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包装箱体以及包装箱。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包装箱体,包括箱体主体,箱体主体包括底板以及沿底板的四周顺次且可折叠地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与底板可构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存储托寄物,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和/或,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或,第四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远离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或者第四侧板的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将其折向容置腔内的折痕部。
进一步地,折痕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连接板的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当第二侧板或第四侧板中一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时,第一支撑板的自由端用于与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板或第四侧板抵接配合;当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皆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时,两第一支撑板的自由端用于相互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三侧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箱体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折叠成型。
进一步地,箱体主体的顶角处为缺角结构。
进一步地,顶角处的轮廓形状为圆形状。
进一步地,箱体主体的材质为中空板。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容置腔的内壁面上的弹性固定件,弹性固定件用于将托寄物固定在容置腔的底面。
进一步地,弹性固定件包括弹性部和固定连接结构,固定连接结构通过弹性部与容置腔的内壁面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包装箱,包括上述的包装箱体,包装箱体的外表面上还包裹有柔性层,柔性层上设有开口部,开口部上设有用于将开口部封闭的封口装置。
进一步地,开口部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两端与其所在的柔性层的侧面上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开口沿第一开口上对应的端点向底板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外凸的圆弧状。
进一步地,包装箱体还包括用于闭合开口的顶板,顶板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或第四侧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顶板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侧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第一开口位于第三侧板的顶部,两第二开口分别位于第二侧板远离容置腔的一侧以及第四侧板远离容置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封口装置为可重复使用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箱体,通过将底板以及各个侧板设置为可折叠的结构,且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和/或,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或,第四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远离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或者第四侧板的一端为自由端,不仅可将整个包装箱体进行折叠以降低包装箱体的体积,进而可降低包装箱的仓储和运输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具有自由端的第一支撑板,使得第一支撑板可向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或者第四侧板上折叠,以便于第三侧板向底板方向折叠,进一步降低包装箱体的体积。
本申请还提供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箱,通过将包装箱体的外表面上还包裹有柔性层,柔性层可对内部的包装箱体具有紧固作用以及外层保护作用,不仅提高了包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缓冲性能,还对包装箱体的外层具有防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包装箱体1,包括箱体主体,箱体主体包括底板11以及沿底板11的四周顺次且可折叠地连接的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与底板11可构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存储托寄物,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16,和/或,第一侧板12与第四侧板15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16;第二侧板13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和/或,第四侧板15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第一支撑板17远离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13或者第四侧板15的一端为自由端171。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的四周顺次连接有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其中,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在底板11上的摆放方向并不限制,即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是沿底板11的四周以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方向顺次设置即可。当底板11为矩形结构时,第一侧板12与第三侧板14位于底板11上相对的两端,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位于底板11上另外一个相对的两端。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在结构上均可以折叠于底板11上。
