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774A -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774A
CN108347774A CN201710060332.2A CN201710060332A CN108347774A CN 108347774 A CN108347774 A CN 108347774A CN 201710060332 A CN201710060332 A CN 201710060332A CN 108347774 A CN108347774 A CN 108347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data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7774B (zh
Inventor
程猛
徐修强
吴艺群
陈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03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7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2671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510A1/zh
Priority to EP18744227.2A priority patent/EP3565348A4/en
Priority to JP2019538624A priority patent/JP6835234B2/ja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74A/zh
Priority to US16/515,665 priority patent/US1110859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21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codes are applied as a frequency-domain sequences, e.g. MC-C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2011/0096Network synchronis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然后对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再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并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用户设备可将多个数据包在同一个时隙同一个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址接入是无线通信物理层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使得无线基站能区分且同时服务多个终端用户(User Equipment,UE),并减小其互相干扰(多址干扰)。无线通信系统大多采用简单的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即多个用户通过在不同维度上(频分、时分、码分等)正交划分资源来接入,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采用的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LTE系统,OFDMA的系统的设计中(如URLLC业务),系统总时频资源被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相互正交的时频资源区间。当需要传输上行数据时OFDMA用户设备可通过调度,半静态调度或者免授权传输等方式,为每个数据包选择相应的时频资源部分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使用OFDMA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正交多址技术其可容纳的接入用户数与正交资源成正比,而正交资源数量受限于正交性要求,因此不能满足未来5G时代广域连续覆盖,热点高容量、海量连接、低延时接入等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可满足未来5G时代广域连续覆盖,热点高容量、海量连接、低延时接入等业务需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该方案中,发送设备将多个数据包分别采用不同的签名序列进行多址接入处理,得到多个发送序列,将该些多个发送序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通过不同的签名序列接收检测获取数据包,通过该方式可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等待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上述方案中,用户设备获取与待发送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的方式可以是自己从可用序列中选择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要发送的数据量选择后通知给用户设备的,网络设备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指示,用户设备即可根据指示与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具体使用那些签名序列,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在上述方案中,用户设备选择用于多址接入的签名序列之后,需要告知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该些签名序列接受检测得到数据包,具体的可以通过导频的信息或者控制信道传输的控制信息通知给网络设备,或者可通过别的方式告知网络设备本方案不做限制。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上述方案中,用户设备同时频资源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可以是每个数据包的初传包,也可以是一些数据包的初传包和另一些数据包的重传包,也可全部是数据包的重传包,且每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不相同,对此本申请均不做限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本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并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用户设备可将多个数据包在同一个时隙同一个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并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有上述几个方案可知,用户设备用于进行多址接入的多个签名序列可以是用户设备选择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量选择并通知给用户设备的,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该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用户设备同时频资源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可以是每个数据包的初传包,也可以是一些数据包的初传包和另一些数据包的重传包,也可全部是数据包的重传包,且每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不相同,对此本申请均不做限制。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
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还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上述用户设备的方案中,还可包括存储器,且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处理器,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 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上述网络设备中,还可包括存储器,且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用户设备实施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网络设备实施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然后对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再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并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用户设备可将多个数据包在同一个时隙同一个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另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又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再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用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5G等蜂窝通信系统中。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例如图中的基站)以及用户设备,例如手机、通话平板等。上述架构中,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基站或者其他能够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特别地,在中文名称: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承担基站功能的终端。除此之外,基站又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上述架构中的基站还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基于上述架构,能够支持上行非正交多址系统中,UE将多个数据包在同一时隙,相同时频资源上并行发送,从而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等待时间,增加潜在的最大重传次数,以适应将来更高速的数据交互需求。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架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本步骤中,用户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例如需要发送多个数据包给网络设备,则可将该些数据包经过独立信道进行编码,可以分别来自与数据包个数相同的多个不同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也可以来自对同一个TB的不同分割,即需要多个用于多址接入的签名序列,分别对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因此用户需要先获取至少两个签名序列。该方案中,签名序列用于区分数据包在时频资源上所使用的数据层,签名序列可以为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和偏振分割多路接入(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中的码本,或基于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中的扩频序列。
