套管配合时,所述配合套管是另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并且所述配合套管沿与所述配合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不对准,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弯曲的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以及所述配合套管的弯曲的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协同引导所述配合套管与所述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套管,所述光学套管是一体式的。
6.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
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第一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以及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合并且包括:
第二壳体;以及
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配合,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主体的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柔性臂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接触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弯曲远离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二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的所述柔性臂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接触所述第一雌雄同体的光学套管。
CN201680059514.1A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1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1070.5A CN110618492B (zh)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0066P 2015-10-12 2015-10-12
US62/240,066 2015-10-12
PCT/US2016/054665 WO2017065999A2 (en) 2015-10-12 2016-09-30 Ferrules, alignment frames and connector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1070.5A Division CN110618492B (zh)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473A CN108351473A (zh) 2018-07-31
CN108351473B true CN108351473B (zh) 2020-09-08

Family

ID=5713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10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18492B (zh)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CN2016800595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1473B (zh)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10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18492B (zh) 2015-10-12 2016-09-30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137551B2 (zh)
CN (2) CN110618492B (zh)
WO (1) WO201706599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9550B (zh) 2015-10-12 2020-05-12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闩锁机构的连接器
CN108139545B (zh) 2015-10-12 2020-12-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波导辅助对准的光学耦合装置
CN108351472B (zh) 2015-10-12 2021-07-20 3M创新有限公司 减尘光学连接器
KR20180064509A (ko) 2015-10-12 2018-06-1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도파관 접근불가능 공간을 갖는 광학 페룰들
JP7419272B2 (ja) 2018-06-29 2024-01-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複合停止部を有する光フェルール
CN114578492A (zh) 2018-06-29 2022-06-03 3M创新有限公司 带有盒的光学组件
WO2020191613A1 (en) 2019-03-26 2020-10-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237340B2 (en) * 2019-03-28 2022-0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nectors and optical ferrules
JP2022538175A (ja) 2019-06-28 2022-08-3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構造化表面及びそれを含む光フェル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695A (en) * 1996-10-28 2000-08-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connector, and using method and tool thereof
US6076975A (en) * 1998-10-15 2000-06-20 Molex Incorpora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3188507A (ja) 2001-12-18 2003-07-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実装するためのプリント配線板
JP4457111B2 (ja) * 2004-08-20 2010-04-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US7454105B2 (en) 2004-11-22 2008-11-18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Passive alignment using elastic averaging in opto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US8104973B2 (en) * 2007-02-09 2012-01-31 Us Conec, Ltd. Ferrule-to-ferrule adapter and ferrule adapter assembly
JP2013522692A (ja) * 2010-03-19 2013-06-13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並進可能なフェルール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US8672560B2 (en) * 2010-08-06 2014-03-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ermaphroditic optical fiber ferrule
CN202249964U (zh) * 2011-08-12 2012-05-30 温州华斯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滑轮组件
US10215926B2 (en) * 2011-12-14 2019-02-2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ulti-fiber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 with flexible, insertable pins
US10514512B2 (en) 2012-10-05 2019-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nector
US9482827B2 (en) * 2012-10-05 2016-1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nector
US9383519B2 (en) * 2012-12-07 2016-07-0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with fiber submount and latching optics assembly
TW201516508A (zh) 2013-10-22 2015-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連接器
US10746942B2 (en) 2015-10-12 2020-08-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errules and optical ferrule mol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492B (zh) 2021-12-03
US11137551B2 (en) 2021-10-05
US20180239091A1 (en) 2018-08-23
WO2017065999A3 (en) 2017-06-29
WO2017065999A2 (en) 2017-04-20
CN110618492A (zh) 2019-12-27
US20210396937A1 (en) 2021-12-23
CN108351473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548B (zh) 光学套管
CN108351473B (zh) 套管、对准框架和连接器
CN108139542B (zh) 具有线缆保持器的光学组件
US9921372B2 (en) Optical plug having a translating cover and a complimentary receptacle
JP2019032547A (ja) 光通信アセンブリ
US996471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N108139547B (zh) 多波导连接器中的光波导定位特征结构
US10185094B2 (en) Optical plug having a removable and replaceable nosepiece and a complimentary receptacle
US10551570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connector, plug, and receptacle
US1010154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electrical contacts
US10732361B2 (en) Optical plug having a translating cover and a complimentary receptacle
CN112305686A (zh) 连接器组装体
US20150253524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035103A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116309B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11086086B2 (en)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JP2024025572A (ja)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