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790A -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790A
CN108347790A CN201810346205.3A CN201810346205A CN108347790A CN 108347790 A CN108347790 A CN 108347790A CN 201810346205 A CN201810346205 A CN 201810346205A CN 108347790 A CN108347790 A CN 108347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fixed
base station
photovoltaic pane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62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Bi Yi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Bi Yi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Bi Yi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Bi Yi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462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包括机房、顶板、光伏机构和两个水电机构,水电机构包括发电机、驱动杆、导流管、导流盒和至少两个叶片,光伏机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两个第二光伏组件,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一调向单元和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板、第二支杆、第二光伏板和两个第二调向单元,该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在晴朗的天气通过光伏机构调节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的角度,实现光伏发电,不仅如此,在雨天通过平移机构带动第二光伏板移动,便于将雨水引入水槽内,通过冲击叶片,实现水力发电,加强基站对天气的适应性,进而提高了基站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通讯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使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行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现有的通讯基站运行主要依靠外部电力系统提供的电能,而基站本身不具备发电的功能,因此当外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讯容易中断,即使部分基站具有应急发电功能,也仅仅是依靠将太阳能板固定安装在机房的顶部进行简单的发电,这样发电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适应性差,仅适合在晴天下发电,当遭遇雨天时,由于无太阳光,导致在电力系统故障时,基站仍会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包括底座、机房、顶板、光伏机构和两个水电机构,所述底座、机房、顶板和光伏机构从下而上依次设置,两个水电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房的两侧,所述水电机构包括发电机、驱动杆、导流管、导流盒和至少两个叶片,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机房上,所述叶片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杆的外周,所述叶片通过驱动杆与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流盒固定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导流盒位于叶片的上方,所述导流管设置在顶板内,所述顶板上设有水槽,所述水槽通过导流管与导流盒连通,所述导流盒的底部设有开口;
所述光伏机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两个第二光伏组件,两个第二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与水电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一调向单元和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与第一光伏板铰接,所述第一调向单元与第一光伏板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板、第二支杆、第二光伏板和两个第二调向单元,所述平移板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下方,所述平移机构与平移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与第二光伏板铰接,两个第二调向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杆的两侧,所述第二调向单元与第二光伏板传动连接;
所述导流盒内设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套管和堵块,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导流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堵块固定在套管的底端,所述堵块位于开口的上方,所述堵块的形状为圆锥形。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调节第一光伏板的角度,所述第一调向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顶板上,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光伏板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调节第二光伏板的角度,所述第二调向单元包括气泵、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上,所述气泵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泵与气缸连通,所述活塞的底端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活塞的顶端抵靠在第二光伏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第二光伏板移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从动单元,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支架和履带,所述支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向下,所述支架的两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从动轮套设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履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履带与平移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履带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顶板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从动单元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和驱动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置在履带的内侧的两端。