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850A - 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850A
CN108346850A CN201711259586.3A CN201711259586A CN108346850A CN 108346850 A CN108346850 A CN 108346850A CN 201711259586 A CN201711259586 A CN 201711259586A CN 108346850 A CN108346850 A CN 108346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oint
antenna system
irradiation unit
antenna
phase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95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6850B (zh
Inventor
彭奂喆
谢祥凤
黄婉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46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6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可调天线。第一可调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一传输线,以及一切换电路,其中传输线包括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以及一相位调整区段。第一辐射部经由第一区段耦接至一第一馈入点。第二辐射部经由第二区段耦接至一第二馈入点。切换电路在第一馈入点和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使得第一馈入点或第二馈入点能接收一馈入信号。相位调整区段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第一馈入点位于相位调整区段的第一端,而第二馈入点位于相位调整区段的第二端。

Description

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特别涉及一种可产生不同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
天线(Antenna)为支持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装置当中不可或缺的元件。然而,一般天线通常仅能产生固定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倘若信号接收方向朝着天线辐射场型的零点(Null)处,则将引发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及通信质量不佳的问题。有鉴于此,必须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所面临的困境。
发明内容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包括:一第一可调天线,包括:一传输线,包括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以及一相位调整区段;一第一辐射部,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第一区段耦接至一第一馈入点;一第二辐射部,其中该第二辐射部经由该第二区段耦接至一第二馈入点;以及一切换电路,在该第一馈入点和该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使得该第一馈入点或该第二馈入点能接收一馈入信号;其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一馈入点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第一端,而该第二馈入点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藉由于该第一馈入点和该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该第一可调天线能产生不同的辐射场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呈现一倒U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切换电路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倒U字形之一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各自呈现一直条形或一L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系统涵盖介于5150MHz至5875MHz之间的一操作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相位调整区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操作频带之一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的间距大致等于该操作频带的一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各自的长度大致等于该操作频带的一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切换电路包括:一单刀双掷开关,具有一共同端、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共同端耦接至一信号源,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馈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切换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器,耦接于该信号源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共同端之间;一第二电容器,耦接于该第一馈入点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一端之间;以及一第三电容器,耦接于该第二馈入点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可调天线还包括:一介质基板,具有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上表面;一金属走线,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上表面;以及一接地面,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下表面;其中该传输线为由该金属走线和该接地面所形成的一微带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地面呈现一倒T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走线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下表面的一垂直投影完全位于该接地面之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呈现一直条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第三馈入点更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之一中央处,而其中该切换电路更于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以及该第三馈入点之间作切换,使得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或该第三馈入点能接收该馈入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一第二可调天线,其中该第二可调天线与该第一可调天线具有相同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可调天线和该第二可调天线分别设置于一移动装置之一显示器的相对二角落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装置为一笔记型计算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可调天线和该第二可调天线能产生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3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正视图。