签名序列的具体获取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用户设备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即用户设备自己选择得到上述需要的多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在该第一种获取签名序列的方式中,由于用户设备是自身获取的多个签名序列,网络设备侧并不知道用户设备使用的具体签名序列,因此,UE需要将使用的多个签名序列通知网络设备,可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导频,导频的信息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对多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多个签名序列,这里的导频的信息可以是偏移量或者索引等,以使网络设备可直接根据导频的信息确定用户设备使用的签名序列。
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多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以使网络设备根据控制信息确定用户设备使用的签名序列。
第二种方式,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例如可以通过数据调度请求和缓冲区状态报告等进行指示。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调度信息进行调度处理,为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用户设备要上传的多个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并通过调度确认消息返回给用户设备,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S102:用户设备对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在本步骤中,用户设备对多个数据包由不同的传输块进行独立编码,然后分别采用对应的签名序列进行多址接入处理,得到多个数据层上的调制符号,即多个发送序列。
S103:用户设备将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本步骤中,用户设备奖多个发送序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其含义是时域和频域均相同的资源上进行发送,即网络设备可在同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接收到多个用户设备发送的发送序列。
S104:网络设备获取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本步骤中,网络设备为了进行接收检测得到数据包,需要知道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使用的多个签名序列,具体的获取方式可以是:
第一种方式,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并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第二种方式,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第三种方式,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多个发送序列之前,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网络设备根据调度信息为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并将选择的多个签名序列通过调度确认信息返回给用户设备。
S105:网络设备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网络设备根据获取到的多个签名序列,对接收到的多个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接收检测,得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在上述方案中,用户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包中,用户设备同时频资源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可以是每个数据包的初传包,也可以是一些数据包的初传包和另一些数据包的重传包,也可全部是数据包的重传包,且每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不相同,对此本申请均不做限制。
以两个数据包为例,该多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并且在存在多个重传包时,每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然后对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再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并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用户设备可将多个数据包在同一个时隙同一个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节省包排队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基站为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数据包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并行传输的流程,以及标准中可能的体现形式等,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假设上行Grant-free SCMA非正交传输系统(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非正交传输方式)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某一时刻有2个待传输的初传数据包,由不同的TB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得到,分别表示为CB1 (0)和CB2 (0),其中上标0表示两个数据包都是初传包。UE根据本次数据包个数,选择对应传输模式,此传输模式对应签名序列集{s1,s2},用于对CB1 (0)和CB2 (0)进行SCMA多址接入处理,得到2个数据层上的发送序列,并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至基站。
在上述过程中,引入传输模式的概念,不同的传输模式对应不同的签名序列集,因此在指示多个签名序列时,可以直接指示传输模式,可确定出对应的签名序列集,从而得到需要的多个签名序列。UE可通过一个导频p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BS,其中导频的信息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由基站(Base Station,BS)和UE事先约定。BS根据解到的导频p的信息,并根据约定好的p的信息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从而知道该UE是将两个包通过两个数据层(分别使用签名序列s1,s2)来传输的,从而进行相应的接收检测。
可选的UE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基站,而不必建立导频和传输模式(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集)的映射关系。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另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方案中,假设上行Grant-free SCMA非正交传输系统中,UE在某一时刻有3个待传输的包, 由不同的TB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得到,分别表示为CB1 (0),CB2 (1)和CB3 (2)。其中CB1 (0)是数据包1的初传包,CB2 (1)是数据包2的第一次重传包,CB3 (2)是数据包3的第二次重传包。UE根据本次数据包个数,同样的可选择对应传输模式,此传输模式对应签名序列集{s1,s2,s3},用于对CB1 (0),CB2 (1)和CB3 (2)进行SCMA多址接入处理,得到3个数据层上的发送序列,并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
UE可通过一个导频p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BS,其中导频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由BS和UE事先约定。基站根据解到的导频p的信息,并根据约定好的p的信息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从而知道该UE是将3个包通过3个数据层(分别使用签名序列s1,s2,s3)来传输的,从而进行相应的接收检测。
UE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基站,而不必建立导频和传输模式(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本方案的另一种具体实现中,假设上行授权传输(grant-based)SCMA系统中,UE在某一时刻有2个待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表示为CB1 (1)和CB2 (2),分别是包1的第一次重传包和包2的第二次重传包。UE通过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指示有上行传输数据,并通过缓冲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ing,BSR)告知基站本次传输的数据量。基站根据BSR为UE调度所需带宽,并告知其传输模式。UE在调度的带宽内根据传输模式,将CB1 (1)和CB2 (2)分别用所对应的两个签名序列(s1和s2)进行多址接入处理,并在两个数据层上同时发送。
BS已知该用户上行传输所使用的传输模式,可直接对各数据层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接收检测。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又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如图5所示,假设上行Grant-free SCMA非正交传输系统中,UE在某一时刻有2个待传输的初传数据包,由同一TB拆分并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得到,分别表示为CB1 (0)和CB2 (0),其中上标0表示两个包都是初传的包。UE根据本次数据包个数,选择对应传输模式,此传输模式对应签名序列集{s1,s2},用于对CB1 (0)和CB2 (0)进行SCMA多址接入处理,得到2个数据层上的发送序列,并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