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三驱动轴转动,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在顶板的上方,所述支撑环套设在第三驱动轴上。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三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套管平稳地升降,所述控流机构还包括固定环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固定环的两侧,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套管上,两个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固定环的两侧,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导流盒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雨水从第一光伏板的两侧和第二光伏板的两侧流走,所述第一光伏板的两侧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光伏板的两侧设有第二侧板。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无线通讯连接,所述机房内设有蓝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在晴朗的天气通过光伏机构调节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的角度,实现光伏发电,与传统的光伏机构相比,该光伏机构能够根据太阳光的方向灵活改变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的角度,提高发电效率,不仅如此,在雨天通过平移机构带动第二光伏板移动,便于将雨水引入水槽内,通过导流管和导流盒冲击叶片,实现水力发电,加强基站对天气的适应性,与传统的平移机构相比,该平移机构通过一个第三电机运行,从两侧带动第二光伏板的移动,从而保证了第二光伏板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基站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顶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第一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第二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的控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机房,3.顶板,4.发电机,5.驱动杆,6.导流管,7.导流盒,8.叶片,9.水槽,10.开口,11.第一支杆,12.第一光伏板,13.平移板,14.第二光伏板,15.第二支杆,16.第一电机,17.第一驱动轴,18.套管,19.堵块,20.第二电机,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气泵,24.气缸,25.活塞,26.从动轮,27.支架,28.履带,29.第三电机,30.第三驱动轴,31.驱动轮,32.支撑环,33.固定环,34.固定杆,35.第一侧板,36.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包括底座1、机房2、顶板3、光伏机构和两个水电机构,所述底座1、机房2、顶板3和光伏机构从下而上依次设置,两个水电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房2的两侧,所述水电机构包括发电机4、驱动杆5、导流管6、导流盒7和至少两个叶片8,所述发电机4固定在机房2上,所述叶片8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杆5的外周,所述叶片8通过驱动杆5与发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导流盒7固定在顶板3的下方,所述导流盒7位于叶片8的上方,所述导流管6设置在顶板3内,所述顶板3上设有水槽9,所述水槽9通过导流管6与导流盒7连通,所述导流盒7的底部设有开口10;
该通讯基站中,由顶板3上方的光伏机构在晴朗的白天实现光伏发电,在雨天,通过光伏机构将雨水引导至顶板3上的水槽9内,水槽9中的雨水通过导流管6进入导流盒7中,并从导流盒7底部的开口10向下流动,冲击水电机构内的叶片8,从而带动驱动杆5转动,发电机4进行发电,从而实现了基站在雨天也能进行发电,进而加强了基站的适应性。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光伏机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两个第二光伏组件,两个第二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与水电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支杆11、第一调向单元和第一光伏板12,所述第一支杆11的底端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第一支杆11的顶端与第一光伏板12铰接,所述第一调向单元与第一光伏板12传动连接;
光伏机构内,由第一光伏组件和两侧的第二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第一光伏组件中,由第一调向单元调节第一光伏板12的角度,使第一光伏板12正对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机房2运行。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板13、第二支杆15、第二光伏板14和两个第二调向单元,所述平移板13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下方,所述平移机构与平移板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13上,所述第二支杆15的顶端与第二光伏板14铰接,两个第二调向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杆15的两侧,所述第二调向单元与第二光伏板14传动连接;
第二光伏组件内,由平移机构带动平移板13移动,从而实现平移板13上方的第二光伏板14移动,在晴朗的天气下,平移机构带动第二光伏板14远离第一光伏板12,防止第二光伏板14遮挡第一光伏板12,同时第二光伏板14进行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房2运行的电能,而在雨天,平移机构带动第二光伏板14移动,向第一光伏板12靠近,使第二光伏板14位于第一光伏板12的上方,雨水打在第二光伏板14上,沿着第二光伏板14的表面滴在第一光伏板12上,而后沿着第一光伏板12的表面落入顶板3上的水槽9内,便于进行水利发电。
如图6所示,所述导流盒7内设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驱动轴17、套管18和堵块19,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在导流盒7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6与第一驱动轴17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7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18套设在第一驱动轴17上,所述套管18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18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堵块19固定在套管18的底端,所述堵块19位于开口10的上方,所述堵块19的形状为圆锥形。
