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7950A -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7950A
CN108337950A CN201810136755.2A CN201810136755A CN108337950A CN 108337950 A CN108337950 A CN 108337950A CN 201810136755 A CN201810136755 A CN 201810136755A CN 108337950 A CN108337950 A CN 108337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sowing
blowout
plant
adminis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67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俊
吴建锁
陈华
祁通拉嘎
赵慧军
程雨
于伟达
赵志宏
勿日勒
姜喜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67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7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7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7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沙地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风口处布设沙障;施基肥;将多种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种4~6kg,进行播种的种子组合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等种子组合。该方法播种植物生长至成熟后使得风蚀坑植被覆盖面积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地治理方法,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能使得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地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某些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以呼伦湖流域为例呼伦湖流域有3.33万km2的草地,占其总面积80.13%。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水土涵养、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为畜牧业提供了草地资源,据2013年遥感图像分析,呼伦湖流域草地退化2.03万km2,占湖区草地面积的60.73%,沙化草地面积1553万亩。呼伦湖流域加上持续干旱和湖区沿岸过度放牧,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在持续减少。
为保护类似于呼伦湖流域这样的土地资源,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重点地段实施并进行了禁牧、草畜平衡、围栏封育,防沙造林,使这些土地沙化的地区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沙化草地的治理存在手段单一,方法随意,选用治沙品种不适应,效果较慢,持续性差,没有治沙的规范性标准等问题。禁牧、草畜平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草原退化和沙化还在继续。因此亟需一种效果能持续长久且有效的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旨在改善现有某些沙化草地恢复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地治理方法,其治理效果好,且持续长久。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风口处布设沙障;施基肥;将多种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种4~6kg,进行播种的种子组合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包括质量比为0.95~1.05:0.95~1.05:0.95~1.05:1的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第一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包括质量比为1~1.5:1.5~2:1~1.5:2~2.1:0.9~1:1.5~1.6:1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第二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9~2.1:1.2~1.4:0.95~1.05:0.35~0.45:1.7~1.9:2.1~2.3:1:0.95~1.05:1.7~1.9:1.1~1.3:1.1~1.3:1.4~1.6:0.95~1.05:0.95~1.05:1.4~1.6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三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0.55~0.65:0.95~1.05:0.95~1.05:0.25~0.35:0.65~0.75:0.35~0.4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1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四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0.9~1.1:0.45~0.55:0.9~1.1的沙棘、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和沙蒿第五种子组合。
一种沙地治理方法,包括上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由于采用沙障网格封闭阻挡风沙并结合播种合理组合的植物在风蚀坑进行播种,这些组合具有耐高温、耐涝、抗旱、耐寒、耐沙土覆盖特性。其适应性强,出苗快、齐、壮,须根纵横,品种以羊柴、小叶锦鸡儿、冰草为主,能够使得植物播种后种植长成成株时,在风蚀坑绿色覆盖率达到75%~90%;采用先锋植物和速生植物相互配合,能使得生长至成熟期的植被覆盖面积大,且不易再次沙化,治理效果持续长久。而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沙地治理方法,由于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在风蚀坑处植被覆盖率达到75%~90%进而能促进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风口处布设沙障。
具体地,首先用铡刀将芦苇截断成50~60cm,将截断成捆的芦苇按顺序摆好。用农用车拉到栽设场地,用锹和镐挖深度为28~32cm的沟,之后依次在风口区域栽上截断的芦苇作为沙障以消减风速、固定沙表,沙障的设置层数为2~3层,设置的沙障为尺寸为2m×2m=4m2或1.5m×1.5m=2.25m2的方格。
S2、施基肥。
具体地,向沙障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2.8~3.2: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施量为每亩13~15kg以向播种于该区域的植物补充氮、磷元素使之生长更好。
S3、在播种区域布置灌溉装置。
具体地,灌溉装置包括水泵、主水管和微喷带,水泵通过主水管与微喷带连接,微喷带平均分布于播种区域,水泵用于将水源内的水通过所述主水管输送至所述微喷带中,通过微喷带喷水实现对播种区域的灌溉,微喷带的数量为每16亩10~14条。微喷带长度为100m,间距为10m,直径为8cm,用截断(截断长度60cm)8号铁丝威成V字形对称来固定微喷带,通过4通头与主水管连接。主水管350米长,直径10cm。灌溉装置还包括抽水管,抽水管与水泵连接,抽水管伸入水源内,水泵通过抽水管将水从水源抽出,抽水管直径10cm,长度15米。水泵可以为固定泵也可以为移动泵,湖边固定泵每小时出水量5-6.5吨,一次可带3-4条微喷带,每次浇4-6小时即可,扬尘可达50-60米。移动泵每小时出水量2.5-3.5吨,一次可带2条微喷带,每次浇水3-4小时,扬尘可达25-35米。