在本实例中,与前述方案同样的,UE可通过一个导频p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BS,其中导频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由BS和UE事先约定。BS根据解到的导频p,并根据约定好的p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从而知道该UE是将两个数据包通过两个数据层(分别使用签名序列s1,s2)来传输的,从而进行相应的接收检测。
UE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基站,而不必建立导频和传输模式(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集)的映射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在本方案的具体实现中,CB1和CB2可以来自同一个TB,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TB,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发送方法的再一实例的传输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案中,假设上行Grant-free MUSA非正交传输系统中,UE在某一时刻有2个待传输的数据包,分别由不同TB并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得到,表示为CB1 (1)和CB2 (2),分别是数据包1的第一次重传包和数据包2的第二次重传包。UE根据本次传输包个数,选择对应传输模 式,此传输模式对应MUSA签名序列集{s1,s2},用于对CB1 (1)和CB2 (2)进行MUSA多址接入处理,得到2个数据层上的发送序列,并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
同样的,UE可通过一个导频p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BS,其中导频的信息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由BS和UE事先约定。BS根据解到的导频p,并根据约定好的p的信息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从而知道该UE是将两个包通过两个数据层(分别使用签名序列s1,s2)来传输的,从而进行相应的接收检测。UE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基站,而不必建立导频和传输模式(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集)的映射关系。
除了上述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案,假设上行Grant-free SCMA非正交传输系统中,UE在某一时刻有2个待传输的初传数据包,由不同的TB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得到,分别表示为CB1 (0)和CB2 (0),都是初传数据包。UE根据本次传输包个数,选择对应传输模式,此传输模式对应签名序列集用于对CB1 (0)和CB2 (0)进行SCMA多址接入处理,得到2个数据层上的发送序列,并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其中为对原始签名序列s1,s2进行处理结果,处理过程包括相位旋转和功率分配等方式。
UE可通过一个导频p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BS,其中导频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由BS和UE事先约定。BS根据解到的导频p,并根据约定好的p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从而知道该UE是将两个包通过两个数据层(分别使用签名序列)来传输的,从而进行相应的接收检测。UE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将所选传输模式告知基站,而不必建立导频和传输模式(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集)的映射关系。
同样的在该实现方式中,CB1和CB2可以来自同一个TB,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TB,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上述任一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能够支持上行非正交多止系统中,UE将多个数据包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分别使用不同的签名序列进行多址接入处理得到发送序列,在同一个时隙,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并行发送给基站,能够有效的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减少包排队等待时间,增加潜在的最大重传次数,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的传输装置10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该数据的传输装置10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12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12还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在该数据的传输装置1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模块13;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上述图7任一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的传输装置20,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处理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该数据的传输装置20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该数据的传输装置2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发送模块23;
所述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23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或者,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上述图8所示任一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用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用户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用于:
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发送器32,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32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32还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33;
所述发送器32具体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接收器3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31用于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上述用户设备的方案中,还可包括存储器,且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网络设备40包括:接收器4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处理器42,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4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
所述处理器42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4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42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40还包括:发送器42;
所述接收器4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处理器42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 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发送器43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在上述网络设备中,还可包括存储器,且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用户设备实施前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网络设备实施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在上述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能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7.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并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12.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用于对待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分别采用对应签名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可用的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导频;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多址接入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调度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18.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发送序列;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签名序列对对应的发送序列分别进行检测,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频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信序列;其中,所述导频的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两个发送序列使用的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需要上传数据,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调度带宽,并从可用签名序列中选择与所述数据量指示的数据包一一对应的签名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调度确认消息;所述调度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签名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初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初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或者,