控流机构内,由第一电机16运行,带动第一驱动轴17转动,使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作用于套管18内的内螺纹,进而带动套管18沿着第一驱动轴17的方向移动,实现堵块19的升降,当堵块19向上移动时,堵块19与开口10间的空隙增大,便于雨水向下流动,当堵块19向下移动时,堵块19与开口10间的空隙减小,从而降低单位时间内冲击在叶片8上的雨水量,通过控流机构调节了水电机构的发电功率。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调向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0、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所述第二电机20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第二电机20与第一连杆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通过第二连杆22与第一光伏板12铰接。第二电机20运行,带动第一连杆21转动,通过第二连杆22调节第一光伏板12的角度,使第一光伏板12正对太阳光,便于提高第一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调向单元包括气泵23、气缸24和活塞25,所述气缸24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13上,所述气泵23固定在气缸24上,所述气泵23与气缸24连通,所述活塞25的底端设置在气缸24内,所述活塞25的顶端抵靠在第二光伏板14的下方。气泵23可调节气缸24中的气压,根据气缸24内的气压大小,使活塞25发生相应的移动,在第二支杆15的两侧,两个第二调向单元中的活塞25一升一降,从而改变第二光伏板14的角度,使第二光伏板14正对太阳光,便于提高第二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如图5所示,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从动单元,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26、支架27和履带28,所述支架27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10向下,所述支架27的两端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从动轮26套设在支架27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履带28与从动轮26传动连接,所述履带28与平移板13固定连接。
在平移机构中,由驱动组件带动两侧的履带28转动,使履带28上的平移板13发生移动,进而调节第二光伏板14和第一光伏板12之间的距离。
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9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9固定在顶板3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29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从动单元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30和驱动轮31,所述第三电机29通过第三驱动轴30与驱动轮3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31和从动轮26分别设置在履带28的内侧的两端。第三电机29运行,通过第三驱动轴30,带动驱动轮31转动,从而使履带28转动,实现平移板13的移动,同时从动轮26受履带28的作用与驱动轮31保持同步转速。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三驱动轴30转动,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支撑环32,所述支撑环32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支撑环32套设在第三驱动轴30上。利用支撑环32辅助支撑第三驱动轴30,从而保证第三驱动轴30的稳定转动,防止第三驱动轴30变形。
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第三电机29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29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套管18平稳地升降,所述控流机构还包括固定环33和两个固定杆34,两个固定杆34分别设置在固定环33的两侧,所述固定环33套设在套管18上,两个固定杆34分别设置在固定环33的两侧,所述固定环33通过固定杆34与导流盒7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杆34固定了固定环33的位置,从而使套管18沿着固定地方向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了套管18平稳地升降。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雨水从第一光伏板12的两侧和第二光伏板14的两侧流走,所述第一光伏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侧板35,所述第二光伏板14的两侧设有第二侧板36。
作为优选,利用蓝牙可无线通讯连接的特点,为了便于无线通讯连接,所述机房2内设有蓝牙。
该通讯基站在晴朗的白天,利用第一调向单元和第二调向单元分别调节第一光伏板12和第二光伏板14的角度,使第一光伏板12和第二光伏板14正对太阳光,进行光伏发电的同时,提高发电效率,而在雨天,利用平移机构带动平移板13移动,使平移板13上的第二光伏板14移动至第一光伏板12的上方,通过第一光伏板12和第二光伏板14将雨水引入顶板3的水槽9内,便于雨水通过导流管6和导流盒7向下冲击叶片8,使驱动杆5转动,便于发电机4发电,从而实现了基站在雨天也能自行发电,提高了基站对天气的适应性,保证通讯顺畅。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机房(2)、顶板(3)、光伏机构和两个水电机构,所述底座(1)、机房(2)、顶板(3)和光伏机构从下而上依次设置,两个水电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房(2)的两侧,所述水电机构包括发电机(4)、驱动杆(5)、导流管(6)、导流盒(7)和至少两个叶片(8),所述发电机(4)固定在机房(2)上,所述叶片(8)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杆(5)的外周,所述叶片(8)通过驱动杆(5)与发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导流盒(7)固定在顶板(3)的下方,所述导流盒(7)位于叶片(8)的上方,所述导流管(6)设置在顶板(3)内,所述顶板(3)上设有水槽(9),所述水槽(9)通过导流管(6)与导流盒(7)连通,所述导流盒(7)的底部设有开口(10);
所述光伏机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和两个第二光伏组件,两个第二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与水电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支杆(11)、第一调向单元和第一光伏板(12),所述第一支杆(11)的底端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第一支杆(11)的顶端与第一光伏板(12)铰接,所述第一调向单元与第一光伏板(12)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板(13)、第二支杆(15)、第二光伏板(14)和两个第二调向单元,所述平移板(13)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下方,所述平移机构与平移板(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13)上,所述第二支杆(15)的顶端与第二光伏板(14)铰接,两个第二调向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杆(15)的两侧,所述第二调向单元与第二光伏板(14)传动连接;