图3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背视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5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5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5C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5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7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7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图7C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合成辐射场型图。
【符号说明】
100、300、400、600~天线系统;
110、310、411、610~第一可调天线;
120、320~第一辐射部;
130、330~第二辐射部;
140、340~传输线的第一区段;
150、350~传输线的第二区段;
160、360、660~传输线的相位调整区段;
161、361、661~相位调整区段的第一端;
162、362、662~相位调整区段的第二端;
165~缺口;
170~切换电路;
171~单刀双掷开关的共同端;
172~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
173~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端;
175~单刀双掷开关;
199~信号源;
380~介质基板;
390~金属走线;
395~接地面;
412~第二可调天线;
420~移动装置;
430~显示器;
431、432~显示器的角落;
C1~第一电容器;
C2~第二电容器;
C3~第三电容器;
D1~间距;
E1~介质基板的上表面;
E2~介质基板的下表面;
FP1~第一馈入点;
FP2~第二馈入点;
FP3~第三馈入点;
L1、L2、L3~长度;
SF~馈入信号;
X~X轴;
Y~Y轴;
Z~Z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词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仅限定于”。“大致”一词则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达到所述基本的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本说明书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至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或经由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而间接地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100的示意图。天线系统100可应用于一移动装置当中,例如:一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一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或是一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Computer)。如图1所示,天线系统100至少包括一第一可调天线(Tunable Antenna)110,其中第一可调天线110包括:一第一辐射部(Radiation Element)120、一第二辐射部130、一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以及一切换电路(Switch Circuit)170,其中前述的传输线包括一第一区段(Segment)140、一第二区段150、一相位调整区段(Phase-Adjustment Segment)160。
第一辐射部120、第二辐射部130、第一区段140、第二区段1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160可用导体材质制成,例如:金属材质。必须理解的是,第一辐射部120、第二辐射部130、第一区段140、第二区段1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160的形状和种类于本发明中并不特别作限制。举例而言,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两者可共同形成一单极天线(MonopoleAntenna)、一偶极天线(Dipole Antenna)、一补钉天线(Patch Antenna),或是一芯片天线(Chip Antenna);而前述的传输线(包括第一区段140、第二区段1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160)可为一微带线(Microstrip Line)、一带状线(Stripline),或是一共平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
第一可调天线110具有一第一馈入点(Feeding Point)FP1和一第二馈入点FP2。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可以各自呈现一直条形或一矩形。第一辐射部120经由第一区段140耦接至第一馈入点FP1,而第二辐射部130经由第二区段150耦接至第二馈入点FP2。相位调整区段160介于第一馈入点FP1和第二馈入点FP2之间,并用于改变关于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的馈入相位(Feeding Phases)。详细而言,相位调整区段160具有一第一端161和一第二端162,其中第一馈入点FP1位于相位调整区段160的第一端161,而第二馈入点FP2位于相位调整区段160的第二端162。切换电路170可在第一馈入点FP1和第二馈入点FP2之间作切换,使得第一馈入点FP1或第二馈入点FP2两者择一能接收一馈入信号SF。一信号源(Signal Source)199可以是一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可用于产生馈入信号SF或是处理一接收信号。信号源199经由切换电路170耦接至第一馈入点FP1或第二馈入点FP2两者择一,以激发第一可调天线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调整区段160大致呈现一倒U字形,其中切换电路17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相位调整区段160的倒U字形的一缺口165内,以微缩第一可调天线110的整体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调整区段160也可具有不同形状,例如:一直条形、一W字形,或是一C字形。藉由于第一馈入点FP1和第二馈入点FP2之间作切换,第一可调天线110将因馈入相位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辐射场型(RadiationPattern),从而可接收或传送各种方向的无线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系统100涵盖介于5150MHz至5875MHz之间的一操作频带,以支持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5GHz的应用。必须注意的是,前述操作频带也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系统100的元件尺寸如下列所述。相位调整区段160的长度L1可等于前述操作频带的一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λ/4),以提供近似于90度的一馈入相位差。由于切换电路170本身可贡献少许的馈入相位差,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调整区段160的长度L1也可略小于前述操作频带之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λ/4)。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的间距D1可大致等于前述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λ/4)。