第一数据包的重传包和第二数据包的重传包。
CN201710060332.2A 2017-01-24 2017-01-24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347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332.2A CN10834777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CN2018/072671 WO2018137510A1 (zh) 2017-01-24 2018-01-15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8744227.2A EP3565348A4 (en) 2017-01-24 2018-01-15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JP2019538624A JP6835234B2 (ja) 2017-01-24 2018-01-15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装置
US16/515,665 US11108597B2 (en) 2017-01-24 2019-07-1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332.2A CN10834777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774A true CN108347774A (zh) 2018-07-31
CN108347774B CN108347774B (zh) 2021-10-15

Family

ID=6296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332.2A Active CN10834777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597B2 (zh)
EP (1) EP3565348A4 (zh)
JP (1) JP6835234B2 (zh)
CN (1) CN108347774B (zh)
WO (1) WO2018137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57691B2 (en) * 2018-06-29 2023-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3258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049999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debooks with Small Projections per Complex Dimension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CN105432034A (zh) * 2013-06-17 2016-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设计和使用多维星座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31984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共享接入过程中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9662B2 (en) * 2006-08-17 2013-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US20090042561A1 (en) * 2007-08-09 2009-02-12 Brian Abraham Jackson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US10098095B2 (en) * 2012-05-25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o enhance rate prediction with bursty interference
WO2014092370A1 (ko) * 2012-12-14 2014-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788254B2 (en) * 2013-02-18 2017-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85695A1 (en) * 2013-05-13 2014-11-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physical cell identit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208925A1 (en) * 2013-06-24 2014-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plit availability of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05729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of cell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41925B2 (ja) * 2013-08-09 2018-12-1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形成指示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3311622B1 (en) * 2015-06-17 2022-06-29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Unique word (uw) based multiple access signal acquisition technique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211235A (zh) * 2016-06-16 2016-12-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包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2034A (zh) * 2013-06-17 2016-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设计和使用多维星座的系统和方法
WO2015113258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049999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debooks with Small Projections per Complex Dimension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CN106331984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共享接入过程中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Discussion on multiple access for new radio interfac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2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08597B2 (en) 2021-08-31
CN108347774B (zh) 2021-10-15
EP3565348A1 (en) 2019-11-06
EP3565348A4 (en) 2020-01-22
JP6835234B2 (ja) 2021-02-24
US20190342121A1 (en) 2019-11-07
WO2018137510A1 (zh) 2018-08-02
JP2020507260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17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1091528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11447048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741714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调度请求的方法
US11190324B2 (en)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signalling
CN104756573B (zh) 上行链路覆盖增强
CN108809594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0523894A (ja) 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参照信号受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18086147A1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169000A (zh) 用于上行链路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的信令、过程、用户设备和基站
TW201921879A (zh) 用於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的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馱載的資源(re)映射規則
JP2012512600A (ja) マルチユーザ多重化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8488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120859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462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20502855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18024150A1 (zh) 一种被用于低延迟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1732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80387A (zh) 对上行链路传输块的改进的调度
CN1034577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52832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135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JP7333853B2 (ja) Pusch伝送を処理するデバイス
WO2013139259A1 (zh)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347774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