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16,和/或,第一侧板12与第三侧板14中相邻的两端之间可折叠地连接有连接板16。位于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中相邻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板16可将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连接于一起,且第二侧板13可向第一侧板12或者第二侧板13上折叠;位于第一侧板12与第四侧板15中相邻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板16可将第一侧板12与第四侧板15连接于一起,且第二侧板13可向第一侧板12或者第四侧板15上折叠。
第二侧板13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和/或,第四侧板15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第一支撑远离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13或者第四侧板15的一端为自由端17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7可以连接于第二侧板13上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也可以连接于第四侧板15上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还可以在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第一支撑板17可向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折叠设置。其中,对于一个支撑侧板而言,其中一端与第二侧板13或者第四侧板15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171。这里的自由端171应理解为该端未与其他部件产生连接关系,以使其不能自由运动。此外,箱体主体在进行折叠时,由于第一支撑板17可向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折叠设置,而不会对第三侧板14向底板11折叠时产生干涉。
优选地,连接板16上设有用于将其折向容置腔内的折痕部161。
在箱体主体组装折叠成箱状结构时,连接板16在与之相连的两侧板作用下沿折痕部161向容置腔内折叠延伸。连接板16沿折痕部161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中与第一侧板12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162,与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连接的部分为第二部分163,第一部分162与第二部分163互有约束作用,具体地:当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收到外部的挤压力后,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向容置腔内移动,第二部分163也随之移动,此时第一部分162对第二部分163具有反向的约束力,可限制第二部分163移动,进而对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提供反方向的支撑力,降低甚至避免包装箱体1受力变形。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部分163贴合于第一侧板12的表面设置,以降低连接板16所占用容置腔的体积。
此外,折横部可为单折痕结构,也可以为多折痕结构。
优选地,折叠连接处为柔性结构且通过压制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连接处为柔性结构以降低包装箱体1的折叠难度,提高折叠效率。折叠连接处通过对完整的中空板的折叠处进行机械压制或者直接压制来获得柔性的折叠连接处,保证了包装箱体1内层的完整性,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优选地,折痕部16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连接板16的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折痕部16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连接板16的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以确保连接板16在折叠至容置腔内时第一部分162与第二部分163重合,使第一侧板12分别与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之间的间隙为最小,提高了包装箱体1的装配精度。例如:当包装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时,该夹角为45°,即折痕部161沿连接板16靠近底板11的顶角的等分线设置。
优选地,当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中一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时,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用于与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的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侧板13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第四侧板15上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时,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与第四侧板15在容置腔内抵接配合;或者,当第四侧板15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第二侧板13上未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时,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与第二侧板13在容置腔内抵接配合。由于在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17,第一支撑板17对两者提供支撑作用。例如:当第二侧板13和/或第四侧板15收到外力挤压时,第一支撑板17对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提供反方向的支撑力,降低甚至避免包装箱体1受力变形。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7与第三侧板14平齐设置,以对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提供最大的支撑力。同时,第一支撑板17贴合于第三侧板14的表面,一方面第三侧板14可对第一支撑侧板提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降低第一支撑板17占用的容置腔体积。
优选地,当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上皆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时,两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用于相互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上皆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时,两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用于相互抵接配合,以对两者提供支撑作用。此外,抵接配合部为两第一支撑板17的自由端171,且自由端171位于第三侧板14的中部位置,可避免第一支撑板17直接作用于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时因发生错位而导致第一支撑板17从第三侧板14与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之间的间隙伸出破坏柔性层2结构。