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各自的长度L2可大致等于前述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λ/4)。以上元件尺寸范围根据多次实验结果而得出,其有助于最佳化天线系统100的辐射场型和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电路170的示意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70至少包括一单刀双掷(Single Port Double Throw,SPDT)开关175,其具有一共同端171、一第一端172,以及一第二端173。单刀双掷开关175的共同端171耦接至信号源199,单刀双掷开关175的第一端172耦接至第一馈入点FP1,而单刀双掷开关175的第二端173耦接至第二馈入点FP2。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70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器(Capacitor)C1、一第二电容器C2,以及一第三电容器C3。详细而言,第一电容器C1耦接于信号源199和单刀双掷开关175的共同端171之间,第二电容器C2耦接于第一馈入点FP1和单刀双掷开关175的第一端172之间,而第三电容器C3耦接于第二馈入点FP2和单刀双掷开关175的第二端173之间。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以及第三电容器C3用于阻挡直流(DirectCurrent,DC)噪声进入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以及第三电容器C3也可移除,其每一个可由一短路路径(Shorted-Circuit Path)来取代之,使得单刀双掷开关175可直接连接至信号源199、第一馈入点FP1,以及第二馈入点FP2。
图3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300的正视图。图3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300的背视图。请一并参考图3A、3B。图3A、3B和图1相似,其可视为天线系统100的一实际电路布局(Circuit Layout)。在图3A、3B的实施例中,天线系统300包括一第一可调天线310,其中第一可调天线310包括:一第一辐射部320、一第二辐射部330、一传输线,以及一切换电路170,其中前述的传输线包括一第一区段340、一第二区段350、一相位调整区段360。相位调整区段360具有一第一端361和一第二端362,其中第一辐射部320经由第一区段340耦接至相位调整区段360的第一端361处的一第一馈入点FP1,而第二辐射部330经由第二区段350耦接至相位调整区段360的第二端362处的一第二馈入点FP2。切换电路170和信号源199的结构和功能皆如图1、2的实施例所述。
详细而言,第一可调天线310还包括一介质基板(Dielectric Substrate)380、一金属走线(Metal Trace)390,以及一接地面(Ground Plane)395。介质基板380具有一上表面E1和一下表面E2,其中第一辐射部320和第二辐射部330设置于介质基板380的上表面E1。例如,第一辐射部320和第二辐射部330可各自为一L字形金属片,并印刷在介质基板380的上表面E1,其中第一辐射部320和第二辐射部330两者的末端可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作延伸。另一方面,金属走线390设置或印刷在介质基板380的上表面E1,而接地面395设置或印刷在介质基板380的下表面E2。金属走线390可呈现一蜿蜒形状,而接地面395可呈现一倒T字形,其中金属走线390在介质基板380的下表面E2的一垂直投影(Vertical Projection)可以完全位于接地面395之内部。在此设计下,前述的传输线(包括第一区段340、第二区段3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360)可为由金属走线390和接地面395所共同形成的一微带线(Microstrip Line)。必须注意的是,接地面395的形状可根据第一区段340、第二区段3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360的形状进行调整及微缩。由于接地面395仅占据介质基板380的下表面E2的一小部分面积,此可避免第一辐射部320和第二辐射部330的辐射特性受到过大的接地面所干扰。天线系统300可利用一般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工艺来实施,因此其具有低设计复杂度、低成本的优势。图3A、3B的天线系统300的其余特征皆与图1的天线系统100类似,故此二实施例均可达成相似的操作效果。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示意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天线系统400包括一第一可调天线411和一第二可调天线412,其应用于一移动装置420。第二可调天线412与第一可调天线411具有相同结构。例如,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的每一个的结构皆可等同于图1的第一可调天线110。因此,天线系统400可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的功能。详细而言,移动装置420可为一笔记型计算机,其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可分别设置于移动装置420的一显示器430的相对二角落431、432处(例如,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可平行于XZ平面而设置)。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两者可产生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
图5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5A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以提高-X轴方向(或方位角180度)的辐射强度。图5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5B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以均匀化各方向的辐射强度。图5C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5C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以均匀化各方向的辐射强度。图5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5D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以提高+X轴方向(或方位角0度)的辐射强度。根据图5A-5D的测量结果可知,藉由于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的每一个(其实际结构同图1的第一可调天线110)的第一馈入点和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天线系统400能产生四种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必须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系统400可包括更多支可调天线,以产生更多种合成辐射场型。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600的示意图。图6和图1相似。在图6的实施例中,天线系统600包括一第一可调天线610,其中第一可调天线610包括:一第一辐射部120、一第二辐射部130、一传输线,以及一切换电路670,其中前述的传输线包括一第一区段140、一第二区段150、一相位调整区段660。相位调整区段660具有一第一端661和一第二端662,其中第一辐射部120经由第一区段140耦接至相位调整区段660的第一端661处的一第一馈入点FP1,而第二辐射部130经由第二区段150耦接至相位调整区段660的第二端662处的一第二馈入点FP2。前述的传输线(包括第一区段140、第二区段150,以及相位调整区段660)可为一微带线、一带状线,或是一共平面波导。第一辐射部120、第二辐射部130、第一区段140、第二区段150,以及信号源199的结构和功能皆如图1、2的实施例所述。