所述导流盒(7)内设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驱动轴(17)、套管(18)和堵块(19),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在导流盒(7)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6)与第一驱动轴(17)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7)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18)套设在第一驱动轴(17)上,所述套管(18)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18)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堵块(19)固定在套管(18)的底端,所述堵块(19)位于开口(10)的上方,所述堵块(19)的形状为圆锥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向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0)、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所述第二电机(20)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第二电机(20)与第一连杆(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通过第二连杆(22)与第一光伏板(12)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向单元包括气泵(23)、气缸(24)和活塞(25),所述气缸(24)的底端固定在平移板(13)上,所述气泵(23)固定在气缸(24)上,所述气泵(23)与气缸(24)连通,所述活塞(25)的底端设置在气缸(24)内,所述活塞(25)的顶端抵靠在第二光伏板(14)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从动单元,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26)、支架(27)和履带(28),所述支架(27)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10)向下,所述支架(27)的两端固定在顶板(3)上,所述从动轮(26)套设在支架(27)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履带(28)与从动轮(26)传动连接,所述履带(28)与平移板(1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9)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9)固定在顶板(3)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29)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从动单元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30)和驱动轮(31),所述第三电机(29)通过第三驱动轴(30)与驱动轮(3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31)和从动轮(26)分别设置在履带(28)的内侧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支撑环(32),所述支撑环(32)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支撑环(32)套设在第三驱动轴(30)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29)为直流伺服电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机构还包括固定环(33)和两个固定杆(34),两个固定杆(34)分别设置在固定环(33)的两侧,所述固定环(33)套设在套管(18)上,两个固定杆(34)分别设置在固定环(33)的两侧,所述固定环(33)通过固定杆(34)与导流盒(7)的内壁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侧板(35),所述第二光伏板(14)的两侧设有第二侧板(36)。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2)内设有蓝牙。
CN201810346205.3A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Withdrawn CN108347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6205.3A CN108347790A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6205.3A CN108347790A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790A true CN108347790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6205.3A Withdrawn CN108347790A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7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349A (zh) * 2021-10-11 2021-12-31 广州海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防洪通讯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349A (zh) * 2021-10-11 2021-12-31 广州海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防洪通讯基站
CN113873349B (zh) * 2021-10-11 2023-10-27 衡水天翔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防洪通讯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7555U (zh)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103089548B (zh) 垂直轴风轮连杆组合变桨距风力发电装置
CN105888921A (zh) 一种智能收展式光伏-雨水发电一体化装置
CN106685316A (zh) 风光发电系统
CN209511843U (zh) 一种风光互补的可调式多功能路灯
CN108347790A (zh)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适应性强的智能型通讯基站
CN102996357A (zh)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109488534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
CN201255349Y (zh) 风光互补跟踪式路灯
CN209692668U (zh) 一种便携式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211502553U (zh) 一种自发电路灯
CN201650608U (zh) 太阳能风力复合发电装置
CN202250640U (zh)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的消音器及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202209253U (zh)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205273371U (zh) 一种能源汽车及供电源
CN210831765U (zh) 一种便于调整角度的太阳能路灯
CN107327369A (zh) 叶片自保护型风能发电装置
CN102808739A (zh) 活门帆板绿色能源发电机
CN201810481U (zh) 风能射流、太阳能综合发电装置
CN107781116A (zh) 新型发电装置
CN202203060U (zh)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风塔结构
CN202228277U (zh) 风道井发电站的风力发电装置及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106194586B (zh) 一种微风发电装置
CN219605491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太阳能水泵
CN205883117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