优选地,第三侧板14上远离底板11的一端可折叠地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8,第二支撑板18位于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8可以用于对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进行支撑,具体地:第二支撑板18的两端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抵接配合。当第二侧板13和/或第四侧板15收到外力挤压时,第二支撑板18对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提供反方向的支撑力,降低甚至避免包装箱体1受力变形。其中,第二支撑板18的使用方式例如可以为折叠在托寄物的上方,此时第二支撑板18与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之间的抵接配合面较大,进而对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度。
此外,第二支撑板18可以用于对第一支撑板17进行支撑固定作用,具体地:第二支撑板18的高度与第三侧板14的高度相适应,使得第二支撑板18折叠至第三侧板14上时,能够对位于第三侧板14和第二支撑板18之间的第一支撑板17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支撑板17偏离预设的位置。其中第二支撑板18可在托寄物的抵接下对第一支撑板17进行限位,也可以通过第二支撑侧板靠近底板11的一端与底板11之间抵接配合,使得第二支撑板18与底板11之间位置得以固定,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板18对第一支撑板17进行限位。
优选地,箱体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折叠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折叠成型,不仅可便于包装箱体1的折叠,不会存在组装部件丢失问题,还可以提高包装箱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
请参考附图2,本实施例中对箱体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折叠过程进行说明,具体地:通过折痕将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第四侧板15进行折叠,使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第四侧板15垂直于底板11状态;然后将第一支撑板17沿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分别向容置腔方向折叠,直至第一支撑板17与第二侧板13、第四侧板15垂直;然后将第三侧板14向底板11方向折叠直至与底板11垂直;然后将第二支撑板18折叠至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之间;然后将顶板19折叠向容置腔的开口方向折叠直至闭合该开口。当然,箱体主体折叠成型的顺序并不限制于上述折叠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优选地,箱体主体的顶角处为缺角结构23。
在本实施例中,缺角结构23的形成可以为:在对包装箱体1整体组装后,对顶角进行切割形成缺角结构23;或者,将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底板11、顶板19、连接板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位于包装箱体1各个顶角位置处的顶角进行设置缺口、倒角或者圆弧结构,使得组装形成的包装箱体1的顶角处具有缺角结构23。通过在包装箱体1的各个顶角处设置为缺角结构23,可有效避免包装箱体1各个顶角处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顶角位置容易损坏情况的出现。同时可提高外柔性箱上的拉链在包装箱体1的棱角拐弯处拉合的流畅度。此外,连接板16靠近所述底板11的一端设有缺口、倒角或者圆弧结构,可避免连接板16的顶部因无法折叠或者折叠不到位导致与连接板16相邻的两侧板之间产生间隙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选地,顶角处的轮廓形状为圆形状。
优选地,箱体主体的材质为中空板。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主体的材质为中空板,中空板是一种重量轻(空心结构)、无毒、无污染、防水、防震、抗老化、耐腐蚀、颜色丰富的新型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纸箱材料,结构稳定,强度高,不易变形,能够减少配送员的配送负担,降低配送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能够实现缓冲包装箱的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避免的由于快递包装箱乱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
当然,包装箱体1的材质优选但不限制为具有高强度,防水、耐腐蚀等特点的格子中空板(又称PP中空板),例如还可以为PP蜂巢板、PP塑料板、PVC板、塑料金属复合板、PE塑料板或ABS塑料板等。
进一步优选地,中空板内层为瓦楞内层和蜂窝内层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的组合。
瓦楞内层的制造成本较低,沿与中空板内层垂直的方向上,瓦楞内层的承受能力强,通过在包装箱体1的外表面包裹柔性层2能够有效地提高瓦楞内层的整体强度,使得瓦楞内层能够满足缓冲包装箱的强度要求,而蜂窝内层的多方向承载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制造成本高,使用蜂窝内层的缓冲包装箱的整体强度大于使用瓦楞内层的缓冲包装箱,可以根据具体的运输包装场景进行缓冲包装箱的选择。
优选地,包装箱体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容置腔的内壁面上的弹性固定件,弹性固定件用于将托寄物固定在容置腔的底面。
容置腔的内壁面可包括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和底板11上用于构成容置腔的内侧面,容置腔的底面即为底板11的内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容置腔内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固定件,使用弹性固定件对容置腔内的托寄物进行固定。具体地:在包装箱产生跌落或者翻滚时,弹性固定件首先利用自身的弹性限制托寄物的运动速度以及快速将托寄物回收至原来位置,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或者避免托寄物与其他内壁面之间的碰撞,以进一步保护托寄物,避免托寄物由于碰撞造成的损坏。