对于靠近天然水源(如:湖)的风蚀坑,水泵直接设置于湖边,当播种区域靠近天然水源时,抽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用于防止湖中的砂石被吸入至水泵内。对于不靠近天然水源的风蚀坑,可以通过水罐车将水运送至播种区域进行灌溉,则水泵设置于水罐车内。
S4、将多种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种4~6kg,进行播种的种子组合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包括质量比为0.95~1.05:0.95~1.05:0.95~1.05:1的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第一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包括质量比为1~1.5:1.5~2:1~1.5:2~2.1:0.9~1:1.5~1.6:1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第二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9~2.1:1.2~1.4:0.95~1.05:0.35~0.45:1.7~1.9:2.1~2.3:1:0.95~1.05:1.7~1.9:1.1~1.3:1.1~1.3:1.4~1.6:0.95~1.05:0.95~1.05:1.4~1.6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三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0.55~0.65:0.95~1.05:0.95~1.05:0.25~0.35:0.65~0.75:0.35~0.4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1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四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0.9~1.1:0.45~0.55:0.9~1.1的沙棘、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和沙蒿第五种子组合。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种子组合中的种子均可从市场购得。
上述各组合具有耐高温、耐涝、抗旱、耐寒、耐沙土覆盖特性。适应性强,出苗快、齐、壮,须根纵横,品种以羊柴、小叶锦鸡儿、冰草为主,且采用先锋植物和速生植物相互配合,能使得生长至成熟期的植被覆盖面积大,且不易再次沙化,治理效果持续长久。
具体地,播种时要根据地形、雨季、风向、刮风时数等来确定播种深度、株行距、行向和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六月上旬到八月中旬,行向大多数是东北向西南的行向。将混合均与的种子倒入半机械播种器中播种或草方格内人工用镐耧沟种。播种深度3~4.5cm,行距30~35cm。需要指出的是,播种过程中的播种量可以通过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计算千粒重,确定播种量。播种的深度和行距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使植物保证通风效果形成种群优势,这是保证植物种植控沙治沙效果的重要一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采用沙障网格封闭阻挡风沙并结合播种上述组合的植物,能够使得播种后种植长成成株时,绿色覆盖率达到75%~90%。而本发明提供的沙地治理方法,由于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故经过其治理后的土地表面植被覆盖率能达到75%~9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2层,沙障为尺寸为2m×2m=4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2.8: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3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0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4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5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一种子组合,其中其中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质量比为1.05:0.95:1.05:1。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3层,沙障为尺寸为1.5m×1.5m=2.25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3.2: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5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4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6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0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一种子组合,其中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质量比为0.95:1.05:0.95:1。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2层,沙障为尺寸为1.5m×1.5m=2.25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4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2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5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2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一种子组合,其中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质量比为1:1:1:1。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3层,沙障为尺寸为2m×2m=4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2.9: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3.5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3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4.5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1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二种子组合,其中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质量比为1:2:1:2:1:1.5:1。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2层,沙障为尺寸为2m×2m=4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3.1: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4.5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1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5.5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2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二种子组合,其中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质量比为1.5:1.5:1.5:2:1:1.5:1。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截断成50~60cm的芦苇栽设在深度为28~32cm的沟内设置沙障,沙障的设置层数为3层,沙障为尺寸为1.5m×1.5m=2.25m2的方格。向待播种区域施基肥,所施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每亩施量为14.8kg。在播种区域设置灌溉装置,灌溉装置的微喷带设置条数为每16亩11条,其他设置按S3中所描述进行。