相位调整区段66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相位调整区段660的长度L3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600的一操作频带的一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λ/4),故能提供近似于90度的一馈入相位差。一第三馈入点FP3位于相位调整区段660的一中央处(例如:第一馈入点FP1和第二馈入点FP2两者的一中心点处),其中切换电路670可在第一馈入点FP1、第二馈入点FP2,以及第三馈入点FP3之间作切换,使得信号源199可经由切换电路670耦接至第一馈入点FP1、第二馈入点FP2,或是第三馈入点FP3。因此,第一馈入点FP1、第二馈入点FP2,或第三馈入点FP3可由信号源199处接收一馈入信号SF。相似地,如之前图2实施例所述,个别的一电容器可耦接于切换电路670的任一端和第一馈入点FP1、第二馈入点FP2、第三馈入点FP3,以及信号源199的任何一个之间,以阻挡直流噪声进入第一辐射部120和第二辐射部130。藉由于第一馈入点FP1、第二馈入点FP2,以及第三馈入点FP3之间作切换,第一可调天线610将因馈入相位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辐射场型,从而可接收或传送各种方向的无线信号。
请再次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的每一个的结构也可等同于图6的第一可调天线610,以产生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图7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7A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亦切换至其第一馈入点,以提高+X轴方向(或方位角0度)的辐射强度。图7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7B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亦切换至其第二馈入点,以提高-X轴方向(或方位角180度)的辐射强度。图7C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400的合成辐射场型图,其是在XY平面上测量。在图7C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天线411切换至其第三馈入点,而第二可调天线412亦切换至其第三馈入点,以均匀化各方向的辐射强度。根据图7A-7C的测量结果可知,藉由于第一可调天线411和第二可调天线412的每一个(其实际结构同图6的第一可调天线610)的第一馈入点、第二馈入点,以及第三馈入点之间作切换,天线系统400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必须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系统400可包括更多支可调天线,以产生更多种合成辐射场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第三馈入点FP3和三择一切换电路670也可套用至图1的第一可调天线110或图3A、3B的第一可调天线310中,使得天线系统100、300可产生更多种不同的辐射场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切换电路根据一控制信号来执行一馈入点选择程序,而此控制信号可由一处理器模块所产生。例如,处理器模块可控制切换电路逐一切换至所有馈入点组合,最后再选择对应至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RSSI)的一特定馈入点组合,以最佳化天线系统的通信质量。前述处理器模块可藉由一硬件电路来实施,抑或可藉由执行一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实施。例如,处理器模块可为一Wi-Fi模块,而其控制信号可通过一通用型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传送至切换电路,但亦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天线系统,其可在各馈入点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一或多个可调天线能产生不同的辐射场型。详细而言,本发明可以均均衡各个可调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故能提高整体天线系统的吞吐量(Throughput)。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若图4的天线系统400以两支同为图1的第一可调天线110来实施,则其辐射场型的零点(Null)可增强约69%至633%,且其平均数据传输速率可提升约22%至90%。另外,若图4的天线系统400以两支同为图6的第一可调天线610来实施,则其辐射场型的零点可增强约56%,且其平均数据传输速率可提升约22%。以上改良效果已可符合一般移动通信装置的实际应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元件尺寸、元件形状,以及频率范围皆非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天线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这些设定值。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并不仅限于图1-7所图示的状态。本发明可以仅包括图1-7的任何一或多个实施例的任何一或多项特征。换句话说,并非所有图示的特征均须同时实施于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当中。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本发明虽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天线系统,包括:
第一可调天线,包括:
传输线,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相位调整区段;
第一辐射部,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第一区段耦接至第一馈入点;
第二辐射部,其中该第二辐射部经由该第二区段耦接至第二馈入点;以及
切换电路,在该第一馈入点和该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使得该第一馈入点或该第二馈入点能接收馈入信号;
其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馈入点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第一端,而该第二馈入点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藉由在该第一馈入点和该第二馈入点之间作切换,该第一可调天线能产生不同的辐射场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呈现倒U字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切换电路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该倒U字形的缺口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各自呈现一直条形或一L字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天线系统涵盖介于5150MHz至5875MHz之间的操作频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相位调整区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的间距大致等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各自的长度大致等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切换电路包括:
单刀双掷开关,具有共同端、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其中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共同端耦接至信号源,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馈入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切换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容器,耦接于该信号源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共同端之间;