当然,还可以在容置腔的内壁面上沿周向设置多个弹性固定件,以对托寄物进行全面固定。此处以内壁面中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固定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底板11为在向容置腔内放入托寄物时或者是在包装箱的运输过程中,包装箱与地面或者运输工具接触的一侧,也就是在没有其他作用力的时候,托寄物受重力作用,托寄物与包装箱产生相互作用力的一侧。当托寄物受到较小的冲击包装箱没有产生翻滚,托寄物没有脱离内壁面中的底面时,底板11对托寄物进行缓冲,避免托寄物产生损坏;当包装箱产生翻滚时,托寄物会脱离内壁面中的底面,弹性固定件的弹性部位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限制托寄物的运动速度,形成一级缓冲,当托寄物在弹性固定件的作用下回至内壁面中的底面时,底板11能够进一步减少缓冲包装箱对托寄物的冲击力,形成二级缓冲。通过两极缓冲来保护托寄物,避免托寄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优选地,弹性固定件包括弹性部和固定连接结构,固定连接结构通过弹性部与缓冲内层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结构来固定托寄物,限制了托寄物的运动范围,进一步保护了托寄物,较小了托寄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而损坏的可能,弹性固定件可以但不仅仅是弹性绑带、弹性的绳子、弹性塑料等,可以通过多个固定连接结构之间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来实现固定托寄物,其中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仅是粘接、卡接、螺接、铆接、销接等,也将通过弹性固定件与底板11的内侧面进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来达到固定托寄物的目的。其中,可以使用单根弹性绑带,将弹性绑带的一头或者两头固定在缓冲内层上,在弹性绑带中塞入托寄物,也可以使用两根弹性绑带,在两根弹性绑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卡扣,将弹性绑带缠绕固定托寄物后,再将卡扣进行卡接,将托寄物固定在内壁面中的底面。也可以是使用弹性网,弹性网可以与内壁面中的底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在弹性网上面设置开口,将托寄物通过开口塞入弹性网与内壁面中的底面之间,利用弹性网的弹力作用来固定托寄物。
本申请还提供另外一种实施例,请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包装箱,包括上述的包装箱体1,包装箱体1的外表面上还包裹有柔性层2,柔性层2上设有开口部,开口部上设有用于将开口部封闭的封口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箱体1的外表面上还包裹有柔性层2,柔性层2对包装箱体1具有紧固作用以及外层保护作用。其中,紧固作用为:柔性层2包裹在包装箱体1的外表面,可降低包装箱体1中各个面之间连接处因折叠时产生的缝隙,对包装箱体1具有紧固的作用,提高包装箱整体的结构强度。
此外,柔性层2的材质优选但不限制为布,例如还可以采用尼龙等材质。柔性箱与包装箱体1组合使用,相对传统的纸箱不仅在结构强度上有所提高,且整体质量更轻。
优选地,包装箱体1还包括用于闭合开口的顶板19,顶板19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或第四侧板15上远离底板11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9用于对容置腔的开口进行闭合以形成封闭的容置腔。通过设置顶板19,不仅可避免托寄物从容置腔的开口脱离包装箱体1,还可以对位于开口上的柔性层2具有支撑作用,提高柔性层2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开口部包括第一开口21,第一开口21两端与其所在的柔性层2的侧面上具有第二开口22,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开口部设置为第一开口21以及位于第一开口21两侧的第二开口22,能够与内部的包装箱体1结构相适应,避免柔性层2对顶板19打开角度的限制,便于工作人员存取托寄物。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开口21位于第三侧板14的顶部,两第二开口22分别位于第二侧板13远离容置腔的一侧以及第四侧板15远离容置腔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开口22沿第一开口21上对应的端点向底板11方向倾斜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位于开口部两侧的柔性层2之间打开的角度,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存取托寄物。
优选地,第二开口22的形状为外凸的圆弧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层2上的三面设置开口,且位于侧面的第二开口22形状为外凸的圆弧状,使得开口部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拉链等封口装置快速打开与闭合开口部。
优选地,封口装置为可重复使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封口装置为可重复使用结构,便于柔性层2的循环使用。其中,封口装置优选但不限制于拉链,例如还可以为粘接带、魔术贴、螺接结构、绑带、胶带、机械锁等。
优选地,柔性层2上设置有横跨第一开口21的连接带24,连接带24的一端与柔性层2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柔性层2的顶面可拆地固定连接;或者,连接带24的一端与柔性层2的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柔性层2的侧面可拆地固定连接。连接带24与拉链处形成有放置拉链头的空间,将拉链头拉至连接装置处,连接带24可对拉链头进行保护。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箱的结构,本文结合包装箱的折叠过程进行再次阐述,具体如下:
将顶板19以及第一侧板12向外打开,使得第一侧板12与底板11平齐;
将第一支撑板17折叠于与之连接的第二侧板13或第四侧板15上;
将第二侧板13以及与之连接的连接板16一并向底板11方向折叠,使得第二侧板13折叠于底板11上,连接板16折叠于第一侧板12上,将第四侧板15以及与之连接的连接板16一并向底板11方向折叠,使得第四侧板15折叠于底板11上,连接板16折叠于第一侧板12上(此步骤中第二侧板13以及第四侧板15的折叠顺次可以调整,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之间可存在叠置部分);
将第三侧板14以及第二支撑板18向底板11方向折叠,使得第三侧板14折叠于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上,第二支撑板18折叠于连接板16上;
将顶板19向底板11方向折叠,使得顶板19折叠于第二支撑板18上;
通过连接带24将顶板19以及第三侧板14固定连接,实现包装箱的折叠。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对存放在内部的托寄物具有的保护作用再次进行阐述,具体如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包装箱内部弹性固定件对托寄物进行固定,具有对托寄物的保护作用。当包装箱从底面跌落的时候,包装箱体1的格子中空板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性能;当包装箱从侧面跌落的时候,弹性固定件和格子中空板共同起到对托寄物的保护作用;当包装箱从顶面跌落的时候,首先弹性固定件对托寄物起到一级缓冲,然后格子中空板起到二级缓冲,实现对托寄物进行多级保护;当包装箱沿角和/或棱跌落的时候,因包装箱体1在柔性层2的紧固下,包装箱体1的形变小,能够耐受更大的冲击,再配合弹性固定件所具有缓冲性能,实现对托寄物的多层次保护。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