上述措施均完成后于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进行种植,播种量为每亩5.8kg,播种深度为3~4.5cm,行距为34cm,播种的种子组合为第二种子组合,其中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质量比为1.25:1.5:1:2.1:0.9:1.6:1。
实施例7-9
实施例7-9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种子组合及配比不同,其采用第三种子组合: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实施例7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1.9:1.4:0.95:0.45:1.7:2.3:1:0.95:1.9:1.1:1.3:1.4:1.05:0.95:1.6;实施例8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2.1:1.2:1.05:0.35:1.9:2.1:1:1.05:1.7:1.3:1.1:1.6:0.95:1.05:1.4;实施例9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2:1:1:0.4:2:2:1:1:1.8:1.2:1.2:1.5:1:1:1.5。
实施例10-12
实施例10-12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种子组合及配比不同,其采用第四种子组合: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实施例10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0.55:1.05:0.95:0.35:0.65:0.45:0.95:1.05:0.95:1.05:0.95:1.05:1;实施例11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0.65:0.95:1.05:0.25:0.75:0.35:1.05:0.95:1.05:0.95:1.05:0.95:1;实施例12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0.6:1:1:0.3:0.7:0.4:1:1:1:1:1:1:1。
实施例13-15
实施例13-15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种子组合及配比不同,其采用第五种子组合:沙棘、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和沙蒿。实施例13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1:1.1:0.45:1.1;实施例14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1:0.9:0.55:0.9;实施例15采用的上述种子的质量比为1:1:0.5:1。
实验例
按实施例1-15提供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进行播种,两年后将植株生长情况记录入表1中。
表1各实施例植株生长情况及植被覆盖面积
上述株高、分支数、有效根须数、根入土深度以及根直径均为某一种子组合种植2年后株群中所有植株的上述生理指标的平均数。
通过上表可知,当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种植的植物达到完熟期后,能使得植被覆盖面积达到75%~90%,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来治理沙地能使得治理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由于采用沙障网格封闭阻挡风沙并结合播种上述组合的植物,这些组合具有耐高温、耐涝、抗旱、耐寒、耐沙土覆盖特性。其适应性强,出苗快、齐、壮,须根纵横,品种以羊柴、小叶锦鸡儿、冰草为主,能够使得播种后种植长成成株时,绿色覆盖率达到75%~90%。而本发明提供的沙地治理方法,由于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在风蚀坑处植被覆盖率达到75%~90%进而能促进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风口处布设沙障;
施基肥;
将多种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种4~6kg,进行播种的种子组合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包括质量比为0.95~1.05:0.95~1.05:0.95~1.05:1的羊柴、大麦、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第一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1.5:1.5~2:1~1.5:2~2.1:0.9~1:1.5~1.6:1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第二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9~2.1:1.2~1.4:0.95~1.05:0.35~0.45:1.7~1.9:2.1~2.3:1:0.95~1.05:1.7~1.9:1.1~1.3:1.1~1.3:1.4~1.6:0.95~1.05:0.95~1.05:1.4~1.6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三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0.55~0.65:0.95~1.05:0.95~1.05:0.25~0.35:0.65~0.75:0.35~0.4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0.95~1.05:1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的第四种子组合;包括质量比为1:0.9~1.1:0.45~0.55:0.9~1.1的沙棘、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和沙蒿第五种子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播种前还包括在播种区域布置灌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泵、主水管和微喷带,所述水泵通过所述主水管与所述微喷带连接,所述微喷带平均分布于所述播种区域,所述水泵用于将水源内的水通过所述主水管输送至所述微喷带中,通过所述微喷带喷水实现对所述播种区域的灌溉,所述微喷带的数量为每16亩10~14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还包括抽水管和过滤器,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源内,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抽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芦苇制作所述沙障,所述芦苇的截断长度为50~60cm,栽设层数为2~3层,栽设深度为28~32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障的尺寸为2m×2m=4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深度为3~4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基肥是指播种前向播种区域施质量比为2.8~3.2:1的磷酸氢二胺和尿素,施量为每亩13~15k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时间为6月上旬至8月下旬。