第二电容器,耦接于该第一馈入点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一端之间;以及
第三电容器,耦接于该第二馈入点和该单刀双掷开关的该第二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可调天线还包括:
介质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上表面;
金属走线,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上表面;以及
接地面,设置于该介质基板的该下表面;
其中该传输线为由该金属走线和该接地面所形成的微带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接地面呈现倒T字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金属走线在该介质基板的该下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该接地面的内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相位调整区段呈现一直条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第三馈入点还位于该相位调整区段的中央处,而其中该切换电路还在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以及该第三馈入点之间作切换,使得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或该第三馈入点能接收该馈入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还包括:
第二可调天线,其中该第二可调天线与该第一可调天线具有相同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可调天线和该第二可调天线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显示器的相对二角落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移动装置为笔记型计算机。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可调天线和该第二可调天线能产生不同的合成辐射场型。
CN201711259586.3A 2017-01-23 2017-12-04 天线系统 Active CN108346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49113P 2017-01-23 2017-01-23
US62/449,113 2017-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850A true CN108346850A (zh) 2018-07-31
CN108346850B CN108346850B (zh) 2020-05-19

Family

ID=6296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9586.3A Active CN108346850B (zh) 2017-01-23 2017-12-04 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6850B (zh)
TW (1) TWI6869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576A (zh) * 2019-04-18 2019-10-11 耀登电通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相位数组天线结构
CN110875519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9951A (zh) * 2005-12-08 2007-06-13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8756B1 (en) * 2007-08-20 2014-02-11 Ethertronics, Inc. Multi-feed antenna for path optimization
US8988306B2 (en) * 2011-11-11 2015-03-24 Htc Corporation Multi-feed antenna
EP3171456B1 (en) * 2014-08-14 2021-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scanning antenna, microwave system and beam alignment method
TWI530024B (zh) * 2014-11-28 2016-04-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多頻可調天線結構
CN104852144A (zh) * 2015-04-02 2015-08-19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9951A (zh) * 2005-12-08 2007-06-13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 LUO AND STEVEN GAO: ""Smart Antennas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HANDBOOK OF ANTENNA TECHNOLOGIE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519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CN110323576A (zh) * 2019-04-18 2019-10-11 耀登电通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相位数组天线结构
CN110323576B (zh) * 2019-04-18 2024-03-22 耀登电通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相位数组天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8535A (zh) 2018-08-01
TWI686998B (zh) 2020-03-01
CN108346850B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4707B (zh) 天线结构
US8860623B2 (en) Antenna system with high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
CN110994196B (zh) 天线系统
US10511078B2 (en) Antenna system
US11417965B2 (en) Planar inverted F-antenna integrated with ground plane frequency agile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CN108631044B (zh) 天线系统和无线网络基站
TWI784634B (zh) 天線結構
CN109286077A (zh) 移动装置
CN109728439A (zh) 移动装置
EP3910737A1 (en) Antenna structure
CN112864608B (zh) 天线结构
CN108879099B (zh)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US10283867B2 (en) Square shaped multi-slotted 2.45 GHz wearable antenna
CN112864588A (zh) 天线结构
CN111478016B (zh) 移动装置
CN106856256A (zh) 移动装置
CN108346850A (zh) 天线系统
CN109309284A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装置
CN114914671A (zh) 天线结构
CN112701453A (zh) 天线结构
CN109509961B (zh) 移动电子装置
CN116526114A (zh) 天线结构
CN117276864A (zh) 穿戴式装置
CN112582790B (zh) 天线系统
CN110875519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