10.一种沙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
CN201810136755.2A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Pending CN108337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6755.2A CN108337950A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6755.2A CN108337950A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7950A true CN108337950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0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6755.2A Pending CN108337950A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79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074A (zh) * 2018-08-24 2019-01-04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347B1 (de) * 1979-07-31 1983-11-02 Isaflex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Bodenqualitäten und Mittel zu dessen Ausführung
CN102415244A (zh) * 2010-09-27 2012-04-18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沙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方法
CN10314127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西南民族大学 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
CN103556618A (zh) * 2013-11-25 2014-02-05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促进流动沙丘快速生态恢复的方法
CN103628460A (zh) * 2013-12-04 2014-03-12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整治方法
CN104164863A (zh) * 2014-08-21 2014-11-26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区沙漠固沙方法
CN106305021A (zh) * 2015-07-05 2017-01-11 申茂军 一种沙化草原的治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347B1 (de) * 1979-07-31 1983-11-02 Isaflex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Bodenqualitäten und Mittel zu dessen Ausführung
CN102415244A (zh) * 2010-09-27 2012-04-18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沙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方法
CN10314127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西南民族大学 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
CN103556618A (zh) * 2013-11-25 2014-02-05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促进流动沙丘快速生态恢复的方法
CN103628460A (zh) * 2013-12-04 2014-03-12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整治方法
CN104164863A (zh) * 2014-08-21 2014-11-26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区沙漠固沙方法
CN106305021A (zh) * 2015-07-05 2017-01-11 申茂军 一种沙化草原的治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074A (zh) * 2018-08-24 2019-01-04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CN109122074B (zh) * 2018-08-24 2021-06-11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6945B (zh) 用罗布麻根段繁殖技术恢复盐碱地植被的方法
CN101176407A (zh) 黑果枸杞盐碱地人工栽培技术
CN103477849A (zh) 一种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还田与稻麦播栽立苗方法
CN106718563A (zh) 一种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4541844A (zh) 一种野生金铁锁的露天栽培方法
CN105359810A (zh) 小麦水稻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CN101019489A (zh) 五味子栽培方法
CN103814727B (zh) 一种极度干旱地区谷子杂交种节水种植的方法
CN107079696A (zh) 一种火龙果套种白三叶的方法
CN104813882A (zh) 一种用于丘陵山区冬水田的水稻直播栽培方法
CN108633669A (zh)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CN107278740A (zh) 一种大石山区水稻种植新技术
CN104365329A (zh) 一种秋发山地红壤上红花大金元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方法
CN108243748A (zh)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沙丘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CN108029415A (zh) 矮化密植果树节水调质的适时调控滴灌栽培方法
CN110036852A (zh) 一种长山药横生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11213464A (zh) 一种玉米秸秆三年轮作覆盖还田法
CN109511499A (zh) 一种山区梯田糯稻螺综合种养技术
CN101411282B (zh) 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避涝作物栽培方法
CN107996326A (zh) 一种早秋小麦栽培中的播种期、密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996132B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景观大麦的种植方法
CN108337950A (zh)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风蚀坑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CN103609275B (zh) 一麦两茬小麦栽培方法
CN108307941A (zh)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平沙地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CN108353564A (zh)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